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道法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道法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道法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九上·長興期中)19世紀末,德國外長皮洛夫宣稱:“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這段材料可用來論證(  )
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
B.三國同盟形成的必要性
C.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
D.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的原因
2.(2019九上·長興期中)錢玄同,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民國六年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他提出“文神學之用真(典故)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據此回答問題。
(1)判斷出錢玄同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的時間是(  )
A.1916年 B.1917年 C.1918年 D.1919年
(2)錢玄同提出的主張與當時社會上正在興起的主張一致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C.提倡科學,反對愚昧 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3.近代以來,上海始終處于中國發展的前沿。她也見證了近代中國的變遷。以下內容與上海有關的是(  )
①辛亥革命的開始 ②五四運動 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④紅軍長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2019九上·長興期中)山東巡撫孫寶琦致清廷責任內閣電:“今日各省民情如決江河。然察其所為,決非種族相仇,實渴望共和政體。依臣愚見莫如毅然改計,俯順奧情。”此電文的背景是(  )
A.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B.革命根據地在農村紛紛建立
C.新文化運動廣泛開展 D.武昌起義后各省份反清獨立
5.(2019九上·長興期中)珍貴的照片給我們留下了歷史的記憶。下列照片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6.(2016九下·蕭山月考)有人說“在國際關系中,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歷史事件最能反映這一觀點的是(  )
A.英法爭奪殖民霸權
B.帝國主義國家建立軍事同盟
C.帝國主義國家間的軍備競賽
D.一戰期間意大利加入協約國作戰
7.有一首歌中唱到:“……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南北兄弟手攜手,擴大前進根據地。”這一歌詞內容反映的史實是(  )
A.北伐戰爭,擊潰軍閥 B.會師陜甘,長征勝利
C.國共合作,合力抗日 D.渡江戰役,南京解放
8.(2019九上·長興期中)下圖為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發展折線圖。圖中顯示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大幅度上升,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昌起義的發動 B.土地革命和紅色政權的建立
C.遵義會議的召開 D.紅軍長征的勝利
9.(2019九上·長興期中)新文化運動被譽為“思想文化領域的辛亥革命”“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就是因為它(  )
①弘揚了民主和科學精神 ②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根基
③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④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選擇題
10.(2019九上·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辭去臨時大總統時,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中的兩個主義已經實現,接下來……最切實的舉措,就是發展實業,改善民生
材料二:民國旱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軍闕割據……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過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三: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急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
——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9月)
(1)材料中的“兩個主義”是指什么 為何當時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中的兩個主義已經實現了”
(2)根據材料,運用史實說明在近代化進程中新知識分子是如何“喚醒國家及人民”的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從國民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在20世紀二十年代,為實現農民“耕者有其田”采取的舉措。
11.(2019九上·長興期中)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團結統一才能推動中國革命勝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洪流中的合作】
材料一
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政策……我們應該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 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勢力集中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議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深感此必要遵行此決議。——《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的決議案》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此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危機下的轉向】
材料三:剛剛成立了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又繼續戰斗了。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
(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的變化及其原因。
(2)根據材料二概括當時國共兩黨有著怎樣的共同奮斗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采取了哪一軍事行動
(3)材料三“他們又繼續戰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戰斗”是指哪一事件 簡述該事件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地位。
(4)請以“國民革命運動”中的相關史實,全面論證“團結統一推動中國革命勝利”的結論。
12.(2019九上·長興期中)近代中國走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掀開了中國革命新的篇章,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建黨前的青年毛澤東
●1919年7月,創辦《湘江評論》,發表《民眾的大聯合》指明民眾的大聯合就是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接觸,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書籍。
●1920年11月,在長沙創建共產黨主義小組。
材料二:毛澤東在20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觀點。
時間 著作或觀點
1927年2月 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認為農民是農村革命運動的中堅
1927年8月 在“八七會議”上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規定“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
1930年1月 撰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過建立和發展紅軍、游擊隊和根據地來促進全國革命的高潮。
(1)從毛澤東的活動中,反映出當時中國共產黨成立已具備了哪些成熟條件
(2)結合上述著作或觀點,歸納出中國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表明了德國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故A符合題意,排除了B、C、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一戰的性質,難度適中。根據皮洛夫的觀點理解戰爭的侵略性。
2.【答案】(1)B
(2)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1912年為民國元年,民國六年是1917年。
(2)“普通應用之文……老嫗能解”說明當時主張平易、新鮮、通俗的文學。A、B、C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B(2)D
【點評】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需要學會紀年法之間的轉換,識記新文化的內容。
3.【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五四運動中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參加罷市,支持學生斗爭;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②③符合題意;辛亥革命的開始是武昌起義;紅軍長征開始于瑞金,結束于甘肅會寧,①④不符合題意。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4.【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今日各省民情如決江河……實渴望共和政體”,可知描述的是辛亥革命前的國內情況。1911年武昌起義后一個多月,全國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朝的統治迅速崩潰。
A國民革命運動是在國民黨一大召開后,故A不符合題意;
B1927年毛澤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后,各地共產黨員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故B不符合題意;
C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了政治混亂的局面,1915年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領導了新文化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屬于容易題。理解辛亥革命主張學習民主共和制,抓住材料中的“共和政體”即可。
5.【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925年國民黨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相關事件的時間,難度適中,理清時間即可。
6.【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一戰中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相關知識。一戰前夕,英法俄組成了三國協約,德意奧組成了三國同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后,當時協約國發現如果想要控制巴爾干半島和非洲,那就必須要控制住地中海地區。這個時候意大利也就成為了協約國大力拉攏的目標,而且還許諾在戰爭獲勝之后意大利可以獲得東地中海地區的控制權,這對于剛剛興起的意大利來說是一個無法拒絕的誘惑,所以意大利毫不猶豫的舍棄了自己的盟友,和協約國站在了一起。由此看出,意大利的倒戈證明了在國際關系中,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故答案是D。
【點評】知道一戰中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相關知識。
7.【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從材料看出,“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反映的是紅軍在陜北吳起鎮的會師.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在吳起鎮勝利會師。
B項會師陜甘,長征勝利是題干歌詞內容反映的史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的史實。
8.【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A1927年南昌起義,故A不符合題意;
B1927年毛澤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后,各地共產黨員領導武裝起義在農村紛紛建立革命根據地。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共產黨在各根據地開展了土地革命,維護了農民的利益,因此黨員人數迅速增加,故B符合題意;
C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故C不符合題意;
D1936年紅軍長征勝利,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隊伍擴大的原因,難度適中。根據題目時間信息采用排除法即可。
9.【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和科學,故①正確;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反對封建禮教,故②正確;新文化運動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故③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故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影響,難度適中,尤其是③容易誤選。
10.【答案】(1)民族、民權;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還宣告了延續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2)1915年,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
(3)1927-1936年(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各根據地出現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三民主義指的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民族主義即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壓迫。民權主義是創立民國,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宣告了延續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而說實現了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
(2)問題指向的主體是新知識分子,因而指的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民主科學為旗號,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是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
(3)1927年毛澤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后,各地共產黨員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隨著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土地革命廣泛開展起來。中國共產黨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各根據地出現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故答案為:(1)民族、民權;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還宣告了延續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2)1915年,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
(3)1927-1936年(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各根據地出現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
【點評】本題考查不同的社會階層在不同歷史時期如何開展民主革命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需要理解中國民主革命任務在近代仁人志士的奮斗中逐步完成的。
11.【答案】(1)從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建立合作關系(2分)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北伐戰爭
(3)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從“采取獨立的攻擊態度”到中國共產黨遵行“與國民黨合作,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的決議,體現了國共兩黨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合作。“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可知,當時共產黨力量不夠強大,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說明當時國內軍閥混戰,列強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可見當時合作的共同目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為此開展了國民革命運動,蔣介石率領國民革命軍進軍北伐。
(3)“剛剛成立六年的中國共產黨”“被征服、被殺絕”指的是1927年蔣介石等人在上海發動政變,屠殺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并沒有被嚇到,1927年周恩來等人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本題要求全面論證,即從正反兩面證明觀點。國共兩黨合作,開展了國民革命運動,北伐順利進軍,沉重打擊了列強和國內軍閥,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國共合作破裂,導致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故答案為:(1)從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建立合作關系(2分)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北伐戰爭。
(3)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需要學生學會運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屬于困難題。
12.【答案】(1)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2)依靠工農群眾,廣泛發動人民群眾;進行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建立革命根據地;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基本國情出發。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1919年提出“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說明當時的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1919毛澤東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書籍,說明當時馬克思主義思想得到傳播,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1920年創建共產主義小組,說明有了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提供了組織基礎。
(2)“農民是農村革命運動中的中堅”、《土地法》說明要僅僅依靠人民群眾,發動人民群眾。“槍桿子里出政權”、“建立和發展紅軍”等體現了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進行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建立和發展根據地,表明了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這些都是符合當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國情的。
故答案為:(1)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2)依靠工農群眾,廣泛發動人民群眾;進行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建立革命根據地;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基本國情出發。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及開辟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1)難度適中,考查識記知識。(2)小題需要材料把握理解走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原因。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道法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九上·長興期中)19世紀末,德國外長皮洛夫宣稱:“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這段材料可用來論證(  )
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
B.三國同盟形成的必要性
C.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
D.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的原因
【答案】A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表明了德國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故A符合題意,排除了B、C、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一戰的性質,難度適中。根據皮洛夫的觀點理解戰爭的侵略性。
2.(2019九上·長興期中)錢玄同,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民國六年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他提出“文神學之用真(典故)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據此回答問題。
(1)判斷出錢玄同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的時間是(  )
A.1916年 B.1917年 C.1918年 D.1919年
(2)錢玄同提出的主張與當時社會上正在興起的主張一致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C.提倡科學,反對愚昧 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答案】(1)B
(2)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1912年為民國元年,民國六年是1917年。
(2)“普通應用之文……老嫗能解”說明當時主張平易、新鮮、通俗的文學。A、B、C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B(2)D
【點評】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需要學會紀年法之間的轉換,識記新文化的內容。
3.近代以來,上海始終處于中國發展的前沿。她也見證了近代中國的變遷。以下內容與上海有關的是(  )
①辛亥革命的開始 ②五四運動 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④紅軍長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五四運動中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參加罷市,支持學生斗爭;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②③符合題意;辛亥革命的開始是武昌起義;紅軍長征開始于瑞金,結束于甘肅會寧,①④不符合題意。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4.(2019九上·長興期中)山東巡撫孫寶琦致清廷責任內閣電:“今日各省民情如決江河。然察其所為,決非種族相仇,實渴望共和政體。依臣愚見莫如毅然改計,俯順奧情。”此電文的背景是(  )
A.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B.革命根據地在農村紛紛建立
C.新文化運動廣泛開展 D.武昌起義后各省份反清獨立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今日各省民情如決江河……實渴望共和政體”,可知描述的是辛亥革命前的國內情況。1911年武昌起義后一個多月,全國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朝的統治迅速崩潰。
A國民革命運動是在國民黨一大召開后,故A不符合題意;
B1927年毛澤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后,各地共產黨員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故B不符合題意;
C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了政治混亂的局面,1915年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領導了新文化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屬于容易題。理解辛亥革命主張學習民主共和制,抓住材料中的“共和政體”即可。
5.(2019九上·長興期中)珍貴的照片給我們留下了歷史的記憶。下列照片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925年國民黨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相關事件的時間,難度適中,理清時間即可。
6.(2016九下·蕭山月考)有人說“在國際關系中,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歷史事件最能反映這一觀點的是(  )
A.英法爭奪殖民霸權
B.帝國主義國家建立軍事同盟
C.帝國主義國家間的軍備競賽
D.一戰期間意大利加入協約國作戰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一戰中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相關知識。一戰前夕,英法俄組成了三國協約,德意奧組成了三國同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后,當時協約國發現如果想要控制巴爾干半島和非洲,那就必須要控制住地中海地區。這個時候意大利也就成為了協約國大力拉攏的目標,而且還許諾在戰爭獲勝之后意大利可以獲得東地中海地區的控制權,這對于剛剛興起的意大利來說是一個無法拒絕的誘惑,所以意大利毫不猶豫的舍棄了自己的盟友,和協約國站在了一起。由此看出,意大利的倒戈證明了在國際關系中,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故答案是D。
【點評】知道一戰中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相關知識。
7.有一首歌中唱到:“……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南北兄弟手攜手,擴大前進根據地。”這一歌詞內容反映的史實是(  )
A.北伐戰爭,擊潰軍閥 B.會師陜甘,長征勝利
C.國共合作,合力抗日 D.渡江戰役,南京解放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從材料看出,“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反映的是紅軍在陜北吳起鎮的會師.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在吳起鎮勝利會師。
B項會師陜甘,長征勝利是題干歌詞內容反映的史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的史實。
8.(2019九上·長興期中)下圖為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發展折線圖。圖中顯示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大幅度上升,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昌起義的發動 B.土地革命和紅色政權的建立
C.遵義會議的召開 D.紅軍長征的勝利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A1927年南昌起義,故A不符合題意;
B1927年毛澤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后,各地共產黨員領導武裝起義在農村紛紛建立革命根據地。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共產黨在各根據地開展了土地革命,維護了農民的利益,因此黨員人數迅速增加,故B符合題意;
C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故C不符合題意;
D1936年紅軍長征勝利,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隊伍擴大的原因,難度適中。根據題目時間信息采用排除法即可。
9.(2019九上·長興期中)新文化運動被譽為“思想文化領域的辛亥革命”“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就是因為它(  )
①弘揚了民主和科學精神 ②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根基
③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④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和科學,故①正確;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反對封建禮教,故②正確;新文化運動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故③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故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影響,難度適中,尤其是③容易誤選。
二、非選擇題
10.(2019九上·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辭去臨時大總統時,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中的兩個主義已經實現,接下來……最切實的舉措,就是發展實業,改善民生
材料二:民國旱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軍闕割據……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過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三: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急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
——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9月)
(1)材料中的“兩個主義”是指什么 為何當時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中的兩個主義已經實現了”
(2)根據材料,運用史實說明在近代化進程中新知識分子是如何“喚醒國家及人民”的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從國民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在20世紀二十年代,為實現農民“耕者有其田”采取的舉措。
【答案】(1)民族、民權;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還宣告了延續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2)1915年,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
(3)1927-1936年(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各根據地出現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三民主義指的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民族主義即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壓迫。民權主義是創立民國,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宣告了延續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而說實現了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
(2)問題指向的主體是新知識分子,因而指的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民主科學為旗號,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是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
(3)1927年毛澤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后,各地共產黨員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隨著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土地革命廣泛開展起來。中國共產黨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各根據地出現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故答案為:(1)民族、民權;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還宣告了延續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2)1915年,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
(3)1927-1936年(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各根據地出現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
【點評】本題考查不同的社會階層在不同歷史時期如何開展民主革命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需要理解中國民主革命任務在近代仁人志士的奮斗中逐步完成的。
11.(2019九上·長興期中)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團結統一才能推動中國革命勝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洪流中的合作】
材料一
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政策……我們應該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 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勢力集中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議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深感此必要遵行此決議。——《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的決議案》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此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危機下的轉向】
材料三:剛剛成立了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又繼續戰斗了。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
(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的變化及其原因。
(2)根據材料二概括當時國共兩黨有著怎樣的共同奮斗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采取了哪一軍事行動
(3)材料三“他們又繼續戰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戰斗”是指哪一事件 簡述該事件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地位。
(4)請以“國民革命運動”中的相關史實,全面論證“團結統一推動中國革命勝利”的結論。
【答案】(1)從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建立合作關系(2分)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北伐戰爭
(3)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從“采取獨立的攻擊態度”到中國共產黨遵行“與國民黨合作,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的決議,體現了國共兩黨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合作。“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可知,當時共產黨力量不夠強大,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說明當時國內軍閥混戰,列強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可見當時合作的共同目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為此開展了國民革命運動,蔣介石率領國民革命軍進軍北伐。
(3)“剛剛成立六年的中國共產黨”“被征服、被殺絕”指的是1927年蔣介石等人在上海發動政變,屠殺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并沒有被嚇到,1927年周恩來等人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本題要求全面論證,即從正反兩面證明觀點。國共兩黨合作,開展了國民革命運動,北伐順利進軍,沉重打擊了列強和國內軍閥,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國共合作破裂,導致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故答案為:(1)從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建立合作關系(2分)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北伐戰爭。
(3)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需要學生學會運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屬于困難題。
12.(2019九上·長興期中)近代中國走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掀開了中國革命新的篇章,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建黨前的青年毛澤東
●1919年7月,創辦《湘江評論》,發表《民眾的大聯合》指明民眾的大聯合就是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接觸,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書籍。
●1920年11月,在長沙創建共產黨主義小組。
材料二:毛澤東在20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觀點。
時間 著作或觀點
1927年2月 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認為農民是農村革命運動的中堅
1927年8月 在“八七會議”上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規定“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
1930年1月 撰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過建立和發展紅軍、游擊隊和根據地來促進全國革命的高潮。
(1)從毛澤東的活動中,反映出當時中國共產黨成立已具備了哪些成熟條件
(2)結合上述著作或觀點,歸納出中國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
【答案】(1)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2)依靠工農群眾,廣泛發動人民群眾;進行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建立革命根據地;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基本國情出發。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1919年提出“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說明當時的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1919毛澤東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書籍,說明當時馬克思主義思想得到傳播,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1920年創建共產主義小組,說明有了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提供了組織基礎。
(2)“農民是農村革命運動中的中堅”、《土地法》說明要僅僅依靠人民群眾,發動人民群眾。“槍桿子里出政權”、“建立和發展紅軍”等體現了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進行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建立和發展根據地,表明了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這些都是符合當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國情的。
故答案為:(1)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2)依靠工農群眾,廣泛發動人民群眾;進行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建立革命根據地;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基本國情出發。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及開辟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1)難度適中,考查識記知識。(2)小題需要材料把握理解走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原因。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泽县| 旬邑县| 象山县| 达日县| 同仁县| 黔西| 武威市| 岑巩县| 丁青县| 福清市| 佛山市| 长岭县| 调兵山市| 奉节县| 河西区| 宜兰县| 博乐市| 开江县| 明水县| 靖远县| 海晏县| 呼玛县| 阜南县| 长沙市| 抚宁县| 吴桥县| 池州市| 买车| 明星| 广平县| 长顺县| 新余市| 南京市| 阿合奇县| 时尚| 万载县| 灌阳县| 洪雅县| 阳曲县| 七台河市|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