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中國古代史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文明起源于不同的區域,不同區域的文明曾發生過碰撞和交融。據此回答1—3小題。1.19世紀末,德國地質學家里希霍芬將我國西漢以來逐漸形成的貫穿歐亞的陸上通道稱為“絲綢之路”。下列對“絲綢之路”的表述,錯誤的是( ) A.“絲綢之路”的起點是玉門關 B.從河西走廊向西最遠到達歐洲 C.絲綢是通道上運輸的主要商品 D.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2.有人說,步入近代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其中“世界”被發現是指( ) A.文藝復興運動 B.新航路開辟 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D.法國啟蒙運動3.有學者認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倫布、麥哲倫,而是中國古代航海家鄭和。下列關于鄭和下西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明太祖派遣鄭和下西洋 B.鄭和航海最遠到達地中海西岸 C.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 D.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蘇南京出發4.下列對右圖中隋朝大運河A、B、C、D四段名稱的標注中,正確的是( ) A.江南河 B.永濟渠 C.邗溝 D.通濟渠 文化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此回答5—6小題。5.漢唐時期是我國文化的繁榮時期,下列對此原因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①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②繼承了前代文化 ③全盤吸收了外來文化 ④社會經濟的繁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文化成就中,出現在唐朝時期的是( ) A.司馬遷《史記》 B.閻立本《歷代帝王圖》 C.顧愷之《女史箴圖》 D.王羲之《七月都下貼》 科技改變世界,科技影響人類。據此回答7—10小題。7.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在促進不同地區的文化交流中最先發揮作用的是( ) A.造紙術 B.指南針 C.火藥 D.印刷術8.“珍妮紡紗開先河,蒸汽推動世界波”所反映的是( ) A.新航路開辟 B.工業革命 C.第二次工業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9.飛機是工業革命新階段的重要成果。為早期飛機提供動力的機器是( ) A.蒸汽機 B.發電機 C.電動機 D.內燃機10.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而且造就了許多新職業。下列職業人員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網絡管理員一火車司機一汽車售票員 B.汽車售票員一火車司機一網絡管理員 C.火車司機一汽車售票員一網絡管理員 D.汽車售票員一網絡管理員一火車司機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歷經諸多朝代更替。據此回答11—13小題。11.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 A.秦朝 B.漢朝 C.隋朝 D.唐朝12.下列有關中國古代主要朝代的興替呈現,正確的是( ) ①夏→商 ②秦→漢 ③元→宋 ④隋→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兩宋時期,曾出現了宋與遼、西夏、金幾個政權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確反映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 ) A B C D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各民族之間有分有合,在交流與碰撞中不斷地融合。據此回答14—17小題。14.小明在查閱資料時,發現中國古代有一位少數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這位皇帝是( ) A.北魏孝文帝 B.蒙古成吉思汗 C.清康熙帝 D.唐李世民15.這位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 A.澄清吏治 B.提倡漢化 C.發展經濟 D.中央集權16.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個統一的國家政權。元朝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科舉制 C.郡縣制 D.廠衛制17.右圖是2011年熱播電視劇《宮》的宣傳海報,劇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時空來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在東北,大量人丁在建造萬里長城 ②在西北,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 ③在西南,改土歸流開始大規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選調親信設立軍機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歸納整理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據此回答18—20小題。主題: 的沿革和創新▲分封制秦朝郡縣制度隋朝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18.表格中兩處▲所代表的朝代分別是( ) A.西周和唐朝 B.春秋和宋朝 C.西周和元朝 D.唐朝和清朝19.根據表格中的內容可以歸納出表格的主題是( )的沿革和創新。 A.朝代 B.制度 C.科技 D.文化20.上述甲、乙兩圖和丙圖所反映的內容,最大區別在于( ) A.前兩者出現在中國,后者出現在美國 B.前兩者出現在古代,后者出現在近代 C.前兩者是專制制度,后者是民主制度 D.前兩者不適合中國,后者適合中國二、非選擇題(本題有6小題,共60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比較。項目時 間航海次數各次航海的船只每次航行人數鄭和1405-1433年7次大小船只200多艘約2.7-2.8萬人哥倫布1492-1504年4次最少3只,最多17只最少90人,最多1500人材料二: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 ——恩格斯(1) 根據材料一,請你談談為什么說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2分)(2) 為什么說鄭和下西洋的意義重大?(4分)(3) 聯系材料二,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在目的上的本質區別。(4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18世紀后半期)當革命的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著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顯得缺乏力量的變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機把工場手工業變成現代的大工業,從而把資產階級社會的整個基礎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論》 材料二:新的鋼鐵材料、新的內燃機……帶來了鐵路、輪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變革,使得遠程運輸更為廣泛、安全、便捷;電報、電話、無線電通信等電訊手段的出現及其大發展,加速了商業信息的傳播與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1) 材料一中“橫掃整個法國”的“革命風暴”是指哪一重大歷史事件?英國進行的“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顯得缺乏力量的變革”又是指什么事件?(4分)(2) 請從材料二中找出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相關的新成果,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4分)(3) 請結合現實生活,舉例說明兩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2分)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下,把分散割據的世界連成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大市場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初始階段,即16世紀前后“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全球化時代》 材料二:部分世博會相關資料(如下表):時間舉辦國家舉辦城市主 題1851年英國倫敦/1876年美國費城/1933年美國芝加哥一個世紀的進步(1) 請說出材料一“地理大發現”中做出貢獻的一位人物及事跡。(2分) (2) 1876年美國費城舉辦了世博會。其實,早在100年前的7月4日費城就發生了一件美國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請說出這一事件及其影響。(4分)(3) 1933年美國芝加哥舉辦的世博會以“一個世紀的進步”為主題,反映了一個世紀以來,世界已經從“___ _時代”進入到了“___ _時代”。(2分)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2分) 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為加快新疆發展,中央批準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材料二:2011年7月新疆喀什發生惡性暴力恐怖事件,兩名犯罪嫌疑人持刀行兇,引起全社會的憤怒,要求嚴懲恐怖分子,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1) 試從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中央批準在新疆喀什設立經濟特區的原因。(4分)(2) 在古代歷史上,新疆早就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請試舉一例。(2分)(3) 新疆自古以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請你結合西漢時期的相關史實加以說明。(4分)(4) 在處理這一問題上,我們青少年應該用實際行動履行哪一基本義務?(2分)25.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成就輝煌,這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鞏固密切相關。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問題探究。(10分)時期概 述問 題 探 究總結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秦漢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初步鞏固。(1)為鞏固統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創立了一套什么制度?為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漢武帝采取了怎樣的措施?(4分)(4)通過問題探究,請你總結中國歷史總趨勢。(2分)隋唐時期隋唐時期,出現了三百多年的統一,統一的規模超過秦漢時期。(2)唐朝時沿襲和完善了隋朝的哪一政治體制?(2分)元明清時期元明清時期,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發展和鞏固。(3)元朝時期,在地方設立什么機構?清朝何年設置臺灣府,加強對臺灣的管轄?(2分)26.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閱讀下列圖表 材料二:中華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各個民族之間相互學習,吸收優點,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必然發展趨勢。(1) 從圖表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2分)(2) 請列舉我國北魏和宋元時期農耕與游牧文化交融的典型事例。(各寫出1例,4分)(3) 在處理與西南少數民族關系上,清朝政府采取了怎樣的民族政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參 考 答 案4.中國古代史一、1.A 2.B 3.C 4.C 5.B 6.B 7.B 8.B 9.D 10.C 11.A 12.B 13.C 14.A 15.B 16.A 17.C 18.C 19.B 20.C二、21.(1)時間長(早);次數多;人數多;船隊規模大。 (2)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創舉,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經濟與文化的交流,有助于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 (3)鄭和下西洋目的是為了弘揚國威,是友好和平往來;而哥倫布航海目的是為了商業利益,為新興資產階級開辟新的活動空間。22.(1)法國大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 (2)無線電報,電話等;電力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標志。 (3)出現了飛機、汽車等新的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其他事例也可)23.(1)哥倫布發現美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獨立宣言》的發表,宣告北美各殖民地脫離英國統治而獨立。 (3)蒸汽 電氣24.(1)新疆喀什地處我國西北內陸,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陸上臨國眾多,有利于實行對外開放。 (2)西漢開辟了絲綢之路。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管轄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務,從此,這一地區正式歸入西漢的版圖。 (4)維護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的基本義務。25.(1)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三省六部制。 (3)行中書省;1684年。 (4)國家統一(民族融合)是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勢。26.(1)臺灣自古以來是我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家統一是歷史潮流,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也可)。 (2)北魏孝文帝進行一系列改革,廢除鮮卑族的舊俗,主動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宋元時期,遼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統治漢人,同時注意革除北宋賦役繁重的弊端,減輕人民負擔等。 (3)清朝開始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