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麗水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18九上·麗水期末)南京臨時政府雖然存在僅91天,但是頒布了一系列符合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原則和保護工商業的規章措施,鼓勵興辦實業,獎勵華僑在國內投資等。這反映南京臨時政府( )A.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 B.以結束封建帝制為根本目的C.壯大了社會主義力量 D.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同的統一【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持鼓勵和支持的態度,代表和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因此反映了南京臨時政府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A項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南京臨時政府的相關史實。2.(2018九上·麗水期末)余秋雨說:“城市最高的驕傲點不是別的,而是歷史。”下列發生在廣州的歷史事件有( )A.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B.一二八事變的爆發C.國民黨一一大的召開 D.“雙十協定”的簽訂【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A項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是在日本東京,不符合題意,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B項一二八事變的爆發是在上海,不符合題意,一 二八事變,又稱一 二八淞滬抗戰,日本稱上海事變或第一次上海事變、淞滬戰爭。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并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晚發動的進攻上海中國守軍的事件;C項國民黨一一大的召開是在廣州,符合題意,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D項“雙十協定”的簽訂是在重慶,不符合題意,1945年8月,在周恩來等人的陪同下,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經過談判,1945 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發生在廣州的歷史事件。需要學生準確識記歷史事件。3.(2018九上·麗水期末)近代以來,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顯著變化。20世紀初的上海市民可能會( )①看電視直播了解社會 ②打電話約朋友去郊游③看《申報》了解時政 ④乘坐火車去探親訪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8年9月2日我國第一臺電視機制造成功,直到進入改革開放時代,電視機才真正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所以20世紀初的上海市民不可能看電視直播了解社會。排除含①的選項。D項②③④20世紀初的上海市民可能會實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以來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的顯著變化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以來人們社會生活變化的相關史實。4.一記者評論某個事件時提到:“一切都變了,這是分水嶺——毛澤東牢牢地掌握了領導權,并且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宣布獨立于莫斯科的指揮棒。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二十幾個人在這里開會,是為了正式確定長征的領導和方向的徹底改變。”該“分水嶺”事件( )①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②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③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④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最終形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毛澤東牢牢地掌握了領導權,并且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宣布獨立于莫斯科的指揮棒”,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事件是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②③符合題干材料。①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是中共七大,④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最終形成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①④和遵義會議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②③和遵義會議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以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5.(2018九上·麗水期末)在中國全民族抗戰的初期,最能體現國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會戰是(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徐州會戰 D.武漢會戰【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在太原會戰中,國共相互配合,八路軍開赴山西參加會戰,取得了平型關大捷。ACD三項中共領導的軍隊均未參與,不符合題意;B項太原會戰最能體現國共合作抗日,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原會戰的史實。學生需要準確識記太原會戰的史實。6.(2018九上·麗水期末)毛澤東在民國二十七年9月29日致蔣介石一封信中提到:“抗戰形勢有漸次進入一新階段之趨勢。此階段之特點,將是一方面將更加困難;然又一方面必更加進步,而其任務在于團結全民,鞏固與擴大抗日陣線,堅持持久戰爭,動員新生力量,克服困難,準備反攻。”這反映了毛澤東積極主張( )A.以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 B.國共兩黨開始第二次合作C.重慶和平談判,建立聯合政府 D.持久抗戰,堅持團結反對分裂【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題干中的“民國二十七年” 即1911+27=1938年,根據 “毛澤東在9月29日致蔣介石一封信”“鞏固與擴大抗日陣線”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題干材料反映了毛澤東積極主張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國共兩黨開始第二次合作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毛澤東的主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解答。7.(2018九上·麗水期末)下圖所示為解放軍某一重要軍事行動,它“從中間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這一軍事行動( )A.導致國民黨長江防線迅速崩潰B.揭開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D.解放長江的華東和中原地區【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A項導致國民黨長江防線迅速崩潰的是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B項揭開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的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符合題意;C項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的是三大戰役,不符合題意;D項解放長江的華東和中原地區的是淮海戰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要求學生熟記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史實,深切感受老一代黨的領導人的智慧。8.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張瀾在會議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我今天愿與在座的諸位代表相約,我們全體代表更應與中國全體人民相約,我們應立下宏愿,抱定決心,在毛主席領導之下,共同起來擔負實現這個綱領責任。”“會議”上通過的“這個綱領”( )①提出把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②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③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④規定了國家名稱和政權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我們全體代表更應與中國全體人民相約……在毛主席領導之下,共同起來擔負實現這個綱領責任”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該“會議”是1949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這個綱領”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確定了國家名稱、國家的社會性質和基本政治制度,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C項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史實。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容。9.(2018九上·麗水期末)羅斯福上臺后,在金融領域,成立聯邦儲蓄保證公司,保證5000美元以下存款的安全;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業務分開,禁止經營存款業務的商業銀行扶事投資活動,也禁止投資銀行吸收存款;將聯邦儲備管理委員會和聯邦儲備銀行變為事實上的中央銀行。同時羅斯福政府給銀行壟斷資本注入巨資。羅斯福的這一系列措施有利于( )①建立社會福利體制 ②減少工農業生產的盲目競爭③恢復銀行的信用 ④為工農業生產的恢復提供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金融領域””銀行” 等信息, 聯系所學知識,羅斯福新政是從整頓銀行業開始的,銀行休業整頓,為了迅速穩定金融資本市場,恢復銀行的信用,羅斯福上臺后,實行成立聯邦儲蓄保證公司等措施,穩定金融業,恢復銀行的信用,從而為工農業生產的恢復提供保障;③④符合題意。①②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③④是羅斯福在金融領域實施的一系列措施的作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特點影響。10.(2018九上·麗水期末)關于二戰時期的某一戰役,《法國史》一書中提到:“英、法軍隊靜守在馬其諾防線鋼筋水泥工事后面,警戒的哨兵而對德軍陣地,眼看他們裝卸輜重槍炮、挖工事,也絲毫不去打擾他們,守兵既不進行軍事訓練,又不挖戰壕,而是躲在工事里聽音樂、下棋、寫家信。”該戰役( )A.是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具體表現B.促使德國占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C.推動《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D.宣告了“自由法國”運動的興起【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解析】【分析】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 英、 法對德宣戰; 英、法對德宣戰后,卻靜坐西線、宣而不戰,出現了題干材料中描述的現象,被稱為“奇怪戰爭”,這是英、 法綏靖政策在戰爭中的具體表現 。A項是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具體表現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具體表現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要求掌握綏靖政策的表現和影響。11.(2018九上·麗水期末)“在戰后的幾十年里,則只有兩個超級大國的行動和觀點——美國和蘇聯——主宰了國際關系……民族主義的浪潮席卷了非洲和亞洲……在1956年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法國、英國和比利時在非洲的殖民地都成為了獨立國家。”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A.規模大、波及范圍廣 B.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C.推動了埃及華夫脫運動興起 D.深刻改變了戰后的世界格局【答案】D【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美國和蘇聯——主宰了國際關系……民族主義的浪潮席卷了非洲和亞洲……”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二戰后初期,形成了美蘇為首的兩極對峙格局。20世紀60年代西歐、日本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沖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矛盾重重,出現多極化趨勢。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深刻改變了戰后的世界格局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二戰后形成的兩極格局。12.(2018九上·麗水期末)著名史學家格奧爾格認為:史識,是指在一定的“史觀”指導下,通過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實,得出科學的結論和認識。據此分析,下列屬于“史識”的是( )A.國民大革命期間,北伐軍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B.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反抗殖民統治的獨特道路C.五色旗的圖案按順序是紅、黃、藍、白、黑五色橫長方條D.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在東北哈爾濱組建了細菌戰秘密部隊【答案】B【知識點】印度的覺醒【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對史識的定義“史識,是指在一定的“史觀”指導下,通過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實,得出科學的結論和認識”,“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反抗殖民統治的獨特道路”符合所給的定義。ACD三項均最對事物的描述,未涉及到歷史結論,不符合題意;B項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反抗殖民統治的獨特道路屬于“史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為概念選擇題。這種題型是在題干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選項多對這一概念的闡釋或解釋, 它注意對歷史概念的有機滲透和運用,備選項的設計立足于歷史基本知識的內在規律或本質的挖掘與提高。每一歷史概念都有客觀存在的特定的歷史時間、特定的歷史空間、特定的歷史內涵(本質屬性)和特定的歷史外延(結果、作用、影響、意義等)。因此解答概念選擇題要注意對歷史概念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最對歷史概念的時間、空間位置、適用范圍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既念在什么時空區間內存在,在什么范圍內適用”;定性分析,就最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等在屬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最什么”。同時,在平時要加強歷史概念的學習,準確地理解歷史概念。二、非選擇題13.(2018九上·麗水期末)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近代中國的仁人志士經歷了向西方學習——“以俄為師”——“走自己的路”的艱辛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仁人志士的尋夢之路(部分)材料二: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等等的政策,無疑義地是正確的。——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根據材料一,指出我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部文件在法律上宣告中國何種政體的確立。(2)沒有“以俄為師”,就沒有中國共產黨的起點,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3)根據材料一、二,概括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了一條怎樣的革命新道路。列舉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相關史實,說明這條革命道路是如何開辟的。【答案】(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2)受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和五四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開來,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3)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1927年8月7日,漢口會議召開,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中國革命開始了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性轉變;1927年9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轉戰至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頒布了參議院制定的《中國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的準備。(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劉伯承等發動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發動統治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1927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起義開始時攻占了一些縣城,但由于城市里敵人的力量比較強大,工農革命軍損失慘重。毛澤東分析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他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答案為:(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2)受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和五四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開來,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3)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1927年8月7日,漢口會議召開,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中國革命開始了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性轉變;1927年9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轉戰至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民國臨時約法》、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注意對材料的解答,識記《中國民國臨時約法》、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的史實。14.(2018九上·麗水期末)中西文化交流與借鑒,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推動中西方思想領域的進步與變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伏爾泰經常將中國跟西歐國家作比較。他贊賞中國的法律和道德,認為中國的法律是以道德為基礎的,當“中國遵循最純潔的道德教訓時,歐洲正陷于謬誤和腐化墮落之中”。在伏爾泰的心目中,中國最純潔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后輩對長輩的尊敬”“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伏爾泰認為“孝道是中國政府的統治基礎……中國的文職大官被視為城市和省的父母官,而國王則是帝國的君父。這種深入人心的思想把幅員遼闊的國家組成為一個家庭”。——摘編自張麗艷、苗成《伏爾泰與中國儒家思想》材料二:不破不立,新文化運動闖將們認為,要輸入“西方文明”,必須破除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以孔子之道為代表的中國封建倫理道德…陳獨秀、李大釗等發表檄文:“儒者三綱之說,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遵此三綱,“率天下之男女為臣為子為妻而不見有一獨立自主人格者”;由此而生之道德:忠、孝、節,皆為“奴隸道德”。號召青年、婦女打砰奴隸道德,樹立平等人權的新信仰,實現個性自由,“恢復獨立自主之人格”。——摘編自金沖及《=十世紀史綱》材料三:袁世凱之廢共和復帝制,乃惡果非惡因,乃枝葉之罪惡,非根本之罪惡。若夫別尊卑,重階級,主張人治,反對民權之思想之學說,實為制造帝王之根本惡因。吾國思想界不將此根本惡因鏟除凈盡,則有因必有果,無數廢共和復帝制之袁世凱,當然接踵應運而生,毫不足怪。——陳獨秀《新青年》(1916年)(1)根據材料一,指出伏爾泰深受中國哪一思想流派的影響。并概括材料一中伏爾泰推崇該思想流派的核心內容。(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新文化運動闖將們”為“破除中國傳統文化”提出了哪些主張。并根據材料三分析他們重點攻擊“中國封建倫理道德”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比較伏爾泰和陳獨秀在新思想宣傳方面的相同點。【答案】(1)儒家。仁,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2)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辛亥革命后確立的共和制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鞏固,社會狀態依然混亂,主要是因為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人們缺少民主和科學的覺悟。(3)批判封建專制,宣傳民主,解放思想。【知識點】百家爭鳴;新文化運動;啟蒙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在伏爾泰的心目中,中國最純潔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后輩對長輩的尊敬’‘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伏爾泰與中國儒家思想》”可知伏爾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根據材料一中的“……在伏爾泰的心目中,中國最純潔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后輩對長輩的尊敬’”“‘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這種深入人心的思想把幅員遼闊的國家組成為一個家庭”可見伏爾泰推崇該思想流派的核心內容是:仁,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2)根據材料二中的“必須破除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以孔子之道為代表的中國封建倫理道德……不見有一獨立自主人格者”可見,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根據材料二中的“皆為‘奴隸道德’…… 號召青年、婦女打破奴隸道德,樹立平等人權的新信仰,實現個性自由……”可見,新文化運動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根據材料三可知,辛亥革命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沒有根本的改變。面對這種情況,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影響的一批進步的中國知識分子,痛感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鞏固,中國的社會狀況依然很混亂,主要是因為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人們缺少民主和科學的覺悟。(3)結合前兩問比較分析,可見伏爾泰和陳獨秀在新思想宣傳方面都批判封建專制,都宣傳民主思想,都解放了思想。故答案為:(1)儒家。仁,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2)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辛亥革命后確立的共和制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鞏固,社會狀態依然混亂,主要是因為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人們缺少民主和科學的覺悟。(3)批判封建專制,宣傳民主,解放思想。【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中西文化交流與借鑒,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推動中西方思想領域的進步與變革”為切入點,考查伏爾泰和陳獨秀的思想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15.(2018九上·麗水期末)俄國十月革命是20世紀世界歷史上一個重大事件,它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猶如催化劑,加劇了俄國社會矛盾的發展……二月革命未能實現人民盼望的和平,戰爭還在繼續,危機的根源也依然存在……由于戰爭的刺激,俄國工業的集中程度迅速提高,從而使工業無產階級的組織性和戰斗力得到了加強……1917年秋天,工人階級的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開始由分散的,自發的罷工轉變為整個地區、整個行業大規模的有組織的行動。在這些斗爭中,政治目標具有越來越突出的地位。——摘編自姚海《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十月革命的發生》材料二:一女仆說他的兄弟在鄉間耕地,今年春天收成或者還好,雨水若是不足那可就沒希望了。食糧年年政府收盡,鄉間生活,也沒有城里人說得這樣好。我告訴她.今年實行課稅法,不至于盡收食糧,很可以多下些種了。——瞿秋白《蘇俄觀察·赤都心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時期工人階級的“政治目標”,并分析促成這一“政治目標”實現的條件。(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的“課稅法”,并分析該“課稅法”帶來的積極作用。【答案】(1)建立代表工人、士兵和農民的民主政權。一戰中俄國人民蒙受深重的災難;代表人民利益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影響日益擴大。(2)課稅法指1921年3月俄共大會通過決定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實施后蘇聯1925年的糧食產量比1921年提高了一倍,工農業已基本恢復到戰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917年秋天……”,聯系所學知識,這一時期工人階級的“政治目標”是建立代表工人、士兵和農民的民主政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災難,代表人民利益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影響日益擴大,掌握了彼得格勒等很多地區的領導權。(2)根據材料二中的“……今年實行課稅法,不至于盡收食糧……”可知反映的是蘇俄在1921年實行新經濟政策,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新經濟政策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指導意義,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到1925年,蘇俄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故答案為:(1)建立代表工人、士兵和農民的民主政權。一戰中俄國人民蒙受深重的災難;代表人民利益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影響日益擴大。(2)課稅法指1921年3月俄共大會通過決定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實施后蘇聯1925年的糧食產量比1921年提高了一倍,工農業已基本恢復到戰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俄國十月革命、新經濟政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俄國十月革命、新經濟政策的史實。16.(2018九上·麗水期末)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正義戰爭,它給全人類留下的歷史啟迪也最為珍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3年1月30日,法西斯頭子希特勒被捧上了總理的寶座,從此在德國開始了公開的法西斯統治……希特勒為了把全國的經濟力量納入備戰軌道,上臺伊始就實行所謂“計劃經濟”的“四年計劃”。第一個“四年計劃”打的旗號是“消滅失業”,第二個“四年計劃”要求“優先發展軍備生產”……由于“普遍義務兵役法”的買施給不少失業工人穿上軍裝準備充當炮灰的結果。——摘編自朱懋鐸《試論二戰前希特勒的“總體戰爭經濟體制”》材料二: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束的當天,丘吉爾在英國下議院發表演說:“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防衛本土……我們決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饑餓之中……”——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與社會》材料三: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并且可以一直沖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全部隔離起來,吞并埃及,斬斷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伊里奧·羅斯福《羅斯福見聞秘錄》(1)概括材料一中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為發動戰爭在政治、經濟、軍事上作出的準備。(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丘吉爾帶領英國人民“不惜任何代價防衛本土”的重要戰役,井簡述該戰役的主要作用。(3)從材料三可以看出,羅斯福總統對中國抗日戰爭持什么態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地位和作用的理解。【答案】(1)政治上:希特勒成為元首及國家總理,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建立其專制獨裁的法西斯專政。經濟上:通過興建大規模的公共工程解決失業問題,確立了戰爭經濟體制;發展軍備工業為基礎的重22業,擴大戰略原料代用品生產,增加戰前儲備。軍事上: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軍備的爭款,宣布實行普遍兵役制,擴張軍隊人數,大量增加軍費開支。(2)不列顛空戰。不列顛空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這是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3)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國堅持對日作戰,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蘇、英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配合了其他戰場的作戰;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掌握國家政權,政治上實行納粹黨一黨專政和希特勒個人獨裁,確立發動戰爭的政治體制;經濟上積極重整軍備,確立戰爭經濟體制;軍事上撕毀《凡爾賽和約》對軍備的限制條款,擴軍備戰。(2)1940年至1941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了大規模空戰,即不列顛之戰,密度德國的進攻,英國首相丘吉爾表示“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防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的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的重要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莫斯科保衛戰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不列顛空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是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3)根據材料三中的“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可見羅斯福總統的話意在說明中國戰場的抗戰減輕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壓力,中國戰場抗擊和牽制著日本大量兵力,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和幫助;同時,中國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做出了重要貢獻,大大緩解了美蘇英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故答案為:(1)政治上:希特勒成為元首及國家總理,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建立其專制獨裁的法西斯專政。經濟上:通過興建大規模的公共工程解決失業問題,確立了戰爭經濟體制;發展軍備工業為基礎的重22業,擴大戰略原料代用品生產,增加戰前儲備。軍事上: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軍備的爭款,宣布實行普遍兵役制,擴張軍隊人數,大量增加軍費開支。(2)不列顛空戰。不列顛空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這是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3)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國堅持對日作戰,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蘇、英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配合了其他戰場的作戰;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為發動戰爭在政治、經濟、軍事上作出的準備,不列顛之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浙江省麗水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18九上·麗水期末)南京臨時政府雖然存在僅91天,但是頒布了一系列符合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原則和保護工商業的規章措施,鼓勵興辦實業,獎勵華僑在國內投資等。這反映南京臨時政府( )A.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 B.以結束封建帝制為根本目的C.壯大了社會主義力量 D.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同的統一2.(2018九上·麗水期末)余秋雨說:“城市最高的驕傲點不是別的,而是歷史。”下列發生在廣州的歷史事件有( )A.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B.一二八事變的爆發C.國民黨一一大的召開 D.“雙十協定”的簽訂3.(2018九上·麗水期末)近代以來,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顯著變化。20世紀初的上海市民可能會( )①看電視直播了解社會 ②打電話約朋友去郊游③看《申報》了解時政 ④乘坐火車去探親訪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一記者評論某個事件時提到:“一切都變了,這是分水嶺——毛澤東牢牢地掌握了領導權,并且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宣布獨立于莫斯科的指揮棒。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二十幾個人在這里開會,是為了正式確定長征的領導和方向的徹底改變。”該“分水嶺”事件( )①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②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③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④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最終形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2018九上·麗水期末)在中國全民族抗戰的初期,最能體現國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會戰是(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徐州會戰 D.武漢會戰6.(2018九上·麗水期末)毛澤東在民國二十七年9月29日致蔣介石一封信中提到:“抗戰形勢有漸次進入一新階段之趨勢。此階段之特點,將是一方面將更加困難;然又一方面必更加進步,而其任務在于團結全民,鞏固與擴大抗日陣線,堅持持久戰爭,動員新生力量,克服困難,準備反攻。”這反映了毛澤東積極主張( )A.以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 B.國共兩黨開始第二次合作C.重慶和平談判,建立聯合政府 D.持久抗戰,堅持團結反對分裂7.(2018九上·麗水期末)下圖所示為解放軍某一重要軍事行動,它“從中間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這一軍事行動( )A.導致國民黨長江防線迅速崩潰B.揭開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D.解放長江的華東和中原地區8.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張瀾在會議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我今天愿與在座的諸位代表相約,我們全體代表更應與中國全體人民相約,我們應立下宏愿,抱定決心,在毛主席領導之下,共同起來擔負實現這個綱領責任。”“會議”上通過的“這個綱領”( )①提出把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②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③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④規定了國家名稱和政權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18九上·麗水期末)羅斯福上臺后,在金融領域,成立聯邦儲蓄保證公司,保證5000美元以下存款的安全;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業務分開,禁止經營存款業務的商業銀行扶事投資活動,也禁止投資銀行吸收存款;將聯邦儲備管理委員會和聯邦儲備銀行變為事實上的中央銀行。同時羅斯福政府給銀行壟斷資本注入巨資。羅斯福的這一系列措施有利于( )①建立社會福利體制 ②減少工農業生產的盲目競爭③恢復銀行的信用 ④為工農業生產的恢復提供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18九上·麗水期末)關于二戰時期的某一戰役,《法國史》一書中提到:“英、法軍隊靜守在馬其諾防線鋼筋水泥工事后面,警戒的哨兵而對德軍陣地,眼看他們裝卸輜重槍炮、挖工事,也絲毫不去打擾他們,守兵既不進行軍事訓練,又不挖戰壕,而是躲在工事里聽音樂、下棋、寫家信。”該戰役( )A.是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具體表現B.促使德國占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C.推動《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D.宣告了“自由法國”運動的興起11.(2018九上·麗水期末)“在戰后的幾十年里,則只有兩個超級大國的行動和觀點——美國和蘇聯——主宰了國際關系……民族主義的浪潮席卷了非洲和亞洲……在1956年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法國、英國和比利時在非洲的殖民地都成為了獨立國家。”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A.規模大、波及范圍廣 B.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C.推動了埃及華夫脫運動興起 D.深刻改變了戰后的世界格局12.(2018九上·麗水期末)著名史學家格奧爾格認為:史識,是指在一定的“史觀”指導下,通過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實,得出科學的結論和認識。據此分析,下列屬于“史識”的是( )A.國民大革命期間,北伐軍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B.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反抗殖民統治的獨特道路C.五色旗的圖案按順序是紅、黃、藍、白、黑五色橫長方條D.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在東北哈爾濱組建了細菌戰秘密部隊二、非選擇題13.(2018九上·麗水期末)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近代中國的仁人志士經歷了向西方學習——“以俄為師”——“走自己的路”的艱辛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仁人志士的尋夢之路(部分)材料二: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等等的政策,無疑義地是正確的。——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根據材料一,指出我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部文件在法律上宣告中國何種政體的確立。(2)沒有“以俄為師”,就沒有中國共產黨的起點,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3)根據材料一、二,概括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了一條怎樣的革命新道路。列舉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相關史實,說明這條革命道路是如何開辟的。14.(2018九上·麗水期末)中西文化交流與借鑒,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推動中西方思想領域的進步與變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伏爾泰經常將中國跟西歐國家作比較。他贊賞中國的法律和道德,認為中國的法律是以道德為基礎的,當“中國遵循最純潔的道德教訓時,歐洲正陷于謬誤和腐化墮落之中”。在伏爾泰的心目中,中國最純潔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后輩對長輩的尊敬”“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伏爾泰認為“孝道是中國政府的統治基礎……中國的文職大官被視為城市和省的父母官,而國王則是帝國的君父。這種深入人心的思想把幅員遼闊的國家組成為一個家庭”。——摘編自張麗艷、苗成《伏爾泰與中國儒家思想》材料二:不破不立,新文化運動闖將們認為,要輸入“西方文明”,必須破除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以孔子之道為代表的中國封建倫理道德…陳獨秀、李大釗等發表檄文:“儒者三綱之說,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遵此三綱,“率天下之男女為臣為子為妻而不見有一獨立自主人格者”;由此而生之道德:忠、孝、節,皆為“奴隸道德”。號召青年、婦女打砰奴隸道德,樹立平等人權的新信仰,實現個性自由,“恢復獨立自主之人格”。——摘編自金沖及《=十世紀史綱》材料三:袁世凱之廢共和復帝制,乃惡果非惡因,乃枝葉之罪惡,非根本之罪惡。若夫別尊卑,重階級,主張人治,反對民權之思想之學說,實為制造帝王之根本惡因。吾國思想界不將此根本惡因鏟除凈盡,則有因必有果,無數廢共和復帝制之袁世凱,當然接踵應運而生,毫不足怪。——陳獨秀《新青年》(1916年)(1)根據材料一,指出伏爾泰深受中國哪一思想流派的影響。并概括材料一中伏爾泰推崇該思想流派的核心內容。(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新文化運動闖將們”為“破除中國傳統文化”提出了哪些主張。并根據材料三分析他們重點攻擊“中國封建倫理道德”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比較伏爾泰和陳獨秀在新思想宣傳方面的相同點。15.(2018九上·麗水期末)俄國十月革命是20世紀世界歷史上一個重大事件,它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猶如催化劑,加劇了俄國社會矛盾的發展……二月革命未能實現人民盼望的和平,戰爭還在繼續,危機的根源也依然存在……由于戰爭的刺激,俄國工業的集中程度迅速提高,從而使工業無產階級的組織性和戰斗力得到了加強……1917年秋天,工人階級的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開始由分散的,自發的罷工轉變為整個地區、整個行業大規模的有組織的行動。在這些斗爭中,政治目標具有越來越突出的地位。——摘編自姚海《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十月革命的發生》材料二:一女仆說他的兄弟在鄉間耕地,今年春天收成或者還好,雨水若是不足那可就沒希望了。食糧年年政府收盡,鄉間生活,也沒有城里人說得這樣好。我告訴她.今年實行課稅法,不至于盡收食糧,很可以多下些種了。——瞿秋白《蘇俄觀察·赤都心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時期工人階級的“政治目標”,并分析促成這一“政治目標”實現的條件。(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的“課稅法”,并分析該“課稅法”帶來的積極作用。16.(2018九上·麗水期末)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正義戰爭,它給全人類留下的歷史啟迪也最為珍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3年1月30日,法西斯頭子希特勒被捧上了總理的寶座,從此在德國開始了公開的法西斯統治……希特勒為了把全國的經濟力量納入備戰軌道,上臺伊始就實行所謂“計劃經濟”的“四年計劃”。第一個“四年計劃”打的旗號是“消滅失業”,第二個“四年計劃”要求“優先發展軍備生產”……由于“普遍義務兵役法”的買施給不少失業工人穿上軍裝準備充當炮灰的結果。——摘編自朱懋鐸《試論二戰前希特勒的“總體戰爭經濟體制”》材料二: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束的當天,丘吉爾在英國下議院發表演說:“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防衛本土……我們決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饑餓之中……”——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與社會》材料三: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并且可以一直沖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全部隔離起來,吞并埃及,斬斷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伊里奧·羅斯福《羅斯福見聞秘錄》(1)概括材料一中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為發動戰爭在政治、經濟、軍事上作出的準備。(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丘吉爾帶領英國人民“不惜任何代價防衛本土”的重要戰役,井簡述該戰役的主要作用。(3)從材料三可以看出,羅斯福總統對中國抗日戰爭持什么態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地位和作用的理解。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持鼓勵和支持的態度,代表和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因此反映了南京臨時政府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A項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南京臨時政府的相關史實。2.【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A項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是在日本東京,不符合題意,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B項一二八事變的爆發是在上海,不符合題意,一 二八事變,又稱一 二八淞滬抗戰,日本稱上海事變或第一次上海事變、淞滬戰爭。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并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晚發動的進攻上海中國守軍的事件;C項國民黨一一大的召開是在廣州,符合題意,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D項“雙十協定”的簽訂是在重慶,不符合題意,1945年8月,在周恩來等人的陪同下,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經過談判,1945 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發生在廣州的歷史事件。需要學生準確識記歷史事件。3.【答案】D【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8年9月2日我國第一臺電視機制造成功,直到進入改革開放時代,電視機才真正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所以20世紀初的上海市民不可能看電視直播了解社會。排除含①的選項。D項②③④20世紀初的上海市民可能會實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以來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的顯著變化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以來人們社會生活變化的相關史實。4.【答案】C【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毛澤東牢牢地掌握了領導權,并且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宣布獨立于莫斯科的指揮棒”,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事件是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②③符合題干材料。①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是中共七大,④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最終形成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①④和遵義會議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②③和遵義會議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以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5.【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在太原會戰中,國共相互配合,八路軍開赴山西參加會戰,取得了平型關大捷。ACD三項中共領導的軍隊均未參與,不符合題意;B項太原會戰最能體現國共合作抗日,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原會戰的史實。學生需要準確識記太原會戰的史實。6.【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題干中的“民國二十七年” 即1911+27=1938年,根據 “毛澤東在9月29日致蔣介石一封信”“鞏固與擴大抗日陣線”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題干材料反映了毛澤東積極主張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國共兩黨開始第二次合作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毛澤東的主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解答。7.【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A項導致國民黨長江防線迅速崩潰的是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B項揭開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的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符合題意;C項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的是三大戰役,不符合題意;D項解放長江的華東和中原地區的是淮海戰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要求學生熟記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史實,深切感受老一代黨的領導人的智慧。8.【答案】C【知識點】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我們全體代表更應與中國全體人民相約……在毛主席領導之下,共同起來擔負實現這個綱領責任”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該“會議”是1949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這個綱領”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確定了國家名稱、國家的社會性質和基本政治制度,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C項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史實。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容。9.【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金融領域””銀行” 等信息, 聯系所學知識,羅斯福新政是從整頓銀行業開始的,銀行休業整頓,為了迅速穩定金融資本市場,恢復銀行的信用,羅斯福上臺后,實行成立聯邦儲蓄保證公司等措施,穩定金融業,恢復銀行的信用,從而為工農業生產的恢復提供保障;③④符合題意。①②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③④是羅斯福在金融領域實施的一系列措施的作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特點影響。10.【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解析】【分析】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 英、 法對德宣戰; 英、法對德宣戰后,卻靜坐西線、宣而不戰,出現了題干材料中描述的現象,被稱為“奇怪戰爭”,這是英、 法綏靖政策在戰爭中的具體表現 。A項是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具體表現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具體表現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要求掌握綏靖政策的表現和影響。11.【答案】D【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美國和蘇聯——主宰了國際關系……民族主義的浪潮席卷了非洲和亞洲……”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二戰后初期,形成了美蘇為首的兩極對峙格局。20世紀60年代西歐、日本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沖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矛盾重重,出現多極化趨勢。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深刻改變了戰后的世界格局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二戰后形成的兩極格局。12.【答案】B【知識點】印度的覺醒【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對史識的定義“史識,是指在一定的“史觀”指導下,通過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實,得出科學的結論和認識”,“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反抗殖民統治的獨特道路”符合所給的定義。ACD三項均最對事物的描述,未涉及到歷史結論,不符合題意;B項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反抗殖民統治的獨特道路屬于“史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為概念選擇題。這種題型是在題干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選項多對這一概念的闡釋或解釋, 它注意對歷史概念的有機滲透和運用,備選項的設計立足于歷史基本知識的內在規律或本質的挖掘與提高。每一歷史概念都有客觀存在的特定的歷史時間、特定的歷史空間、特定的歷史內涵(本質屬性)和特定的歷史外延(結果、作用、影響、意義等)。因此解答概念選擇題要注意對歷史概念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最對歷史概念的時間、空間位置、適用范圍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既念在什么時空區間內存在,在什么范圍內適用”;定性分析,就最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等在屬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最什么”。同時,在平時要加強歷史概念的學習,準確地理解歷史概念。13.【答案】(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2)受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和五四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開來,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3)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1927年8月7日,漢口會議召開,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中國革命開始了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性轉變;1927年9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轉戰至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頒布了參議院制定的《中國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的準備。(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劉伯承等發動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發動統治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1927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起義開始時攻占了一些縣城,但由于城市里敵人的力量比較強大,工農革命軍損失慘重。毛澤東分析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他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答案為:(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2)受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和五四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開來,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3)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1927年8月7日,漢口會議召開,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中國革命開始了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性轉變;1927年9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轉戰至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民國臨時約法》、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注意對材料的解答,識記《中國民國臨時約法》、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的史實。14.【答案】(1)儒家。仁,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2)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辛亥革命后確立的共和制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鞏固,社會狀態依然混亂,主要是因為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人們缺少民主和科學的覺悟。(3)批判封建專制,宣傳民主,解放思想。【知識點】百家爭鳴;新文化運動;啟蒙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在伏爾泰的心目中,中國最純潔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后輩對長輩的尊敬’‘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伏爾泰與中國儒家思想》”可知伏爾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根據材料一中的“……在伏爾泰的心目中,中國最純潔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后輩對長輩的尊敬’”“‘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這種深入人心的思想把幅員遼闊的國家組成為一個家庭”可見伏爾泰推崇該思想流派的核心內容是:仁,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2)根據材料二中的“必須破除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以孔子之道為代表的中國封建倫理道德……不見有一獨立自主人格者”可見,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根據材料二中的“皆為‘奴隸道德’…… 號召青年、婦女打破奴隸道德,樹立平等人權的新信仰,實現個性自由……”可見,新文化運動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根據材料三可知,辛亥革命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沒有根本的改變。面對這種情況,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影響的一批進步的中國知識分子,痛感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鞏固,中國的社會狀況依然很混亂,主要是因為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人們缺少民主和科學的覺悟。(3)結合前兩問比較分析,可見伏爾泰和陳獨秀在新思想宣傳方面都批判封建專制,都宣傳民主思想,都解放了思想。故答案為:(1)儒家。仁,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2)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辛亥革命后確立的共和制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鞏固,社會狀態依然混亂,主要是因為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人們缺少民主和科學的覺悟。(3)批判封建專制,宣傳民主,解放思想。【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中西文化交流與借鑒,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推動中西方思想領域的進步與變革”為切入點,考查伏爾泰和陳獨秀的思想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15.【答案】(1)建立代表工人、士兵和農民的民主政權。一戰中俄國人民蒙受深重的災難;代表人民利益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影響日益擴大。(2)課稅法指1921年3月俄共大會通過決定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實施后蘇聯1925年的糧食產量比1921年提高了一倍,工農業已基本恢復到戰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917年秋天……”,聯系所學知識,這一時期工人階級的“政治目標”是建立代表工人、士兵和農民的民主政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災難,代表人民利益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影響日益擴大,掌握了彼得格勒等很多地區的領導權。(2)根據材料二中的“……今年實行課稅法,不至于盡收食糧……”可知反映的是蘇俄在1921年實行新經濟政策,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新經濟政策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指導意義,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到1925年,蘇俄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故答案為:(1)建立代表工人、士兵和農民的民主政權。一戰中俄國人民蒙受深重的災難;代表人民利益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影響日益擴大。(2)課稅法指1921年3月俄共大會通過決定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實施后蘇聯1925年的糧食產量比1921年提高了一倍,工農業已基本恢復到戰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俄國十月革命、新經濟政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俄國十月革命、新經濟政策的史實。16.【答案】(1)政治上:希特勒成為元首及國家總理,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建立其專制獨裁的法西斯專政。經濟上:通過興建大規模的公共工程解決失業問題,確立了戰爭經濟體制;發展軍備工業為基礎的重22業,擴大戰略原料代用品生產,增加戰前儲備。軍事上: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軍備的爭款,宣布實行普遍兵役制,擴張軍隊人數,大量增加軍費開支。(2)不列顛空戰。不列顛空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這是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3)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國堅持對日作戰,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蘇、英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配合了其他戰場的作戰;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掌握國家政權,政治上實行納粹黨一黨專政和希特勒個人獨裁,確立發動戰爭的政治體制;經濟上積極重整軍備,確立戰爭經濟體制;軍事上撕毀《凡爾賽和約》對軍備的限制條款,擴軍備戰。(2)1940年至1941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了大規模空戰,即不列顛之戰,密度德國的進攻,英國首相丘吉爾表示“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防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的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的重要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莫斯科保衛戰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不列顛空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是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3)根據材料三中的“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可見羅斯福總統的話意在說明中國戰場的抗戰減輕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壓力,中國戰場抗擊和牽制著日本大量兵力,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和幫助;同時,中國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做出了重要貢獻,大大緩解了美蘇英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故答案為:(1)政治上:希特勒成為元首及國家總理,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建立其專制獨裁的法西斯專政。經濟上:通過興建大規模的公共工程解決失業問題,確立了戰爭經濟體制;發展軍備工業為基礎的重22業,擴大戰略原料代用品生產,增加戰前儲備。軍事上: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軍備的爭款,宣布實行普遍兵役制,擴張軍隊人數,大量增加軍費開支。(2)不列顛空戰。不列顛空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這是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3)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國堅持對日作戰,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蘇、英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配合了其他戰場的作戰;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為發動戰爭在政治、經濟、軍事上作出的準備,不列顛之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麗水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麗水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