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諸暨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18八上·諸暨期末)英國近代詩人雪萊曾說:“我們都是希臘人。”這一說法的主要寓意是( )A.希臘人是英國人的祖先 B.英國人和希臘人習慣一樣C.古希臘是西方文明之源 D.希臘人普經統治過英國人2.(2018八上·諸暨期末)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大都誕生在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下列關于世界文明古國的場景描述合理的是( )①在恒河南岸駐足,欣賞印度古城的異域風光②沿尼羅河而上,贊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壯③賞地中海迷人風光,品味中華文明的千年滄桑④游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感受漢謨拉比石柱的古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8八上·諸暨期末)年代尺有助于我們把握歷史時序。“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這一詩句描寫的歷史事件,應該出現在以下年代尺中的時段是( )A.A B.B C.C D.D4.(2018八上·諸暨期末)“終于出現了這樣的時代:世界上同時存在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他們不僅能夠制服蠻族入侵,而且還能把自己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材料中的“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一個是漢朝時期的中國,另一個應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C.西羅馬帝國 D.法蘭克王國5.12世紀初,倫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繳納300鎊稅金,以此獲得國王對市民自選市長和市政官的許可。這一材料反映出中世紀歐洲(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國家稅收主要來源于城市C.城市獲得了部分自治權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貴族6.古印度創造的計數法和中國發明的造紙術、指南針,都由“他”傳到了歐洲。因傳播和傳承世界文化,“他”被譽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這里的“他”是指( )A.希臘人 B.蘇美爾人 C.羅馬人 D.阿拉伯人7.(2018八上·諸暨期末)日本是一個善于學習外來先進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紀,日本在學習中國隋唐制度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是( )A.明治維新 B.孝文帝改革 C.商鞅變法 D.大化改新8.(2018八上·諸暨期末)如圖所示,圖中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影響是( )A.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B.為三國鼎立形成奠定基礎C.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終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9.(2018八上·諸暨期末)下列史實與“古代中外的交往與沖突”這一主題相符合的選項是( )①絲綢之路的開通②玄奘西行③日本遣唐使來華④岳飛抗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18八上·諸暨期末)“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材料反映我國古代創造的一項人才選拔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度二、綜合題11.(2018八上·諸暨期末)公元前5世紀前后,西方的希臘城邦與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文明發展交相輝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雅典鄉間的居民步行進城參加公民大會,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近郊居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時動身,遠郊居民需提前六七小時。……雅典有幾萬常住外來移民,為雅典人提供稅收但卻沒有政治權利。……雅典約有7萬到9萬奴隸,毫無權利和地位可言。……雅典的婦女也沒有政治權利。——摘自岳麓版教材材料二: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子認為,君主應加強自己的權力和威勢,以鞏固地位。這一思想受到秦國統治者的青睞。為后來秦朝開創大一統局面的基業奠定了思想基礎。嬴政滅六國后.自稱“始皇帝”、“獨制于天下”,“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這種統治模式在中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摘編自《史記》(1)材料一一和材料二分別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2)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古希臘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而中國只有皇帝一個人知道自由。”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聯系所學知識,簡述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12.(2018八上·諸暨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小題。材料一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比例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材料二:注:海外貿易的繁榮,增加了南宋政府的財政收入,宋高宗末年,市舶司歲入達200萬貫,是北宋治平年間歲入63萬貫的三倍多。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當時航海“其勢誠險……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人口出現的變化。這一變化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古代經濟怎樣的發展特點 (2)結合材料二,聯系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南宋海外貿易發達的原因。13.(2018八上·諸暨期末)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正是這個偉大而充滿凝聚力的民族共同體,承載著中華文明古往今來的生生不息。——《中華文明》材料二:(貞觀年間)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萬,詔群臣議區處之宜。……彥博曰:“孔子日:‘有教無類’,若救其死亡,授之生業(謀生之業),教之禮儀,數年之后,悉為吾民。”上卒用彥博策。——《資治通鍪》材料三: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元史·地理志》(1)請結合所學史實,從政治和思想統治方面分別闡述漢武帝是怎樣實現“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的。(2)材料二體現唐太宗采取怎樣的民族政策 除材料二所述史實外,請再舉一例加以印證。(3)材料蘭中元朝建立遍布全國的驛站,對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有何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伯里克利當政時,把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被看作是現代民主政治源頭。希臘文明對現代西方的文明也有著深刻的影響。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古希臘是西方文明之源是“我們都是希臘人。”這一說法的主要寓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希臘文明對歐洲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是材料式選擇題,通過材料內容考查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發源地這一內容。“我們都是希臘人。”主要考查希臘文明對歐洲的影響。對于材料式選擇題要仔細閱讀材料,從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2.【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③賞地中海迷人風光,品味中華文明的千年滄桑說法錯誤,中華文明發源于長江黃河流域。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描述合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世界文明古國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理解與識記世界文明古國的相關史實。3.【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反映的歷史事件是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它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對歷史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公元前221年應處于公元前3世紀。A項A公元前3世紀是公元前221年所處的時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統一六國的時間。注意掌握秦朝建立的相關知識。4.【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A項亞歷山大帝國在公元前4世紀中后期建立并迅速滅亡,與材料“把自己的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羅馬帝國統治處于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4世紀,與漢帝國統治時間相吻合,且統治長久并較為穩固,與上述材料相符,符合題意;C項西羅馬帝國存在于公元395年至公元476年,此時漢帝國已不復存在,不符合題意;D項法蘭克王國統治開始于公元5世紀后期,與漢帝國不同時存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羅馬帝國的相關內容。5.【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12世紀初,倫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繳納300鎊稅金,以此獲得國王對市民自選市長和市政官的許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紀歐洲城市獲得了部分自治權。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封建主日益貪婪,對城市市民加緊剝削。十一二世紀,法國一些城市的市民展開了與封建主的斗爭,有的城市用金錢贖買、有的通過武力贏得自治權。瑯城市民爭取自治的斗爭是一個典型的例子。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城市獲得了部分自治權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6.【答案】D【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印度創造了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這一方法,對它加以改造,12世紀初,這一簡便的計數法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把中國的古代發明輾轉傳入西亞和歐洲等地,也給中國帶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教文化。他們在不同文明之間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ABC三項均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阿拉伯人是題干里的“他”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阿拉伯人對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注意阿拉伯人對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的識記。7.【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ABC三項不是題干描述的改革,不符合題意;D項大化改新是公元7世紀,日本在學習中國隋唐制度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日本大化改新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日本孝德天皇進行大化改新的時間與影響。8.【答案】B【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根據圖片“赤壁,孫權、劉備軍,曹操軍”可知圖片為赤壁之戰形勢圖,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A項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是官渡之戰,不符合題意;B項為三國鼎立形成奠定基礎的是赤壁之戰,符合題意;C項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的標志是222年孫權稱王,不符合題意;D項最終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的是西晉建立后統一全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赤壁之戰形勢圖為切入點,考查赤壁之戰及學生的識圖能力。準確識別圖片內容是解題的關鍵。9.【答案】A【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探究絲綢之路【解析】【分析】分析選項可知,絲綢之路的開通反映的是漢朝的中西交往;玄奘西行、日本遣唐使來華反映的唐朝的對外交往;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岳飛抗金是民族的對抗,反映的是民族關系,故②不符合題意。A項①②③與“古代中外的交往與沖突”這一主題相符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對外交往的有關內容。10.【答案】C【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科舉制。科舉制度在隋朝創立,唐朝時科舉制逐漸完善,它使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憑才學做官。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激發了士子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有利于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科舉制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我國古代創造的一項人才選拔制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為依托,考查科舉制的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科舉制的創立完善、內容、特點以及影響。11.【答案】(1)材料一: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材料二:中央集權官僚制度。(2)這一觀點是有道理的。“古希臘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這一部分人指的是雅典城邦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材料一反映,雅典占人口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和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真正能夠享受民主的人只占少數,這種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隸制度基礎上的。“中國只有皇帝一個人知道自由”,這是中央集權官僚制度(或君主專制政體)的體現。材料二反映,秦朝深受法家思想影響,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創建了中央集權官僚制度,這套制度對之后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1)材料中“奩民大會”可知是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材料中“獨制于天下”“皆決于上”可知是中央集權官僚制度。(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中國和古希臘不同的政治體制,具體對兩種政治制度進行評價即可。故答案為:(1)材料一: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材料二:中央集權官僚制度。(2)這一觀點是有道理的。“古希臘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這一部分人指的是雅典城邦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材料一反映,雅典占人口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和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真正能夠享受民主的人只占少數,這種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隸制度基礎上的。“中國只有皇帝一個人知道自由”,這是中央集權官僚制度(或君主專制政體)的體現。材料二反映,秦朝深受法家思想影響,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創建了中央集權官僚制度,這套制度對之后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產生深遠影響。【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城邦民主制度和古中國的中央集權官僚制度。立足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2.【答案】(1)唐朝和北宋時,南萬人口數量及占全國比例持續上升并超過北方。反映中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2)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并立或對峙,原有陸上絲綢之路受阻礙;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設置市舶司,重視海外貿易的管理;南宋造船技術領先,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顯示,西漢唐代我國人口分布北方多于南方,尤其是西漢時期明顯北方人口比例多于南方人口比例,唐代北方仍然多于南方人口,但是南方人口增長速度加快。到了北宋時期北方人口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迅速減少,南方人口超過北方。這一變化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古代經濟重心逐漸南移。(2)結合材料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宋時期我國海外貿易興盛的原因有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高度發達的造船和航海技術,北方少數民族的興起阻隔陸上貿易,促進海外貿易的發展,政府鼓勵海外貿易。故答案為:(1)唐朝和北宋時,南方人口數量及占全國比例持續上升并超過北方。反映中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2)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并立或對峙,原有陸上絲綢之路受阻礙;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設置市舶司,重視海外貿易的管理;南宋造船技術領先,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表格材料和圖片材料為依托,考查我國古代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南宋海外貿易發達的原因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圖表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答案】(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王國被分成許多小侯國,解除了王國對中央的威脅。思想上:采取“罷黜百家”,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儒家學說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2)開明的民族政策。示例:唐太宗把文成套主嫁給松贊干布,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3)保障了元朝交通暢通,便利政治上的管理,促進各地區、民族間經濟和文化交流。【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1)漢武帝實現“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即加強政治上與思想上的集權,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強化監察制度,每州部派刺史監視地方官吏。為加強思想統治,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封建正統思想。(2)據材料一“貞觀年間”、彥博曰:“孔子曰:‘有教無類’,若救其死亡,授之生業(謀生之業),教之禮儀,數年之后,悉為吾民。”上卒用彥博策可知,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實外,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唐朝時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唐太宗時期的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3)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國的驛站,驛站制度極大地促進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故答案為:(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王國被分成許多小侯國,解除了王國對中央的威脅。思想上:采取“罷黜百家”,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儒家學說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2)開明的民族政策。示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3)保障了元朝交通暢通,便利政治上的管理,促進各地區、民族間經濟和文化交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元朝鞏固國家統一的相關知識。需要掌握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元朝鞏固國家統一的相關知識。1 / 1浙江省諸暨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18八上·諸暨期末)英國近代詩人雪萊曾說:“我們都是希臘人。”這一說法的主要寓意是( )A.希臘人是英國人的祖先 B.英國人和希臘人習慣一樣C.古希臘是西方文明之源 D.希臘人普經統治過英國人【答案】C【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伯里克利當政時,把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被看作是現代民主政治源頭。希臘文明對現代西方的文明也有著深刻的影響。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古希臘是西方文明之源是“我們都是希臘人。”這一說法的主要寓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希臘文明對歐洲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是材料式選擇題,通過材料內容考查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發源地這一內容。“我們都是希臘人。”主要考查希臘文明對歐洲的影響。對于材料式選擇題要仔細閱讀材料,從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2.(2018八上·諸暨期末)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大都誕生在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下列關于世界文明古國的場景描述合理的是( )①在恒河南岸駐足,欣賞印度古城的異域風光②沿尼羅河而上,贊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壯③賞地中海迷人風光,品味中華文明的千年滄桑④游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感受漢謨拉比石柱的古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③賞地中海迷人風光,品味中華文明的千年滄桑說法錯誤,中華文明發源于長江黃河流域。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描述合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世界文明古國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理解與識記世界文明古國的相關史實。3.(2018八上·諸暨期末)年代尺有助于我們把握歷史時序。“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這一詩句描寫的歷史事件,應該出現在以下年代尺中的時段是( )A.A B.B C.C D.D【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反映的歷史事件是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它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對歷史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公元前221年應處于公元前3世紀。A項A公元前3世紀是公元前221年所處的時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統一六國的時間。注意掌握秦朝建立的相關知識。4.(2018八上·諸暨期末)“終于出現了這樣的時代:世界上同時存在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他們不僅能夠制服蠻族入侵,而且還能把自己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材料中的“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一個是漢朝時期的中國,另一個應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C.西羅馬帝國 D.法蘭克王國【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A項亞歷山大帝國在公元前4世紀中后期建立并迅速滅亡,與材料“把自己的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羅馬帝國統治處于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4世紀,與漢帝國統治時間相吻合,且統治長久并較為穩固,與上述材料相符,符合題意;C項西羅馬帝國存在于公元395年至公元476年,此時漢帝國已不復存在,不符合題意;D項法蘭克王國統治開始于公元5世紀后期,與漢帝國不同時存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羅馬帝國的相關內容。5.12世紀初,倫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繳納300鎊稅金,以此獲得國王對市民自選市長和市政官的許可。這一材料反映出中世紀歐洲(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國家稅收主要來源于城市C.城市獲得了部分自治權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貴族【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12世紀初,倫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繳納300鎊稅金,以此獲得國王對市民自選市長和市政官的許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紀歐洲城市獲得了部分自治權。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封建主日益貪婪,對城市市民加緊剝削。十一二世紀,法國一些城市的市民展開了與封建主的斗爭,有的城市用金錢贖買、有的通過武力贏得自治權。瑯城市民爭取自治的斗爭是一個典型的例子。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城市獲得了部分自治權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6.古印度創造的計數法和中國發明的造紙術、指南針,都由“他”傳到了歐洲。因傳播和傳承世界文化,“他”被譽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這里的“他”是指( )A.希臘人 B.蘇美爾人 C.羅馬人 D.阿拉伯人【答案】D【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印度創造了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這一方法,對它加以改造,12世紀初,這一簡便的計數法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把中國的古代發明輾轉傳入西亞和歐洲等地,也給中國帶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教文化。他們在不同文明之間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ABC三項均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阿拉伯人是題干里的“他”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阿拉伯人對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注意阿拉伯人對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的識記。7.(2018八上·諸暨期末)日本是一個善于學習外來先進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紀,日本在學習中國隋唐制度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是( )A.明治維新 B.孝文帝改革 C.商鞅變法 D.大化改新【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ABC三項不是題干描述的改革,不符合題意;D項大化改新是公元7世紀,日本在學習中國隋唐制度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日本大化改新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日本孝德天皇進行大化改新的時間與影響。8.(2018八上·諸暨期末)如圖所示,圖中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影響是( )A.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B.為三國鼎立形成奠定基礎C.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終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答案】B【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根據圖片“赤壁,孫權、劉備軍,曹操軍”可知圖片為赤壁之戰形勢圖,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A項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是官渡之戰,不符合題意;B項為三國鼎立形成奠定基礎的是赤壁之戰,符合題意;C項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的標志是222年孫權稱王,不符合題意;D項最終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的是西晉建立后統一全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赤壁之戰形勢圖為切入點,考查赤壁之戰及學生的識圖能力。準確識別圖片內容是解題的關鍵。9.(2018八上·諸暨期末)下列史實與“古代中外的交往與沖突”這一主題相符合的選項是( )①絲綢之路的開通②玄奘西行③日本遣唐使來華④岳飛抗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探究絲綢之路【解析】【分析】分析選項可知,絲綢之路的開通反映的是漢朝的中西交往;玄奘西行、日本遣唐使來華反映的唐朝的對外交往;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岳飛抗金是民族的對抗,反映的是民族關系,故②不符合題意。A項①②③與“古代中外的交往與沖突”這一主題相符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對外交往的有關內容。10.(2018八上·諸暨期末)“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材料反映我國古代創造的一項人才選拔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度【答案】C【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科舉制。科舉制度在隋朝創立,唐朝時科舉制逐漸完善,它使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憑才學做官。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激發了士子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有利于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科舉制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我國古代創造的一項人才選拔制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為依托,考查科舉制的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科舉制的創立完善、內容、特點以及影響。二、綜合題11.(2018八上·諸暨期末)公元前5世紀前后,西方的希臘城邦與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文明發展交相輝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雅典鄉間的居民步行進城參加公民大會,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近郊居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時動身,遠郊居民需提前六七小時。……雅典有幾萬常住外來移民,為雅典人提供稅收但卻沒有政治權利。……雅典約有7萬到9萬奴隸,毫無權利和地位可言。……雅典的婦女也沒有政治權利。——摘自岳麓版教材材料二: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子認為,君主應加強自己的權力和威勢,以鞏固地位。這一思想受到秦國統治者的青睞。為后來秦朝開創大一統局面的基業奠定了思想基礎。嬴政滅六國后.自稱“始皇帝”、“獨制于天下”,“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這種統治模式在中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摘編自《史記》(1)材料一一和材料二分別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2)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古希臘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而中國只有皇帝一個人知道自由。”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聯系所學知識,簡述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答案】(1)材料一: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材料二:中央集權官僚制度。(2)這一觀點是有道理的。“古希臘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這一部分人指的是雅典城邦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材料一反映,雅典占人口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和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真正能夠享受民主的人只占少數,這種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隸制度基礎上的。“中國只有皇帝一個人知道自由”,這是中央集權官僚制度(或君主專制政體)的體現。材料二反映,秦朝深受法家思想影響,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創建了中央集權官僚制度,這套制度對之后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1)材料中“奩民大會”可知是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材料中“獨制于天下”“皆決于上”可知是中央集權官僚制度。(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中國和古希臘不同的政治體制,具體對兩種政治制度進行評價即可。故答案為:(1)材料一: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材料二:中央集權官僚制度。(2)這一觀點是有道理的。“古希臘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這一部分人指的是雅典城邦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材料一反映,雅典占人口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和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真正能夠享受民主的人只占少數,這種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隸制度基礎上的。“中國只有皇帝一個人知道自由”,這是中央集權官僚制度(或君主專制政體)的體現。材料二反映,秦朝深受法家思想影響,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創建了中央集權官僚制度,這套制度對之后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產生深遠影響。【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城邦民主制度和古中國的中央集權官僚制度。立足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2.(2018八上·諸暨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小題。材料一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比例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材料二:注:海外貿易的繁榮,增加了南宋政府的財政收入,宋高宗末年,市舶司歲入達200萬貫,是北宋治平年間歲入63萬貫的三倍多。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當時航海“其勢誠險……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人口出現的變化。這一變化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古代經濟怎樣的發展特點 (2)結合材料二,聯系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南宋海外貿易發達的原因。【答案】(1)唐朝和北宋時,南萬人口數量及占全國比例持續上升并超過北方。反映中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2)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并立或對峙,原有陸上絲綢之路受阻礙;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設置市舶司,重視海外貿易的管理;南宋造船技術領先,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顯示,西漢唐代我國人口分布北方多于南方,尤其是西漢時期明顯北方人口比例多于南方人口比例,唐代北方仍然多于南方人口,但是南方人口增長速度加快。到了北宋時期北方人口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迅速減少,南方人口超過北方。這一變化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古代經濟重心逐漸南移。(2)結合材料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宋時期我國海外貿易興盛的原因有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高度發達的造船和航海技術,北方少數民族的興起阻隔陸上貿易,促進海外貿易的發展,政府鼓勵海外貿易。故答案為:(1)唐朝和北宋時,南方人口數量及占全國比例持續上升并超過北方。反映中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2)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并立或對峙,原有陸上絲綢之路受阻礙;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設置市舶司,重視海外貿易的管理;南宋造船技術領先,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表格材料和圖片材料為依托,考查我國古代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南宋海外貿易發達的原因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圖表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2018八上·諸暨期末)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正是這個偉大而充滿凝聚力的民族共同體,承載著中華文明古往今來的生生不息。——《中華文明》材料二:(貞觀年間)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萬,詔群臣議區處之宜。……彥博曰:“孔子日:‘有教無類’,若救其死亡,授之生業(謀生之業),教之禮儀,數年之后,悉為吾民。”上卒用彥博策。——《資治通鍪》材料三: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元史·地理志》(1)請結合所學史實,從政治和思想統治方面分別闡述漢武帝是怎樣實現“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的。(2)材料二體現唐太宗采取怎樣的民族政策 除材料二所述史實外,請再舉一例加以印證。(3)材料蘭中元朝建立遍布全國的驛站,對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有何作用 【答案】(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王國被分成許多小侯國,解除了王國對中央的威脅。思想上:采取“罷黜百家”,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儒家學說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2)開明的民族政策。示例:唐太宗把文成套主嫁給松贊干布,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3)保障了元朝交通暢通,便利政治上的管理,促進各地區、民族間經濟和文化交流。【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1)漢武帝實現“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即加強政治上與思想上的集權,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強化監察制度,每州部派刺史監視地方官吏。為加強思想統治,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封建正統思想。(2)據材料一“貞觀年間”、彥博曰:“孔子曰:‘有教無類’,若救其死亡,授之生業(謀生之業),教之禮儀,數年之后,悉為吾民。”上卒用彥博策可知,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實外,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唐朝時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唐太宗時期的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3)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國的驛站,驛站制度極大地促進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故答案為:(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王國被分成許多小侯國,解除了王國對中央的威脅。思想上:采取“罷黜百家”,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儒家學說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2)開明的民族政策。示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3)保障了元朝交通暢通,便利政治上的管理,促進各地區、民族間經濟和文化交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元朝鞏固國家統一的相關知識。需要掌握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元朝鞏固國家統一的相關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諸暨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諸暨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