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二次質量檢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二次質量檢測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二次質量檢測試卷
一、判斷題(共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
1.(2019九上·杭州模擬)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小。
2.(2019九上·杭州模擬)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所以亞洲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流。
3.(2019九上·杭州模擬)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寒冷多雨。
4.(2019九上·杭州模擬)《馬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5.(2019九上·杭州模擬)巴黎和會上如何處理德國成為列強討論的焦點。
6.(2019九上·杭州模擬)長征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追求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先進價值觀。
二、選擇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
7.(2019九上·杭州模擬)下圖是利用北斗導航系統開發的車載導航界面示意圖,圖中箭頭所代表的汽車行進方向是(  )
A.正南向正北 B.西南向東北 C.東南向西北 D.正北向正南
8.(2019九上·杭州模擬)戶外露營日益成為人們休閑的一種方式。露營營地應選擇在開闊安全、背風背陰和水源補給便利的地方。下圖中的最佳營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2019九上·杭州模擬)下列海峽既溝通了兩大洋,又是兩大洲分界線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9九上·杭州模擬)下圖為某科考隊地理考察路線圖,讀圖,回答小題。
(1)科考隊考察的大洲是(  )
A.亞洲 B.歐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2)科考隊途經的四個考察點中,人口密度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2019九上·杭州模擬)1838年,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痛陳“鴉片流毒于天下”,數十年后,“幾無可以御敵之兵,幾無可以充餉之銀”。由此得出,他主張嚴厲禁煙是因為(  )
A.閉關鎖國,腐敗不堪 B.兵弱銀荒,國力日衰
C.列強瓜分,國家危亡 D.懲治毒販,打擊侵略
12.(2019九上·杭州模擬)《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其中直接導致下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是(  )
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變化
貨物 舊稅率(%) 新稅率(%)
棉花 24.19 5.56
棉紗 13.38 5.56
斜紋布 14.92 5.56
A.割讓香港島 B.戰后賠款 C.五口通商 D.協定關稅
13.(2019九上·杭州模擬)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臨摹品曾收藏于圓明園,在1860年的一場戰爭中被劫掠,后輾轉流落至大英博物館。這場戰爭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4.(2019九上·杭州模擬)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下列對這期間歷史事件之間關系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有(  )
A.鴉片戰爭的爆發是虎門銷煙的導火線
B.第二次鴉片戰爭直接導致辛亥革命的發生
C.《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后掀起了洋務運動
15.(2019九上·杭州模擬)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該運動(  )
①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②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④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19九上·杭州模擬)史學家蔣廷黻認為,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求富運動,雖未達到目的,然而能有相當的成績,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證“相當的成績”的有(  )
①創建北洋水師
②創辦京師大學堂
③創辦輪船招商局
④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19九上·杭州模擬)美國歷史學家馬士在《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一書中描述中國“已經達到了一個國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階段,低到只是保護了獨立主權國家的極少的屬性的地步了。”“國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現在(  )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
D.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8.(2017九上·臺州期中)塞爾維亞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諾 普林西普在這里用他的子彈,表達了我們人民對暴虐的反抗和對自由的向往”,碑文記載的事件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個事件是(  )
A.來克星頓的槍聲 B.珍珠港事件
C.薩拉熱窩事件 D.九一八事件
19.(2019九上·杭州模擬)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之一,在巴黎和會上要求收回一戰前德國在中國山東攫取的一切權利。結果《凡爾賽條約》卻將這些特權轉讓給了日本。這深刻表明(  )
①一戰后中國仍然屬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國、日本在巴黎和會上居于主導地位
③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列強分贓的會議
④弱國無主權、弱國無外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19九上·杭州模擬)1912年,美國學者百森評論中國某一事件時說:“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評論的這一事件(  )
A.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B.是共和制度在中國的實踐
C.實現了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 D.高舉著民主與科學的大旗
21.(2019九上·杭州模擬)有學者認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頒布的這道詔書……終結了秦始皇以來周而復始的王朝輪回,沒有流血漂櫓、尸橫遍野,……以最小的代價、和平完成了政權的更替。”該觀點的主旨是(  )
A.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國的政治
C.中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漫長
D.辛亥革命是中國式的“光榮革命”
22.(2019九上·紹興月考)1926年胡適在英國進行了三次演講。英方為胡適做廣告時使用了“中國文藝復興之父”來推介。英方所稱的“中國文藝復興”是指(  )
A.洋務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三大改造
23.(2019九上·杭州模擬)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不斷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下列能反映制度層面向西方學習的是(  )
①洋務運動 ②戊戌變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運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19九上·杭州模擬)“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下列敘述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
①激發了青年的愛國熱情
②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
③加速了新文化運動的步伐
④宣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2019九上·溫嶺期中)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此次“聯合”所順應的時代呼聲是(  )
A.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除軍閥
C.土地革命,分田地 D.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26.(2019九上·杭州模擬)鑒于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毛澤東在某次會議的發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次會議是指(  )
A.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B.八七會議
C.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D.遵義會議
27.(2019九上·杭州模擬)據《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記載:會議經過激烈的爭論后,委托張聞天起草《中共中央關于反對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并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這次會議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會議 C.遵義會議 D.中共八大
28.(2019九上·杭州模擬)著名的歷史人物影響歷史發展的進程。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功績組合正確的是(  )
①孫中山——領導北伐戰爭
②毛澤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③周恩來——領導南昌起義
④陳獨秀——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2019九上·杭州模擬)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不朽的豐碑。下列長征途中發生的歷史事件排列正確的是(  )
①遵義會議
②吳起鎮會師
③飛奪瀘定橋
④甘肅會寧會師
⑤爬雪山,過草地
A.①⑤③②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⑤③④② D.①③⑤④②
三、非選擇題(共5小題,共46分)
30.(2019九上·杭州模擬)美麗紅村,山清水秀,出產的茶葉因品質好而聞名。讀圖,回答問題。
(1)觀察圖1,描述圖示區域中聚落的分布特點。
(2)結合圖1,圖2,圖3,簡析紅村茶葉品質好的自然原因。
(3)根據上述材料,請你為紅村的經濟發展提兩條合理化建議。
31.(2019九上·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九年級小亮同學在歷史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了梳理,繪制了如下的示意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
材料三:法國元帥福煦在聽到《凡爾賽條約》簽字的消息后說:“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列寧指出:“靠《凡爾賽條約》來維持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將材料一中示意圖的①②③補充完整。
(2)請從戰爭的性質角度評析材料二的觀點。
(3)材料三中福煦和列寧對《凡爾賽條約》的評價有何一致性?根據所學知識說明他們觀點的合理性。
32.(2019九上·杭州模擬)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為了紀念先生對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九年級某班學生收集了以下一些材料進行探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了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政,故要社會革命。
——孫中山
材料二: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三:“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
“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
(1)從材料一中可以獲知孫中山先生提出的革命綱領是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材料三中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
(3)結合所學的知識,用至少兩例史實證明“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不能照抄材料原文)
33.(2019九上·杭州模擬)漢語詞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豐富,新生詞匯也往往折射出時代的風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群眾】“群眾”一詞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19年之后,“群眾”的使用次數不斷增加,常用作“工農群眾”“勞動群眾”等。
聯系材料,寫出最早促使這一時期“群眾”一詞日益流行的歷史事件,并簡述其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巨大影響。
(2)【旗幟】旗幟是方向,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運用所學知識從上述旗幟中尋找中國民主革命的足跡,并簡述它們對中國的推動作用。
34.(2019九上·杭州模擬)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中國人民為“走什么路”的問題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回眸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有著發人深省的獨特意義。
(1)請在D處填上正確的標題。
(2)《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公開出版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關系是怎樣的?
(3)請根據上面材料回答中國共產黨自己的路是一條怎樣的路?
(4)上述材料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確
【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
【解析】【分析】圖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點評】此題考查對比例尺與地圖的理解,題目較為容易。
2.【答案】錯誤
【知識點】地形的種類和特點
【解析】【分析】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應該從中間流向四周,呈放射狀。
【點評】此題考查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為理解層面。
3.【答案】錯誤
【知識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
【解析】【分析】地中海氣候為亞熱帶氣候,其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地中海氣候的特點,為識記類,較為容易。
4.【答案】錯誤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馬關條約》賠款2億兩白銀,而《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由此可見《辛丑條約》賠款數額多余《馬關條約》,故說法錯誤。
【點評】此題考查近代不平等條約的識記,較為容易。
5.【答案】正確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巴黎和會是英美法等國主導的,會議的主要問題就是解決一戰遺留問題和對戰敗國德國的處置問題,故此說法正確。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巴黎和會的主要內容,屬于識記層面,比較簡單。
6.【答案】錯誤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 長征精神:一是堅定信念、奮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二是靈活機智、頑強拼搏的精神;三是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精神;四是勇往直前、無堅不催的精神;五是嚴守紀律、愛國為民的精神。長征精神主要體現的是愛國精神,和革命精神。民主科學是五四運動精神。
【點評】此題考查對于五四精神、長征精神的理解,難度一般。
7.【答案】B
【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
【解析】【分析】根據定位方法圖中有指北針,根據指北針去定位可以得出為西南向東北走向。
故答案為:B。
【點評】此題為定位方法的應用,以及方向的判斷,屬于應用層面,有一定難度。
8.【答案】C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讀圖分析可知,圖中丙地海拔低于200米,地形平坦開闊,且靠近小溪,水源補給便利。依據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等高線地圖的判讀,難度較大
9.【答案】C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讀圖可知,①是直布羅陀海峽,是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②是白令海峽,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太平洋與北冰洋;③是德雷克海峽,是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太平洋與大西洋;④是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與印度洋,不是洲界線。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世界地圖的空間記憶,難度較小。
10.【答案】(1)C
(2)A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
【解析】【分析】(1)依據大洲輪廓和經緯度,讀圖可知,太平洋東岸,60N附近該大洲是北美洲。依據題意。
(2)讀圖可知,甲地區位于北美洲中部,屬于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有密西西比河提供水源,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故甲地人口密度最高。
故答案為:(1)C。(2)A。
【點評】此題考查區域地理,難度較大。
11.【答案】B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1838年,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痛陳鴉片“流毒于天下”,數十年后,“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由此得出,他主張嚴厲禁煙的原因是兵弱銀荒,國力日衰。鴉片流毒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也直接威脅到清朝的財政。清朝有見識的大臣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說,如果聽任鴉片泛濫,那么數十年后,中國“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不久,林則徐受命擔任欽差大臣,去廣東查禁鴉片。
故答案為: B。
【點評】此題考查對史料的閱讀,以及對鴉片戰爭爆發原因的認識。
12.【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依據表格可知,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大幅度降低。根據所學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的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即協定關稅。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以《南京條約》的簽訂為依托,考查的是《南京條約》內容的知識。
13.【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從題目中1860年被劫掠可知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為1840-1842,甲午戰爭為1894-1895,八國聯軍侵華為1900。因此選擇B選項。
【點評】此題考查近代史上戰爭的時間,較為容易。
14.【答案】C
【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對這期間歷史事件之間關系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是《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1895年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聯合1300多名應試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之為“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的序幕。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以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為依托,考查公車上書。
15.【答案】A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據“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運動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①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③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是戊戌變法,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②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以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為依托,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點。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16.【答案】C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據“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雖來達到目的,然而能有相當的成績,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指的是一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等;洋務派還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京師大學堂創辦于戊戌變法時期。故能印證“相當的成績”的有①③④。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
17.【答案】C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只是保護了獨立主權國家的極少的屬性的地步,說明《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列強統治中國,鎮壓中國人民的工具,故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辛丑條約》相關知識,為理解層面,難度較小。
18.【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薩拉熱窩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槍殺。奧匈帝國以此為借口,在得到德國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故選C。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薩拉熱窩事件的識記。
19.【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①《凡爾賽和約》把原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正確;
②在巴黎和會上處于主導地位的是英、法、美三國,錯誤。
③巴黎和會是一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會議,正確;
④《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交約戰勝國進行“委任統治”,正確。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巴黎和會的認識。
20.【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題干“1912年”結合所學,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后,各省代表齊集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成立。可知,“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評價的是中華民國成立,因此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以1912年,美國學者百森評論中國某一事件時說:“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為切入點,考查辛亥革命。
21.【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實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A項錯誤;
B項不符合中國辛亥革命的說法,排除B項;
C項與辛亥革命無關,排除;
這里的“光榮革命”指的是“以最小的代價,和平完成了政權的更迭”,故D項正確。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了辛亥革命,題目較為簡單。
22.【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前期宣傳民主和科學,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英方所稱的“中國文藝復興”是指新文化運動。
ACD三項不是英方所稱的“中國文藝復興”,不符合題意;
B項新文化運動是英方所稱的“中國文藝復興”,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23.【答案】C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中國近代進行了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過程是三個層次:一是學習西方的技術即器物階段,由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師夷長技的自救運動,以自強求富為口號,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開端;第二是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即政治民主化,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后,以康梁為首的維新派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以期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則主張以暴力推翻腐敗的清政府,領導了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實現民主共和,其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第三是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資產階級激進派以民主科學為武器,發動了新文化運動。題干能反映在制度層面向西方學習的是②③。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洋務運動、戊成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24.【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①依據題干可知設問是關于五四運動的影響,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激發了青年的愛國熱情,青年學生在運動中發揮了先鋒作用,故①正確;
②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思想上的條件,故②正確;
③五四運動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新文化運動前期提倡資產階級民主、科學的思想,而后期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新思潮的主流,故③正確;
④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和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故④錯誤;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難度較小。
25.【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20世紀20年代”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6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領導了北伐戰爭,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北伐戰爭的相關內容,從題干給出的時間信息和“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中不難判斷。
26.【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會議總結了國民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會上,毛澤東提出了“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故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八七會議的內容,難度較小。
27.【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年10月,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長征,1935年1月,紅軍攻占遵義,召開的遵義會議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以據《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記載:會議經過激烈的爭論后,委托張聞天起草《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并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為切入點,考查遵義會議。
28.【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 孫中山先生去世于1925年3月12日。而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7月9日。 ①不符合題意。
1927年,毛澤東建立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 周恩來是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 1920年8月,陳獨秀等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②③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周恩來、毛澤東等歷史人物的事跡,難度較小。
29.【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長征。雖然突破了國民黨軍隊設置的四道封鎖線,但損失過半,中國革命到了生死存亡關頭。1935年初,紅軍占領貴州重鎮遵義,在這里召開了遵義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毛澤東重新回到黨和紅軍的領導崗位。遵義會議以后,在毛澤東領導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圍剿計劃;然后急行軍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接接著紅軍北上,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接著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1935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于會寧會師,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因此,其正確順序為 ①③⑤②④。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紅軍長征的路線,屬于識記,難度較小。
30.【答案】(1)分布特點:沿河分布;在地勢平坦的地方。
(2)地形:茶園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坡度較緩,排水順暢,適宜種植茶樹。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茶樹生長;海拔較高,夏季氣溫相對較低,冬季溫和,茶樹生長期長,茶葉品質好。
(3)建議1:發展以茶葉為主的特色產業。
建議2:利用古廟、茶園可以發展旅游業。
建議3:發展水產養殖業。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
【解析】【分析】讀圖分析可知:
(1)由圖1信息可知,圖示區域中聚落的分布特點是沿河分布,在地勢平坦的地方。
(2)結合圖1、圖2、圖3信息可知,紅村茶葉品質好的自然原因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茶樹生長;海拔較高,夏季氣溫相對較低,冬季溫和,茶樹生長期長,茶葉品質好等。
(3)由圖1信息可知,針對紅村經濟發展可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及依托的有利條件是:建議1:發展以茶葉為主的特色茶葉,有利條件:茶葉品質好,交通便利;建議2:發展旅游業,有利條件:山水風光優美,茶園風光獨特。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聚落可分為鄉村和城市,兩者都受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
【點評】此題考查讀圖分析、應用能力,難度較大。
31.【答案】(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 蘇俄 。
(2)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3)都認為凡爾賽體系不持久(或不穩定、不和平)。
凡爾賽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之間的關系,但列強的矛盾沒有根本消除,反而加深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播下了仇恨和戰爭的種子,所以這種相對穩定的國際秩序無法長久維持下去。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一戰示意圖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 蘇俄 ,一戰前,帝國主義國家矛盾尖銳,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德國、奧匈帝國、
意大利組成三國同盟;英國、法國、俄國組成三國協約.俄國十月革命后,俄國同德國、奧匈帝國議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示意圖應該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概括梳理.
(2)材料二“戰后,簽訂的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和約,它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和削弱德國。”評述的是巴黎和會,最后達成的“不愉快的妥協”是簽訂了以《凡爾賽和約》為核心的一系列條約,說這是“不愉快的妥協”的原因是這些條約不僅使列強間的矛盾,掩藏著更深的危機.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巴黎和會沒有維護戰勝國中國的合法權益,把山東移交日本,引發了中國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點評】本題以一幅一戰示意圖和一則文字材料切入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一戰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32.【答案】(1)三民主義(或民族、民權、民生)。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3)孫中山領導下成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成立全國性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或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制國家)。
【知識點】辛亥革命;“五族共和”
【解析】【分析】(1)根據題目材料“是為中國謀幸福,因為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因不要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目材料是對孫中山提出的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驅除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具體闡述。
(2)根據題目材料“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目材料主要表明辛亥革命不但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
(3)根據題目材料“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股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目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作用,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的道路。隨著辛亥革命帶來的思想解放運動,隨之而發生了新文化運動。
【點評】本題考查孫中山及中華民國相關知識,難度較大。
33.【答案】(1)歷史事件:五四運動。
影響: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
(2)足跡一: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作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足跡二:1927年——南昌起義。
作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國共第一次合作。解答時要抓住時間“1919年”一“1925年”。結合教材可知,1919年5月4日,由于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北京大學等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演講,舉行游行示威,逐漸發展為一場全國性的愛國運動,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中國的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會議制定了黨的奮斗目標,確立了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開始領導和發動工農群眾,進行革命斗爭。1924年,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進行了北伐戰爭,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2)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的目標”實現的過程。
結合教材可知,1911年,孫中山發動了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孫中山建立了中華民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勝利,中國取得了自鴉片戰爭以來反侵略斗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1949年,渡江戰役解放南京,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解放戰爭勝利。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天安門舉行,新中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真正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國共第一次合作等相關內容,側重于歷史事件相關性的理解,難度較大。
34.【答案】(1)井岡山會師。
(2)《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公開出版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3)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4)發展道路的選擇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發展道路是多樣的,要尊重發展道路的多樣化。
【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解析】【分析】(1)D處為課本插圖井岡山會師
(2)根據題中《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公開出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工人階級提供了先進的思想武器和科學的行動指南,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或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3)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成為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例如,在長征到達陜北后,建立了陜甘寧革命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最后在解放戰爭中不斷擴大根據地直到解放全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說明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
(4)題中材料指向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這個探索是經歷了多次的嘗試,而且符合國情的,可以從這方面作答。
【點評】本題考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井岡山會師及十一屆三中全會相關知識。
1 / 1浙江省杭州市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二次質量檢測試卷
一、判斷題(共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
1.(2019九上·杭州模擬)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小。
【答案】正確
【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
【解析】【分析】圖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點評】此題考查對比例尺與地圖的理解,題目較為容易。
2.(2019九上·杭州模擬)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所以亞洲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流。
【答案】錯誤
【知識點】地形的種類和特點
【解析】【分析】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應該從中間流向四周,呈放射狀。
【點評】此題考查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為理解層面。
3.(2019九上·杭州模擬)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寒冷多雨。
【答案】錯誤
【知識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
【解析】【分析】地中海氣候為亞熱帶氣候,其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地中海氣候的特點,為識記類,較為容易。
4.(2019九上·杭州模擬)《馬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答案】錯誤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馬關條約》賠款2億兩白銀,而《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由此可見《辛丑條約》賠款數額多余《馬關條約》,故說法錯誤。
【點評】此題考查近代不平等條約的識記,較為容易。
5.(2019九上·杭州模擬)巴黎和會上如何處理德國成為列強討論的焦點。
【答案】正確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巴黎和會是英美法等國主導的,會議的主要問題就是解決一戰遺留問題和對戰敗國德國的處置問題,故此說法正確。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巴黎和會的主要內容,屬于識記層面,比較簡單。
6.(2019九上·杭州模擬)長征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追求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先進價值觀。
【答案】錯誤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 長征精神:一是堅定信念、奮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二是靈活機智、頑強拼搏的精神;三是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精神;四是勇往直前、無堅不催的精神;五是嚴守紀律、愛國為民的精神。長征精神主要體現的是愛國精神,和革命精神。民主科學是五四運動精神。
【點評】此題考查對于五四精神、長征精神的理解,難度一般。
二、選擇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
7.(2019九上·杭州模擬)下圖是利用北斗導航系統開發的車載導航界面示意圖,圖中箭頭所代表的汽車行進方向是(  )
A.正南向正北 B.西南向東北 C.東南向西北 D.正北向正南
【答案】B
【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
【解析】【分析】根據定位方法圖中有指北針,根據指北針去定位可以得出為西南向東北走向。
故答案為:B。
【點評】此題為定位方法的應用,以及方向的判斷,屬于應用層面,有一定難度。
8.(2019九上·杭州模擬)戶外露營日益成為人們休閑的一種方式。露營營地應選擇在開闊安全、背風背陰和水源補給便利的地方。下圖中的最佳營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讀圖分析可知,圖中丙地海拔低于200米,地形平坦開闊,且靠近小溪,水源補給便利。依據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等高線地圖的判讀,難度較大
9.(2019九上·杭州模擬)下列海峽既溝通了兩大洋,又是兩大洲分界線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讀圖可知,①是直布羅陀海峽,是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②是白令海峽,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太平洋與北冰洋;③是德雷克海峽,是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太平洋與大西洋;④是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與印度洋,不是洲界線。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世界地圖的空間記憶,難度較小。
10.(2019九上·杭州模擬)下圖為某科考隊地理考察路線圖,讀圖,回答小題。
(1)科考隊考察的大洲是(  )
A.亞洲 B.歐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2)科考隊途經的四個考察點中,人口密度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C
(2)A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
【解析】【分析】(1)依據大洲輪廓和經緯度,讀圖可知,太平洋東岸,60N附近該大洲是北美洲。依據題意。
(2)讀圖可知,甲地區位于北美洲中部,屬于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有密西西比河提供水源,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故甲地人口密度最高。
故答案為:(1)C。(2)A。
【點評】此題考查區域地理,難度較大。
11.(2019九上·杭州模擬)1838年,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痛陳“鴉片流毒于天下”,數十年后,“幾無可以御敵之兵,幾無可以充餉之銀”。由此得出,他主張嚴厲禁煙是因為(  )
A.閉關鎖國,腐敗不堪 B.兵弱銀荒,國力日衰
C.列強瓜分,國家危亡 D.懲治毒販,打擊侵略
【答案】B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1838年,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痛陳鴉片“流毒于天下”,數十年后,“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由此得出,他主張嚴厲禁煙的原因是兵弱銀荒,國力日衰。鴉片流毒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也直接威脅到清朝的財政。清朝有見識的大臣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說,如果聽任鴉片泛濫,那么數十年后,中國“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不久,林則徐受命擔任欽差大臣,去廣東查禁鴉片。
故答案為: B。
【點評】此題考查對史料的閱讀,以及對鴉片戰爭爆發原因的認識。
12.(2019九上·杭州模擬)《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其中直接導致下表中數據變化的內容是(  )
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變化
貨物 舊稅率(%) 新稅率(%)
棉花 24.19 5.56
棉紗 13.38 5.56
斜紋布 14.92 5.56
A.割讓香港島 B.戰后賠款 C.五口通商 D.協定關稅
【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依據表格可知,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大幅度降低。根據所學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的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即協定關稅。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以《南京條約》的簽訂為依托,考查的是《南京條約》內容的知識。
13.(2019九上·杭州模擬)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臨摹品曾收藏于圓明園,在1860年的一場戰爭中被劫掠,后輾轉流落至大英博物館。這場戰爭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從題目中1860年被劫掠可知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為1840-1842,甲午戰爭為1894-1895,八國聯軍侵華為1900。因此選擇B選項。
【點評】此題考查近代史上戰爭的時間,較為容易。
14.(2019九上·杭州模擬)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下列對這期間歷史事件之間關系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有(  )
A.鴉片戰爭的爆發是虎門銷煙的導火線
B.第二次鴉片戰爭直接導致辛亥革命的發生
C.《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后掀起了洋務運動
【答案】C
【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對這期間歷史事件之間關系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是《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1895年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聯合1300多名應試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之為“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的序幕。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以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為依托,考查公車上書。
15.(2019九上·杭州模擬)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該運動(  )
①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②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④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據“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運動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①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③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是戊戌變法,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②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以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為依托,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點。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16.(2019九上·杭州模擬)史學家蔣廷黻認為,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求富運動,雖未達到目的,然而能有相當的成績,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證“相當的成績”的有(  )
①創建北洋水師
②創辦京師大學堂
③創辦輪船招商局
④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據“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雖來達到目的,然而能有相當的成績,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指的是一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等;洋務派還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京師大學堂創辦于戊戌變法時期。故能印證“相當的成績”的有①③④。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
17.(2019九上·杭州模擬)美國歷史學家馬士在《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一書中描述中國“已經達到了一個國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階段,低到只是保護了獨立主權國家的極少的屬性的地步了。”“國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現在(  )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
D.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答案】C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只是保護了獨立主權國家的極少的屬性的地步,說明《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列強統治中國,鎮壓中國人民的工具,故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辛丑條約》相關知識,為理解層面,難度較小。
18.(2017九上·臺州期中)塞爾維亞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諾 普林西普在這里用他的子彈,表達了我們人民對暴虐的反抗和對自由的向往”,碑文記載的事件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個事件是(  )
A.來克星頓的槍聲 B.珍珠港事件
C.薩拉熱窩事件 D.九一八事件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薩拉熱窩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槍殺。奧匈帝國以此為借口,在得到德國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故選C。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薩拉熱窩事件的識記。
19.(2019九上·杭州模擬)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之一,在巴黎和會上要求收回一戰前德國在中國山東攫取的一切權利。結果《凡爾賽條約》卻將這些特權轉讓給了日本。這深刻表明(  )
①一戰后中國仍然屬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國、日本在巴黎和會上居于主導地位
③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列強分贓的會議
④弱國無主權、弱國無外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①《凡爾賽和約》把原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正確;
②在巴黎和會上處于主導地位的是英、法、美三國,錯誤。
③巴黎和會是一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會議,正確;
④《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交約戰勝國進行“委任統治”,正確。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巴黎和會的認識。
20.(2019九上·杭州模擬)1912年,美國學者百森評論中國某一事件時說:“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評論的這一事件(  )
A.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B.是共和制度在中國的實踐
C.實現了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 D.高舉著民主與科學的大旗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題干“1912年”結合所學,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后,各省代表齊集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成立。可知,“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評價的是中華民國成立,因此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以1912年,美國學者百森評論中國某一事件時說:“中國目前的局勢正以一種系統、科學的方式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帶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為切入點,考查辛亥革命。
21.(2019九上·杭州模擬)有學者認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頒布的這道詔書……終結了秦始皇以來周而復始的王朝輪回,沒有流血漂櫓、尸橫遍野,……以最小的代價、和平完成了政權的更替。”該觀點的主旨是(  )
A.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國的政治
C.中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漫長
D.辛亥革命是中國式的“光榮革命”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實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A項錯誤;
B項不符合中國辛亥革命的說法,排除B項;
C項與辛亥革命無關,排除;
這里的“光榮革命”指的是“以最小的代價,和平完成了政權的更迭”,故D項正確。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了辛亥革命,題目較為簡單。
22.(2019九上·紹興月考)1926年胡適在英國進行了三次演講。英方為胡適做廣告時使用了“中國文藝復興之父”來推介。英方所稱的“中國文藝復興”是指(  )
A.洋務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三大改造
【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前期宣傳民主和科學,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英方所稱的“中國文藝復興”是指新文化運動。
ACD三項不是英方所稱的“中國文藝復興”,不符合題意;
B項新文化運動是英方所稱的“中國文藝復興”,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23.(2019九上·杭州模擬)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不斷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下列能反映制度層面向西方學習的是(  )
①洋務運動 ②戊戌變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運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中國近代進行了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過程是三個層次:一是學習西方的技術即器物階段,由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師夷長技的自救運動,以自強求富為口號,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開端;第二是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即政治民主化,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后,以康梁為首的維新派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以期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則主張以暴力推翻腐敗的清政府,領導了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實現民主共和,其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第三是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資產階級激進派以民主科學為武器,發動了新文化運動。題干能反映在制度層面向西方學習的是②③。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洋務運動、戊成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24.(2019九上·杭州模擬)“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下列敘述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
①激發了青年的愛國熱情
②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
③加速了新文化運動的步伐
④宣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①依據題干可知設問是關于五四運動的影響,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激發了青年的愛國熱情,青年學生在運動中發揮了先鋒作用,故①正確;
②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思想上的條件,故②正確;
③五四運動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新文化運動前期提倡資產階級民主、科學的思想,而后期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新思潮的主流,故③正確;
④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和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故④錯誤;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難度較小。
25.(2019九上·溫嶺期中)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此次“聯合”所順應的時代呼聲是(  )
A.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除軍閥
C.土地革命,分田地 D.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20世紀20年代”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6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領導了北伐戰爭,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北伐戰爭的相關內容,從題干給出的時間信息和“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中不難判斷。
26.(2019九上·杭州模擬)鑒于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毛澤東在某次會議的發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次會議是指(  )
A.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B.八七會議
C.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D.遵義會議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會議總結了國民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會上,毛澤東提出了“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故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八七會議的內容,難度較小。
27.(2019九上·杭州模擬)據《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記載:會議經過激烈的爭論后,委托張聞天起草《中共中央關于反對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并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這次會議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會議 C.遵義會議 D.中共八大
【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年10月,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長征,1935年1月,紅軍攻占遵義,召開的遵義會議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以據《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記載:會議經過激烈的爭論后,委托張聞天起草《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并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為切入點,考查遵義會議。
28.(2019九上·杭州模擬)著名的歷史人物影響歷史發展的進程。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功績組合正確的是(  )
①孫中山——領導北伐戰爭
②毛澤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③周恩來——領導南昌起義
④陳獨秀——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 孫中山先生去世于1925年3月12日。而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7月9日。 ①不符合題意。
1927年,毛澤東建立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 周恩來是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 1920年8月,陳獨秀等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②③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周恩來、毛澤東等歷史人物的事跡,難度較小。
29.(2019九上·杭州模擬)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不朽的豐碑。下列長征途中發生的歷史事件排列正確的是(  )
①遵義會議
②吳起鎮會師
③飛奪瀘定橋
④甘肅會寧會師
⑤爬雪山,過草地
A.①⑤③②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⑤③④② D.①③⑤④②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長征。雖然突破了國民黨軍隊設置的四道封鎖線,但損失過半,中國革命到了生死存亡關頭。1935年初,紅軍占領貴州重鎮遵義,在這里召開了遵義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毛澤東重新回到黨和紅軍的領導崗位。遵義會議以后,在毛澤東領導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圍剿計劃;然后急行軍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接接著紅軍北上,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接著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1935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于會寧會師,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因此,其正確順序為 ①③⑤②④。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紅軍長征的路線,屬于識記,難度較小。
三、非選擇題(共5小題,共46分)
30.(2019九上·杭州模擬)美麗紅村,山清水秀,出產的茶葉因品質好而聞名。讀圖,回答問題。
(1)觀察圖1,描述圖示區域中聚落的分布特點。
(2)結合圖1,圖2,圖3,簡析紅村茶葉品質好的自然原因。
(3)根據上述材料,請你為紅村的經濟發展提兩條合理化建議。
【答案】(1)分布特點:沿河分布;在地勢平坦的地方。
(2)地形:茶園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坡度較緩,排水順暢,適宜種植茶樹。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茶樹生長;海拔較高,夏季氣溫相對較低,冬季溫和,茶樹生長期長,茶葉品質好。
(3)建議1:發展以茶葉為主的特色產業。
建議2:利用古廟、茶園可以發展旅游業。
建議3:發展水產養殖業。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
【解析】【分析】讀圖分析可知:
(1)由圖1信息可知,圖示區域中聚落的分布特點是沿河分布,在地勢平坦的地方。
(2)結合圖1、圖2、圖3信息可知,紅村茶葉品質好的自然原因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茶樹生長;海拔較高,夏季氣溫相對較低,冬季溫和,茶樹生長期長,茶葉品質好等。
(3)由圖1信息可知,針對紅村經濟發展可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及依托的有利條件是:建議1:發展以茶葉為主的特色茶葉,有利條件:茶葉品質好,交通便利;建議2:發展旅游業,有利條件:山水風光優美,茶園風光獨特。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聚落可分為鄉村和城市,兩者都受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
【點評】此題考查讀圖分析、應用能力,難度較大。
31.(2019九上·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九年級小亮同學在歷史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了梳理,繪制了如下的示意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
材料三:法國元帥福煦在聽到《凡爾賽條約》簽字的消息后說:“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列寧指出:“靠《凡爾賽條約》來維持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將材料一中示意圖的①②③補充完整。
(2)請從戰爭的性質角度評析材料二的觀點。
(3)材料三中福煦和列寧對《凡爾賽條約》的評價有何一致性?根據所學知識說明他們觀點的合理性。
【答案】(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 蘇俄 。
(2)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3)都認為凡爾賽體系不持久(或不穩定、不和平)。
凡爾賽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之間的關系,但列強的矛盾沒有根本消除,反而加深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播下了仇恨和戰爭的種子,所以這種相對穩定的國際秩序無法長久維持下去。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一戰示意圖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 蘇俄 ,一戰前,帝國主義國家矛盾尖銳,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德國、奧匈帝國、
意大利組成三國同盟;英國、法國、俄國組成三國協約.俄國十月革命后,俄國同德國、奧匈帝國議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示意圖應該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概括梳理.
(2)材料二“戰后,簽訂的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和約,它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和削弱德國。”評述的是巴黎和會,最后達成的“不愉快的妥協”是簽訂了以《凡爾賽和約》為核心的一系列條約,說這是“不愉快的妥協”的原因是這些條約不僅使列強間的矛盾,掩藏著更深的危機.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巴黎和會沒有維護戰勝國中國的合法權益,把山東移交日本,引發了中國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點評】本題以一幅一戰示意圖和一則文字材料切入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一戰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32.(2019九上·杭州模擬)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為了紀念先生對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九年級某班學生收集了以下一些材料進行探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了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政,故要社會革命。
——孫中山
材料二: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三:“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
“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
(1)從材料一中可以獲知孫中山先生提出的革命綱領是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材料三中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
(3)結合所學的知識,用至少兩例史實證明“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不能照抄材料原文)
【答案】(1)三民主義(或民族、民權、民生)。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3)孫中山領導下成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成立全國性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或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制國家)。
【知識點】辛亥革命;“五族共和”
【解析】【分析】(1)根據題目材料“是為中國謀幸福,因為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因不要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目材料是對孫中山提出的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驅除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具體闡述。
(2)根據題目材料“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目材料主要表明辛亥革命不但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
(3)根據題目材料“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股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目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作用,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的道路。隨著辛亥革命帶來的思想解放運動,隨之而發生了新文化運動。
【點評】本題考查孫中山及中華民國相關知識,難度較大。
33.(2019九上·杭州模擬)漢語詞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豐富,新生詞匯也往往折射出時代的風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群眾】“群眾”一詞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19年之后,“群眾”的使用次數不斷增加,常用作“工農群眾”“勞動群眾”等。
聯系材料,寫出最早促使這一時期“群眾”一詞日益流行的歷史事件,并簡述其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巨大影響。
(2)【旗幟】旗幟是方向,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運用所學知識從上述旗幟中尋找中國民主革命的足跡,并簡述它們對中國的推動作用。
【答案】(1)歷史事件:五四運動。
影響: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
(2)足跡一: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作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足跡二:1927年——南昌起義。
作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國共第一次合作。解答時要抓住時間“1919年”一“1925年”。結合教材可知,1919年5月4日,由于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北京大學等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演講,舉行游行示威,逐漸發展為一場全國性的愛國運動,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中國的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會議制定了黨的奮斗目標,確立了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開始領導和發動工農群眾,進行革命斗爭。1924年,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進行了北伐戰爭,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2)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的目標”實現的過程。
結合教材可知,1911年,孫中山發動了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孫中山建立了中華民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勝利,中國取得了自鴉片戰爭以來反侵略斗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1949年,渡江戰役解放南京,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解放戰爭勝利。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天安門舉行,新中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真正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國共第一次合作等相關內容,側重于歷史事件相關性的理解,難度較大。
34.(2019九上·杭州模擬)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中國人民為“走什么路”的問題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回眸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有著發人深省的獨特意義。
(1)請在D處填上正確的標題。
(2)《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公開出版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關系是怎樣的?
(3)請根據上面材料回答中國共產黨自己的路是一條怎樣的路?
(4)上述材料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案】(1)井岡山會師。
(2)《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公開出版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3)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4)發展道路的選擇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發展道路是多樣的,要尊重發展道路的多樣化。
【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解析】【分析】(1)D處為課本插圖井岡山會師
(2)根據題中《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公開出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工人階級提供了先進的思想武器和科學的行動指南,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或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3)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成為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例如,在長征到達陜北后,建立了陜甘寧革命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最后在解放戰爭中不斷擴大根據地直到解放全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說明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
(4)題中材料指向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這個探索是經歷了多次的嘗試,而且符合國情的,可以從這方面作答。
【點評】本題考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井岡山會師及十一屆三中全會相關知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睢宁县| 四子王旗| 杨浦区| 襄垣县| 黑龙江省| 论坛| 波密县| 卫辉市| 新兴县| 和林格尔县| 嘉兴市| 海丰县| 乌审旗| 瑞安市| 泸溪县| 兴和县| 东阳市| 莆田市| 许昌县| 桐柏县| 漳州市| 无锡市| 涞水县| 策勒县| 大关县| 凤城市| 正镶白旗| 五峰| 汝城县| 乌兰察布市| 郧西县| 专栏| 龙州县| 赞皇县| 隆回县| 贵德县| 吉水县| 肥西县| 鄂托克前旗| 桦川县| 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