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試試卷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每小題2分,共60分)1.(2018八上·余杭期中)“相傳在古埃及的世界里,以尼羅河為界線劃分為東、西二個部分,城市多位在尼落河東岸,而亡者都埋葬在尼羅河西岸,一如日出與日落的方位,象征生命的開始與結束。”最符合上文對古埃及人土地利用的描述的示意圖是( ?。?br/>A. B.C. D.2.(2018八上·余杭期中)古代埃及國力強盛,成為一個地跨亞非兩洲的帝國的時間是( ?。?br/>A.約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3100年左右C.公元前15世紀 D.公元前6世紀3.(2018八上·余杭期中)《影響世界歷史的三個猶太人》這本書專門介紹了愛因斯坦、馬克思和弗洛伊德。追根溯源,猶太人的祖先是( )A.以色列人 B.希伯來人 C.雅利安人 D.阿卡得人4.(2018八上·余杭期中)“我們終年勞作,不得休息,我們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你們。而你們卻不讓我們共享國家權利,連我們的孩子與你們通婚都是違法的。”這里的“我們”所屬等級是( ?。?br/>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5.(2018八上·余杭期中)下圖是某一宗教的傳播示意圖。關于這個宗教敘述正確的是( )A.它起源于古印度 B.它起源于西亞巴勒斯坦地區C.它的建筑形式是清真寺 D.它的經典文獻是《古蘭經》6.(2018八上·余杭期中)夏朝作為我國早期國家產生的標志,一個有力的史料證據是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 ?。?br/>A.新石器 B.司母戊鼎 C.宮殿遺址 D.甲骨文7.(2018八上·余杭期中)小明夢見自己來到了幾千年前的商朝,他可能看到的有( )①在作坊看青銅冶煉的過程 ②許多信佛者到寺廟上香③閱讀孔子編輯的《詩經》 ④將占卜的結果刻在龜甲和獸骨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2018八上·余杭期中)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產生于東亞地區②古代北非地區產生了象形文字③《漢謨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書寫的④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夏朝開始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9.(2018八上·余杭期中)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歷史重大變革時期。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是( ?。?br/>A.牛耕和鐵農具的推廣使用 B.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C.諸侯國要富國強兵 D.新興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產生10.(2018八上·余杭期中)“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偉業”。這位歷史人物是( )A.齊桓公 B.晉文公 C.秦穆公 D.楚莊王11.(2018八上·余杭期中)公元前340年,對于生活在咸陽郊外的年輕富商李有才來說,能夠提高自己社會地位的途徑有( ?。?br/>①發奮讀書,考取功名 ②棄商務農,努力耕織③上戰場殺敵立軍功 ④利用經商獲利,大量購置田產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2.(2018八上·余杭期中)復旦大學的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源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這一句話,此名句出自下圖中的( )A. B.C. D.13.(2018八上·余杭期中)小明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很不理想,父母心急如焚,爺爺卻語重心長地說:“這次考砸了也不全是壞事,知道差距在哪兒,迎頭趕上,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嘛!”爺爺的話與我國古代________學派的主張最接近。(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14.(2018八上·余杭期中)下列屬于斯巴達與雅典的共同特征是( )A.小國寡民 B.商業發達 C.民主政治 D.尚武善戰15.(2018八上·余杭期中)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公元前509年,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標尺中的( ?。?br/>A.A B.B C.C D.D16.(2018八上·余杭期中)“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下列關于古羅馬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拉丁語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 ②羅馬共和國實行的是貴族政治的共和制度③公元27年凱撒獨攬羅馬大權 ④《漢謨拉比法典》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7.(2018八上·余杭期中)某同學要編寫一份“輝煌的古希臘文明”手抄報。下列素材屬于古希臘文明的是( ?。?br/>①愷撒與元老院 ②米隆與《擲鐵餅者》③屋大維與羅馬法 ④阿基米德與浮力定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2018八上·余杭期中)諺語是歷史的最好寫照。下列描述中,能較好地反映歐洲封建社會統治情況的是( ?。?br/>A.“以眼還眼,以牙還牙”B.“條條大路通羅馬”C.“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19.(2018八上·余杭期中)下列關于中世紀西歐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 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② 12世紀的倫敦作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是當時西歐最大的城市③ 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④ 西歐城市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生產的產品主要用于領主與勞動者自身消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018八上·余杭期中)610年,他向族人宣布,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他是安拉的使者?!八笔牵ā 。?br/>A.喬達摩 悉達多 B.漢謨拉比C.查理曼 D.穆罕默德21.(2018八上·余杭期中)阿拉伯人被譽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過重大貢獻。下列有關阿拉伯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br/>①發明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0到9十個數字符號②創立了伊斯蘭教③創作了文學名著《天方夜譚》④在東西方文化交流與傳播中起到了積極作用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2.(2018八上·余杭期中)大化改新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這里“新時代”的實質是( ?。?br/>A.建立天皇制度 B.實行中央集權C.打破豪強貴族特權 D.確立封建制度23.(2018八上·余杭期中)“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相比較,最主要的共同之處在于( ?。?br/>A.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B.都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C.都廢除了土地國有制度D.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24.(2018八上·余杭期中)到10世紀,日本的莊園數量已經相當可觀。莊園主為維護自身利益,爭相蓄養( ?。?br/>A.武士 B.騎士 C.教士 D.道士25.以下四幅圖片反映出的共同歷史信息是( )A.奴隸制度 B.封建制度C.等級制度 D.資本主義制度26.(2018八上·余杭期中)圖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直觀地呈現整個知識骨架。下列―組秦始皇措施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是( ?。?br/>A.鞏固國家統一 B.加強文化控制C.加強經濟管理 D.維系中華文明27.(2018八上·余杭期中)評價歷史人物要把握“全面性”。以下關于秦始皇筑長城的評價比較全面的觀點是( ?。?br/>A.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B.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得堯階三丈高。C.秦皇筑長城,乃為萬世利。連山絕谷勢蜿蜒,雄圖自足制中外。D.當其興大役,天下皆痍瘡。以之召禍亂,不旋踵滅亡。豈知易代后,功及萬世長。28.(2018八上·余杭期中)中國象棋上的“楚河漢界”與下列哪些歷史人物有關( )①劉邦 ②陳勝 ③項羽 ④吳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9.(2017八上·柯橋期中)“亭長何曾識帝王,入關便解約三章。只消一勺清涼水,冷卻秦鍋百沸湯(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來的諸多矛盾)”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 ?。?br/>A.肯定了劉邦推翻秦朝的功績 B.分析了楚漢戰爭的性質C.指出了劉邦約法三章的目的 D.認識到劉邦得民心的原因30.(2018八上·余杭期中)“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此話出自( ?。?br/>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40分)31.(2018八上·余杭期中)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的情況。以下是其中兩條規定:①倘奴隸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主人”,則此主人應證實其為自己的奴隸,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②兩個自由民打架,一個人被打瞎了眼睛,對方就要同樣被打瞎一只眼睛,但如果奴隸主弄瞎了一個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定數量的錢就可以了事。材料二:公元前5世紀中葉,羅馬人制定并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材料三:公元前3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家韓非子認為,應當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用殘酷的刑罰鎮壓人們的反抗,以維護國家的統治。(1)材料一里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典?這些規定與現代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2)材料二里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典?它對后世有何影響?(3)材料三中的韓非子屬于哪一思想流派?這一流派的主張受到哪國統治者的青睞?為什么?32.(2018八上·余杭期中)東西方文明多元發展,交相輝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甲 乙 丙材料三:這三大帝國的擴張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也許橫貫于亞歐大陸古道上的商隊來往……對古代世界各地生產技術、文化知識的傳播更為重要。——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1)請將材料一中字母A、B、C、D、E、F所代表的古代文明進行分類,并寫出分類依據。古代先民在這些地區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請寫出材料二中三張圖片的帝國名稱,并歸納這三大帝國在疆域位置上的共同點。(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請說說你對古代世界擴張的認識。33.(2018八上·余杭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今有個趨勢,人們懷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將其視為所有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英國歷史學家約翰 索利材料二:秦始皇設職授官,從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開始;從另一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中止。——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三:公元七世紀中期,日本善于向先進文明學習,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實行變革,建立法治完備的國家。(1)材料一中的“她”指的是哪個國家?結合所學,請你談談對“她的民主制度”的認識。(2)材料二中秦始皇是如何“設職授官”的?該“官僚政治”的實質是什么?“政治權力等級世襲”是指周朝實行的哪一政治制度?這種等級世襲的主要依據是什么?(3)材料三日本的這次改革史稱為什么?根據材料三,說說日本如何建立法治完備的新國家。(4)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與材料二的政治制度有何根本不同?這兩種政治制度分別對后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觀察D選項圖的圖標指示,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位,D選項圖金字塔的位置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埃及文明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解讀題干圖片和運用所學解答問題的能力。2.【答案】C【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公元前15世紀,埃及國王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時,國力強盛,成為一個地跨亞非的軍事帝國。C項公元前15世紀古代埃及成為一個地跨亞非兩洲的帝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埃及歷史的識記能力。3.【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猶太人種為歐羅巴人種閃米特-含米特亞種,是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國的一個民族,猶太人發源于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他們的祖先是希伯來人。B項希伯來人是猶太人的祖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猶太人祖先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猶太人人的祖先是希伯來人。4.【答案】C【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中“向國家納稅”,可知答案為吠舍.婆羅門與剎帝利是統治階層,分別享有神權與把持國家行政軍事大權,而吠舍為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他們向國家上稅,供養第一二等級,首陀羅為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他們幾乎沒有權利,干最低賤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C項吠舍是題干中的“我們”所屬的等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古印度種姓制度的理解和學生調動和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答案】A【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從題干圖中反映的對外傳播路線,可知這里的宗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它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蘭教的建筑形式是清真寺;伊斯蘭教的經典文獻是《古蘭經》;起源于西亞巴勒斯坦地區的是基督教。A項它起源于古印度敘述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敘述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佛教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佛教的相關史實。6.【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二里頭遺址位于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其年代約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而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二里頭遺址具備了屬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C項宮殿遺址是夏朝作為我國早期國家產生的標志的有力的史料證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夏朝的相關史實。7.【答案】D【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商朝青銅制造業發達,①符合題意;商朝時沒有佛教,而且到東漢時期才傳入中國,②不符合題意;孔子是春秋晚期人,③不符合題意;商朝人迷信鬼神,貴族凡事要占卜,將占卜的結果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甲骨文,④符合題意。D項①④商朝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朝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產生于西亞的兩河流域,①表述錯誤;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不是從夏朝開始的,④表述錯誤。B項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字,可用排除法解答。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9.【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也推動了社會其他方面的變化。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歷史重大變革時期,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發展。A項牛耕和鐵農具的推廣使用是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相關知識。10.【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春秋時期,周王室的實力和威望一落千丈,諸侯國各自為政。一些強大的諸侯國往往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要求其他國家承認他們的霸主地位。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偉業。A項齊桓公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偉業,符合題意;BCD三項與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齊桓公的相關知識。11.【答案】D【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公元前340年是戰國時期,生活在咸陽郊外,咸陽是秦國都城,所以李有為應該是戰國時期秦國人。此時秦國正在進行商鞅變法,商鞅變法一是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二是獎勵耕戰,只有努力耕織,戰場殺敵立功才有可能免除徭役,獲得爵位,②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鞅變法的內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2.【答案】B【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仁在其中矣”可知,這是指孔子的思想??鬃由钤诖呵锿砥冢侨寮覍W派的創始人,提出“仁”學說,要求統治者“為政以德”。他的學說在漢武帝時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書,記載孔子的言論。B項《論語》是復旦大學的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出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孔子的思想。13.【答案】C【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以知道,道家,是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老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到互轉化,本題“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就是辯證法思想。C項道家學派的主張和爺爺的話最接近,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老子的思想的掌握。14.【答案】A【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斯巴達與雅典是古希臘的的兩個最強城邦,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面積雖小,但希臘城邦都是小國寡民,各邦獨立自治。A項小國寡民是斯巴達與雅典的共同特征,符合題意;BC項是雅典的特征,不符合題意;D項尚武善戰是斯巴達的特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斯巴達與雅典的認識。15.【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根據公元紀年法可知,一百年一個世紀,十年一個年代,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為千百位數加1,十位數不變。千百位相同時,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公元前509年為公元前6世紀末。對應B點。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具體年份與世紀的換算。知道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為公元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類推。16.【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凱撒獨攬羅馬大權,所以③表述錯誤;《十二銅表法》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所以④表述錯誤。A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羅馬文明的有關知識。17.【答案】C【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無力統治,奴隸主企圖建立獨裁統治,以穩固政權,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后被羅馬元老貴族刺殺。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和“大元帥”的尊號,從此他獨攬國家大權標志著羅馬從共和國轉變為羅馬帝國;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組織法學家,把歷代的羅馬法加以系統化和法典化,形成了法律匯編,統稱《民法大全》,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①③屬于羅馬,應排除。C項②④屬于古希臘文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文明的成就。18.【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A項“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屬于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C兩項“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是指奴隸制國家古羅馬,不符合題意;D項“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能較好地反映歐洲封建社會統治情況,查理·馬特改革后,在封建貴族內部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西歐的封建社會雖有等級貴族制,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的制約關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币馑际钦f,每個領主只可以管轄自己的附庸,但無權管轄自己附庸的附庸,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古歐洲封建社會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19.【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①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說法正確;②12世紀的巴黎作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是當時西歐最大的城市,不是倫敦;③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說法正確;④西歐莊園是自給自足的,不是封建城市。B項①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西歐城市,識記與靈活掌握中世紀歐洲封建城市的興起、特點以及意義。20.【答案】D【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順從”的意思。伊斯蘭教的信徒稱為“穆斯林”,意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說教后來集錄成為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D項穆罕默德向族人宣布,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他是安拉的使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伊斯蘭教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相關教義。21.【答案】C【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印度的阿拉伯數字等都是阿拉伯人通過戰爭或是貿易傳入歐洲和世界其它地方。在東西方文化交流與傳播中起了積極作用。西方人也將中世紀的科學形象地比作:“中國人的頭,阿拉伯人的口,法蘭克人的手”,可見阿拉伯人對文化的傳播功不可沒。古印度人發明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0-9十個數字符號。很顯然①是錯的,含①的不選。C項②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人的歷史貢獻。22.【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7世紀以來,日本社會矛盾尖銳,一部分貴族和皇室成員在留學生的影響下,主張仿效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D項確立封建制度是題干里“新時代”的實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23.【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是大化改新的目的,在大化改新中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在商鞅變法中確定了土地私有的性質,允許土地買賣。但是兩大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以鞏固中央的政治權利為目的。A項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是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最主要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和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24.【答案】A【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8一10世紀中葉,隨著班田制度的破壞,莊園制度在日本逐步確立起來。貴族豪強為爭奪土地,保護莊園,建立起私家武裝,其部分族人和仆從便脫離農業生產而以武為業,逐漸形成日本古代社會的武士階層。A項武士是10世紀日本逐漸形成的階層,符合題意;BCD三項和日本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武士階層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25.【答案】C【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級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幅圖片反映的是法國大革命前的社會等級制度,第二幅圖片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維新前的封建等級制度,第三幅圖片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它把社會成員分為四個等級,第四幅圖片反映的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故四幅圖片反映出的共同歷史信息是等級制度。【點評】本題難度較高,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等級制度的識記。26.【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觀察圖片可知,這是秦始皇統一文字和統一貨幣的措施。秦滅六國以后,為了鞏固國家統一,秦始皇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的規范文字,后又推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這對中央集權國家政令的統一、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春秋戰國時期,貨幣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統一全國后,為了鞏固國家統一,秦始皇規定以秦國貨幣圓形方孔錢為標準樣式,統一全國貨幣。秦始皇統一文字和統一貨幣的措施鞏固了國家統一。A項鞏固國家統一是題干秦始皇措施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27.【答案】D【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蜿蜒萬余里,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但秦始皇濫用民力,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A項“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體現了對秦始皇修筑長城完全持否定態度,不符合題意;B項“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得堯階三丈高” 體現的不是認同秦修筑長城的歷史功績,不符合題意;C項“秦皇筑長城,乃為萬世利。連山絕谷勢蜿蜒,雄圖自足制中外” 只認同修長城的歷史功績,表述不客觀,不符合題意;D項“當其興大役,天下皆痍瘡。以之召禍亂,不旋踵滅亡。豈知易代后,功及萬世長” 從積極和不足兩個方面給予了秦長城全面認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秦始皇修筑長城的相關史實,旨在考查解讀材料、正確認知的能力。28.【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秦朝滅亡后,擁有重兵的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雙方為爭奪帝位,展開征戰,史稱“楚漢戰爭”。所以,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都有“楚河漢界”字樣,與這一成語相關的歷史人物是劉邦、項羽。B項①③與中國象棋上的“楚河漢界”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楚漢之爭。29.【答案】D【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的暴政。而劉邦入關中與民約法三章,化解了秦末以來的諸多矛盾,贏得了民心,即得民心者得天下。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30.【答案】C【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漢初的幾位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實行修養生息政策。漢文帝和漢景帝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漢景帝說“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絲麻。”C項漢景帝說“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文景之治”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注意準確識記文景之治的有關內容。31.【答案】(1)《漢謨拉比法典》;與現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它所體現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2)《十二銅表法》;以《十二銅表法》為基礎的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3)法家;秦國;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圖強,打擊舊貴族,強化國君權力,同時,為了應付戰爭,統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賦稅,導致階級矛盾。法家主張嚴刑峻法、中央集權的思想,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知識點】百家爭鳴;古代西亞國家;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材料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不平等,奴隸主貴族享有特權;違背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主要是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2)本題考查《十二銅表法》及影響。為了維護貴族的利益,平息平民的憤怒,公元前454年,羅馬元老院被迫承認人民大會制定法典的決議,設置法典編纂委員10人,并派人赴希臘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補充二表。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銅鑄成,故習慣上稱作《十二銅表法》?!妒~表法》對貴族濫用權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貴族不能再任意解釋法律,是后世羅馬法的淵源,對于中世紀和近代歐洲法學也有重要影響(3)本題考查法家思想及影響。韓非子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國君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這一主張受到秦國統治者的青睞。理由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漢謨拉比法典》;與現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它所體現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2)《十二銅表法》;以《十二銅表法》為基礎的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3)法家;秦國;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圖強,打擊舊貴族,強化國君權力,同時,為了應付戰爭,統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賦稅,導致階級矛盾。法家主張嚴刑峻法、中央集權的思想,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及影響、法家思想及影響。32.【答案】(1)海洋文明:A、B;大河文明:C、D、E、F;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道理: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文明類型。(2)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共同點: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雖然在擴張中伴隨著暴力、奴役和掠奪,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處代表的是發源于愛琴海的古希臘文明,B處代表的是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了羅馬文明,C處代表的是發源于尼羅河的古埃及文明,D處代表的是發源于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E處代表的是發源于恒河、印度河的古印度文明,F處代表的是發源于長江、黃河流域的中國;A B屬于海洋文明,CDEF屬于大河文明;這樣分類的主要依據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這告訴我們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文明類型。(2)本題考查分析相關帝國名稱和疆域位置的共同點。根據所學知識,三張圖片的帝國名稱分別是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它們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本題考查對古代世界的擴張和征服的評價。評價:雖然在征服和擴張過程中伴隨著暴力,奴役和掠奪,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的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故答案為:(1)海洋文明:A、B;大河文明:C、D、E、F;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道理: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文明類型。(2)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共同點: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雖然在擴張中伴隨著暴力、奴役和掠奪,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海洋文明、大河文明、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33.【答案】(1)古代雅典;這種民主制度雖然賦予了公民參政議政權利,調動管理國家的積極性,但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2)中央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實質是中央集權制;分封制;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決定(或宗法制)。(3)大化改新;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為治國的基礎。(4)前者民主,后者專制;雅典的民主制度開創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也是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秦朝的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為此后的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西方文明的搖籃;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雅典的民主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指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奴隸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頭,雅典民主只屬于奴隸主的民主,依然是少數人的民主。(2)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的有關知識。第一小問的措施,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可知,設職授官是在中央設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縣制,親自任免郡縣長官,題干這一系列措施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政治權力等級世襲是指西周分封制;這種等級世襲的主要依據是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決定(或宗法制)。(3)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材料三中的“變革”依據“公元七世紀中期,日本善于向先進文明學習,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可知這指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史實;日本大化改新時期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4)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和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相關知識。雅典民主政治和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前者民主,后者專制。結合所學,雅典民主政治開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為近現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提供了很多原則,奠定了近現代民主政治的基礎。秦朝開創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故答案為:(1)古代雅典;這種民主制度雖然賦予了公民參政議政權利,調動管理國家的積極性,但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2)中央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實質是中央集權制;分封制;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決定(或宗法制)。(3)大化改新;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為治國的基礎。(4)前者民主,后者專制;雅典的民主制度開創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也是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秦朝的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為此后的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和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試試卷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每小題2分,共60分)1.(2018八上·余杭期中)“相傳在古埃及的世界里,以尼羅河為界線劃分為東、西二個部分,城市多位在尼落河東岸,而亡者都埋葬在尼羅河西岸,一如日出與日落的方位,象征生命的開始與結束?!弊罘仙衔膶虐<叭送恋乩玫拿枋龅氖疽鈭D是( ?。?br/>A. B.C. D.【答案】D【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觀察D選項圖的圖標指示,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位,D選項圖金字塔的位置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埃及文明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解讀題干圖片和運用所學解答問題的能力。2.(2018八上·余杭期中)古代埃及國力強盛,成為一個地跨亞非兩洲的帝國的時間是( )A.約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3100年左右C.公元前15世紀 D.公元前6世紀【答案】C【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公元前15世紀,埃及國王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時,國力強盛,成為一個地跨亞非的軍事帝國。C項公元前15世紀古代埃及成為一個地跨亞非兩洲的帝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埃及歷史的識記能力。3.(2018八上·余杭期中)《影響世界歷史的三個猶太人》這本書專門介紹了愛因斯坦、馬克思和弗洛伊德。追根溯源,猶太人的祖先是( )A.以色列人 B.希伯來人 C.雅利安人 D.阿卡得人【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猶太人種為歐羅巴人種閃米特-含米特亞種,是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國的一個民族,猶太人發源于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他們的祖先是希伯來人。B項希伯來人是猶太人的祖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猶太人祖先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猶太人人的祖先是希伯來人。4.(2018八上·余杭期中)“我們終年勞作,不得休息,我們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你們。而你們卻不讓我們共享國家權利,連我們的孩子與你們通婚都是違法的?!边@里的“我們”所屬等級是(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答案】C【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中“向國家納稅”,可知答案為吠舍.婆羅門與剎帝利是統治階層,分別享有神權與把持國家行政軍事大權,而吠舍為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他們向國家上稅,供養第一二等級,首陀羅為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他們幾乎沒有權利,干最低賤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C項吠舍是題干中的“我們”所屬的等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古印度種姓制度的理解和學生調動和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2018八上·余杭期中)下圖是某一宗教的傳播示意圖。關于這個宗教敘述正確的是( )A.它起源于古印度 B.它起源于西亞巴勒斯坦地區C.它的建筑形式是清真寺 D.它的經典文獻是《古蘭經》【答案】A【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從題干圖中反映的對外傳播路線,可知這里的宗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它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蘭教的建筑形式是清真寺;伊斯蘭教的經典文獻是《古蘭經》;起源于西亞巴勒斯坦地區的是基督教。A項它起源于古印度敘述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敘述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佛教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佛教的相關史實。6.(2018八上·余杭期中)夏朝作為我國早期國家產生的標志,一個有力的史料證據是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 )A.新石器 B.司母戊鼎 C.宮殿遺址 D.甲骨文【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二里頭遺址位于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其年代約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而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二里頭遺址具備了屬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C項宮殿遺址是夏朝作為我國早期國家產生的標志的有力的史料證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夏朝的相關史實。7.(2018八上·余杭期中)小明夢見自己來到了幾千年前的商朝,他可能看到的有( ?。?br/>①在作坊看青銅冶煉的過程 ②許多信佛者到寺廟上香③閱讀孔子編輯的《詩經》 ④將占卜的結果刻在龜甲和獸骨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商朝青銅制造業發達,①符合題意;商朝時沒有佛教,而且到東漢時期才傳入中國,②不符合題意;孔子是春秋晚期人,③不符合題意;商朝人迷信鬼神,貴族凡事要占卜,將占卜的結果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甲骨文,④符合題意。D項①④商朝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朝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2018八上·余杭期中)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產生于東亞地區②古代北非地區產生了象形文字③《漢謨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書寫的④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夏朝開始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產生于西亞的兩河流域,①表述錯誤;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不是從夏朝開始的,④表述錯誤。B項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字,可用排除法解答。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9.(2018八上·余杭期中)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歷史重大變革時期。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是( ?。?br/>A.牛耕和鐵農具的推廣使用 B.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C.諸侯國要富國強兵 D.新興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產生【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也推動了社會其他方面的變化。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歷史重大變革時期,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發展。A項牛耕和鐵農具的推廣使用是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相關知識。10.(2018八上·余杭期中)“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偉業”。這位歷史人物是( ?。?br/>A.齊桓公 B.晉文公 C.秦穆公 D.楚莊王【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春秋時期,周王室的實力和威望一落千丈,諸侯國各自為政。一些強大的諸侯國往往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要求其他國家承認他們的霸主地位。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偉業。A項齊桓公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偉業,符合題意;BCD三項與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齊桓公的相關知識。11.(2018八上·余杭期中)公元前340年,對于生活在咸陽郊外的年輕富商李有才來說,能夠提高自己社會地位的途徑有( ?。?br/>①發奮讀書,考取功名 ②棄商務農,努力耕織③上戰場殺敵立軍功 ④利用經商獲利,大量購置田產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公元前340年是戰國時期,生活在咸陽郊外,咸陽是秦國都城,所以李有為應該是戰國時期秦國人。此時秦國正在進行商鞅變法,商鞅變法一是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二是獎勵耕戰,只有努力耕織,戰場殺敵立功才有可能免除徭役,獲得爵位,②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鞅變法的內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2.(2018八上·余杭期中)復旦大學的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源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這一句話,此名句出自下圖中的( )A. B.C. D.【答案】B【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仁在其中矣”可知,這是指孔子的思想??鬃由钤诖呵锿砥冢侨寮覍W派的創始人,提出“仁”學說,要求統治者“為政以德”。他的學說在漢武帝時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書,記載孔子的言論。B項《論語》是復旦大學的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出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孔子的思想。13.(2018八上·余杭期中)小明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很不理想,父母心急如焚,爺爺卻語重心長地說:“這次考砸了也不全是壞事,知道差距在哪兒,迎頭趕上,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嘛!”爺爺的話與我國古代________學派的主張最接近。( ?。?br/>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答案】C【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以知道,道家,是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老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到互轉化,本題“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就是辯證法思想。C項道家學派的主張和爺爺的話最接近,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老子的思想的掌握。14.(2018八上·余杭期中)下列屬于斯巴達與雅典的共同特征是( )A.小國寡民 B.商業發達 C.民主政治 D.尚武善戰【答案】A【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斯巴達與雅典是古希臘的的兩個最強城邦,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面積雖小,但希臘城邦都是小國寡民,各邦獨立自治。A項小國寡民是斯巴達與雅典的共同特征,符合題意;BC項是雅典的特征,不符合題意;D項尚武善戰是斯巴達的特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斯巴達與雅典的認識。15.(2018八上·余杭期中)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公元前509年,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標尺中的( ?。?br/>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根據公元紀年法可知,一百年一個世紀,十年一個年代,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為千百位數加1,十位數不變。千百位相同時,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公元前509年為公元前6世紀末。對應B點。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具體年份與世紀的換算。知道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為公元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類推。16.(2018八上·余杭期中)“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下列關于古羅馬的說法,正確的有( ?。?br/>①拉丁語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 ②羅馬共和國實行的是貴族政治的共和制度③公元27年凱撒獨攬羅馬大權 ④《漢謨拉比法典》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凱撒獨攬羅馬大權,所以③表述錯誤;《十二銅表法》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所以④表述錯誤。A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羅馬文明的有關知識。17.(2018八上·余杭期中)某同學要編寫一份“輝煌的古希臘文明”手抄報。下列素材屬于古希臘文明的是( ?。?br/>①愷撒與元老院 ②米隆與《擲鐵餅者》③屋大維與羅馬法 ④阿基米德與浮力定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無力統治,奴隸主企圖建立獨裁統治,以穩固政權,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后被羅馬元老貴族刺殺。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和“大元帥”的尊號,從此他獨攬國家大權標志著羅馬從共和國轉變為羅馬帝國;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組織法學家,把歷代的羅馬法加以系統化和法典化,形成了法律匯編,統稱《民法大全》,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①③屬于羅馬,應排除。C項②④屬于古希臘文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文明的成就。18.(2018八上·余杭期中)諺語是歷史的最好寫照。下列描述中,能較好地反映歐洲封建社會統治情況的是( )A.“以眼還眼,以牙還牙”B.“條條大路通羅馬”C.“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A項“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屬于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C兩項“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是指奴隸制國家古羅馬,不符合題意;D項“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能較好地反映歐洲封建社會統治情況,查理·馬特改革后,在封建貴族內部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西歐的封建社會雖有等級貴族制,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的制約關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意思是說,每個領主只可以管轄自己的附庸,但無權管轄自己附庸的附庸,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古歐洲封建社會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19.(2018八上·余杭期中)下列關于中世紀西歐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br/>① 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② 12世紀的倫敦作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是當時西歐最大的城市③ 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④ 西歐城市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生產的產品主要用于領主與勞動者自身消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①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說法正確;②12世紀的巴黎作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是當時西歐最大的城市,不是倫敦;③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說法正確;④西歐莊園是自給自足的,不是封建城市。B項①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西歐城市,識記與靈活掌握中世紀歐洲封建城市的興起、特點以及意義。20.(2018八上·余杭期中)610年,他向族人宣布,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他是安拉的使者?!八笔牵ā 。?br/>A.喬達摩 悉達多 B.漢謨拉比C.查理曼 D.穆罕默德【答案】D【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順從”的意思。伊斯蘭教的信徒稱為“穆斯林”,意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說教后來集錄成為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D項穆罕默德向族人宣布,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他是安拉的使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伊斯蘭教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相關教義。21.(2018八上·余杭期中)阿拉伯人被譽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過重大貢獻。下列有關阿拉伯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br/>①發明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0到9十個數字符號②創立了伊斯蘭教③創作了文學名著《天方夜譚》④在東西方文化交流與傳播中起到了積極作用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印度的阿拉伯數字等都是阿拉伯人通過戰爭或是貿易傳入歐洲和世界其它地方。在東西方文化交流與傳播中起了積極作用。西方人也將中世紀的科學形象地比作:“中國人的頭,阿拉伯人的口,法蘭克人的手”,可見阿拉伯人對文化的傳播功不可沒。古印度人發明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0-9十個數字符號。很顯然①是錯的,含①的不選。C項②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人的歷史貢獻。22.(2018八上·余杭期中)大化改新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這里“新時代”的實質是( ?。?br/>A.建立天皇制度 B.實行中央集權C.打破豪強貴族特權 D.確立封建制度【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7世紀以來,日本社會矛盾尖銳,一部分貴族和皇室成員在留學生的影響下,主張仿效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D項確立封建制度是題干里“新時代”的實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23.(2018八上·余杭期中)“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相比較,最主要的共同之處在于( ?。?br/>A.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B.都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C.都廢除了土地國有制度D.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是大化改新的目的,在大化改新中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在商鞅變法中確定了土地私有的性質,允許土地買賣。但是兩大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以鞏固中央的政治權利為目的。A項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是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最主要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和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24.(2018八上·余杭期中)到10世紀,日本的莊園數量已經相當可觀。莊園主為維護自身利益,爭相蓄養( ?。?br/>A.武士 B.騎士 C.教士 D.道士【答案】A【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8一10世紀中葉,隨著班田制度的破壞,莊園制度在日本逐步確立起來。貴族豪強為爭奪土地,保護莊園,建立起私家武裝,其部分族人和仆從便脫離農業生產而以武為業,逐漸形成日本古代社會的武士階層。A項武士是10世紀日本逐漸形成的階層,符合題意;BCD三項和日本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武士階層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25.以下四幅圖片反映出的共同歷史信息是( ?。?br/>A.奴隸制度 B.封建制度C.等級制度 D.資本主義制度【答案】C【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級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幅圖片反映的是法國大革命前的社會等級制度,第二幅圖片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維新前的封建等級制度,第三幅圖片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它把社會成員分為四個等級,第四幅圖片反映的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故四幅圖片反映出的共同歷史信息是等級制度。【點評】本題難度較高,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等級制度的識記。26.(2018八上·余杭期中)圖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直觀地呈現整個知識骨架。下列―組秦始皇措施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是( )A.鞏固國家統一 B.加強文化控制C.加強經濟管理 D.維系中華文明【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觀察圖片可知,這是秦始皇統一文字和統一貨幣的措施。秦滅六國以后,為了鞏固國家統一,秦始皇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的規范文字,后又推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這對中央集權國家政令的統一、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春秋戰國時期,貨幣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統一全國后,為了鞏固國家統一,秦始皇規定以秦國貨幣圓形方孔錢為標準樣式,統一全國貨幣。秦始皇統一文字和統一貨幣的措施鞏固了國家統一。A項鞏固國家統一是題干秦始皇措施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27.(2018八上·余杭期中)評價歷史人物要把握“全面性”。以下關于秦始皇筑長城的評價比較全面的觀點是( ?。?br/>A.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B.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得堯階三丈高。C.秦皇筑長城,乃為萬世利。連山絕谷勢蜿蜒,雄圖自足制中外。D.當其興大役,天下皆痍瘡。以之召禍亂,不旋踵滅亡。豈知易代后,功及萬世長。【答案】D【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蜿蜒萬余里,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但秦始皇濫用民力,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A項“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體現了對秦始皇修筑長城完全持否定態度,不符合題意;B項“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得堯階三丈高” 體現的不是認同秦修筑長城的歷史功績,不符合題意;C項“秦皇筑長城,乃為萬世利。連山絕谷勢蜿蜒,雄圖自足制中外” 只認同修長城的歷史功績,表述不客觀,不符合題意;D項“當其興大役,天下皆痍瘡。以之召禍亂,不旋踵滅亡。豈知易代后,功及萬世長” 從積極和不足兩個方面給予了秦長城全面認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秦始皇修筑長城的相關史實,旨在考查解讀材料、正確認知的能力。28.(2018八上·余杭期中)中國象棋上的“楚河漢界”與下列哪些歷史人物有關( ?。?br/>①劉邦 ②陳勝 ③項羽 ④吳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秦朝滅亡后,擁有重兵的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雙方為爭奪帝位,展開征戰,史稱“楚漢戰爭”。所以,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都有“楚河漢界”字樣,與這一成語相關的歷史人物是劉邦、項羽。B項①③與中國象棋上的“楚河漢界”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楚漢之爭。29.(2017八上·柯橋期中)“亭長何曾識帝王,入關便解約三章。只消一勺清涼水,冷卻秦鍋百沸湯(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來的諸多矛盾)”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 ?。?br/>A.肯定了劉邦推翻秦朝的功績 B.分析了楚漢戰爭的性質C.指出了劉邦約法三章的目的 D.認識到劉邦得民心的原因【答案】D【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的暴政。而劉邦入關中與民約法三章,化解了秦末以來的諸多矛盾,贏得了民心,即得民心者得天下。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30.(2018八上·余杭期中)“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贝嗽挸鲎裕ā 。?br/>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答案】C【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漢初的幾位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實行修養生息政策。漢文帝和漢景帝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漢景帝說“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絲麻?!?br/>C項漢景帝說“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文景之治”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注意準確識記文景之治的有關內容。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40分)31.(2018八上·余杭期中)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的情況。以下是其中兩條規定:①倘奴隸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主人”,則此主人應證實其為自己的奴隸,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②兩個自由民打架,一個人被打瞎了眼睛,對方就要同樣被打瞎一只眼睛,但如果奴隸主弄瞎了一個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定數量的錢就可以了事。材料二:公元前5世紀中葉,羅馬人制定并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材料三:公元前3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家韓非子認為,應當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用殘酷的刑罰鎮壓人們的反抗,以維護國家的統治。(1)材料一里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典?這些規定與現代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2)材料二里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典?它對后世有何影響?(3)材料三中的韓非子屬于哪一思想流派?這一流派的主張受到哪國統治者的青睞?為什么?【答案】(1)《漢謨拉比法典》;與現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它所體現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2)《十二銅表法》;以《十二銅表法》為基礎的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3)法家;秦國;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圖強,打擊舊貴族,強化國君權力,同時,為了應付戰爭,統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賦稅,導致階級矛盾。法家主張嚴刑峻法、中央集權的思想,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知識點】百家爭鳴;古代西亞國家;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材料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不平等,奴隸主貴族享有特權;違背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主要是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2)本題考查《十二銅表法》及影響。為了維護貴族的利益,平息平民的憤怒,公元前454年,羅馬元老院被迫承認人民大會制定法典的決議,設置法典編纂委員10人,并派人赴希臘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補充二表。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銅鑄成,故習慣上稱作《十二銅表法》?!妒~表法》對貴族濫用權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貴族不能再任意解釋法律,是后世羅馬法的淵源,對于中世紀和近代歐洲法學也有重要影響(3)本題考查法家思想及影響。韓非子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國君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這一主張受到秦國統治者的青睞。理由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漢謨拉比法典》;與現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它所體現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2)《十二銅表法》;以《十二銅表法》為基礎的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3)法家;秦國;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圖強,打擊舊貴族,強化國君權力,同時,為了應付戰爭,統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賦稅,導致階級矛盾。法家主張嚴刑峻法、中央集權的思想,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及影響、法家思想及影響。32.(2018八上·余杭期中)東西方文明多元發展,交相輝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甲 乙 丙材料三:這三大帝國的擴張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也許橫貫于亞歐大陸古道上的商隊來往……對古代世界各地生產技術、文化知識的傳播更為重要。——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1)請將材料一中字母A、B、C、D、E、F所代表的古代文明進行分類,并寫出分類依據。古代先民在這些地區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請寫出材料二中三張圖片的帝國名稱,并歸納這三大帝國在疆域位置上的共同點。(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請說說你對古代世界擴張的認識。【答案】(1)海洋文明:A、B;大河文明:C、D、E、F;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道理: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文明類型。(2)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共同點: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雖然在擴張中伴隨著暴力、奴役和掠奪,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處代表的是發源于愛琴海的古希臘文明,B處代表的是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了羅馬文明,C處代表的是發源于尼羅河的古埃及文明,D處代表的是發源于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E處代表的是發源于恒河、印度河的古印度文明,F處代表的是發源于長江、黃河流域的中國;A B屬于海洋文明,CDEF屬于大河文明;這樣分類的主要依據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這告訴我們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文明類型。(2)本題考查分析相關帝國名稱和疆域位置的共同點。根據所學知識,三張圖片的帝國名稱分別是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它們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本題考查對古代世界的擴張和征服的評價。評價:雖然在征服和擴張過程中伴隨著暴力,奴役和掠奪,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的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故答案為:(1)海洋文明:A、B;大河文明:C、D、E、F;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道理: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文明類型。(2)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共同點: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雖然在擴張中伴隨著暴力、奴役和掠奪,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海洋文明、大河文明、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33.(2018八上·余杭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今有個趨勢,人們懷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將其視為所有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英國歷史學家約翰 索利材料二:秦始皇設職授官,從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開始;從另一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中止。——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三:公元七世紀中期,日本善于向先進文明學習,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實行變革,建立法治完備的國家。(1)材料一中的“她”指的是哪個國家?結合所學,請你談談對“她的民主制度”的認識。(2)材料二中秦始皇是如何“設職授官”的?該“官僚政治”的實質是什么?“政治權力等級世襲”是指周朝實行的哪一政治制度?這種等級世襲的主要依據是什么?(3)材料三日本的這次改革史稱為什么?根據材料三,說說日本如何建立法治完備的新國家。(4)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與材料二的政治制度有何根本不同?這兩種政治制度分別對后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答案】(1)古代雅典;這種民主制度雖然賦予了公民參政議政權利,調動管理國家的積極性,但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2)中央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實質是中央集權制;分封制;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決定(或宗法制)。(3)大化改新;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為治國的基礎。(4)前者民主,后者專制;雅典的民主制度開創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也是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秦朝的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為此后的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西方文明的搖籃;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雅典的民主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指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奴隸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頭,雅典民主只屬于奴隸主的民主,依然是少數人的民主。(2)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的有關知識。第一小問的措施,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可知,設職授官是在中央設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縣制,親自任免郡縣長官,題干這一系列措施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政治權力等級世襲是指西周分封制;這種等級世襲的主要依據是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決定(或宗法制)。(3)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材料三中的“變革”依據“公元七世紀中期,日本善于向先進文明學習,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可知這指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史實;日本大化改新時期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4)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和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相關知識。雅典民主政治和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前者民主,后者專制。結合所學,雅典民主政治開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為近現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提供了很多原則,奠定了近現代民主政治的基礎。秦朝開創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故答案為:(1)古代雅典;這種民主制度雖然賦予了公民參政議政權利,調動管理國家的積極性,但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2)中央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實質是中央集權制;分封制;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決定(或宗法制)。(3)大化改新;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為治國的基礎。(4)前者民主,后者專制;雅典的民主制度開創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也是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秦朝的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為此后的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和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