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嘉興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嘉興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8八上·嘉興期末)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標志。古代文字為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是( ?。?br/>A.埃及象形文字保存了古埃及文明并流傳至今
B.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西歐文化發展
C.腓尼基字母文字為歐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D.甲骨文成為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
2.(2018八上·嘉興期末)如圖示意羅馬帝同版圖基本確立時的疆界,此時中國所處的歷史時期是( ?。?br/>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元朝
3.公元前5世紀,在古希臘出現了一批以教授論辯術為業的思想家,他們討論的中心集中在人類社會政治倫理等問題。這一現象的出現得益于( ?。?br/>A.斯巴達的貴族統治 B.羅馬共和制度
C.古希臘人熱愛文學 D.雅典民主政治
4.有學者認為:“亞歷山大在所征服地區興建了許多城堡,有些逐漸發展成經濟文化中心,使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一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文明誕生。”由此推斷,該學者認為亞歷山大帝國的征服客觀上( ?。?br/>A.阻礙東西方文化的發展 B.促使東方文明走向衰落
C.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 D.促使希臘文明走向衰落
5.(2018八上·嘉興期末)7世紀.穆罕默德將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鑄成一個強大的民族統一體的紐帶是( ?。?br/>A.宗教信仰 B.政治口號 C.個人魅力 D.經濟實力
6.(2018八上·嘉興期末)為鞏固統一,秦始皇與漢武帝在經濟方面實施的相同措施是(  )
A.統一文字 B.統一貨幣 C.統一度量衡 D.鹽鐵官營
7.(2018八上·嘉興期末)我國古代出現了一批杰出的科學家與藝術家。被后人尊稱為“醫圣”“書圣”的分別是(  )
A.華佗 顧愷之 B.張仲景 顧愷之
C.張仲景 王羲之 D.華佗 王羲之
8.(2018八上·嘉興期末)“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卮饐栴}。
(1)“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是(  )
A.提倡節儉 B.整頓吏治 C.獎勵耕織 D.輕徭薄賦
(2)“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豐收),米斗四五錢,……至貞觀十年,米每斗值二錢?!边@說明貞觀年間( ?。?br/>A.糧食緊缺,經濟凋敝 B.米價沒有任何波動
C.整肅吏治,鞏同統一 D.糧食生產得到發展
9.(2018八上·嘉興期末)為探究西漢初年的統治思想,課堂上老師出示右邊幻燈片。該幻燈片內容說明這一時期的統治思想是(  )
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澹然(恬靜的樣子)無治而無不治也?!痘茨献印ぴ烙枴?br/>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0.(2018八上·嘉興期末)元朝、隋唐都實現了國家統一。元朝與隋唐相比其鮮明特點是( ?。?br/>A.政權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 B.屬于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
C.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政治實現高度集權
11.(2018八上·嘉興期末)“朕(宋太祖)今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電。”制料中這一舉措(  )
①造成重武輕文的局面 ②使思想實現“大一統”
③導致官僚機構的膨脹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8八上·嘉興期末)下邊為一組歷史圖片,如果給這組圖片的主題命名,最合適的是( ?。?br/>A.宋代商業繁榮 B.經濟重心南移
C.元代都市生活 D.北方民族融合
二、非選擇題
13.(2018八上·嘉興期末)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時期莫過于漢唐。
——錢穆《國史大綱》
材料二:秦以來中國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運,一次是秦始皇的焚書,一次是漢武帝的罷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舉制度。在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發動的這一次……對文化上危害也最長遠。
——摘編自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
材料三:統一思想,歸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國人有一致的信仰,讓大家在相同的目標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統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
——李威熊《董仲舒與西漢學術》
(1)據材料一,列舉“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時期”的兩位思想家及其主張。
(2)材料二中董仲舒所發動的“這一次”是指哪一歷史事件 材料二、三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評價有何不同7
(3)通過本題,你認為應該怎樣評價歷史事件
14.(2018八上·嘉興期末)汲取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1世紀后的幾百年間,中日交流有了更大發展。到中國大唐時期,中日交流達到一個高峰。
——摘編自人教版《歷史與社會》教材
材料二
——摘編自吳炮誠《圖解日本史》
材料三:按照中國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地區,由從天皇和國家議會那里取得權利的總督和地方行政官統治……此外,以天皇名義將所有土地收歸國有,分給農戶耕種……借鑒了儒家學說,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標準,調整了它的政治學說,以適應他們的社會結構。
——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
(1)列舉公元1世紀至唐朝前、大唐時期的史實各一則,說明中日文明交流及對日本帶來的影響。
(2)材料二中日本的“二宮八省制”與中國哪種制度相似 并說出該制度的主要作用。
(3)概括材料三中日本改革的特點,并指出這些改革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A項埃及象形文字保存了古埃及文明并流傳至今說法錯誤,埃及象形文字逐漸消失,并沒有流傳至今,不符合題意;
B項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西歐文化發展說法錯誤,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兩河流域文化發展,不是西歐文化發展,不符合題意;
C項腓尼基字母文字為歐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是古代文字為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符合題意;
D項甲骨文成為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說法錯誤,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是小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字成就。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世界古代文字成就。
2.【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A項埃及象形文字保存了古埃及文明并流傳至今說法錯誤,埃及象形文字逐漸消失,并沒有流傳至今,不符合題意;
B項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西歐文化發展說法錯誤,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兩河流域文化發展,不是西歐文化發展,不符合題意;
C項腓尼基字母文字為歐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項甲骨文成為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說法錯誤,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是小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文字的出現是人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標志為依托,考查古代文字成就。識記與靈活掌握世界古代文字成就。
3.【答案】D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紀,在古希臘出現了一批以教授論辯術為業的思想家,他們討論的中心集中在人類社會政治倫理等問題。這一現象的出現得益于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當時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爭等重大問題。民主政治的發展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繁榮。
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雅典民主政治是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公元前5世紀,在古希臘出現了一批以教授論辯術為業的思想家,他們討論的中心集中在人類社會政治倫理等問題為切入點,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現及影響。
4.【答案】C
【知識點】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解析】【分析】據題干可知,亞歷山大帝國的征服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亞歷山大東征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幾乎包括了當時人類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猶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這樣整個亞歐大陸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希臘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方,而東方文化也逐漸滲入到了到希臘文化之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符合題干材料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答案】A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7世紀,穆罕默德將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鑄成一個強大的民族統一體的紐帶是伊斯蘭教,即宗教信仰。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后最初在麥加傳教,麥加貴族擔心會損害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帶領少數信徒離開麥加,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麥加,迫使麥加貴族接受伊斯蘭教,承認他在政治和宗教領袖地位,麥加從此成為伊斯蘭教圣地。征服麥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
A項宗教信仰是7世紀穆罕默德將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鑄成一個強大的民族統一體的紐帶,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伊斯蘭教建立和阿拉伯國家興起。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運用伊斯蘭教建立和阿拉伯國家興起的相關知識。
6.【答案】B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秦始皇和漢武帝在經濟方面實施的相同措施是統一貨幣,秦始皇以圓形方孔錢為全國統一貨幣,漢武帝統一鑄造五銖錢。
AC兩項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B項統一貨幣是為鞏固統一,秦始皇與漢武帝在經濟方面實施的相同措施,符合題意;
D項鹽鐵官營是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共同經濟措施。注意扎實掌握秦始皇、漢武帝的統治措施。
7.【答案】C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東晉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被后人尊稱為“醫圣”“書圣”的分別是張仲景、王羲之。
C項張仲景 王羲之分別被后人尊稱為“醫圣”“書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張仲景,王羲之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張仲景被后世尊稱為“醫圣”,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
8.【答案】(1)D
(2)D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1)漢初的幾位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實行修養生息政策。漢文帝和漢景帝輕徭薄賦,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漢文帝和漢景帝提倡節儉,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這些措施促成了“文景之治”出現。.因而“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是輕徭薄賦。
ABC三項都不是“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D項輕徭薄賦是“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材料“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豐收),米斗四五錢,……至貞觀十年,米每斗值二錢。”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時期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安定的社會狀況。出現這樣的狀況的原因是他采取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的統治措施。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糧食生產得到發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年,出現“文景之治”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西漢初年,出現“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
(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貞觀之治的有關內容。
9.【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給出圖片中的“無為而治”可知該幻燈片內容說明這一時期的統治思想是道家思想。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天平。
A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道家思想是題干幻燈片內容說明的統治思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道家思想。老子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圖片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圖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圖片確定正確答案。
10.【答案】A
【知識點】隋的興亡;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蒙古族是在我國北方蒙古高原上,長期過著游牧與狩獵生活的一個古老民族。1206年,蒙古貴族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統一了蒙古各部。后來滅掉西夏,消滅金政權,使高麗臣服。 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建立。1276年滅南宋,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帝國,也是首個征服全中國的少數民族王朝。因而元朝與隋唐相比,其鮮明特點是政權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
A項政權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是元朝與隋唐相比其鮮明特點,符合題意;
B項元朝是蒙古族建立,不符合題意;
C項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是在唐朝,不符合題意;
D項政治實現高度集權是在明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朝與隋唐相比的鮮明特點的相關史實,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對比能力。
11.【答案】D
【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據題干材料“聯今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可知,這是宋太祖派遣文官擔任地方長官,這一舉措提高了士人的地位,造成重文輕武的局面。所以②③表述與材料和史實相符。
D項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太祖高度集權的措施及影響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應重點把握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2.【答案】A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清明上河圖》反映了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紙幣的出現也是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貨郎圖》反映的即是宋代商人經商的情形。題目中的這一組圖片是宋代商業繁榮的反映。
A項宋代商業繁榮最合適,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一組歷史圖片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宋代商業繁榮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宋代商業繁榮的相關史實。
13.【答案】(1)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墨子,反對戰爭,主張愛人。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材料二主要強調它對文化發展的危害;材料三主要強調它對維護國家統一的作用。
(3)要將歷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時空背景下:要客觀地、辯證地全面的評價。
【知識點】百家爭鳴;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中信息“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時期”指的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钴S,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史稱“百家爭鳴”。這一時期,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影響最大。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張“仁政”,還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莊子,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子,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2)董仲舒的“這一次”指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西漢初年,為了加強思想統治,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漢武帝還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極遠。材料二中“在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發動的這一次……對文化上危害也最長遠.”可以看出,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給出消極的評價,而材料三中“統一思想,歸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國人有一致的信仰,讓大家在相同的目標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統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笨梢钥闯?,是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作用給予積極的評價。
(3)對于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評價,會因評價者的立場、角度、時空等因素的不同而產生不同,因此評價時一定要將歷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時空背景下;要客觀地、辯證地全面的評價;要一分為二,既看到它的積極的一面,也要看到它的消極影響。
故答案為:(1)如: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墨子,反對戰爭,主張愛人。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材料二主要強調它對文化發展的危害;材料三主要強調它對維護國家統一的作用。
(3)要將歷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時空背景下:要客觀地、辯證地全面的評價。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及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方法。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百家爭鳴、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的史實。
14.【答案】(1)唐朝前:公元1世紀后的幾百年間,成批的中國織工、陶工等隨日本使者到了日本,對日本的紡織業、制陶業等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唐朝時期:日本大化陡新,積極地向唐朝學習,先后十幾次派遣唐使者到唐朝。鑒真東渡日本,除了傳播佛教以外,還將盛唐的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技術和知識介紹到那里。
(2)三省六部制。這種制度使得各部門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3)仿效中國的改革。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后,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了公元1世紀至唐朝前、大唐時期的史實,如日本遣唐使來唐朝,鑒真東渡,漢文化在日本風行一行等。
(2)材料二中日本的“二官八省制”是日本歷史上大化改新的內容,與中國的三省六部制相似?!岸侔耸≈啤庇欣谔岣咝姓?,加強中央集權。
(3)由材料“按照中國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地區,由從天皇和國家議會那里取得權利的總督和地方行政官統治……此外,以天皇名義將所有土地收歸國有,分給農戶耕種……借鑒了儒家學說,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標準,調整了它的政治學說,以適應他們的社會結構”可知,材料中日本改革的特點是有選擇的向中國學習,這些改革影響日本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繁榮。
故答案為:(1)唐朝前:公元1世紀后的幾百年間,成批的中國織工、陶工等隨日本使者到了日本,對日本的紡織業、制陶業等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唐朝時期:日本大化陡新,積極地向唐朝學習,先后十幾次派遣唐使者到唐朝。鑒真東渡日本,除了傳播佛教以外,還將盛唐的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技術和知識介紹到那里。
(2)三省六部制。這種制度使得各部門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3)仿效中國的改革。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后,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汲取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唐朝對外交往、三省六部部、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對外交往、三省六部部、大化改新的相關史實。
1 / 1浙江省嘉興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8八上·嘉興期末)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標志。古代文字為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是( ?。?br/>A.埃及象形文字保存了古埃及文明并流傳至今
B.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西歐文化發展
C.腓尼基字母文字為歐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D.甲骨文成為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
【答案】C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A項埃及象形文字保存了古埃及文明并流傳至今說法錯誤,埃及象形文字逐漸消失,并沒有流傳至今,不符合題意;
B項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西歐文化發展說法錯誤,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兩河流域文化發展,不是西歐文化發展,不符合題意;
C項腓尼基字母文字為歐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是古代文字為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符合題意;
D項甲骨文成為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說法錯誤,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是小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字成就。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世界古代文字成就。
2.(2018八上·嘉興期末)如圖示意羅馬帝同版圖基本確立時的疆界,此時中國所處的歷史時期是(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A項埃及象形文字保存了古埃及文明并流傳至今說法錯誤,埃及象形文字逐漸消失,并沒有流傳至今,不符合題意;
B項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西歐文化發展說法錯誤,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促進了兩河流域文化發展,不是西歐文化發展,不符合題意;
C項腓尼基字母文字為歐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項甲骨文成為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說法錯誤,秦朝統一后使用的全國規范文字是小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文字的出現是人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標志為依托,考查古代文字成就。識記與靈活掌握世界古代文字成就。
3.公元前5世紀,在古希臘出現了一批以教授論辯術為業的思想家,他們討論的中心集中在人類社會政治倫理等問題。這一現象的出現得益于( ?。?br/>A.斯巴達的貴族統治 B.羅馬共和制度
C.古希臘人熱愛文學 D.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D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紀,在古希臘出現了一批以教授論辯術為業的思想家,他們討論的中心集中在人類社會政治倫理等問題。這一現象的出現得益于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當時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爭等重大問題。民主政治的發展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繁榮。
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雅典民主政治是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公元前5世紀,在古希臘出現了一批以教授論辯術為業的思想家,他們討論的中心集中在人類社會政治倫理等問題為切入點,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現及影響。
4.有學者認為:“亞歷山大在所征服地區興建了許多城堡,有些逐漸發展成經濟文化中心,使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一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文明誕生?!庇纱送茢啵搶W者認為亞歷山大帝國的征服客觀上( ?。?br/>A.阻礙東西方文化的發展 B.促使東方文明走向衰落
C.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 D.促使希臘文明走向衰落
【答案】C
【知識點】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解析】【分析】據題干可知,亞歷山大帝國的征服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亞歷山大東征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幾乎包括了當時人類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猶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這樣整個亞歐大陸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希臘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方,而東方文化也逐漸滲入到了到希臘文化之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符合題干材料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2018八上·嘉興期末)7世紀.穆罕默德將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鑄成一個強大的民族統一體的紐帶是(  )
A.宗教信仰 B.政治口號 C.個人魅力 D.經濟實力
【答案】A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7世紀,穆罕默德將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鑄成一個強大的民族統一體的紐帶是伊斯蘭教,即宗教信仰。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后最初在麥加傳教,麥加貴族擔心會損害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帶領少數信徒離開麥加,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麥加,迫使麥加貴族接受伊斯蘭教,承認他在政治和宗教領袖地位,麥加從此成為伊斯蘭教圣地。征服麥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
A項宗教信仰是7世紀穆罕默德將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鑄成一個強大的民族統一體的紐帶,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伊斯蘭教建立和阿拉伯國家興起。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運用伊斯蘭教建立和阿拉伯國家興起的相關知識。
6.(2018八上·嘉興期末)為鞏固統一,秦始皇與漢武帝在經濟方面實施的相同措施是( ?。?br/>A.統一文字 B.統一貨幣 C.統一度量衡 D.鹽鐵官營
【答案】B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秦始皇和漢武帝在經濟方面實施的相同措施是統一貨幣,秦始皇以圓形方孔錢為全國統一貨幣,漢武帝統一鑄造五銖錢。
AC兩項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B項統一貨幣是為鞏固統一,秦始皇與漢武帝在經濟方面實施的相同措施,符合題意;
D項鹽鐵官營是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共同經濟措施。注意扎實掌握秦始皇、漢武帝的統治措施。
7.(2018八上·嘉興期末)我國古代出現了一批杰出的科學家與藝術家。被后人尊稱為“醫圣”“書圣”的分別是( ?。?br/>A.華佗 顧愷之 B.張仲景 顧愷之
C.張仲景 王羲之 D.華佗 王羲之
【答案】C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東晉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被后人尊稱為“醫圣”“書圣”的分別是張仲景、王羲之。
C項張仲景 王羲之分別被后人尊稱為“醫圣”“書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張仲景,王羲之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張仲景被后世尊稱為“醫圣”,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
8.(2018八上·嘉興期末)“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回答問題。
(1)“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是( ?。?br/>A.提倡節儉 B.整頓吏治 C.獎勵耕織 D.輕徭薄賦
(2)“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豐收),米斗四五錢,……至貞觀十年,米每斗值二錢?!边@說明貞觀年間( ?。?br/>A.糧食緊缺,經濟凋敝 B.米價沒有任何波動
C.整肅吏治,鞏同統一 D.糧食生產得到發展
【答案】(1)D
(2)D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1)漢初的幾位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實行修養生息政策。漢文帝和漢景帝輕徭薄賦,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漢文帝和漢景帝提倡節儉,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這些措施促成了“文景之治”出現。.因而“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是輕徭薄賦。
ABC三項都不是“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D項輕徭薄賦是“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材料“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豐收),米斗四五錢,……至貞觀十年,米每斗值二錢?!狈从沉颂铺谠谖粫r期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安定的社會狀況。出現這樣的狀況的原因是他采取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的統治措施。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糧食生產得到發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年,出現“文景之治”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西漢初年,出現“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
(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貞觀之治的有關內容。
9.(2018八上·嘉興期末)為探究西漢初年的統治思想,課堂上老師出示右邊幻燈片。該幻燈片內容說明這一時期的統治思想是(  )
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澹然(恬靜的樣子)無治而無不治也?!痘茨献印ぴ烙枴?br/>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給出圖片中的“無為而治”可知該幻燈片內容說明這一時期的統治思想是道家思想。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天平。
A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道家思想是題干幻燈片內容說明的統治思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道家思想。老子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圖片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圖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圖片確定正確答案。
10.(2018八上·嘉興期末)元朝、隋唐都實現了國家統一。元朝與隋唐相比其鮮明特點是(  )
A.政權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 B.屬于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
C.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政治實現高度集權
【答案】A
【知識點】隋的興亡;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蒙古族是在我國北方蒙古高原上,長期過著游牧與狩獵生活的一個古老民族。1206年,蒙古貴族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統一了蒙古各部。后來滅掉西夏,消滅金政權,使高麗臣服。 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建立。1276年滅南宋,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帝國,也是首個征服全中國的少數民族王朝。因而元朝與隋唐相比,其鮮明特點是政權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
A項政權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是元朝與隋唐相比其鮮明特點,符合題意;
B項元朝是蒙古族建立,不符合題意;
C項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是在唐朝,不符合題意;
D項政治實現高度集權是在明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朝與隋唐相比的鮮明特點的相關史實,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對比能力。
11.(2018八上·嘉興期末)“朕(宋太祖)今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電。”制料中這一舉措( ?。?br/>①造成重武輕文的局面 ②使思想實現“大一統”
③導致官僚機構的膨脹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據題干材料“聯今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可知,這是宋太祖派遣文官擔任地方長官,這一舉措提高了士人的地位,造成重文輕武的局面。所以②③表述與材料和史實相符。
D項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太祖高度集權的措施及影響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應重點把握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2.(2018八上·嘉興期末)下邊為一組歷史圖片,如果給這組圖片的主題命名,最合適的是( ?。?br/>A.宋代商業繁榮 B.經濟重心南移
C.元代都市生活 D.北方民族融合
【答案】A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清明上河圖》反映了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紙幣的出現也是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貨郎圖》反映的即是宋代商人經商的情形。題目中的這一組圖片是宋代商業繁榮的反映。
A項宋代商業繁榮最合適,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一組歷史圖片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宋代商業繁榮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宋代商業繁榮的相關史實。
二、非選擇題
13.(2018八上·嘉興期末)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時期莫過于漢唐。
——錢穆《國史大綱》
材料二:秦以來中國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運,一次是秦始皇的焚書,一次是漢武帝的罷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舉制度。在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發動的這一次……對文化上危害也最長遠。
——摘編自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
材料三:統一思想,歸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國人有一致的信仰,讓大家在相同的目標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統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
——李威熊《董仲舒與西漢學術》
(1)據材料一,列舉“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時期”的兩位思想家及其主張。
(2)材料二中董仲舒所發動的“這一次”是指哪一歷史事件 材料二、三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評價有何不同7
(3)通過本題,你認為應該怎樣評價歷史事件
【答案】(1)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墨子,反對戰爭,主張愛人。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材料二主要強調它對文化發展的危害;材料三主要強調它對維護國家統一的作用。
(3)要將歷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時空背景下:要客觀地、辯證地全面的評價。
【知識點】百家爭鳴;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中信息“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時期”指的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史稱“百家爭鳴”。這一時期,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影響最大。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張“仁政”,還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莊子,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子,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2)董仲舒的“這一次”指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西漢初年,為了加強思想統治,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漢武帝還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極遠。材料二中“在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發動的這一次……對文化上危害也最長遠.”可以看出,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給出消極的評價,而材料三中“統一思想,歸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國人有一致的信仰,讓大家在相同的目標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統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笨梢钥闯觯菍Χ偈妗傲T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作用給予積極的評價。
(3)對于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評價,會因評價者的立場、角度、時空等因素的不同而產生不同,因此評價時一定要將歷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時空背景下;要客觀地、辯證地全面的評價;要一分為二,既看到它的積極的一面,也要看到它的消極影響。
故答案為:(1)如: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墨子,反對戰爭,主張愛人。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材料二主要強調它對文化發展的危害;材料三主要強調它對維護國家統一的作用。
(3)要將歷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時空背景下:要客觀地、辯證地全面的評價。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及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方法。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百家爭鳴、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的史實。
14.(2018八上·嘉興期末)汲取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1世紀后的幾百年間,中日交流有了更大發展。到中國大唐時期,中日交流達到一個高峰。
——摘編自人教版《歷史與社會》教材
材料二
——摘編自吳炮誠《圖解日本史》
材料三:按照中國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地區,由從天皇和國家議會那里取得權利的總督和地方行政官統治……此外,以天皇名義將所有土地收歸國有,分給農戶耕種……借鑒了儒家學說,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標準,調整了它的政治學說,以適應他們的社會結構。
——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
(1)列舉公元1世紀至唐朝前、大唐時期的史實各一則,說明中日文明交流及對日本帶來的影響。
(2)材料二中日本的“二宮八省制”與中國哪種制度相似 并說出該制度的主要作用。
(3)概括材料三中日本改革的特點,并指出這些改革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答案】(1)唐朝前:公元1世紀后的幾百年間,成批的中國織工、陶工等隨日本使者到了日本,對日本的紡織業、制陶業等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唐朝時期:日本大化陡新,積極地向唐朝學習,先后十幾次派遣唐使者到唐朝。鑒真東渡日本,除了傳播佛教以外,還將盛唐的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技術和知識介紹到那里。
(2)三省六部制。這種制度使得各部門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3)仿效中國的改革。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后,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了公元1世紀至唐朝前、大唐時期的史實,如日本遣唐使來唐朝,鑒真東渡,漢文化在日本風行一行等。
(2)材料二中日本的“二官八省制”是日本歷史上大化改新的內容,與中國的三省六部制相似?!岸侔耸≈啤庇欣谔岣咝姓剩訌娭醒爰瘷?。
(3)由材料“按照中國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地區,由從天皇和國家議會那里取得權利的總督和地方行政官統治……此外,以天皇名義將所有土地收歸國有,分給農戶耕種……借鑒了儒家學說,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標準,調整了它的政治學說,以適應他們的社會結構”可知,材料中日本改革的特點是有選擇的向中國學習,這些改革影響日本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繁榮。
故答案為:(1)唐朝前:公元1世紀后的幾百年間,成批的中國織工、陶工等隨日本使者到了日本,對日本的紡織業、制陶業等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唐朝時期:日本大化陡新,積極地向唐朝學習,先后十幾次派遣唐使者到唐朝。鑒真東渡日本,除了傳播佛教以外,還將盛唐的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技術和知識介紹到那里。
(2)三省六部制。這種制度使得各部門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3)仿效中國的改革。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后,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汲取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唐朝對外交往、三省六部部、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對外交往、三省六部部、大化改新的相關史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宽城| 宜都市| 朝阳县| 土默特右旗| 洱源县| 瑞昌市| 花垣县| 宁津县| 上蔡县| 铜陵市| 盖州市| 石城县| 九江县| 呼图壁县| 宁南县| 桂阳县| 高阳县| 靖西县| 新密市| 宽甸| 隆子县| 尉犁县| 洪洞县| 绥化市| 青州市| 蚌埠市| 龙海市| 都江堰市| 新沂市| 枣强县| 永修县| 曲沃县| 娱乐| 凤庆县| 邵武市| 马龙县| 涞源县| 马鞍山市| 鹤庆县| 西安市|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