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共20題;共40分)1.下圖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關于這部法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它是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制定的????????????B.?它在當時維護了全體居住者利益C.?它表明人類社會的法治傳統悠久????????????D.?從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答案】B【考點】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制定的一部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表明人類社會的法治傳統悠久;從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它是維護奴隸主的利益的,而不是維護全體居住者利益。ACD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它在當時維護了全體居住者利益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謨拉比法典》相關知識。知道《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2.大河流域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人類璀璨的文明。下列不屬于尼羅河流域孕育的古人類文明成就的是(???)A.?太陽歷????????????????B.?金字塔????????????????C.?《漢謨拉比法典》????????????????D.?象形文字【答案】C【考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尼羅河流域孕育的古人類文明是古埃及,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和金字塔是尼羅河流域文明的產物。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象形文字。埃及古王國時期,國王開始修建金字塔形的巨大建筑作為自己的陵墓。。ABD三項太陽歷、金字塔和象形文字都屬于古埃及文明成就,不符合題意;C項《漢謨拉比法典》是兩河流域文明成就,不屬于古埃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古埃及文明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陽歷。?3.撲克牌中的黑桃K是以公元前4世紀一位建立了空前龐大的帝國的君主為原型的,這位君主是(???)A.?凱撒???????????????????????B.?亞歷山大???????????????????????C.?漢謨拉比???????????????????????D.?胡夫【答案】B【考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率軍東征,他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回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最遠到達印度河流域,從而建立起一個以巴比倫為首都的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大帝國。A項凱撒是羅馬帝國的奠基人,不符合題意;B項亞歷山大是題干描述的君主,符合題意;C項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為維護封建主的利益,他頒布了現存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不符合題意;D項胡夫是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他曾為埃及作出過許多貢獻,是埃及最偉大的法老之一。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修建者是胡夫法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東征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4.隨著西歐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出現了富裕的大手工業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他們成為早期的(???)A.?新興地主??????????????????B.?富裕農民??????????????????C.?無產階級??????????????????D.?資產階級【答案】D【考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資產階級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需要準確識記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史實。5.標志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事件是(???)A.?大和統一日本???????????B.?德川幕府統治時期???????????C.?明治維新???????????D.?大化改新【答案】D【考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ABC三項大和統一日本、德川幕府統治時期、明治維新與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大化改新標志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日本大化改新的識記能力。要求掌握基礎史實。6.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曾對世界造成重大影響。它們的共同點有(???)①都是通過武力向外擴張②都發展成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③都誕生了世界性的宗教④都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考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是通過武力向外擴張,因此①是兩者的共同點;亞歷山大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定都巴比倫。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因此是②是兩者的共同點;阿拉伯帝國誕生了世界性的宗教伊斯蘭教,而亞歷山大帝國沒有,因此③不是兩者的共同點;亞歷山大帝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間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和經濟的交流,因此④是兩者的共同點。①②④符合題意,③不符合題意。B項①②④是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共同點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抓住關鍵詞“共同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可采用排除法。阿拉伯人創立了伊斯蘭教這一世界性宗教,而亞歷山大帝國沒有創立世界性宗教,因此③不是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共同點,排除含有③的選項,因此可以排除ACD三項。?7.一本歷史書中對某帝國有以下描述:“這帝國盛行伊斯蘭教,商人擁有能在逆風中航行的商船,從印度輸入米、棉及蔗糖,從唐帝國進口絲綢,首都巴格達因此成為當時世界重要的大都會。”此帝國最有可能是(???)A.?阿拉伯帝國??????????B.?亞歷山大帝國??????????C.?奧斯曼土耳其帝國??????????D.?羅馬帝國【答案】A【考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這帝國盛行伊斯蘭教,首都巴格達”,聯系所學知識,阿拉伯帝國是8世紀興起的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帝國盛行伊斯蘭教,商人從印度輸入米、棉及蔗糖,從唐帝國進口絲綢,其首都巴格達。A項阿拉伯帝國最有可能是題干描述的國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解讀材料和知識識記能力。需要靈活運用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國家統一的相關史實。8.《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可以從書中查閱的史實有(???)①商湯滅夏②商鞅變法③巨鹿之戰④東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考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①商湯滅夏發生于商朝初建時期、②商鞅變法屬于戰國時期、③巨鹿之戰發生了秦末,都在從黃帝時期到漢武帝時期范疇內,因此A正確。東漢在漢武帝之后,因此④不能在書中查到。A項①②③可以從書中查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記》的內容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史記》的內容。?9.德國法學家耶林格這樣說過“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對此,正確的理解是(???)A.?為德國法西斯的對外侵略提供借口????????B.?羅馬法具有深遠的影響力C.?羅馬是一個酷愛侵略的國家???????????????????D.?羅馬法適合所征服的地區【答案】B【考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羅馬法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羅馬法影響的識記。10.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塑造了一批人民檢察官的形象。秦朝時在中央設立了負責監察百官的(???)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答案】C【考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秦統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縣制;太尉掌管軍事、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A項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不符合題意;B項太尉掌管軍事,不符合題意;C項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符合題意;D項郡守是地方上郡的長官,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11.了解歷史發展的時序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與圖中序號相對應的朝代依次是(???)A.?東漢、吳、蜀、南朝?????????????????????????????B.?東漢、蜀、吳、東晉C.?西漢、吳、蜀、南朝?????????????????????????????D.?西漢、蜀、吳、東晉【答案】B【考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進入三國時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后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西晉滅亡后,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成漢,總稱為“十六國”,當時南方對應的政權是東晉。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東漢、蜀、吳、東晉與圖中序號相對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示意圖綜合考查了朝代與政權的順序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相關朝代的先后順序。12.古人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你認為隋朝大運河的主要作用是(???)A.?鞏固了隋朝的統治?????????????????????????????????B.?方便了隋煬帝下江南C.?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D.?加速了隋朝的滅亡【答案】C【考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開通了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南北經濟、文化、政治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A項鞏固了隋朝的統治錯誤,不符合題意,大運河由于“急政”的原因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隋朝的社會矛盾;B項方便了隋煬帝下江南錯誤,不符合題意,方便隋煬帝下江南是其直接作用,但從歷史發展整體來看微不足道,不是主要作用;C項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是隋朝大運河的主要作用,符合題意;D項加速了隋朝的滅亡錯誤,不符合題意,加速隋朝的滅亡是他的客觀影響,不是主要作用;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內容。解題關鍵是知道隋朝大運河開通的相關知識。?13.下圖是某校為應邀來訪的學者設計的講座海報,符合該主題內容的有(???)①華佗制成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②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書③祖沖之編寫《九章算術》,為我國數學領域取得成就④張仲景編定《黃帝內經》,奠定我國中醫治療學基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考點】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古代重要科技成果的有關知識。根據題干的圖片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九章算術》的作者不是祖沖之,③說法不正確;《黃帝內經》的作者不是張仲景,④說法不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古代重要科技成果的識記。14.我國古代有一種器皿稱之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國歷史上曾出現三國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稱為“三國鼎立”。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戰役是(???)A.?長平之戰??????????????????B.?官渡之戰??????????????????C.?赤壁之戰??????????????????D.?淝水之戰【答案】C【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赤壁之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8年,曹操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南下的曹軍迅速前進,劉備見曹軍人數眾多,便聯合孫權抗曹。雙方組成五萬人的孫劉聯軍,用火攻的辦法,以少勝多,大敗曹軍。經過赤壁之戰,曹操退守黃河流域一帶,不敢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向西進占四川,為三國鼎立的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赤壁之戰的識記。15.據下表可知(???)中國古代南北方人口總數及所占比例對照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南方的生產技術比北方先進???????????????????B.?經濟重心南移是歷史發展的趨勢C.?北方的人口增長率比南方高???????????????????D.?人口遷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答案】B【考點】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由表中可以看出,由西漢至唐代再至北宋時期,南方人口數不斷增加。聯系所學可知,北方人口的南遷,給南方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南方的開發,經濟重心逐漸南移。AC兩項對材料理解不準確,不符合題意;B項經濟重心南移是歷史發展的趨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D項人口遷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說法錯誤,回族形成是元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經濟重心南移的認識。關鍵是掌握古代江南經濟的開發的史實。16.西晉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A.?統治階級非常腐朽,皇帝昏庸無能B.?西晉統治者內部不團結C.?晉惠帝是一個暴君,實行暴政D.?內遷的少數民族反抗西晉的民族壓迫,民族矛盾尖銳【答案】C【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晉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晉惠帝是一個暴君,實行暴政。西晉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為爭奪皇位,皇族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歷時16年,西晉從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ABD三項都是西晉滅亡的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晉惠帝是一個暴君,實行暴政不是西晉滅亡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晉滅亡的原因。需要全面分析西晉迅速滅亡的原因。?17.某小組整理筆記時,整理出“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愷撒奪取政權”這些關鍵詞,他們可能在學習的主題是(???)A.?兩河流域古老文明的興起??????????????????????B.?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C.?希臘文明的繁榮????????????????????????????????????D.?羅馬共和國的統治【答案】D【考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愷撒奪取政權”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隨后,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滅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49年,曾經擔任羅馬執行官和地方總督的凱撒,率領軍隊進攻羅馬城,打敗對手,控制了元老院,奪取政權,由此可知,題干描述的事件是羅馬共和國的統治。ABC三項的內容與題干的事件的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羅馬共和國的統治可能是學習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共和國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共同之處,確定主題。?18.有人說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歷史上最狹隘也是最充實的。”其“狹隘”之處體現在: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的群體只有(???)A.?成年男性公民????????B.?婦女、外邦人????????C.?城邦上層貴族????????D.?五百人會議成員【答案】A【考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據學可知,雅典全體公民享有民主,但奴隸,外邦人和婦女沒有公民權。只有成年男性真正享有民主權利。A項成年男性公民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符合題意;B項婦女、外邦人、兒童不具備民主權利,不符合題意;C項城邦上層貴族錯誤,雅典實行民主政治,平民可以參政議政、而不是貴族政治,不符合題意;D項五百人會議成員是在雅典成年男性公民中選拔出來,不能代表全體,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19.我國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現出“北麥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見的稻米飯外,還有面食、粟米飯等北方食品,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經濟的發展C.?面食的營養價值更高?????????????????????????????D.?人口南遷和民族融合的影響【答案】D【考點】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見的稻米飯外,還有面食、粟米飯等北方食品”概括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出現了北方的食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北方戰亂,大量人口南遷、民族融合導致北方的飲食文化也隨之帶到了南方。AB兩項南方人口增多、南方商品經濟的發展是北人南遷的影響不是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面食的營養價值更高不符合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D項人口南遷和民族融合的影響是出現題干現象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人口南遷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解讀材料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掌握人口南遷影響的相關知識。?20.公元前27年,屋大維接受了羅馬元老院贈予的尊號“Augustus(奧古斯都)”,公歷8月(August)即由此演變而來。屋大維是(???)A.?羅馬帝國的建立者?????????????????????????????????B.?羅馬共和國的建立者C.?羅馬城的建立者????????????????????????????????????D.?拉丁字母的發明者【答案】A【考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羅馬從共和進入帝國時代。屋大維是公元前30年掌權的,然后在公元前27年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就標志著羅馬的帝國時代到來。A項羅馬帝國的建立者是屋大維,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二、綜合題(共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共5題;共60分)21.看四大文明古國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分別寫出①②③④相對應的四大文明古國的名稱。(2)這些文明古國分別有哪些著名的文明成就?(3)古代東西方文明之間交流促進融合,請寫出兩種主要交流方式?舉2例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答案】(1)①埃及古;②古巴比倫;③古印度;④古中國。(2)①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陽歷法。②楔形文字,《漢穆拉比法典》。③阿拉伯數字,佛教。④漢字,四大發明。(3)戰爭與和平把阿拉伯數字傳到世界,把中國四大發明傳到歐洲。【考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分布在非洲大陸上的文明古國是古埃及,分布在兩河流域的文明古國是古巴比倫,分布在南亞上的文明古國是古印度,最后位于黃河流域的是古中國。(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埃及主要是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陽歷法;古巴比倫:楔形文字,《漢穆拉比法典》;古印度:阿拉伯數字,佛教;古中國:甲骨文、青銅器、長城。(3)第一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類文明交流方式包括暴力交流與和平交流。第二問: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明的使者,他把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傳播到歐洲,把中國的四大發明帶到歐洲,推動歐洲文明向前發展。故答案為:(1)①埃及古;②古巴比倫;③古印度;④古中國。(2)①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陽歷法。②楔形文字,《漢穆拉比法典》。③阿拉伯數字,佛教。④漢字,四大發明。(3)戰爭與和平把阿拉伯數字傳到世界,把中國四大發明傳到歐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非四大文明古國、古代東西方文明之間的交流方式、阿拉伯國家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藏有《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公元前212年,因為有儒生方士說秦始皇“天性剛愎自用,貪于權勢”等,結果460個儒生方士在咸陽被坑殺。材料二: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大學,以儒家的經典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的學說。材料三: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謠》(1)根據所學歷史知識,完成下列表格。思想家主張與其相應的現代理念孔子________以德治國孟子________以人為本老子“自然”“無為”道法自然韓非子法治依法治國(2)材料一反映哪一歷史事件?該事件有何消極作用?(3)材料二反映了漢武帝推行的哪一政策?該政策產生的歷史影響是什么?(4)材料三中的唐詩體現了我國古代史上什么選官制度?這一制度的正式確立產生了哪些歷史影響?【答案】(1)仁;仁政(2)焚書坑儒。消極作用: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3)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一狀況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4)科舉制。歷史影響:科舉制度確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提高了政府的執政能力,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考點】百家爭鳴,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孟是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孔子核心主張是仁,孟子主張施行仁政。(2)根據材料焚燒書籍坑殺儒生等關鍵信息可知,該事件是焚書坑儒。第二問:雖然加強了思想控制,但是摧毀了許多文化典籍,毀滅了許多寶貴的先秦文化、鉗制了人民思想,不利于創新和發展,對后世造成惡劣的影響。焚書坑儒結果:是對文化的一次重大破壞,使儒學的發展遭受了打擊。(3)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政策使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4)第一問:根據“金榜”這一關鍵詞可知,指的是科舉制。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利;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有利于唐詩的繁榮等。故答案為:(1)仁;仁政。(2)焚書坑儒。消極作用: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3)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一狀況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4)科舉制。歷史影響:科舉制度確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提高了政府的執政能力,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秦始皇統一的措施、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科舉制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百家爭鳴、秦始皇統一的措施、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科舉制的相關知識。23.制度的改革創新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鞅)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漢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規定除了諸侯王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措施。(2)根據材料二,分析漢武帝實行“這道法令”的作用是什么?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他又首創了什么制度?(3)材料三中圖1與圖2分別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2制度的優越性。【答案】(1)歷史事件:商鞅變法。改革措施:郡縣制。(2)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隸校尉。(3)圖1皇帝為首的中央集權制,圖2:三省六部制。優越性: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考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由材料“(鞅)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變法中建立縣制的措施,即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由材料“公元前127年,漢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規定除了諸侯王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漢武帝頒布的“推恩令”。推恩令的頒布,解除了地方對中央的威脅,解決了王國問題。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他首創了刺史制度。(3)圖1是秦朝行政制度示意圖,反映的是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圖2是三省六部制度示意圖,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各機構分工明確,相互合作;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防止宰相專權;能集思廣益,減少決策失誤等。故答案為:(1)歷史事件:商鞅變法。改革措施:郡縣制。(2)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隸校尉。(3)圖1皇帝為首的中央集權制,圖2:三省六部制。優越性: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秦朝鞏固統一措施和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商鞅變法、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秦朝鞏固統一措施和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武帝時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不是張騫通西域,安有佳種從西來。”材料二:鮮卑姓氏改為漢姓鮮卑姓漢姓鮮卑姓漢姓拓拔元賀賴賀丘穆陵穆獨孤劉步六孤陸賀樓樓材料三:藏北草原流傳一首民歌:“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不同的糧食共有三千八百類,給西藏的糧食打下堅實的基礎。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不同手工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西藏的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材料四:“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1)材料一體現了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西域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府開始于哪一歷史事件?(2)材料二反映了我國歷史上哪次改革?這一改革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積極意義?(4)材料四表明了唐太宗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當時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各族首領尊奉他為什么?【答案】(1)作用: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或物品交流。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2)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3)意義:文成公主入藏對促進漢藏兩族經濟文化交流、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4)一視同仁的開放的民族政策。天可汗。【考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不是張騫通西域,安有佳種從西來”可知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或物品交流。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這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在位時,進行了改革。規定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為姓元。這一改革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3)根據材料“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不同的糧食共有三千八百類,給西藏的糧食打下堅實的基礎。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不同手工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西藏的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漢藏兩族經濟文化交流、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4)根據材料“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可知唐太宗實行。正因為他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各族首領稱他為“天可汗”。故答案為:(1)作用: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或物品交流。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2)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3)意義:文成公主入藏對促進漢藏兩族經濟文化交流、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4)一視同仁的開放的民族政策。天可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張騫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唐朝的民族關系等知識。掌握張騫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唐朝的民族關系的相關知識,重點分析材料內容。?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日,《長安十二時辰》上熱搜,該劇高度還原了“大唐盛景”,重現了“世界的中心”長安的熱鬧與繁華。粟特人在“靖安司”當職,西域小販向長安貴婦出售表悲石,襖教、景教等同駐長安…繁榮的唐朝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唐·杜甫《憶昔二首》材料三: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講述唐朝對外關系時說:“一個偉大僧人西行取經的傳奇故事,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一個民族胸襟開放、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材料四;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唐·杜甫在《壯游》(1)綜合材料一,你認為唐朝具有一種怎樣的時代特點?(2)材料二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誰?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3)材料三中的這位“偉大僧人”是誰?他為后世留下的關于西域的一部歷史地理著作是什么?(4)杜甫的詩藝術高超,他被人們尊稱什么?你知道還有哪些古代名人在美麗的新昌留下了足跡。【答案】(1)時代特點:開放,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2)唐玄宗。措施:整頓吏治;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重用賢能。(3)玄奘;《大唐西域記》。(4)詩圣;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考點】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1)“粟特人在‘靖安司’當職,西域小販向長安貴婦出售表悲石,襖教、景教等同駐長安……”說明唐長安是個國際性的大都市,反映出唐朝開放兼容,中西融合,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點。(2)根據材料中“開元”可知,描繪的是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唐玄宗政治經驗豐富,他整頓吏治,重用賢臣。大力發展經濟等。(3)根據西行取經可知他是玄奘。他的著作是《大唐西域記》。(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杜甫被稱為詩圣。在美麗的新昌留下足跡的還有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故答案為:(1)時代特點:開放,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2)唐玄宗。措施:整頓吏治;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重用賢能。(3)玄奘;《大唐西域記》。(4)詩圣;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時代特點、開元盛世、玄奘西行、唐詩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共20題;共40分)1.下圖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關于這部法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它是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制定的????????????B.?它在當時維護了全體居住者利益C.?它表明人類社會的法治傳統悠久????????????D.?從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2.大河流域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人類璀璨的文明。下列不屬于尼羅河流域孕育的古人類文明成就的是(???)A.?太陽歷????????????????B.?金字塔????????????????C.?《漢謨拉比法典》????????????????D.?象形文字3.撲克牌中的黑桃K是以公元前4世紀一位建立了空前龐大的帝國的君主為原型的,這位君主是(???)A.?凱撒???????????????????????B.?亞歷山大???????????????????????C.?漢謨拉比???????????????????????D.?胡夫4.隨著西歐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出現了富裕的大手工業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他們成為早期的(???)A.?新興地主??????????????????B.?富裕農民??????????????????C.?無產階級??????????????????D.?資產階級5.標志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事件是(???)A.?大和統一日本???????????B.?德川幕府統治時期???????????C.?明治維新???????????D.?大化改新6.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曾對世界造成重大影響。它們的共同點有(???)①都是通過武力向外擴張②都發展成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③都誕生了世界性的宗教④都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一本歷史書中對某帝國有以下描述:“這帝國盛行伊斯蘭教,商人擁有能在逆風中航行的商船,從印度輸入米、棉及蔗糖,從唐帝國進口絲綢,首都巴格達因此成為當時世界重要的大都會。”此帝國最有可能是(???)A.?阿拉伯帝國??????????B.?亞歷山大帝國??????????C.?奧斯曼土耳其帝國??????????D.?羅馬帝國8.《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可以從書中查閱的史實有(???)①商湯滅夏②商鞅變法③巨鹿之戰④東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德國法學家耶林格這樣說過“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對此,正確的理解是(???)A.?為德國法西斯的對外侵略提供借口????????B.?羅馬法具有深遠的影響力C.?羅馬是一個酷愛侵略的國家???????????????????D.?羅馬法適合所征服的地區10.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塑造了一批人民檢察官的形象。秦朝時在中央設立了負責監察百官的(???)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11.了解歷史發展的時序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與圖中序號相對應的朝代依次是(???)A.?東漢、吳、蜀、南朝?????????????????????????????B.?東漢、蜀、吳、東晉C.?西漢、吳、蜀、南朝?????????????????????????????D.?西漢、蜀、吳、東晉12.古人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你認為隋朝大運河的主要作用是(???)A.?鞏固了隋朝的統治?????????????????????????????????B.?方便了隋煬帝下江南C.?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D.?加速了隋朝的滅亡13.下圖是某校為應邀來訪的學者設計的講座海報,符合該主題內容的有(???)①華佗制成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②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書③祖沖之編寫《九章算術》,為我國數學領域取得成就④張仲景編定《黃帝內經》,奠定我國中醫治療學基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我國古代有一種器皿稱之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國歷史上曾出現三國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稱為“三國鼎立”。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戰役是(???)A.?長平之戰??????????????????B.?官渡之戰??????????????????C.?赤壁之戰??????????????????D.?淝水之戰15.據下表可知(???)中國古代南北方人口總數及所占比例對照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南方的生產技術比北方先進???????????????????B.?經濟重心南移是歷史發展的趨勢C.?北方的人口增長率比南方高???????????????????D.?人口遷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16.西晉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A.?統治階級非常腐朽,皇帝昏庸無能B.?西晉統治者內部不團結C.?晉惠帝是一個暴君,實行暴政D.?內遷的少數民族反抗西晉的民族壓迫,民族矛盾尖銳17.某小組整理筆記時,整理出“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愷撒奪取政權”這些關鍵詞,他們可能在學習的主題是(???)A.?兩河流域古老文明的興起??????????????????????B.?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C.?希臘文明的繁榮????????????????????????????????????D.?羅馬共和國的統治18.有人說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歷史上最狹隘也是最充實的。”其“狹隘”之處體現在: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的群體只有(???)A.?成年男性公民????????B.?婦女、外邦人????????C.?城邦上層貴族????????D.?五百人會議成員19.我國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現出“北麥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見的稻米飯外,還有面食、粟米飯等北方食品,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經濟的發展C.?面食的營養價值更高?????????????????????????????D.?人口南遷和民族融合的影響20.公元前27年,屋大維接受了羅馬元老院贈予的尊號“Augustus(奧古斯都)”,公歷8月(August)即由此演變而來。屋大維是(???)A.?羅馬帝國的建立者?????????????????????????????????B.?羅馬共和國的建立者C.?羅馬城的建立者????????????????????????????????????D.?拉丁字母的發明者二、綜合題(共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共5題;共60分)21.看四大文明古國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分別寫出①②③④相對應的四大文明古國的名稱。(2)這些文明古國分別有哪些著名的文明成就?(3)古代東西方文明之間交流促進融合,請寫出兩種主要交流方式?舉2例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藏有《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公元前212年,因為有儒生方士說秦始皇“天性剛愎自用,貪于權勢”等,結果460個儒生方士在咸陽被坑殺。材料二: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大學,以儒家的經典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的學說。材料三: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謠》(1)根據所學歷史知識,完成下列表格。思想家主張與其相應的現代理念孔子________以德治國孟子________以人為本老子“自然”“無為”道法自然韓非子法治依法治國(2)材料一反映哪一歷史事件?該事件有何消極作用?(3)材料二反映了漢武帝推行的哪一政策?該政策產生的歷史影響是什么?(4)材料三中的唐詩體現了我國古代史上什么選官制度?這一制度的正式確立產生了哪些歷史影響?23.制度的改革創新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鞅)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漢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規定除了諸侯王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措施。(2)根據材料二,分析漢武帝實行“這道法令”的作用是什么?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他又首創了什么制度?(3)材料三中圖1與圖2分別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2制度的優越性。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武帝時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不是張騫通西域,安有佳種從西來。”材料二:鮮卑姓氏改為漢姓鮮卑姓漢姓鮮卑姓漢姓拓拔元賀賴賀丘穆陵穆獨孤劉步六孤陸賀樓樓材料三:藏北草原流傳一首民歌:“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不同的糧食共有三千八百類,給西藏的糧食打下堅實的基礎。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不同手工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西藏的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材料四:“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1)材料一體現了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西域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府開始于哪一歷史事件?(2)材料二反映了我國歷史上哪次改革?這一改革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積極意義?(4)材料四表明了唐太宗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當時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各族首領尊奉他為什么?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日,《長安十二時辰》上熱搜,該劇高度還原了“大唐盛景”,重現了“世界的中心”長安的熱鬧與繁華。粟特人在“靖安司”當職,西域小販向長安貴婦出售表悲石,襖教、景教等同駐長安…繁榮的唐朝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唐·杜甫《憶昔二首》材料三: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講述唐朝對外關系時說:“一個偉大僧人西行取經的傳奇故事,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一個民族胸襟開放、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材料四;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唐·杜甫在《壯游》(1)綜合材料一,你認為唐朝具有一種怎樣的時代特點?(2)材料二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誰?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3)材料三中的這位“偉大僧人”是誰?他為后世留下的關于西域的一部歷史地理著作是什么?(4)杜甫的詩藝術高超,他被人們尊稱什么?你知道還有哪些古代名人在美麗的新昌留下了足跡。答案解析部分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答案】B【考點】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制定的一部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表明人類社會的法治傳統悠久;從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它是維護奴隸主的利益的,而不是維護全體居住者利益。ACD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它在當時維護了全體居住者利益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謨拉比法典》相關知識。知道《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2.【答案】C【考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尼羅河流域孕育的古人類文明是古埃及,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和金字塔是尼羅河流域文明的產物。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象形文字。埃及古王國時期,國王開始修建金字塔形的巨大建筑作為自己的陵墓。。ABD三項太陽歷、金字塔和象形文字都屬于古埃及文明成就,不符合題意;C項《漢謨拉比法典》是兩河流域文明成就,不屬于古埃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古埃及文明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陽歷。?3.【答案】B【考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率軍東征,他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回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最遠到達印度河流域,從而建立起一個以巴比倫為首都的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大帝國。A項凱撒是羅馬帝國的奠基人,不符合題意;B項亞歷山大是題干描述的君主,符合題意;C項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為維護封建主的利益,他頒布了現存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不符合題意;D項胡夫是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他曾為埃及作出過許多貢獻,是埃及最偉大的法老之一。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修建者是胡夫法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東征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4.【答案】D【考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資產階級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需要準確識記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史實。5.【答案】D【考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ABC三項大和統一日本、德川幕府統治時期、明治維新與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大化改新標志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日本大化改新的識記能力。要求掌握基礎史實。6.【答案】B【考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是通過武力向外擴張,因此①是兩者的共同點;亞歷山大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定都巴比倫。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因此是②是兩者的共同點;阿拉伯帝國誕生了世界性的宗教伊斯蘭教,而亞歷山大帝國沒有,因此③不是兩者的共同點;亞歷山大帝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間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和經濟的交流,因此④是兩者的共同點。①②④符合題意,③不符合題意。B項①②④是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共同點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抓住關鍵詞“共同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可采用排除法。阿拉伯人創立了伊斯蘭教這一世界性宗教,而亞歷山大帝國沒有創立世界性宗教,因此③不是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共同點,排除含有③的選項,因此可以排除ACD三項。?7.【答案】A【考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這帝國盛行伊斯蘭教,首都巴格達”,聯系所學知識,阿拉伯帝國是8世紀興起的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帝國盛行伊斯蘭教,商人從印度輸入米、棉及蔗糖,從唐帝國進口絲綢,其首都巴格達。A項阿拉伯帝國最有可能是題干描述的國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解讀材料和知識識記能力。需要靈活運用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國家統一的相關史實。8.【答案】A【考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①商湯滅夏發生于商朝初建時期、②商鞅變法屬于戰國時期、③巨鹿之戰發生了秦末,都在從黃帝時期到漢武帝時期范疇內,因此A正確。東漢在漢武帝之后,因此④不能在書中查到。A項①②③可以從書中查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記》的內容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史記》的內容。?9.【答案】B【考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羅馬法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羅馬法影響的識記。10.【答案】C【考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秦統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縣制;太尉掌管軍事、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A項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不符合題意;B項太尉掌管軍事,不符合題意;C項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符合題意;D項郡守是地方上郡的長官,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11.【答案】B【考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進入三國時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后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西晉滅亡后,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成漢,總稱為“十六國”,當時南方對應的政權是東晉。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東漢、蜀、吳、東晉與圖中序號相對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示意圖綜合考查了朝代與政權的順序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相關朝代的先后順序。12.【答案】C【考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開通了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南北經濟、文化、政治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A項鞏固了隋朝的統治錯誤,不符合題意,大運河由于“急政”的原因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隋朝的社會矛盾;B項方便了隋煬帝下江南錯誤,不符合題意,方便隋煬帝下江南是其直接作用,但從歷史發展整體來看微不足道,不是主要作用;C項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是隋朝大運河的主要作用,符合題意;D項加速了隋朝的滅亡錯誤,不符合題意,加速隋朝的滅亡是他的客觀影響,不是主要作用;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內容。解題關鍵是知道隋朝大運河開通的相關知識。?13.【答案】A【考點】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古代重要科技成果的有關知識。根據題干的圖片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九章算術》的作者不是祖沖之,③說法不正確;《黃帝內經》的作者不是張仲景,④說法不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古代重要科技成果的識記。14.【答案】C【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赤壁之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8年,曹操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南下的曹軍迅速前進,劉備見曹軍人數眾多,便聯合孫權抗曹。雙方組成五萬人的孫劉聯軍,用火攻的辦法,以少勝多,大敗曹軍。經過赤壁之戰,曹操退守黃河流域一帶,不敢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向西進占四川,為三國鼎立的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赤壁之戰的識記。15.【答案】B【考點】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由表中可以看出,由西漢至唐代再至北宋時期,南方人口數不斷增加。聯系所學可知,北方人口的南遷,給南方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南方的開發,經濟重心逐漸南移。AC兩項對材料理解不準確,不符合題意;B項經濟重心南移是歷史發展的趨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D項人口遷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說法錯誤,回族形成是元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經濟重心南移的認識。關鍵是掌握古代江南經濟的開發的史實。16.【答案】C【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晉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晉惠帝是一個暴君,實行暴政。西晉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為爭奪皇位,皇族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歷時16年,西晉從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ABD三項都是西晉滅亡的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晉惠帝是一個暴君,實行暴政不是西晉滅亡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晉滅亡的原因。需要全面分析西晉迅速滅亡的原因。?17.【答案】D【考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愷撒奪取政權”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隨后,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滅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49年,曾經擔任羅馬執行官和地方總督的凱撒,率領軍隊進攻羅馬城,打敗對手,控制了元老院,奪取政權,由此可知,題干描述的事件是羅馬共和國的統治。ABC三項的內容與題干的事件的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羅馬共和國的統治可能是學習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共和國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共同之處,確定主題。?18.【答案】A【考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據學可知,雅典全體公民享有民主,但奴隸,外邦人和婦女沒有公民權。只有成年男性真正享有民主權利。A項成年男性公民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符合題意;B項婦女、外邦人、兒童不具備民主權利,不符合題意;C項城邦上層貴族錯誤,雅典實行民主政治,平民可以參政議政、而不是貴族政治,不符合題意;D項五百人會議成員是在雅典成年男性公民中選拔出來,不能代表全體,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19.【答案】D【考點】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見的稻米飯外,還有面食、粟米飯等北方食品”概括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出現了北方的食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北方戰亂,大量人口南遷、民族融合導致北方的飲食文化也隨之帶到了南方。AB兩項南方人口增多、南方商品經濟的發展是北人南遷的影響不是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面食的營養價值更高不符合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D項人口南遷和民族融合的影響是出現題干現象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人口南遷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解讀材料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掌握人口南遷影響的相關知識。?20.【答案】A【考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羅馬從共和進入帝國時代。屋大維是公元前30年掌權的,然后在公元前27年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就標志著羅馬的帝國時代到來。A項羅馬帝國的建立者是屋大維,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二、>綜合題(共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21.【答案】(1)①埃及古;②古巴比倫;③古印度;④古中國。(2)①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陽歷法。②楔形文字,《漢穆拉比法典》。③阿拉伯數字,佛教。④漢字,四大發明。(3)戰爭與和平把阿拉伯數字傳到世界,把中國四大發明傳到歐洲。【考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分布在非洲大陸上的文明古國是古埃及,分布在兩河流域的文明古國是古巴比倫,分布在南亞上的文明古國是古印度,最后位于黃河流域的是古中國。(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埃及主要是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陽歷法;古巴比倫:楔形文字,《漢穆拉比法典》;古印度:阿拉伯數字,佛教;古中國:甲骨文、青銅器、長城。(3)第一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類文明交流方式包括暴力交流與和平交流。第二問: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明的使者,他把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傳播到歐洲,把中國的四大發明帶到歐洲,推動歐洲文明向前發展。故答案為:(1)①埃及古;②古巴比倫;③古印度;④古中國。(2)①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陽歷法。②楔形文字,《漢穆拉比法典》。③阿拉伯數字,佛教。④漢字,四大發明。(3)戰爭與和平把阿拉伯數字傳到世界,把中國四大發明傳到歐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非四大文明古國、古代東西方文明之間的交流方式、阿拉伯國家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答案】(1)仁;仁政(2)焚書坑儒。消極作用: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3)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一狀況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4)科舉制。歷史影響:科舉制度確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提高了政府的執政能力,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考點】百家爭鳴,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孟是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孔子核心主張是仁,孟子主張施行仁政。(2)根據材料焚燒書籍坑殺儒生等關鍵信息可知,該事件是焚書坑儒。第二問:雖然加強了思想控制,但是摧毀了許多文化典籍,毀滅了許多寶貴的先秦文化、鉗制了人民思想,不利于創新和發展,對后世造成惡劣的影響。焚書坑儒結果:是對文化的一次重大破壞,使儒學的發展遭受了打擊。(3)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政策使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4)第一問:根據“金榜”這一關鍵詞可知,指的是科舉制。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利;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有利于唐詩的繁榮等。故答案為:(1)仁;仁政。(2)焚書坑儒。消極作用: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3)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一狀況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4)科舉制。歷史影響:科舉制度確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提高了政府的執政能力,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秦始皇統一的措施、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科舉制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百家爭鳴、秦始皇統一的措施、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科舉制的相關知識。23.【答案】(1)歷史事件:商鞅變法。改革措施:郡縣制。(2)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隸校尉。(3)圖1皇帝為首的中央集權制,圖2:三省六部制。優越性: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考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由材料“(鞅)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變法中建立縣制的措施,即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由材料“公元前127年,漢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規定除了諸侯王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漢武帝頒布的“推恩令”。推恩令的頒布,解除了地方對中央的威脅,解決了王國問題。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他首創了刺史制度。(3)圖1是秦朝行政制度示意圖,反映的是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圖2是三省六部制度示意圖,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各機構分工明確,相互合作;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防止宰相專權;能集思廣益,減少決策失誤等。故答案為:(1)歷史事件:商鞅變法。改革措施:郡縣制。(2)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隸校尉。(3)圖1皇帝為首的中央集權制,圖2:三省六部制。優越性: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秦朝鞏固統一措施和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商鞅變法、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秦朝鞏固統一措施和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24.【答案】(1)作用: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或物品交流。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2)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3)意義:文成公主入藏對促進漢藏兩族經濟文化交流、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4)一視同仁的開放的民族政策。天可汗。【考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不是張騫通西域,安有佳種從西來”可知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或物品交流。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這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在位時,進行了改革。規定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為姓元。這一改革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3)根據材料“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不同的糧食共有三千八百類,給西藏的糧食打下堅實的基礎。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不同手工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西藏的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漢藏兩族經濟文化交流、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4)根據材料“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可知唐太宗實行。正因為他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各族首領稱他為“天可汗”。故答案為:(1)作用: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或物品交流。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2)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3)意義:文成公主入藏對促進漢藏兩族經濟文化交流、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4)一視同仁的開放的民族政策。天可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張騫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唐朝的民族關系等知識。掌握張騫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唐朝的民族關系的相關知識,重點分析材料內容。?25.【答案】(1)時代特點:開放,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2)唐玄宗。措施:整頓吏治;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重用賢能。(3)玄奘;《大唐西域記》。(4)詩圣;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考點】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1)“粟特人在‘靖安司’當職,西域小販向長安貴婦出售表悲石,襖教、景教等同駐長安……”說明唐長安是個國際性的大都市,反映出唐朝開放兼容,中西融合,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點。(2)根據材料中“開元”可知,描繪的是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唐玄宗政治經驗豐富,他整頓吏治,重用賢臣。大力發展經濟等。(3)根據西行取經可知他是玄奘。他的著作是《大唐西域記》。(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杜甫被稱為詩圣。在美麗的新昌留下足跡的還有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故答案為:(1)時代特點:開放,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2)唐玄宗。措施:整頓吏治;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重用賢能。(3)玄奘;《大唐西域記》。(4)詩圣;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時代特點、開元盛世、玄奘西行、唐詩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