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8八上·西湖期末)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生產工藝高超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A是原始農業聚落時期半坡聚落的人面魚紋彩陶盆,故A不符合題意;
B是商朝時期的甲骨文,故B不符合題意;
C是商朝時的司母戊鼎,是商朝是青銅器物的代表,故C符合題意;
D是秦朝時的兵馬俑,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古代的文物,屬于容易題,解題是抓住商朝、青銅即可。
2.(2018八上·西湖期末)“(曹)參為漢國相,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可見,漢初的治國思想來自于(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和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初年,經濟凋敞.統治者采取與民休息的無為政策。恢復社會經濟,這屬于道家思想,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中各學派的主要觀點,難度適中,需要理解材料所表達的意思。
3.(2018八上·西湖期末)從“小國寡民的城邦“”執政官克里斯提尼“”陶片放逐法“”崇尚武力的貴族統治”這些關鍵同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  )
A.亞非大河文明 B.蘇美爾文明
C.西方文明的搖籃 D.羅馬共和國的統治
【答案】C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小國寡民的城邦”“克里斯提尼”、“桃片放逐法”體現的是古代雅典的特征;“崇尚武力的貴族統治”是古代羅馬的特點。兩者同屬于古代西方文明。故排除了A、B、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古代西方文明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抓住核心詞解答即可。
4.(2018八上·西湖期末)某博物館收藏了一件秦秤砣.上面刻有“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陔文物作為史料有助于研究 (  )
①皇帝制度的建立 ②秦鞏固統一的措施 ③秦朝滅亡的原因 ④郡縣制的設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該史料記載的“立號皇帝”,說明秦朝創立了皇帝制度;“明壹”“法度量”說明秦朝統一度量衡,鞏固統一。故①和②符合題意,③和④材料未體現。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史料的理解,難度適中。需要把握材料的關鍵信息。
5.(2018八上·西湖期末)某班同學排演一場歷史課本劇“文景之治”,以下片段不符合史實的是(  )
A.農民阿毛僅把收成的1/30交給國家
B.漢文帝命人仿照秦始皇陵修建陵墓
C.城門口張貼著文帝最新詔令:廢除肉刑
D.某縣令因關心農桑受到漢景帝提拔
【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秦初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漢文帝在位時期,減輕賦稅和徭役。A、C、D體現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根據題意選擇不符合該政策史實。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漢初統治者的實施休養生息,屬于簡單題。
6.(2018八上·西湖期末)從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后,就設立了專門負責監察事務的機構,這個機構一直延續兩千多年。出現在漢代的同類機構(制度)是(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門下省 D.節度使
【答案】B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題干信息是漢代同類機構。
A是秦朝,故A不符合題意;
B為了加強中央對各地官員的監督,武帝建立了刺史制度,故B符合題意;
C門下省是唐朝負責對詔令的內容進行審核,故C不符合題意;
D唐朝時設立了節度使,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古代的政治機構相關知識,屬于簡單題,能區分不同朝代設立不同的政治機構即可。
7.(2018八上·西湖期末)讀圖,下列對該圖所示路線表述正確的是(  )
①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都是為了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②張騫出使西域奠定了絲綢之路開辟的基礎
③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④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向西到達西亞
A.①②④ B.①②⑧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漢武帝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為了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公元前138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21年漢朝擊敗匈奴。公元前119年為加強與西域的聯系,漢武帝再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故①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采用排除法解答即可,屬于簡單題。
8.(2018八上·西湖期末)漢朝時,中國與朝鮮半島、日本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屬于傳人朝鮮的技術有(  )
①鑄銅 ②鑄鐵 ③鑿井 ④制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漢族的鑄鐵、鑿井技術傳入西域。漢朝的鑄銅和制漆技術傳到了朝鮮。故本題選擇鑄銅和制漆。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漢朝時對外文化交流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
9.(2018八上·西湖期末)華佗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下列屬于他的醫學成就有(  )
①制成了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 ②發明了一套醫療體操“五禽戲”
③著有《傷寒雜病淪》 ④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題干涉及華佗的醫學成就,東漢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故③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秦漢文化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采用排除法即可。
10.(2018八上·西湖期末)《宋書》記載:南朝前期江南“地廣野豐”,繁榮昌盛,百姓勤勞,努力耕作……。這一時期江南地區得以開發的主要原因有(  )
①北方人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 ②江南地區戰爭相對少,社會秩序比較穩定
③當地民眾與移民的辛勤勞動 ④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江南地區得以開發的主要原因。依據所學,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北方長期戰亂,而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遷,他們給南方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①②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南方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屬于簡單題,采用排除法即可。
11.(2018八上·西湖期末)小程同學正在準備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為主題的小論文。下列素材可以人選的有(  )
①遷都長安 ②改用漢姓 ③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④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
A.①⑦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之一是遷都洛陽,故①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屬于容易題,采用排除法即可。
12.(2018八上·西湖期末)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下列對大運河開鑿特點概括正確的是(  )
A.為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B.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
C.利用天然水道和已有的人工運河開鑿,貫穿南北
D.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大運河開鑿的特點是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故答案為:D。
【點評】 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集百萬民工,從605年開始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自北向南分別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成為溝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貫穿南北。大運河的開通,有力的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13.(2018八上·西湖期末)“史實”“史論”是歷史學習中兩大要素。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評淪或科學結論。下列敘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
A.科舉制始創于隋朝
B.唐朝時每年參加進士科考試的多達千人
C.科舉制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D.唐朝的科舉制影響到鄰國,一些外圍留學生也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答案】C
【知識點】區域的變化
【解析】【分析】題干信息是“史論”。
A、B、D均屬于史實,不符合題意,故排除。C是對科舉制度評價,屬于史論,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史論和史實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理解史論和史實的概念即可。
14.(2018八上·西湖期末)與以下示意圖中“?”相關的史實是(  )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開發江南
C.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D.崇文抑武,高度集權
【答案】C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中關鍵信息的獲取,需要正確把握歷史朝代的更替。依據圖表信息。隋朝滅亡之后,李淵建立唐朝,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現繁榮的景象,被稱為貞觀之治,后來的唐玄宗時期,唐朝達到鼎盛時期,被稱為開元盛世,故C符合題意。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南北朝;定都建康,開發江南是在東晉。在南北朝以前;崇文抑武,高度集權指的是宋朝,在五代十國以后,可見其他三個選項不符合題毒。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中關鍵信息的獲取,需要正確把握歷史朝代的更替,屬于容易題。
15.(2018八上·西湖期末)穿越是指某人從所在時空穿越到另一時空,物理學上也稱為“時間旅行”或“時空旅行”。假如你穿越時空來到盛唐時期,不可能經歷的事情是(  )
A.使用曲轅犁耕地 B.在“瓦子”里聽書
C.用筒車灌溉 D.在長安城東市販賣貨物
【答案】B
【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選擇非盛唐時期的現象。
唐朝時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曲轅犁和筒車是當時的主要代表,故A和C不符合題意;唐朝長安城內坊和市,市為商業區,故D不符合題意;B宋元時期出現了作為文化娛樂場所的“瓦子”,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盛唐氣象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本題需要正確掌握不同歷史時期出現的不同歷史現象,可采用排除法解答。
16.(2018八上·西湖期末)國家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下列結束長期分裂局面、實現國家統一的四個封建王朝,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隋朝 ②秦朝 ③西晉 ④元朝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答案】A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隋的興亡;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266年西晉建立;1271元朝建立。故根據時間先后依次為秦朝-西晉-隋朝-元朝。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時序,需要識記重要朝代建立的時間。
17.(2018八上·西湖期末)杰出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下列歷史人物與其貢獻搭配不正確的是(  )
A.司馬遷一一撰寫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B.祖沖之——把同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
C.玄奘——六次東渡日本傳播唐文化
D.關漢卿——創作了著名的元雜劇《宴娥冤》
【答案】C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選擇搭配錯誤的選項。C六次東渡日本傳播唐文化的是鑒真,故C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文化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需要識記不同杰出人物不同的歷史貢獻。
二、非選擇題
18.(2018八上·西湖期末)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和必然趨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黃河南北的大平原中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大掃除,使封建領主制留下來的殘余一掃而光,然后在六國的廢墟上建立起新興地主階級專政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
——翦伯贊《中國史十五講》
材料二:如圖
材料三:漢初多用武力有功之臣……不在六經.及武帝用董子之言,表彰六藝……不在六藝之科者絕勿進。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風……于是而孔教之根址乃定。
——《梁啟超全集》
(1)材料一中的“封建領主制”是我國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國的廢墟上建立…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指哪一政權
(2)該圖體現了漢武帝在政治上實行了什么政策 有何作用?
(3)材料王中,“ 董子 ”是指哪一歷史人物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董子之言”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這一措施有何深遠的影響。
【答案】(1)分封制。秦朝。
(2)推恩令。王國逐漸被分為許多小國,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
(3)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統一人們的思想,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2000多年。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早期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國,是分封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了全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2)根據圖示諸侯權力的削弱,可以推斷是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王國逐漸被分成諸多小侯國,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抗衡了,加強了中央集權。
(3)根據材料三的信息,可推斷漢武帝采納的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鞏固了中央集權,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2000多年。
故答案為:(1)分封制;秦朝
(2)推恩令。王國逐漸被分為許多小國,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
(3)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統一人們的思想,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2000多年。
【點評】本題考查秦漢大一統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需要正確理解史料信息。
19.(2018八上·西湖期末)羅馬帝國與元朝都是當時疆域廣袤的帝國,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項目 羅馬帝國 元朝
地方制度 羅馬向海外擴張過程中,在所征服地區建立行省來統治當地人民……各個行省都派駐總管治理……總督擁有該行省的軍事、民政和司法全權。——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編》 (元朝)……隨著大規模征服戰爭的結束,行省由臨時派出處理軍政事務的機構.逐步過渡為地方最高政府。——樊樹志《國史概要》
法律建設 《十二銅表法》基本上是習慣法的匯編。……適用于羅馬公民……隨著羅馬對外擴張以及國際交往和商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萬民法,萬民法實際上是羅馬統治范圍內的國際法。——吳于屣、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編》 成吉思汗時代…···蒙古部落的習慣法還占據著統治地位。直至元朝建立=十八年(1291年),編成《至元新編》,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摘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
(1)根據材料歸納羅馬帝國與元朝在鞏固帝國統治方面的相似之處。
(2)根據材料指出羅馬帝國和元朝法律形式發展演變的趨勢。說明羅馬法對后世的影響。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中元朝實行的地方制度的歷史作用。
【答案】(1)相似之處:都是在征服了廣大區域和多個民族之后設立的。
(2)演變趨勢:都是從習慣法到成文法。 影響:羅馬法是古羅馬留給后人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有利于對遼闊的疆域實行有效統治,加強中央集權;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
【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羅馬向海外擴張”、“元朝…隨著大規模征服戰爭”可知,兩者均進行了對外擴張,征服了其他地區和民族。羅馬“在所征服地區建立行省來統治”、元朝行省“逐步過渡為地方最高政府”,可知兩者在地方上都實行了行省制度。羅馬《十二銅表法》和元朝《至元新編》說明兩者都制定了法律。
(2)依據材料“《十二銅表法》基本上是習慣法的匯編”、元朝“蒙古部落的習慣法還占據著統治地位,直至…編成《至元新編》,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可知兩者的法律都是從習慣法到成文法。羅馬法的影響結合課本相關知識回答即可。
(3)元朝實行的地方制度行省制度根據課本回答即可。
故答案為:(1)都是在征服了廣大區域和多個民族之后設立的
(2)演變趨勢:都是從習慣法到成文法。 影響:羅馬法是古羅馬留給后人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有利于對遼闊的疆域實行有效統治,加強中央集權;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
【點評】本題實際考查東西方古代政治文明的相關知識。羅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內容教材有描述,難度不大。羅馬和元朝的比較,需要把握材料概括。
20.(2018八上·西湖期末)宋元時期,農牧文化逐漸融合,繁榮的城市商業、多彩的文學藝術、先進的科學技術、頻繁的中外交流,都是這個時代的重要標志。
【時空觀念】
【史料實證】
材料一:據史書記載,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契丹和黨項占領了中原王朝的部分領土之后,“役中國(指中原)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署,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夫,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謂,皆與中國等”。
——摘自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上教材
【歷史解釋】
材料二:
【歷史評判】
材料三:宋元時期,中國在科學技術發明、運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推動世界文明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
(1)兩宋時期,曾先后出現了幾個民族政權并立的局面。請完成下圖中字母代表的政權名稱:A   ;B   ;C   。
(2)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契丹和黨項建立政權后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體現了這個時代的哪一特征。
(3)“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請你結合材料二提供的圖片資料加以證明。
(4)請列舉宋元時期一項科技成果,并說說其有何突出貢獻。
【答案】(1)遼;金;南宋
(2)契丹建立的遼為了有效管理境內各民族.在中央設南、北面官;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選拔人才。黨項建立的西夏十分重視儒學,廣建學校,翻譯儒家經書;也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農牧文化交融。
(3)商業都市很多如開封和杭州,國內外商客往來不絕;北宋時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南宋時會子出現。
(4)活字印刷術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針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一點即可)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1)北宋時期,契丹族在北方地區建立了遼政權。后遼金作戰中,金滅遼。1127年金滅北宋,南宋建立。
(2)根據材料和課本知識,契丹建立的遼為了有效管理境內各民族.在中央設南、北面官;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選拔人才。黨項建立的西夏十分重視儒學,廣建學校,翻譯儒家經書;也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這說明當時多元文化(農牧文化)碰撞交融。
(3)要求用史實證明宋代商業的繁榮。材料二中的圖片有交子、商標等,這是北宋時商業繁榮帶來的新事物。《貨郎圖》反映了宋代小販、貨郎走街串巷叫賣,市場上商品琳瑯滿目,國內外的客商絡繹不絕。
(4)根據題目要求,宋元時期科技及其貢獻,根據課本知識回答即可。
故答案為:(1)遼、金、南宋
(2)契丹建立的遼為了有效管理境內各民族.在中央設南、北面官;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選拔人才。黨項建立的西夏十分重視儒學,廣建學校,翻譯儒家經書;也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農牧文化交融。
(3)商業都市很多如開封和杭州,國內外商客往來不絕;北宋時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南宋時會子出現。
(4)活字印刷術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針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一點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宋元時期的文化及特征,難度適中。需要理解農牧文化的交融、宋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都是這一時期文明高度發展的體現。
1 /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8八上·西湖期末)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生產工藝高超的是(  )
A. B. C. D.
2.(2018八上·西湖期末)“(曹)參為漢國相,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可見,漢初的治國思想來自于(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2018八上·西湖期末)從“小國寡民的城邦“”執政官克里斯提尼“”陶片放逐法“”崇尚武力的貴族統治”這些關鍵同中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  )
A.亞非大河文明 B.蘇美爾文明
C.西方文明的搖籃 D.羅馬共和國的統治
4.(2018八上·西湖期末)某博物館收藏了一件秦秤砣.上面刻有“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陔文物作為史料有助于研究 (  )
①皇帝制度的建立 ②秦鞏固統一的措施 ③秦朝滅亡的原因 ④郡縣制的設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2018八上·西湖期末)某班同學排演一場歷史課本劇“文景之治”,以下片段不符合史實的是(  )
A.農民阿毛僅把收成的1/30交給國家
B.漢文帝命人仿照秦始皇陵修建陵墓
C.城門口張貼著文帝最新詔令:廢除肉刑
D.某縣令因關心農桑受到漢景帝提拔
6.(2018八上·西湖期末)從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后,就設立了專門負責監察事務的機構,這個機構一直延續兩千多年。出現在漢代的同類機構(制度)是(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門下省 D.節度使
7.(2018八上·西湖期末)讀圖,下列對該圖所示路線表述正確的是(  )
①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都是為了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②張騫出使西域奠定了絲綢之路開辟的基礎
③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④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向西到達西亞
A.①②④ B.①②⑧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8八上·西湖期末)漢朝時,中國與朝鮮半島、日本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屬于傳人朝鮮的技術有(  )
①鑄銅 ②鑄鐵 ③鑿井 ④制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2018八上·西湖期末)華佗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下列屬于他的醫學成就有(  )
①制成了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 ②發明了一套醫療體操“五禽戲”
③著有《傷寒雜病淪》 ④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8八上·西湖期末)《宋書》記載:南朝前期江南“地廣野豐”,繁榮昌盛,百姓勤勞,努力耕作……。這一時期江南地區得以開發的主要原因有(  )
①北方人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 ②江南地區戰爭相對少,社會秩序比較穩定
③當地民眾與移民的辛勤勞動 ④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2018八上·西湖期末)小程同學正在準備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為主題的小論文。下列素材可以人選的有(  )
①遷都長安 ②改用漢姓 ③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④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
A.①⑦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18八上·西湖期末)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下列對大運河開鑿特點概括正確的是(  )
A.為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B.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
C.利用天然水道和已有的人工運河開鑿,貫穿南北
D.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13.(2018八上·西湖期末)“史實”“史論”是歷史學習中兩大要素。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評淪或科學結論。下列敘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
A.科舉制始創于隋朝
B.唐朝時每年參加進士科考試的多達千人
C.科舉制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D.唐朝的科舉制影響到鄰國,一些外圍留學生也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14.(2018八上·西湖期末)與以下示意圖中“?”相關的史實是(  )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開發江南
C.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D.崇文抑武,高度集權
15.(2018八上·西湖期末)穿越是指某人從所在時空穿越到另一時空,物理學上也稱為“時間旅行”或“時空旅行”。假如你穿越時空來到盛唐時期,不可能經歷的事情是(  )
A.使用曲轅犁耕地 B.在“瓦子”里聽書
C.用筒車灌溉 D.在長安城東市販賣貨物
16.(2018八上·西湖期末)國家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下列結束長期分裂局面、實現國家統一的四個封建王朝,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隋朝 ②秦朝 ③西晉 ④元朝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17.(2018八上·西湖期末)杰出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下列歷史人物與其貢獻搭配不正確的是(  )
A.司馬遷一一撰寫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B.祖沖之——把同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
C.玄奘——六次東渡日本傳播唐文化
D.關漢卿——創作了著名的元雜劇《宴娥冤》
二、非選擇題
18.(2018八上·西湖期末)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和必然趨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黃河南北的大平原中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大掃除,使封建領主制留下來的殘余一掃而光,然后在六國的廢墟上建立起新興地主階級專政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
——翦伯贊《中國史十五講》
材料二:如圖
材料三:漢初多用武力有功之臣……不在六經.及武帝用董子之言,表彰六藝……不在六藝之科者絕勿進。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風……于是而孔教之根址乃定。
——《梁啟超全集》
(1)材料一中的“封建領主制”是我國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國的廢墟上建立…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指哪一政權
(2)該圖體現了漢武帝在政治上實行了什么政策 有何作用?
(3)材料王中,“ 董子 ”是指哪一歷史人物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董子之言”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這一措施有何深遠的影響。
19.(2018八上·西湖期末)羅馬帝國與元朝都是當時疆域廣袤的帝國,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項目 羅馬帝國 元朝
地方制度 羅馬向海外擴張過程中,在所征服地區建立行省來統治當地人民……各個行省都派駐總管治理……總督擁有該行省的軍事、民政和司法全權。——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編》 (元朝)……隨著大規模征服戰爭的結束,行省由臨時派出處理軍政事務的機構.逐步過渡為地方最高政府。——樊樹志《國史概要》
法律建設 《十二銅表法》基本上是習慣法的匯編。……適用于羅馬公民……隨著羅馬對外擴張以及國際交往和商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萬民法,萬民法實際上是羅馬統治范圍內的國際法。——吳于屣、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編》 成吉思汗時代…···蒙古部落的習慣法還占據著統治地位。直至元朝建立=十八年(1291年),編成《至元新編》,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摘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
(1)根據材料歸納羅馬帝國與元朝在鞏固帝國統治方面的相似之處。
(2)根據材料指出羅馬帝國和元朝法律形式發展演變的趨勢。說明羅馬法對后世的影響。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中元朝實行的地方制度的歷史作用。
20.(2018八上·西湖期末)宋元時期,農牧文化逐漸融合,繁榮的城市商業、多彩的文學藝術、先進的科學技術、頻繁的中外交流,都是這個時代的重要標志。
【時空觀念】
【史料實證】
材料一:據史書記載,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契丹和黨項占領了中原王朝的部分領土之后,“役中國(指中原)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署,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夫,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謂,皆與中國等”。
——摘自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上教材
【歷史解釋】
材料二:
【歷史評判】
材料三:宋元時期,中國在科學技術發明、運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推動世界文明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
(1)兩宋時期,曾先后出現了幾個民族政權并立的局面。請完成下圖中字母代表的政權名稱:A   ;B   ;C   。
(2)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契丹和黨項建立政權后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體現了這個時代的哪一特征。
(3)“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請你結合材料二提供的圖片資料加以證明。
(4)請列舉宋元時期一項科技成果,并說說其有何突出貢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A是原始農業聚落時期半坡聚落的人面魚紋彩陶盆,故A不符合題意;
B是商朝時期的甲骨文,故B不符合題意;
C是商朝時的司母戊鼎,是商朝是青銅器物的代表,故C符合題意;
D是秦朝時的兵馬俑,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古代的文物,屬于容易題,解題是抓住商朝、青銅即可。
2.【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和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初年,經濟凋敞.統治者采取與民休息的無為政策。恢復社會經濟,這屬于道家思想,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中各學派的主要觀點,難度適中,需要理解材料所表達的意思。
3.【答案】C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小國寡民的城邦”“克里斯提尼”、“桃片放逐法”體現的是古代雅典的特征;“崇尚武力的貴族統治”是古代羅馬的特點。兩者同屬于古代西方文明。故排除了A、B、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古代西方文明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抓住核心詞解答即可。
4.【答案】A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該史料記載的“立號皇帝”,說明秦朝創立了皇帝制度;“明壹”“法度量”說明秦朝統一度量衡,鞏固統一。故①和②符合題意,③和④材料未體現。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史料的理解,難度適中。需要把握材料的關鍵信息。
5.【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秦初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漢文帝在位時期,減輕賦稅和徭役。A、C、D體現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根據題意選擇不符合該政策史實。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漢初統治者的實施休養生息,屬于簡單題。
6.【答案】B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題干信息是漢代同類機構。
A是秦朝,故A不符合題意;
B為了加強中央對各地官員的監督,武帝建立了刺史制度,故B符合題意;
C門下省是唐朝負責對詔令的內容進行審核,故C不符合題意;
D唐朝時設立了節度使,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古代的政治機構相關知識,屬于簡單題,能區分不同朝代設立不同的政治機構即可。
7.【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漢武帝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為了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公元前138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21年漢朝擊敗匈奴。公元前119年為加強與西域的聯系,漢武帝再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故①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采用排除法解答即可,屬于簡單題。
8.【答案】A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漢族的鑄鐵、鑿井技術傳入西域。漢朝的鑄銅和制漆技術傳到了朝鮮。故本題選擇鑄銅和制漆。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漢朝時對外文化交流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
9.【答案】A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題干涉及華佗的醫學成就,東漢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故③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秦漢文化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采用排除法即可。
10.【答案】B
【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江南地區得以開發的主要原因。依據所學,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北方長期戰亂,而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遷,他們給南方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①②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南方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屬于簡單題,采用排除法即可。
11.【答案】B
【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之一是遷都洛陽,故①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屬于容易題,采用排除法即可。
12.【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大運河開鑿的特點是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故答案為:D。
【點評】 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集百萬民工,從605年開始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自北向南分別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成為溝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貫穿南北。大運河的開通,有力的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13.【答案】C
【知識點】區域的變化
【解析】【分析】題干信息是“史論”。
A、B、D均屬于史實,不符合題意,故排除。C是對科舉制度評價,屬于史論,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史論和史實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理解史論和史實的概念即可。
14.【答案】C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中關鍵信息的獲取,需要正確把握歷史朝代的更替。依據圖表信息。隋朝滅亡之后,李淵建立唐朝,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現繁榮的景象,被稱為貞觀之治,后來的唐玄宗時期,唐朝達到鼎盛時期,被稱為開元盛世,故C符合題意。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南北朝;定都建康,開發江南是在東晉。在南北朝以前;崇文抑武,高度集權指的是宋朝,在五代十國以后,可見其他三個選項不符合題毒。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中關鍵信息的獲取,需要正確把握歷史朝代的更替,屬于容易題。
15.【答案】B
【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選擇非盛唐時期的現象。
唐朝時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曲轅犁和筒車是當時的主要代表,故A和C不符合題意;唐朝長安城內坊和市,市為商業區,故D不符合題意;B宋元時期出現了作為文化娛樂場所的“瓦子”,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盛唐氣象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本題需要正確掌握不同歷史時期出現的不同歷史現象,可采用排除法解答。
16.【答案】A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隋的興亡;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266年西晉建立;1271元朝建立。故根據時間先后依次為秦朝-西晉-隋朝-元朝。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時序,需要識記重要朝代建立的時間。
17.【答案】C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選擇搭配錯誤的選項。C六次東渡日本傳播唐文化的是鑒真,故C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文化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需要識記不同杰出人物不同的歷史貢獻。
18.【答案】(1)分封制。秦朝。
(2)推恩令。王國逐漸被分為許多小國,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
(3)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統一人們的思想,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2000多年。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早期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國,是分封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了全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2)根據圖示諸侯權力的削弱,可以推斷是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王國逐漸被分成諸多小侯國,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抗衡了,加強了中央集權。
(3)根據材料三的信息,可推斷漢武帝采納的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鞏固了中央集權,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2000多年。
故答案為:(1)分封制;秦朝
(2)推恩令。王國逐漸被分為許多小國,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
(3)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統一人們的思想,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2000多年。
【點評】本題考查秦漢大一統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需要正確理解史料信息。
19.【答案】(1)相似之處:都是在征服了廣大區域和多個民族之后設立的。
(2)演變趨勢:都是從習慣法到成文法。 影響:羅馬法是古羅馬留給后人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有利于對遼闊的疆域實行有效統治,加強中央集權;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
【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羅馬向海外擴張”、“元朝…隨著大規模征服戰爭”可知,兩者均進行了對外擴張,征服了其他地區和民族。羅馬“在所征服地區建立行省來統治”、元朝行省“逐步過渡為地方最高政府”,可知兩者在地方上都實行了行省制度。羅馬《十二銅表法》和元朝《至元新編》說明兩者都制定了法律。
(2)依據材料“《十二銅表法》基本上是習慣法的匯編”、元朝“蒙古部落的習慣法還占據著統治地位,直至…編成《至元新編》,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可知兩者的法律都是從習慣法到成文法。羅馬法的影響結合課本相關知識回答即可。
(3)元朝實行的地方制度行省制度根據課本回答即可。
故答案為:(1)都是在征服了廣大區域和多個民族之后設立的
(2)演變趨勢:都是從習慣法到成文法。 影響:羅馬法是古羅馬留給后人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有利于對遼闊的疆域實行有效統治,加強中央集權;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
【點評】本題實際考查東西方古代政治文明的相關知識。羅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內容教材有描述,難度不大。羅馬和元朝的比較,需要把握材料概括。
20.【答案】(1)遼;金;南宋
(2)契丹建立的遼為了有效管理境內各民族.在中央設南、北面官;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選拔人才。黨項建立的西夏十分重視儒學,廣建學校,翻譯儒家經書;也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農牧文化交融。
(3)商業都市很多如開封和杭州,國內外商客往來不絕;北宋時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南宋時會子出現。
(4)活字印刷術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針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一點即可)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1)北宋時期,契丹族在北方地區建立了遼政權。后遼金作戰中,金滅遼。1127年金滅北宋,南宋建立。
(2)根據材料和課本知識,契丹建立的遼為了有效管理境內各民族.在中央設南、北面官;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選拔人才。黨項建立的西夏十分重視儒學,廣建學校,翻譯儒家經書;也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這說明當時多元文化(農牧文化)碰撞交融。
(3)要求用史實證明宋代商業的繁榮。材料二中的圖片有交子、商標等,這是北宋時商業繁榮帶來的新事物。《貨郎圖》反映了宋代小販、貨郎走街串巷叫賣,市場上商品琳瑯滿目,國內外的客商絡繹不絕。
(4)根據題目要求,宋元時期科技及其貢獻,根據課本知識回答即可。
故答案為:(1)遼、金、南宋
(2)契丹建立的遼為了有效管理境內各民族.在中央設南、北面官;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選拔人才。黨項建立的西夏十分重視儒學,廣建學校,翻譯儒家經書;也仿效中原王朝開設科舉。農牧文化交融。
(3)商業都市很多如開封和杭州,國內外商客往來不絕;北宋時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南宋時會子出現。
(4)活字印刷術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針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一點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宋元時期的文化及特征,難度適中。需要理解農牧文化的交融、宋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都是這一時期文明高度發展的體現。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盐县| 乌拉特后旗| 澎湖县| 涟水县| 汝阳县| 裕民县| 万全县| 昌黎县| 彩票| 屏东市| 陈巴尔虎旗| 鄄城县| 靖江市| 嘉峪关市| 延川县| 新乡县| 车致| 临夏市| 灌云县| 措美县| 海门市| 龙门县| 温泉县| 汾西县| 商都县| 余姚市| 平江县| 沅江市| 双桥区| 长沙县| 陆良县| 光山县| 星子县| 祁连县| 获嘉县| 民丰县| 彭泽县| 鱼台县| 武定县| 习水县|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