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共11題;共24分)1.馬云創辦了“阿里巴巴”公司,而命名的靈感來自于一部阿拉伯文學著作中的人物。這部義學著作是(???)A.?《天方夜譚》?????????B.?《雅典學院》?????????C.?《荷馬史詩》?????????D.?《擲鐵餅者》【答案】A【考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依題干“‘阿里巴巴’最初是阿拉伯一部文學著作中的人物”結合所學可知這部文學著作是《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代表,反映了阿拉伯帝國境內各族人民以及東方古國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神燈》等均是其中膾炙人口的名篇。A項《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著作,符合題意;B項《雅典學院》是意大利畫家拉斐爾創作的一幅壁畫作品,不符合題意;C項《荷馬史詩》是古希臘寶貴的文學遺產,不符合題意;D項《擲鐵餅者》是古希臘的雕刻藝術成就,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天方夜譚》,要求具備識記知識的能力。2.如圖所示建筑物是世界著名歷史遺跡之一,它反映的是古代(???)A.?西亞文明??????????????????B.?埃及文明??????????????????C.?印度文明??????????????????D.?中國文明【答案】B【考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題干圖片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是權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驕傲。?B項埃及文明是題干圖片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金字塔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非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3.日本歷史上通過三次“開國”事件,成功實現了社會的全面轉型。其中使它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是(???)A.?遣唐使留學?????????????????B.?鑒真東渡?????????????????C.?宮廷政變?????????????????D.?大化改新【答案】D【考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7世紀中期,新上臺執政的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開始,改新從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故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標志性事件是大化改新。?ABC三項都沒有使日本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不符合題意;D項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注意大化改新的內容與意義的識記。4.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②階段所處的時期是(???)A.?羅馬帝國???????????????B.?羅馬共和國???????????????C.?西羅馬帝國???????????????D.?東羅馬帝國【答案】A【考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8世紀,在意大利半島中部,羅馬城逐漸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476年;西羅馬被日耳曼所滅;1453年,東羅馬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A項羅馬帝國是②階段所處的時期,符合題意;B項羅馬共和國是①階段所處的時期,不符合題意;C項西羅馬帝國是③階段所處的時期,不符合題意;D項東羅馬帝國是④階段所處的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5.漢初,諸侯“連城數十,地方千里”,輕則驕奢淫逸,重則聯手對抗中央。為解決這一問題,漢武帝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統一鑄造貨幣?????????B.?實行推恩之策?????????C.?推行儒學教育?????????D.?統一鹽鐵經營【答案】B【考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為鞏固統治,分封了許多諸侯國。到漢武帝時,諸侯國勢力很大,威脅中央。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削弱,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逐漸消除。?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實行推恩之策是漢武帝為解決題干問題,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6.絲綢是絲綢之路運輸的主要商品之一,片羅馬人都以能穿上中國的絲綢服裝為榮。下列事件與漢代絲綢之路開辟有關的是(???)A.?張騫出使西域?????????B.?設置司隸校尉?????????C.?佛教傳人中國?????????D.?完善驛站系統【答案】A【考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依題干信息和結合所學可知與漢代絲綢之路開辟有關的是張騫通西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聯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和歐洲之間的經濟和文化的交流。A項張騫出使西域與漢代絲綢之路開辟有關,符合題意;BCD三項均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張騫通西域,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以下改革有助于加速我國北方民族交融的是(???)A.?齊國的管仲改革B.?秦國的商鞅變法C.?楚國的吳起變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D【考點】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為了便于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與494年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漢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學漢語、通婚姻、改姓氏等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大融合。?ABC三項都沒有加速我國北方民族交融,不符合題意;D項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助于加速我國北方民族交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孝文帝改革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8.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某地舉辦“中國歷代文物精品展”,精心布置各個歷史時期的展館并繪制了場館分布圖(左下圖)。據此回答問題。(1)如果按照朝代先后順序游覽,依次進入的場館應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2)如圖展板最適合放置的場館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D【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中國王朝更迭順序口訣為:夏商與西周,東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西漢和東漢);三分魏蜀吳,兩晉(西晉和東晉)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此正確順序是④①②③。D項④①②③應是依次進入的場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首航夷洲即臺灣,孫權是三國時期吳國統治者,該時期屬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D項④是題干圖片展板最適合放置的場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歷史朝代順序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準確記憶。(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衛溫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圖片信息的解讀能力。讀懂圖片信息是解題的關鍵。9.“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這是宋朝《神童詩》部分內容。這反映了宋朝社會(???)A.?等級森嚴??????????????????B.?商業繁榮??????????????????C.?重視文人??????????????????D.?重農抑商【答案】C【考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由題干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里面說到讀書人的地位很高,聯系所學可知:宋朝文官政治地位較高,控制政治、軍事大權,而武將地位受到很大抑制、地位較低,體現了宋朝重文輕武的政治特點。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重視文人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朝的重文輕武的政策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理解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10.元朝的疆域“北逾陰山,兩及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元世祖建立了(???)A.?郡縣制???????????????????????B.?行省制???????????????????????C.?禪讓制???????????????????????D.?世襲制【答案】B【考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由題干信息:元朝的疆域“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可知,元朝疆域廣大,為了有效控制地方,實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設中書省,管轄大都及周圍的在片地區,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由中央委派官員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A項郡縣制是秦朝的,不符合題意;B項行省制是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元世祖建立的,符合題意;C項禪讓制是堯舜禹時期的,不符合題意;D項世襲制是自夏朝開始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元朝的行省制度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元世祖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建立了行省制。11.如圖示意圖主要反映了(???)A.?商品經濟發展?????????B.?耕地面積增加?????????C.?海外貿易興起?????????D.?經濟重心南移【答案】D【考點】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漢代的主要經濟區在北方,宋代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為主要的經濟區。ABC三項不符合圖片主旨,不符合題意;D項經濟重心南移是題干示意圖主要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重心南移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從圖片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26分)12.某校計劃組織一次“感悟湖州”主題研學活動,請你參與完成下列準備工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活動一】識歷史地圖,明悠久歷史【活動二】律誨料卡片,傳湖州文化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湖州湖州錢三漾遺址出土了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絲織品。1292年,旅居中國多年的意大利旅行家①(人物)到湖州,寫道:“這里居民溫文爾雅,衣綾羅綢緞,恃工商為活。”宋代,湖州是全國重要的糧倉,民間流傳著“②”的諺語。湖州還是茶文化、湖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長興顧渚山曾建有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貢蔡院,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產于湖州善璉【活動三】讀湖州歷史,曉湖學發展1042年起,北宋教育家胡瑗主持湖州州學。他主張“明體迭用”,提倡仁義禮樂等封建倫理綱常和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并強調培養實際應用能力;他主張“因材施教”,開啟我國分科教學之先河,他的學說被世人譽為“湖學”。(1)湖州筑城之初屬于哪一諸侯國管轄?圖中諸侯國林立的局勢與哪制度的實行有關?(2)完善上面資料卡中空白的內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3)有人認為:胡瑗的思想是對孔子思想的傳承與發展。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對這一觀點進行簡要評析。【答案】(1)楚國。分封制。(2)馬可·波羅;蘇湖熟.天下足(或蘇常熟,天下足)(3)他主張的明體選用繼承孔子的“仁”,沿用孔子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的主張;同時他又強調實用性。他所主張的因材施教是符合孔子發現和總結的教育規律的,同時他又首開先河提出分科教學。【考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百家爭鳴,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圖片信息的獲取與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材料“戰國后期形勢圖”和“春申君黃歇”可知湖州筑城之初屬于楚國管轄;圖示所示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實行。(2)本題考查宋朝經濟發展和馬可·波羅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材料信息的準確解讀能力。根據材料“1292年,旅居中國多年的意大利旅行家”可知這指的是馬可·波羅;根據材料“宋代......民間流傳著......”可知,這體現了湖州在經濟重心南移的背景下經濟的發展,這個諺語指的是“蘇湖熟,天下足”。(3)本題考查儒家思想發展演變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理解能力。首先緊扣題意并結合所學對“胡瑗的思想是對孔子思想的傳承與發展”進行判斷,這個觀點有道理(或正確的);其次結合漢武帝儒家成為正統和孔子的教育理念等進行簡要的評析即可,如:?政治角度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儒家學說逐漸成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胡瑗主張“明體達用”,提倡仁義禮樂等封建倫理綱常和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這屬于儒家學說的思想范疇,體現了孔子“仁”“克己復禮”的思想。教育角度:胡瑗主張“因材施教”,早在春秋時期,孔子潛心研究教學,總結了很多教育規律和方法,提出了“有教無類”等教育思想。所以胡瑗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傳承與發展有道理。故答案為:(1)楚國。分封制。(2)①馬可·波羅。②蘇湖熟,天下足(或蘇常熟,天下足)。(3)他主張的明體選用繼承孔子的“仁”,沿用孔子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的主張;同時他又強調實用性。他所主張的因材施教是符合孔子發現和總結的教育規律的,同時他又首開先河提出分科教學。【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分封制、宋朝經濟發展、儒家思想的發展演變的有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13.某校學生開展“畫漫畫,學歷史”的探究活動,并繪編了以下漫畫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答案】(1)隋朝。加強中央集權,加大地方豪強勢力,澄清吏治,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穩固后方,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貞觀之治。開元盛世。?(3)秦朝創立了一套中央集權制,隋朝創立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都起到了鞏固中央集權的作用;秦朝修筑長城,隋朝開鑿了京杭大運河,都是舉世聞名的工程。【考點】隋的興亡,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一小問,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掉南方的陳統一中國;第二小問,改革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地方豪強勢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對立的因素,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穩固了后方;隋文帝勵精圖治,愛護百姓,提倡節儉。(2)本題考查唐朝盛世,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唐朝盛世歷史。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了唐朝,定都長安;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712年唐玄宗即位稱帝,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3)本題考查隋、秦兩朝的對比,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兩朝制度創新和工程建設。嬴政和楊堅作為秦朝與隋朝的建立者,這兩個朝代在歷史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角度一:兩個朝代都建立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的制度有:皇帝制度;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角度二:都有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秦朝在戰國秦趙燕長城的基礎修建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修建了阿旁宮、驪山墓等。隋朝開挖了涿郡到余杭的大運河。故答案為:(1)隋朝。加強中央集權,加大地方豪強勢力,澄清吏治,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穩固后方,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貞觀之治。開元盛世。(3)秦朝創立了一套中央集權制,隋朝創立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都起到了鞏固中央集權的作用;秦朝修筑長城,隋朝開鑿了京杭大運河,都是舉世聞名的工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唐朝盛世,隋、秦兩朝的對比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4.品讀中外經典,沉淀智慧情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人通過著書立說實現了文化的薪火相傳。……在文化傳承中,中國人的“書”也從單調的竹本簡演變成了圖文并茂的圖書。——摘編自肖東發《中國古代出版印刷史專論》材料二:歷經幾千年的風雨,中國人的文化風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摘編自《影響中國歷史的三十本書》根源篇(11本)《孫子兵法》《黃帝內經》……創變篇(9本)《史記》……維新篇(10本)材料三:西方文化主要產生于歐洲,但它從來就不是絕對排他的。它的最初的根基在西南亞和北非。此外,印度和中國的影響,也起了作用。——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1)“書”從竹木簡演化為圖文并茂的圖書。得益于我國古代哪些重要的發明?(2)根據所學知識,簡要介紹材料二中所羅列的書目(任選一本)。(3)運用相關史實,對材料三的觀點進行簡要的論述。【答案】(1)印刷術和造紙術。(2)《孫子兵法》是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書。(西漢時期編訂的《黃帝內經》.最早記述了人體解剖知識和血液循環情況,并系統論述了養生的基本原則,這本書直到今天還是中醫學習的經典。或《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成為此后我國歷代王朝編寫史書的范例。)(3)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起源;阿拉伯人把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傳入歐洲。【考點】百家爭鳴,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結合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意“從單調的竹木簡演變成了圖文并茂的圖書”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主要得益于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與改進。(2)本題考查《孫子兵法》、《黃帝內經》和《史記》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結合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簡要介紹《孫子兵法》、《黃帝內經》和《史記》即可。如:《孫子兵法》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所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思想就是出自這本書。《黃帝內經》西漢時期編制,最早技術了人體解剖知識和血液循環情況,并系統論述了養生的基本原則,直到今天還是中醫學習的經典。《史記》西漢時期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和文學名著,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成為我國歷代編寫史書的范例。文筆生動,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3)本題考查中西文化的交流聯系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知識的識記和綜合運用的能力。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圍繞題意“西方文化主要產生于歐洲,但它從來就不是絕對排他的。它的最初的根基在西南亞和北非。此外,印度和中國的影響,也起了作用”,可從中選取任意角度。如:角度一: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所以西方文化主要產生于歐洲;角度二:古代西亞地區誕生的腓尼基字母文字,后來演變為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角度三:歷史上,西方文明與其他區域文明之間有過很多的接觸等等等,其次分別結合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的史實進行簡要的論述即可。故答案為:(1)印刷術和造紙術。(2)《孫子兵法》是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書。(西漢時期編訂的《黃帝內經》.最早記述了人體解剖知識和血液循環情況,并系統論述了養生的基本原則,這本書直到今天還是中醫學習的經典。或《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成為此后我國歷代王朝編寫史書的范例。)(3)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起源;阿拉伯人把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傳入歐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造紙術、印刷術,《孫子兵法》、《黃帝內經》、《史記》的有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共11題;共24分)1.馬云創辦了“阿里巴巴”公司,而命名的靈感來自于一部阿拉伯文學著作中的人物。這部義學著作是(???)A.?《天方夜譚》?????????B.?《雅典學院》?????????C.?《荷馬史詩》?????????D.?《擲鐵餅者》2.如圖所示建筑物是世界著名歷史遺跡之一,它反映的是古代(???)A.?西亞文明??????????????????B.?埃及文明??????????????????C.?印度文明??????????????????D.?中國文明3.日本歷史上通過三次“開國”事件,成功實現了社會的全面轉型。其中使它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是(???)A.?遣唐使留學?????????????????B.?鑒真東渡?????????????????C.?宮廷政變?????????????????D.?大化改新4.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②階段所處的時期是(???)A.?羅馬帝國???????????????B.?羅馬共和國???????????????C.?西羅馬帝國???????????????D.?東羅馬帝國5.漢初,諸侯“連城數十,地方千里”,輕則驕奢淫逸,重則聯手對抗中央。為解決這一問題,漢武帝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統一鑄造貨幣?????????B.?實行推恩之策?????????C.?推行儒學教育?????????D.?統一鹽鐵經營6.絲綢是絲綢之路運輸的主要商品之一,片羅馬人都以能穿上中國的絲綢服裝為榮。下列事件與漢代絲綢之路開辟有關的是(???)A.?張騫出使西域?????????B.?設置司隸校尉?????????C.?佛教傳人中國?????????D.?完善驛站系統7.以下改革有助于加速我國北方民族交融的是(???)A.?齊國的管仲改革B.?秦國的商鞅變法C.?楚國的吳起變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8.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某地舉辦“中國歷代文物精品展”,精心布置各個歷史時期的展館并繪制了場館分布圖(左下圖)。據此回答問題。(1)如果按照朝代先后順序游覽,依次進入的場館應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2)如圖展板最適合放置的場館是(???)A.①B.②C.③D.④9.“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這是宋朝《神童詩》部分內容。這反映了宋朝社會(???)A.?等級森嚴??????????????????B.?商業繁榮??????????????????C.?重視文人??????????????????D.?重農抑商10.元朝的疆域“北逾陰山,兩及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元世祖建立了(???)A.?郡縣制???????????????????????B.?行省制???????????????????????C.?禪讓制???????????????????????D.?世襲制11.如圖示意圖主要反映了(???)A.?商品經濟發展?????????B.?耕地面積增加?????????C.?海外貿易興起?????????D.?經濟重心南移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26分)12.某校計劃組織一次“感悟湖州”主題研學活動,請你參與完成下列準備工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活動一】識歷史地圖,明悠久歷史【活動二】律誨料卡片,傳湖州文化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湖州湖州錢三漾遺址出土了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絲織品。1292年,旅居中國多年的意大利旅行家①(人物)到湖州,寫道:“這里居民溫文爾雅,衣綾羅綢緞,恃工商為活。”宋代,湖州是全國重要的糧倉,民間流傳著“②”的諺語。湖州還是茶文化、湖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長興顧渚山曾建有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貢蔡院,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產于湖州善璉【活動三】讀湖州歷史,曉湖學發展1042年起,北宋教育家胡瑗主持湖州州學。他主張“明體迭用”,提倡仁義禮樂等封建倫理綱常和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并強調培養實際應用能力;他主張“因材施教”,開啟我國分科教學之先河,他的學說被世人譽為“湖學”。(1)湖州筑城之初屬于哪一諸侯國管轄?圖中諸侯國林立的局勢與哪制度的實行有關?(2)完善上面資料卡中空白的內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3)有人認為:胡瑗的思想是對孔子思想的傳承與發展。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對這一觀點進行簡要評析。13.某校學生開展“畫漫畫,學歷史”的探究活動,并繪編了以下漫畫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品讀中外經典,沉淀智慧情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人通過著書立說實現了文化的薪火相傳。……在文化傳承中,中國人的“書”也從單調的竹本簡演變成了圖文并茂的圖書。——摘編自肖東發《中國古代出版印刷史專論》材料二:歷經幾千年的風雨,中國人的文化風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摘編自《影響中國歷史的三十本書》根源篇(11本)《孫子兵法》《黃帝內經》……創變篇(9本)《史記》……維新篇(10本)材料三:西方文化主要產生于歐洲,但它從來就不是絕對排他的。它的最初的根基在西南亞和北非。此外,印度和中國的影響,也起了作用。——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1)“書”從竹木簡演化為圖文并茂的圖書。得益于我國古代哪些重要的發明?(2)根據所學知識,簡要介紹材料二中所羅列的書目(任選一本)。(3)運用相關史實,對材料三的觀點進行簡要的論述。答案解析部分一、選擇題1.【答案】A【考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依題干“‘阿里巴巴’最初是阿拉伯一部文學著作中的人物”結合所學可知這部文學著作是《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代表,反映了阿拉伯帝國境內各族人民以及東方古國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神燈》等均是其中膾炙人口的名篇。A項《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著作,符合題意;B項《雅典學院》是意大利畫家拉斐爾創作的一幅壁畫作品,不符合題意;C項《荷馬史詩》是古希臘寶貴的文學遺產,不符合題意;D項《擲鐵餅者》是古希臘的雕刻藝術成就,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天方夜譚》,要求具備識記知識的能力。2.【答案】B【考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題干圖片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是權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驕傲。?B項埃及文明是題干圖片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金字塔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非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3.【答案】D【考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7世紀中期,新上臺執政的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開始,改新從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故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標志性事件是大化改新。?ABC三項都沒有使日本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不符合題意;D項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注意大化改新的內容與意義的識記。4.【答案】A【考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8世紀,在意大利半島中部,羅馬城逐漸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476年;西羅馬被日耳曼所滅;1453年,東羅馬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A項羅馬帝國是②階段所處的時期,符合題意;B項羅馬共和國是①階段所處的時期,不符合題意;C項西羅馬帝國是③階段所處的時期,不符合題意;D項東羅馬帝國是④階段所處的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5.【答案】B【考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為鞏固統治,分封了許多諸侯國。到漢武帝時,諸侯國勢力很大,威脅中央。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削弱,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逐漸消除。?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實行推恩之策是漢武帝為解決題干問題,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6.【答案】A【考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依題干信息和結合所學可知與漢代絲綢之路開辟有關的是張騫通西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聯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和歐洲之間的經濟和文化的交流。A項張騫出使西域與漢代絲綢之路開辟有關,符合題意;BCD三項均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張騫通西域,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答案】D【考點】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為了便于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與494年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漢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學漢語、通婚姻、改姓氏等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大融合。?ABC三項都沒有加速我國北方民族交融,不符合題意;D項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助于加速我國北方民族交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孝文帝改革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8.【答案】(1)D(2)D【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中國王朝更迭順序口訣為:夏商與西周,東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西漢和東漢);三分魏蜀吳,兩晉(西晉和東晉)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此正確順序是④①②③。D項④①②③應是依次進入的場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首航夷洲即臺灣,孫權是三國時期吳國統治者,該時期屬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D項④是題干圖片展板最適合放置的場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歷史朝代順序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準確記憶。(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衛溫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圖片信息的解讀能力。讀懂圖片信息是解題的關鍵。9.【答案】C【考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由題干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里面說到讀書人的地位很高,聯系所學可知:宋朝文官政治地位較高,控制政治、軍事大權,而武將地位受到很大抑制、地位較低,體現了宋朝重文輕武的政治特點。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重視文人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朝的重文輕武的政策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理解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10.【答案】B【考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由題干信息:元朝的疆域“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可知,元朝疆域廣大,為了有效控制地方,實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設中書省,管轄大都及周圍的在片地區,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由中央委派官員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A項郡縣制是秦朝的,不符合題意;B項行省制是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元世祖建立的,符合題意;C項禪讓制是堯舜禹時期的,不符合題意;D項世襲制是自夏朝開始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元朝的行省制度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元世祖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建立了行省制。11.【答案】D【考點】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漢代的主要經濟區在北方,宋代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為主要的經濟區。ABC三項不符合圖片主旨,不符合題意;D項經濟重心南移是題干示意圖主要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重心南移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從圖片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非選擇題12.【答案】(1)楚國。分封制。(2)馬可·波羅;蘇湖熟.天下足(或蘇常熟,天下足)(3)他主張的明體選用繼承孔子的“仁”,沿用孔子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的主張;同時他又強調實用性。他所主張的因材施教是符合孔子發現和總結的教育規律的,同時他又首開先河提出分科教學。【考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百家爭鳴,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圖片信息的獲取與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材料“戰國后期形勢圖”和“春申君黃歇”可知湖州筑城之初屬于楚國管轄;圖示所示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實行。(2)本題考查宋朝經濟發展和馬可·波羅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材料信息的準確解讀能力。根據材料“1292年,旅居中國多年的意大利旅行家”可知這指的是馬可·波羅;根據材料“宋代......民間流傳著......”可知,這體現了湖州在經濟重心南移的背景下經濟的發展,這個諺語指的是“蘇湖熟,天下足”。(3)本題考查儒家思想發展演變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理解能力。首先緊扣題意并結合所學對“胡瑗的思想是對孔子思想的傳承與發展”進行判斷,這個觀點有道理(或正確的);其次結合漢武帝儒家成為正統和孔子的教育理念等進行簡要的評析即可,如:?政治角度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儒家學說逐漸成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胡瑗主張“明體達用”,提倡仁義禮樂等封建倫理綱常和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這屬于儒家學說的思想范疇,體現了孔子“仁”“克己復禮”的思想。教育角度:胡瑗主張“因材施教”,早在春秋時期,孔子潛心研究教學,總結了很多教育規律和方法,提出了“有教無類”等教育思想。所以胡瑗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傳承與發展有道理。故答案為:(1)楚國。分封制。(2)①馬可·波羅。②蘇湖熟,天下足(或蘇常熟,天下足)。(3)他主張的明體選用繼承孔子的“仁”,沿用孔子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的主張;同時他又強調實用性。他所主張的因材施教是符合孔子發現和總結的教育規律的,同時他又首開先河提出分科教學。【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分封制、宋朝經濟發展、儒家思想的發展演變的有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13.【答案】(1)隋朝。加強中央集權,加大地方豪強勢力,澄清吏治,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穩固后方,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貞觀之治。開元盛世。?(3)秦朝創立了一套中央集權制,隋朝創立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都起到了鞏固中央集權的作用;秦朝修筑長城,隋朝開鑿了京杭大運河,都是舉世聞名的工程。【考點】隋的興亡,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一小問,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掉南方的陳統一中國;第二小問,改革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地方豪強勢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對立的因素,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穩固了后方;隋文帝勵精圖治,愛護百姓,提倡節儉。(2)本題考查唐朝盛世,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唐朝盛世歷史。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了唐朝,定都長安;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712年唐玄宗即位稱帝,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3)本題考查隋、秦兩朝的對比,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兩朝制度創新和工程建設。嬴政和楊堅作為秦朝與隋朝的建立者,這兩個朝代在歷史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角度一:兩個朝代都建立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的制度有:皇帝制度;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角度二:都有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秦朝在戰國秦趙燕長城的基礎修建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修建了阿旁宮、驪山墓等。隋朝開挖了涿郡到余杭的大運河。故答案為:(1)隋朝。加強中央集權,加大地方豪強勢力,澄清吏治,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穩固后方,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貞觀之治。開元盛世。(3)秦朝創立了一套中央集權制,隋朝創立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都起到了鞏固中央集權的作用;秦朝修筑長城,隋朝開鑿了京杭大運河,都是舉世聞名的工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唐朝盛世,隋、秦兩朝的對比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4.【答案】(1)印刷術和造紙術。(2)《孫子兵法》是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書。(西漢時期編訂的《黃帝內經》.最早記述了人體解剖知識和血液循環情況,并系統論述了養生的基本原則,這本書直到今天還是中醫學習的經典。或《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成為此后我國歷代王朝編寫史書的范例。)(3)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起源;阿拉伯人把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傳入歐洲。【考點】百家爭鳴,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結合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意“從單調的竹木簡演變成了圖文并茂的圖書”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主要得益于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與改進。(2)本題考查《孫子兵法》、《黃帝內經》和《史記》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結合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簡要介紹《孫子兵法》、《黃帝內經》和《史記》即可。如:《孫子兵法》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所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思想就是出自這本書。《黃帝內經》西漢時期編制,最早技術了人體解剖知識和血液循環情況,并系統論述了養生的基本原則,直到今天還是中醫學習的經典。《史記》西漢時期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和文學名著,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成為我國歷代編寫史書的范例。文筆生動,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3)本題考查中西文化的交流聯系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知識的識記和綜合運用的能力。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圍繞題意“西方文化主要產生于歐洲,但它從來就不是絕對排他的。它的最初的根基在西南亞和北非。此外,印度和中國的影響,也起了作用”,可從中選取任意角度。如:角度一: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所以西方文化主要產生于歐洲;角度二:古代西亞地區誕生的腓尼基字母文字,后來演變為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角度三:歷史上,西方文明與其他區域文明之間有過很多的接觸等等等,其次分別結合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的史實進行簡要的論述即可。故答案為:(1)印刷術和造紙術。(2)《孫子兵法》是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書。(西漢時期編訂的《黃帝內經》.最早記述了人體解剖知識和血液循環情況,并系統論述了養生的基本原則,這本書直到今天還是中醫學習的經典。或《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成為此后我國歷代王朝編寫史書的范例。)(3)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起源;阿拉伯人把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印度的糖、稻米和棉花等傳入歐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造紙術、印刷術,《孫子兵法》、《黃帝內經》、《史記》的有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