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華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階段測試(一)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華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階段測試(一)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階段測試(一)試卷
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1.5分,共30分)
1.(2019九上·金華月考)1919年4月底,美國哲學家杜威應胡適、蔡元培等邀請來華講學,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個 省市高校講演100余場,歷時1年零3個月。杜威在華巡講期間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br/>A.報紙上刊登了白話文作品
B.學生紛紛南下廣州,參加北伐戰爭
C.學生上街游行,聲討賣國賊
D.各地工人發動罷工,支持學生運動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 “1919年4月底”,結合所學可知,北伐戰爭發生在1926年,因而1919年4月底杜威在華巡講期間不可能看到學生紛紛南下廣州,參加北伐戰爭。
ACD三項杜威在華巡講期間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題意;
B項學生紛紛南下廣州,參加北伐戰爭杜威在華巡講期間不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杜威在華巡講為依托,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綜合分析能力。
2.(2019九上·金華月考)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發生的歷史事件,不包括( ?。?br/>A.凡爾登戰役 B.南京大屠殺
C.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D.斯大林格勒戰役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的轉折;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A項凡爾登戰役是一戰期間的著名戰役,符合題意;
BCD三項南京大屠殺、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時期的相關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識記一戰中的著名戰役。注意區分一戰和二戰的主要歷史事跡。
3.(2019九上·金華月考)20世紀30年代,中國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以下評語最能反映當時時代特征的是( ?。?br/>A.新世紀的曙光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C.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D.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帝國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在中國使用了化學武器、細菌武器等一切最為殘酷的手段,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ABD三項都不能反映20世紀30年代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C項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最能反映20世紀30年代的時代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對重大歷史事件影響的識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4.(2019九上·金華月考)下方示意圖,反映了某時期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br/>①一戰時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掠奪 ②海外華僑的競相投資
③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國民政府的推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海外華僑的競相投資,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一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隊中國經濟的掠奪;辛亥革命的沖擊作用,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的機會,進入了“黃金時代”。正是由于上述由于,我國的民族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
A項①②③是造成題干圖片這種情況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總的來說比較落后,且地區與行業發展不平衡。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
5.(2019九上·金華月考)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民國初期若干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边@主要是指該時期( ?。?br/>①軍閥割據混戰 ②人民生活困苦 ③社會秩序混亂 ④人民思想開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民國初年,由于袁世凱恢復帝制,國內爆發內戰即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后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出現了軍閥割據混戰,人民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人民思想解放與“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不符,綜上,①②③符合題意。④民眾思想解放是正面的,不是糟糕的現象,故排除④。
A項①②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初年的社會狀況,要求具備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
6.(2019九上·金華月考)蔣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1942年6月《時代》的封面,這一封面的文字標題最有可能是( ?。?br/>A.“在孫中山隕落之后逐漸升起”
B.“八年抗戰后,和平正經受挑戰”
C.“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扭轉形式”
D.“挺過了艱苦五年,以后會更艱苦”
【答案】D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時間1942年,聯系所學知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不久,中國抗日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戰場之一,而“挺過了艱苦的五年”即20世紀30年代,因全面抗戰是從1937年開始的。
A項“在孫隕落之后升起”應是在20世紀20年代,不符合題意;
B項“八年抗戰后,和平正經受挑戰” 應是在1945年以后,不符合題意;
C項“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扭轉形式” 當屬中國共產黨的功勞最大,不符合題意;
D項“挺過了艱苦五年,以后會更艱苦” 最有可能是這一封面的文字標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理解能力。識記抗日戰爭的時間和特點是解題的關鍵,本題解題主要是從時間上判斷。
7.(2019九上·金華月考)張學良回憶(1901年-2001年)說:“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后就沒有了……從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睆垖W良“36歲”時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是( ?。?br/>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重慶談判
【答案】B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中“張學良回憶(1901年——2001年)”“36歲”可以推斷出張學良36歲時正是1936年。1936年12月12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張學良和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
B項西安事變是張學良“36歲”時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西安事變的準確認識。重點掌握西安事變的時間、發動者。
8.(2019九上·金華月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的標志是簽署了( ?。?br/>A.《大西洋憲章》 B.《聯合國家宣言》
C.《開羅宣言》 D.《波茨坦公告》
【答案】B
【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各國保證竭盡全力,互相合作,徹底打敗德日意三國及其附庸,絕不單獨與敵人停戰或耦合。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極大地鼓舞了各國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B項《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成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內容及影響。
9.(2019九上·金華月考)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反映了1942年中國軍隊在境外與日軍作戰的故事。下列與這個歷史背景相關的最有可能的是( ?。?br/>A.中國遠征軍赴緬甸 B.阿拉曼戰役
C.平型關戰役 D.臺兒莊戰役
【答案】A
【知識點】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解析】【分析】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講述的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的故事;所謂“我的團長我的團”其實就是中國遠征軍。1942年,中國人民出于反法西斯斗爭的需要,先后派出22個師的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配合美英盟軍打擊日本侵略軍。
A項中國遠征軍赴緬甸最有可能與《我的團長我的團》歷史背景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遠征軍赴緬甸的史實。了解《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劇情梗概是解題的關鍵。
10.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抗日戰場牽制了日軍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戰結束,中國軍民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間接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美元(按1937年比值計算)。以上材料中的數據直接反映了中國抗日戰爭( ?。?br/>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直接抗擊了德、意法西斯國家
③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重大犧牲
④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幫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世界反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重大犧牲。題干中“中國抗日戰場牽制了日軍60%以上的兵力”說明了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軍民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間接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美元”說明了中國抗日軍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重大犧牲。中國抗日戰爭沒有直接抗擊德、意法西斯,抗日戰爭“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并不能從材料中反映出來。
C項①③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相關知識。
11.抗戰老兵張步風在回憶錄中寫到:“1940年秋天的三個多月時間里,我們在正太鐵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電桿,拆毀了多少鐵軌,拔掉了多少據點,現在都已經記不清了……”張老所回憶的歷史事件是(  )
A.盧溝橋之戰 B.平型關大捷 C.百團大戰 D.臺兒莊戰役
【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1940年秋天、拔電桿,拆鐵軌,拔據點”等相關信息,可以推斷出該事件是百團大戰,1940年8月,為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在華北二千多公里的戰線上,發起了破壞日軍交通線,摧毀日軍據點為目標的百團大戰,這場戰役給日軍沉重地打擊。故本題選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百團大戰的相關內容 。
12.(2019九上·金華月考)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兇惡殘暴,在中國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有關其論述正確的是( ?。?br/>①南京大屠殺 ②731部隊的細菌戰和毒氣戰
③對后方城市進行轟炸封鎖 ④對國統區展開“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識點】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華戰爭初期日本軍隊在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奸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谷諔馉幤陂g,日軍對中國后方城市進行轟炸封鎖;對敵后抗日根據地展開“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 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是日本軍國主義最高統治者下令組建的細菌戰秘密部隊,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最滅絕人性的細菌戰研究中心。①②③論述正確;④對國統區展開“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論述錯誤。
D項①②③論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日軍罪行的掌握,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
13.(2019九上·金華月考)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不久頒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文件是 ( ?。?br/>A.《中華民國約法》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中華民國憲法》 D.《共同綱領》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勝利后,以孫中山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制定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根本大法,即《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11日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開始施行。
B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不久頒布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文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準確識記能力。準確識記理解所學知識是解題的關鍵。
14.(2015九上·寧波期中)下列截圖屬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示意圖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一戰前形成了英法俄三國協約和德意奧三國同盟兩大軍事集團。一戰后,奧匈帝國分裂為匈地利和匈牙利兩個國家,據此得出答案。
A項只有奧匈帝國一個國家,符合題意。
B項有奧地利和匈牙利兩個國家,不符合題意。
C項有奧地利和匈牙利兩個國家,不符合題意。
D項有奧地利這個國家,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圖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本題難度適中。
15.(2019九上·金華月考)有專家說:“就像1914年時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夠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边@起“小事件”是( ?。?br/>A.克里木戰爭 B.英俄簽訂軍事協約
C.薩拉熱窩事件 D.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就像1914年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笨芍?,這起小事件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在奧匈帝國控制的波斯尼亞舉行,并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年僅17歲的青年普林西普開槍刺殺了斐迪南夫婦;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就是這樣的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材料描述的“小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解讀題干信息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
16.(2019九上·金華月考)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體現的國際關系的實質是(  )
A.戰后須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
C.國際社會要求維護世界和平 D.帝國主義試圖扼殺蘇維埃政權
【答案】B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據題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所體現的國際關系的實質”結合所學可知,《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領土、軍事、政治、賠款、殖民地等問題做出了規定,規定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九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實際上使得中國回到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通過凡爾賽會議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新秩序。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只是緩和了列強間相互爭奪的尖銳矛盾,其實質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B項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體現的國際關系的實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新秩序。重點識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內容及影響。
17.(2015九上·蕭山期中)下列不屬于三民主義內容的是( ?。?br/>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主主義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三民主義指的是“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沒有民主主義,因此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本題難度一般。
18.(2019九上·金華月考)在20近代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依次是學習西方的(  )
A.軍事技術—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
B.軍事技術—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
C.君主立憲制—軍事技術—民主共和制
D.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軍事技術
【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國近代化先后經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等重大的探索.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來維護清朝的統治;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憲制的政體;辛亥革命中,孫中山等革命黨人主張學習西方,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新文化運動中,進步的知識分子主張學生西方“民主”“科學”的思想文化;因此從洋務運動到新文化運動反映出中國近代化歷程依次是學習西方的學習西方軍事器物到政治制度(首先學習君主立憲制,后學習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
ACD三項說法都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軍事技術—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是20近代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化探索的相關知識。重點掌握近代化探索的特點,注意理清和理解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以及特點。
19.(2019九上·金華月考)揭示歷史事物的內在聯系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存在因果聯系的是( ?。?br/>①八國聯軍侵華—戊戌變法 ②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五四運動
③不抵抗政策—南京淪陷 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①八國聯軍侵華﹣戊戌變法,因果聯系不正確,八國聯軍侵華的時間是1900年,戊戌變法是1898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五四運動,②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中國的五四愛國運動,因果聯系正確;③不抵抗政策﹣南京淪陷,因果聯系不正確,九一八事變,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三省的淪陷;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因果聯系正確,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此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
D項②④存在因果聯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外歷史上重要事件的因果聯系。
20.(2019九上·金華月考)在2017年召開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br/>A.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
B.實現三民主義
C.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D.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答案】C
【知識點】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ABD三項不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不符合題意;
C項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國夢的相關知識點,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
二、材料分析題(共5題,每題10分,共50分)
21.(2019九上·金華月考)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2019年6月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9月,《關于開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指導意見》印發。
9月12日上午,東陽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市行政中心召開。市委書記傅顯明主持會議并作動員部署。傅顯明強調,在學習過程中,把牢堅定信仰這個出發點,確保理論學習有收獲;把牢對黨忠誠這個關鍵點,確保思想政治受洗禮;……
(1)材料中傅書記提到“堅定信仰”,根據所學知識,這個信仰是什么?根據所學知識請列舉兩個為宣傳這個信仰所做出的貢獻的人物及其主要宣傳事跡。
(2)材料中傅書記還提到“對黨忠誠”,請結合史實和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是偶然的,是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答案】(1)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毛澤東《湘江評論》;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
(2)近代以來,中國在探索富國強兵的道路上,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終究失敗,需要一個新的力量,新的階級來領導中國革命;受十月革命的影響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奠定了階級基礎,上海、北京等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奠定了組織基礎,這些都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好了準備,所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關鍵題干材料可知,材料中傅書記提到“堅定信仰”是馬克思主義。1919年,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并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對馬克思主義作了比較系統和完整的介紹。1920年,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公開出版。
(2)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近代中國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為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內憂外患之下各階層的仁人志士發起了各種救亡圖存行動,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但均告失敗。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讓國人進一步認清了帝國主義和資產階級的真實面貌,掀起了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第一次登上政治舞臺并展現出強大的力量。此后,馬克思主義在國內得到廣泛傳播并且中國工人運動密切結合,共產黨早期組織紛紛建立。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是適應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故答案為:(1)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毛澤東《湘江評論》;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
(2)近代以來,中國在探索富國強兵的道路上,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終究失敗,需要一個新的力量,新的階級來領導中國革命;受十月革命的影響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奠定了階級基礎,上海、北京等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奠定了組織基礎,這些都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好了準備,所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靈活掌握基礎知識。
22.(2019九上·金華月考)為了更好的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9月24日上午,共青團東陽市委員會組織二十一屆團市委委員、團市委機關黨員干部、基層團干部等50余人來到橫店鎮,開啟一場“初心之行”。通過探訪烈士陵園,重走長征路等方式,用革命先烈們的榜樣力量感染自己,堅守初心,砥礪前行。
團市委一行首先來到金佛莊烈士陵園,在金佛莊故居,大家仔細參觀金佛莊出生時的廂房、墻上的舊照、玻璃柜中的資料等,感受金佛莊一生的戎馬歲月。
金佛莊 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良渡村
1915年考入東陽中學(與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是同班同學),就在這一年,因一事使他大受震動,痛心疾首,決心舍去科學研究而從軍報國。
1918年,考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成為黨在浙江建立的第一個地方組織——中共杭州小組最初的三個成員之一。
1923年,參加中共三大。
1924年,參與軍校的創建,被任命為上尉隊長。
1926年,率軍北伐,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團少將團長。
1926年11月8日,北伐軍攻克南昌,為了爭取北伐戰爭的早日勝利,主動提出回浙江,上海等地秘密策動浙軍部隊起義。
1926年12月12日,由于叛徒出賣而被軍閥抓捕,被秘密殺害于南京雨花臺。
(1)根據所學知識推測,在1915年發生的讓金佛莊“大受震動”的事情會是什么?當時是什么政府統治時期?
(2)1924年,參與創建的學校是什么?請例舉相關史實,說明北伐目的的實現情況。
(3)根據材料分析,金佛莊烈士是被哪個軍閥殺害的?
【答案】(1)袁世凱與日本秘密簽訂《二十一條》(也可以是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爆發)
北洋政府統治。
(2)黃埔軍校。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體現了打倒列強;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體現了推翻北洋軍閥統治;但是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孫傳芳。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1)日本為了擴大侵略權益,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為了把中國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于1915年向袁世凱提出了“二十一條”。為了復辟帝制,尋求日本支持,袁世凱主動接受“二十一條”。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來,即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是中國政治、社會黑暗腐敗時期。
(2)聯系已學知識可知,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北伐戰爭中由于國民革命軍制定了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戰略方針;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頭部隊,率先北上;北伐軍迅速占領湖南、湖北,消滅了吳佩孚的主力;后又集中力量進攻江西,消滅了孫傳芳的主力。隨后北伐軍沿長江東下,直搗南京、上海;北伐戰爭取得重大勝利。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國民革命戰爭失敗,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由合作走向分裂的局面。
(3)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中的“被秘密殺害于南京雨花臺”這一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北伐戰爭時期,浙江、福建、江蘇、安徽、江西五省基本在孫傳芳控制范圍內,兵力號稱二十萬;因此金佛莊烈士是被軍閥孫傳芳殺害的。
故答案為:(1)袁世凱與日本秘密簽訂《二十一條》(也可以是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爆發) 北洋政府統治。
(2)黃埔軍校。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體現了打倒列強;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體現了推翻北洋軍閥統治;但是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孫傳芳。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準確掌握基礎知識。
23.(2019九上·金華月考)隨后,團市委一行來到邵飄萍紀念館,感受革命志士“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戰斗精神。邵飄萍的故鄉在東陽市南市街道紫溪村。1986年,紫溪小學更名為飄萍小學,以弘揚飄萍精神、傳承飄萍遺風。
1918年10月,他創辦《京報》,寫下“鐵肩辣手”四字掛在報社墻上,與辦報同仁共勉。《京報》關注國家命運、人民疾苦,成為當時國內積極提倡新文化、傳播新思想的進步報刊之一。
1918年10月,蔡元培聘邵飄萍為導師,促成北大成立了新聞研究會,這是中國新聞教育的開端。毛澤東曾于1919年2月出席該會,并獲得“聽講半年”的證明書。
1919年4月底,邵飄萍接連撰寫了《國家對待外交之準備勿以空言塞責》等尖銳有力的評論文章,痛斥腐敗政府的賣國行徑,呼吁國民奮起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5月中旬,東陽中學學生聲援北京學生的義舉。其間,邵飄萍將《京報》和許多抨擊封建文化的文章寄回東陽,為當時閉塞的東陽吹來了新文化的春風,使廣大進步青年充滿活力。
1920年,邵飄萍寫成了《綜合研究各國社會思潮》和《新俄國之研究》兩書。前者介紹西方流行的各種社會政治學說,并較多介紹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后者專門介紹十月革命后蘇俄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
1926年,奉系軍閥對邵飄萍使用威脅、收買等手段均遭失敗后將其逮捕,于4月26日以“勾結赤俄,宣傳赤化”罪將其殺害。
(1)為什么蔡元培會聘請邵飄萍為導師?
(2)東陽中學學生“聲援北京學生的義舉”,此義舉指什么?并指出爆發的原因。
(3)邵飄萍在其最后一篇文章《飄萍啟事》中寫道:“鄙人至現在止,尚無黨籍(將來不敢予定),既非國民黨,更非共產黨。”請結合材料,嘗試說說他和中國共產黨的聯系。
【答案】(1)蔡元培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聘請具有新思想的學者任教;邵飄萍創辦《京報》,積極提倡新文化,傳播新思想。
(2)五四運動;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3)五四運動;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20世紀初期,蔡元培對北京大學革新時,提出并實施了具有指導作用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而邵飄萍創辦《京報》的關注國家命運、人民疾苦,成為當時國內積極提倡新文化、傳播新思想的進步報刊之一。所以蔡元培會聘請邵飄萍為導師。
(2)根據題干材料中的“1919年……5月中旬……聲援北京學生的義舉”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走上街頭,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舉行集會、抗議等活動,五四運動爆發。
(3)根據題干材料中的“1920年,邵飄萍寫成了《綜合研究各國社會思潮》和《新俄國之研究》兩書。前者介紹西方流行的各種社會政治學說,并較多介紹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后者專門介紹十月革命后蘇俄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可知,邵飄萍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故答案為:(1)蔡元培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聘請具有新思想的學者任教;邵飄萍創辦《京報》,積極提倡新文化,傳播新思想。
(2)五四運動;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3)略。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邵飄萍”的經歷為線索,考查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4.(2019九上·金華月考)材料一:“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在橫店紅軍長征博覽城紅軍廣場,面對鮮艷的黨旗,團市委書記趙煒帶領大家莊嚴地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最后,團市委一行從長征簡史館出發,經“瑞金城、于都河、第一道封鎖線、道州城、第四道封鎖線、湘江”,重走了“長征路”。
材料二: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余人,引起了廣大干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路線的懷疑和不滿到達了極點。
材料三: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后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1)“黨的綱領”是在哪次會議中提出的?
(2)團市委一行重走了“長征路”請說出長征路的起止地點及原因。
(3)寫出紅軍攻克黔北重鎮后召開的會議的名稱。結合材料二,說說這次會議成為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原因。
(4)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間有什么關系?
【答案】(1)中共一大。
(2)江西瑞金到甘肅會寧;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3)遵義會議;大量紅軍戰士的犧牲導致軍隊對指揮層的不滿,進而在會議中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4)湘江戰役的慘勝,直接促成了遵義會議的召開。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大會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成立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從瑞金出發進行長征。 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于甘肅的會寧,宣告了長征的勝利結束。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是紅軍“遠征”的直接原因。
(3)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 湘江戰役慘勝之后,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深刻反思,促成了遵義會議的召開;中國歷史從此進入轉折點。
故答案為:(1)中共一大。
(2)江西瑞金到甘肅會寧;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3)遵義會議;大量紅軍戰士的犧牲導致軍隊對指揮層的不滿,進而在會議中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4)湘江戰役的慘勝,直接促成了遵義會議的召開。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紅軍長征等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掌握是中共一大、紅軍長征的史實。
25.(2019九上·金華月考)材料一:上有部署,下有行動。“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在嘹亮的國歌聲中,李宅初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如火如荼的開展著。一位參加學習的黨員教師說道:“1935年5月2日,方志敏烈士在獄中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暢想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br/>材料二:“嗄!那矮矮的惡魔,拿出一把屠刀來了!做什么?呸!惡魔!你敢割我們母親的肉?你想殺死她?咳喲!不好了!一刀!拍的一刀!好大膽的惡魔,居然向我們母親的左肩上砍下去!母親的左壁,連著耳朵到頸,直到胸膛,都被砍下來了!砍下了身體的那么一大塊——五分之一的那么一大塊!母親的血在涌流出來,她不能哭出聲來,她的嘴唇只是在那里一張一張的動,她的眼淚和血在競著涌流!朋友們!兄弟們!救救母親呀!母親快要死去了!”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節選
(1)國歌的原名是什么?創作于什么時期?
(2)材料二指什么事件?其影響是什么?
(3)方志敏所期待的光明中國在十年后顯示了民族覺醒的巨大力量,寫出這個事件。并指出該事件能實現的根本原因。
(4)據悉,該校黨支部也計劃在未來的三個月里也進行一次“初心之行”,請為這次初心之行推薦一個日期,并說明理由。
【答案】(1)義勇軍進行曲;抗日戰爭時期。
(2)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3)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全民族的抗戰。
(4)12月9日,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牢記歷史,堅定初心;10月19日,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國歌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于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1949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
(2)本題考查九一八事變及影響。根據材料二的描述,聯系所學知識,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由于蔣介石下令東北軍不抵抗;事變后日軍占領了沈陽城;隨后日軍只用四個多月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其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谷諔馉巹倮母驹蚴强谷彰褡褰y一戰線的形成進行全民族抗戰。
(3)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勝利。方志敏《可愛的中國》寫于1935年,十年后即1945年,聯系所學知識,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
(4)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12月9日,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牢記歷史,堅定初心;10月19日,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故答案為:(1)義勇軍進行曲;抗日戰爭時期。
(2)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3)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全民族的抗戰。
(4)12月9日,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牢記歷史,堅定初心;10月19日,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準確識記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1 / 1浙江省金華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階段測試(一)試卷
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1.5分,共30分)
1.(2019九上·金華月考)1919年4月底,美國哲學家杜威應胡適、蔡元培等邀請來華講學,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個 省市高校講演100余場,歷時1年零3個月。杜威在華巡講期間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br/>A.報紙上刊登了白話文作品
B.學生紛紛南下廣州,參加北伐戰爭
C.學生上街游行,聲討賣國賊
D.各地工人發動罷工,支持學生運動
2.(2019九上·金華月考)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發生的歷史事件,不包括( ?。?br/>A.凡爾登戰役 B.南京大屠殺
C.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D.斯大林格勒戰役
3.(2019九上·金華月考)20世紀30年代,中國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以下評語最能反映當時時代特征的是( ?。?br/>A.新世紀的曙光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C.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D.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4.(2019九上·金華月考)下方示意圖,反映了某時期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br/>①一戰時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掠奪 ②海外華僑的競相投資
③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國民政府的推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9九上·金華月考)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民國初期若干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這主要是指該時期(  )
①軍閥割據混戰 ②人民生活困苦 ③社會秩序混亂 ④人民思想開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9九上·金華月考)蔣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1942年6月《時代》的封面,這一封面的文字標題最有可能是( ?。?br/>A.“在孫中山隕落之后逐漸升起”
B.“八年抗戰后,和平正經受挑戰”
C.“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扭轉形式”
D.“挺過了艱苦五年,以后會更艱苦”
7.(2019九上·金華月考)張學良回憶(1901年-2001年)說:“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后就沒有了……從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張學良“36歲”時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是( ?。?br/>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重慶談判
8.(2019九上·金華月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的標志是簽署了( ?。?br/>A.《大西洋憲章》 B.《聯合國家宣言》
C.《開羅宣言》 D.《波茨坦公告》
9.(2019九上·金華月考)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反映了1942年中國軍隊在境外與日軍作戰的故事。下列與這個歷史背景相關的最有可能的是( ?。?br/>A.中國遠征軍赴緬甸 B.阿拉曼戰役
C.平型關戰役 D.臺兒莊戰役
10.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抗日戰場牽制了日軍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戰結束,中國軍民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間接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美元(按1937年比值計算)。以上材料中的數據直接反映了中國抗日戰爭( ?。?br/>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直接抗擊了德、意法西斯國家
③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重大犧牲
④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幫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抗戰老兵張步風在回憶錄中寫到:“1940年秋天的三個多月時間里,我們在正太鐵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電桿,拆毀了多少鐵軌,拔掉了多少據點,現在都已經記不清了……”張老所回憶的歷史事件是( ?。?br/>A.盧溝橋之戰 B.平型關大捷 C.百團大戰 D.臺兒莊戰役
12.(2019九上·金華月考)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兇惡殘暴,在中國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有關其論述正確的是( ?。?br/>①南京大屠殺 ②731部隊的細菌戰和毒氣戰
③對后方城市進行轟炸封鎖 ④對國統區展開“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2019九上·金華月考)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不久頒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文件是 ( ?。?br/>A.《中華民國約法》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中華民國憲法》 D.《共同綱領》
14.(2015九上·寧波期中)下列截圖屬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示意圖的是(  )
A. B.
C. D.
15.(2019九上·金華月考)有專家說:“就像1914年時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夠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边@起“小事件”是( ?。?br/>A.克里木戰爭 B.英俄簽訂軍事協約
C.薩拉熱窩事件 D.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16.(2019九上·金華月考)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體現的國際關系的實質是( ?。?br/>A.戰后須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
C.國際社會要求維護世界和平 D.帝國主義試圖扼殺蘇維埃政權
17.(2015九上·蕭山期中)下列不屬于三民主義內容的是( ?。?br/>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主主義
18.(2019九上·金華月考)在20近代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依次是學習西方的( ?。?br/>A.軍事技術—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
B.軍事技術—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
C.君主立憲制—軍事技術—民主共和制
D.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軍事技術
19.(2019九上·金華月考)揭示歷史事物的內在聯系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存在因果聯系的是( ?。?br/>①八國聯軍侵華—戊戌變法 ②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五四運動
③不抵抗政策—南京淪陷 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20.(2019九上·金華月考)在2017年召開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br/>A.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
B.實現三民主義
C.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D.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二、材料分析題(共5題,每題10分,共50分)
21.(2019九上·金華月考)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2019年6月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9月,《關于開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指導意見》印發。
9月12日上午,東陽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市行政中心召開。市委書記傅顯明主持會議并作動員部署。傅顯明強調,在學習過程中,把牢堅定信仰這個出發點,確保理論學習有收獲;把牢對黨忠誠這個關鍵點,確保思想政治受洗禮;……
(1)材料中傅書記提到“堅定信仰”,根據所學知識,這個信仰是什么?根據所學知識請列舉兩個為宣傳這個信仰所做出的貢獻的人物及其主要宣傳事跡。
(2)材料中傅書記還提到“對黨忠誠”,請結合史實和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是偶然的,是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22.(2019九上·金華月考)為了更好的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9月24日上午,共青團東陽市委員會組織二十一屆團市委委員、團市委機關黨員干部、基層團干部等50余人來到橫店鎮,開啟一場“初心之行”。通過探訪烈士陵園,重走長征路等方式,用革命先烈們的榜樣力量感染自己,堅守初心,砥礪前行。
團市委一行首先來到金佛莊烈士陵園,在金佛莊故居,大家仔細參觀金佛莊出生時的廂房、墻上的舊照、玻璃柜中的資料等,感受金佛莊一生的戎馬歲月。
金佛莊 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良渡村
1915年考入東陽中學(與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是同班同學),就在這一年,因一事使他大受震動,痛心疾首,決心舍去科學研究而從軍報國。
1918年,考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成為黨在浙江建立的第一個地方組織——中共杭州小組最初的三個成員之一。
1923年,參加中共三大。
1924年,參與軍校的創建,被任命為上尉隊長。
1926年,率軍北伐,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團少將團長。
1926年11月8日,北伐軍攻克南昌,為了爭取北伐戰爭的早日勝利,主動提出回浙江,上海等地秘密策動浙軍部隊起義。
1926年12月12日,由于叛徒出賣而被軍閥抓捕,被秘密殺害于南京雨花臺。
(1)根據所學知識推測,在1915年發生的讓金佛莊“大受震動”的事情會是什么?當時是什么政府統治時期?
(2)1924年,參與創建的學校是什么?請例舉相關史實,說明北伐目的的實現情況。
(3)根據材料分析,金佛莊烈士是被哪個軍閥殺害的?
23.(2019九上·金華月考)隨后,團市委一行來到邵飄萍紀念館,感受革命志士“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戰斗精神。邵飄萍的故鄉在東陽市南市街道紫溪村。1986年,紫溪小學更名為飄萍小學,以弘揚飄萍精神、傳承飄萍遺風。
1918年10月,他創辦《京報》,寫下“鐵肩辣手”四字掛在報社墻上,與辦報同仁共勉。《京報》關注國家命運、人民疾苦,成為當時國內積極提倡新文化、傳播新思想的進步報刊之一。
1918年10月,蔡元培聘邵飄萍為導師,促成北大成立了新聞研究會,這是中國新聞教育的開端。毛澤東曾于1919年2月出席該會,并獲得“聽講半年”的證明書。
1919年4月底,邵飄萍接連撰寫了《國家對待外交之準備勿以空言塞責》等尖銳有力的評論文章,痛斥腐敗政府的賣國行徑,呼吁國民奮起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5月中旬,東陽中學學生聲援北京學生的義舉。其間,邵飄萍將《京報》和許多抨擊封建文化的文章寄回東陽,為當時閉塞的東陽吹來了新文化的春風,使廣大進步青年充滿活力。
1920年,邵飄萍寫成了《綜合研究各國社會思潮》和《新俄國之研究》兩書。前者介紹西方流行的各種社會政治學說,并較多介紹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后者專門介紹十月革命后蘇俄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
1926年,奉系軍閥對邵飄萍使用威脅、收買等手段均遭失敗后將其逮捕,于4月26日以“勾結赤俄,宣傳赤化”罪將其殺害。
(1)為什么蔡元培會聘請邵飄萍為導師?
(2)東陽中學學生“聲援北京學生的義舉”,此義舉指什么?并指出爆發的原因。
(3)邵飄萍在其最后一篇文章《飄萍啟事》中寫道:“鄙人至現在止,尚無黨籍(將來不敢予定),既非國民黨,更非共產黨。”請結合材料,嘗試說說他和中國共產黨的聯系。
24.(2019九上·金華月考)材料一:“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在橫店紅軍長征博覽城紅軍廣場,面對鮮艷的黨旗,團市委書記趙煒帶領大家莊嚴地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最后,團市委一行從長征簡史館出發,經“瑞金城、于都河、第一道封鎖線、道州城、第四道封鎖線、湘江”,重走了“長征路”。
材料二: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余人,引起了廣大干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路線的懷疑和不滿到達了極點。
材料三: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后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1)“黨的綱領”是在哪次會議中提出的?
(2)團市委一行重走了“長征路”請說出長征路的起止地點及原因。
(3)寫出紅軍攻克黔北重鎮后召開的會議的名稱。結合材料二,說說這次會議成為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原因。
(4)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間有什么關系?
25.(2019九上·金華月考)材料一:上有部署,下有行動。“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在嘹亮的國歌聲中,李宅初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如火如荼的開展著。一位參加學習的黨員教師說道:“1935年5月2日,方志敏烈士在獄中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暢想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br/>材料二:“嗄!那矮矮的惡魔,拿出一把屠刀來了!做什么?呸!惡魔!你敢割我們母親的肉?你想殺死她?咳喲!不好了!一刀!拍的一刀!好大膽的惡魔,居然向我們母親的左肩上砍下去!母親的左壁,連著耳朵到頸,直到胸膛,都被砍下來了!砍下了身體的那么一大塊——五分之一的那么一大塊!母親的血在涌流出來,她不能哭出聲來,她的嘴唇只是在那里一張一張的動,她的眼淚和血在競著涌流!朋友們!兄弟們!救救母親呀!母親快要死去了!”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節選
(1)國歌的原名是什么?創作于什么時期?
(2)材料二指什么事件?其影響是什么?
(3)方志敏所期待的光明中國在十年后顯示了民族覺醒的巨大力量,寫出這個事件。并指出該事件能實現的根本原因。
(4)據悉,該校黨支部也計劃在未來的三個月里也進行一次“初心之行”,請為這次初心之行推薦一個日期,并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 “1919年4月底”,結合所學可知,北伐戰爭發生在1926年,因而1919年4月底杜威在華巡講期間不可能看到學生紛紛南下廣州,參加北伐戰爭。
ACD三項杜威在華巡講期間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題意;
B項學生紛紛南下廣州,參加北伐戰爭杜威在華巡講期間不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杜威在華巡講為依托,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綜合分析能力。
2.【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的轉折;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A項凡爾登戰役是一戰期間的著名戰役,符合題意;
BCD三項南京大屠殺、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時期的相關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識記一戰中的著名戰役。注意區分一戰和二戰的主要歷史事跡。
3.【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帝國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在中國使用了化學武器、細菌武器等一切最為殘酷的手段,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ABD三項都不能反映20世紀30年代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C項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最能反映20世紀30年代的時代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對重大歷史事件影響的識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4.【答案】A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海外華僑的競相投資,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一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隊中國經濟的掠奪;辛亥革命的沖擊作用,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的機會,進入了“黃金時代”。正是由于上述由于,我國的民族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
A項①②③是造成題干圖片這種情況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總的來說比較落后,且地區與行業發展不平衡。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
5.【答案】A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民國初年,由于袁世凱恢復帝制,國內爆發內戰即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后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出現了軍閥割據混戰,人民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人民思想解放與“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不符,綜上,①②③符合題意。④民眾思想解放是正面的,不是糟糕的現象,故排除④。
A項①②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初年的社會狀況,要求具備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
6.【答案】D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時間1942年,聯系所學知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不久,中國抗日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戰場之一,而“挺過了艱苦的五年”即20世紀30年代,因全面抗戰是從1937年開始的。
A項“在孫隕落之后升起”應是在20世紀20年代,不符合題意;
B項“八年抗戰后,和平正經受挑戰” 應是在1945年以后,不符合題意;
C項“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扭轉形式” 當屬中國共產黨的功勞最大,不符合題意;
D項“挺過了艱苦五年,以后會更艱苦” 最有可能是這一封面的文字標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理解能力。識記抗日戰爭的時間和特點是解題的關鍵,本題解題主要是從時間上判斷。
7.【答案】B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中“張學良回憶(1901年——2001年)”“36歲”可以推斷出張學良36歲時正是1936年。1936年12月12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張學良和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
B項西安事變是張學良“36歲”時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西安事變的準確認識。重點掌握西安事變的時間、發動者。
8.【答案】B
【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各國保證竭盡全力,互相合作,徹底打敗德日意三國及其附庸,絕不單獨與敵人停戰或耦合。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極大地鼓舞了各國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B項《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成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內容及影響。
9.【答案】A
【知識點】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解析】【分析】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講述的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的故事;所謂“我的團長我的團”其實就是中國遠征軍。1942年,中國人民出于反法西斯斗爭的需要,先后派出22個師的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配合美英盟軍打擊日本侵略軍。
A項中國遠征軍赴緬甸最有可能與《我的團長我的團》歷史背景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遠征軍赴緬甸的史實。了解《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劇情梗概是解題的關鍵。
10.【答案】C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世界反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重大犧牲。題干中“中國抗日戰場牽制了日軍60%以上的兵力”說明了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軍民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間接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美元”說明了中國抗日軍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重大犧牲。中國抗日戰爭沒有直接抗擊德、意法西斯,抗日戰爭“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并不能從材料中反映出來。
C項①③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相關知識。
11.【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1940年秋天、拔電桿,拆鐵軌,拔據點”等相關信息,可以推斷出該事件是百團大戰,1940年8月,為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在華北二千多公里的戰線上,發起了破壞日軍交通線,摧毀日軍據點為目標的百團大戰,這場戰役給日軍沉重地打擊。故本題選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百團大戰的相關內容 。
12.【答案】D
【知識點】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華戰爭初期日本軍隊在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奸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谷諔馉幤陂g,日軍對中國后方城市進行轟炸封鎖;對敵后抗日根據地展開“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 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是日本軍國主義最高統治者下令組建的細菌戰秘密部隊,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最滅絕人性的細菌戰研究中心。①②③論述正確;④對國統區展開“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論述錯誤。
D項①②③論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日軍罪行的掌握,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
13.【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勝利后,以孫中山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制定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根本大法,即《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11日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開始施行。
B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不久頒布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文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準確識記能力。準確識記理解所學知識是解題的關鍵。
14.【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一戰前形成了英法俄三國協約和德意奧三國同盟兩大軍事集團。一戰后,奧匈帝國分裂為匈地利和匈牙利兩個國家,據此得出答案。
A項只有奧匈帝國一個國家,符合題意。
B項有奧地利和匈牙利兩個國家,不符合題意。
C項有奧地利和匈牙利兩個國家,不符合題意。
D項有奧地利這個國家,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圖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本題難度適中。
15.【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就像1914年那樣,一起小事件就能觸發同盟義務,引發一場覆蓋面更廣的戰爭?!笨芍?,這起小事件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在奧匈帝國控制的波斯尼亞舉行,并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年僅17歲的青年普林西普開槍刺殺了斐迪南夫婦;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就是這樣的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材料描述的“小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解讀題干信息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
16.【答案】B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據題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所體現的國際關系的實質”結合所學可知,《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領土、軍事、政治、賠款、殖民地等問題做出了規定,規定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九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實際上使得中國回到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通過凡爾賽會議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新秩序。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只是緩和了列強間相互爭奪的尖銳矛盾,其實質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B項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體現的國際關系的實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新秩序。重點識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內容及影響。
17.【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三民主義指的是“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沒有民主主義,因此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本題難度一般。
18.【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國近代化先后經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等重大的探索.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來維護清朝的統治;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憲制的政體;辛亥革命中,孫中山等革命黨人主張學習西方,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新文化運動中,進步的知識分子主張學生西方“民主”“科學”的思想文化;因此從洋務運動到新文化運動反映出中國近代化歷程依次是學習西方的學習西方軍事器物到政治制度(首先學習君主立憲制,后學習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
ACD三項說法都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軍事技術—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是20近代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化探索的相關知識。重點掌握近代化探索的特點,注意理清和理解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以及特點。
19.【答案】D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①八國聯軍侵華﹣戊戌變法,因果聯系不正確,八國聯軍侵華的時間是1900年,戊戌變法是1898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五四運動,②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中國的五四愛國運動,因果聯系正確;③不抵抗政策﹣南京淪陷,因果聯系不正確,九一八事變,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三省的淪陷;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因果聯系正確,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此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
D項②④存在因果聯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外歷史上重要事件的因果聯系。
20.【答案】C
【知識點】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ABD三項不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不符合題意;
C項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國夢的相關知識點,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
21.【答案】(1)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毛澤東《湘江評論》;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
(2)近代以來,中國在探索富國強兵的道路上,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終究失敗,需要一個新的力量,新的階級來領導中國革命;受十月革命的影響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奠定了階級基礎,上海、北京等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奠定了組織基礎,這些都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好了準備,所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關鍵題干材料可知,材料中傅書記提到“堅定信仰”是馬克思主義。1919年,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并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對馬克思主義作了比較系統和完整的介紹。1920年,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公開出版。
(2)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近代中國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為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內憂外患之下各階層的仁人志士發起了各種救亡圖存行動,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但均告失敗。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讓國人進一步認清了帝國主義和資產階級的真實面貌,掀起了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第一次登上政治舞臺并展現出強大的力量。此后,馬克思主義在國內得到廣泛傳播并且中國工人運動密切結合,共產黨早期組織紛紛建立。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是適應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故答案為:(1)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毛澤東《湘江評論》;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
(2)近代以來,中國在探索富國強兵的道路上,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終究失敗,需要一個新的力量,新的階級來領導中國革命;受十月革命的影響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奠定了階級基礎,上海、北京等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奠定了組織基礎,這些都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好了準備,所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靈活掌握基礎知識。
22.【答案】(1)袁世凱與日本秘密簽訂《二十一條》(也可以是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爆發)
北洋政府統治。
(2)黃埔軍校。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體現了打倒列強;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體現了推翻北洋軍閥統治;但是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孫傳芳。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1)日本為了擴大侵略權益,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為了把中國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于1915年向袁世凱提出了“二十一條”。為了復辟帝制,尋求日本支持,袁世凱主動接受“二十一條”。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來,即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是中國政治、社會黑暗腐敗時期。
(2)聯系已學知識可知,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北伐戰爭中由于國民革命軍制定了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戰略方針;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頭部隊,率先北上;北伐軍迅速占領湖南、湖北,消滅了吳佩孚的主力;后又集中力量進攻江西,消滅了孫傳芳的主力。隨后北伐軍沿長江東下,直搗南京、上海;北伐戰爭取得重大勝利。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國民革命戰爭失敗,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由合作走向分裂的局面。
(3)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中的“被秘密殺害于南京雨花臺”這一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北伐戰爭時期,浙江、福建、江蘇、安徽、江西五省基本在孫傳芳控制范圍內,兵力號稱二十萬;因此金佛莊烈士是被軍閥孫傳芳殺害的。
故答案為:(1)袁世凱與日本秘密簽訂《二十一條》(也可以是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爆發) 北洋政府統治。
(2)黃埔軍校。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體現了打倒列強;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體現了推翻北洋軍閥統治;但是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孫傳芳。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準確掌握基礎知識。
23.【答案】(1)蔡元培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聘請具有新思想的學者任教;邵飄萍創辦《京報》,積極提倡新文化,傳播新思想。
(2)五四運動;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3)五四運動;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20世紀初期,蔡元培對北京大學革新時,提出并實施了具有指導作用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而邵飄萍創辦《京報》的關注國家命運、人民疾苦,成為當時國內積極提倡新文化、傳播新思想的進步報刊之一。所以蔡元培會聘請邵飄萍為導師。
(2)根據題干材料中的“1919年……5月中旬……聲援北京學生的義舉”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走上街頭,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舉行集會、抗議等活動,五四運動爆發。
(3)根據題干材料中的“1920年,邵飄萍寫成了《綜合研究各國社會思潮》和《新俄國之研究》兩書。前者介紹西方流行的各種社會政治學說,并較多介紹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后者專門介紹十月革命后蘇俄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笨芍?,邵飄萍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故答案為:(1)蔡元培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聘請具有新思想的學者任教;邵飄萍創辦《京報》,積極提倡新文化,傳播新思想。
(2)五四運動;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3)略。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邵飄萍”的經歷為線索,考查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4.【答案】(1)中共一大。
(2)江西瑞金到甘肅會寧;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3)遵義會議;大量紅軍戰士的犧牲導致軍隊對指揮層的不滿,進而在會議中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4)湘江戰役的慘勝,直接促成了遵義會議的召開。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大會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成立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從瑞金出發進行長征。 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于甘肅的會寧,宣告了長征的勝利結束。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是紅軍“遠征”的直接原因。
(3)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 湘江戰役慘勝之后,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深刻反思,促成了遵義會議的召開;中國歷史從此進入轉折點。
故答案為:(1)中共一大。
(2)江西瑞金到甘肅會寧;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3)遵義會議;大量紅軍戰士的犧牲導致軍隊對指揮層的不滿,進而在會議中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4)湘江戰役的慘勝,直接促成了遵義會議的召開。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紅軍長征等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掌握是中共一大、紅軍長征的史實。
25.【答案】(1)義勇軍進行曲;抗日戰爭時期。
(2)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3)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全民族的抗戰。
(4)12月9日,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牢記歷史,堅定初心;10月19日,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國歌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于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1949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
(2)本題考查九一八事變及影響。根據材料二的描述,聯系所學知識,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由于蔣介石下令東北軍不抵抗;事變后日軍占領了沈陽城;隨后日軍只用四個多月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其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谷諔馉巹倮母驹蚴强谷彰褡褰y一戰線的形成進行全民族抗戰。
(3)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勝利。方志敏《可愛的中國》寫于1935年,十年后即1945年,聯系所學知識,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
(4)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12月9日,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牢記歷史,堅定初心;10月19日,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故答案為:(1)義勇軍進行曲;抗日戰爭時期。
(2)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3)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全民族的抗戰。
(4)12月9日,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牢記歷史,堅定初心;10月19日,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準確識記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江县| 洛宁县| 咸阳市| 天台县| 绥阳县| 沅陵县| 南投市| 台东市| 威信县| 务川| 喜德县| 淳化县| 泰和县| 宁津县| 都匀市| 额济纳旗| 延寿县| 阳东县| 景东| 包头市| 内黄县| 荥阳市| 金川县| 宾阳县| 郯城县| 阿城市| 瑞昌市| 钟祥市| 阿城市| 雷州市| 藁城市| 平顶山市| 上犹县| 兴业县| 民乐县| 比如县| 孝义市| 陇西县| 仁寿县| 镇坪县| 余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