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寧波市逸夫中學等七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社會法治質量檢測(一)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寧波市逸夫中學等七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社會法治質量檢測(一)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逸夫中學等七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社會法治質量檢測(一)試卷
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2019九上·寧波月考)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________周年。(  )
A.60 B.65 C.70 D.75
2.(2019九上·寧波月考)一戰期間,下列事件按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凡爾登戰役 ②薩拉熱窩事件 ③美國參戰 ④德國投降
A.②③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3.(2019九上·寧波月考)構建知識結構是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學編寫的知識結構示意圖,他學習的主題是(  )
A.侵略與抗戰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C.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D.近代化探索
4.(2019九上·寧波月考)學習歷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來“重建”歷史場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國,可能會看到的情形有(  )
①人們出行乘火車
②報紙上刊登北伐戰爭的消息
③有人在閱讀《新青年》
④青年學生熱議巴黎和會的情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9九上·寧波月考)有史學家認為:“十月革命是列寧與布爾什維克發動的一次成功的改變”。這次改變(  )
A.徹底推翻了沙皇殘酷的專制統治
B.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偉大嘗試
C.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D.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6.(2019九上·寧波月考)“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羅斯福“新政”與列寧“新經濟政策”的相同點是(  )
A.打退國內外反動勢力的進攻 B.有利于本國經濟恢復和發展
C.鞏固了本國的資本主義制度 D.鞏固了工農聯盟的國家政權
7.(2019九上·寧波月考)新文化運動前期與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平等思想
B.較為徹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統思想
C.絕對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進步性
D.深入研究和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8.“自有民國,八年以來,未見真民意、真民權,有之,自學生此舉始耳。”康有為稱贊的“學生此舉”指的是(  )
A.公車上書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一二·九運動
9.(2019九上·寧波月考)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1921年,中國迎來的“曙光”是指(  )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B.五四運動的爆發
C.新文化運動的興趣 D.中華民國的成立
10.(2019九上·寧波月考)小明在一次做《歷史與社會》練習時,把下列選項連在一起,請幫他指出錯誤的一項是(  )
A.國民革命軍第四軍——“鐵軍”
B.黃埔軍校——周恩來
C.南京國民政府——孫中山
D.東北易幟——張學良
11.(2017九上·鄞州月考)下圖為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發展折線圖。圖中顯示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大幅度上升,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歷史原因是(  )
A.南昌起義的發動 B.紅色政權的建立
C.抗日戰爭的爆發 D.紅軍長征的勝利
12.(2019九上·寧波月考)2015年6月9日《參考消息》登載的一篇文章的標題為“十四年抗戰說”,“十四年抗戰說”是把哪一事件作為抗日戰爭的起點(  )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
13.(2019九上·寧波月考)下列選項與下圖反映的事件有關的是(  )
①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②日軍遭到了東北軍的奮起還擊
③蔣介石發表了“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的講話
④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寧波四明山區曾是新四軍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新四軍”誕生是(  )
A.革命統一戰線后建立的產物 B.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產物
C.秋收起義后三灣改編的產物 D.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的產物
15.(2019九上·寧波月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革命統一戰線的相同點有(  )
①都具有反帝的性質
②都在中共的推動下建立的
③都以國共合作為基礎
④都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題(共5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16.(2019九上·寧波月考)在學習了“辛亥革命”內容后,某校學生開展了“歷史偉人——孫中山”的研究性學習,搜集到了以下資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他(孫中山)的到達,徹底改變了局面,原來四分五裂的革命黨,一下子就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
——《辛亥:搖晃的中國》
材料二: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
——《辛亥:搖晃的中國》
材料三:以農為經,經商為緯,本末畢(完備的意思),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
——《孫中山全集》
材料四:“中國人民最惡毒、最強大的敵人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者本著分而治之的原則,豢養中國軍閥,嗾使(教唆、指使別人做壞事)他們互相混戰,各系軍閥也只有依靠帝國主義才能生存”;“要軍閥絕種,便要打破串通軍閥來作惡的帝國主義,要打敗帝國主義,就必須廢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條約”。
——《孫中山與近代中國民主革命》
(1)為將革命黨擰成一股繩,孫中山在組織上和思想上做了哪些準備?
(2)材料二中這場意外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它將中國扳到了哪一個軌道上?
(3)材料三中“以農為經”體現了孫中山的什么思想?它的核心是什么?
(4)概括材料四中孫中山的主張,并說一說國共兩黨為實現這一主張做出了哪些努力?
17.(2019九上·寧波月考)近現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喚醒中華民族萌發出中國夢的過程中……他們曾經學習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他們曾經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維新新政”……他們曾經渴望通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創建像西方那樣的民主共和國……
——《百年追夢與民族自強》
材料二: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軍閥割據……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過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三: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部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起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最終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
(1)從材料一中可看出先進的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進行了哪些探索活動?
(2)結合材料二,試以當時某位新知識分子為例,用史實說明他們是如何“喚醒國家及人民”的?為什么會有人把這場社會變革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3)毛澤東找到了一條怎樣的新民主革命的道路?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所獲得的歷史認識和感悟有哪些?
18.(2019九上·寧波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895年,一個不平等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了北京,在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各省舉人們十分憤慨,要求拒和、遷都和變法。
材料二:1919年,一個國際會議上中國外交遭受挫折的消息傳到國內,對渴望“公理戰勝強權”的中國人民是一個巨大的刺激,人們心中的怒火終于像火山一樣爆發了,首先站起來的是北京的青年學生。
材料三:1935年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欲使華北獨立,生活在北平的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了反對內戰一致對外的運動。
(1)材料二,三所引發的歷史事件分別是什么?并分析材料二所引發的事件意義。
(2)材料一,二的運動使哪些階級派別開始登上了政治舞臺?
(3)這三則材所涉及的問題都跟哪個國家有牽連關系?材料三所引發的運動后中國共產黨為打敗侵略者做了哪些貢獻?
(4)概括三則材料所蘊含的共同的民族精神?
19.(2019九上·寧波月考)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5周年,那場遠征,其歷時之長,行程之遙,路途之險,困難之巨,舉世罕見,曠古未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這一史詩般的逃亡,行程約6000英里,在大約一年的時間里翻越十幾座大山,跨域了二十幾條河流。
——《劍橋中國史》
材料二:紅軍長征部分圖片
材料三: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的失敗宣告結束。
——毛澤東
(1)材料一中“這一史詩般的逃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被譽為長征從此“走向黎明”是指哪一事件?為什么?
(2)根據材料二圖片歸納,紅軍長征要克服哪些方面的艱難險阻?
(3)結合材料三毛澤東的這句話,簡要談談你對歷史意義的認識。
20.(2019九上·寧波月考)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所占的地位實在太重要了。它成為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樞紐。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列舉一個體現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實例及影響(試題列舉除外)。
(2)結合圖一,圖二材料,分析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3)根據所學知識,說明抗日戰勝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樞紐”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時政知識。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故選C。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時政知識的識記。
2.【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的有關知識。凡爾登戰役發生于一戰前期,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薩拉熱窩事件發生于1914年6月28日,是一戰爆發的導火線;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重要事件的識記。
3.【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的近代化歷程。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是清政府內部,由封建貴族領導的旨在維護清政府統治的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運動;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旨在推翻封建統治的民主革命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文化運動,它們都是近代中國人探索救國、要求進步的表現。某同學編制的知識結構示意圖,表現了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理解。
4.【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歷史史實。1917年,火車已經引進到中國。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 所以1917年報紙上不可能刊登北伐戰爭的消息。1915年陳獨秀創辦了《青年雜志》,所以有人在閱讀《青年雜志》是正確的說法。巴黎和會是一戰結束后的1919年,勝利的協約國集團為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奠定戰后的和平而召開的會議,所以,1917年青年學生不可能熱議巴黎和會的情況。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重大歷史史實的識記。
5.【答案】D
【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俄國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的是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故A錯誤;巴黎公社的建立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偉大嘗試,故B錯誤;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是1861年農奴制改革,故C錯誤;十月革命是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符合材料中“十月革命是列寧與布爾什維克發動的一次‘成功的改變’”的說法,故D正確。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十月革命的理解。
6.【答案】B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恢復了國家經濟。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恢復了國家經濟,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列寧和羅斯福在國家經濟建設道路上的探索,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都為本國和其它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借鑒,有利于本國經濟恢復和發展。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的理解。
7.【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從1915年起,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反對舊文化、舊道德、舊傳統的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把斗爭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禮教,“打倒孔家店”,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在社會上掀起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它是我國歷史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新文化運動前期與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較為徹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統思想。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理解。
8.【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從題干中“自由民國,八年以來”推算此次事件發生的時間是1919年。公車上書發生在189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在1915年;一二·九運動發生于1935年。故可以排除ABD,選擇C。
【點評】知道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
9.【答案】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識記。
10.【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重要史實。孫中山組建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不是南京國民政府,所以B符合題意;ABD表述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重要史實的識記。
11.【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聯系題干中的時間信息“1927~1937年”,聯系所學知識, 1928年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相繼建立、擴大使黨員數量的不斷增加;直到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長征途中損失慘重,黨員數量才出現了嚴重下降。所以B項符合題意。故選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12.【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十四年抗戰表明抗日戰爭是從1931年開始,即是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的識記。
13.【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七七事變。分析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事件為七七事變。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所以①不符合題意;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遭到了東北軍的奮起還擊,所以②不符合題意;③④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七七事變的識記。
14.【答案】B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國軍隊的相關知識。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全國性抗戰爆發,在民族危機空前危機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軍隊的相關知識。注意中國軍隊稱謂的歷史演變,1928年5月25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叫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8月22日抗日戰爭時期叫八路軍,新四軍,1946解放戰爭時期年叫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中國成立后稱中國人民志愿軍。
15.【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革命統一戰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②③符合題意;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則沒有這個內容,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革命統一戰線的理解。
16.【答案】(1)組織上:成立中國同盟會;思想上:把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
(2)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共和道路。
(3)民生主義或平均地權;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
(4)主張:反帝反封建。
努力:北伐戰爭,抗日戰爭。
【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同盟會和三民主義。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為辛亥革命作了組織上的準備。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的準備。中國同盟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2)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這場意外指的是起始于武昌起義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建立了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共和道路。
(3)本題考查的是三民主義。孫中山的思想主要是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所以“以農為經”體現了孫中山的民生主義(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的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
(4)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四可知,孫中山的主張是反帝反封建,以挽救民族危亡。為此國共兩黨為實現這一主張做的努力有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7.【答案】(1)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2)魯迅,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辛辣的筆鋒揭穿了幾千年來的專制統治的真面目。
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
(3)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感悟:要借鑒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據“他們曾經學習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可知,這是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導的洋務運動;據“維新新政”可知,這是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的戊戌變法;據“他們曾經渴望通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創建像西方那樣的民主共和國”可知,這是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辛亥革命。
(2)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依據材料“民國早期”、“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和所學知識可知,這場思想革命是新文化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標志新文化運動興起,新文化運動領導人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批判儒家思想,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魯迅,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辛辣的筆鋒揭穿了幾千年來的專制統治的真面目。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
(3)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了秋收起義,后來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勝利的革命道路。這啟發我們要 借鑒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8.【答案】(1)五四運動、一二 九運動。
意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開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
(2)材料一引發的運動使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初次登上政治舞臺,材料二引發的運動使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3)日本,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出發,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牽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愛國主義精神。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五四運動;華北事變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分析材料二可知該事件為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游行示威、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開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一二 九運動 又稱為一二 九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學生舉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綏遠抗戰"、" 各黨派聯合起來"等口號。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
(2)本題考查的是維新運動、五四運動。分析材料一可知,該運動為起始于1895年的維新運動。維新運動使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初次登上政治舞臺。材料二引發的運動五四運動,使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3)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分析材料可知,維新運動、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都與日本有關。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即一二九運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此后,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出發,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牽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本題考查的是民族精神。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維新運動、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都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維新運動、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民族精神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9.【答案】(1)原因:紅軍第五次發圍剿失敗。
事件:遵義會議。
原因: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2)克服:①黨內的“左”傾錯誤;②敵人的圍追堵截;③嚴酷的自然險阻;④嚴重的物資匱乏。
(3)認識: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傳播了革命思想,擴大了黨的影響。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這一史詩般的逃亡”是指紅軍長征,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紅軍第五次發圍剿失敗。被譽為長征從此“走向黎明”是指遵義會議。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2)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 紅軍在長征中克服了黨內左傾錯誤的統治,敵人的圍追堵截,嚴酷的自然險阻,物資的嚴重匱乏等。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934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紅軍沖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人員損失過半;后改向貴州前進,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召開遵義會議。此后,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6年10月,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在長征過程中紅軍物資缺乏,環境惡劣。表現了不怕犧牲、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堅持不懈、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等。
(3)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長征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傳播了革命思想,擴大了黨的影響。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0.【答案】(1)平型關戰役,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量武器和軍用物資,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或百團大戰,沉重打擊日軍,振奮人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2)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3)理由: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平型關戰役,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量武器和軍用物資,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或百團大戰,沉重打擊日軍,振奮人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2)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材料一體現的抗戰勝利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材料二體現的則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3)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浙江省寧波市逸夫中學等七校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社會法治質量檢測(一)試卷
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2019九上·寧波月考)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________周年。(  )
A.60 B.65 C.70 D.75
【答案】C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時政知識。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故選C。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時政知識的識記。
2.(2019九上·寧波月考)一戰期間,下列事件按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凡爾登戰役 ②薩拉熱窩事件 ③美國參戰 ④德國投降
A.②③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的有關知識。凡爾登戰役發生于一戰前期,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薩拉熱窩事件發生于1914年6月28日,是一戰爆發的導火線;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重要事件的識記。
3.(2019九上·寧波月考)構建知識結構是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學編寫的知識結構示意圖,他學習的主題是(  )
A.侵略與抗戰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C.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D.近代化探索
【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的近代化歷程。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是清政府內部,由封建貴族領導的旨在維護清政府統治的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運動;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旨在推翻封建統治的民主革命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文化運動,它們都是近代中國人探索救國、要求進步的表現。某同學編制的知識結構示意圖,表現了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理解。
4.(2019九上·寧波月考)學習歷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來“重建”歷史場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國,可能會看到的情形有(  )
①人們出行乘火車
②報紙上刊登北伐戰爭的消息
③有人在閱讀《新青年》
④青年學生熱議巴黎和會的情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歷史史實。1917年,火車已經引進到中國。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 所以1917年報紙上不可能刊登北伐戰爭的消息。1915年陳獨秀創辦了《青年雜志》,所以有人在閱讀《青年雜志》是正確的說法。巴黎和會是一戰結束后的1919年,勝利的協約國集團為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奠定戰后的和平而召開的會議,所以,1917年青年學生不可能熱議巴黎和會的情況。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重大歷史史實的識記。
5.(2019九上·寧波月考)有史學家認為:“十月革命是列寧與布爾什維克發動的一次成功的改變”。這次改變(  )
A.徹底推翻了沙皇殘酷的專制統治
B.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偉大嘗試
C.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D.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答案】D
【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俄國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的是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故A錯誤;巴黎公社的建立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偉大嘗試,故B錯誤;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是1861年農奴制改革,故C錯誤;十月革命是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符合材料中“十月革命是列寧與布爾什維克發動的一次‘成功的改變’”的說法,故D正確。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十月革命的理解。
6.(2019九上·寧波月考)“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羅斯福“新政”與列寧“新經濟政策”的相同點是(  )
A.打退國內外反動勢力的進攻 B.有利于本國經濟恢復和發展
C.鞏固了本國的資本主義制度 D.鞏固了工農聯盟的國家政權
【答案】B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恢復了國家經濟。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恢復了國家經濟,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列寧和羅斯福在國家經濟建設道路上的探索,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都為本國和其它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借鑒,有利于本國經濟恢復和發展。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的理解。
7.(2019九上·寧波月考)新文化運動前期與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平等思想
B.較為徹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統思想
C.絕對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進步性
D.深入研究和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從1915年起,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反對舊文化、舊道德、舊傳統的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把斗爭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禮教,“打倒孔家店”,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在社會上掀起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它是我國歷史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新文化運動前期與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較為徹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統思想。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理解。
8.“自有民國,八年以來,未見真民意、真民權,有之,自學生此舉始耳。”康有為稱贊的“學生此舉”指的是(  )
A.公車上書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一二·九運動
【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從題干中“自由民國,八年以來”推算此次事件發生的時間是1919年。公車上書發生在189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在1915年;一二·九運動發生于1935年。故可以排除ABD,選擇C。
【點評】知道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
9.(2019九上·寧波月考)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1921年,中國迎來的“曙光”是指(  )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B.五四運動的爆發
C.新文化運動的興趣 D.中華民國的成立
【答案】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識記。
10.(2019九上·寧波月考)小明在一次做《歷史與社會》練習時,把下列選項連在一起,請幫他指出錯誤的一項是(  )
A.國民革命軍第四軍——“鐵軍”
B.黃埔軍校——周恩來
C.南京國民政府——孫中山
D.東北易幟——張學良
【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重要史實。孫中山組建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不是南京國民政府,所以B符合題意;ABD表述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重要史實的識記。
11.(2017九上·鄞州月考)下圖為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發展折線圖。圖中顯示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大幅度上升,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歷史原因是(  )
A.南昌起義的發動 B.紅色政權的建立
C.抗日戰爭的爆發 D.紅軍長征的勝利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聯系題干中的時間信息“1927~1937年”,聯系所學知識, 1928年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相繼建立、擴大使黨員數量的不斷增加;直到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長征途中損失慘重,黨員數量才出現了嚴重下降。所以B項符合題意。故選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12.(2019九上·寧波月考)2015年6月9日《參考消息》登載的一篇文章的標題為“十四年抗戰說”,“十四年抗戰說”是把哪一事件作為抗日戰爭的起點(  )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
【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十四年抗戰表明抗日戰爭是從1931年開始,即是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的識記。
13.(2019九上·寧波月考)下列選項與下圖反映的事件有關的是(  )
①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②日軍遭到了東北軍的奮起還擊
③蔣介石發表了“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的講話
④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七七事變。分析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事件為七七事變。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所以①不符合題意;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遭到了東北軍的奮起還擊,所以②不符合題意;③④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七七事變的識記。
14.寧波四明山區曾是新四軍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新四軍”誕生是(  )
A.革命統一戰線后建立的產物 B.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產物
C.秋收起義后三灣改編的產物 D.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的產物
【答案】B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國軍隊的相關知識。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全國性抗戰爆發,在民族危機空前危機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軍隊的相關知識。注意中國軍隊稱謂的歷史演變,1928年5月25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叫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8月22日抗日戰爭時期叫八路軍,新四軍,1946解放戰爭時期年叫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中國成立后稱中國人民志愿軍。
15.(2019九上·寧波月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革命統一戰線的相同點有(  )
①都具有反帝的性質
②都在中共的推動下建立的
③都以國共合作為基礎
④都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革命統一戰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②③符合題意;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則沒有這個內容,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革命統一戰線的理解。
二、材料分析題(共5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16.(2019九上·寧波月考)在學習了“辛亥革命”內容后,某校學生開展了“歷史偉人——孫中山”的研究性學習,搜集到了以下資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他(孫中山)的到達,徹底改變了局面,原來四分五裂的革命黨,一下子就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
——《辛亥:搖晃的中國》
材料二: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
——《辛亥:搖晃的中國》
材料三:以農為經,經商為緯,本末畢(完備的意思),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
——《孫中山全集》
材料四:“中國人民最惡毒、最強大的敵人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者本著分而治之的原則,豢養中國軍閥,嗾使(教唆、指使別人做壞事)他們互相混戰,各系軍閥也只有依靠帝國主義才能生存”;“要軍閥絕種,便要打破串通軍閥來作惡的帝國主義,要打敗帝國主義,就必須廢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條約”。
——《孫中山與近代中國民主革命》
(1)為將革命黨擰成一股繩,孫中山在組織上和思想上做了哪些準備?
(2)材料二中這場意外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它將中國扳到了哪一個軌道上?
(3)材料三中“以農為經”體現了孫中山的什么思想?它的核心是什么?
(4)概括材料四中孫中山的主張,并說一說國共兩黨為實現這一主張做出了哪些努力?
【答案】(1)組織上:成立中國同盟會;思想上:把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
(2)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共和道路。
(3)民生主義或平均地權;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
(4)主張:反帝反封建。
努力:北伐戰爭,抗日戰爭。
【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同盟會和三民主義。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為辛亥革命作了組織上的準備。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的準備。中國同盟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2)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這場意外指的是起始于武昌起義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建立了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共和道路。
(3)本題考查的是三民主義。孫中山的思想主要是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所以“以農為經”體現了孫中山的民生主義(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的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
(4)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四可知,孫中山的主張是反帝反封建,以挽救民族危亡。為此國共兩黨為實現這一主張做的努力有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7.(2019九上·寧波月考)近現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喚醒中華民族萌發出中國夢的過程中……他們曾經學習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他們曾經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維新新政”……他們曾經渴望通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創建像西方那樣的民主共和國……
——《百年追夢與民族自強》
材料二: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軍閥割據……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過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三: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部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起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最終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
(1)從材料一中可看出先進的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進行了哪些探索活動?
(2)結合材料二,試以當時某位新知識分子為例,用史實說明他們是如何“喚醒國家及人民”的?為什么會有人把這場社會變革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3)毛澤東找到了一條怎樣的新民主革命的道路?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所獲得的歷史認識和感悟有哪些?
【答案】(1)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2)魯迅,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辛辣的筆鋒揭穿了幾千年來的專制統治的真面目。
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
(3)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感悟:要借鑒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據“他們曾經學習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可知,這是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導的洋務運動;據“維新新政”可知,這是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的戊戌變法;據“他們曾經渴望通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創建像西方那樣的民主共和國”可知,這是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辛亥革命。
(2)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依據材料“民國早期”、“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和所學知識可知,這場思想革命是新文化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標志新文化運動興起,新文化運動領導人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批判儒家思想,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魯迅,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辛辣的筆鋒揭穿了幾千年來的專制統治的真面目。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
(3)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了秋收起義,后來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勝利的革命道路。這啟發我們要 借鑒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8.(2019九上·寧波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895年,一個不平等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了北京,在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各省舉人們十分憤慨,要求拒和、遷都和變法。
材料二:1919年,一個國際會議上中國外交遭受挫折的消息傳到國內,對渴望“公理戰勝強權”的中國人民是一個巨大的刺激,人們心中的怒火終于像火山一樣爆發了,首先站起來的是北京的青年學生。
材料三:1935年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欲使華北獨立,生活在北平的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了反對內戰一致對外的運動。
(1)材料二,三所引發的歷史事件分別是什么?并分析材料二所引發的事件意義。
(2)材料一,二的運動使哪些階級派別開始登上了政治舞臺?
(3)這三則材所涉及的問題都跟哪個國家有牽連關系?材料三所引發的運動后中國共產黨為打敗侵略者做了哪些貢獻?
(4)概括三則材料所蘊含的共同的民族精神?
【答案】(1)五四運動、一二 九運動。
意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開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
(2)材料一引發的運動使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初次登上政治舞臺,材料二引發的運動使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3)日本,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出發,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牽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愛國主義精神。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五四運動;華北事變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分析材料二可知該事件為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游行示威、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開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一二 九運動 又稱為一二 九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學生舉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綏遠抗戰"、" 各黨派聯合起來"等口號。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
(2)本題考查的是維新運動、五四運動。分析材料一可知,該運動為起始于1895年的維新運動。維新運動使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初次登上政治舞臺。材料二引發的運動五四運動,使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3)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分析材料可知,維新運動、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都與日本有關。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即一二九運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此后,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出發,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牽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本題考查的是民族精神。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維新運動、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都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維新運動、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民族精神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9.(2019九上·寧波月考)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5周年,那場遠征,其歷時之長,行程之遙,路途之險,困難之巨,舉世罕見,曠古未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這一史詩般的逃亡,行程約6000英里,在大約一年的時間里翻越十幾座大山,跨域了二十幾條河流。
——《劍橋中國史》
材料二:紅軍長征部分圖片
材料三: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的失敗宣告結束。
——毛澤東
(1)材料一中“這一史詩般的逃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被譽為長征從此“走向黎明”是指哪一事件?為什么?
(2)根據材料二圖片歸納,紅軍長征要克服哪些方面的艱難險阻?
(3)結合材料三毛澤東的這句話,簡要談談你對歷史意義的認識。
【答案】(1)原因:紅軍第五次發圍剿失敗。
事件:遵義會議。
原因: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2)克服:①黨內的“左”傾錯誤;②敵人的圍追堵截;③嚴酷的自然險阻;④嚴重的物資匱乏。
(3)認識: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傳播了革命思想,擴大了黨的影響。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這一史詩般的逃亡”是指紅軍長征,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紅軍第五次發圍剿失敗。被譽為長征從此“走向黎明”是指遵義會議。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2)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 紅軍在長征中克服了黨內左傾錯誤的統治,敵人的圍追堵截,嚴酷的自然險阻,物資的嚴重匱乏等。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934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紅軍沖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人員損失過半;后改向貴州前進,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召開遵義會議。此后,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6年10月,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在長征過程中紅軍物資缺乏,環境惡劣。表現了不怕犧牲、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堅持不懈、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等。
(3)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長征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傳播了革命思想,擴大了黨的影響。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0.(2019九上·寧波月考)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所占的地位實在太重要了。它成為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樞紐。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列舉一個體現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實例及影響(試題列舉除外)。
(2)結合圖一,圖二材料,分析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3)根據所學知識,說明抗日戰勝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樞紐”的理由。
【答案】(1)平型關戰役,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量武器和軍用物資,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或百團大戰,沉重打擊日軍,振奮人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2)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3)理由: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平型關戰役,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量武器和軍用物資,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或百團大戰,沉重打擊日軍,振奮人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2)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材料一體現的抗戰勝利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材料二體現的則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3)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定市| 海城市| 财经| 道真| 鹤岗市| 芦山县| 阜新| 黎城县| 通州市| 南开区| 沈丘县| 万荣县| 连城县| 珲春市| 哈尔滨市| 科技| 乐清市| 新疆| 新巴尔虎左旗| 高唐县| 华坪县| 攀枝花市| 安丘市| 禹城市| 海兴县| 建水县| 五寨县| 阿瓦提县| 吴忠市| 元谋县| 宜都市| 阿拉善左旗| 郁南县| 英山县| 文成县| 仲巴县| 广州市| 铜梁县| 镇康县| 白河县| 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