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0屆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獨立作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0屆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獨立作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0屆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獨立作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九上·柯橋月考)中國同盟會被譽為“中國革命之母”,是因為(  )
A.主張以武裝斗爭的方式推翻清朝統治
B.首次提出“創立民國”思想
C.首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
D.此后民主革命有了統一領導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05年,同盟會的成立,使資產階級革命有了統一的革命政黨的領導,革命進入一個新階段。領導了一系列的武裝斗爭。
ABC三項都不是中國同盟會被譽為“中國革命之母”的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此后民主革命有了統一領導是中國同盟會被譽為“中國革命之母”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同盟會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要了解同盟會成立的背景,和同盟會成立以后對革命產生的影響,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來分析材料。
2.(2018九上·嘉興月考)下圖是中國和外國公司在中國煤礦工業總產量中所占百分比變化示意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務運動的開展 B.戊戌變法的推動
C.歐洲列強忙于一戰 D.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由圖中中國在中國和外國公司在中國煤礦工業總產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13年的7%到1919年的24.4%,增長很快,這主要是因為: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給了我們民族工業發展的機會,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
A項洋務運動的開展時間上與題干圖表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B項戊戌變法的推動時間上與題干圖表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C項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是出現題干圖中中國和外國公司在中國煤礦工業總產量中所占百分比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D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時間上與題干圖表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1913—1919年間發展原因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1913—1919年間發展較快的原因的掌握情況。
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  )
①交戰的雙方是帝國主義國家 ②戰爭深層次的原因是軍國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盛行
③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瓜分世界 ④為了應對經濟危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交戰國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是帝國主義戰爭,所以①③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性質的理解。
4.(2019九上·柯橋月考)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軍在東線從黑海至波羅的海的整個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長的告德國人民書中力圖向德國人民和全世界解釋這一新沖突的必要性。“這一新沖突”是指(  )
A.突破馬奇諾防線 B.德國空襲不列顛
C.太平洋戰爭爆發 D.蘇德戰爭的爆發
【答案】D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軍在東線從黑海至波羅的海的整個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長的告德國人民書中力圖向德國人民和全世界解釋這一新沖突的必要性。“這一新沖突”是指蘇德戰爭的爆發。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向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按照預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的爆發。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蘇聯軍民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莫斯科包圍戰的勝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
ABC三項都不是題干中“這一新沖突”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D項蘇德戰爭的爆發是題干中“這一新沖突”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軍在東線從黑海至波羅的海的整個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長的告德國人民書中力圖向德國人民和全世界解釋這一新沖突的必要性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5.(2019九上·柯橋月考)宋慶齡說“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之間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和中國本身的內部條件造成的”。這里的“內部條件”主要有(  )
①歐洲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
②“打倒列強,消滅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成為全國人民的呼聲
④五四運動使孫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決定改組國民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發生于國民大革命時期,當時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之間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與北洋軍閥成為包括國共兩黨在內的中國人民的最主要敵人,兩黨都把反帝反封建作為其革命目標。五四運動使孫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決定改組國民黨。①歐洲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不是原因,與題目無關;③“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成為全國人民的呼聲發生時,孫中山已經逝世。
D項②④是題干材料里的“內部條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 “內部條件”的解題關鍵 。
6.(2018九上·柯橋月考)國民革命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在戰士不情愿換掉已經穿戴了多年的紅軍裝、五星帽,而要換上青天白日帽徽時說:“這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與紅軍帽告別吧!”他這樣說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導國共合作,進行國民革命 B.爭取黨內合作,保障抗戰勝利
C.促成統一戰線,確保民族解放 D.開辟正面戰場,徹底消滅日軍
【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937年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在這關鍵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因此出現了材料中的紅軍戰士穿上國民黨軍隊的服裝。
C項促成統一戰線,確保民族解放是題干中劉伯承說:“這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與紅軍帽告別吧!”的主要目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7.(2019九上·柯橋月考)今年是北京大學辦學120周年。下表中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時間 學校名稱 辦學地點
1912年 北京大學 北平
1937年 臨時大學(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共同組成) 長沙
1938年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昆明
A.專制瓦解 B.外來侵略 C.國共合作 D.軍閥割據
【答案】B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北京大學;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不久,臨時大學又遷到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后遷回北京。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原因是遭受日本的侵略。
ACD三項都不是題干表中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B項外來侵略是題干表中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近代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多次變化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發生變化的最主要原因及學生解讀圖片獲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北京大學的相關史實。
8.(2019九上·柯橋月考)歷史譜寫歌曲,歌曲凝聚歷史。下列歌詞中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列(  )
①“鐵流兩萬五千里,紅軍威名天下揚……”
②“湘贛邊工農革命損失大,井岡山找對革命路徑來。”
③“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④“豬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給那親人解放軍……”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鐵流兩萬五千里,紅軍威名天下揚……”——長征,開始于1934年;“湘贛邊工農革命損失大,井岡山找對革命路徑來。”——秋收起義,1927年;“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1931年,九一八事變;“豬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給那親人解放軍……”——解放戰爭時期,開始于1946年。所以先后順序是②③①④。
A項②①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社會相關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要求具備理解與識記能力。
9.(2019九上·柯橋月考)某《宣言》指出,全中國的民眾對于國民黨的統治,再不能有絲毫的幻想了,“對日宣戰”在國民黨統治下,是不可能的。《宣言》號召全中國民眾必須堅決地組織起來、團結起來、武裝起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建立工農民眾自己的政權,創造出工農自己的武裝力量,同日本帝國主義舉行民族的戰爭,爭取中國的獨立和統一。這份《宣言》最可能是(  )
A.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的宣傳
B.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
C.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的宣傳
D.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民眾自動武裝起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 建立工農民眾自己的政權,創造出工農自己的武裝力量,同日本帝國主義舉行民族的戰爭”這份文告最可能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A項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的宣傳最可能是題干《宣言》提出的背景,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注意全面分析題干材料。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注意全面分析題干材料。
10.(2019九上·柯橋月考)1948 年底,蔣介石在某會議上說:“東北喪失,危及華北,徐、蚌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蔣介石提及的“此次會戰”是(  )
A.渡江戰役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
【答案】C
【知識點】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根據“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可知這是以徐州為核心的淮海戰役。1948年1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東部全殲敵軍。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淮海戰役是蔣介石提及的“此次會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
二、非選擇題
11.(2019九上·柯橋月考)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激勵青年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
(1)材料一青年學生首先挺身而出的原因是什么?
(2)結合材料二,運用史實印證“五四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這一觀點。
(3)材料一學生們身上有一種精神讓我們動容,這種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在和平建設的今天,作為當代青年的你,應當如何繼承這種精神,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答案】(1)巴黎和會中國外交遭受挫折。
(2)五四運動提出“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的口號,要求收回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嚴懲曹汝霖、張宗祥、陸宗輿等親日派官員,體現它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體現它以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五四運動突破了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的范圍,發展成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工、學、商參加的全國性的廣泛的群眾愛國運動,體現它以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
(3)愛國主義樹立崇高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相結合,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利益,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1919年,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后,北京學生開展了集會、游行、罷課等活動。
(2)從五四運動的口號、主力、意義等方面分析五四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
(3)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第二問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巴黎和會中國外交遭受挫折。
(2)五四運動提出“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的口號,要求收回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嚴懲曹汝霖、張宗祥、陸宗輿等親日派官員,體現它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體現它以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五四運動突破了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的范圍,發展成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工、學、商參加的全國性的廣泛的群眾愛國運動,體現它以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
(3)愛國主義;樹立崇高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相結合,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利益,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12.(2019九上·柯橋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材料2:
注:圖一為1937年延安大禮堂懸掛的旗幟和標語,圖二為1945年11月在哈爾濱建成的蘇軍烈士紀念碑,它們體現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合作。
材料3:對于戰爭來說,新式的先進武器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新式的先進武器是萬萬不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戰壕和機槍群為基礎的防守證明優于進攻,因此一戰主要以陣地僵持戰為主,一戰期間,防守的武器優于進攻武器,新發明的沖鋒槍、火炮、毒氣、戰列艦的成熟,主導了戰局。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情況就逆轉過來了,新式的坦克、飛機、航母、潛艦為主的陸海空新式武器的優勢得到了發揮,主導了戰局,這一時局被證明是進攻強于防守。
(1)漫畫反映時代狀況。請分別說明漫畫①②當時世界面臨著怎樣的狀況。
(2)根據圖一和圖二,結合中國抗戰的史實,說明合作對于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性。
(3)根據材料3,你認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給中國最大的啟示是什么?為什么?
【答案】(1)漫畫①: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奉命不抵抗,不到半年,日軍占領了東北三省,日本開始局部侵華,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漫畫②: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締結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標志著軸心國軍事同盟正式形成,法西斯國家為進一步擴大戰爭做好了準備。
(2)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實現全民族團結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實現全民族團結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抗戰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支援(1945年蘇軍開赴中國東北對日作戰),加速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作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3)加快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加快科技創新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解析】【分析】(1)根據漫畫①中的“九一八”,聯系所學知識,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蔣介石下令東北軍不抵抗,導致東北三省淪陷; 從此日本帝國主義就開始了侵華戰爭,隨后東北就成立抗日義勇軍,標志著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長達14年抗爭的開始,同時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主戰場的序幕。根據漫畫②中的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德、日為進一步在歐、亞擴大侵略戰爭,于1940年9月在東京舉行談判,意大利隨后也加入談判;9月27日三國在柏林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即《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標志著正式形成軸心國同盟,法西斯國家為進一步擴大戰爭做好了準備。
(2)兩幅圖片體現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合作:國內摒棄前嫌,精誠團結,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際上為戰勝共同敵人、建立反法西斯聯盟做出各自貢獻。在說明合作對于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性時,注意結合中國抗戰的史實,做到論從史出。
(3)“對于戰爭來說,新式的先進武器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新式的先進武器是萬萬不能的。”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圍繞創新去談啟示。
故答案為:(1)漫畫①: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奉命不抵抗,不到半年,日軍占領了東北三省,日本開始局部侵華,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漫畫②: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締結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標志著軸心國軍事同盟正式形成,法西斯國家為進一步擴大戰爭做好了準備。
(2)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實現全民族團結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實現全民族團結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抗戰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支援(1945年蘇軍開赴中國東北對日作戰),加速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作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3)加快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加快科技創新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13.(2019九上·柯橋月考)先進人物承載歷史的光輝。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黃大年,在國家最需要的日子里,拋棄了國外的一切,毅然回到祖國;始終堅守教師本分,在緊張的科研工作之余,把自己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竭盡全力為國家培養科研人才;從2009年到2017年,他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填補了我國“巡天探地潛海”領域的技術空白。
(1)組圖中的人物為探索近代中國出路做出了不懈努力。在20世紀20年代前,他們的探索都是向西方學習,按照他們學習西方的大致軌跡,圖中空白處放誰的照片最為合適,簡要說明理由。
(2)運用所學知識,說明黃大年最讓你感動的優秀品質是什么?為什么?
【答案】(1)孫中山。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894年創辦興中會;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后任總理,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概括為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組織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1911年孫中山在南京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略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面對民族危機的加重,先進的中國人不斷向西方學習,來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希望中國富強起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學習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走資本主義道路;新文化運動是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其中孫中山等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孫中山。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894年創辦興中會;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后任總理,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概括為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組織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1911年孫中山在南京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略。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知識。中國的近代化過程,也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之路的過程。這一過程由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主要經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
1 / 1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0屆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獨立作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九上·柯橋月考)中國同盟會被譽為“中國革命之母”,是因為(  )
A.主張以武裝斗爭的方式推翻清朝統治
B.首次提出“創立民國”思想
C.首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
D.此后民主革命有了統一領導
2.(2018九上·嘉興月考)下圖是中國和外國公司在中國煤礦工業總產量中所占百分比變化示意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務運動的開展 B.戊戌變法的推動
C.歐洲列強忙于一戰 D.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  )
①交戰的雙方是帝國主義國家 ②戰爭深層次的原因是軍國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盛行
③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瓜分世界 ④為了應對經濟危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2019九上·柯橋月考)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軍在東線從黑海至波羅的海的整個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長的告德國人民書中力圖向德國人民和全世界解釋這一新沖突的必要性。“這一新沖突”是指(  )
A.突破馬奇諾防線 B.德國空襲不列顛
C.太平洋戰爭爆發 D.蘇德戰爭的爆發
5.(2019九上·柯橋月考)宋慶齡說“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之間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和中國本身的內部條件造成的”。這里的“內部條件”主要有(  )
①歐洲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
②“打倒列強,消滅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成為全國人民的呼聲
④五四運動使孫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決定改組國民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8九上·柯橋月考)國民革命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在戰士不情愿換掉已經穿戴了多年的紅軍裝、五星帽,而要換上青天白日帽徽時說:“這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與紅軍帽告別吧!”他這樣說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導國共合作,進行國民革命 B.爭取黨內合作,保障抗戰勝利
C.促成統一戰線,確保民族解放 D.開辟正面戰場,徹底消滅日軍
7.(2019九上·柯橋月考)今年是北京大學辦學120周年。下表中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時間 學校名稱 辦學地點
1912年 北京大學 北平
1937年 臨時大學(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共同組成) 長沙
1938年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昆明
A.專制瓦解 B.外來侵略 C.國共合作 D.軍閥割據
8.(2019九上·柯橋月考)歷史譜寫歌曲,歌曲凝聚歷史。下列歌詞中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列(  )
①“鐵流兩萬五千里,紅軍威名天下揚……”
②“湘贛邊工農革命損失大,井岡山找對革命路徑來。”
③“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④“豬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給那親人解放軍……”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9.(2019九上·柯橋月考)某《宣言》指出,全中國的民眾對于國民黨的統治,再不能有絲毫的幻想了,“對日宣戰”在國民黨統治下,是不可能的。《宣言》號召全中國民眾必須堅決地組織起來、團結起來、武裝起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建立工農民眾自己的政權,創造出工農自己的武裝力量,同日本帝國主義舉行民族的戰爭,爭取中國的獨立和統一。這份《宣言》最可能是(  )
A.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的宣傳
B.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
C.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的宣傳
D.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
10.(2019九上·柯橋月考)1948 年底,蔣介石在某會議上說:“東北喪失,危及華北,徐、蚌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蔣介石提及的“此次會戰”是(  )
A.渡江戰役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
二、非選擇題
11.(2019九上·柯橋月考)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激勵青年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
(1)材料一青年學生首先挺身而出的原因是什么?
(2)結合材料二,運用史實印證“五四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這一觀點。
(3)材料一學生們身上有一種精神讓我們動容,這種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在和平建設的今天,作為當代青年的你,應當如何繼承這種精神,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2.(2019九上·柯橋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材料2:
注:圖一為1937年延安大禮堂懸掛的旗幟和標語,圖二為1945年11月在哈爾濱建成的蘇軍烈士紀念碑,它們體現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合作。
材料3:對于戰爭來說,新式的先進武器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新式的先進武器是萬萬不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戰壕和機槍群為基礎的防守證明優于進攻,因此一戰主要以陣地僵持戰為主,一戰期間,防守的武器優于進攻武器,新發明的沖鋒槍、火炮、毒氣、戰列艦的成熟,主導了戰局。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情況就逆轉過來了,新式的坦克、飛機、航母、潛艦為主的陸海空新式武器的優勢得到了發揮,主導了戰局,這一時局被證明是進攻強于防守。
(1)漫畫反映時代狀況。請分別說明漫畫①②當時世界面臨著怎樣的狀況。
(2)根據圖一和圖二,結合中國抗戰的史實,說明合作對于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性。
(3)根據材料3,你認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給中國最大的啟示是什么?為什么?
13.(2019九上·柯橋月考)先進人物承載歷史的光輝。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黃大年,在國家最需要的日子里,拋棄了國外的一切,毅然回到祖國;始終堅守教師本分,在緊張的科研工作之余,把自己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竭盡全力為國家培養科研人才;從2009年到2017年,他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填補了我國“巡天探地潛海”領域的技術空白。
(1)組圖中的人物為探索近代中國出路做出了不懈努力。在20世紀20年代前,他們的探索都是向西方學習,按照他們學習西方的大致軌跡,圖中空白處放誰的照片最為合適,簡要說明理由。
(2)運用所學知識,說明黃大年最讓你感動的優秀品質是什么?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05年,同盟會的成立,使資產階級革命有了統一的革命政黨的領導,革命進入一個新階段。領導了一系列的武裝斗爭。
ABC三項都不是中國同盟會被譽為“中國革命之母”的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此后民主革命有了統一領導是中國同盟會被譽為“中國革命之母”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同盟會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要了解同盟會成立的背景,和同盟會成立以后對革命產生的影響,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來分析材料。
2.【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由圖中中國在中國和外國公司在中國煤礦工業總產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13年的7%到1919年的24.4%,增長很快,這主要是因為: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給了我們民族工業發展的機會,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
A項洋務運動的開展時間上與題干圖表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B項戊戌變法的推動時間上與題干圖表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C項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是出現題干圖中中國和外國公司在中國煤礦工業總產量中所占百分比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D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時間上與題干圖表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1913—1919年間發展原因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1913—1919年間發展較快的原因的掌握情況。
3.【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交戰國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是帝國主義戰爭,所以①③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性質的理解。
4.【答案】D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軍在東線從黑海至波羅的海的整個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長的告德國人民書中力圖向德國人民和全世界解釋這一新沖突的必要性。“這一新沖突”是指蘇德戰爭的爆發。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向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按照預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的爆發。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蘇聯軍民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莫斯科包圍戰的勝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
ABC三項都不是題干中“這一新沖突”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D項蘇德戰爭的爆發是題干中“這一新沖突”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軍在東線從黑海至波羅的海的整個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長的告德國人民書中力圖向德國人民和全世界解釋這一新沖突的必要性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5.【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發生于國民大革命時期,當時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之間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與北洋軍閥成為包括國共兩黨在內的中國人民的最主要敵人,兩黨都把反帝反封建作為其革命目標。五四運動使孫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決定改組國民黨。①歐洲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不是原因,與題目無關;③“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成為全國人民的呼聲發生時,孫中山已經逝世。
D項②④是題干材料里的“內部條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 “內部條件”的解題關鍵 。
6.【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937年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在這關鍵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因此出現了材料中的紅軍戰士穿上國民黨軍隊的服裝。
C項促成統一戰線,確保民族解放是題干中劉伯承說:“這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與紅軍帽告別吧!”的主要目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7.【答案】B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北京大學;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不久,臨時大學又遷到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后遷回北京。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原因是遭受日本的侵略。
ACD三項都不是題干表中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B項外來侵略是題干表中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近代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多次變化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發生變化的最主要原因及學生解讀圖片獲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北京大學的相關史實。
8.【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鐵流兩萬五千里,紅軍威名天下揚……”——長征,開始于1934年;“湘贛邊工農革命損失大,井岡山找對革命路徑來。”——秋收起義,1927年;“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1931年,九一八事變;“豬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給那親人解放軍……”——解放戰爭時期,開始于1946年。所以先后順序是②③①④。
A項②①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社會相關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要求具備理解與識記能力。
9.【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民眾自動武裝起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 建立工農民眾自己的政權,創造出工農自己的武裝力量,同日本帝國主義舉行民族的戰爭”這份文告最可能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號召。A項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的宣傳最可能是題干《宣言》提出的背景,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注意全面分析題干材料。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注意全面分析題干材料。
10.【答案】C
【知識點】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根據“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可知這是以徐州為核心的淮海戰役。1948年1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東部全殲敵軍。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淮海戰役是蔣介石提及的“此次會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
11.【答案】(1)巴黎和會中國外交遭受挫折。
(2)五四運動提出“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的口號,要求收回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嚴懲曹汝霖、張宗祥、陸宗輿等親日派官員,體現它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體現它以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五四運動突破了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的范圍,發展成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工、學、商參加的全國性的廣泛的群眾愛國運動,體現它以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
(3)愛國主義樹立崇高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相結合,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利益,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1919年,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后,北京學生開展了集會、游行、罷課等活動。
(2)從五四運動的口號、主力、意義等方面分析五四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
(3)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第二問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巴黎和會中國外交遭受挫折。
(2)五四運動提出“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的口號,要求收回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嚴懲曹汝霖、張宗祥、陸宗輿等親日派官員,體現它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體現它以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五四運動突破了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的范圍,發展成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工、學、商參加的全國性的廣泛的群眾愛國運動,體現它以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
(3)愛國主義;樹立崇高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相結合,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利益,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12.【答案】(1)漫畫①: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奉命不抵抗,不到半年,日軍占領了東北三省,日本開始局部侵華,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漫畫②: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締結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標志著軸心國軍事同盟正式形成,法西斯國家為進一步擴大戰爭做好了準備。
(2)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實現全民族團結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實現全民族團結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抗戰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支援(1945年蘇軍開赴中國東北對日作戰),加速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作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3)加快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加快科技創新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解析】【分析】(1)根據漫畫①中的“九一八”,聯系所學知識,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蔣介石下令東北軍不抵抗,導致東北三省淪陷; 從此日本帝國主義就開始了侵華戰爭,隨后東北就成立抗日義勇軍,標志著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長達14年抗爭的開始,同時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主戰場的序幕。根據漫畫②中的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德、日為進一步在歐、亞擴大侵略戰爭,于1940年9月在東京舉行談判,意大利隨后也加入談判;9月27日三國在柏林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即《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標志著正式形成軸心國同盟,法西斯國家為進一步擴大戰爭做好了準備。
(2)兩幅圖片體現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合作:國內摒棄前嫌,精誠團結,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際上為戰勝共同敵人、建立反法西斯聯盟做出各自貢獻。在說明合作對于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性時,注意結合中國抗戰的史實,做到論從史出。
(3)“對于戰爭來說,新式的先進武器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新式的先進武器是萬萬不能的。”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圍繞創新去談啟示。
故答案為:(1)漫畫①: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奉命不抵抗,不到半年,日軍占領了東北三省,日本開始局部侵華,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漫畫②: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締結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標志著軸心國軍事同盟正式形成,法西斯國家為進一步擴大戰爭做好了準備。
(2)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實現全民族團結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實現全民族團結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抗戰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支援(1945年蘇軍開赴中國東北對日作戰),加速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作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3)加快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加快科技創新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1)孫中山。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894年創辦興中會;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后任總理,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概括為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組織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1911年孫中山在南京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略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面對民族危機的加重,先進的中國人不斷向西方學習,來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希望中國富強起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學習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走資本主義道路;新文化運動是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其中孫中山等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孫中山。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894年創辦興中會;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后任總理,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概括為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組織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1911年孫中山在南京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略。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知識。中國的近代化過程,也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之路的過程。這一過程由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主要經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青海省| 曲水县| 松阳县| 克拉玛依市| 丹阳市| 宜君县| 崇义县| 潮州市| 宜宾县| 唐山市| 马关县| 德昌县| 红安县| 原平市| 延安市| 崇仁县| 资兴市| 绥德县| 江门市| 神木县| 洪洞县| 桓仁| 台安县| 连平县| 垫江县| 巴马| 怀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鹿邑县| 琼结县| 探索| 银川市| 大竹县| 嘉祥县| 临沧市| 土默特左旗| 岚皋县| 金坛市| 监利县| 清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