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樂清市虹橋鎮六中、南岳、淡溪三校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聯考試卷一、單項選擇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1.(2017七下·浙江期中)分析下圖可以看出我國的地形特點有( ?。?br/>①地形復雜多樣 ②東部瀕臨海洋③山區面積廣大 ④地勢西高東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下列語句中,描述北方地區的是( )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C.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D.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3.(2017七下·浙江期中)成語大賽中“得隴望蜀”和“秦晉之好”包含了哪四個省區的簡稱 ( )A.貴州省和云南省、陜西省和山東省B.甘肅省和陜西省、河北省和四川省C.海南省和廣東省、河北省和山西省D.甘肅省和四川省、陜西省和山西省4.(2018七上·樂清期中)造成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地理景觀的兩個自然原因是( )A.土質疏松,過度放牧 B.降水集中,過度墾荒C.土質疏松,降水集中 D.植被破壞,墾荒造田5.(2018七上·樂清期中)烏魯木齊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從地理位置上看主要是因為( )①位于我國西部,深處亞歐大陸腹地 ②是中國西部和中亞地區交流的紐帶③位于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 ④位于塔里木盆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上海能成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從地理位置來看,主要是因為( )A.瀕臨東海,以長江三角洲為依托B.地勢坦蕩低平,氣候濕潤C.河湖眾多,自然條件優越D.地處黃海之濱,扼長江入海口7.我國人口稠密的地區是在( ?。?br/>A.黑河—騰沖一線以東 B.黑河—騰沖一線以西C.秦嶺—淮河一線以南 D.秦嶺—淮河一線以北8.(2018七上·樂清期中)在藏傳佛教中具有至高無上地位的佛教寺院是( )A.扎什倫布寺 B.白馬寺 C.大昭寺 D.林隱寺9.下列關于長江的說法正確的是( ?。?br/>①航運價值大,素有“黃金水道”之稱②上、中、下游的分界處分別是河口和桃花峪③長江給予我們航運、發電、灌溉等諸多便利④人們在長江中下游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圍湖造田,加大了沿岸地區發生嚴重水災的可能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2017七下·常山月考)下列地理現象主要出現在南方的是( ?。?br/>①一月均溫高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②利用灌溉種植水稻,內河航運發達③以種植小麥和甜菜為主,河流結冰④濕潤地區,農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關于臺灣島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有( ?。?br/>①位于我國大陸東南的海洋中 ②西隔臺灣海峽與廣東省相望③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④北臨南海,南臨東海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2.(2018七上·樂清期中)與浙江省距離最近的直轄市是( ?。?br/>A.天津市 B.上海市 C.重慶市 D.北京市13.(2018七上·樂清期中)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1)下列關于A、B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br/>①A地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大,墻體較薄②雨熱同期是A.B兩地共同的氣候特征③由于受秦嶺阻擋,B地完全不受寒潮影響④水運仍然是B地人們常用的交通運輸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下列數據,最有可能為正常年份甲地1月份平均氣溫的是( ?。?br/>A.—1℃ B.8℃ C.9℃ D.15℃14.(2018七上·樂清期中)下列地形單元中,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的是( )①柴達木盆地 ②東南丘陵 ③黃土高原 ④天山山脈 ⑤長白山脈 ⑥華北平原A.③④ B.②⑤ C.⑤⑥ D.①⑥二、非選擇題(共兩大題,每題10分,共20分)15.(2018七上·樂清期中)讀“中國略圖”(圖7)及“我國沿北緯32°地形剖面圖”(圖8),完成下列要求。(1)圖中虛線①、②代表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界線,其中代表二、三級階梯界線的是 。(2)黃河、長江均注入 洋,其大致流向為 ,由此判斷我國地勢特征是 。(3)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人口較上游地區稠密,請從地形、氣候、交通三方面作一簡要分析。16.(2018七上·樂清期中)內蒙古草原遼闊,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地區。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簡述內蒙古地區多年平均降水分布的特點,并簡要分析產生的原因。(2)長期以來,生活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蒙古族同胞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列舉兩項反映他們生產、生活的習俗。(3)近年來,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草場退化日趨嚴重,試分析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地形特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圖表中可知我國地形類型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說明我國地形種類多樣。一般把山地、丘陵連同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山區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說明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所以①③符合題意。②④未在題中體現。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地形特點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答案】A【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北方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所以冬天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現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則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光;“早穿棉襖午穿紗”反映的是晝夜溫差大,“圍著火爐吃西瓜”說明當地適宜種植西瓜,所以此地為我國的新疆地區;“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符合我國的草原風光。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困難,考查學生對北方地區氣候的了解和對詞句語言的分析理解能力。3.【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簡稱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隴是甘肅省的簡稱,蜀是四川省的簡稱,秦是陜西省的簡稱,晉是山西省的簡稱。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簡稱的識記。4.【答案】C【知識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人為原因是人們不合理地利用土地,破壞植被;氣候干燥,黃土土質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蝕嚴重、千溝萬壑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黃土高原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西至烏鞘嶺,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氣候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5.【答案】A【知識點】烏魯木齊【解析】【分析】烏魯木齊市位于中國西北,新疆中部,亞歐大陸腹地,地處北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部。 ①② 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烏魯木齊是中國連接中亞地區乃至歐洲的陸路交通樞紐,現已成為中國擴大向西開放、開展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6.【答案】A【知識點】上海【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上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上海瀕臨東海,以長江三角洲為依托,所以A符合題意,D錯誤。地勢坦蕩低平,氣候濕潤,河湖眾多,自然條件優越等這些都是上海的自然環境特征,不是地理方位,所以BC與題意無關。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上海地理位置的了解。7.【答案】A【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人口分布的有關知識。我國人口眾多,分布不均勻。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為黑河—騰沖一線,以東,地少人多;以西,地廣人稀。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的識記。8.【答案】C【知識點】拉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在藏傳佛教中具有至高無上地位的佛教寺院是大昭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教徒現有2億多人,以亞洲為最多.相傳在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紀,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悉達多 喬答摩(即釋迦牟尼)所創.佛教下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喇嘛教等教派.流傳于中國、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國的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其經典為漢文系統,稱為北傳佛教.流傳于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和我國云南西雙版納地區的佛教,以小乘佛教為主,其經典為巴利文系統,稱為南傳佛教.流傳于中國西藏、青海、內蒙古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佛教屬北傳佛教的分支,其經典為藏文系統,稱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9.【答案】D【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長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處分別是宜昌(湖北)、湖口(江西),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長江基本情況的識記。10.【答案】C【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通過秦嶺—淮河線,以北屬于北方地區,以南屬于南方地區。其中南方地區一月均溫高于0℃,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河湖眾多,利用灌溉種植水稻,內河航運發達;以種植水稻和甘蔗為主,河流不結冰;位于濕潤地區,農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故②③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南方地區的相關知識,綜合性較強,理解解答即可。11.【答案】C【知識點】臺灣【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臺灣島地理位置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臺灣島位于我國大陸東南的海洋中,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北臨東海,南臨南海。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臺灣地理位置的了解。12.【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四個直轄市中,距離浙江省最近的是上海市。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疆域遼闊,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我國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13.【答案】(1)D(2)A【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①A地位于北方地區,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②雨熱同期是A.B兩地共同的氣候特征,正確;③由于受秦嶺阻擋,B地受寒潮影響小,錯誤;④水運仍然是B地人們常用的交通運輸方式,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2)下列數據,最有可能為正常年份甲地1月份平均氣溫的是-1 ℃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1)D。(2)A。【點評】秦嶺、淮河主要是我國四大區域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14.【答案】A【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柴達木盆地在第一級階梯,東南丘陵,長白山山脈,華北平原在第三級階梯,黃土高原,天山山脈在第二級階梯。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15.【答案】(1)②(2)太平;自西向東;西高東低(3) 中下游地區 地形平坦 氣候溫暖濕潤 交通便利【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1)虛線①為一、二級階梯界線,虛線②為二、三級階梯界線。(2)黃河和長江都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我國地勢西高東低。(3)長江、黃河上游地區與下游地區相比,地形更為平坦,為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故答案為:(1)②(2)太平、自西向東、西高東低(3)中下游地區、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交通便利【點評】本體考查中國的地形和地勢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太,熟記課本所學內容即可。16.【答案】(1)特點:絕大部分地區多年平均降水少于400毫米;由東向西,降水逐漸減少(東多西少)。原因:絕大部分地區屬于非季風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由東向西,海洋影響越來越小。(2)舉行那達慕大會(或賽馬、射箭、摔跤);住蒙古包;穿蒙古袍;吃牛羊肉和奶制品等。(3)原因:畜群不斷擴大(過度放牧);不注意草場保護。措施:改游牧為定居,避免草場進一步退化;建設人工草場,提高產草量。【知識點】內蒙古【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信息可知,內蒙古地區多年平均降水分布的特點:絕大部分地區多年平均降水少于400毫米;由東向西,降水逐漸減少(東多西少)。原因:絕大部分地區屬于非季風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由東向西,海洋影響越來越小。(2)本題要求列舉兩項反映蒙古族同胞的生產、生活的習俗。 舉行那達慕大會(或賽馬、射箭、摔跤);住蒙古包;穿蒙古袍;吃牛羊肉和奶制品等。(3)近年來,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草場退化日趨嚴重, 原因:畜群不斷擴大(過度放牧);不注意草場保護。措施:改游牧為定居,避免草場進一步退化;建設人工草場,提高產草量。【點評】那達慕是中國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古老的體育活動形式,更是一種充滿了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現今的錫林郭勒盟所舉行的那達慕最具傳統代表性。那達慕”是蒙古語的譯音,是“娛樂、游戲”的意思,用來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在每年農歷的六月初四,羊肥馬壯和草綠花紅的日子開始,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1 / 1浙江省樂清市虹橋鎮六中、南岳、淡溪三校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聯考試卷一、單項選擇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1.(2017七下·浙江期中)分析下圖可以看出我國的地形特點有( ?。?br/>①地形復雜多樣 ②東部瀕臨海洋③山區面積廣大 ④地勢西高東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地形特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圖表中可知我國地形類型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說明我國地形種類多樣。一般把山地、丘陵連同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山區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說明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所以①③符合題意。②④未在題中體現。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地形特點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下列語句中,描述北方地區的是( ?。?br/>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C.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D.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答案】A【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北方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所以冬天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現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則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光;“早穿棉襖午穿紗”反映的是晝夜溫差大,“圍著火爐吃西瓜”說明當地適宜種植西瓜,所以此地為我國的新疆地區;“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符合我國的草原風光。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困難,考查學生對北方地區氣候的了解和對詞句語言的分析理解能力。3.(2017七下·浙江期中)成語大賽中“得隴望蜀”和“秦晉之好”包含了哪四個省區的簡稱 ( ?。?br/>A.貴州省和云南省、陜西省和山東省B.甘肅省和陜西省、河北省和四川省C.海南省和廣東省、河北省和山西省D.甘肅省和四川省、陜西省和山西省【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簡稱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隴是甘肅省的簡稱,蜀是四川省的簡稱,秦是陜西省的簡稱,晉是山西省的簡稱。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簡稱的識記。4.(2018七上·樂清期中)造成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地理景觀的兩個自然原因是( ?。?br/>A.土質疏松,過度放牧 B.降水集中,過度墾荒C.土質疏松,降水集中 D.植被破壞,墾荒造田【答案】C【知識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人為原因是人們不合理地利用土地,破壞植被;氣候干燥,黃土土質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蝕嚴重、千溝萬壑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黃土高原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西至烏鞘嶺,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氣候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5.(2018七上·樂清期中)烏魯木齊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從地理位置上看主要是因為( ?。?br/>①位于我國西部,深處亞歐大陸腹地 ②是中國西部和中亞地區交流的紐帶③位于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 ④位于塔里木盆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烏魯木齊【解析】【分析】烏魯木齊市位于中國西北,新疆中部,亞歐大陸腹地,地處北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部。 ①② 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烏魯木齊是中國連接中亞地區乃至歐洲的陸路交通樞紐,現已成為中國擴大向西開放、開展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6.上海能成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從地理位置來看,主要是因為( ?。?br/>A.瀕臨東海,以長江三角洲為依托B.地勢坦蕩低平,氣候濕潤C.河湖眾多,自然條件優越D.地處黃海之濱,扼長江入???br/>【答案】A【知識點】上海【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上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上海瀕臨東海,以長江三角洲為依托,所以A符合題意,D錯誤。地勢坦蕩低平,氣候濕潤,河湖眾多,自然條件優越等這些都是上海的自然環境特征,不是地理方位,所以BC與題意無關。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上海地理位置的了解。7.我國人口稠密的地區是在( )A.黑河—騰沖一線以東 B.黑河—騰沖一線以西C.秦嶺—淮河一線以南 D.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答案】A【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人口分布的有關知識。我國人口眾多,分布不均勻。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為黑河—騰沖一線,以東,地少人多;以西,地廣人稀。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的識記。8.(2018七上·樂清期中)在藏傳佛教中具有至高無上地位的佛教寺院是( ?。?br/>A.扎什倫布寺 B.白馬寺 C.大昭寺 D.林隱寺【答案】C【知識點】拉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在藏傳佛教中具有至高無上地位的佛教寺院是大昭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教徒現有2億多人,以亞洲為最多.相傳在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紀,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悉達多 喬答摩(即釋迦牟尼)所創.佛教下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喇嘛教等教派.流傳于中國、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國的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其經典為漢文系統,稱為北傳佛教.流傳于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和我國云南西雙版納地區的佛教,以小乘佛教為主,其經典為巴利文系統,稱為南傳佛教.流傳于中國西藏、青海、內蒙古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佛教屬北傳佛教的分支,其經典為藏文系統,稱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9.下列關于長江的說法正確的是( ?。?br/>①航運價值大,素有“黃金水道”之稱②上、中、下游的分界處分別是河口和桃花峪③長江給予我們航運、發電、灌溉等諸多便利④人們在長江中下游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圍湖造田,加大了沿岸地區發生嚴重水災的可能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長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處分別是宜昌(湖北)、湖口(江西),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長江基本情況的識記。10.(2017七下·常山月考)下列地理現象主要出現在南方的是( ?。?br/>①一月均溫高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②利用灌溉種植水稻,內河航運發達③以種植小麥和甜菜為主,河流結冰④濕潤地區,農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通過秦嶺—淮河線,以北屬于北方地區,以南屬于南方地區。其中南方地區一月均溫高于0℃,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河湖眾多,利用灌溉種植水稻,內河航運發達;以種植水稻和甘蔗為主,河流不結冰;位于濕潤地區,農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故②③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南方地區的相關知識,綜合性較強,理解解答即可。11.關于臺灣島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有( ?。?br/>①位于我國大陸東南的海洋中 ②西隔臺灣海峽與廣東省相望③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④北臨南海,南臨東海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臺灣【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臺灣島地理位置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臺灣島位于我國大陸東南的海洋中,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北臨東海,南臨南海。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臺灣地理位置的了解。12.(2018七上·樂清期中)與浙江省距離最近的直轄市是( )A.天津市 B.上海市 C.重慶市 D.北京市【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四個直轄市中,距離浙江省最近的是上海市。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疆域遼闊,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我國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13.(2018七上·樂清期中)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1)下列關于A、B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br/>①A地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大,墻體較薄②雨熱同期是A.B兩地共同的氣候特征③由于受秦嶺阻擋,B地完全不受寒潮影響④水運仍然是B地人們常用的交通運輸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下列數據,最有可能為正常年份甲地1月份平均氣溫的是( ?。?br/>A.—1℃ B.8℃ C.9℃ D.15℃【答案】(1)D(2)A【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①A地位于北方地區,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②雨熱同期是A.B兩地共同的氣候特征,正確;③由于受秦嶺阻擋,B地受寒潮影響小,錯誤;④水運仍然是B地人們常用的交通運輸方式,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2)下列數據,最有可能為正常年份甲地1月份平均氣溫的是-1 ℃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1)D。(2)A。【點評】秦嶺、淮河主要是我國四大區域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14.(2018七上·樂清期中)下列地形單元中,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的是( ?。?br/>①柴達木盆地 ②東南丘陵 ③黃土高原 ④天山山脈 ⑤長白山脈 ⑥華北平原A.③④ B.②⑤ C.⑤⑥ D.①⑥【答案】A【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柴達木盆地在第一級階梯,東南丘陵,長白山山脈,華北平原在第三級階梯,黃土高原,天山山脈在第二級階梯。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二、非選擇題(共兩大題,每題10分,共20分)15.(2018七上·樂清期中)讀“中國略圖”(圖7)及“我國沿北緯32°地形剖面圖”(圖8),完成下列要求。(1)圖中虛線①、②代表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界線,其中代表二、三級階梯界線的是 。(2)黃河、長江均注入 洋,其大致流向為 ,由此判斷我國地勢特征是 。(3)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人口較上游地區稠密,請從地形、氣候、交通三方面作一簡要分析。【答案】(1)②(2)太平;自西向東;西高東低(3) 中下游地區 地形平坦 氣候溫暖濕潤 交通便利【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1)虛線①為一、二級階梯界線,虛線②為二、三級階梯界線。(2)黃河和長江都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我國地勢西高東低。(3)長江、黃河上游地區與下游地區相比,地形更為平坦,為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故答案為:(1)②(2)太平、自西向東、西高東低(3)中下游地區、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交通便利【點評】本體考查中國的地形和地勢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太,熟記課本所學內容即可。16.(2018七上·樂清期中)內蒙古草原遼闊,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地區。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簡述內蒙古地區多年平均降水分布的特點,并簡要分析產生的原因。(2)長期以來,生活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蒙古族同胞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列舉兩項反映他們生產、生活的習俗。(3)近年來,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草場退化日趨嚴重,試分析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答案】(1)特點:絕大部分地區多年平均降水少于400毫米;由東向西,降水逐漸減少(東多西少)。原因:絕大部分地區屬于非季風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由東向西,海洋影響越來越小。(2)舉行那達慕大會(或賽馬、射箭、摔跤);住蒙古包;穿蒙古袍;吃牛羊肉和奶制品等。(3)原因:畜群不斷擴大(過度放牧);不注意草場保護。措施:改游牧為定居,避免草場進一步退化;建設人工草場,提高產草量。【知識點】內蒙古【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信息可知,內蒙古地區多年平均降水分布的特點:絕大部分地區多年平均降水少于400毫米;由東向西,降水逐漸減少(東多西少)。原因:絕大部分地區屬于非季風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由東向西,海洋影響越來越小。(2)本題要求列舉兩項反映蒙古族同胞的生產、生活的習俗。 舉行那達慕大會(或賽馬、射箭、摔跤);住蒙古包;穿蒙古袍;吃牛羊肉和奶制品等。(3)近年來,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草場退化日趨嚴重, 原因:畜群不斷擴大(過度放牧);不注意草場保護。措施:改游牧為定居,避免草場進一步退化;建設人工草場,提高產草量。【點評】那達慕是中國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古老的體育活動形式,更是一種充滿了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現今的錫林郭勒盟所舉行的那達慕最具傳統代表性。那達慕”是蒙古語的譯音,是“娛樂、游戲”的意思,用來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在每年農歷的六月初四,羊肥馬壯和草綠花紅的日子開始,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樂清市虹橋鎮六中、南岳、淡溪三校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聯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樂清市虹橋鎮六中、南岳、淡溪三校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聯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