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8九上·婺城期末)在2018年12月18日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100位,人士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習近平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回答下面小題。
(1)家鄉的驕傲——3位與金華有關的人獲得“改革先鋒”獎章。他們是:“量子信息研究的創新者”_________、“譜寫改革開放贊歌的音樂家”施光南和“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培育者”謝高華。(  )
A.孫家棟 B.潘建偉 C.程開甲 D.于敏
(2)在這次大會上,習近平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
A.創立中華民國 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推進改革開放
B.建立中國共產黨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現代化建設
C.建立中國共產黨 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推進改革開放
D.創立中華民國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現代化建設
【答案】(1)B
(2)C
【知識點】改革新階段
【解析】【分析】(1) 譜寫改革開放贊歌的金華籍音樂家施光南,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義烏原縣委書記謝高華,量子信息研究的創新者、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獲得“改革先鋒”榮譽稱號。中央領導為他們或家屬頒發了證書和獎章。
B項潘建偉是量子信息研究的創新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3位榮獲 “改革先鋒”獎章的與金華有關的人準確識記能力。建議學生關注時政。
(2)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說,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C項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講話內容的識記能力。建議學生關注時政。
2.(2018九上·婺城期末)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  )
A.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
B.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C.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潮流
D.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說明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的表現。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是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為切入點,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2018九上·婺城期末)1923年,胡適撰文說:“這三十年來,有一個名詞在國內幾乎做到了無上尊嚴的地位,無論懂與不懂的人,無論守舊和維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對它表示輕視或戲侮態度。”這個“名詞”應該是(  )
A.白話文 B.馬克思主義 C.民主 D.科學
【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923年、胡適。再結合“無論懂與不懂的人,無論守舊和維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對它表示輕視或戲侮的態度”即可判斷出是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新文化運動中主張民主與科學。民主主要涉及政治方面,科學主要涉及思想和文學方面。根據材料主要涉及是思想方面,所以是科學。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科學應該是題干材料中這個“名詞”說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4.(2018九上·婺城期末)下表反映的是近代某省中國國民黨黨員的職業統計。這一職業分布情況應出現于(  )
A.辛亥革命時期 B.五四運動時期
C.國民革命時期 D.紅軍長征時期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本題通過表格呈現出國民黨黨員中有工人和農民等無產階級的存在,充分說明這一時期國共兩黨處于合作,符合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允許中國共產黨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情況。
ABD三項和題干圖表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國民革命時期出現題干職業分布情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國民革命運動時期的相關史實。
5.(2018九上·婺城期末)東北大學某時期的遷移路線:在沈陽建立→遷往北平→遷往開封→遷往四川。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與它的遷移相關的事件應該是(  )
A.土地革命戰爭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
【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它的遷移與抗日戰爭有關。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所以東北大學1931年遷往北平,1937年七七事變后,北平淪陷,所以遷往開封,后來日本對占領了中國華北、華中、華南大片領導,國民政府都城遷往重慶,所以東北大學也遷到了四川。
ABD三項與題干中東北大學的遷移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抗日戰爭與題干中東北大學的遷移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為切入點,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
注意識記抗日戰爭的重大事件及抗戰勝利的意義。
6.(2018九上·婺城期末)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這樣描述過中國的一次戰役:“整個華北地區……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這次戰役是(  )
A.百團大戰 B.臺兒莊大捷 C.平型關大捷 D.平津戰役
【答案】A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據“整個華北地區…都成了戰場。100團人打擊了敵人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可知,這次戰役是百團大戰。1940年8月,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在華北敵后戰場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A項百團大戰是題干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美國記者史沫特萊的描述為依托,考查百團大戰的知識點。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
7.(2018九上·婺城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召開了①②③④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國際會議(下圖),其中對戰后國際政治關系產生最深遠影響的會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①為波茨坦會議所作地,②為開羅會議所作地,③為德黑蘭會議所作地,④為雅爾塔會議所作地。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對于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具有重大意義,為建立戰后新秩序打下了基礎,對戰后國際關系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D項④對戰后國際政治關系產生最深遠的影響,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戰期間的國際會議及學生的識圖能力、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雅爾塔會議的相關史實。
8.(2018九上·婺城期末)“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又能吸引國民黨軍隊來援,減輕對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是(  )
A.挺進大別山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答案】A
【知識點】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同時又能吸引國民黨大量軍隊來援,減輕對華北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軍事行動是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 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A項挺進大別山是材料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同時又能吸引國民黨大量軍隊來援,減輕對華北解放區的壓力”為依托,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以及意義。
9.(2018九上·婺城期末)年畫反映了一定的時代特征。下圖是一幅20世紀50年代初的年畫,描繪了農民帶著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的情境。它主要反映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徹底廢除
B.農民對國家“以糧為綱”的支持
C.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進行
D.人民公社體制的迅速發展
【答案】C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年畫中人們帶著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入社后生產資料由私有變為集體公有,因而此年畫反映了入社具有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特征,反映了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進行。
A項封建土地制度的徹底廢除是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意義,土地改革后農業以個體生產為主,不符合題意;
BD兩項錯誤,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生產資料由私有變為公有,因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不可能出現農民帶著生產資料入社的現象,不符合題意;
C項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進行是題干漫畫主要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改造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漫畫的能力。找準題干的關鍵詞,找準漫畫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0.(2018九上·婺城期末)詩言志,史鑄詩。下列詩句能再現近代史上我黨經歷波瀾壯闊的重大事件是(  )
①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②百萬雄師過大江,天翻地覆慨而慷
③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 ④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一五計劃;紅軍長征;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①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是指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屬于現代史內容。②百萬雄師過大江,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渡江戰役中南京國民政府被推翻的史實。 ③“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是指1919年的五四運動,當時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成立。 ④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說的是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所以能再現近代史上我黨經歷波瀾壯闊的重大事件是②④ 。
D項②④能再現近代史上我黨經歷波瀾壯闊的重大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重大歷史事件,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能力。
二、非選擇題
11.(2018九上·婺城期末)閱讀年代尺,回答問題。
(1)依據年代尺的信息,請在A、B、C處分別填上恰當的內容。并指出中國共產黨在遵義會議上“力挽狂瀾”,其主要解決了什么問題。
(2)井岡山是“天下第一山”,是革命的搖籃,也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和動力源泉。依據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說井岡山被稱為“天下第一山”的理由。
(3)黨的領導是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圍繞年代尺中任意兩個詞語,構建它們之間的因果聯系。
【答案】(1)A開天辟地;B全面抗戰;C七七事變。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
(2)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帶領部隊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此開辟了一條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在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
(3)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共產黨人開始艱難地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挺進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找到走農村包圍成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全面抗戰。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了全民族抗戰,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長征途中,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因此遵義會議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
(2)1927年10月,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人是毛澤東;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認真分析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向農村進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這猶如中國革命的一點“星星之火”,在它的影響下,全國各地紛紛建立根據地,推動了革命高潮的到來,形成“燎原之勢”。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體現了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
(3)本題考查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共產黨人開始艱難地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挺進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找到走農村包圍成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故答案為:(1)A開天辟地;B全面抗戰;C七七事變。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
(2)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帶領部隊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此開辟了一條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在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
(3)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共產黨人開始艱難地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挺進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找到走農村包圍成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抗日戰爭、遵義會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等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2018九上·婺城期末)科學理論指引民族復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來源于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這個理論基本上是東抄西湊……民族主義沒有明確地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土地綱領沒有和農民的土地要求聯系起來……這些局限性注定了革命要失敗。
——摘編自鄭和鵬《鳳凰博報》
材料二:毛澤東思想立足實際……小塊紅色區域不斷發展壯大……并最終取得革命的成功;在它的指引下,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為發展社會生產力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摘編自《人民網》理論頻道
材料三:l978年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理論指引我們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大轉變,成功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
▲進入21世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指明了我們進一步加快推動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思路和戰略,使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個臺階。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布局等做出系統回答,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1)辛亥革命后,哪一歷史事件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迫使政府第一次對帝國主義說“不”?農民的土地要求最終是通過采取什么措施來實現的?
(2)“小塊紅色區域不斷發展壯大”體現了毛澤東的什么革命思想?并指出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標志。
(3)結合材料一至材料三,論證科學理論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性。(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
【答案】(1)五四運動。土地革命。
(2)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三大改造完成。
(3)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為實現中國夢找到了正確道路,可見科學理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方向。進入21世紀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結合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可見科學理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見科學理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知識點】五四運動;三大改造;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 五四運動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是一場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運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使農民的土地要求最終實現。
(2)“小塊紅色區域不斷發展壯大”體現了毛澤東提出的關于中國革命新道路理論的一個科學概念“工農武裝割據”。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化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3)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史論結合,論證嚴密即可。
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土地革命。
(2)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三大改造完成。
(3)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為實現中國夢找到了正確道路,可見科學理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方向。進入21世紀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結合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可見科學理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見科學理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土地革命、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三大改造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2018九上·婺城期末)周恩來同志是不忘初心、堅守信仰的杰出楷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回首革命往事】周恩來重新樹立起了新的革命旗幟,使千百萬革命人民在經歷了一連串的嚴重挫敗后,又在黑暗中看到高高舉起的火炬,燃起新的希望,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摘自單秀法《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重放自信強音】周恩來曾說過“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摘自李克強·擴大利益交匯點《人民網》
【繼承偉人遺志】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曾經寫下這樣的寄語:“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以誓死不變的精神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他生前念茲在茲的中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在不遠的將來完全實現。
——習近平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1)聯系相關史實說明劇恩來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作出的貢獻。
(2)運用相關史實說明周恩來發出的是代表那時中國的“自信強音”。
(3)“一定能在不遠的將來完全實現”,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繼承偉人遺志,助力中國騰飛,新時代的青少年應如何做一個自信的追夢人?
【答案】(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2)為了保家衛國,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人民一道抗擊美國侵略者,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這為我國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進一步鞏固了新生政權,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青少年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與時代同進步,與祖國共成長。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經過五次大規模戰役,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1953年,美國被迫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抗美援朝戰爭有利于新生政權的鞏固;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我國經濟建設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
(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時,要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2)為了保家衛國,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人民一道抗擊美國侵略者,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這為我國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進一步鞏固了新生政權,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青少年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與時代同進步,與祖國共成長。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恩來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識記周恩來的主要活動及其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
1 / 1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8九上·婺城期末)在2018年12月18日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100位,人士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習近平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回答下面小題。
(1)家鄉的驕傲——3位與金華有關的人獲得“改革先鋒”獎章。他們是:“量子信息研究的創新者”_________、“譜寫改革開放贊歌的音樂家”施光南和“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培育者”謝高華。(  )
A.孫家棟 B.潘建偉 C.程開甲 D.于敏
(2)在這次大會上,習近平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
A.創立中華民國 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推進改革開放
B.建立中國共產黨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現代化建設
C.建立中國共產黨 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推進改革開放
D.創立中華民國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現代化建設
2.(2018九上·婺城期末)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  )
A.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
B.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C.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潮流
D.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
3.(2018九上·婺城期末)1923年,胡適撰文說:“這三十年來,有一個名詞在國內幾乎做到了無上尊嚴的地位,無論懂與不懂的人,無論守舊和維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對它表示輕視或戲侮態度。”這個“名詞”應該是(  )
A.白話文 B.馬克思主義 C.民主 D.科學
4.(2018九上·婺城期末)下表反映的是近代某省中國國民黨黨員的職業統計。這一職業分布情況應出現于(  )
A.辛亥革命時期 B.五四運動時期
C.國民革命時期 D.紅軍長征時期
5.(2018九上·婺城期末)東北大學某時期的遷移路線:在沈陽建立→遷往北平→遷往開封→遷往四川。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與它的遷移相關的事件應該是(  )
A.土地革命戰爭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
6.(2018九上·婺城期末)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這樣描述過中國的一次戰役:“整個華北地區……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這次戰役是(  )
A.百團大戰 B.臺兒莊大捷 C.平型關大捷 D.平津戰役
7.(2018九上·婺城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召開了①②③④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國際會議(下圖),其中對戰后國際政治關系產生最深遠影響的會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2018九上·婺城期末)“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又能吸引國民黨軍隊來援,減輕對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是(  )
A.挺進大別山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9.(2018九上·婺城期末)年畫反映了一定的時代特征。下圖是一幅20世紀50年代初的年畫,描繪了農民帶著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的情境。它主要反映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徹底廢除
B.農民對國家“以糧為綱”的支持
C.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進行
D.人民公社體制的迅速發展
10.(2018九上·婺城期末)詩言志,史鑄詩。下列詩句能再現近代史上我黨經歷波瀾壯闊的重大事件是(  )
①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②百萬雄師過大江,天翻地覆慨而慷
③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 ④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選擇題
11.(2018九上·婺城期末)閱讀年代尺,回答問題。
(1)依據年代尺的信息,請在A、B、C處分別填上恰當的內容。并指出中國共產黨在遵義會議上“力挽狂瀾”,其主要解決了什么問題。
(2)井岡山是“天下第一山”,是革命的搖籃,也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和動力源泉。依據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說井岡山被稱為“天下第一山”的理由。
(3)黨的領導是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圍繞年代尺中任意兩個詞語,構建它們之間的因果聯系。
12.(2018九上·婺城期末)科學理論指引民族復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來源于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這個理論基本上是東抄西湊……民族主義沒有明確地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土地綱領沒有和農民的土地要求聯系起來……這些局限性注定了革命要失敗。
——摘編自鄭和鵬《鳳凰博報》
材料二:毛澤東思想立足實際……小塊紅色區域不斷發展壯大……并最終取得革命的成功;在它的指引下,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為發展社會生產力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摘編自《人民網》理論頻道
材料三:l978年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理論指引我們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大轉變,成功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
▲進入21世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指明了我們進一步加快推動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思路和戰略,使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個臺階。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布局等做出系統回答,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1)辛亥革命后,哪一歷史事件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迫使政府第一次對帝國主義說“不”?農民的土地要求最終是通過采取什么措施來實現的?
(2)“小塊紅色區域不斷發展壯大”體現了毛澤東的什么革命思想?并指出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標志。
(3)結合材料一至材料三,論證科學理論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性。(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
13.(2018九上·婺城期末)周恩來同志是不忘初心、堅守信仰的杰出楷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回首革命往事】周恩來重新樹立起了新的革命旗幟,使千百萬革命人民在經歷了一連串的嚴重挫敗后,又在黑暗中看到高高舉起的火炬,燃起新的希望,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摘自單秀法《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重放自信強音】周恩來曾說過“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摘自李克強·擴大利益交匯點《人民網》
【繼承偉人遺志】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曾經寫下這樣的寄語:“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以誓死不變的精神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他生前念茲在茲的中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在不遠的將來完全實現。
——習近平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1)聯系相關史實說明劇恩來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作出的貢獻。
(2)運用相關史實說明周恩來發出的是代表那時中國的“自信強音”。
(3)“一定能在不遠的將來完全實現”,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繼承偉人遺志,助力中國騰飛,新時代的青少年應如何做一個自信的追夢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知識點】改革新階段
【解析】【分析】(1) 譜寫改革開放贊歌的金華籍音樂家施光南,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義烏原縣委書記謝高華,量子信息研究的創新者、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獲得“改革先鋒”榮譽稱號。中央領導為他們或家屬頒發了證書和獎章。
B項潘建偉是量子信息研究的創新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3位榮獲 “改革先鋒”獎章的與金華有關的人準確識記能力。建議學生關注時政。
(2)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說,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C項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講話內容的識記能力。建議學生關注時政。
2.【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說明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的表現。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是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為切入點,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923年、胡適。再結合“無論懂與不懂的人,無論守舊和維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對它表示輕視或戲侮的態度”即可判斷出是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新文化運動中主張民主與科學。民主主要涉及政治方面,科學主要涉及思想和文學方面。根據材料主要涉及是思想方面,所以是科學。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科學應該是題干材料中這個“名詞”說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4.【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本題通過表格呈現出國民黨黨員中有工人和農民等無產階級的存在,充分說明這一時期國共兩黨處于合作,符合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允許中國共產黨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情況。
ABD三項和題干圖表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國民革命時期出現題干職業分布情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國民革命運動時期的相關史實。
5.【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它的遷移與抗日戰爭有關。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所以東北大學1931年遷往北平,1937年七七事變后,北平淪陷,所以遷往開封,后來日本對占領了中國華北、華中、華南大片領導,國民政府都城遷往重慶,所以東北大學也遷到了四川。
ABD三項與題干中東北大學的遷移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抗日戰爭與題干中東北大學的遷移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為切入點,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
注意識記抗日戰爭的重大事件及抗戰勝利的意義。
6.【答案】A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據“整個華北地區…都成了戰場。100團人打擊了敵人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可知,這次戰役是百團大戰。1940年8月,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在華北敵后戰場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A項百團大戰是題干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美國記者史沫特萊的描述為依托,考查百團大戰的知識點。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
7.【答案】D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①為波茨坦會議所作地,②為開羅會議所作地,③為德黑蘭會議所作地,④為雅爾塔會議所作地。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對于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具有重大意義,為建立戰后新秩序打下了基礎,對戰后國際關系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D項④對戰后國際政治關系產生最深遠的影響,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戰期間的國際會議及學生的識圖能力、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雅爾塔會議的相關史實。
8.【答案】A
【知識點】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同時又能吸引國民黨大量軍隊來援,減輕對華北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軍事行動是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 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A項挺進大別山是材料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同時又能吸引國民黨大量軍隊來援,減輕對華北解放區的壓力”為依托,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以及意義。
9.【答案】C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年畫中人們帶著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入社后生產資料由私有變為集體公有,因而此年畫反映了入社具有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特征,反映了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進行。
A項封建土地制度的徹底廢除是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意義,土地改革后農業以個體生產為主,不符合題意;
BD兩項錯誤,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生產資料由私有變為公有,因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不可能出現農民帶著生產資料入社的現象,不符合題意;
C項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進行是題干漫畫主要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改造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漫畫的能力。找準題干的關鍵詞,找準漫畫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0.【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一五計劃;紅軍長征;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①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是指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屬于現代史內容。②百萬雄師過大江,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渡江戰役中南京國民政府被推翻的史實。 ③“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是指1919年的五四運動,當時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成立。 ④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說的是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所以能再現近代史上我黨經歷波瀾壯闊的重大事件是②④ 。
D項②④能再現近代史上我黨經歷波瀾壯闊的重大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重大歷史事件,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能力。
11.【答案】(1)A開天辟地;B全面抗戰;C七七事變。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
(2)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帶領部隊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此開辟了一條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在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
(3)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共產黨人開始艱難地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挺進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找到走農村包圍成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全面抗戰。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了全民族抗戰,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長征途中,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因此遵義會議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
(2)1927年10月,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人是毛澤東;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認真分析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向農村進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這猶如中國革命的一點“星星之火”,在它的影響下,全國各地紛紛建立根據地,推動了革命高潮的到來,形成“燎原之勢”。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體現了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
(3)本題考查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共產黨人開始艱難地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挺進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找到走農村包圍成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故答案為:(1)A開天辟地;B全面抗戰;C七七事變。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
(2)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帶領部隊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此開辟了一條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在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
(3)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共產黨人開始艱難地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挺進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找到走農村包圍成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抗日戰爭、遵義會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等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答案】(1)五四運動。土地革命。
(2)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三大改造完成。
(3)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為實現中國夢找到了正確道路,可見科學理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方向。進入21世紀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結合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可見科學理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見科學理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知識點】五四運動;三大改造;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 五四運動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是一場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運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使農民的土地要求最終實現。
(2)“小塊紅色區域不斷發展壯大”體現了毛澤東提出的關于中國革命新道路理論的一個科學概念“工農武裝割據”。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化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3)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史論結合,論證嚴密即可。
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土地革命。
(2)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三大改造完成。
(3)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為實現中國夢找到了正確道路,可見科學理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方向。進入21世紀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結合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可見科學理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見科學理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土地革命、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三大改造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答案】(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2)為了保家衛國,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人民一道抗擊美國侵略者,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這為我國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進一步鞏固了新生政權,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青少年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與時代同進步,與祖國共成長。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經過五次大規模戰役,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1953年,美國被迫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抗美援朝戰爭有利于新生政權的鞏固;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我國經濟建設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
(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時,要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2)為了保家衛國,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人民一道抗擊美國侵略者,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這為我國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進一步鞏固了新生政權,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青少年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與時代同進步,與祖國共成長。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恩來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識記周恩來的主要活動及其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口县| 越西县| 旅游| 桃源县| 广饶县| 通州市| 杭州市| 陆川县| 朔州市| 南开区| 安徽省| 晋城| 措美县| 商丘市| 松江区| 偏关县| 库车县| 富宁县| 新竹县| 仁化县| 陇南市| 滕州市| 昭觉县| 卓尼县| 余庆县| 县级市| 宁陵县| 珠海市| 澄迈县| 南溪县| 新昌县| 阿城市| 互助| 湛江市| 汪清县| 阳新县| 五家渠市| 涪陵区| 阳城县| 达拉特旗|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