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天臺縣赤城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階段統練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2019八上·天臺月考)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對此理解最準確的是( )A.埃及奴隸制國家建在尼羅河邊B.埃及人是喝尼羅河的水長大的C.尼羅河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D.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2.(2019八上·天臺月考)小明觀察了《春秋爭霸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發現有一個諸侯國曾經是春秋時期的霸主,而在戰國形勢圖上找不到,該諸侯國應該是( )A.晉 B.齊 C.楚 D.秦3.(2019八上·天臺月考)古代兩河流域,曾經生活著蘇美爾人、腓尼基人和希伯來人,他們都發明了文字,我們把蘇美爾人書寫的文字稱作( )A.象形文字 B.字母文字 C.甲骨文 D.楔形文字4.(2019八上·天臺月考)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及其建立者分別是( )A.西周、紂 B.夏朝、啟 C.商朝、湯 D.夏朝、禹5.(2019八上·天臺月考)歷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我們可以了解我國哪一時期的歷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6.(2019八上·天臺月考)西周統治階級以________制度為工具,鞏固其統治。( )①分封制 ②禮樂制 ③禪讓制 ④郡縣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7.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歷史重大變革時期,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是( )A.生產力的發展 B.爭霸的需要C.分封制的衰落 D.人民的愿望8.(2019八上·天臺月考)《論語·鄉黨篇》記載,一次孔子家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問:“傷人乎?”不問馬。馬夫屬于“圉”,為最下等級的人。孔子關心人而不關心馬,這主要體現了( )A.孔子主張平等對待下人 B.春秋時奴隸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張 D.孔子反對等級差別9.(2019八上·天臺月考)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講話時引用了于謙的《詠煤炭》詩中“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習總書記的抱負和情懷體現了百家爭鳴時期( )A.尚賢,主張節儉的墨家思想B.關注民生、注重和諧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發展的法家思想D.“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10.(2019八上·天臺月考)假如時光倒流,你來到古代希臘,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柏拉圖在街上辯論②到劇場看戲③和凱撒大帝討論國家大事④欣賞奧林匹亞運動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非選擇題(共6小題,共60分)11.(2019八上·天臺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由兩人擔任,任期一年,退職后進入元老院,主持國家行政。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材料二: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古羅馬曾有三次影響世界,第一次以武カ,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人們思想的進步、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給世界帶來了最為平和、持久的影響。”(1)學習《從共和國到帝國》,要抓住“古羅馬的興衰過程”這一核心,可以設計古羅馬興衰的線索如下,請填寫完整。 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征服了意大利→ 成為地中海的霸主→ 建立(前27年)→2世紀,羅馬成為一個 的大帝國→ 年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滅亡(476年)(2)結合材料一分析羅馬共和國政治制度的特點。(3)材料二中提到“古羅馬以法律影響世界”。請用相關史實加以說明。12.(2019八上·天臺月考)歷史上的變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論語》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傾鄰國而雄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漢書·食貨志》(1)“管仲相桓公”發生在我國哪一歷史時期?對當時的政治局勢產生了什么影響?(2)材料二記載了哪一次變革?根據材料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及影響。(3)根據材料,說說該二次變革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何借鑒之處?13.(2019八上·天臺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國王應極力使吠舍和首陀羅執行自己的勞動,因為他們逃避自己的義務時,則使整個世界動搖。”材料二:“公民大會一開始,傳令官便宣讀五百人會議審核過的提案。接著,贊成者和反對者便輪流登臺發言,會場群情起伏,待雙方發言完畢,便開始表決。”材料三:“兩個自由民打架,一個人如果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對方要同樣被打瞎另一只眼睛作為懲罰”;“如果奴隸主弄瞎了自由民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數量的錢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隸,就不用任何賠償。”(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國王在這一制度下屬于哪個等級?(2)材料二反映了古希臘哪一制度?這一制度在誰統治時期達到全盛?(3)根據材料三這部文獻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你知道這部文獻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嗎?請至少列出一條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埃及地處非洲北部,滔滔不盡的尼羅河流經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綠洲,孕育了古埃及燦爛的文明。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尼羅河不僅干旱少雨的埃及帶來充沛的水資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濫,從上游帶來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羅河谷成為古代世界著名的糧倉。因而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稱“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ABD三項理解不準確,不符合題意;C項尼羅河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理解最準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非洲尼羅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需要靈活理解尼羅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2.【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晉國是曾稱霸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曾稱霸春秋時期,戰國初年,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國,與原有的秦、楚、燕、齊,并稱戰國七雄。A項晉曾經是春秋時期的霸主,而在戰國形勢圖上找不到,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的知識點,應把握晉國發展的歷史。解答本題應把握“三家分晉”的歷史典故。3.【答案】D【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我們知道,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亞洲西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來流傳到亞洲西部的許多地方,被西亞古代各民族所采用,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D項楔形文字是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發明的文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楔形文字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4.【答案】D【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原始社會的結束,奴隸社會的開始。ABC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夏朝、禹分別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及其建立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和建立者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夏朝的歷史地位。5.【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司母戊鼎出土于黃河流域的河南安陽,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它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因此通過司母戊鼎和甲骨文我們可以了解商朝的歷史。B項商朝時期的歷史可以通過通過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了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司母戊鼎和甲骨文。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熟練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銅器制造業和我國古代文字的演變。6.【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政權,西周時期實行的封建等級制度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封給諸侯讓他們鎮守疆土,保衛王室。為維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一套完整、嚴格的等級禮儀制度,作為各級貴族必須遵從的生活準則,誰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三者互為表里,緊密相連,顯示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①②是西周統治階級鞏固統治的工具;③禪讓制是堯舜禹時期的制度,④郡縣制是秦朝的制度,③④應排除。A項①②是西周統治階級鞏固統治的工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統治階級鞏固統治的工具,需要準確識記西周分封制和禮樂制的史實。7.【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也推動了社會其他方面的變化。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歷史重大變革時期,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發展,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變革根本原因的識記。8.【答案】C【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內容可知,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問“傷人乎?”,孔子關心人而不關心馬,這主要體現了孔子“仁”的主張。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時期的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將“仁”作為處理人于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A項孔子主張平等對待下人不符合題意,孔子關心“人”的生命,只能說明對人本身的關注,并不能引申為對下人是平等的;B項春秋時奴隸地位提高與奴隸社會的事實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孔子“仁”的主張符合題干材料內容,符合題意;D項孔子反對等級差別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出反對的意思;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孔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掌握孔子的儒家思想。9.【答案】B【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體現了執政為民的思想。儒家強調“仁”。“仁”就是“愛人”,也就是關心和愛護他人。儒家要求統治者體貼民情、愛惜民力。所以習總書記的抱負和情懷體現了百家爭鳴時期儒家的關注民生、注重和諧的思想。ACD三項和“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關注民生、注重和諧的儒家思想符合題干材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儒家思想的理解。要靈活運用百家爭鳴思想。10.【答案】D【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①符合題意。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②符合題意。 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發生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再也無力統制;在公元前49年時,愷撒奪取政權,但不久之后,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建立羅馬帝國,③不符合題意。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代希臘,④符合題意。D項①②④可能做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文明成就。重點熟記基礎知識。11.【答案】(1)公元前509;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395;西羅馬帝國(2)“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從奴隸主貴族中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由百人團會議選舉產生,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施”,體現了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可見羅馬實行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結合的共和制度。(3)以法律征服世界:羅馬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羅馬法的起源。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公元前8世紀,羅馬城逐步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得地中海霸權,同地中海西部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最終取得勝利,至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進入帝國時代。2世紀,羅馬成為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2)根據材料一中的“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可知羅馬共和國實行貴族政治;根據材料一中的“……退職后進入元老院,主持國家行政。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可知羅馬共和國實行民主政治。由此可見: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是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3)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公元前449年元老會頒布的《十二銅表法》,打破了貴族階級對法律知識的壟斷,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利益,并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故答案為:(1)公元前509;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395;西羅馬帝國。(2)“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從奴隸主貴族中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由百人團會議選舉產生,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施”,體現了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可見羅馬實行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結合的共和制度。(3)以法律征服世界:羅馬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羅馬法的起源。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答案】(1)①春秋時期。②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齊桓公最先稱霸,確立了霸主地位。(2)秦國商鞅變法。②措施: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獎勵軍功。③影響(關系):使秦國從此強盛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礎。(為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3)①堅持改革,與時俱進;②政策的制定要保護農民(人民)的利益,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春秋爭霸知識。“管仲相桓公”——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齊相。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管仲相桓公”發生在我國春秋時期。管仲改革的影響: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齊桓公最先稱霸,確立了霸主地位。(2)本題考查商鞅變法知識。 秦孝公用商君,商君即商鞅,秦孝公讓商鞅實行變法。商鞅變法是措施:壞井田,開阡陌——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急耕戰之賞——獎勵農耕、獎勵軍功。影響:使秦國從此強盛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礎,(為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3)本題考查以史為鑒內容。三則材料都說明改革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堅持革,與時俱進;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人民利益,所以政策的制定要保護農民(人民)的利益,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故答案為:(1)①春秋時期。②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齊桓公最先稱霸,確立了霸主地位。(2)秦國商鞅變法。②措施: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獎勵軍功。③影響(關系):使秦國從此強盛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礎。(為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3)①堅持改革,與時俱進;②政策的制定要保護農民(人民)的利益,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準確掌握春秋爭霸、商鞅變法的史實。13.【答案】(1)種姓制度。剎帝利。(2)民主制度、伯里克利。(3)它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的社會階級狀況。奴隸主階級。理由:法典規定了奴隸主對平民和奴隸所享有的特權;在法典中,奴隸的生命和安全毫無保障。【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古代印度的相關知識。吠舍和首陀羅是古代印度的第三和第四等級,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國王屬于剎帝利等級,國王、武士、官吏均屬于第二等級。(2)本題考查古希臘的相關知識。材料三反映的公民大會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反映了古希臘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達到全盛,被稱為古代希臘的“黃金時代”。(3)本題考查古巴比倫的相關知識。《漢謨拉比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兩河流域地區的社會面貌;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世界文明的重要遺產。《漢謨拉比法典》的目的是為了維持統治和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因此著重于保護奴隸主的利益。因為法典規定了奴隸主對平民和奴隸所享有的特權;在法典中,奴隸的生命和安全毫無保障。故答案為:(1)種姓制度。剎帝利。(2)民主制度、伯里克利。(3)它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的社會階級狀況。奴隸主階級。理由:法典規定了奴隸主對平民和奴隸所享有的特權;在法典中,奴隸的生命和安全毫無保障。【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種姓制度、《漢謨拉比法典》、雅典民主制度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種姓制度、《漢謨拉比法典》、雅典民主制度的相關史實。1 / 1浙江省天臺縣赤城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階段統練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2019八上·天臺月考)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對此理解最準確的是( )A.埃及奴隸制國家建在尼羅河邊B.埃及人是喝尼羅河的水長大的C.尼羅河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D.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答案】C【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埃及地處非洲北部,滔滔不盡的尼羅河流經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綠洲,孕育了古埃及燦爛的文明。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尼羅河不僅干旱少雨的埃及帶來充沛的水資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濫,從上游帶來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羅河谷成為古代世界著名的糧倉。因而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稱“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ABD三項理解不準確,不符合題意;C項尼羅河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理解最準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非洲尼羅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需要靈活理解尼羅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2.(2019八上·天臺月考)小明觀察了《春秋爭霸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發現有一個諸侯國曾經是春秋時期的霸主,而在戰國形勢圖上找不到,該諸侯國應該是( )A.晉 B.齊 C.楚 D.秦【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晉國是曾稱霸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曾稱霸春秋時期,戰國初年,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國,與原有的秦、楚、燕、齊,并稱戰國七雄。A項晉曾經是春秋時期的霸主,而在戰國形勢圖上找不到,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的知識點,應把握晉國發展的歷史。解答本題應把握“三家分晉”的歷史典故。3.(2019八上·天臺月考)古代兩河流域,曾經生活著蘇美爾人、腓尼基人和希伯來人,他們都發明了文字,我們把蘇美爾人書寫的文字稱作( )A.象形文字 B.字母文字 C.甲骨文 D.楔形文字【答案】D【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我們知道,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亞洲西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來流傳到亞洲西部的許多地方,被西亞古代各民族所采用,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D項楔形文字是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發明的文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楔形文字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4.(2019八上·天臺月考)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及其建立者分別是( )A.西周、紂 B.夏朝、啟 C.商朝、湯 D.夏朝、禹【答案】D【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原始社會的結束,奴隸社會的開始。ABC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夏朝、禹分別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及其建立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和建立者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夏朝的歷史地位。5.(2019八上·天臺月考)歷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我們可以了解我國哪一時期的歷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司母戊鼎出土于黃河流域的河南安陽,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它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因此通過司母戊鼎和甲骨文我們可以了解商朝的歷史。B項商朝時期的歷史可以通過通過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了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司母戊鼎和甲骨文。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熟練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銅器制造業和我國古代文字的演變。6.(2019八上·天臺月考)西周統治階級以________制度為工具,鞏固其統治。( )①分封制 ②禮樂制 ③禪讓制 ④郡縣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政權,西周時期實行的封建等級制度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封給諸侯讓他們鎮守疆土,保衛王室。為維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一套完整、嚴格的等級禮儀制度,作為各級貴族必須遵從的生活準則,誰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三者互為表里,緊密相連,顯示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①②是西周統治階級鞏固統治的工具;③禪讓制是堯舜禹時期的制度,④郡縣制是秦朝的制度,③④應排除。A項①②是西周統治階級鞏固統治的工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統治階級鞏固統治的工具,需要準確識記西周分封制和禮樂制的史實。7.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歷史重大變革時期,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是( )A.生產力的發展 B.爭霸的需要C.分封制的衰落 D.人民的愿望【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也推動了社會其他方面的變化。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歷史重大變革時期,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發展,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變革根本原因的識記。8.(2019八上·天臺月考)《論語·鄉黨篇》記載,一次孔子家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問:“傷人乎?”不問馬。馬夫屬于“圉”,為最下等級的人。孔子關心人而不關心馬,這主要體現了( )A.孔子主張平等對待下人 B.春秋時奴隸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張 D.孔子反對等級差別【答案】C【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內容可知,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問“傷人乎?”,孔子關心人而不關心馬,這主要體現了孔子“仁”的主張。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時期的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將“仁”作為處理人于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A項孔子主張平等對待下人不符合題意,孔子關心“人”的生命,只能說明對人本身的關注,并不能引申為對下人是平等的;B項春秋時奴隸地位提高與奴隸社會的事實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孔子“仁”的主張符合題干材料內容,符合題意;D項孔子反對等級差別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出反對的意思;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孔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掌握孔子的儒家思想。9.(2019八上·天臺月考)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講話時引用了于謙的《詠煤炭》詩中“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習總書記的抱負和情懷體現了百家爭鳴時期( )A.尚賢,主張節儉的墨家思想B.關注民生、注重和諧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發展的法家思想D.“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B【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體現了執政為民的思想。儒家強調“仁”。“仁”就是“愛人”,也就是關心和愛護他人。儒家要求統治者體貼民情、愛惜民力。所以習總書記的抱負和情懷體現了百家爭鳴時期儒家的關注民生、注重和諧的思想。ACD三項和“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關注民生、注重和諧的儒家思想符合題干材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儒家思想的理解。要靈活運用百家爭鳴思想。10.(2019八上·天臺月考)假如時光倒流,你來到古代希臘,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柏拉圖在街上辯論②到劇場看戲③和凱撒大帝討論國家大事④欣賞奧林匹亞運動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①符合題意。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②符合題意。 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發生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再也無力統制;在公元前49年時,愷撒奪取政權,但不久之后,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建立羅馬帝國,③不符合題意。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代希臘,④符合題意。D項①②④可能做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文明成就。重點熟記基礎知識。二、非選擇題(共6小題,共60分)11.(2019八上·天臺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由兩人擔任,任期一年,退職后進入元老院,主持國家行政。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材料二: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古羅馬曾有三次影響世界,第一次以武カ,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人們思想的進步、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給世界帶來了最為平和、持久的影響。”(1)學習《從共和國到帝國》,要抓住“古羅馬的興衰過程”這一核心,可以設計古羅馬興衰的線索如下,請填寫完整。 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征服了意大利→ 成為地中海的霸主→ 建立(前27年)→2世紀,羅馬成為一個 的大帝國→ 年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滅亡(476年)(2)結合材料一分析羅馬共和國政治制度的特點。(3)材料二中提到“古羅馬以法律影響世界”。請用相關史實加以說明。【答案】(1)公元前509;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395;西羅馬帝國(2)“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從奴隸主貴族中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由百人團會議選舉產生,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施”,體現了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可見羅馬實行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結合的共和制度。(3)以法律征服世界:羅馬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羅馬法的起源。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公元前8世紀,羅馬城逐步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得地中海霸權,同地中海西部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最終取得勝利,至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進入帝國時代。2世紀,羅馬成為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2)根據材料一中的“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可知羅馬共和國實行貴族政治;根據材料一中的“……退職后進入元老院,主持國家行政。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可知羅馬共和國實行民主政治。由此可見: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是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3)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公元前449年元老會頒布的《十二銅表法》,打破了貴族階級對法律知識的壟斷,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利益,并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故答案為:(1)公元前509;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395;西羅馬帝國。(2)“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從奴隸主貴族中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由百人團會議選舉產生,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施”,體現了一定的民主性。由此可見羅馬實行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結合的共和制度。(3)以法律征服世界:羅馬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羅馬法的起源。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2019八上·天臺月考)歷史上的變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論語》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傾鄰國而雄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漢書·食貨志》(1)“管仲相桓公”發生在我國哪一歷史時期?對當時的政治局勢產生了什么影響?(2)材料二記載了哪一次變革?根據材料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及影響。(3)根據材料,說說該二次變革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何借鑒之處?【答案】(1)①春秋時期。②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齊桓公最先稱霸,確立了霸主地位。(2)秦國商鞅變法。②措施: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獎勵軍功。③影響(關系):使秦國從此強盛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礎。(為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3)①堅持改革,與時俱進;②政策的制定要保護農民(人民)的利益,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春秋爭霸知識。“管仲相桓公”——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齊相。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管仲相桓公”發生在我國春秋時期。管仲改革的影響: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齊桓公最先稱霸,確立了霸主地位。(2)本題考查商鞅變法知識。 秦孝公用商君,商君即商鞅,秦孝公讓商鞅實行變法。商鞅變法是措施:壞井田,開阡陌——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急耕戰之賞——獎勵農耕、獎勵軍功。影響:使秦國從此強盛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礎,(為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3)本題考查以史為鑒內容。三則材料都說明改革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堅持革,與時俱進;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人民利益,所以政策的制定要保護農民(人民)的利益,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故答案為:(1)①春秋時期。②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齊桓公最先稱霸,確立了霸主地位。(2)秦國商鞅變法。②措施: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獎勵軍功。③影響(關系):使秦國從此強盛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始皇并天下”奠定了基礎。(為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3)①堅持改革,與時俱進;②政策的制定要保護農民(人民)的利益,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準確掌握春秋爭霸、商鞅變法的史實。13.(2019八上·天臺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國王應極力使吠舍和首陀羅執行自己的勞動,因為他們逃避自己的義務時,則使整個世界動搖。”材料二:“公民大會一開始,傳令官便宣讀五百人會議審核過的提案。接著,贊成者和反對者便輪流登臺發言,會場群情起伏,待雙方發言完畢,便開始表決。”材料三:“兩個自由民打架,一個人如果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對方要同樣被打瞎另一只眼睛作為懲罰”;“如果奴隸主弄瞎了自由民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數量的錢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隸,就不用任何賠償。”(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國王在這一制度下屬于哪個等級?(2)材料二反映了古希臘哪一制度?這一制度在誰統治時期達到全盛?(3)根據材料三這部文獻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你知道這部文獻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嗎?請至少列出一條理由。【答案】(1)種姓制度。剎帝利。(2)民主制度、伯里克利。(3)它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的社會階級狀況。奴隸主階級。理由:法典規定了奴隸主對平民和奴隸所享有的特權;在法典中,奴隸的生命和安全毫無保障。【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古代印度的相關知識。吠舍和首陀羅是古代印度的第三和第四等級,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國王屬于剎帝利等級,國王、武士、官吏均屬于第二等級。(2)本題考查古希臘的相關知識。材料三反映的公民大會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反映了古希臘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達到全盛,被稱為古代希臘的“黃金時代”。(3)本題考查古巴比倫的相關知識。《漢謨拉比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兩河流域地區的社會面貌;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世界文明的重要遺產。《漢謨拉比法典》的目的是為了維持統治和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因此著重于保護奴隸主的利益。因為法典規定了奴隸主對平民和奴隸所享有的特權;在法典中,奴隸的生命和安全毫無保障。故答案為:(1)種姓制度。剎帝利。(2)民主制度、伯里克利。(3)它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的社會階級狀況。奴隸主階級。理由:法典規定了奴隸主對平民和奴隸所享有的特權;在法典中,奴隸的生命和安全毫無保障。【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種姓制度、《漢謨拉比法典》、雅典民主制度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種姓制度、《漢謨拉比法典》、雅典民主制度的相關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天臺縣赤城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階段統練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天臺縣赤城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階段統練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