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高照實驗學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階段性檢測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2018九上·秀洲月考)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被稱為亞洲第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政府,主要是因為它 ( )A.實行民主共和的政治體制 B.是在美國支持下建立的C.廢除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 D.通過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的【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實行的政體是和美國一樣的民主共和制,同時中華民國也是亞洲第一個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國家,因此其政權的組織形式也被稱為美國的“仿制品”。A項實行民主共和的政治體制是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被稱為亞洲第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政府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2.(2018九上·秀洲月考)史學界認為新文化運動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繼續,主要是就其( )A.是一場文化運動來說的B.作為反復辟運動來說的C.要求民主與科學來說的D.作為反封建運動來說的【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根據題目要求,應該選出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點。只有新文化運動是文化運動,其余兩個不是,故選項A錯誤。反復辟運動三者都具備,故排除。要求民主和科學也只有新文化運動具備,故排除。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異同點。3.甲午戰爭后的“公車上書”與巴黎和會時的五四運動都是愛國救亡運動,但兩者的規模與影響差別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鎮壓的力度不同 B.農民階級的麻木不仁C.人民群眾的參與程度不同 D.后者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歷史對比分析能力。 “公車上書”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的維新變法運動的前奏;而五四運動是一場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所以甲午戰爭后的“公車上書”與巴黎和會時的五四運動中人民群眾的參與程度不同, 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的歷史對比分析能力。4.(2018九上·秀洲月考)“五四運動是個分水嶺,從此軍閥要過時,國會的花要謝,從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幕府以來的士,從袁世凱訓練下來的兵,都要讓給新的知識分子與北伐革命軍了。”這表明五四運動( )A.改變了國家性質 B.社會領導力量發生了變化21C.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D.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A項改變了國家性質錯誤,五四運動時期,國家政權仍然掌握在北洋軍閥手里,不符合題意;B項社會領導力量發生了變化正確,五四運動中,先進的知識分子起了領導作用,他們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五四運動,是孫中山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決定與中共合作。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說明五四運動后,新的知識分子與北伐革命軍成為社會的主要領導力量,即社會領導力量發生了變化,符合題意;C項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錯誤,五四運動沒有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不符合題意;D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錯誤,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影響。5.(2017九上·鄞州月考)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就從珠江流域打到了長江流域,實現了“飲馬長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北洋軍閥的腐朽渙散 B.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C.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歷史作用。北伐軍勝利進軍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內部原因,故排除AC,主要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宣傳,D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合作。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歷史作用。6.(2018九上·秀洲月考)某名人在談及學生時代閱讀的一份出版物時說:“我很欣賞胡適和陳獨秀寫的文章,他們一度成為我效仿的榜樣,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啟超和康有為。”這份出版物應該是( )A.《民報》 B.《時務報》C.《新青年》 D.《湘江評論》【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A項《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先后參與編撰工作的有胡漢民、汪精衛、陳天華、朱執信、廖仲愷、汪東、章太炎、劉師培等,不符合題意;B項《時務報》是維新運動時期著名的維新派報紙,是當時維新派最重要的、影響最大的機關報。梁啟超和康有為是維新變法運動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題意;C項《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的思想陣地,胡適和陳獨秀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符合題意;D項《湘江評論》由毛澤東在長沙創辦,于1919年7月14日刊行,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相關知識。7.(2017九上·瑞安期末)朱德曾稱贊某段歷史“首義誕新軍,喜慶工農始有兵”。與此詩相符合的史實是( )A.武昌起義——吹響中國革命的號角B.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廣泛傳播革命思想C.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D.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率領南昌起義的余部和湘南農民武裝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兩軍會師后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A項武昌起義——吹響中國革命的號角與題干中的詩不相符,不符合題意。B項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廣泛傳播革命思想與題干中的詩不相符,不符合題意。C項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符合題干中的詩的史實,符合題意。D項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中國特色革命道路與題干中的詩不相符,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使中國革命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8.(2017九上·臺州期中)1921---1949年,中國共產黨整整奮斗了28年。“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這五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業績。其中與“星火燎原”相對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召開 B.遵義會議C.工農武裝割據 D.七屆二中全會【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依據題干“星火燎原”結合所學可知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1927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起義開始時攻占了一些縣城,但由于城市里敵人的力量比較強大,工農革命軍損失慘重。毛澤東分析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他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識記。9.(2018九上·秀洲月考)口號、民謠、詩詞等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②“振興中華”③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 ④“路存與存,路亡與亡”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紅軍長征【解析】【分析】“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反映的是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粉碎了蔣介石在川、黔、滇三角地帶殲滅紅軍的計劃;“振興中華”在1894年由孫中山提出, “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了分了田”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時期實行的分田地政策。“路存與存,路亡與亡”反映的是1911年爆發的保路運動,所以時間順序為②④③①。C項②④③①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相關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10.(2018九上·秀洲月考)某中學九年級同學在復習中國歷史時,整理了如下資料:“中共一大的召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據此判斷,他們復習的學習主題是( )A.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B.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C.近代化的進步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可知,“中共一大的召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知識都在新民主主義的興起這一單元。從時間上看,這幾項內容發生在1921-1935年間。A項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生在1946-1949年,不符合題意;B項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發生在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不符合題意;C項近代化的進步包含的內容不僅是這些知識,不符合題意;D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是復習的主題 ,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共一大的召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知識主題思想的掌握。11.(2017九上·鄞州月考)下圖為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發展折線圖。圖中顯示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大幅度上升,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歷史原因是( )A.南昌起義的發動 B.紅色政權的建立C.抗日戰爭的爆發 D.紅軍長征的勝利【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聯系題干中的時間信息“1927~1937年”,聯系所學知識, 1928年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相繼建立、擴大使黨員數量的不斷增加;直到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長征途中損失慘重,黨員數量才出現了嚴重下降。所以B項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12.(2017九上·鄞州月考)20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發生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下列評語最能反映當時時代特征的是 ( )A.新世紀的曙光 B.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D.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答案】B【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本題考查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20世紀30年代中國面臨這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東北三省淪陷,日本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華北,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13.(2018九上·秀洲月考)對下面一組圖片所擬定的主題最準確的是 ( )①30年代的日本 ②毒計 ③臺兒莊大捷 ④1945年日本投降A.多行不義必自斃 B.蓄謀已久的日本侵華C.國共應合作抗日 D.反對戰爭,呼喚和平【答案】A【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本題圖片內容可知,日本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發動了侵華戰爭,在中國使用了毒氣彈,慘無人道;中國軍隊在1938年春天的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這是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政府無條件投降,中國取得抗戰勝利。綜上所述,日本的侵華戰爭失敗主要是由于日本多行不義必自斃。A項多行不義必自斃作為主題最準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侵華戰爭失敗的原因。14.(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7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2周年。下列有關抗日戰爭說法正確的有 ( )①“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從此開始②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重要貢獻③彭德懷指揮的臺兒莊戰役取得了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④中華民族全民族的團結抗戰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晚,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起進攻,并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1938年春,在日軍進攻徐州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激戰,殲敵一萬多人,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故①③表述錯誤。B項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15.(2016九上·武義月考)下圖是八路軍使用過的臂章,“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佩用”。該年是( )A.1937年 B.1938年 C.1939年 D.1940年【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民國紀年的準確理解與認識。“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佩用”是解題的關鍵,由已學知識可知1912年為民國元年,所以民國二十七年即1912+27-1=1938年。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民國紀年的準確理解與認識。16.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簽署了關于實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寫道:“進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簽署該命令是為了( )A.突襲波蘭 B.進攻蘇聯C.偷襲珍珠港 D.包圍斯大林格勒【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材料中提到“進攻日期:1939年9月1日。”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第二代世界大戰爆發。答案選:A。【點評】本題難度一般,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17.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時滿足 “閃擊戰”、“海戰”、“日本發動”這三個條件的著名戰役是( )A.法西斯進攻蘇聯 B.珍珠港戰役C.法西斯進攻波蘭 D.臺兒莊戰役【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解析】【分析】1941年12月7日,日軍出動大批飛機,不宣而戰,突然偷襲太平洋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故選B。【點評】此題考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相關知識點。18.(2018九上·金華月考)下列能為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撐的有( )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③華人華僑歸國參戰 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錯誤,美蘇等國協同作戰是外援 ,不符合題意;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正確,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符合題意;③華人華僑歸國參戰正確,華人華僑歸國參戰,體現全民族抗戰 ,符合題意;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正確,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體現民族團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理解。19.(2018九上·秀洲月考)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深刻改變了中國,表現在( )①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②我國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③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④中國的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和影響力越來越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識點】改革開放【解析】【分析】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①②④說法正確,③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說法錯誤,排除。C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認識能力。20.(2018九上·秀洲月考)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原因是( )①改革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②改革開放能使我國迅速超過發達國家③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④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給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知識點】改革開放【解析】【分析】現階段我國將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道路不動搖!①改革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說法錯誤;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但②改革開放能使我國迅速超過發達國家說法錯誤;排除①②。D項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21.(2018九上·秀洲月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常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無論是從速度變化看,還是從結構優化、動能轉化看,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征都更加明顯。”下列對我國經濟發展認識正確的是( )①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優化經濟結構②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協調的挑戰③我國城鎮化水平還不高④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A【知識點】改革新階段【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如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協調及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協調的挑戰等問題,因此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優化經濟結構。A項①②③④對我國經濟發展認識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22.(2018九上·秀洲月考)“米老鼠”的創作者華特 迪斯尼,在他成名前沒有一家報社愿意推銷他的漫畫。后來一家教堂雇傭他為教堂畫海報,那里有許多老鼠,啟發了他的靈感,創造了“米老鼠”這個形象,從此名揚天下。迪斯尼的成功道路啟示我們( )①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②要敢于打破常規,開創前人未走之路③到教堂里畫畫就能有所創新④生活處處有創新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創新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存在于每個人身上。我們要華德 迪斯尼學習敢于打破常規,追求生活的新奇與浪漫,開創前人未走之路;社會實踐是創造的源泉,①②④說法正確;選項③說法錯誤,應排除。D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怎樣進行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技的本質就是創新。青少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勇于創新的人。23.(2018九上·秀洲月考)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C919大型客機圓滿首飛、國產航母閃亮登場、天舟發出首單“太空快遞”、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停留33天、“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中國天眼”落成啟用、暗物質衛星“悟空”成功運行……事實再一次向世人證明( )A.自主創新立新功,領跑世界留美名B.社會制度優勢顯,科技創新大發展C.科技再攀新高峰,創新強國已建成D.中國智造創奇跡,世界科技我第一【答案】B【知識點】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A項自主創新立新功,領跑世界留美名錯誤,中國科技雖然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夠稱“領跑世界”,不符合題意;B項社會制度優勢顯,科技創新大發展正確,題干體現了中國現階段科學技術取得重大進步,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優勢顯現,符合題意;C項科技再攀新高峰,創新強國已建成錯誤,中國科技雖然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再攀新高峰,但創新強國還未建成,選項說法不準確,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智造創奇跡,世界科技我第一錯誤,中國正在努力建設科技強國,在部分科技領域我國走在世界前列,但總體而言,我國的科學技術并沒有成為世界第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24.(2018九上·秀洲月考)我國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某市政府實施的下列措施能體現這一做法的有( )①強化戰略導向,破解創新發展科技難題②深化改革創新,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③弘揚創新精神,培育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④舉辦新一年的春季商品交易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①強化戰略導向,破解創新發展科技難題直接體現我國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符合題意;②深化改革創新,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有利于科技創新,符合題意;③弘揚創新精神,培育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有利于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符合題意;④舉辦新一年的春季商品交易會,與科技創新無直接聯系,不符合題意;A項①②③能體現題干做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認識,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題需審清題意,依據相關知識和題意,排除錯誤項與無關項,確定答案。25.(2018九上·秀洲月考)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于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舉措說明( )①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②各國之間經濟、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競爭③必須把教育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地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④“雙一流”建設有利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公布,體現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科學技術的發展,關鍵在人才,人才的培養主要靠教育。教育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并最終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雙一流”建設有利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所以①②④是正確的選項;③選項我國必須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排除。B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考查的幾率很高,因此學生不僅要記憶所學知識而且還要學會運用,這是關鍵的問題。26.(2018九上·秀洲月考)中國政府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成為“創客”。政府大力支持“創客”發展說明( )A.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基礎在創新、關鍵靠創業B.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C.我國政府鼓勵創新,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D.創新創業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答案】C【知識點】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A項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基礎在創新、關鍵靠創業不正確,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鍵(基礎)在教育,不符合題意;B項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不正確,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教育、人才)的競爭,不符合題意;C項我國政府鼓勵創新,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正確,鼓勵“創客”是我國政府鼓勵創新,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舉措,符合題意;D項創新創業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不正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創新科技戰略。二、非選擇題27.(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6年是建黨95周年,某校開展“知黨史,報黨恩”系列活動。收集了下列資料:(1)(讀資料,知黨史)資料一中新知識分子認為需要的“更基本的東西”是什么?他們在資料二中的活動說明了什么?(2)(唱歌謠,報黨恩)歌謠唱出了共產黨誕生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3)為使“革命從此有方向”,共產黨人在理論(或思想)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前行,試用大革命失敗至抗戰爆發前的兩例史實說明。【答案】(1)指“民主”“科學”的思想。說明了五四運動后,他們接受并傳播馬克思主義。(2)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3)為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召開了“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重要論斷,組織發動了秋收起義等;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到1930年全國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改造國民性,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根據材料二可知五四運動后,他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2)根據歌謠一可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根據歌謠二可知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召開了“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重要論斷,組織發動了秋收起義等;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到1930年全國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故答案為:(1)指“民主”“科學”的思想。說明了五四運動后,他們接受并傳播馬克思主義。(2)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3)為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召開了“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重要論斷,組織發動了秋收起義等;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到1930年全國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8.(2018九上·秀洲月考)辛亥革命實現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巨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盟會綱領材料三:“民族主義,并非遇著不同種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更不是要滅盡滿洲民族。……在腐敗的封建專制制度下,不僅滿人為君主的清朝要反對,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孫中山材料四: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辛亥革命后,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了。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近代歷史》(1)材料一中的圖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歷史時期搜集到的幾張圖片,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是 。(2)材料二這一綱領的制定有何意義?比較材料二、三,分析孫中山的思想發生了哪些變化?(3)材料四中的“新紀元”是指什么?辛亥革命為“新紀元”到來創造了哪些條件?【答案】(1)③②①(2)孫中山把這一綱領進一步概括為“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孫中山把矛頭明確指向清朝專制統治;主張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平等。(3)新紀元:新民主主義革命。條件: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相關知識的先后順序。①大總統誓詞應該是出現于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時。②武昌起義軍胸章出現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③《民報》是1905年由同盟會所創的大型政論實事機關刊物。故順序應是③②①。(2)本題考查三民主義、孫中山思想的變化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根據材料“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可知指的是孫中山把矛頭明確指向清朝專制統治。根據材料“不僅滿人為君主的清朝要反對,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知指的是中華民族內部是平等的。(3)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根據材料“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辛亥革命創造的條件需要從辛亥革命的影響進行分析。故答案為:(1)③②①。(2)孫中山把這一綱領進一步概括為“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孫中山把矛頭明確指向清朝專制統治;主張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平等。(3)新紀元:新民主主義革命。條件: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三民主義、孫中山思想的變化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29.(2018九上·秀洲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教育部下發《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材料二: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三:(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十四年抗戰”的歷史依據并回答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華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軍事上的表現。(3)請結合歷史材料卡內容,評價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貢獻。【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局部侵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勿忘國恥,珍愛和平。(2)政治上: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兩個戰場相互配合。(3)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對戰爭的最后勝利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四年抗戰的依據主要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局部侵華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十四年抗戰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勿忘國恥,珍愛和平。(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軍事上的表現上是:政治上: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兩個戰場相互配合。(3)結合抗日戰爭的國際意義進行分析即可。故答案為:(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局部侵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勿忘國恥,珍愛和平。(2)政治上: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兩個戰場相互配合。(3)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對戰爭的最后勝利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 / 1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高照實驗學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階段性檢測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2018九上·秀洲月考)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被稱為亞洲第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政府,主要是因為它 ( )A.實行民主共和的政治體制 B.是在美國支持下建立的C.廢除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 D.通過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的2.(2018九上·秀洲月考)史學界認為新文化運動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繼續,主要是就其( )A.是一場文化運動來說的B.作為反復辟運動來說的C.要求民主與科學來說的D.作為反封建運動來說的3.甲午戰爭后的“公車上書”與巴黎和會時的五四運動都是愛國救亡運動,但兩者的規模與影響差別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鎮壓的力度不同 B.農民階級的麻木不仁C.人民群眾的參與程度不同 D.后者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4.(2018九上·秀洲月考)“五四運動是個分水嶺,從此軍閥要過時,國會的花要謝,從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幕府以來的士,從袁世凱訓練下來的兵,都要讓給新的知識分子與北伐革命軍了。”這表明五四運動( )A.改變了國家性質 B.社會領導力量發生了變化21C.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D.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5.(2017九上·鄞州月考)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就從珠江流域打到了長江流域,實現了“飲馬長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北洋軍閥的腐朽渙散 B.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C.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6.(2018九上·秀洲月考)某名人在談及學生時代閱讀的一份出版物時說:“我很欣賞胡適和陳獨秀寫的文章,他們一度成為我效仿的榜樣,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啟超和康有為。”這份出版物應該是( )A.《民報》 B.《時務報》C.《新青年》 D.《湘江評論》7.(2017九上·瑞安期末)朱德曾稱贊某段歷史“首義誕新軍,喜慶工農始有兵”。與此詩相符合的史實是( )A.武昌起義——吹響中國革命的號角B.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廣泛傳播革命思想C.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D.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中國特色革命道路8.(2017九上·臺州期中)1921---1949年,中國共產黨整整奮斗了28年。“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這五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業績。其中與“星火燎原”相對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召開 B.遵義會議C.工農武裝割據 D.七屆二中全會9.(2018九上·秀洲月考)口號、民謠、詩詞等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②“振興中華”③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 ④“路存與存,路亡與亡”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10.(2018九上·秀洲月考)某中學九年級同學在復習中國歷史時,整理了如下資料:“中共一大的召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據此判斷,他們復習的學習主題是( )A.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B.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C.近代化的進步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11.(2017九上·鄞州月考)下圖為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發展折線圖。圖中顯示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大幅度上升,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歷史原因是( )A.南昌起義的發動 B.紅色政權的建立C.抗日戰爭的爆發 D.紅軍長征的勝利12.(2017九上·鄞州月考)20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發生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下列評語最能反映當時時代特征的是 ( )A.新世紀的曙光 B.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D.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13.(2018九上·秀洲月考)對下面一組圖片所擬定的主題最準確的是 ( )①30年代的日本 ②毒計 ③臺兒莊大捷 ④1945年日本投降A.多行不義必自斃 B.蓄謀已久的日本侵華C.國共應合作抗日 D.反對戰爭,呼喚和平14.(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7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2周年。下列有關抗日戰爭說法正確的有 ( )①“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從此開始②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重要貢獻③彭德懷指揮的臺兒莊戰役取得了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④中華民族全民族的團結抗戰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5.(2016九上·武義月考)下圖是八路軍使用過的臂章,“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佩用”。該年是( )A.1937年 B.1938年 C.1939年 D.1940年16.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簽署了關于實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寫道:“進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簽署該命令是為了( )A.突襲波蘭 B.進攻蘇聯C.偷襲珍珠港 D.包圍斯大林格勒17.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時滿足 “閃擊戰”、“海戰”、“日本發動”這三個條件的著名戰役是( )A.法西斯進攻蘇聯 B.珍珠港戰役C.法西斯進攻波蘭 D.臺兒莊戰役18.(2018九上·金華月考)下列能為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撐的有( )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③華人華僑歸國參戰 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18九上·秀洲月考)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深刻改變了中國,表現在( )①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②我國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③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④中國的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和影響力越來越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2018九上·秀洲月考)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原因是( )①改革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②改革開放能使我國迅速超過發達國家③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④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給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2018九上·秀洲月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常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無論是從速度變化看,還是從結構優化、動能轉化看,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征都更加明顯。”下列對我國經濟發展認識正確的是( )①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優化經濟結構②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協調的挑戰③我國城鎮化水平還不高④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2.(2018九上·秀洲月考)“米老鼠”的創作者華特 迪斯尼,在他成名前沒有一家報社愿意推銷他的漫畫。后來一家教堂雇傭他為教堂畫海報,那里有許多老鼠,啟發了他的靈感,創造了“米老鼠”這個形象,從此名揚天下。迪斯尼的成功道路啟示我們( )①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②要敢于打破常規,開創前人未走之路③到教堂里畫畫就能有所創新④生活處處有創新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3.(2018九上·秀洲月考)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C919大型客機圓滿首飛、國產航母閃亮登場、天舟發出首單“太空快遞”、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停留33天、“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中國天眼”落成啟用、暗物質衛星“悟空”成功運行……事實再一次向世人證明( )A.自主創新立新功,領跑世界留美名B.社會制度優勢顯,科技創新大發展C.科技再攀新高峰,創新強國已建成D.中國智造創奇跡,世界科技我第一24.(2018九上·秀洲月考)我國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某市政府實施的下列措施能體現這一做法的有( )①強化戰略導向,破解創新發展科技難題②深化改革創新,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③弘揚創新精神,培育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④舉辦新一年的春季商品交易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2018九上·秀洲月考)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于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舉措說明( )①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②各國之間經濟、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競爭③必須把教育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地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④“雙一流”建設有利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6.(2018九上·秀洲月考)中國政府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成為“創客”。政府大力支持“創客”發展說明( )A.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基礎在創新、關鍵靠創業B.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C.我國政府鼓勵創新,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D.創新創業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二、非選擇題27.(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6年是建黨95周年,某校開展“知黨史,報黨恩”系列活動。收集了下列資料:(1)(讀資料,知黨史)資料一中新知識分子認為需要的“更基本的東西”是什么?他們在資料二中的活動說明了什么?(2)(唱歌謠,報黨恩)歌謠唱出了共產黨誕生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3)為使“革命從此有方向”,共產黨人在理論(或思想)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前行,試用大革命失敗至抗戰爆發前的兩例史實說明。28.(2018九上·秀洲月考)辛亥革命實現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巨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盟會綱領材料三:“民族主義,并非遇著不同種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更不是要滅盡滿洲民族。……在腐敗的封建專制制度下,不僅滿人為君主的清朝要反對,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孫中山材料四: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辛亥革命后,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了。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近代歷史》(1)材料一中的圖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歷史時期搜集到的幾張圖片,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是 。(2)材料二這一綱領的制定有何意義?比較材料二、三,分析孫中山的思想發生了哪些變化?(3)材料四中的“新紀元”是指什么?辛亥革命為“新紀元”到來創造了哪些條件?29.(2018九上·秀洲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教育部下發《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材料二: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三:(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十四年抗戰”的歷史依據并回答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華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軍事上的表現。(3)請結合歷史材料卡內容,評價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貢獻。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實行的政體是和美國一樣的民主共和制,同時中華民國也是亞洲第一個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國家,因此其政權的組織形式也被稱為美國的“仿制品”。A項實行民主共和的政治體制是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被稱為亞洲第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政府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2.【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根據題目要求,應該選出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點。只有新文化運動是文化運動,其余兩個不是,故選項A錯誤。反復辟運動三者都具備,故排除。要求民主和科學也只有新文化運動具備,故排除。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異同點。3.【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歷史對比分析能力。 “公車上書”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的維新變法運動的前奏;而五四運動是一場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所以甲午戰爭后的“公車上書”與巴黎和會時的五四運動中人民群眾的參與程度不同, 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的歷史對比分析能力。4.【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A項改變了國家性質錯誤,五四運動時期,國家政權仍然掌握在北洋軍閥手里,不符合題意;B項社會領導力量發生了變化正確,五四運動中,先進的知識分子起了領導作用,他們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五四運動,是孫中山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決定與中共合作。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說明五四運動后,新的知識分子與北伐革命軍成為社會的主要領導力量,即社會領導力量發生了變化,符合題意;C項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錯誤,五四運動沒有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不符合題意;D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錯誤,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影響。5.【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歷史作用。北伐軍勝利進軍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內部原因,故排除AC,主要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宣傳,D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合作。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歷史作用。6.【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A項《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先后參與編撰工作的有胡漢民、汪精衛、陳天華、朱執信、廖仲愷、汪東、章太炎、劉師培等,不符合題意;B項《時務報》是維新運動時期著名的維新派報紙,是當時維新派最重要的、影響最大的機關報。梁啟超和康有為是維新變法運動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題意;C項《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的思想陣地,胡適和陳獨秀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符合題意;D項《湘江評論》由毛澤東在長沙創辦,于1919年7月14日刊行,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相關知識。7.【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率領南昌起義的余部和湘南農民武裝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兩軍會師后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A項武昌起義——吹響中國革命的號角與題干中的詩不相符,不符合題意。B項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廣泛傳播革命思想與題干中的詩不相符,不符合題意。C項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符合題干中的詩的史實,符合題意。D項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中國特色革命道路與題干中的詩不相符,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使中國革命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8.【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依據題干“星火燎原”結合所學可知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1927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起義開始時攻占了一些縣城,但由于城市里敵人的力量比較強大,工農革命軍損失慘重。毛澤東分析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他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識記。9.【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紅軍長征【解析】【分析】“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反映的是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粉碎了蔣介石在川、黔、滇三角地帶殲滅紅軍的計劃;“振興中華”在1894年由孫中山提出, “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了分了田”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時期實行的分田地政策。“路存與存,路亡與亡”反映的是1911年爆發的保路運動,所以時間順序為②④③①。C項②④③①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相關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10.【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可知,“中共一大的召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知識都在新民主主義的興起這一單元。從時間上看,這幾項內容發生在1921-1935年間。A項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生在1946-1949年,不符合題意;B項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發生在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不符合題意;C項近代化的進步包含的內容不僅是這些知識,不符合題意;D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是復習的主題 ,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共一大的召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知識主題思想的掌握。11.【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聯系題干中的時間信息“1927~1937年”,聯系所學知識, 1928年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相繼建立、擴大使黨員數量的不斷增加;直到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長征途中損失慘重,黨員數量才出現了嚴重下降。所以B項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12.【答案】B【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本題考查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20世紀30年代中國面臨這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東北三省淪陷,日本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華北,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13.【答案】A【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本題圖片內容可知,日本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發動了侵華戰爭,在中國使用了毒氣彈,慘無人道;中國軍隊在1938年春天的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這是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政府無條件投降,中國取得抗戰勝利。綜上所述,日本的侵華戰爭失敗主要是由于日本多行不義必自斃。A項多行不義必自斃作為主題最準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侵華戰爭失敗的原因。14.【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晚,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起進攻,并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1938年春,在日軍進攻徐州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激戰,殲敵一萬多人,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故①③表述錯誤。B項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15.【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民國紀年的準確理解與認識。“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佩用”是解題的關鍵,由已學知識可知1912年為民國元年,所以民國二十七年即1912+27-1=1938年。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民國紀年的準確理解與認識。16.【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材料中提到“進攻日期:1939年9月1日。”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第二代世界大戰爆發。答案選:A。【點評】本題難度一般,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17.【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解析】【分析】1941年12月7日,日軍出動大批飛機,不宣而戰,突然偷襲太平洋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故選B。【點評】此題考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相關知識點。18.【答案】D【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錯誤,美蘇等國協同作戰是外援 ,不符合題意;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正確,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符合題意;③華人華僑歸國參戰正確,華人華僑歸國參戰,體現全民族抗戰 ,符合題意;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正確,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體現民族團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理解。19.【答案】C【知識點】改革開放【解析】【分析】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①②④說法正確,③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說法錯誤,排除。C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認識能力。20.【答案】D【知識點】改革開放【解析】【分析】現階段我國將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道路不動搖!①改革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說法錯誤;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但②改革開放能使我國迅速超過發達國家說法錯誤;排除①②。D項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21.【答案】A【知識點】改革新階段【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如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協調及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協調的挑戰等問題,因此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優化經濟結構。A項①②③④對我國經濟發展認識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22.【答案】D【知識點】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創新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存在于每個人身上。我們要華德 迪斯尼學習敢于打破常規,追求生活的新奇與浪漫,開創前人未走之路;社會實踐是創造的源泉,①②④說法正確;選項③說法錯誤,應排除。D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怎樣進行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技的本質就是創新。青少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勇于創新的人。23.【答案】B【知識點】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A項自主創新立新功,領跑世界留美名錯誤,中國科技雖然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夠稱“領跑世界”,不符合題意;B項社會制度優勢顯,科技創新大發展正確,題干體現了中國現階段科學技術取得重大進步,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優勢顯現,符合題意;C項科技再攀新高峰,創新強國已建成錯誤,中國科技雖然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再攀新高峰,但創新強國還未建成,選項說法不準確,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智造創奇跡,世界科技我第一錯誤,中國正在努力建設科技強國,在部分科技領域我國走在世界前列,但總體而言,我國的科學技術并沒有成為世界第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24.【答案】A【知識點】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①強化戰略導向,破解創新發展科技難題直接體現我國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符合題意;②深化改革創新,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有利于科技創新,符合題意;③弘揚創新精神,培育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有利于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符合題意;④舉辦新一年的春季商品交易會,與科技創新無直接聯系,不符合題意;A項①②③能體現題干做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認識,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題需審清題意,依據相關知識和題意,排除錯誤項與無關項,確定答案。25.【答案】B【知識點】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公布,體現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科學技術的發展,關鍵在人才,人才的培養主要靠教育。教育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并最終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雙一流”建設有利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所以①②④是正確的選項;③選項我國必須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排除。B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考查的幾率很高,因此學生不僅要記憶所學知識而且還要學會運用,這是關鍵的問題。26.【答案】C【知識點】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A項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基礎在創新、關鍵靠創業不正確,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鍵(基礎)在教育,不符合題意;B項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不正確,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教育、人才)的競爭,不符合題意;C項我國政府鼓勵創新,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正確,鼓勵“創客”是我國政府鼓勵創新,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舉措,符合題意;D項創新創業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不正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創新科技戰略。27.【答案】(1)指“民主”“科學”的思想。說明了五四運動后,他們接受并傳播馬克思主義。(2)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3)為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召開了“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重要論斷,組織發動了秋收起義等;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到1930年全國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改造國民性,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根據材料二可知五四運動后,他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2)根據歌謠一可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根據歌謠二可知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召開了“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重要論斷,組織發動了秋收起義等;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到1930年全國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故答案為:(1)指“民主”“科學”的思想。說明了五四運動后,他們接受并傳播馬克思主義。(2)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3)為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召開了“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重要論斷,組織發動了秋收起義等;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到1930年全國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8.【答案】(1)③②①(2)孫中山把這一綱領進一步概括為“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孫中山把矛頭明確指向清朝專制統治;主張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平等。(3)新紀元:新民主主義革命。條件: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相關知識的先后順序。①大總統誓詞應該是出現于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時。②武昌起義軍胸章出現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③《民報》是1905年由同盟會所創的大型政論實事機關刊物。故順序應是③②①。(2)本題考查三民主義、孫中山思想的變化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根據材料“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可知指的是孫中山把矛頭明確指向清朝專制統治。根據材料“不僅滿人為君主的清朝要反對,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知指的是中華民族內部是平等的。(3)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根據材料“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辛亥革命創造的條件需要從辛亥革命的影響進行分析。故答案為:(1)③②①。(2)孫中山把這一綱領進一步概括為“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孫中山把矛頭明確指向清朝專制統治;主張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平等。(3)新紀元:新民主主義革命。條件: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三民主義、孫中山思想的變化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29.【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局部侵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勿忘國恥,珍愛和平。(2)政治上: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兩個戰場相互配合。(3)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對戰爭的最后勝利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四年抗戰的依據主要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局部侵華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十四年抗戰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勿忘國恥,珍愛和平。(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軍事上的表現上是:政治上: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兩個戰場相互配合。(3)結合抗日戰爭的國際意義進行分析即可。故答案為:(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局部侵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勿忘國恥,珍愛和平。(2)政治上: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兩個戰場相互配合。(3)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對戰爭的最后勝利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高照實驗學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階段性檢測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高照實驗學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階段性檢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