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大河流域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人類璀璨的文明。在尼羅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類文明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倫文明
C.古希臘文明 D.古埃及文明
【答案】D
【知識點】探究早期區域文明的異同
【解析】【分析】四大文明古國都發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產生于尼羅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產生于兩河流域,古印度文明產生于印度河流域,中國文明產生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主要是因為這些大河流域地區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有利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故選D。
【點評】 掌握早期古代文明的發源地。
2.(2018八上·江山期末)某班級要表演關于古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話劇,他們采用的臺詞最有可能的是(  )
A.“你打瞎我的一只眼睛,作為懲罰,我也打瞎你的一只眼睛。”
B.“別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國王同屬剎帝利。”
C.“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D.“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拿你的里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答案】B
【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雅利安人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就是種姓制度。種姓制度將社會上的人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其中剎帝利中包括國王、武士和官吏。
ACD三項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B項“別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國王同屬剎帝利。”符合印度的種姓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種姓制度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需要熟記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等級劃分并逐一分析其它選項。
3.(2018八上·江山期末)《禮記·表記》說:“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禮。”對周人“尊禮”理解正確的是(  )
A.否定天命神權,重視倫理道德
B.以人為本,創立完整的禮儀制度
C.以禮樂制度維護宗法分封制度
D.反對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據“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禮。”及所學知識可知,對周人“尊禮”理解正確的是以禮樂制度維護宗法分封制度。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時期實行禮樂制度以維護嚴格的社會等級,即分封制和宗法制,這種禮制有著嚴格的規定,體現在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如天子和諸侯的服飾、住宅、車架等都有清晰嚴格的限制。
ABD三項說法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以禮樂制度維護宗法分封制度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人“尊禮”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周人“尊禮”的相關史實。
4.(2018八上·江山期末)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人類首次覺醒,理性思維所創造的精神文化決定著其后諸民族的文化走向。對于中國而言,最能體現這一特征的現象是(  )
A.百家爭鳴 B.焚書坑儒 C.獨尊儒術 D.崇儒尚佛
【答案】A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由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得知中國處于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的特征是百家爭鳴。
A項百家爭鳴最能體現題干特征,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能體現題干特征,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斗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5.(2018八上·江山期末)中國象棋被譽為“縱橫之智慧,濃縮之歷史”。以下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
A.“楚河漢界”源于秦國某年的歷史
B.“相”退出歷史舞臺始于秦始皇
C.“圍魏救趙”的戰術思想源于戰國
D.“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元代
【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戰國時期,公元前354年,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前往救援。孫臏主張采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田忌采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龐涓得知消息,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掛陵設下埋伏,當龐涓率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役又稱為桂陵之戰,把這種作戰方法叫做圍魏救趙,從此,孫臏名揚天下,世間爭相傳誦他的兵法。
A項“楚河漢界”源于秦國某年的歷史說法不符合史實,“楚河漢界”源于秦末漢初的楚漢之爭,不符合題意;
B項“相”退出歷史舞臺始于秦始皇說法不符合史實,廢除丞相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不符合題意;
C項“圍魏救趙”的戰術思想源于戰國說法符合史實,符合題意;
D項“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元代說法不符合史實,唐朝時中國發明了火藥,所“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朝,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象棋為切入點,考查中國古代歷史的有關知識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注意識記相關基礎知識。
6.(2018八上·江山期末)某同學要編寫一份題為“輝煌的阿拉伯文明”的手抄報。下列素材中適合人選的包括(  )
①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②伊德里斯繪制世界地圖
③伊斯蘭教與《古蘭經》 ④拉齊斯寫有《醫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醫學是阿拉伯人最感興趣的一門科學。阿拉伯醫學家在吸收東西方古代醫學成果的基礎上,對世界醫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阿拉伯醫生拉齊斯寫有《醫學集成》一書,總結了希臘、波斯和印度的醫學知識,增添了許多新的醫學成就,具有很高的科學水平;依本·西拿著有《醫典》,是阿拉伯醫學的結晶,是當時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醫學著作。④說法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
A項①②③適合入選,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文化,要求識記相關史實。
7.(2018八上·江山期末)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法蘭克王同 B.查理曼帝國
C.西方古典文明 D.西歐中世紀
【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題干左邊圖片反映了中世紀西歐締結封君封臣關系的儀式;中間的圖片反映的是西歐的莊園,莊園是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右圖反映了中古西歐城市的興起。三幅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西歐中世紀。
ABC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西歐中世紀是題干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幅圖片為依托,考查西歐中世紀及學生的歸納歸納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西歐中世紀的相關史實。
8.(2019八上·江山期中)史學巨著《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部巨著的體例是(  )
A.編年體通史 B.編年體斷代史
C.紀傳體通史 D.紀傳體斷代史
【答案】C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昌盛的秦漢文化中史學成就的相關知識。《史記》 重點考查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是一部紀傳體通史,因文筆生動,史料翔實,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點評】了解《史記》編寫格式,即體例,區別紀傳體,編年體,通史,斷代史。
9.(2018八上·江山期末)馬鐙見證了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公元前3世紀,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
B.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兵的發展進入新時期
C.金屬馬鐙的傳播路線:中國→薩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歐、西歐→東歐、東羅馬帝國
D.戰國時期的騎兵馬具中已經出現馬鐙
【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乘用的馬具的完備,使得騎兵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有了完善的馬具,騎兵就更容易控制和馴服馬匹,使騎兵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使復雜的戰術動作和訓練變得更容易了,能夠充分發揮甲胄和兵器的效能,為重裝甲騎兵的大規模發展,提供了條件。
A項公元前3世紀,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說法不正確,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是北魏時期,不符合題意;
B項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兵的發展進入新時期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項金屬馬鐙的傳播路線:中國→薩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歐、西歐→東歐、東羅馬帝國說法不正確,首先傳播到朝鮮,后來又傳播到土耳其、伊朗,再傳播到古羅馬帝國,不符合題意;
D項戰國時期的騎兵馬具中已經出現馬鐙說法不正確,騎兵馬具中已經出現馬鐙大約是在東晉時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馬鐙的相關史實。
10.(2018八上·江山期末)“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恩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該詩體現了(  )
A.分封制度的血緣和等級特點 B.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專制
C.行省制度的首創和高效特點 D.科舉制度的公平和機會均等
【答案】D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據題干“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的這首詩《登科后》體現的是科舉制的公平與機會均等。實行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
ABC三項和題干詩句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科舉制度的公平和機會均等符合題干詩句,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科舉制相關知識。
11.(2018八上·江山期末)讀中國歷史紀年表(局部).對相關朝代的內容描述正確的是(  )
A.a、b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
B.c、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C.b朝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關系融洽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
【答案】C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分析可知,a、b、c、d四朝分別為隋、唐、北宋、元。
A項a、b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描述不正確,隋文帝楊堅于589年滅陳,使得南北歸于統一。但北宋與各少數民族政權并立,并未統一全國,不符合題意;
B項c、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描述不正確,唐朝的政治制度都是繼承自隋朝而來,未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則開創了行省制,不符合題意;
C項b朝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關系融洽描述正確,隋唐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發展。唐太宗采取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了各族的擁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領來到長安,尊奉他為各族的“天可汗”,符合題意;
D項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描述不正確,“杯酒釋兵權”是指宋太祖趙匡胤在即位后通過召集大將喝酒的方式迫使他們交出兵權,從而加強中央集權,這不但沒有加強反而削弱了北宋軍力,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各朝代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國朝代順序與各朝特征的掌握能力。
12.(2018八上·江山期末)下面是我同古代不同時期南北方的人口數量及所占比例情況一覽表,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
朝代 南方地區(長江流域) 北方地區(黃河流域)
人口(萬戶) 占有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萬戶) 占有全國戶口數比例
西漢 247 19.8% 998 80.2%
唐朝 392 43.2% 515 56.8%
北宋 1124 62.9% 662 37.1%
①唐朝以前南方人口少,經濟重心在北方 ②北宋時南方人口超過北方,說明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③北宋時南方農業的發展是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 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分析題文圖表,可以看出西漢時期,北方人口遠遠超過南方;唐代時,北方人口減少.南方人口增加;北宋時期南方人口大量南遷。北民南遷,帶去了生產力和先進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同時還需要掌握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時間在南宋。可見表述中②是不正確的。
C項①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以我同古代不同時期南北方的人口數量及所占比例情況一覽表為切入點,考查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圖片以及材料,獲取有效信息。
二、非選擇題
13.(2018八上·江山期末)電視臺拍攝專題片《文明之路》.尋找西方文明的源頭,見證地中海文明的輝煌。
【第一集】《光榮屬于希臘》
材料一:如下圖
【第二集】《偉大屬于羅馬》
材料二:歷史學家耶林說過:“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們思想進步、科學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
【第三集】《中世紀的歐洲》
材料三:隨著基督教傳播的日益廣泛和統治階級的承認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響越來越大,到了中世紀,它在歐洲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時期,教會的權力可以說是無限的。
(1)請用事實說明材料一圖中兩位人物代表光榮屬于希臘的原因。
(2)依據材料二請你分別談談對羅馬第一次和第三次征服世界的認識。
(3)材料三中“它在歐洲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案】(1)伯里克利執政期間,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達到全盛,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進入古代雅典的黃金時代。由荷馬加工整理的《荷馬史詩》是世界聞名的長篇文學作品。
(2)第一次是指古羅馬帝國軍事力量征服周邊國家,長期對外擴張。第三次是指古羅馬帝國時期的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基督教是中世紀西歐占統治地位的神學思想,教會的勢力不斷膨脹,壟斷教育和文化,并控制人們的思想。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及《荷馬史詩》,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圖片中人物“伯里克利”,并聯系所學可知,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達到全盛,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被稱為古代希臘的黃金時代;根據圖片中人物“荷馬”,并聯系所學可知,荷馬整理而成的《荷馬史詩》,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荷馬史詩》是世界聞名的長篇文學作品,同時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書。
(2)本題考查古羅馬的相關史實,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二“第一次以武力”“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并聯系所學可知,通過發動戰爭,羅馬在2世紀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根據材料二“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并聯系所學可知, 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材料三中“它在歐洲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意思是羅馬教廷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故答案為:(1)伯里克利執政期間,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達到全盛,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進入古代雅典的黃金時代。由荷馬加工整理的《荷馬史詩》是世界聞名的長篇文學作品。
(2)第一次是指古羅馬帝國軍事力量征服周邊國家,長期對外擴張。第三次是指古羅馬帝國時期的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基督教是中世紀西歐占統治地位的神學思想,教會的勢力不斷膨脹,壟斷教育和文化,并控制人們的思想。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材料和圖片為切入點,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西歐封建制度的相關知識。要求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羅馬帝國、西歐封建制度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分析材料能力。
14.(2018八上·江山期末)政治制度的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陸續滅了六國,并采用以法家為主、兼蓄并用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秦統治者把“帝”這個頭銜作為自己的專屬稱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格局。
一一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
材料二:秦朝作為中華帝國的開端,確立君、臣、民三層一元的政治結構,君主與官僚構成統治階級。他們對千萬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點。秦漢政治體制規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總結前代制度的基礎上、適應新的時代特點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簡化為一省制……
——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中國的政治體制創新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那是開始于公元646年的一次國家制度改革,其主要內容就是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的體制。
(1)請列舉出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并根據材料一概括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條件。
(2)說說唐朝和元朝在政治體制方面各有怎樣的創新與發展,并依據材料二分析秦統治者所創制度的影響。
(3)請問材料三中這次改革的名稱是什么 列舉其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
【答案】(1)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統一的國家和政權.一致的思想。
(2)唐: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元:創立行省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斷加強。
(3)大化改新。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科舉制的創立;大化改新;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秦朝中央集權制,要求具備解讀材料的能力。根據材料一“秦統治者把“帝”這個頭銜作為自己的專屬稱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轄若干縣,縣按大小設縣令或縣長。”可知,秦統治者開創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根據“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陸續滅了六國,采用法家為主、兼蓄并用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即可概括出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條件。
(2)本題考查唐朝和元朝在政治體制方面的創新與發展及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隋朝調整了中央機構,設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得以進一步完善;隋朝創立科舉制,唐朝時期進一步發展完善。為了管理遼闊的疆域,元朝統治者實行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朝創立行省制度是我國歷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區域劃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建立,不僅加強了元朝的中央統治,鞏固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而且對明清以及后來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區域劃分也產生了積極影響,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國的行省規模和行政區域的劃分。秦朝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為此后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本題考查大化改新。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 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
故答案為:(1)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統一的國家和政權,一致的思想。
(2)唐: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元:創立行省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斷加強。
(3)大化改新。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
15.(2018八上·江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1-1500年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在世界科技發明中的比例。
材料二:·…“中國漢代,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了東西方和平合作、開放包客、互學互鑒、文化往來。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摘自習近平《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材料三: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認為,中國宋代的科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當人們在中國文獻中查考任何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就在宋代”。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中“鑿空之旅”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例舉中外文化通過絲綢之路“互學互鑒”的兩例史實。
(3)請運用史實印證材料三中李約瑟博士觀點的正確性。
【答案】(1)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2)張騫出使西域。如:玄奘西行到天竺學習佛教;中國的養蠶抽絲的技術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西亞和歐洲。(其他符合題意的回答也可)
(3)北宋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北宋時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南宋時廣泛應用于航海。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對中國古代科技的認識。分析材料中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發明中的比例可以發現,中國古代科技領先于世界。
(2)根據材料“漢代”“從長安出發”“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西漢漢武帝為了聯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史實可以是具體事件也可以是文化技術的交流,如玄奘西行、馬可·波羅來華、四大發明外傳等等。
(3)本題考查對宋元時期科技成就的掌握情況。依據材料中觀點,宋元時期我國的科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列舉的只要是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即可。
故答案為:(1)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2)張騫出使西域。如:玄奘西行到天竺學習佛教;中國的養蠶抽絲的技術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西亞和歐洲。(其他符合題意的回答也可)
(3)北宋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北宋時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南宋時廣泛應用于航海。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張騫出使西域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 / 1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大河流域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人類璀璨的文明。在尼羅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類文明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倫文明
C.古希臘文明 D.古埃及文明
2.(2018八上·江山期末)某班級要表演關于古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話劇,他們采用的臺詞最有可能的是(  )
A.“你打瞎我的一只眼睛,作為懲罰,我也打瞎你的一只眼睛。”
B.“別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國王同屬剎帝利。”
C.“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D.“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拿你的里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3.(2018八上·江山期末)《禮記·表記》說:“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禮。”對周人“尊禮”理解正確的是(  )
A.否定天命神權,重視倫理道德
B.以人為本,創立完整的禮儀制度
C.以禮樂制度維護宗法分封制度
D.反對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4.(2018八上·江山期末)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人類首次覺醒,理性思維所創造的精神文化決定著其后諸民族的文化走向。對于中國而言,最能體現這一特征的現象是(  )
A.百家爭鳴 B.焚書坑儒 C.獨尊儒術 D.崇儒尚佛
5.(2018八上·江山期末)中國象棋被譽為“縱橫之智慧,濃縮之歷史”。以下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
A.“楚河漢界”源于秦國某年的歷史
B.“相”退出歷史舞臺始于秦始皇
C.“圍魏救趙”的戰術思想源于戰國
D.“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元代
6.(2018八上·江山期末)某同學要編寫一份題為“輝煌的阿拉伯文明”的手抄報。下列素材中適合人選的包括(  )
①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②伊德里斯繪制世界地圖
③伊斯蘭教與《古蘭經》 ④拉齊斯寫有《醫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2018八上·江山期末)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法蘭克王同 B.查理曼帝國
C.西方古典文明 D.西歐中世紀
8.(2019八上·江山期中)史學巨著《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部巨著的體例是(  )
A.編年體通史 B.編年體斷代史
C.紀傳體通史 D.紀傳體斷代史
9.(2018八上·江山期末)馬鐙見證了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公元前3世紀,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
B.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兵的發展進入新時期
C.金屬馬鐙的傳播路線:中國→薩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歐、西歐→東歐、東羅馬帝國
D.戰國時期的騎兵馬具中已經出現馬鐙
10.(2018八上·江山期末)“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恩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該詩體現了(  )
A.分封制度的血緣和等級特點 B.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專制
C.行省制度的首創和高效特點 D.科舉制度的公平和機會均等
11.(2018八上·江山期末)讀中國歷史紀年表(局部).對相關朝代的內容描述正確的是(  )
A.a、b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
B.c、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C.b朝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關系融洽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
12.(2018八上·江山期末)下面是我同古代不同時期南北方的人口數量及所占比例情況一覽表,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
朝代 南方地區(長江流域) 北方地區(黃河流域)
人口(萬戶) 占有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萬戶) 占有全國戶口數比例
西漢 247 19.8% 998 80.2%
唐朝 392 43.2% 515 56.8%
北宋 1124 62.9% 662 37.1%
①唐朝以前南方人口少,經濟重心在北方 ②北宋時南方人口超過北方,說明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③北宋時南方農業的發展是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 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3.(2018八上·江山期末)電視臺拍攝專題片《文明之路》.尋找西方文明的源頭,見證地中海文明的輝煌。
【第一集】《光榮屬于希臘》
材料一:如下圖
【第二集】《偉大屬于羅馬》
材料二:歷史學家耶林說過:“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們思想進步、科學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
【第三集】《中世紀的歐洲》
材料三:隨著基督教傳播的日益廣泛和統治階級的承認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響越來越大,到了中世紀,它在歐洲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時期,教會的權力可以說是無限的。
(1)請用事實說明材料一圖中兩位人物代表光榮屬于希臘的原因。
(2)依據材料二請你分別談談對羅馬第一次和第三次征服世界的認識。
(3)材料三中“它在歐洲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4.(2018八上·江山期末)政治制度的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陸續滅了六國,并采用以法家為主、兼蓄并用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秦統治者把“帝”這個頭銜作為自己的專屬稱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格局。
一一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
材料二:秦朝作為中華帝國的開端,確立君、臣、民三層一元的政治結構,君主與官僚構成統治階級。他們對千萬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點。秦漢政治體制規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總結前代制度的基礎上、適應新的時代特點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簡化為一省制……
——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中國的政治體制創新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那是開始于公元646年的一次國家制度改革,其主要內容就是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的體制。
(1)請列舉出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并根據材料一概括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條件。
(2)說說唐朝和元朝在政治體制方面各有怎樣的創新與發展,并依據材料二分析秦統治者所創制度的影響。
(3)請問材料三中這次改革的名稱是什么 列舉其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
15.(2018八上·江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1-1500年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在世界科技發明中的比例。
材料二:·…“中國漢代,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了東西方和平合作、開放包客、互學互鑒、文化往來。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摘自習近平《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材料三: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認為,中國宋代的科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當人們在中國文獻中查考任何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就在宋代”。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中“鑿空之旅”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例舉中外文化通過絲綢之路“互學互鑒”的兩例史實。
(3)請運用史實印證材料三中李約瑟博士觀點的正確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探究早期區域文明的異同
【解析】【分析】四大文明古國都發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產生于尼羅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產生于兩河流域,古印度文明產生于印度河流域,中國文明產生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主要是因為這些大河流域地區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有利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故選D。
【點評】 掌握早期古代文明的發源地。
2.【答案】B
【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雅利安人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就是種姓制度。種姓制度將社會上的人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其中剎帝利中包括國王、武士和官吏。
ACD三項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B項“別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國王同屬剎帝利。”符合印度的種姓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種姓制度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需要熟記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等級劃分并逐一分析其它選項。
3.【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據“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禮。”及所學知識可知,對周人“尊禮”理解正確的是以禮樂制度維護宗法分封制度。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時期實行禮樂制度以維護嚴格的社會等級,即分封制和宗法制,這種禮制有著嚴格的規定,體現在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如天子和諸侯的服飾、住宅、車架等都有清晰嚴格的限制。
ABD三項說法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以禮樂制度維護宗法分封制度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人“尊禮”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周人“尊禮”的相關史實。
4.【答案】A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由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得知中國處于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的特征是百家爭鳴。
A項百家爭鳴最能體現題干特征,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能體現題干特征,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斗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5.【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戰國時期,公元前354年,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前往救援。孫臏主張采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田忌采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龐涓得知消息,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掛陵設下埋伏,當龐涓率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役又稱為桂陵之戰,把這種作戰方法叫做圍魏救趙,從此,孫臏名揚天下,世間爭相傳誦他的兵法。
A項“楚河漢界”源于秦國某年的歷史說法不符合史實,“楚河漢界”源于秦末漢初的楚漢之爭,不符合題意;
B項“相”退出歷史舞臺始于秦始皇說法不符合史實,廢除丞相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不符合題意;
C項“圍魏救趙”的戰術思想源于戰國說法符合史實,符合題意;
D項“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元代說法不符合史實,唐朝時中國發明了火藥,所“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朝,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象棋為切入點,考查中國古代歷史的有關知識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注意識記相關基礎知識。
6.【答案】A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醫學是阿拉伯人最感興趣的一門科學。阿拉伯醫學家在吸收東西方古代醫學成果的基礎上,對世界醫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阿拉伯醫生拉齊斯寫有《醫學集成》一書,總結了希臘、波斯和印度的醫學知識,增添了許多新的醫學成就,具有很高的科學水平;依本·西拿著有《醫典》,是阿拉伯醫學的結晶,是當時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醫學著作。④說法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
A項①②③適合入選,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文化,要求識記相關史實。
7.【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題干左邊圖片反映了中世紀西歐締結封君封臣關系的儀式;中間的圖片反映的是西歐的莊園,莊園是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右圖反映了中古西歐城市的興起。三幅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西歐中世紀。
ABC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西歐中世紀是題干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幅圖片為依托,考查西歐中世紀及學生的歸納歸納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西歐中世紀的相關史實。
8.【答案】C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昌盛的秦漢文化中史學成就的相關知識。《史記》 重點考查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是一部紀傳體通史,因文筆生動,史料翔實,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點評】了解《史記》編寫格式,即體例,區別紀傳體,編年體,通史,斷代史。
9.【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乘用的馬具的完備,使得騎兵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有了完善的馬具,騎兵就更容易控制和馴服馬匹,使騎兵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使復雜的戰術動作和訓練變得更容易了,能夠充分發揮甲胄和兵器的效能,為重裝甲騎兵的大規模發展,提供了條件。
A項公元前3世紀,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說法不正確,中國人已鑄造金屬馬鐙是北魏時期,不符合題意;
B項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兵的發展進入新時期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項金屬馬鐙的傳播路線:中國→薩珊波斯人→突厥人→北歐、西歐→東歐、東羅馬帝國說法不正確,首先傳播到朝鮮,后來又傳播到土耳其、伊朗,再傳播到古羅馬帝國,不符合題意;
D項戰國時期的騎兵馬具中已經出現馬鐙說法不正確,騎兵馬具中已經出現馬鐙大約是在東晉時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鐙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馬鐙的相關史實。
10.【答案】D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據題干“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的這首詩《登科后》體現的是科舉制的公平與機會均等。實行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
ABC三項和題干詩句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科舉制度的公平和機會均等符合題干詩句,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科舉制相關知識。
11.【答案】C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分析可知,a、b、c、d四朝分別為隋、唐、北宋、元。
A項a、b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描述不正確,隋文帝楊堅于589年滅陳,使得南北歸于統一。但北宋與各少數民族政權并立,并未統一全國,不符合題意;
B項c、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描述不正確,唐朝的政治制度都是繼承自隋朝而來,未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則開創了行省制,不符合題意;
C項b朝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關系融洽描述正確,隋唐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發展。唐太宗采取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了各族的擁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領來到長安,尊奉他為各族的“天可汗”,符合題意;
D項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描述不正確,“杯酒釋兵權”是指宋太祖趙匡胤在即位后通過召集大將喝酒的方式迫使他們交出兵權,從而加強中央集權,這不但沒有加強反而削弱了北宋軍力,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各朝代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國朝代順序與各朝特征的掌握能力。
12.【答案】C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分析題文圖表,可以看出西漢時期,北方人口遠遠超過南方;唐代時,北方人口減少.南方人口增加;北宋時期南方人口大量南遷。北民南遷,帶去了生產力和先進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同時還需要掌握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時間在南宋。可見表述中②是不正確的。
C項①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以我同古代不同時期南北方的人口數量及所占比例情況一覽表為切入點,考查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圖片以及材料,獲取有效信息。
13.【答案】(1)伯里克利執政期間,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達到全盛,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進入古代雅典的黃金時代。由荷馬加工整理的《荷馬史詩》是世界聞名的長篇文學作品。
(2)第一次是指古羅馬帝國軍事力量征服周邊國家,長期對外擴張。第三次是指古羅馬帝國時期的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基督教是中世紀西歐占統治地位的神學思想,教會的勢力不斷膨脹,壟斷教育和文化,并控制人們的思想。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及《荷馬史詩》,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圖片中人物“伯里克利”,并聯系所學可知,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達到全盛,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被稱為古代希臘的黃金時代;根據圖片中人物“荷馬”,并聯系所學可知,荷馬整理而成的《荷馬史詩》,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荷馬史詩》是世界聞名的長篇文學作品,同時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書。
(2)本題考查古羅馬的相關史實,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二“第一次以武力”“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并聯系所學可知,通過發動戰爭,羅馬在2世紀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根據材料二“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并聯系所學可知, 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材料三中“它在歐洲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意思是羅馬教廷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故答案為:(1)伯里克利執政期間,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達到全盛,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進入古代雅典的黃金時代。由荷馬加工整理的《荷馬史詩》是世界聞名的長篇文學作品。
(2)第一次是指古羅馬帝國軍事力量征服周邊國家,長期對外擴張。第三次是指古羅馬帝國時期的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基督教是中世紀西歐占統治地位的神學思想,教會的勢力不斷膨脹,壟斷教育和文化,并控制人們的思想。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材料和圖片為切入點,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西歐封建制度的相關知識。要求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羅馬帝國、西歐封建制度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分析材料能力。
14.【答案】(1)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統一的國家和政權.一致的思想。
(2)唐: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元:創立行省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斷加強。
(3)大化改新。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科舉制的創立;大化改新;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秦朝中央集權制,要求具備解讀材料的能力。根據材料一“秦統治者把“帝”這個頭銜作為自己的專屬稱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轄若干縣,縣按大小設縣令或縣長。”可知,秦統治者開創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根據“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陸續滅了六國,采用法家為主、兼蓄并用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即可概括出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條件。
(2)本題考查唐朝和元朝在政治體制方面的創新與發展及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隋朝調整了中央機構,設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得以進一步完善;隋朝創立科舉制,唐朝時期進一步發展完善。為了管理遼闊的疆域,元朝統治者實行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朝創立行省制度是我國歷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區域劃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建立,不僅加強了元朝的中央統治,鞏固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而且對明清以及后來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區域劃分也產生了積極影響,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國的行省規模和行政區域的劃分。秦朝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為此后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本題考查大化改新。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 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
故答案為:(1)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統一的國家和政權,一致的思想。
(2)唐: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元:創立行省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斷加強。
(3)大化改新。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
15.【答案】(1)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2)張騫出使西域。如:玄奘西行到天竺學習佛教;中國的養蠶抽絲的技術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西亞和歐洲。(其他符合題意的回答也可)
(3)北宋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北宋時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南宋時廣泛應用于航海。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對中國古代科技的認識。分析材料中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發明中的比例可以發現,中國古代科技領先于世界。
(2)根據材料“漢代”“從長安出發”“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西漢漢武帝為了聯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史實可以是具體事件也可以是文化技術的交流,如玄奘西行、馬可·波羅來華、四大發明外傳等等。
(3)本題考查對宋元時期科技成就的掌握情況。依據材料中觀點,宋元時期我國的科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列舉的只要是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即可。
故答案為:(1)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2)張騫出使西域。如:玄奘西行到天竺學習佛教;中國的養蠶抽絲的技術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西亞和歐洲。(其他符合題意的回答也可)
(3)北宋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北宋時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南宋時廣泛應用于航海。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張騫出使西域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田县| 南木林县| 金沙县| 临高县| 丽江市| 青浦区| 漳平市| 河间市| 岐山县| 仪陇县| 安福县| 长白| 广宁县| 嘉义市| 白城市| 津市市| 济源市| 酒泉市| 三都| 论坛| 泗阳县| 武邑县| 祁连县| 古浪县| 大新县| 商洛市| 平江县| 黑山县| 高淳县| 宕昌县| 康马县| 靖宇县| 绥宁县| 临沧市| 芮城县| 常宁市| 建始县| 兖州市| 米泉市| 防城港市| 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