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臺州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臺州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九上·臺州期中)小明在歷史復習中確定了“中國封建制度的興衰”的主題。如表是他整理出來的資料,其中錯誤的是(  )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故③說法錯誤,排除。1912年2月12日,中國最后一位被承認的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宣統帝退位詔書》,詔書頒布后,即代表溥儀退位,從此清朝統治中國結束,故④說法錯誤,排除。
B項③④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封建制度的興衰。要求學生掌握中國封建制度的相關史實。
2.(2019九上·臺州期中)民國時期有人說:“他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清道夫,他把啟蒙的水灑向那孔孟彌漫的大道上。因此時時被那無數吃慣孔孟的老頭子們跳腳痛罵,怪他不識貨。”上文中“灑水的清道夫”和“啟蒙的水”指的是(  )
A.林則徐 師夷長技以制夷 B.陳獨秀 民主、科學
C.康有為 君主立憲 D.李鴻章 自強、求富
【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陳獨秀曾被人們稱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啟蒙之水”灑向那“孔孟彌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啟蒙之水”是指民主科學。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陳獨秀 民主、科學是題干中“灑水的清道夫”和“啟蒙的水”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旗幟。要求具備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
3.(2019九上·臺州期中)“青年是國家、民族的希望。”近代歷史上,青年學生一次次以行動表達愛國情懷。某位學生將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作了比較,找出兩者的共同點,其中表述錯誤的是(  )
A.都是在民族危機深重的背景下發生
B.都是以北京作為運動的中心
C.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的
D.都表達了對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之心
【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華北事變
【解析】【分析】1919年5月4日,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山東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五四運動;一二 九運動是1935年抗日救國的示威游行,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中國共產黨成立于五四運動爆發之后的1921年,因此五四運動不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的。
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的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的共同點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的相關史實。
4.(2019九上·臺州期中)2019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3周年。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偉大戰略轉移,這里的“轉移”是指(  )
A.革命性質的轉移 B.黨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轉移
C.革命中心地區轉移 D.黨的奮斗目標發生了變化
【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結合課本所學分析,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紅軍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進行了長征,這個時候工作重心沒有變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沒有變化,革命任務也沒有發生變化,這次長征把革命中心地區轉移到了西北地區。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轉移”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革命中心地區轉移是題干里的“轉移”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紅軍長征的史實。
5.(2019九上·臺州期中)如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清政府鎮壓黃花崗起義被鎮壓 B.蔣介石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
C.日本人制造南京大屠殺 D.國民黨發動第五次圍剿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圖中的“中華民國十六年”可知是1911+16=1927年,聯系所學知識,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在上海發動反對共產黨的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
A項清政府鎮壓黃花崗起義被鎮壓是1911年,不符合題意;
B項蔣介石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是題干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C項日本人制造南京大屠殺是1937年,不符合題意;
D項國民黨發動第五次圍剿是1933年,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國民大革命中國共合作及破裂的標志。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6.(2019九上·臺州期中)“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注:君指王燼美)。”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寫的一首詩。詩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  )
A.制定黨的奮斗目標 B.躲避國內敵對勢力的屠殺
C.謀劃建立南湖革命根據地 D.紀念中國共產黨周年誕辰
【答案】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1961年”“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可知,1961年的四十年前指的是1921年。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由于特務的破壞,大會的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進行。中共一大確立了黨的名稱,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A項制定黨的奮斗目標是中共一大的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詩中“南湖泛舟”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從詩歌中提取信息解答問題的能力。注意識記中共一大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7.(2019九上·臺州期中)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就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發表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這里所說的“統一”指的是(  )
A.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
B.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
C.國共兩黨停止內戰形成合作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答案】C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題干是史沫特萊對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的評價,即要認識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最主要影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扭轉時局的關鍵,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
A項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的標志是張學良改旗易幟,不符合題意;
B項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不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國共兩黨停止內戰形成合作是題干材料里所說的“統一”,符合題意;
D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時間是1937年9月,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8.(2019九上·臺州期中)下列圖片所示的歷史事件中明確反映中共在探索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是(  )
①重慶談判 ②南昌起義 ③中共一大 ④井岡山會師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1927年在秋收起義后,毛澤東領導起義隊伍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1927年在秋收起義后,毛澤東領導起義隊伍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部隊和賀龍領導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并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A項②④明確反映中共在探索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9.(2019九上·臺州期中)下列歷史事件,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的是(  )
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②渡江戰役 ③三大戰役 ④政治協商會議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答案】D
【知識點】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政治協商會議
【解析】【分析】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是1949年3月召開的,②渡江戰役發生在1949年4月,③三大戰役發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④政治協商會議是1945年至1946年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以及各民主黨派(民盟、青年黨等)為抗戰后的和平建國大業在重慶召開的會議。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應是④③①②。
D項④③①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時期的重大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準確識記解放戰爭時期的重大事件。
10.(2019九上·臺州期中)某歷史文獻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必須負責將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解放中國全部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通過這一歷史文獻的最可能是(  )
A.遵義會議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C.國民黨一大 D.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答案】B
【知識點】政治協商會議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必須負責將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解放中國全部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里的內容,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大會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中央人民政府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大會還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A項遵義會議就是在中國革命處在危急關頭于1935年1月召開的。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不符合題意;
B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最可能通過題干歷史文獻,符合題意;
C項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不符合題意;
D項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重大問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某歷史文獻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必須負責將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解放中國全部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為切入點,考查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1.(2019九上·臺州期中)如圖所示戰役給二戰帶來的影響有(  )
① 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使德軍陷入了東西夾擊之中
② 英國得以保存下來,把德軍拖入了致命的持久戰
③ 宣告德軍閃電戰的破產,極大提升戰勝法西斯的信心
④ 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圖中的“英吉利海峽”“諾曼底”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44年6月6日,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 底登陸,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在歐洲開辟了第二戰場。第二戰場的開辟,使法西斯德國陷入了兩面被夾擊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崩潰。
B項①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諾曼底登陸戰役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注意掌握諾曼底登陸的相關知識。
二、非選擇題
12.(2019九上·臺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孫中山提出,“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革命”實現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巨變,這場革命的性質是什么?根據材料一,談談這場革命所取得的歷史功績?
材料三:毛澤東在20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觀點
時間 著作或觀點
1927年2月 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認為農民是農村革命運動的中堅
1927年8月 在“八七會議”上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
1928年11月 撰寫《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論述紅色政權發生、存在、發展的原因和條件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規定“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
1930年1月 撰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過建立和發展紅軍、游擊隊和根據地來促進全國革命的高潮。
(2)請說出材料二事件的名稱,并寫出與材料一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3)結合上述著作或觀點,說說在毛澤東的指導下,中國革命道路形成了哪些特色?
【答案】(1)近代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2)新文化運動;先進知識分子認為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因此開始了新文化運動
(3)在“農民運動的考察""土地改革”等論述指導下,中國革命走出了依靠工農群眾,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特色;在“槍桿子里出政權”論斷指導下,進行了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在“紅色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觀點指導下,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識,要求具備理解與識記能力。材料一中的“革命”是辛亥革命,這次革命是近代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2)本題考查辛亥革命與新文化運動的關系,要求具備理解與綜合能力。辛亥革命后,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因此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開始了新文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是從政治領域到思想文化領域。
(3)本題考查歸納中國革命道路的特色。“農民運動的考察”“土地改革”等論述表明,依靠工農群眾,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論斷表明,進行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紅色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表明,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所以,中國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故答案為:(1)近代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2)新文化運動;先進知識分子認為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因此開始了新文化運動。
(3)在“農民運動的考察""土地改革”等論述指導下,中國革命走出了依靠工農群眾,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特色;在“槍桿子里出政權”論斷指導下,進行了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在“紅色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觀點指導下,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革命道路的特色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3.(2019九上·臺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萬經風雨,高舉紅旗進北京。”
——摘編自“紅色旅游解說詞”
材料二: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陷入苦難的深淵。中國人民在抗爭,仁人志士在求索,不斷迎來民族新生。
材料三:“鐵壁合圍難突破,暮色蒼茫別紅都。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婁山關前鏖戰急,遵義城頭赤幟豎。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
——摘自一首革命詩詞
(1)結合材料一,指出解說詞中與中國共產黨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
(2)根據材料二年代尺所示,聯系相關歷史事件,并談談你對“新開始”和“新紀元”的理解。
(3)依據材料三詩詞的描述,請指出標志“舵手一易”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該事件在我黨發展史上有何重大意義?
【答案】(1)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紅軍長征;新中國成立
(2)1919年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3)在“農民運動的考察""土地改革”等論述指導下,中國革命走出了依靠工農群眾,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特色;在“槍桿子里出政權”論斷指導下,進行了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在“紅色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觀點指導下,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和理解史料的能力。依據材料一的關鍵詞“南湖、燎原烈火、征程二萬、進北京”可知,分別是中共一大召開(中共誕生)、井岡山根據地的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紅軍長征、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誕生)。
(2)本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和新中國成立的相關知識。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新開始”指的是1919年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新紀元”指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3)本題主要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依據所學知識,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故答案為:(1)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紅軍長征;新中國成立。
(2)1919年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3)在“農民運動的考察""土地改革”等論述指導下,中國革命走出了依靠工農群眾,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特色;在“槍桿子里出政權”論斷指導下,進行了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在“紅色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觀點指導下,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井岡山根據地的開辟、紅軍長征、新中國的誕生、五四運動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
14.(2019九上·臺州期中)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國共關系的發展演變,影響著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國共兩黨關系示意圖
材料二:①黃埔軍校的創辦,是國共合作的產物,它為國共兩黨培養了許多軍事將領和軍事骨干,為東征、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重要貢獻。
——姜廷玉(軍事博物館研究員)
②……特別是蔣介石發動的對紅軍的幾次“圍剿”,既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又給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以可乘之機。
——摘編自《內戰百科》
③四萬萬同胞,同仇敵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堅不可摧的長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抗擊大部分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國民黨愛國將士也在正面戰場英勇抗擊日軍。
——人民日報社論《和平與正義是不可戰勝的》
(1)運用所學知識,描述“B”到“C”時期國共兩黨的關系有何變化,并分析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
(2)綜合上述兩則材料,按時序說明國共關系的演變是如何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
(3)通過對國共關系史的探究,你獲得了什么啟示?
【答案】(1)兩黨由敵對轉為合作。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民族危機更加深重
(2)①國共第一次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創立黃埔軍校,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并且取得北伐初步勝利;②國共十年內戰時期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也給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可趁之機;③國共第二次合作,領導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戰勝利。
(3)國共兩黨的合作對中國社會有利,反之則會給中國社會帶來災難。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使國共合作破裂; 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共產黨遞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實現。七七事變,日軍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中日矛盾已上升為中國國內的主要矛盾,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打敗日本侵略者,國共再度合作。
(2)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了國民革命運動,進行北伐戰爭,沉重地打擊了國內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勢力;1927~1937年間,國民黨各派軍事集團的混戰,特別是蔣介石發動的對紅軍的幾次“圍剿”,既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又給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以可乘之機;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了全民族抗戰,最終獲得了抗戰成功,這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反抗侵略戰爭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
(3)①國共兩黨合則有利于民族的興旺和崛起,分則給中華民族帶來戰爭和災難。(或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或兩黨合則國興,兩黨分則民族和人民不幸)②國共兩黨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兩黨兩次合作,沉重打擊了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③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共兩黨應以民族利益為重,實現第三次合作,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故答案為:(1)兩黨由敵對轉為合作。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民族危機更加深重。
(2)①國共第一次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創立黃埔軍校,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并且取得北伐初步勝利;②國共十年內戰時期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也給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可趁之機;③國共第二次合作,領導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戰勝利。
(3)國共兩黨的合作對中國社會有利,反之則會給中國社會帶來災難。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要求掌握國共兩次合作及兩次分裂的史實。
1 / 1浙江省臺州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九上·臺州期中)小明在歷史復習中確定了“中國封建制度的興衰”的主題。如表是他整理出來的資料,其中錯誤的是(  )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2.(2019九上·臺州期中)民國時期有人說:“他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清道夫,他把啟蒙的水灑向那孔孟彌漫的大道上。因此時時被那無數吃慣孔孟的老頭子們跳腳痛罵,怪他不識貨。”上文中“灑水的清道夫”和“啟蒙的水”指的是(  )
A.林則徐 師夷長技以制夷 B.陳獨秀 民主、科學
C.康有為 君主立憲 D.李鴻章 自強、求富
3.(2019九上·臺州期中)“青年是國家、民族的希望。”近代歷史上,青年學生一次次以行動表達愛國情懷。某位學生將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作了比較,找出兩者的共同點,其中表述錯誤的是(  )
A.都是在民族危機深重的背景下發生
B.都是以北京作為運動的中心
C.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的
D.都表達了對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之心
4.(2019九上·臺州期中)2019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3周年。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偉大戰略轉移,這里的“轉移”是指(  )
A.革命性質的轉移 B.黨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轉移
C.革命中心地區轉移 D.黨的奮斗目標發生了變化
5.(2019九上·臺州期中)如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清政府鎮壓黃花崗起義被鎮壓 B.蔣介石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
C.日本人制造南京大屠殺 D.國民黨發動第五次圍剿
6.(2019九上·臺州期中)“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注:君指王燼美)。”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寫的一首詩。詩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  )
A.制定黨的奮斗目標 B.躲避國內敵對勢力的屠殺
C.謀劃建立南湖革命根據地 D.紀念中國共產黨周年誕辰
7.(2019九上·臺州期中)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就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發表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這里所說的“統一”指的是(  )
A.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
B.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
C.國共兩黨停止內戰形成合作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8.(2019九上·臺州期中)下列圖片所示的歷史事件中明確反映中共在探索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是(  )
①重慶談判 ②南昌起義 ③中共一大 ④井岡山會師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2019九上·臺州期中)下列歷史事件,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的是(  )
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②渡江戰役 ③三大戰役 ④政治協商會議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10.(2019九上·臺州期中)某歷史文獻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必須負責將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解放中國全部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通過這一歷史文獻的最可能是(  )
A.遵義會議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C.國民黨一大 D.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11.(2019九上·臺州期中)如圖所示戰役給二戰帶來的影響有(  )
① 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使德軍陷入了東西夾擊之中
② 英國得以保存下來,把德軍拖入了致命的持久戰
③ 宣告德軍閃電戰的破產,極大提升戰勝法西斯的信心
④ 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選擇題
12.(2019九上·臺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孫中山提出,“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革命”實現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巨變,這場革命的性質是什么?根據材料一,談談這場革命所取得的歷史功績?
材料三:毛澤東在20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觀點
時間 著作或觀點
1927年2月 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認為農民是農村革命運動的中堅
1927年8月 在“八七會議”上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
1928年11月 撰寫《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論述紅色政權發生、存在、發展的原因和條件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規定“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
1930年1月 撰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過建立和發展紅軍、游擊隊和根據地來促進全國革命的高潮。
(2)請說出材料二事件的名稱,并寫出與材料一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3)結合上述著作或觀點,說說在毛澤東的指導下,中國革命道路形成了哪些特色?
13.(2019九上·臺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萬經風雨,高舉紅旗進北京。”
——摘編自“紅色旅游解說詞”
材料二: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陷入苦難的深淵。中國人民在抗爭,仁人志士在求索,不斷迎來民族新生。
材料三:“鐵壁合圍難突破,暮色蒼茫別紅都。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婁山關前鏖戰急,遵義城頭赤幟豎。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
——摘自一首革命詩詞
(1)結合材料一,指出解說詞中與中國共產黨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
(2)根據材料二年代尺所示,聯系相關歷史事件,并談談你對“新開始”和“新紀元”的理解。
(3)依據材料三詩詞的描述,請指出標志“舵手一易”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該事件在我黨發展史上有何重大意義?
14.(2019九上·臺州期中)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國共關系的發展演變,影響著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國共兩黨關系示意圖
材料二:①黃埔軍校的創辦,是國共合作的產物,它為國共兩黨培養了許多軍事將領和軍事骨干,為東征、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重要貢獻。
——姜廷玉(軍事博物館研究員)
②……特別是蔣介石發動的對紅軍的幾次“圍剿”,既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又給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以可乘之機。
——摘編自《內戰百科》
③四萬萬同胞,同仇敵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堅不可摧的長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抗擊大部分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國民黨愛國將士也在正面戰場英勇抗擊日軍。
——人民日報社論《和平與正義是不可戰勝的》
(1)運用所學知識,描述“B”到“C”時期國共兩黨的關系有何變化,并分析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
(2)綜合上述兩則材料,按時序說明國共關系的演變是如何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
(3)通過對國共關系史的探究,你獲得了什么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故③說法錯誤,排除。1912年2月12日,中國最后一位被承認的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宣統帝退位詔書》,詔書頒布后,即代表溥儀退位,從此清朝統治中國結束,故④說法錯誤,排除。
B項③④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封建制度的興衰。要求學生掌握中國封建制度的相關史實。
2.【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陳獨秀曾被人們稱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啟蒙之水”灑向那“孔孟彌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啟蒙之水”是指民主科學。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陳獨秀 民主、科學是題干中“灑水的清道夫”和“啟蒙的水”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旗幟。要求具備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
3.【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華北事變
【解析】【分析】1919年5月4日,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山東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五四運動;一二 九運動是1935年抗日救國的示威游行,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中國共產黨成立于五四運動爆發之后的1921年,因此五四運動不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的。
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的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的共同點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的相關史實。
4.【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結合課本所學分析,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紅軍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進行了長征,這個時候工作重心沒有變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沒有變化,革命任務也沒有發生變化,這次長征把革命中心地區轉移到了西北地區。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轉移”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革命中心地區轉移是題干里的“轉移”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紅軍長征的史實。
5.【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圖中的“中華民國十六年”可知是1911+16=1927年,聯系所學知識,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在上海發動反對共產黨的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
A項清政府鎮壓黃花崗起義被鎮壓是1911年,不符合題意;
B項蔣介石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是題干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C項日本人制造南京大屠殺是1937年,不符合題意;
D項國民黨發動第五次圍剿是1933年,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國民大革命中國共合作及破裂的標志。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6.【答案】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1961年”“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可知,1961年的四十年前指的是1921年。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由于特務的破壞,大會的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進行。中共一大確立了黨的名稱,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A項制定黨的奮斗目標是中共一大的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詩中“南湖泛舟”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從詩歌中提取信息解答問題的能力。注意識記中共一大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7.【答案】C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題干是史沫特萊對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的評價,即要認識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最主要影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扭轉時局的關鍵,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
A項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的標志是張學良改旗易幟,不符合題意;
B項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不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國共兩黨停止內戰形成合作是題干材料里所說的“統一”,符合題意;
D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時間是1937年9月,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8.【答案】A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1927年在秋收起義后,毛澤東領導起義隊伍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1927年在秋收起義后,毛澤東領導起義隊伍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部隊和賀龍領導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并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A項②④明確反映中共在探索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9.【答案】D
【知識點】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政治協商會議
【解析】【分析】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是1949年3月召開的,②渡江戰役發生在1949年4月,③三大戰役發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④政治協商會議是1945年至1946年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以及各民主黨派(民盟、青年黨等)為抗戰后的和平建國大業在重慶召開的會議。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應是④③①②。
D項④③①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時期的重大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準確識記解放戰爭時期的重大事件。
10.【答案】B
【知識點】政治協商會議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必須負責將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解放中國全部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里的內容,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大會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中央人民政府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大會還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A項遵義會議就是在中國革命處在危急關頭于1935年1月召開的。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不符合題意;
B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最可能通過題干歷史文獻,符合題意;
C項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不符合題意;
D項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重大問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某歷史文獻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必須負責將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解放中國全部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為切入點,考查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1.【答案】B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圖中的“英吉利海峽”“諾曼底”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44年6月6日,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 底登陸,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在歐洲開辟了第二戰場。第二戰場的開辟,使法西斯德國陷入了兩面被夾擊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崩潰。
B項①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諾曼底登陸戰役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注意掌握諾曼底登陸的相關知識。
12.【答案】(1)近代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2)新文化運動;先進知識分子認為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因此開始了新文化運動
(3)在“農民運動的考察""土地改革”等論述指導下,中國革命走出了依靠工農群眾,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特色;在“槍桿子里出政權”論斷指導下,進行了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在“紅色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觀點指導下,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識,要求具備理解與識記能力。材料一中的“革命”是辛亥革命,這次革命是近代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2)本題考查辛亥革命與新文化運動的關系,要求具備理解與綜合能力。辛亥革命后,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因此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開始了新文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是從政治領域到思想文化領域。
(3)本題考查歸納中國革命道路的特色。“農民運動的考察”“土地改革”等論述表明,依靠工農群眾,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論斷表明,進行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紅色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表明,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所以,中國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故答案為:(1)近代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2)新文化運動;先進知識分子認為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因此開始了新文化運動。
(3)在“農民運動的考察""土地改革”等論述指導下,中國革命走出了依靠工農群眾,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特色;在“槍桿子里出政權”論斷指導下,進行了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在“紅色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觀點指導下,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革命道路的特色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3.【答案】(1)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紅軍長征;新中國成立
(2)1919年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3)在“農民運動的考察""土地改革”等論述指導下,中國革命走出了依靠工農群眾,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特色;在“槍桿子里出政權”論斷指導下,進行了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在“紅色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觀點指導下,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和理解史料的能力。依據材料一的關鍵詞“南湖、燎原烈火、征程二萬、進北京”可知,分別是中共一大召開(中共誕生)、井岡山根據地的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紅軍長征、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誕生)。
(2)本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和新中國成立的相關知識。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新開始”指的是1919年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新紀元”指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3)本題主要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依據所學知識,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故答案為:(1)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紅軍長征;新中國成立。
(2)1919年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3)在“農民運動的考察""土地改革”等論述指導下,中國革命走出了依靠工農群眾,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特色;在“槍桿子里出政權”論斷指導下,進行了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在“紅色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觀點指導下,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井岡山根據地的開辟、紅軍長征、新中國的誕生、五四運動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
14.【答案】(1)兩黨由敵對轉為合作。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民族危機更加深重
(2)①國共第一次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創立黃埔軍校,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并且取得北伐初步勝利;②國共十年內戰時期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也給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可趁之機;③國共第二次合作,領導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戰勝利。
(3)國共兩黨的合作對中國社會有利,反之則會給中國社會帶來災難。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使國共合作破裂; 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共產黨遞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實現。七七事變,日軍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中日矛盾已上升為中國國內的主要矛盾,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打敗日本侵略者,國共再度合作。
(2)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了國民革命運動,進行北伐戰爭,沉重地打擊了國內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勢力;1927~1937年間,國民黨各派軍事集團的混戰,特別是蔣介石發動的對紅軍的幾次“圍剿”,既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又給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以可乘之機;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了全民族抗戰,最終獲得了抗戰成功,這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反抗侵略戰爭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
(3)①國共兩黨合則有利于民族的興旺和崛起,分則給中華民族帶來戰爭和災難。(或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或兩黨合則國興,兩黨分則民族和人民不幸)②國共兩黨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兩黨兩次合作,沉重打擊了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③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共兩黨應以民族利益為重,實現第三次合作,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故答案為:(1)兩黨由敵對轉為合作。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民族危機更加深重。
(2)①國共第一次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創立黃埔軍校,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并且取得北伐初步勝利;②國共十年內戰時期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也給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可趁之機;③國共第二次合作,領導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戰勝利。
(3)國共兩黨的合作對中國社會有利,反之則會給中國社會帶來災難。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要求掌握國共兩次合作及兩次分裂的史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旗| 庆安县| 渝中区| 宣武区| 大田县| 浦北县| 疏附县| 获嘉县| 邛崃市| 永州市| 安徽省| 搜索| 漳平市| 清原| 洱源县| 延寿县| 视频| 常山县| 岑巩县| 尚义县| 铅山县| 托克逊县| 万载县| 恩施市| 手游| 英德市| 乳源| 遂溪县| 宣城市| 抚松县| 阿图什市| 晴隆县| 济源市| 禄劝| 垦利县| 祁东县| 全州县| 玛纳斯县| 邯郸市| 轮台县|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