資源簡介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道德與法治5月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19八下·湖州月考)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內容的學習主題是( )序號 ① ② ③歷史事件 清政府冊封達賴班禪;設置駐駐藏大臣 清朝平定準噶爾貴族叛亂及大小和舊叛亂 雍正帝在西南小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改土歸流”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B.邊疆商業貿易的繁榮C.清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D.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2.(2017九上·寧波期中)歷史興趣小組為下列圖片擬一歷史主題,最貼切的是( )A.抗爭——中國人民擺脫外來的侵略B.探索——尋求強國御侮之道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淵D.復興——中華民族崛起之路3.(2019八下·湖州月考)某人生于1845年,卒于1899年,他的一生可能經歷的事情有( )①禁煙運動 ②鴉片戰爭 ③第二次鴉片戰爭④甲午中日戰爭 ⑤維新變法運動 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4.(2019八下·湖州月考)明嘉靖時期,江蘇巡撫曹時聘的奏疏中提到說:“吳民生齒最繁,恒產絕少,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區一種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所謂“新”主要體現在( )A.生產規模更大 B.分工更加明確C.勞動效率更高 D.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2)如果你是當時一位機戶,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改進生產技術,下列著作能給予你啟發的是( )A.《本草綱目》 B.《農政全書》C.《齊民要術》 D.《天工開物》5.(2019八下·湖州月考)日本企業家大島川一在重慶開了一家鐵廠,你認為這件事最早會出現在( )A.鴉片戰爭后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C.甲午中日戰爭后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6.(2019八下·湖州月考)學習歷史要關注事件之間的聯系。下表各組中兩事件前后之間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的有( )組別 事件一 事件二① 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② 第二次鴉片戰爭 洋務運動③ 甲午戰爭 維新變法運動④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義和團運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19八下·湖州月考)有人說:“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不需花費一文一錢,不必動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國家得到更多的好處。”這里“更多的好處”指( )A.得到巨額賠款 B.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土地C.強迫清政府開放數處通商口岸 D.從中國搶走無數珍寶8.(2019八下·湖州月考)洋務派與頑固派、維新派與頑固派、革命派與保皇派之類的思想爭論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近代史,這些爭論所涉及的共同話題可能是( )A.救亡圖存 B.政治的民主化C.經濟的工業化 D.思想的自由化9.范小靜在《十三行故事》一書中寫道:“鴉片戰爭打響,廣州的林則徐給朝廷的奏折中這樣分析敵情:那些英國人的裝束,全身纏裹得緊緊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來。中國人對付這種軍隊,不但一個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幾個,即使是鄉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們的命。”造成這種認識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異B.中西方人種差異C.中國文人的偏見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10.(2019八下·湖州月考)《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其中直接導致下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是( )表1: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貨物 舊稅率(%) 新稅率(%)棉花 24.19 5.56棉紗 13.38 5.56鈄紋布 14.92 5.56A.割讓香港島 B.戰后賠款 C.五口通商 D.協定關稅二、非選擇題11.(2019八下·湖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古今中外,危機與改革相伴隨,直面危機,勇于改革,是人類追求歷史發展、社會進步的永恒話題。【巨變時代】1853年,美國佩里將軍的艦隊陳兵東京灣,日本無力抵御它們。十年前,美國人在鴉片戰爭中,對中國也曾這樣耀武揚威。一一(美)史茲·墨菲(亞洲史)【強國之策】150多年前,在民族危機面前,中日兩國幾乎同時在進行著改革。【同途殊歸】昔同治(1862—1874)初年,德相俾斯麥語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求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原,其在此乎?”(1)根據材料,概括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的相同困境。(2)請簡要談談洋務派“學習外國利器”的具體措施。結合明治維新的相關史實,就福澤諭吉所言“改變政令”做出解釋。(3)中日兩國一樣的回應,卻產生不一樣的結果。結合上述材料,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12.(2019八下·湖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不僅僅是社會中某一階級對舊政治制度的勝利,它們產生了歐洲社會的新政治制度……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本身發生的地區……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馬克思材料三:“所有正確的或合理的事情都為分離做辯護,被殺死的人的鮮血和造化的啜泣聲在喊著:現在是分手的時候了。”——美國思想家托馬斯·潘恩1776年發表的《常識》(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2)材料二中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最終分別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請用史實說明近代中國嘗試為建立這種“歐洲社會新的政治制度”所做的努力。(3)潘恩呼吁“分手”的雙方是指誰?試列舉相關史實說明是如何實現“分手”。13.(2019八下·湖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歐洲在世界近現代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的發展跌宕起伏,影響深遠。材料一:見下曲線圖材料二: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歐洲引發了生產的革命,英國引領了這一歷史發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轟擊其他民族國家閉關自守的大門……建立起“日不落”的龐大殖民帝國。這次革命結束了民族地域歷史,實現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一一楊寧一主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材料三:1763~1914年這一時期是歐洲直接或間接成為全球主人的時期。歐洲的霸權不僅表現在政治領域——以大殖民帝國的形式,而且在經濟領域也表現得很明顯。——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上圖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重大事件曲線圖,寫出材料一所示1640年和1689年發生的重大事件。(2)英國在這次革命中取得了哪些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根據材料二指出這次革命給世界格局帶來的變化。(3)根據上述三則材料,從政治、經濟領域簡述歐洲是怎樣“直接或間接成為全球主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確立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設置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新疆的統治;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改土歸流”。這些措施都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由此分析,最符合其內容的學習主題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A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是最符合其內容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相關知識。2.【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時務報》反映的是戊戌變法;《民報》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新青年》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都是中華民族為尋求強國御侮之道而進行的探索。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認識。3.【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此人生于1845年,死于1899年,也就是說在1845-1899年發生的事都是正確的,①禁煙運動發生于1839年,②鴉片戰爭發生于1840-1842年,③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于1856-1860年,④甲午中日戰爭發生于1894-1895年,⑤維新變法運動發生于1895年,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生于1900-1901年。C項③④⑤他的一生可能經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為綜合型選擇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4.【答案】(1)D(2)D【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1)機戶指的是手工業作坊主,機工指的是被雇傭的勞動者.就是作坊主出資金,被雇傭的勞動者出力,按照勞動時間來給予報酬。這里指的是明朝中后期在我國的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狀況。D項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是“新”的主要體現,符合題意;(2)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手工業生產方式。《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D項《天工開物》能給予啟發,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D。(2)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理解和相關著作的了解。5.【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95年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所以日本企業家大島川一在重慶開了一家鐵廠,最早會出現在甲午中日戰爭后。C項甲午中日戰爭后會出現日本企業家大島川一在重慶開了一家鐵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6.【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隨著剝削的加重,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農民的反抗斗爭不斷在各地發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為太平軍;①不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推動了學習西方技術的洋務運動的開展;②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甲午戰爭的失敗推動了戊戌變法,③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義和團運動引起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④順序錯誤,不存在密切歷史關聯。C項②③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侵略與探索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趁火打劫,從1858年開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先后割占了中國東北、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成為這場戰爭最大的贏家。故答案選B。其余選項都不是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取得的好處,而是英法聯軍得到的好處,故不選。【點評】知道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侵略行為。8.【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洋務派強調發展經濟,維新派主張變革政治制度,改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制,革命派也強調政治改革,但主張廢君主而實行民主共和,他們的共同目的相同,即如何實現救亡圖存。A項救亡圖存可能是洋務派與頑固派、維新派與頑固派、革命派與保皇派之類的思想爭論所涉及的共同話題,符合題意;B項政治的民主化是維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主張,不符合題意;C項經濟的工業化是洋務派的主張,不符合題意;D項思想的自由化是新文化運動時期資產階級的主張,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近代中國人民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經歷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明轉變的過程,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中國人民對西方文明的認識愈加深刻,中國社會也在不斷進步,這與近代中國歷史上的先進人物的引導和主張緊密相連。9.【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近代前夜危機考點的理解。從本段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的愚昧、落后。閉關鎖國政策是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閉關鎖國政策的后果。10.【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直接導致如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是協定關稅。《南京條約》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交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該條款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D項協定關稅是直接導致題干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南京條約》的簽訂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南京條約》內容的記憶、理解能力。11.【答案】(1)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都受到外國侵略;(2)洋務運動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改變政令“指廢除全國所有藩國,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管理,以加強中央集權,后來確立君主立憲制;廢除封建等級制,平民可以自由擇業。(3)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沒有觸動中國的政治體制和思想,最終導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日本的明治維新從思想、制度、經濟等各方面學習西方,相對比較全面,所以成功。【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的相同困境,要求具備解讀材料與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一中“1853年,美國佩里將軍的艦隊陳兵東京灣”及“美國人在鴉片戰爭中,對中國也曾這樣耀武揚威”可以看出19世紀60年代中日兩國都受到外國入侵,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1853年,一支美國艦隊闖入日本港口,要求談判“通商”,否則立即向日本開戰,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同意開放港口。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向日本提出了同樣的要求。日本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從鴉片戰爭開始,英國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清政府腐敗無能,戰敗后被迫簽訂《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為主兄,美俄為幫兇,再次侵略中國。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2)本題主要考查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中國的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第二小問,根據明治維新改革政治方面的內容,“改變政令“指廢除全國所有藩國,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管理,以加強中央集權,后來確立君主立憲制。(3)本題主要考查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要求具備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中國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沒有觸動中國的政治體制和思想,最終導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日本的明治維新從思想、制度、經濟等各方面學習西方,相對比較全面,所以成功。故答案為:(1)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都受到外國侵略。(2)洋務運動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改變政令“指廢除全國所有藩國,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管理,以加強中央集權,后來確立君主立憲制;廢除封建等級制,平民可以自由擇業。(3)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沒有觸動中國的政治體制和思想,最終導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日本的明治維新從思想、制度、經濟等各方面學習西方,相對比較全面,所以成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的相同困境、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12.【答案】(1)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或促進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交流傳播。或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在美洲、非洲殖民擴張”,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康有為梁啟超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3)北美殖民地;英國。1776年,大陸會議通過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分析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1500年前后——新航路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或促進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交流傳播。或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在美洲、非洲殖民擴張”,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2)本題考查英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知識。1640年革命——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1789年8月26日通過《人權宣言》。(3)本題考查美國獨立戰爭知識。現在是分手的時候了——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1778年,大陸會議通過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 故答案為:(1)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或促進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交流傳播。或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在美洲、非洲殖民擴張”,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康有為梁啟超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3)北美殖民地;英國。1776年,大陸會議通過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等相關知識。13.【答案】(1)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2)蒸汽機、蒸汽機車。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3)政治上:歐洲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本主義制度,領先世界;經濟上:工業革命率先在歐洲啟動,以優勢的經濟和技術領先世界。而且,歐洲還通過殖民擴張,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確立殖民霸主地位。【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圖片信息的解讀與知識運用的能力。緊扣題意中的時間“1640年和1689年”結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民主政治確立的歷程回答即可: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或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或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2)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之后的準確識記和材料分析能力。關于成果,依據所學知識回憶再現做答:蒸汽機、蒸汽機車;關于變化,依據材料“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歐洲引發了生產的革命”、“這次革命結束了民族地域歷史,實現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分析理解,從中歸納得出變化: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3)本題考查歐洲“成為全球主人”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材料綜合分析與知識運用的能力。緊扣“1763--1914年這一時期”,把握時空背景的要求,故結合這一時期歐洲在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史實理解歐洲是怎樣“成為全球主人”:政治上:歐洲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掃除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障礙;工業革命率先在歐洲啟動,領先世界;而且歐洲還通過殖民擴張,確立殖民霸主地位。故答案為:(1)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2)蒸汽機、蒸汽機車。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3)政治上:歐洲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本主義制度,領先世界;經濟上:工業革命率先在歐洲啟動,以優勢的經濟和技術領先世界。而且,歐洲還通過殖民擴張,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確立殖民霸主地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綜合分析與知識運用的能力。1 / 1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道德與法治5月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19八下·湖州月考)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內容的學習主題是( )序號 ① ② ③歷史事件 清政府冊封達賴班禪;設置駐駐藏大臣 清朝平定準噶爾貴族叛亂及大小和舊叛亂 雍正帝在西南小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改土歸流”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B.邊疆商業貿易的繁榮C.清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D.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確立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設置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新疆的統治;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改土歸流”。這些措施都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由此分析,最符合其內容的學習主題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A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是最符合其內容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相關知識。2.(2017九上·寧波期中)歷史興趣小組為下列圖片擬一歷史主題,最貼切的是( )A.抗爭——中國人民擺脫外來的侵略B.探索——尋求強國御侮之道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淵D.復興——中華民族崛起之路【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時務報》反映的是戊戌變法;《民報》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新青年》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都是中華民族為尋求強國御侮之道而進行的探索。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認識。3.(2019八下·湖州月考)某人生于1845年,卒于1899年,他的一生可能經歷的事情有( )①禁煙運動 ②鴉片戰爭 ③第二次鴉片戰爭④甲午中日戰爭 ⑤維新變法運動 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此人生于1845年,死于1899年,也就是說在1845-1899年發生的事都是正確的,①禁煙運動發生于1839年,②鴉片戰爭發生于1840-1842年,③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于1856-1860年,④甲午中日戰爭發生于1894-1895年,⑤維新變法運動發生于1895年,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生于1900-1901年。C項③④⑤他的一生可能經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為綜合型選擇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4.(2019八下·湖州月考)明嘉靖時期,江蘇巡撫曹時聘的奏疏中提到說:“吳民生齒最繁,恒產絕少,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區一種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所謂“新”主要體現在( )A.生產規模更大 B.分工更加明確C.勞動效率更高 D.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2)如果你是當時一位機戶,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改進生產技術,下列著作能給予你啟發的是( )A.《本草綱目》 B.《農政全書》C.《齊民要術》 D.《天工開物》【答案】(1)D(2)D【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1)機戶指的是手工業作坊主,機工指的是被雇傭的勞動者.就是作坊主出資金,被雇傭的勞動者出力,按照勞動時間來給予報酬。這里指的是明朝中后期在我國的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狀況。D項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是“新”的主要體現,符合題意;(2)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手工業生產方式。《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D項《天工開物》能給予啟發,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D。(2)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理解和相關著作的了解。5.(2019八下·湖州月考)日本企業家大島川一在重慶開了一家鐵廠,你認為這件事最早會出現在( )A.鴉片戰爭后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C.甲午中日戰爭后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95年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所以日本企業家大島川一在重慶開了一家鐵廠,最早會出現在甲午中日戰爭后。C項甲午中日戰爭后會出現日本企業家大島川一在重慶開了一家鐵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6.(2019八下·湖州月考)學習歷史要關注事件之間的聯系。下表各組中兩事件前后之間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的有( )組別 事件一 事件二① 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② 第二次鴉片戰爭 洋務運動③ 甲午戰爭 維新變法運動④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義和團運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隨著剝削的加重,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農民的反抗斗爭不斷在各地發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為太平軍;①不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推動了學習西方技術的洋務運動的開展;②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甲午戰爭的失敗推動了戊戌變法,③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義和團運動引起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④順序錯誤,不存在密切歷史關聯。C項②③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侵略與探索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2019八下·湖州月考)有人說:“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不需花費一文一錢,不必動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國家得到更多的好處。”這里“更多的好處”指( )A.得到巨額賠款 B.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土地C.強迫清政府開放數處通商口岸 D.從中國搶走無數珍寶【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趁火打劫,從1858年開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先后割占了中國東北、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成為這場戰爭最大的贏家。故答案選B。其余選項都不是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取得的好處,而是英法聯軍得到的好處,故不選。【點評】知道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侵略行為。8.(2019八下·湖州月考)洋務派與頑固派、維新派與頑固派、革命派與保皇派之類的思想爭論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近代史,這些爭論所涉及的共同話題可能是( )A.救亡圖存 B.政治的民主化C.經濟的工業化 D.思想的自由化【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洋務派強調發展經濟,維新派主張變革政治制度,改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制,革命派也強調政治改革,但主張廢君主而實行民主共和,他們的共同目的相同,即如何實現救亡圖存。A項救亡圖存可能是洋務派與頑固派、維新派與頑固派、革命派與保皇派之類的思想爭論所涉及的共同話題,符合題意;B項政治的民主化是維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主張,不符合題意;C項經濟的工業化是洋務派的主張,不符合題意;D項思想的自由化是新文化運動時期資產階級的主張,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近代中國人民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經歷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明轉變的過程,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中國人民對西方文明的認識愈加深刻,中國社會也在不斷進步,這與近代中國歷史上的先進人物的引導和主張緊密相連。9.范小靜在《十三行故事》一書中寫道:“鴉片戰爭打響,廣州的林則徐給朝廷的奏折中這樣分析敵情:那些英國人的裝束,全身纏裹得緊緊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來。中國人對付這種軍隊,不但一個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幾個,即使是鄉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們的命。”造成這種認識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異B.中西方人種差異C.中國文人的偏見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近代前夜危機考點的理解。從本段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的愚昧、落后。閉關鎖國政策是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閉關鎖國政策的后果。10.(2019八下·湖州月考)《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其中直接導致下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是( )表1: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貨物 舊稅率(%) 新稅率(%)棉花 24.19 5.56棉紗 13.38 5.56鈄紋布 14.92 5.56A.割讓香港島 B.戰后賠款 C.五口通商 D.協定關稅【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直接導致如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是協定關稅。《南京條約》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交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該條款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D項協定關稅是直接導致題干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南京條約》的簽訂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南京條約》內容的記憶、理解能力。二、非選擇題11.(2019八下·湖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古今中外,危機與改革相伴隨,直面危機,勇于改革,是人類追求歷史發展、社會進步的永恒話題。【巨變時代】1853年,美國佩里將軍的艦隊陳兵東京灣,日本無力抵御它們。十年前,美國人在鴉片戰爭中,對中國也曾這樣耀武揚威。一一(美)史茲·墨菲(亞洲史)【強國之策】150多年前,在民族危機面前,中日兩國幾乎同時在進行著改革。【同途殊歸】昔同治(1862—1874)初年,德相俾斯麥語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求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原,其在此乎?”(1)根據材料,概括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的相同困境。(2)請簡要談談洋務派“學習外國利器”的具體措施。結合明治維新的相關史實,就福澤諭吉所言“改變政令”做出解釋。(3)中日兩國一樣的回應,卻產生不一樣的結果。結合上述材料,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答案】(1)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都受到外國侵略;(2)洋務運動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改變政令“指廢除全國所有藩國,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管理,以加強中央集權,后來確立君主立憲制;廢除封建等級制,平民可以自由擇業。(3)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沒有觸動中國的政治體制和思想,最終導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日本的明治維新從思想、制度、經濟等各方面學習西方,相對比較全面,所以成功。【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的相同困境,要求具備解讀材料與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一中“1853年,美國佩里將軍的艦隊陳兵東京灣”及“美國人在鴉片戰爭中,對中國也曾這樣耀武揚威”可以看出19世紀60年代中日兩國都受到外國入侵,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1853年,一支美國艦隊闖入日本港口,要求談判“通商”,否則立即向日本開戰,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同意開放港口。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向日本提出了同樣的要求。日本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從鴉片戰爭開始,英國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清政府腐敗無能,戰敗后被迫簽訂《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為主兄,美俄為幫兇,再次侵略中國。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2)本題主要考查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中國的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第二小問,根據明治維新改革政治方面的內容,“改變政令“指廢除全國所有藩國,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管理,以加強中央集權,后來確立君主立憲制。(3)本題主要考查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要求具備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中國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沒有觸動中國的政治體制和思想,最終導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日本的明治維新從思想、制度、經濟等各方面學習西方,相對比較全面,所以成功。故答案為:(1)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都受到外國侵略。(2)洋務運動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改變政令“指廢除全國所有藩國,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管理,以加強中央集權,后來確立君主立憲制;廢除封建等級制,平民可以自由擇業。(3)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沒有觸動中國的政治體制和思想,最終導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日本的明治維新從思想、制度、經濟等各方面學習西方,相對比較全面,所以成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的相同困境、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12.(2019八下·湖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不僅僅是社會中某一階級對舊政治制度的勝利,它們產生了歐洲社會的新政治制度……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本身發生的地區……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馬克思材料三:“所有正確的或合理的事情都為分離做辯護,被殺死的人的鮮血和造化的啜泣聲在喊著:現在是分手的時候了。”——美國思想家托馬斯·潘恩1776年發表的《常識》(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2)材料二中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最終分別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請用史實說明近代中國嘗試為建立這種“歐洲社會新的政治制度”所做的努力。(3)潘恩呼吁“分手”的雙方是指誰?試列舉相關史實說明是如何實現“分手”。【答案】(1)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或促進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交流傳播。或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在美洲、非洲殖民擴張”,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康有為梁啟超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3)北美殖民地;英國。1776年,大陸會議通過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分析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1500年前后——新航路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或促進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交流傳播。或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在美洲、非洲殖民擴張”,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2)本題考查英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知識。1640年革命——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1789年8月26日通過《人權宣言》。(3)本題考查美國獨立戰爭知識。現在是分手的時候了——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1778年,大陸會議通過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 故答案為:(1)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或促進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交流傳播。或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在美洲、非洲殖民擴張”,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康有為梁啟超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3)北美殖民地;英國。1776年,大陸會議通過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等相關知識。13.(2019八下·湖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歐洲在世界近現代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的發展跌宕起伏,影響深遠。材料一:見下曲線圖材料二: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歐洲引發了生產的革命,英國引領了這一歷史發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轟擊其他民族國家閉關自守的大門……建立起“日不落”的龐大殖民帝國。這次革命結束了民族地域歷史,實現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一一楊寧一主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材料三:1763~1914年這一時期是歐洲直接或間接成為全球主人的時期。歐洲的霸權不僅表現在政治領域——以大殖民帝國的形式,而且在經濟領域也表現得很明顯。——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上圖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重大事件曲線圖,寫出材料一所示1640年和1689年發生的重大事件。(2)英國在這次革命中取得了哪些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根據材料二指出這次革命給世界格局帶來的變化。(3)根據上述三則材料,從政治、經濟領域簡述歐洲是怎樣“直接或間接成為全球主人”?【答案】(1)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2)蒸汽機、蒸汽機車。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3)政治上:歐洲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本主義制度,領先世界;經濟上:工業革命率先在歐洲啟動,以優勢的經濟和技術領先世界。而且,歐洲還通過殖民擴張,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確立殖民霸主地位。【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圖片信息的解讀與知識運用的能力。緊扣題意中的時間“1640年和1689年”結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民主政治確立的歷程回答即可: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或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或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2)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之后的準確識記和材料分析能力。關于成果,依據所學知識回憶再現做答:蒸汽機、蒸汽機車;關于變化,依據材料“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歐洲引發了生產的革命”、“這次革命結束了民族地域歷史,實現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分析理解,從中歸納得出變化: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3)本題考查歐洲“成為全球主人”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材料綜合分析與知識運用的能力。緊扣“1763--1914年這一時期”,把握時空背景的要求,故結合這一時期歐洲在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史實理解歐洲是怎樣“成為全球主人”:政治上:歐洲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掃除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障礙;工業革命率先在歐洲啟動,領先世界;而且歐洲還通過殖民擴張,確立殖民霸主地位。故答案為:(1)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2)蒸汽機、蒸汽機車。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3)政治上:歐洲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本主義制度,領先世界;經濟上:工業革命率先在歐洲啟動,以優勢的經濟和技術領先世界。而且,歐洲還通過殖民擴張,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確立殖民霸主地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綜合分析與知識運用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道德與法治5月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道德與法治5月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