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宋詔橋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12月段性考試聯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19九上·鄞州月考)今年是2019年,新的歷史坐標,下列這些時間節點有誤的是( ?。?br/>A.五四運動100周年 B.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C.澳門回歸20周年 D.新中國成立70周年2.(2019九上·鄞州月考)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對下邊材料理解不正確的是( )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推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 -------《上海學聯告同胞書》 —1919年6月12 日A.這場運動在上海爆發B.運動是由學生最早發起的C.運動后期的主力軍由學生轉變為工人D.這場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3.(2019九上·鄞州月考)口號或主張蘊含著鮮明的時代特征。下列口號或主張按提出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①五族共和 ②師夷長技以制夷 ③變法圖強 ④文學革命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4.(2019九上·鄞州月考)下列能為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提供史料支撐的有( )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③華人華僑回國作戰 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19九上·鄞州月考)在中國民主革命的過程中,毛澤東作出的突出貢獻有( ?。?br/>①找到中國民主革命的正確道路 ②領導人民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③領導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④領導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19九上·鄞州月考)運用圖表能有效歸納歷史信息,下列表中對四個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征歸納正確的是( ?。?br/> 歷 史 階 段 時 代 特 征① 1919—1927 開天辟地 實現共和② 1927—1936 國共對峙 走向合作③ 1937—1945 統一戰線 抗日烽火④ 1946—1949 民主科學 走向勝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19九上·鄞州月考)如果要追尋土地革命戰爭時的足跡,應選擇以下紅色旅游景點中的( ?。?br/>①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②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漢口③夢想起航的地方:南湖 ④革命圣地:延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19九上·鄞州月考)下列搭配正確的是( ?。?br/>A.三大戰役——國民黨主力完全被消滅B.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C.德國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D.平型關大捷——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9.(2019九上·鄞州月考)我國當代著名學者余秋雨說“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了歷史。”站在南京城墻的廢墟上,我們可以“讀到”的歷史包括( ?。?br/>①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③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 ④蔣家王朝的滅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非選擇題10.(2019九上·鄞州月考)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80周年(1939-2019)。中國的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年代尺材料二: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次日,美英對日宣戰……9日,丘吉爾致電蔣介石:“我等向為良友,現則同對一敵共同奮斗矣!”16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提議在重慶、新加坡、莫斯科三地分別召開軍事會議,籌設永久性機構,“以設計及指揮我等共同之努力”。——楊天石《抗戰與戰后中國》(1)根據年代尺,說明“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史實依據。根據材料二,分析D階段中1941年二戰局勢的變化趨勢。(2)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的目的是什么?試比較年代尺上A、D兩段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程,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3)綜合以上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必然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由于被敵人發現,會議改在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繼續舉行。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2019-1921=98年。ACD三項都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有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要求準確識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2.【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學校的300多名學生,懷著滿腔怒火,到天安門廣場和東交民巷外國使館界舉行集會、游行等抗議活動。6月3日以后,工人成為運動的主力,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中國代表拒絕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了三個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 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它體現了中國人民懷揣天下,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懷。A項這場運動在上海爆發理解不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都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過程與意義。3.【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新文化運動;“五族共和”;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五族共和是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的政治口號。鴉片戰爭后,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變法圖強是戊戌變法的口號。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明確提出的。因此按提出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②③①④。B項②③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重要的口號。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4.【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①錯誤,美蘇等國協同作戰是外援; ②正確,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③正確,華人華僑歸國參戰,體現全民族抗戰;④正確,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體現民族團結。所以,②③④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D項②③④能為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提供史料支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理解。要求具備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5.【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我國的民主革命時期結束于1949年的新中國成立。 ①在民主革命探索時期,毛澤東在1927年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形成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找到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正確道路。故①項正確;②毛澤東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起人民民主的新中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故②項正確;③1935年遵義會議后確定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此后,毛澤東帶領全黨全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最終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故③項正確。④新中國建立后,經三大改造后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就是說,從1949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這一時期屬于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不屬于民主革命階段故④項錯誤綜上所述,①②③正確,④錯誤。A項①②③是在中國民主革命的過程中,毛澤東作出的突出貢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毛澤東為中國民主革命做出的貢獻,要求學生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6.【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19年—1927年是五四運動到國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國史,開天辟地,是指中共成立;實現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所以①是錯誤的。1927年—1936年是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戰爭時期,國共對峙,是指國共內戰;走向合作,是指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的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對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所以②是正確的。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戰爭時期,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所以③正確。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政權被推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所以④錯誤。C項②③歸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現代史上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要求具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7.【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澤東在總結井岡山和其他革命根據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先后撰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從理論上對中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作了深刻論述,其中核心內容是關于農村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存在與發展的原因和條件以及關于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標志著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論的基本形成;毛澤東在湖北漢口黨的“八七”會議上結合中國當時國情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即中國內部沒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這是由中國國情特點決定的。故①②符合題意。南湖是中共誕生的重要地點,是土地革命之前,故③不符合題意。延安是在土地革命之后,故排除④。A項①②是追尋土地革命戰爭時的足跡可以選擇的紅色旅游景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重要地點,要求具備題干理解與知識識記的能力。8.【答案】B【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三大戰役【解析】【分析】A項三大戰役——國民黨主力完全被消滅搭配不正確,三大戰役使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不符合題意;B項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搭配正確, 1944年6月,美英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使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中,以加速法西斯滅亡的進程,符合題意;C項德國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搭配不正確,1945年5月8日午夜,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宣告二戰歐洲戰場戰事結束;1945年8月15日,走投無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告終,不符合題意;D項平型關大捷——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搭配不正確,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日軍,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史稱“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二戰、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三大戰役、二戰、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9.【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聯系已學知識可知,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是在南京簽訂的;1912年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192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蔣家王朝在大陸22年的統治覆滅。由此分析可知①②④均發生在南京。而國共雙方在重慶簽訂了《雙十協定》,與南京無關。D項①②④是站在南京城墻的廢墟上,我們可以“讀到”的歷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抓住“站在南京古城墻的廢墟上”。10.【答案】(1)史實依據:1931九一八事變—1945日本投降抗戰勝利;變化趨勢:二戰進一步擴大(最大規模);反法西斯國家走向聯合(或:為聯合奠定基礎)(2)目的:向全國人民指出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或推動全民族持久抗戰;結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戰場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3)中國全民族持久抗戰,對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反法西斯國家的合作互援,共同抗擊法西斯;法西斯侵略的非正義性等【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十四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偉大勝利。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國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面對共同的敵人,反法西斯國家走向聯合逐漸走向聯合。(2)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客觀分析了中日雙方的特點,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推動全民族持久抗戰。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45年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由此可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戰場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全民族持久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2年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聯合起來,相互支持,共同對敵。故答案為:(1)史實依據:1931九一八事變—1945日本投降抗戰勝利;變化趨勢:二戰進一步擴大(最大規模);反法西斯國家走向聯合(或:為聯合奠定基礎)。(2)目的:向全國人民指出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或推動全民族持久抗戰。結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戰場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3)中國全民族持久抗戰,對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反法西斯國家的合作互援,共同抗擊法西斯;法西斯侵略的非正義性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 / 1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宋詔橋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12月段性考試聯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19九上·鄞州月考)今年是2019年,新的歷史坐標,下列這些時間節點有誤的是( ?。?br/>A.五四運動100周年 B.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C.澳門回歸20周年 D.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由于被敵人發現,會議改在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繼續舉行。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2019-1921=98年。ACD三項都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有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要求準確識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2.(2019九上·鄞州月考)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對下邊材料理解不正確的是( ?。?br/>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推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 -------《上海學聯告同胞書》 —1919年6月12 日A.這場運動在上海爆發B.運動是由學生最早發起的C.運動后期的主力軍由學生轉變為工人D.這場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學校的300多名學生,懷著滿腔怒火,到天安門廣場和東交民巷外國使館界舉行集會、游行等抗議活動。6月3日以后,工人成為運動的主力,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中國代表拒絕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了三個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 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它體現了中國人民懷揣天下,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懷。A項這場運動在上海爆發理解不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都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過程與意義。3.(2019九上·鄞州月考)口號或主張蘊含著鮮明的時代特征。下列口號或主張按提出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br/>①五族共和 ②師夷長技以制夷 ③變法圖強 ④文學革命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新文化運動;“五族共和”;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五族共和是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的政治口號。鴉片戰爭后,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變法圖強是戊戌變法的口號。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明確提出的。因此按提出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②③①④。B項②③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重要的口號。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4.(2019九上·鄞州月考)下列能為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提供史料支撐的有( ?。?br/>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③華人華僑回國作戰 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①錯誤,美蘇等國協同作戰是外援; ②正確,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③正確,華人華僑歸國參戰,體現全民族抗戰;④正確,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體現民族團結。所以,②③④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D項②③④能為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提供史料支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理解。要求具備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5.(2019九上·鄞州月考)在中國民主革命的過程中,毛澤東作出的突出貢獻有( ?。?br/>①找到中國民主革命的正確道路 ②領導人民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③領導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④領導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我國的民主革命時期結束于1949年的新中國成立。 ①在民主革命探索時期,毛澤東在1927年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形成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找到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正確道路。故①項正確;②毛澤東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起人民民主的新中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故②項正確;③1935年遵義會議后確定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此后,毛澤東帶領全黨全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最終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故③項正確。④新中國建立后,經三大改造后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就是說,從1949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這一時期屬于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不屬于民主革命階段故④項錯誤綜上所述,①②③正確,④錯誤。A項①②③是在中國民主革命的過程中,毛澤東作出的突出貢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毛澤東為中國民主革命做出的貢獻,要求學生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6.(2019九上·鄞州月考)運用圖表能有效歸納歷史信息,下列表中對四個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征歸納正確的是( ?。?br/> 歷 史 階 段 時 代 特 征① 1919—1927 開天辟地 實現共和② 1927—1936 國共對峙 走向合作③ 1937—1945 統一戰線 抗日烽火④ 1946—1949 民主科學 走向勝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19年—1927年是五四運動到國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國史,開天辟地,是指中共成立;實現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所以①是錯誤的。1927年—1936年是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戰爭時期,國共對峙,是指國共內戰;走向合作,是指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的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對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所以②是正確的。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戰爭時期,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所以③正確。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政權被推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所以④錯誤。C項②③歸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現代史上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要求具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7.(2019九上·鄞州月考)如果要追尋土地革命戰爭時的足跡,應選擇以下紅色旅游景點中的( ?。?br/>①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②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漢口③夢想起航的地方:南湖 ④革命圣地:延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澤東在總結井岡山和其他革命根據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先后撰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從理論上對中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作了深刻論述,其中核心內容是關于農村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存在與發展的原因和條件以及關于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標志著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論的基本形成;毛澤東在湖北漢口黨的“八七”會議上結合中國當時國情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即中國內部沒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這是由中國國情特點決定的。故①②符合題意。南湖是中共誕生的重要地點,是土地革命之前,故③不符合題意。延安是在土地革命之后,故排除④。A項①②是追尋土地革命戰爭時的足跡可以選擇的紅色旅游景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重要地點,要求具備題干理解與知識識記的能力。8.(2019九上·鄞州月考)下列搭配正確的是( ?。?br/>A.三大戰役——國民黨主力完全被消滅B.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C.德國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D.平型關大捷——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答案】B【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三大戰役【解析】【分析】A項三大戰役——國民黨主力完全被消滅搭配不正確,三大戰役使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不符合題意;B項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搭配正確, 1944年6月,美英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使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中,以加速法西斯滅亡的進程,符合題意;C項德國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搭配不正確,1945年5月8日午夜,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宣告二戰歐洲戰場戰事結束;1945年8月15日,走投無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告終,不符合題意;D項平型關大捷——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搭配不正確,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日軍,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史稱“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二戰、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三大戰役、二戰、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9.(2019九上·鄞州月考)我國當代著名學者余秋雨說“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了歷史。”站在南京城墻的廢墟上,我們可以“讀到”的歷史包括( ?。?br/>①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③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 ④蔣家王朝的滅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聯系已學知識可知,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是在南京簽訂的;1912年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192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蔣家王朝在大陸22年的統治覆滅。由此分析可知①②④均發生在南京。而國共雙方在重慶簽訂了《雙十協定》,與南京無關。D項①②④是站在南京城墻的廢墟上,我們可以“讀到”的歷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抓住“站在南京古城墻的廢墟上”。二、非選擇題10.(2019九上·鄞州月考)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80周年(1939-2019)。中國的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年代尺材料二: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次日,美英對日宣戰……9日,丘吉爾致電蔣介石:“我等向為良友,現則同對一敵共同奮斗矣!”16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提議在重慶、新加坡、莫斯科三地分別召開軍事會議,籌設永久性機構,“以設計及指揮我等共同之努力”。——楊天石《抗戰與戰后中國》(1)根據年代尺,說明“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史實依據。根據材料二,分析D階段中1941年二戰局勢的變化趨勢。(2)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的目的是什么?試比較年代尺上A、D兩段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程,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3)綜合以上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必然性。【答案】(1)史實依據:1931九一八事變—1945日本投降抗戰勝利;變化趨勢:二戰進一步擴大(最大規模);反法西斯國家走向聯合(或:為聯合奠定基礎)(2)目的:向全國人民指出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或推動全民族持久抗戰;結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戰場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3)中國全民族持久抗戰,對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反法西斯國家的合作互援,共同抗擊法西斯;法西斯侵略的非正義性等【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十四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偉大勝利。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國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面對共同的敵人,反法西斯國家走向聯合逐漸走向聯合。(2)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客觀分析了中日雙方的特點,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推動全民族持久抗戰。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45年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由此可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戰場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全民族持久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2年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聯合起來,相互支持,共同對敵。故答案為:(1)史實依據:1931九一八事變—1945日本投降抗戰勝利;變化趨勢:二戰進一步擴大(最大規模);反法西斯國家走向聯合(或:為聯合奠定基礎)。(2)目的:向全國人民指出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或推動全民族持久抗戰。結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戰場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3)中國全民族持久抗戰,對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反法西斯國家的合作互援,共同抗擊法西斯;法西斯侵略的非正義性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宋詔橋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12月段性考試聯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宋詔橋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12月段性考試聯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