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18九上·江山期末)葉圣陶的日記:“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新軍亦起而相應……從此而萬惡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從中我們可以獲得的歷史信息是( )A.黃花崗起義爆發 B.清政府已被推翻C.起義的革命軍占領了武昌 D.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2.(2018九上·江山期末)1926年11月,胡適在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作了《中國的文藝復興》的演講。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胡適在英國演講時,英方為胡適做廣告時使用了“中國文藝復興之父”來推介。英方所稱的“中國的文藝復興”是指( ?。?br/>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三民主義(2)在與英國友人的交流中,關于這一年中國革命形勢的討論,胡適可能提及的是( )A.袁世凱竊取了勝利果實,擠走孫先生,當上了民國總統B.北伐戰爭順利推進,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已經勝利在望C.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我們希望得到英國朋友支持D.孫中山創建黃埔軍校,領導北伐,形式上統一全國3.(2018九上·江山期末)如圖中所示,導致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變化的主要歷史原因是( )A.五四運動的發生 B.革命根據地的建立C.抗日戰爭的爆發 D.解放戰爭的勝利4.(2018九上·江山期末)“一旦強擄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嘿.游擊戰敵后方,鏟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后方,堅持反掃蕩!”這首軍歌應出自( ?。?br/>A.八路軍 B.中國工農紅軍C.新四軍 D.中國人民解放軍5.(2018九上·江山期末)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中國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能體現上述觀點的是( ?。?br/>A.共產黨人在五四運動中領導學生進行罷工斗爭B.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的軍隊在正面戰場消極抗戰C.國民革命時期國統區通貨膨脹經濟崩潰D.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6.(2018九上·江山期末)圖中1958年的數據反映了( ?。?br/>A.土地改革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大躍進運動中“浮夸風”盛行D.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中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高7.(2018九上·江山期末)中共十九大報告對于我國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956年黨的八大也曾對當時的主要矛盾作出分析。對這兩次會議理解正確的是( ?。?br/>A.都根據具體國情作出了正確分析B.都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C.都基于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探索D.都推動了我國經濟體制的變革8.(2018九上·江山期末)下表所列的鄧小平的重要講話,體現的意圖是( )1977年7月,鄧小平在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重申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1978年6月,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978年11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A.抵制錯誤,解放思想 B.整頓黨風,統一思想C.經濟改革,主導市場 D.力挽狂瀾,結束內亂二、非選擇題9.(2018九上·江山期末)一條小船,誕生一個大黨,從此中國革命和建設發生深刻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中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現在中國搞建設……以城市為重點的改革的決定,也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這是我們吃了苦頭總結出來的經驗。——鄧小平(1984年)(1)材料一中的三幅圖片,分別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2)根據材料二,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都吃過苦頭,請各舉一例史實加以說明。(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國在革命和建設中取得成功的共同經驗是什么。這一經驗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分別有什么重大作用?10.(2018九上·江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戰及戰后格局演變歷程(部分)材料二:中國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參與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尊嚴和生存,還為了所有同盟國的勝利。正是在那場戰爭中,東西方一起抗擊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邪惡力量。——拉納·米特《中國,被遺忘的盟友》(1)根據材料一,說明二戰后世界形成了怎樣的國際政治格局。哪次會議對這一格局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2)材料二中“中國參與戰爭不僅儀是為了國家尊嚴和生存,還為了所有同盟國的勝利”,你是如何理解的?(3)請列舉一例史實分析說明材料二中“東西方一起抗擊有史以來最黑暗的邪惡力量”的觀點。綜合以上材料,概述這段歷史對當今世界實現和平與發展的借鑒意義。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關鍵信息是“武昌已為革 (命)黨所據,新軍起而相應”,由此可知當時革命黨人已經占領武昌,并得到各地新軍的響應。ABD三項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起義的革命軍占領了武昌是從題干材料中我們可以獲得的歷史信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葉圣陶在一則日記中寫的內容為切入點,考查武昌起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武昌起義的相關史實。2.【答案】(1)C(2)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1) 依據題干“英方為胡適做廣告時使用了‘中國文藝復興之父’來推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判斷是新文化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志。在陳獨秀的倡導下,李大釗、胡適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發起新文化運動。ABD三項所述均與題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新文化運動是英方所稱的“中國的文藝復興”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 依據上一題中捉到的事件為1926年,角度為中國革命形勢。1926年為了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在短短10個月內,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A項袁世凱竊取了勝利果實,擠走孫先生,當上了民國總統為1912年,不符合題意;B項北伐戰爭順利推進,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已經勝利在望可能提及,符合題意;C項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我們希望得到英國朋友支持,不符合題意,抗日戰爭時間為1931-1945年;D項孫中山創建黃埔軍校,領導北伐,形式上統一全國,不符合題意,孫中山于1925年病逝;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和20世紀中國格局的變化情況,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可知,在1927年——1934年之間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這與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鼓舞和動員了農民階級,以及實行土地革命保障農民階級的利益有關.A項五四運動的發生在1919年,不符合題意;B項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導致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變化的主要歷史原因,符合題意;C項抗日戰爭的爆發與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解放戰爭的勝利是在1945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要求具備讀圖識圖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關鍵時間信息“1927到1934年”。4.【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從“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即可看出指的是八路軍軍歌。抗戰全面爆發后,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共赴國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1937年9月,一支驕橫的日軍向山西平型關開進,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殲滅日軍1000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A項八路軍軍歌“一旦強擄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嘿.游擊戰敵后方,鏟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后方,堅持反掃蕩!”,符合題意;B項中國工農紅軍是土地革命時期的軍隊,不符合題意;C項新四軍是南方的游擊隊,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人民解放軍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的軍隊,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中北方的軍隊是八路軍。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抗日戰爭相關知識的掌握。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首戰平型關”。解答本題,首先搞清楚抗日戰爭時期的特征,還要搞清楚中共軍隊不同時期的稱呼特點。5.【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是與人民群眾對解放戰爭的全力支持分不開的。人民群眾大力支前、人民群眾的支援是人民解放軍打勝仗,奪取解放戰爭勝利的可靠保證。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中國的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說法與之意思最為相近的是陳毅: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發起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得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被陳毅司令員評價為“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說明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ABC三項不能體現題干觀點,不符合題意;D項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能體現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6.【答案】C【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1958年,我國掀起了大躍進運動,所以圖中1958年的數據不可信,農村出現了浮夸風。ABD三項說法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大躍進運動中“浮夸風”盛行是題干圖中1958年的數據反映的問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躍進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7.【答案】A【知識點】中共八大【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根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的新形勢,分析了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2017年10月召開的十九大分析了國情,對我國發展給予了新的定位。A項都根據具體國情作出了正確分析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項都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與十九大不符,不符合題意;C D兩項與八大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十九大和黨的八大的共同點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8.【答案】A【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1977年7月,鄧小平在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重申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1978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發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從理論上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揭開了思想解放的序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11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抵制錯誤,解放思想。A項抵制錯誤,解放思想是題干表格所列的鄧小平的重要講話體現的意圖,符合題意;BCD三項不能體現題干表格所列的鄧小平的重要講話的意圖,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9.【答案】(1)圖6:中IN共產黨誕生(或中共一大的召開);圖7:新中國的成立(或開國大典);圖8: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革命時期:北伐勝利進軍時,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運動失敗。(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因“左”傾錯誤領導,致使第五班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長征,給中國革命帶來重大損失。)建設初期:“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遭受的一次嚴重挫折。(或“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也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動亂。)(3)共同經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走自己的路;革命方面:中國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使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設方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總結建設初期的經驗和教訓,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依據年代足的上給出的時間提示,可知為中國誕生、新中國威立、十一屆三中全會。(2)根據材料要求可知是需要尋找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挫折,回答時分時間段,并說明事件和影響。(3)依據材料“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可知經驗為結合國情制定具體政策、制度等。從這一角度可得出第二問為回答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設道路。故答案為:(1)圖6:中IN共產黨誕生(或中共一大的召開);圖7:新中國的成立(或開國大典);圖8: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革命時期:北伐勝利進軍時,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運動失敗。(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因“左”傾錯誤領導,致使第五班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長征,給中國革命帶來重大損失。)建設初期:“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遭受的一次嚴重挫折。(或“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也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動亂。)(3)共同經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走自己的路;革命方面:中國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使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設方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總結建設初期的經驗和教訓,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新中國的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答案】(1)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或者兩極對抗);雅爾塔會議。(2)中國人民實行全民族抗戰,取得平型關大捷、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發動百團大戰等,都是為了國家的尊嚴和生存,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一次的勝利是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完全的勝利;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軍民牽制了大量日軍,為同盟國爭取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3)史實并分析:①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牽制日軍,有力配合了其他戰場的抗戰;②美國飛虎隊支援中國戰場,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為中國戰場提供了戰略物資;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加速了抗戰勝利的到來等。借鑒:世界各國合作才能共贏;只有世界和平才能促進世界發展。【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兩極格局的相關知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在蘇聯的雅爾塔召開會議。這次會議為戰后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和各種矛盾的沖突埋下了禍根,是兩極格局形成的主要依據。(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知識運用的能力。圍繞題干“中國參與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尊嚴和生存,還為了所有同盟國的勝利”可知,本題需要結合中國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貢獻作答。(3)1942年1月,日軍進攻緬甸,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迅速派兵入緬協同英軍作戰;中國政府即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后又不斷增兵;由于中國戰場和印、滇、緬戰場牽制日軍達130萬之眾,使日軍無法調往太平洋,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美國向中國提供貸款6.9億美元,陳納德將軍率飛虎隊為中國提供空軍支援。蘇聯為中國提供2.5億美元貸款,飛機1235架,炸彈215萬顆,派3665名航空隊員來中國參戰,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進攻日本關東軍。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世界各國合作才能共贏;只有世界和平才能促進世界發展。故答案為:(1)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或者兩極對抗);雅爾塔會議。(2)中國人民實行全民族抗戰,取得平型關大捷、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發動百團大戰等,都是為了國家的尊嚴和生存,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一次的勝利是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完全的勝利;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軍民牽制了大量日軍,為同盟國爭取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3)史實并分析:①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牽制日軍,有力配合了其他戰場的抗戰;②美國飛虎隊支援中國戰場,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為中國戰場提供了戰略物資;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加速了抗戰勝利的到來等。借鑒:世界各國合作才能共贏;只有世界和平才能促進世界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兩極格局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18九上·江山期末)葉圣陶的日記:“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新軍亦起而相應……從此而萬惡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睆闹形覀兛梢垣@得的歷史信息是( ?。?br/>A.黃花崗起義爆發 B.清政府已被推翻C.起義的革命軍占領了武昌 D.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關鍵信息是“武昌已為革 (命)黨所據,新軍起而相應”,由此可知當時革命黨人已經占領武昌,并得到各地新軍的響應。ABD三項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起義的革命軍占領了武昌是從題干材料中我們可以獲得的歷史信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葉圣陶在一則日記中寫的內容為切入點,考查武昌起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武昌起義的相關史實。2.(2018九上·江山期末)1926年11月,胡適在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作了《中國的文藝復興》的演講。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胡適在英國演講時,英方為胡適做廣告時使用了“中國文藝復興之父”來推介。英方所稱的“中國的文藝復興”是指( ?。?br/>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三民主義(2)在與英國友人的交流中,關于這一年中國革命形勢的討論,胡適可能提及的是( ?。?br/>A.袁世凱竊取了勝利果實,擠走孫先生,當上了民國總統B.北伐戰爭順利推進,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已經勝利在望C.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我們希望得到英國朋友支持D.孫中山創建黃埔軍校,領導北伐,形式上統一全國【答案】(1)C(2)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1) 依據題干“英方為胡適做廣告時使用了‘中國文藝復興之父’來推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判斷是新文化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志。在陳獨秀的倡導下,李大釗、胡適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發起新文化運動。ABD三項所述均與題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新文化運動是英方所稱的“中國的文藝復興”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 依據上一題中捉到的事件為1926年,角度為中國革命形勢。1926年為了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在短短10個月內,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A項袁世凱竊取了勝利果實,擠走孫先生,當上了民國總統為1912年,不符合題意;B項北伐戰爭順利推進,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已經勝利在望可能提及,符合題意;C項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我們希望得到英國朋友支持,不符合題意,抗日戰爭時間為1931-1945年;D項孫中山創建黃埔軍校,領導北伐,形式上統一全國,不符合題意,孫中山于1925年病逝;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和20世紀中國格局的變化情況,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2018九上·江山期末)如圖中所示,導致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變化的主要歷史原因是( ?。?br/>A.五四運動的發生 B.革命根據地的建立C.抗日戰爭的爆發 D.解放戰爭的勝利【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可知,在1927年——1934年之間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這與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鼓舞和動員了農民階級,以及實行土地革命保障農民階級的利益有關.A項五四運動的發生在1919年,不符合題意;B項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導致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變化的主要歷史原因,符合題意;C項抗日戰爭的爆發與1928年至1934年黨員人數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解放戰爭的勝利是在1945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要求具備讀圖識圖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關鍵時間信息“1927到1934年”。4.(2018九上·江山期末)“一旦強擄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嘿.游擊戰敵后方,鏟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后方,堅持反掃蕩!”這首軍歌應出自( ?。?br/>A.八路軍 B.中國工農紅軍C.新四軍 D.中國人民解放軍【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從“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即可看出指的是八路軍軍歌??箲鹑姹l后,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共赴國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1937年9月,一支驕橫的日軍向山西平型關開進,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殲滅日軍1000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A項八路軍軍歌“一旦強擄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嘿.游擊戰敵后方,鏟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后方,堅持反掃蕩!”,符合題意;B項中國工農紅軍是土地革命時期的軍隊,不符合題意;C項新四軍是南方的游擊隊,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人民解放軍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的軍隊,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中北方的軍隊是八路軍??疾閷W生抓住關鍵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抗日戰爭相關知識的掌握。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首戰平型關”。解答本題,首先搞清楚抗日戰爭時期的特征,還要搞清楚中共軍隊不同時期的稱呼特點。5.(2018九上·江山期末)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中國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蹦荏w現上述觀點的是( )A.共產黨人在五四運動中領導學生進行罷工斗爭B.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的軍隊在正面戰場消極抗戰C.國民革命時期國統區通貨膨脹經濟崩潰D.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是與人民群眾對解放戰爭的全力支持分不開的。人民群眾大力支前、人民群眾的支援是人民解放軍打勝仗,奪取解放戰爭勝利的可靠保證。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中國的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說法與之意思最為相近的是陳毅: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發起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得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被陳毅司令員評價為“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說明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ABC三項不能體現題干觀點,不符合題意;D項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能體現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6.(2018九上·江山期末)圖中1958年的數據反映了( )A.土地改革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大躍進運動中“浮夸風”盛行D.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中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高【答案】C【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1958年,我國掀起了大躍進運動,所以圖中1958年的數據不可信,農村出現了浮夸風。ABD三項說法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大躍進運動中“浮夸風”盛行是題干圖中1958年的數據反映的問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躍進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7.(2018九上·江山期末)中共十九大報告對于我國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956年黨的八大也曾對當時的主要矛盾作出分析。對這兩次會議理解正確的是( ?。?br/>A.都根據具體國情作出了正確分析B.都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C.都基于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探索D.都推動了我國經濟體制的變革【答案】A【知識點】中共八大【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根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的新形勢,分析了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2017年10月召開的十九大分析了國情,對我國發展給予了新的定位。A項都根據具體國情作出了正確分析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項都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與十九大不符,不符合題意;C D兩項與八大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十九大和黨的八大的共同點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8.(2018九上·江山期末)下表所列的鄧小平的重要講話,體現的意圖是( ?。?br/>1977年7月,鄧小平在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重申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1978年6月,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978年11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A.抵制錯誤,解放思想 B.整頓黨風,統一思想C.經濟改革,主導市場 D.力挽狂瀾,結束內亂【答案】A【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1977年7月,鄧小平在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重申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1978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發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從理論上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揭開了思想解放的序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11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抵制錯誤,解放思想。A項抵制錯誤,解放思想是題干表格所列的鄧小平的重要講話體現的意圖,符合題意;BCD三項不能體現題干表格所列的鄧小平的重要講話的意圖,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二、非選擇題9.(2018九上·江山期末)一條小船,誕生一個大黨,從此中國革命和建設發生深刻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中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F在中國搞建設……以城市為重點的改革的決定,也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這是我們吃了苦頭總結出來的經驗。——鄧小平(1984年)(1)材料一中的三幅圖片,分別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2)根據材料二,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都吃過苦頭,請各舉一例史實加以說明。(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國在革命和建設中取得成功的共同經驗是什么。這一經驗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分別有什么重大作用?【答案】(1)圖6:中IN共產黨誕生(或中共一大的召開);圖7:新中國的成立(或開國大典);圖8: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革命時期:北伐勝利進軍時,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運動失敗。(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因“左”傾錯誤領導,致使第五班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長征,給中國革命帶來重大損失。)建設初期:“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遭受的一次嚴重挫折。(或“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也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動亂。)(3)共同經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走自己的路;革命方面:中國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使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設方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總結建設初期的經驗和教訓,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依據年代足的上給出的時間提示,可知為中國誕生、新中國威立、十一屆三中全會。(2)根據材料要求可知是需要尋找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挫折,回答時分時間段,并說明事件和影響。(3)依據材料“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可知經驗為結合國情制定具體政策、制度等。從這一角度可得出第二問為回答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設道路。故答案為:(1)圖6:中IN共產黨誕生(或中共一大的召開);圖7:新中國的成立(或開國大典);圖8: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革命時期:北伐勝利進軍時,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運動失敗。(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因“左”傾錯誤領導,致使第五班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長征,給中國革命帶來重大損失。)建設初期:“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遭受的一次嚴重挫折。(或“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也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動亂。)(3)共同經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走自己的路;革命方面:中國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使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設方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總結建設初期的經驗和教訓,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新中國的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2018九上·江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戰及戰后格局演變歷程(部分)材料二:中國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參與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尊嚴和生存,還為了所有同盟國的勝利。正是在那場戰爭中,東西方一起抗擊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邪惡力量。——拉納·米特《中國,被遺忘的盟友》(1)根據材料一,說明二戰后世界形成了怎樣的國際政治格局。哪次會議對這一格局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2)材料二中“中國參與戰爭不僅儀是為了國家尊嚴和生存,還為了所有同盟國的勝利”,你是如何理解的?(3)請列舉一例史實分析說明材料二中“東西方一起抗擊有史以來最黑暗的邪惡力量”的觀點。綜合以上材料,概述這段歷史對當今世界實現和平與發展的借鑒意義。【答案】(1)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或者兩極對抗);雅爾塔會議。(2)中國人民實行全民族抗戰,取得平型關大捷、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發動百團大戰等,都是為了國家的尊嚴和生存,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一次的勝利是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完全的勝利;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軍民牽制了大量日軍,為同盟國爭取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3)史實并分析:①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牽制日軍,有力配合了其他戰場的抗戰;②美國飛虎隊支援中國戰場,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為中國戰場提供了戰略物資;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加速了抗戰勝利的到來等。借鑒:世界各國合作才能共贏;只有世界和平才能促進世界發展。【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兩極格局的相關知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在蘇聯的雅爾塔召開會議。這次會議為戰后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和各種矛盾的沖突埋下了禍根,是兩極格局形成的主要依據。(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知識運用的能力。圍繞題干“中國參與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尊嚴和生存,還為了所有同盟國的勝利”可知,本題需要結合中國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貢獻作答。(3)1942年1月,日軍進攻緬甸,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迅速派兵入緬協同英軍作戰;中國政府即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后又不斷增兵;由于中國戰場和印、滇、緬戰場牽制日軍達130萬之眾,使日軍無法調往太平洋,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美國向中國提供貸款6.9億美元,陳納德將軍率飛虎隊為中國提供空軍支援。蘇聯為中國提供2.5億美元貸款,飛機1235架,炸彈215萬顆,派3665名航空隊員來中國參戰,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進攻日本關東軍。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世界各國合作才能共贏;只有世界和平才能促進世界發展。故答案為:(1)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或者兩極對抗);雅爾塔會議。(2)中國人民實行全民族抗戰,取得平型關大捷、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發動百團大戰等,都是為了國家的尊嚴和生存,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一次的勝利是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完全的勝利;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軍民牽制了大量日軍,為同盟國爭取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3)史實并分析:①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牽制日軍,有力配合了其他戰場的抗戰;②美國飛虎隊支援中國戰場,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為中國戰場提供了戰略物資;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加速了抗戰勝利的到來等。借鑒:世界各國合作才能共贏;只有世界和平才能促進世界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兩極格局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江山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