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2018八下·三門期末)明末清初,大膽批判高度膨脹的皇權,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家是( ?。?br/>A.王夫之 B.曹雪芹 C.顧炎武 D.黃宗羲【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學者黃宗羲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項黃宗羲大膽批判高度膨脹的皇權,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黃宗羲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2018八下·三門期末)清朝大興文字獄,反映了清王朝( ?。?br/>①專制集權的強化 ②在民族問題上實行民族分化政策③實行文化專制主義 ④加強了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統治,加強皇權,加強思想控制,實行文化專制,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民族分化政策是解決民族問題的,并非是民族分化政策,故排除含有②的選項。C項①③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文化專制的有關知識。3.(2018八下·三門期末)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br/>A.經濟文化繁榮發展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機C.資本主義經濟發展D.民族仇殺列強侵略導致社會政治動蕩不安【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至清朝前期,中國成功抵御了沙俄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強管理邊疆地區的措施,統一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和發展。明清時期,皇權高度膨脹。正當歐洲主要國家實現資產階級革命并進行工業革命之際,清朝仍然推行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中國與西方列強的力量對比由此發生逆轉。到了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遠離世界發展潮流的清帝國終于陷入了深刻的社會危機。B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機是明清時期歷史發展的主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歷史發展的主流及學生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4.(2018八下·三門期末)人類歷史是一部對美好生活的探索史。下列作品反映文藝復興時期的探索的是( ?。?br/>①達 芬奇《蒙娜麗莎》 ②哥白尼“日心說”③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④孟德斯鳩《三權分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卓越畫家達 芬奇的代表作品, 《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的代表作,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時代精神;①③符合題意。②哥白尼“日心說”沒有體現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④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反映的是啟蒙運動時期;②④不符合題意。B項①③反映文藝復興時期的探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5.(2018八下·三門期末)華盛頓和拿破侖是某同學非常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為此某同學對他們的主要活動進行了如下概括總結,其中正確的是( ?。?。①都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②都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登上政治舞臺③都是19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④都曾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與外來勢力英勇斗爭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華盛頓主導形成了1787年美國憲法,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而拿破侖則曾復辟帝制,①錯。華盛頓是在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危難深刻成為領導人的,拿破侖是在反抗外國干涉過程中成為領導人的,②④對;華盛頓和拿破侖都是十八、十九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③錯。D項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主要領導人。6.(2018八下·三門期末)“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下列關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確的有( ?。?br/>①19世紀后期法國和德國后來居上 ②內燃機廣泛應用使世界石油產量巨增③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手工勞動 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和生活領域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①19世紀后期法國和德國后來居上表述不正確,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德國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機遇,大力發展科技,經濟快速發展,超過英法,不符合題意;②內燃機廣泛應用使世界石油產量巨增表述正確,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符合題意;③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手工勞動表述不正確,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用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不符合題意;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和生活領域表述正確,19世紀70年代興起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符合題意;A項②④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7.受歐洲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拉丁美洲掀起了獨立運動。其中,揭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序幕的事件是( ?。?br/>A.海地獨立 B.巴西獨立C.玻利維亞獨立 D.阿根廷獨立【答案】A【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海地獨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海地獨立揭開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海地獨立影響的識記。8.(2018八下·三門期末)工業革命對人類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19世紀以后,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食肉的習慣B.工業革命后,威脅人們生命的霍亂、傷寒等疾病得到了控制C.在工業社會,人們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很少D.工業化使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答案】C【知識點】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解析】【分析】在農業社會,能有機會接受正規教育的人很少。隨著各國的工業化進程,越來越需要大批具有較高素質的勞動者。19世紀后半期,歐美國家紛紛調整教育政策,開始大力發展教育。教育逐漸走向大眾, 人們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漸漸增多。ABD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在工業社會,人們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很少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9.(2018八下·三門期末)梁啟超曾說“欲知中國近史者,不得不曰李鴻章?!币话俣嗄陙恚瑖藢铠櫿職ёu。有的贊其為“開啟近代化的改革者”,有的則貶之為“賣國賊”。表中支撐李鴻章為“開啟近代化的改革者”的依據有( ?。?br/>李鴻章大事簡表(部分)序號 年份 主要大事① 1863 設立上海廣方言館,培養外語人才② 1865 創辦軍工企業----江南制造總局③ 1872 創辦民用企業----上海輪船招商局④ 1875 著手組建北洋海軍,加強海防⑤ 1895 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⑥ 1901 代表清政府與英、美等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李鴻章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作為中國近代化歷程中的主要人物,他大力開辦近代軍用、民用企業,積極培養洋務人才,創辦近代海軍。表中①②③④可以支撐李鴻章為“開啟近代化的改革者”的依據。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鴻章在中國近代化中作用及對其正確評價。10.(2018八下·三門期末)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是( )①其目的都是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②都是由一些列強共同策劃實施的③皇帝被迫出逃,侵略者占領北京 ④都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①錯誤,②③④正確。D項②③④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二、非選擇題11.(2018八下·三門期末)在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過程中,近代中國經歷了屈辱、艱辛的歷程。材料一:中國近代史中部分歷史時期或節點材料二:1840年以前是我們對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對我們不公正——蔣廷黻《中國近代史》(1)請將年代尺上A、B處補充完整,并概括這段歷史(1840-1901年)的特點。(2)請運用史實對材料二中的兩個“不公正”加以說明。(3)面對1840年后的不公正,中國各種政治力量邁開追求近代化的腳步,卻又在急促而又悲壯中紛紛走向失敗。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為什么“紛紛走向失敗”?【答案】(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屈辱史或探索史。(2)1840年以前是我們對人家不公正指: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自認為是天朝大國,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外國人,視外國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對我們不公正指:列強發動鴉片戰爭及一系列對華侵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等。(3)①西方列強并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而是希望中國成為它們的殖民地;②高度集權的君主制度對社會經濟和人民思想的束縛嚴重;③中國資產階級力量相對薄弱;④中國國民的整體文化素質較低。【知識點】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史上歷史事件的識記能力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1900為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英、美、法、德、日、意、俄、奧組成八國聯軍由西摩爾率領進攻中國,攻入北京城,在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到《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1840年至1901年短短幾十年間,中國屢遭西方欺凌,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逐步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與此同時,一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尋求救國救民之路;因此1840-1901年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屈辱史或探索史。(2)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1840年之前,我們對人家不公正,是指我們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鎖國,把別國看成蠻夷之國;1840年以后,人家對我們不公正,是指列強侵略我國,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3)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處理材料的能力。中國探索屢屢失敗的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內因,要從兩方面加以全面分析。故答案為:(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屈辱史或探索史。(2)1840年以前是我們對人家不公正指: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自認為是天朝大國,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外國人,視外國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對我們不公正指:列強發動鴉片戰爭及一系列對華侵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等。(3)①西方列強并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而是希望中國成為它們的殖民地;②高度集權的君主制度對社會經濟和人民思想的束縛嚴重;③中國資產階級力量相對薄弱;④中國國民的整體文化素質較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探索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歸納概括能力。12.(2018八下·三門期末)區域聯系日益密切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早期的“西學東漸”,尤其是引入西方文藝復興以后的科學技術,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積極意義。不少中國人藉此開闊了眼界,窺見一個原先全然無知的西方世界。——王家范等主編《大學中國史》材料三:伏爾泰在他的工作室里掛了一幅孔子像,寫過一部戲劇《中國孤兒》;而清朝統治者和士大夫固守華夷有別的觀念,盡力阻止留學生計劃,斷言接受教育的中國學生縱能學成回國,非特無益于國家,并且有害于社會。1881年,清政府下令留學生一律調回國內。(1)根據材料一的圖1和圖2,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 反映的歷史事件 主要代表人物 事件的積極作用圖1 ① 鄭和 ② 圖2 新航路開辟 開辟D航線:③ ④ (2)閱讀材料二,試舉出早期“西學東漸”的一則事例,并說明它使“不少中國人藉此開闊了眼界”。(3)從材料三中可知,中西方對于文明的交往的態度有什么不同?試簡要說說這兩種態度導致什么結果?【答案】(1)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麥哲倫;加強了各大陸間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如:①林則徐組織人編譯了《四洲志》,為閉塞已久的中國社會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戶。②魏源寫成《海國圖志》,該書是近代第一部詳盡介紹西方的著作,并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即學習西方的長處,以抵制西方的侵略。(3)西方社會對“東學西漸”持開放接受態度,而此時的中國社會對“西學東漸”卻極力阻止。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導致中國落后西方。【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近代前夜危機;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偉大貢獻。麥哲倫環球航行依次經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新航路的開辟,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正式開始。(2)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林則徐一生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四洲志》是林則徐主持編譯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簡要敘述了世界四大洲(亞洲、歐洲、非洲、美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歷史和政治狀況,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相對完整、比較系統的地界地理志書?!端闹拗尽窞殚]塞已久的中國社會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戶。魏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總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并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國第一部較詳細地介紹西方的著作。(3)本題考查中西方對于相互文明的交往的態度及結果。伏爾泰尊崇孔子——說明西方社會對“東學西漸”持開放接受態度,西方社會汲取東方文明成果 ,使自己變得更強大,在世界發展大潮中居于前列。清政府阻止留學生計劃——極力阻止,導致貧窮落后。故答案為:(1)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麥哲倫;加強了各大陸間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如:①林則徐組織人編譯了《四洲志》,為閉塞已久的中國社會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戶。②魏源寫成《海國圖志》,該書是近代第一部詳盡介紹西方的著作,并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即學習西方的長處,以抵制西方的侵略。(3)西方社會對“東學西漸”持開放接受態度,而此時的中國社會對“西學東漸”卻極力阻止。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導致中國落后西方。【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中國近代上午啟蒙思想等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3.(2018八下·三門期末)革命或改革是推動大國崛起的兩種重要方式。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英國領航】材料一:英國用“光榮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營造出一種寬松、自由和開放的環境……否則,就難以想象英國社會如何能夠在18、19世紀和平地實現現代化。——摘編自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美國革命】材料二:2009年2月12日,奧巴馬參加林肯誕辰200周年紀念活動,并表示他特別感激林肯,因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為美國的第一任黑人總統。——中國網援引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日本變革】材料三:日本的新統治者致力于日本社會的轉型,以獲得同外國勢力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平等地位?!兏锸谷毡境蔀闁|亞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強國?!髦握氖滓繕耸菑娀醒爰瘷唷?br/>——摘自杰里·齊格勒《新全球史》下(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這對英國能夠在18、19世紀和平地實現現代化”有何意義?(2)材料二中,奧巴馬特別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中“變革”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為了實現“首要目標”,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綜合上述材料,你覺得從這些大國崛起中獲得哪些啟示?【答案】(1)君主立憲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為英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前提條件。(2)林肯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奴制度。(3)“變革”:明治維新。措施:廢除全國所有藩國,設府、縣,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直接管理。(4)啟示:①民族要獨立,國家要統一;②要重視引進和發展高科技;③要重視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教興國;④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⑤要完善管理制度。【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據材料一“英國用光榮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可知,材料中英國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指君主立憲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并率先開始工業革命。(2)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因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為美國的第一任黑人總統。”可以看出,奧巴馬特別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3)本題考查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變革”指的是日本明治維新。據材料三“……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標是強化中央集權……”及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實現“首要目標”,明治政府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君主立憲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為英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前提條件。(2)林肯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奴制度。(3)“變革”:明治維新。措施:廢除全國所有藩國,設府、縣,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直接管理。(4)啟示:①民族要獨立,國家要統一;②要重視引進和發展高科技;③要重視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教興國;④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⑤要完善管理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明治維新、《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等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2018八下·三門期末)明末清初,大膽批判高度膨脹的皇權,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家是( ?。?br/>A.王夫之 B.曹雪芹 C.顧炎武 D.黃宗羲2.(2018八下·三門期末)清朝大興文字獄,反映了清王朝( ?。?br/>①專制集權的強化 ②在民族問題上實行民族分化政策③實行文化專制主義 ④加強了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2018八下·三門期末)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A.經濟文化繁榮發展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機C.資本主義經濟發展D.民族仇殺列強侵略導致社會政治動蕩不安4.(2018八下·三門期末)人類歷史是一部對美好生活的探索史。下列作品反映文藝復興時期的探索的是( ?。?br/>①達 芬奇《蒙娜麗莎》 ②哥白尼“日心說”③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④孟德斯鳩《三權分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2018八下·三門期末)華盛頓和拿破侖是某同學非常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為此某同學對他們的主要活動進行了如下概括總結,其中正確的是( ?。?。①都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②都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登上政治舞臺③都是19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④都曾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與外來勢力英勇斗爭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2018八下·三門期末)“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下列關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確的有( )①19世紀后期法國和德國后來居上 ②內燃機廣泛應用使世界石油產量巨增③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手工勞動 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和生活領域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7.受歐洲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拉丁美洲掀起了獨立運動。其中,揭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序幕的事件是( ?。?br/>A.海地獨立 B.巴西獨立C.玻利維亞獨立 D.阿根廷獨立8.(2018八下·三門期末)工業革命對人類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19世紀以后,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食肉的習慣B.工業革命后,威脅人們生命的霍亂、傷寒等疾病得到了控制C.在工業社會,人們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很少D.工業化使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庭,走向社會9.(2018八下·三門期末)梁啟超曾說“欲知中國近史者,不得不曰李鴻章?!币话俣嗄陙?,國人對李鴻章毀譽。有的贊其為“開啟近代化的改革者”,有的則貶之為“賣國賊”。表中支撐李鴻章為“開啟近代化的改革者”的依據有( ?。?br/>李鴻章大事簡表(部分)序號 年份 主要大事① 1863 設立上海廣方言館,培養外語人才② 1865 創辦軍工企業----江南制造總局③ 1872 創辦民用企業----上海輪船招商局④ 1875 著手組建北洋海軍,加強海防⑤ 1895 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⑥ 1901 代表清政府與英、美等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10.(2018八下·三門期末)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是( )①其目的都是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②都是由一些列強共同策劃實施的③皇帝被迫出逃,侵略者占領北京 ④都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11.(2018八下·三門期末)在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過程中,近代中國經歷了屈辱、艱辛的歷程。材料一:中國近代史中部分歷史時期或節點材料二:1840年以前是我們對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對我們不公正——蔣廷黻《中國近代史》(1)請將年代尺上A、B處補充完整,并概括這段歷史(1840-1901年)的特點。(2)請運用史實對材料二中的兩個“不公正”加以說明。(3)面對1840年后的不公正,中國各種政治力量邁開追求近代化的腳步,卻又在急促而又悲壯中紛紛走向失敗。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為什么“紛紛走向失敗”?12.(2018八下·三門期末)區域聯系日益密切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早期的“西學東漸”,尤其是引入西方文藝復興以后的科學技術,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積極意義。不少中國人藉此開闊了眼界,窺見一個原先全然無知的西方世界。——王家范等主編《大學中國史》材料三:伏爾泰在他的工作室里掛了一幅孔子像,寫過一部戲劇《中國孤兒》;而清朝統治者和士大夫固守華夷有別的觀念,盡力阻止留學生計劃,斷言接受教育的中國學生縱能學成回國,非特無益于國家,并且有害于社會。1881年,清政府下令留學生一律調回國內。(1)根據材料一的圖1和圖2,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 反映的歷史事件 主要代表人物 事件的積極作用圖1 ① 鄭和 ② 圖2 新航路開辟 開辟D航線:③ ④ (2)閱讀材料二,試舉出早期“西學東漸”的一則事例,并說明它使“不少中國人藉此開闊了眼界”。(3)從材料三中可知,中西方對于文明的交往的態度有什么不同?試簡要說說這兩種態度導致什么結果?13.(2018八下·三門期末)革命或改革是推動大國崛起的兩種重要方式。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英國領航】材料一:英國用“光榮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營造出一種寬松、自由和開放的環境……否則,就難以想象英國社會如何能夠在18、19世紀和平地實現現代化。——摘編自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美國革命】材料二:2009年2月12日,奧巴馬參加林肯誕辰200周年紀念活動,并表示他特別感激林肯,因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為美國的第一任黑人總統。——中國網援引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日本變革】材料三:日本的新統治者致力于日本社會的轉型,以獲得同外國勢力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平等地位?!兏锸谷毡境蔀闁|亞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強國?!髦握氖滓繕耸菑娀醒爰瘷唷?br/>——摘自杰里·齊格勒《新全球史》下(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這對英國能夠在18、19世紀和平地實現現代化”有何意義?(2)材料二中,奧巴馬特別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中“變革”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為了實現“首要目標”,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綜合上述材料,你覺得從這些大國崛起中獲得哪些啟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學者黃宗羲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項黃宗羲大膽批判高度膨脹的皇權,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黃宗羲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統治,加強皇權,加強思想控制,實行文化專制,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民族分化政策是解決民族問題的,并非是民族分化政策,故排除含有②的選項。C項①③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文化專制的有關知識。3.【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至清朝前期,中國成功抵御了沙俄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強管理邊疆地區的措施,統一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和發展。明清時期,皇權高度膨脹。正當歐洲主要國家實現資產階級革命并進行工業革命之際,清朝仍然推行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中國與西方列強的力量對比由此發生逆轉。到了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遠離世界發展潮流的清帝國終于陷入了深刻的社會危機。B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機是明清時期歷史發展的主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歷史發展的主流及學生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4.【答案】B【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卓越畫家達 芬奇的代表作品, 《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的代表作,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時代精神;①③符合題意。②哥白尼“日心說”沒有體現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④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反映的是啟蒙運動時期;②④不符合題意。B項①③反映文藝復興時期的探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5.【答案】D【知識點】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華盛頓主導形成了1787年美國憲法,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而拿破侖則曾復辟帝制,①錯。華盛頓是在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危難深刻成為領導人的,拿破侖是在反抗外國干涉過程中成為領導人的,②④對;華盛頓和拿破侖都是十八、十九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③錯。D項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主要領導人。6.【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①19世紀后期法國和德國后來居上表述不正確,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德國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機遇,大力發展科技,經濟快速發展,超過英法,不符合題意;②內燃機廣泛應用使世界石油產量巨增表述正確,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符合題意;③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手工勞動表述不正確,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用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不符合題意;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和生活領域表述正確,19世紀70年代興起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符合題意;A項②④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7.【答案】A【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海地獨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海地獨立揭開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海地獨立影響的識記。8.【答案】C【知識點】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解析】【分析】在農業社會,能有機會接受正規教育的人很少。隨著各國的工業化進程,越來越需要大批具有較高素質的勞動者。19世紀后半期,歐美國家紛紛調整教育政策,開始大力發展教育。教育逐漸走向大眾, 人們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漸漸增多。ABD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在工業社會,人們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很少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9.【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李鴻章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作為中國近代化歷程中的主要人物,他大力開辦近代軍用、民用企業,積極培養洋務人才,創辦近代海軍。表中①②③④可以支撐李鴻章為“開啟近代化的改革者”的依據。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鴻章在中國近代化中作用及對其正確評價。10.【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①錯誤,②③④正確。D項②③④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11.【答案】(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屈辱史或探索史。(2)1840年以前是我們對人家不公正指: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自認為是天朝大國,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外國人,視外國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對我們不公正指:列強發動鴉片戰爭及一系列對華侵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等。(3)①西方列強并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而是希望中國成為它們的殖民地;②高度集權的君主制度對社會經濟和人民思想的束縛嚴重;③中國資產階級力量相對薄弱;④中國國民的整體文化素質較低。【知識點】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史上歷史事件的識記能力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1900為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英、美、法、德、日、意、俄、奧組成八國聯軍由西摩爾率領進攻中國,攻入北京城,在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到《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1840年至1901年短短幾十年間,中國屢遭西方欺凌,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逐步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與此同時,一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尋求救國救民之路;因此1840-1901年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屈辱史或探索史。(2)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1840年之前,我們對人家不公正,是指我們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鎖國,把別國看成蠻夷之國;1840年以后,人家對我們不公正,是指列強侵略我國,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3)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處理材料的能力。中國探索屢屢失敗的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內因,要從兩方面加以全面分析。故答案為:(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屈辱史或探索史。(2)1840年以前是我們對人家不公正指: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自認為是天朝大國,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外國人,視外國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對我們不公正指:列強發動鴉片戰爭及一系列對華侵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等。(3)①西方列強并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而是希望中國成為它們的殖民地;②高度集權的君主制度對社會經濟和人民思想的束縛嚴重;③中國資產階級力量相對薄弱;④中國國民的整體文化素質較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探索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歸納概括能力。12.【答案】(1)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麥哲倫;加強了各大陸間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如:①林則徐組織人編譯了《四洲志》,為閉塞已久的中國社會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戶。②魏源寫成《海國圖志》,該書是近代第一部詳盡介紹西方的著作,并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即學習西方的長處,以抵制西方的侵略。(3)西方社會對“東學西漸”持開放接受態度,而此時的中國社會對“西學東漸”卻極力阻止。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導致中國落后西方。【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近代前夜危機;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偉大貢獻。麥哲倫環球航行依次經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新航路的開辟,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正式開始。(2)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林則徐一生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四洲志》是林則徐主持編譯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簡要敘述了世界四大洲(亞洲、歐洲、非洲、美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歷史和政治狀況,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相對完整、比較系統的地界地理志書?!端闹拗尽窞殚]塞已久的中國社會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戶。魏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總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并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國第一部較詳細地介紹西方的著作。(3)本題考查中西方對于相互文明的交往的態度及結果。伏爾泰尊崇孔子——說明西方社會對“東學西漸”持開放接受態度,西方社會汲取東方文明成果 ,使自己變得更強大,在世界發展大潮中居于前列。清政府阻止留學生計劃——極力阻止,導致貧窮落后。故答案為:(1)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麥哲倫;加強了各大陸間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如:①林則徐組織人編譯了《四洲志》,為閉塞已久的中國社會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戶。②魏源寫成《海國圖志》,該書是近代第一部詳盡介紹西方的著作,并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即學習西方的長處,以抵制西方的侵略。(3)西方社會對“東學西漸”持開放接受態度,而此時的中國社會對“西學東漸”卻極力阻止。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導致中國落后西方。【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中國近代上午啟蒙思想等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3.【答案】(1)君主立憲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為英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前提條件。(2)林肯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奴制度。(3)“變革”:明治維新。措施:廢除全國所有藩國,設府、縣,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直接管理。(4)啟示:①民族要獨立,國家要統一;②要重視引進和發展高科技;③要重視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教興國;④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⑤要完善管理制度。【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據材料一“英國用光榮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可知,材料中英國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指君主立憲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并率先開始工業革命。(2)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因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為美國的第一任黑人總統?!笨梢钥闯觯瑠W巴馬特別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3)本題考查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變革”指的是日本明治維新。據材料三“……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標是強化中央集權……”及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實現“首要目標”,明治政府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君主立憲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為英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前提條件。(2)林肯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奴制度。(3)“變革”:明治維新。措施:廢除全國所有藩國,設府、縣,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直接管理。(4)啟示:①民族要獨立,國家要統一;②要重視引進和發展高科技;③要重視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教興國;④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⑤要完善管理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明治維新、《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等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