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桐鄉市石門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道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共26小題,每小題2分,共52分)1.(2019九上·桐鄉月考)下列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①1914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標志著一戰的爆發②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先后有30多個國家卷入戰爭③1918年,協約國的核心國——德國投降,宣告一戰結束④一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2019九上·桐鄉月考)某歷史公眾號準備推送一期專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列各項可以放進專題資源包的是( ?。?br/>①論文:《俄國在巴黎和會上》②視頻:《美國總統威爾遜》③圖片:《巴黎和會“三巨頭”》④文件:《九國公約》日文版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2019九上·桐鄉月考)陳其美,湖州吳興人,同盟會員。為救亡圖存,陳其美于1909年創辦《中國公報》,宣傳革命;1911年在上海發動起義,光復上海。他的上述經歷表明當時中國( ?。?br/>①民族危機極其深重②變革呼聲日益高漲③人民大眾不斷覺醒④贏得了民族的解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2019九上·桐鄉月考)下列詞匯最有可能出現在1919年的中國的是( ?。?br/>A.北京、袁世凱、二十一條 B.德國、殖民地、薩拉熱窩C.共和、孫中山、臨時政府 D.山東、賣國賊、五四運動5.(2019九上·桐鄉月考)1905—1913年“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的頻率,其原因包括( )①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②三民主義思想影響③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發展④新文化運動的推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2019九上·桐鄉月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下列史料能反映這一結論的是( )①妃子文繡登報與皇帝溥儀離婚②清政府在南京開辦第一家電話局③看電影、拍照片成為生活時尚④對地位高的人不再稱老爺、大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2019九上·桐鄉月考)民國初年,由鐵血十八星旗變為五色旗(下圖),下列寓意無法體現的是( ?。?br/>A.從“驅除韃擄”走向“五族共和”B.從小民族主義走向了大民族主義C.民族危機激發了民族意識的覺醒D.“中華”一詞開始在中國出現8.(2019九上·紹興月考)一位學者對發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評價是:“愛國”卻“不愛”中國舊文化,“反帝”卻崇拜帝國主義的“文化”。這一重大事件是( ?。?br/>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9.(2019九上·桐鄉月考)歷史學家陳舜臣在《中國的歷史》一書中指出:“五四運動不應該僅僅強調其行使愛國主義的實際行動的一面,更應該關注中國知識分子思想意識的進步足以導致五四運動的爆發。陳獨秀于1915年創辦的《新青年》所產生的啟蒙作用受到了高度評價?!自捨摹呀浌潭ㄏ聛?。”在此,陳舜臣要充分肯定的是( ?。?br/>A.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 B.五四運動時期的愛國主張C.白話文較文言文的優勢 D.陳獨秀對五四運動的態度10.(2019九上·桐鄉月考)芮恩斯在《一個美國外交官在中國》中寫道:“我向上海的總領事發出具體的指示,告誡美國僑民團體,既不要鼓動也不要反對這場運動……沒有人會不同意中國學生的目的和理想,他們是在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戰?!毕铝羞x項不屬于“這場運動”影響的是( )①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并逐漸普及②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③馬克思主義思想得到廣泛傳播④拉開中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11.(2019九上·桐鄉月考)謝覺哉在其《日記》中記載:“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時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潤之,赴全國〇〇〇〇〇之招”。日記中的五個圓圈,謝覺哉后來解釋說是“共產主義者”,當時他知道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br/>A.五四運動 B.中共一大 C.武昌起義 D.護國運動12.(2019九上·桐鄉月考)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相比,其共同點有( )①都猛烈批判腐朽的封建思想②都引發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③都促進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④都屬于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2019九上·桐鄉月考)2018年是北京大學創辦120周年?!笆澜缟喜环ㄐ装倌甑膶W校,但從來沒有一所大學,能夠像北大這樣,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下列能體現上述觀點的史實有( ?。?br/>①戊戌變法 ②新文化運動 ③中共一大召開 ④五四運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題(共4小題,每小題12分,共48分)14.(2019九上·桐鄉月考)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是一個歷史轉型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曾有過三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政治和社會結構的大革命。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封建領主制,創立了中央集權的帝國;第二次發生在1911年,它……;第三次則發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政權。——斯塔里夫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三年以來,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體,果能鞏固無虞乎?立憲政治,果能施行無阻乎?以予觀之,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雜志》第1卷第6號材料三:新文化運動大事記(部分)1915年 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從此拉開序幕。1916年 9月,《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12月由上海遷到北京。1917年 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2月,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1918年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李大釗等創辦《每周評論》,少年中國學會、新潮社、國民社、學生救國會等學生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1919年 1月,北京大學學生主辦的《新潮》《國民》等刊物正式出版。——摘編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第三冊》(1)閱讀材料一,結合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完成斯塔里夫阿諾斯對中國第二次大革命的評價。(2)材料二中“專制政治”具體指什么?陳獨秀為什么認為“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請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的影響。15.(2019九上·桐鄉月考)學習歷史,強調“以史導論、史由證來,史論結合”,任何歷史結論都必須有充分的史實論據。閱讀下列史料,采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回答問題。(1)【一本雜志】根據這一史料,我們可以發現什么歷史現象?《勞動音》,李大釗、鄧中夏等人為北京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所創辦的周刊。(2)【一艘紅船】這是停泊在嘉興南湖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南湖紅船,是一個具有標志意義的中國革命原點。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同志佇立船旁感慨:“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請結合史實,闡述南湖紅船是一個具有標志意義的中國革命原點。(3)【一份答卷】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偉大歷史成就時間 成就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20世紀末 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水平。2016年 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2019年10月1日 中國舉行國慶70周年盛大閱兵,氣勢恢宏,舉世矚目。“一份答卷”說明了什么道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德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它不僅謀求在歐洲的霸權地位,還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由此對英國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挑戰,英德矛盾成為歐洲大國之間的主要矛盾。伴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矛盾的加劇,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德國為核心形成了三國同盟集團,以英國為核心形成了三國協約集團。故③說法錯誤,應排除含③的選項。C項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2.【答案】D【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有27個戰勝國的代表1000人參加,其中全權代表70人。蘇俄沒有受到邀請,因為在一戰的末期,蘇俄已經退出了戰爭,所以不能參加和會。德國等戰敗國也被拒之門外。故①錯誤,應排除含①的選項。D項②③④可以放進專題資源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相關知識。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3.【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新中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使中華民族獲得了獨立和解放,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④贏得了民族的解放在1909——1911年還未實現,故應排除含④的選項。A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陳其美的經歷為依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組合選擇題,排除法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一般題目排除一個即可獲取正確答案,但需要特別注意選項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選項的,有一小部分組合選擇題所有內容都正確。4.【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919年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消息傳來后,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北京學生開展了集會、游行、罷課等活動。他們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打倒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A項北京、袁世凱、二十一條不可能出現在1919年的中國,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覲見中華民國的大總統袁世凱,遞交了二十一條要求的文件,并要求政府“絕對保密,盡速答復”,不符合題意;B項德國、殖民地、薩拉熱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不可能出現在1919年的中國,不符合題意;C項共和、孫中山、臨時政府和辛亥革命有關,不可能出現在1919年的中國,不符合題意;D項山東、賣國賊、五四運動最有可能出現在1919年的中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準確識記五四運動的史實。5.【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于戊戌變法以失敗而告終,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逐漸登上歷史舞臺,在1905—1913年這段時間內孫中山積極宣傳革命思想并領導了辛亥革命,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故“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B項②③是1905—1913年“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的頻率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時間。6.【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20世紀30年代初,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妃子文繡不懼輿論的壓力,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力,與溥儀離婚;這件事情充分說明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在逐步變化、中國女性開始爭取婚姻自由。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文化生活方面,照相技術開始出現,人們可以拍照片、看電影、看報紙等。辛亥革命后取消“大人”、“老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稱呼,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 ①③④能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边@一結論。B項①③④能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边@一結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相關史實。7.【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鐵血十八星旗”,十八星代表全國十八個省份,圖案以紅黑色為主,紅色象征血,黑色象征鐵,表示革命黨人用武器和生命去奪得滿清政權,這是武昌起義時用的旗幟;中華民國成立后,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漢滿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ABC三項可以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中華”一詞開始在中國出現無法體現,“中華”始出于《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若使游步于中華?!边@中華主要指曹魏統治下的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由鐵血十八星旗變為五色旗”切入,結合辛亥革命進行思考。8.【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愛國卻不愛中國舊文化,反帝卻崇拜帝國主義文化”可知,這一事件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但它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絕對肯定的偏向。D項新文化運動是題干描述的重大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9.【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使愛國主義的實際行動……關注中國知識分子思想意識的進步……陳獨秀于1915年創辦的《新青年》所產生的啟蒙作用受到了高度評價?!自捨摹呀浌潭ㄏ聛?。”等信息分析,陳舜臣要充分肯定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A項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是題干材料中陳舜臣要充分肯定的,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干材料主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找準題干材料的關鍵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0.【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從題中材料"上海”、“學生”、“民族的自由和新生”等判斷“這場運動”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伴隨著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主張得到廣泛傳播,使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故②③正確;①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并逐漸普及與新文化運動有關;④拉開中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的是公車上書;故①④錯誤。B項①④不屬于“這場運動”的影響,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有關內容,旨在考查學生閱讀材料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實行判斷題干描述的運動是五四運動。11.【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根據題目中“1921年6月29日”、“叔衡”、“上?!薄皾欀?、共產主義者”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題目中所說的“大事”是指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有毛澤東(字潤之)、何叔衡、董必武、李達等13人,代表全國五十多個黨員,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A項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不符合題意;B項中共一大是謝覺哉怕泄露的“大事”,符合題意;C項武昌起義發生在1911年,不符合題意;D項護國運動發生在1915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關知識的識記。讀懂材料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中共黨史上有幾次重要的會議,如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八七會議、遵義會議、中共七大、中共八大、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等等,黨史上的重要會議是命題的重點,對這些重要的會議可對比掌握。12.【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啟蒙運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歐洲啟蒙運動宣揚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把斗爭的矛頭直指專制王權,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并對世界其它地區的反封建斗爭產生了重大影響;新文化運動興是在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相繼失敗的情況下興起的,以歐洲啟蒙運動所宣揚的民主、平等思想為武器,對中國的傳統思想進行了猛烈抨擊,動搖了中國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故①③④正確。②符合啟蒙運動,不符合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本題考查。C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比較、分析能力。需要掌握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的相同點。解題的關鍵是對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的內容、性質、影響的識記和比較。13.【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戊戌變法中設立京師大學堂,它是北京大學的前身,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掀起了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世界上不乏建校幾百年的學校,但從來沒有一所大學,能夠像北大這樣,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蹦荏w現此觀點的史實有①戊戌變法、②新文化運動和④五四運動。B項①②④能體現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2018年是北京大學成立120周年為依托,考查北京大學的歷史沿革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14.【答案】(1)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2)北洋軍閥(或袁世凱)統治。局限:①政治: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②社會:出現軍閥割據混戰局面,國家處于四分五裂狀態,政局動蕩不安,社會秩序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3)影響:①新文化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思想,為五四運動準備了思想條件;②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民眾覺醒,為五四運動準備了社會條件;③經過新文化運動洗禮的青年學生,成立社團,出版刊物,成為發動五四運動的骨干力量;④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京大學,成為五四運動的搖籃。【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第二次發生于1911年”,可知第二次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余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2)根據材料中的時間1916年可知專制政治為:北洋軍閥(或袁世凱)統治。第二問根據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回答即可。(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思想,為五四運動準備了思想條件;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民眾覺醒,為五四運動準備了社會條件;經過新文化運動洗禮的青年學生,成立社團,出版刊物,成為發動五四運動的骨干力量;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京大學,成為五四運動的搖籃。故答案為:(1)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2)北洋軍閥(或袁世凱)統治。局限:①政治: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②社會:出現軍閥割據混戰局面,國家處于四分五裂狀態,政局動蕩不安,社會秩序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3)影響:①新文化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思想,為五四運動準備了思想條件;②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民眾覺醒,為五四運動準備了社會條件;③經過新文化運動洗禮的青年學生,成立社團,出版刊物,成為發動五四運動的骨干力量;④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京大學,成為五四運動的搖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認真分析材料進行概括,并進行知識遷移即可回答問題。15.【答案】(1)五四運動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通過創辦學校、發行刊物,深入到工人中間,宣傳馬克思主義,促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階級基礎。(2)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革命從此有了堅定的領導(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政黨領導);此后,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不斷發展壯大,領導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3)①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②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五四運動后,中國工人運動風起云涌,斗爭的內容也從經濟斗爭轉向政治斗爭,中國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政黨的條件趨于成熟。1921年初,鄧中夏創辦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11月出版進步刊物《勞動音》,在工人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使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2)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大會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進行;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3)本題考查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如: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通過創辦學校、發行刊物,深入到工人中間,宣傳馬克思主義,促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階級基礎。(2)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革命從此有了堅定的領導(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政黨領導);此后,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不斷發展壯大,領導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3)①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②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浙江省桐鄉市石門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道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共26小題,每小題2分,共52分)1.(2019九上·桐鄉月考)下列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br/>①1914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標志著一戰的爆發②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先后有30多個國家卷入戰爭③1918年,協約國的核心國——德國投降,宣告一戰結束④一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德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它不僅謀求在歐洲的霸權地位,還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由此對英國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挑戰,英德矛盾成為歐洲大國之間的主要矛盾。伴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矛盾的加劇,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德國為核心形成了三國同盟集團,以英國為核心形成了三國協約集團。故③說法錯誤,應排除含③的選項。C項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2.(2019九上·桐鄉月考)某歷史公眾號準備推送一期專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列各項可以放進專題資源包的是( )①論文:《俄國在巴黎和會上》②視頻:《美國總統威爾遜》③圖片:《巴黎和會“三巨頭”》④文件:《九國公約》日文版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有27個戰勝國的代表1000人參加,其中全權代表70人。蘇俄沒有受到邀請,因為在一戰的末期,蘇俄已經退出了戰爭,所以不能參加和會。德國等戰敗國也被拒之門外。故①錯誤,應排除含①的選項。D項②③④可以放進專題資源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相關知識。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3.(2019九上·桐鄉月考)陳其美,湖州吳興人,同盟會員。為救亡圖存,陳其美于1909年創辦《中國公報》,宣傳革命;1911年在上海發動起義,光復上海。他的上述經歷表明當時中國( )①民族危機極其深重②變革呼聲日益高漲③人民大眾不斷覺醒④贏得了民族的解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新中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使中華民族獲得了獨立和解放,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④贏得了民族的解放在1909——1911年還未實現,故應排除含④的選項。A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陳其美的經歷為依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組合選擇題,排除法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一般題目排除一個即可獲取正確答案,但需要特別注意選項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選項的,有一小部分組合選擇題所有內容都正確。4.(2019九上·桐鄉月考)下列詞匯最有可能出現在1919年的中國的是( ?。?br/>A.北京、袁世凱、二十一條 B.德國、殖民地、薩拉熱窩C.共和、孫中山、臨時政府 D.山東、賣國賊、五四運動【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919年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消息傳來后,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北京學生開展了集會、游行、罷課等活動。他們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打倒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A項北京、袁世凱、二十一條不可能出現在1919年的中國,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覲見中華民國的大總統袁世凱,遞交了二十一條要求的文件,并要求政府“絕對保密,盡速答復”,不符合題意;B項德國、殖民地、薩拉熱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不可能出現在1919年的中國,不符合題意;C項共和、孫中山、臨時政府和辛亥革命有關,不可能出現在1919年的中國,不符合題意;D項山東、賣國賊、五四運動最有可能出現在1919年的中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準確識記五四運動的史實。5.(2019九上·桐鄉月考)1905—1913年“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的頻率,其原因包括( ?。?br/>①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②三民主義思想影響③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發展④新文化運動的推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于戊戌變法以失敗而告終,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逐漸登上歷史舞臺,在1905—1913年這段時間內孫中山積極宣傳革命思想并領導了辛亥革命,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故“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B項②③是1905—1913年“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的頻率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時間。6.(2019九上·桐鄉月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下列史料能反映這一結論的是( )①妃子文繡登報與皇帝溥儀離婚②清政府在南京開辦第一家電話局③看電影、拍照片成為生活時尚④對地位高的人不再稱老爺、大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20世紀30年代初,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妃子文繡不懼輿論的壓力,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力,與溥儀離婚;這件事情充分說明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在逐步變化、中國女性開始爭取婚姻自由。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文化生活方面,照相技術開始出現,人們可以拍照片、看電影、看報紙等。辛亥革命后取消“大人”、“老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稱呼,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 ①③④能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边@一結論。B項①③④能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結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相關史實。7.(2019九上·桐鄉月考)民國初年,由鐵血十八星旗變為五色旗(下圖),下列寓意無法體現的是( )A.從“驅除韃擄”走向“五族共和”B.從小民族主義走向了大民族主義C.民族危機激發了民族意識的覺醒D.“中華”一詞開始在中國出現【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鐵血十八星旗”,十八星代表全國十八個省份,圖案以紅黑色為主,紅色象征血,黑色象征鐵,表示革命黨人用武器和生命去奪得滿清政權,這是武昌起義時用的旗幟;中華民國成立后,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漢滿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ABC三項可以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中華”一詞開始在中國出現無法體現,“中華”始出于《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若使游步于中華。”這中華主要指曹魏統治下的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由鐵血十八星旗變為五色旗”切入,結合辛亥革命進行思考。8.(2019九上·紹興月考)一位學者對發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評價是:“愛國”卻“不愛”中國舊文化,“反帝”卻崇拜帝國主義的“文化”。這一重大事件是( ?。?br/>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愛國卻不愛中國舊文化,反帝卻崇拜帝國主義文化”可知,這一事件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但它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絕對肯定的偏向。D項新文化運動是題干描述的重大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9.(2019九上·桐鄉月考)歷史學家陳舜臣在《中國的歷史》一書中指出:“五四運動不應該僅僅強調其行使愛國主義的實際行動的一面,更應該關注中國知識分子思想意識的進步足以導致五四運動的爆發。陳獨秀于1915年創辦的《新青年》所產生的啟蒙作用受到了高度評價?!自捨摹呀浌潭ㄏ聛??!痹诖耍愃闯家浞挚隙ǖ氖牵ā 。?br/>A.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 B.五四運動時期的愛國主張C.白話文較文言文的優勢 D.陳獨秀對五四運動的態度【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使愛國主義的實際行動……關注中國知識分子思想意識的進步……陳獨秀于1915年創辦的《新青年》所產生的啟蒙作用受到了高度評價。‘白話文’已經固定下來。”等信息分析,陳舜臣要充分肯定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A項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是題干材料中陳舜臣要充分肯定的,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干材料主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找準題干材料的關鍵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0.(2019九上·桐鄉月考)芮恩斯在《一個美國外交官在中國》中寫道:“我向上海的總領事發出具體的指示,告誡美國僑民團體,既不要鼓動也不要反對這場運動……沒有人會不同意中國學生的目的和理想,他們是在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戰?!毕铝羞x項不屬于“這場運動”影響的是( ?。?br/>①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并逐漸普及②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③馬克思主義思想得到廣泛傳播④拉開中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從題中材料"上?!?、“學生”、“民族的自由和新生”等判斷“這場運動”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伴隨著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主張得到廣泛傳播,使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故②③正確;①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并逐漸普及與新文化運動有關;④拉開中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的是公車上書;故①④錯誤。B項①④不屬于“這場運動”的影響,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有關內容,旨在考查學生閱讀材料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實行判斷題干描述的運動是五四運動。11.(2019九上·桐鄉月考)謝覺哉在其《日記》中記載:“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時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潤之,赴全國〇〇〇〇〇之招”。日記中的五個圓圈,謝覺哉后來解釋說是“共產主義者”,當時他知道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br/>A.五四運動 B.中共一大 C.武昌起義 D.護國運動【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根據題目中“1921年6月29日”、“叔衡”、“上海”“潤之”、共產主義者”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題目中所說的“大事”是指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有毛澤東(字潤之)、何叔衡、董必武、李達等13人,代表全國五十多個黨員,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A項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不符合題意;B項中共一大是謝覺哉怕泄露的“大事”,符合題意;C項武昌起義發生在1911年,不符合題意;D項護國運動發生在1915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關知識的識記。讀懂材料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中共黨史上有幾次重要的會議,如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八七會議、遵義會議、中共七大、中共八大、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等等,黨史上的重要會議是命題的重點,對這些重要的會議可對比掌握。12.(2019九上·桐鄉月考)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相比,其共同點有( ?。?br/>①都猛烈批判腐朽的封建思想②都引發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③都促進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④都屬于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啟蒙運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歐洲啟蒙運動宣揚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把斗爭的矛頭直指專制王權,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并對世界其它地區的反封建斗爭產生了重大影響;新文化運動興是在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相繼失敗的情況下興起的,以歐洲啟蒙運動所宣揚的民主、平等思想為武器,對中國的傳統思想進行了猛烈抨擊,動搖了中國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故①③④正確。②符合啟蒙運動,不符合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本題考查。C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比較、分析能力。需要掌握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的相同點。解題的關鍵是對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的內容、性質、影響的識記和比較。13.(2019九上·桐鄉月考)2018年是北京大學創辦120周年?!笆澜缟喜环ㄐ装倌甑膶W校,但從來沒有一所大學,能夠像北大這樣,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毕铝心荏w現上述觀點的史實有( ?。?br/>①戊戌變法 ②新文化運動 ③中共一大召開 ④五四運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戊戌變法中設立京師大學堂,它是北京大學的前身,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掀起了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笆澜缟喜环ㄐ装倌甑膶W校,但從來沒有一所大學,能夠像北大這樣,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蹦荏w現此觀點的史實有①戊戌變法、②新文化運動和④五四運動。B項①②④能體現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2018年是北京大學成立120周年為依托,考查北京大學的歷史沿革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二、材料題(共4小題,每小題12分,共48分)14.(2019九上·桐鄉月考)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是一個歷史轉型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曾有過三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政治和社會結構的大革命。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封建領主制,創立了中央集權的帝國;第二次發生在1911年,它……;第三次則發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政權。——斯塔里夫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三年以來,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蛔越褚酝?,共和政體,果能鞏固無虞乎?立憲政治,果能施行無阻乎?以予觀之,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雜志》第1卷第6號材料三:新文化運動大事記(部分)1915年 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從此拉開序幕。1916年 9月,《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12月由上海遷到北京。1917年 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2月,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1918年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李大釗等創辦《每周評論》,少年中國學會、新潮社、國民社、學生救國會等學生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1919年 1月,北京大學學生主辦的《新潮》《國民》等刊物正式出版。——摘編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第三冊》(1)閱讀材料一,結合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完成斯塔里夫阿諾斯對中國第二次大革命的評價。(2)材料二中“專制政治”具體指什么?陳獨秀為什么認為“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請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的影響。【答案】(1)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2)北洋軍閥(或袁世凱)統治。局限:①政治: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②社會:出現軍閥割據混戰局面,國家處于四分五裂狀態,政局動蕩不安,社會秩序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3)影響:①新文化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思想,為五四運動準備了思想條件;②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民眾覺醒,為五四運動準備了社會條件;③經過新文化運動洗禮的青年學生,成立社團,出版刊物,成為發動五四運動的骨干力量;④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京大學,成為五四運動的搖籃。【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第二次發生于1911年”,可知第二次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余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2)根據材料中的時間1916年可知專制政治為:北洋軍閥(或袁世凱)統治。第二問根據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回答即可。(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思想,為五四運動準備了思想條件;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民眾覺醒,為五四運動準備了社會條件;經過新文化運動洗禮的青年學生,成立社團,出版刊物,成為發動五四運動的骨干力量;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京大學,成為五四運動的搖籃。故答案為:(1)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2)北洋軍閥(或袁世凱)統治。局限:①政治: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②社會:出現軍閥割據混戰局面,國家處于四分五裂狀態,政局動蕩不安,社會秩序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3)影響:①新文化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思想,為五四運動準備了思想條件;②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民眾覺醒,為五四運動準備了社會條件;③經過新文化運動洗禮的青年學生,成立社團,出版刊物,成為發動五四運動的骨干力量;④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京大學,成為五四運動的搖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認真分析材料進行概括,并進行知識遷移即可回答問題。15.(2019九上·桐鄉月考)學習歷史,強調“以史導論、史由證來,史論結合”,任何歷史結論都必須有充分的史實論據。閱讀下列史料,采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回答問題。(1)【一本雜志】根據這一史料,我們可以發現什么歷史現象?《勞動音》,李大釗、鄧中夏等人為北京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所創辦的周刊。(2)【一艘紅船】這是停泊在嘉興南湖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南湖紅船,是一個具有標志意義的中國革命原點。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同志佇立船旁感慨:“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br/>請結合史實,闡述南湖紅船是一個具有標志意義的中國革命原點。(3)【一份答卷】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偉大歷史成就時間 成就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20世紀末 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水平。2016年 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2019年10月1日 中國舉行國慶70周年盛大閱兵,氣勢恢宏,舉世矚目。“一份答卷”說明了什么道理?【答案】(1)五四運動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通過創辦學校、發行刊物,深入到工人中間,宣傳馬克思主義,促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階級基礎。(2)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革命從此有了堅定的領導(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政黨領導);此后,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不斷發展壯大,領導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3)①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②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五四運動后,中國工人運動風起云涌,斗爭的內容也從經濟斗爭轉向政治斗爭,中國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政黨的條件趨于成熟。1921年初,鄧中夏創辦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11月出版進步刊物《勞動音》,在工人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使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2)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大會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進行;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3)本題考查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如: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通過創辦學校、發行刊物,深入到工人中間,宣傳馬克思主義,促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階級基礎。(2)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革命從此有了堅定的領導(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政黨領導);此后,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不斷發展壯大,領導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3)①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②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桐鄉市石門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道月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桐鄉市石門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道月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