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12月獨立作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12月獨立作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12月獨立作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八上·柯橋月考)文字的發明是人類跨入文明社會的標志之一。下列為歐洲字母文字奠定基礎的是(  )
A. B.
C. D.
2.(2019八上·柯橋月考)公元前453年,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經過近一年的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觀的民主,實質的獨裁”。考察團作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
A.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
B.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度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
3.(2019八上·柯橋月考)紹興是一座古城,最早建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這一時期,古希臘和古羅馬可能分別處于(  )
A.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
B.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羅馬帝國時期
C.伯里克利執政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
D.伯里克利執政時期、羅馬帝國時期
4.(2019八上·柯橋月考)古希臘和古羅馬對西方政治文明影響最深遠的分別是(  )
A.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 B.哲學思想和建筑藝術
C.海外殖民和武力擴張 D.小國寡民和遼闊版圖
5.(2019八上·柯橋月考)史學者王國維說:“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勢力之瓦解也,國民之智力成熟于內,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上無統一之制度,下迫于社會之要求,于是諸于九流各創其學說。”他意在說明(  )
A.分封制的崩潰 B.商鞅變法的作用
C.兼并戰爭的后果 D.百家爭鳴的原因
6.(2019八上·柯橋月考)“自封建(注:即分封)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立中書省一,行中書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郡縣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9八上·柯橋月考)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宋元時期階段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國家的產生與開疆拓土
B.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
C.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8.(2019八上·柯橋月考)從下圖出土文物中能夠獲取的歷史信息正確的有(  )
①周朝實行分封制 ②封泥上的文字是小篆字體
③秦朝實行丞相制度 ④ 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9八上·柯橋月考)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政治形成了長期的影響。下列能反映這一影響的史實有(  )
①西漢——頒布“推恩令” ②唐朝——輕徭薄賦
③北宋——杯酒釋兵權 ④明朝——改土歸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9八上·柯橋月考)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引發了全社會對權力監督問題的討論。這一問題在漢代也受到高度重視,漢武帝專為監督權力而設立的官職有(  )
①刺史 ②郡守 ③司隸校尉 ④三司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1.(2019八上·柯橋月考)讀下圖,對相關朝代的描述正確的是(  )
A.a、c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
B.b、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C.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
D.b朝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國力逐步增強
二、非選擇題
12.(2019八上·柯橋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安德魯是雅典郊區的一個農民,今年(公元前430年)30歲,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他要去參加公民大會,這雖然有些安德魯干農活,但他還是很愿意去。在通往公
民大會的路上,安德魯看到了交通禁行標志,見圖1。
材料二:見圖2
材料三: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由兩人擔任,任期一年,退職后進入元老院,主持國家行政。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
材料四:法制是文明的標志之一,它有著很強的傳承性和影響力。
(1)安德魯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當時的執政者是誰?安德魯為什么愿意參加公民大會?
(2)結合材料一、二,談談你對“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狹隘、也是最充實的民主政治”這句話的理解。
(3)結合材料三分析羅馬共和國政治制度的特點。
(4)請將圖示補充完整,并聯系圖示談談所填內容的歷史意義。
13.(2019八上·柯橋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民生問題是我國每年“兩會”的焦點,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提出:“民生工作要面廣量大,具有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等特點,要堅持不懈,一件接著一件辦。要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優化醫療服務,減輕群眾負擔,放大投入效應……”
材料三:儒家學說從創立到作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經歷了艱難的歷程。
(1)材料一最能體現百家爭鳴中哪一學派的思想?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說明。
(2)材料二中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張受到當時統治者的青睞?請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分析該學派受到青睞的原因。
(3)請運用史實印證材料三觀點的正確性。
14.(2019八上·柯橋月考)【國寶證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17年12月,中央電視臺以“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為主題的新欄目《國家寶藏》受到廣泛關注,國寶鑒賞成為網絡新熱點。
(1)閱讀地圖,判斷地圖所示的朝代并說明理由。
(2)根據所學,哪一國寶符合地圖所示朝代,它反映了什么史實,兩件國寶共同體現了哪一歷史發展的主題?
(3)兩件國寶代表的兩個朝代既迎來了中國古代的封建盛世,也出現過內部混亂。請你列表比較相關史實印證這一結論。(朝代名稱以國寶一和國寶二代替表示。沒有表格形式,不得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中美洲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腓尼基文字經過長期發展和演變,形成了22個字母,為以后歐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A項是中國的甲骨文,不符合題意;
B項為埃及的象形文字,不符合題意;
C項為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書寫腓尼基語的一套字母,被認為是當今所有字母的祖先,符合題意;
D項為西亞兩河流域的古代蘇美爾人分明的楔形文字,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世界古代文明成就的認識,要求具備讀圖識圖與知識運用的能力。
2.【答案】B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公元前453年,伯里克利時期的民主只有少數人享有的民主,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
ACD三項都不是考察團作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不符合題意;
B項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是考察團作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
3.【答案】A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克利斯提尼在公元前525~前524年任雅典首席執政官。公元前506年,他聯合平民通過公民大會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公元前509年,羅馬廢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結束王政時代,開始了近500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屋大維大權在握成為事實上的皇帝,建立了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宣告結束。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處于中國的春秋時期(前770一前476年)。
A項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目所給時間不符合, 從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每年連選連任雅典最重要的官職——首席將軍,完全掌握國家政權,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西事件時間的對比,考查學生知識的識記和運用能力。
4.【答案】A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古希臘以民主程度高而出名,古羅馬以法律完善而出名,所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對西方政治文明影響最深遠分別是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
A項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分別是古希臘和古羅馬對西方政治文明影響最深遠的,符合題意;
B項哲學思想和建筑藝術不是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對西方政治文明影響最深遠,不符合題意;
C項海外殖民和武力擴張錯誤,古希臘并不崇尚海外殖民擴張,所以古希臘文明對西方政治文明的影響并不是海外擴張,不符合題意;
D項小國寡民和遼闊版圖錯誤,古希臘雖然小國林立, 但是各邦之間聯系密切,古希臘對西方政治文明的影響并不指的是小國寡民,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古羅馬對世界對西方政治文明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5.【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上無統一之制度,下迫于社會之要求,于是諸于九流各創其學說。”可知,這段話意在說明百家爭鳴的原因。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時期,學術環境相對輕松,面對社會的動蕩與變革局面,各階級階層代表人物從不同的立場角度出發,發表自己的觀點主張、著書立說,因此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ABC三項在題干中均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
D項百家爭鳴的原因是史學者王國維意在說明的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讀懂材料是關鍵。
6.【答案】B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自封建(注:即分封)變為郡縣”,涉及到了分封制和郡縣制,“咸不逮元,立中書省一,行中書省十有一”涉及到了行省制,題目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和郡縣制,行省制。
B項①②④是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認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7.【答案】B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宋元時期,農牧文化逐漸融合,繁榮的城市商業,多彩的文學藝術,極盛的傳統科技,頻繁的中外交流,這些都集中體現了宋元時期的基本特征是多元文化的碰撞和文明高度發展
A項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是夏商周秦漢時期,不符合題意;
B項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是宋元時期的階段特征,符合題意;
C項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不符合題意;
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是明清時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元的基本特征,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古代各個時期的特征。
8.【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由封泥信息“右丞相印”可知秦朝實行丞相制度,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體,故②③符合題意。①④從題干信息中無從得出秦朝統一度、量、衡;實行推恩令的是漢武帝。
C項②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9.【答案】C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②唐朝——輕徭薄賦不屬于秦朝開創中央集權的措施,秦朝暴政沒有輕徭薄賦,故排除②。
ABD三項均不符合材料信息,不符合題意;
C項①③④能反映題干影響,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央集權制度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知識的識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答案】C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根據課本所學可知,漢武帝大力加強監察制度,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監督和檢舉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為;在地方則分區域各派刺史一人,負責監督地方官員。故①③符合題意。
C項①③是漢武帝專為監督權力而設立的官職,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著重考查漢武帝專為監督權力而設立的官職。熟記并掌握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1.【答案】D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分析可知,a、b、c、d四朝分別為隋、唐、北宋、元。
A項a、c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隋文帝楊堅于589年滅陳,使得南北歸于統一,但北宋與各少數民族政權并立,并未統一全國;
B項b、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唐朝的政治制度都是繼承自隋朝而來,未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則開創了行省制;
C項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杯酒釋兵權”是指宋太祖趙匡胤在即位后通過召集大將喝酒的方式迫使他們交出兵權,從而加強中央集權,這不但沒有加強反而削弱了北宋軍力;
D項b朝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國力逐步增強描述正確,符合題意,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強盛。他統治時期稱為“貞觀之治”。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各朝代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國朝代順序與各朝特征的掌握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答案】(1)伯里克利。原因: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
(2)“最狹隘”:圖1反映了奴隸、婦女、外邦人和未成年男子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圖2反映了只有9%的公民有資格參加公民大會,說明雅典的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隸制度的基礎上的,真正能享受這種民主的人只占少數。“最充實”:安德魯這樣的農民都能經常參加公民大會,說明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參與國家政治。
(3)“羅馬的最高行政長官在奴隸主貴族中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有百人團會議選舉產生,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得付諸實行”體現了民主政治;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4)略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伯里克利改革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題,依據材料“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進入黃金時代,故可以得出伯里克利的結論。第二小問題原因,依據圖片信息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為鼓勵和保證公民積極參政,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
(2)本題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具備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主基礎上,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權利,而婦孺、外邦人、奴隸被排除在外。狹隘——指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僅是占居民比例9%的公民群體的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實質是奴隸主專政。最充實——雅典民主政治重視和強調公民的民主權利和責任感,體現人民主權,調動公民參政的積極性。
(3)本題考查羅馬共和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三中的“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材料三中的“……由兩人擔任,任期一年……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 體現了民主政治;所以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特點: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
(4)本題考查羅馬法的相關知識。羅馬法的諸多原則被現代法律所采用,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對后世的立法產生了深遠影響。
故答案為:(1)伯里克利。原因: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
(2)“最狹隘”:圖1反映了奴隸、婦女、外邦人和未成年男子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圖2反映了只有9%的公民有資格參加公民大會,說明雅典的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隸制度的基礎上的,真正能享受這種民主的人只占少數。“最充實”:安德魯這樣的農民都能經常參加公民大會,說明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參與國家政治。
(3)“羅馬的最高行政長官在奴隸主貴族中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有百人團會議選舉產生,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得付諸實行”體現了民主政治;
(4)羅馬法;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羅馬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3.【答案】(1)儒家。“要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優化醫療服務,減輕群眾負擔,放大投入效應”;現了孔子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的主張或孟子仁政的主張。
(2)圖3或韓非子。原因:當時社會是一個動蕩和變革的時代,需要嚴刑峻法及中央集權思想來維護統治。
(3)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青睞或推崇;秦朝:秦始皇焚書坑儒;西漢: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知識點】百家爭鳴;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要求具備解讀材料、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及材料“要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優化醫療服務,減輕群眾負擔,放大投入效應……”可以看出,材料一最能體現出儒家思想;材料體現出了孔子提出統治者應體貼民情、愛惜民力,或孟子提出仁政。
(2)本題考查法家思想,要求具備對材料和基礎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及材料可以得出韓非子的法家思想在當時受到當時統治者的青睞;根據所學知識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背景去分析即可。
(3)本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獲取、解讀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據所學知識,可以舉出三個階段,如春秋戰國時期、秦朝、西漢、宋代、明清時期的地位即可。
故答案為:(1)儒家。“要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優化醫療服務,減輕群眾負擔,放大投入效應”;現了孔子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的主張或孟子仁政的主張。
(2)圖3或韓非子。原因:當時社會是一個動蕩和變革的時代,需要嚴刑峻法及中央集權思想來維護統治。
(3)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青睞或推崇;秦朝:秦始皇焚書坑儒;西漢: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百家爭鳴的史實。
14.【答案】(1)西漢;都城在長安;設立了西域都護府
(2)國寶一: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主題: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民族關系)。
(3)
  封建盛世 亂世
國寶一 文景之治 七國之亂
國寶二 貞觀之治 貞觀遺風 開元盛世 安史之亂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西漢疆域的了解。根據所學知識,該地圖的西漢疆域圖。地圖上有“長安”——西漢都城;“西域都護府”——公元前60年,為了管理統一后的西域,西漢在烏壘城(今輪臺縣境內)建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行使國家主權,這就是《漢書·鄭吉傳》中所稱的“漢之號令班西域矣!”西域從此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本題考查分析判斷相關歷史事件及其反映的主題。馬踏匈奴是陜西省興平市境內,是漢朝驃騎將軍霍去病墓石刻。它反映了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史實。藍釉胡服女陶俑,高:25厘米,所處時期:唐。唐代女子不僅一度時興著男裝,而且也效仿其他民族著裝,特別好胡服、胡帽。胡服、胡帽,這些是唐代以前從西域地區傳入中原的一種北方游牧民族的常用服飾,一般采用皮毛或毛氈材料制成。國寶一:反映了漢與匈奴的關系;國寶二反映了唐與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流。所以,兩件國寶共同體現的歷史發展的主題是: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民族關系)
(3)本題考查列表比較相關史實。兩個朝代分別是西漢與唐朝。關鍵詞是“盛世”和“混亂”。西漢的“盛世”:文景之治;唐朝的“盛世”: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西漢的“混亂”:七國之亂;唐朝的“混亂”:安史之亂。
故答案為:(1)西漢;都城在長安;設立了西域都護府。
(2)國寶一: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主題: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民族關系)。
(3)
  封建盛世 亂世
國寶一 文景之治 七國之亂
國寶二 貞觀之治 貞觀遺風 開元盛世 安史之亂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朝的民族關系及學生的列表比較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西漢對少數民族的管理。
1 / 1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12月獨立作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八上·柯橋月考)文字的發明是人類跨入文明社會的標志之一。下列為歐洲字母文字奠定基礎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中美洲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腓尼基文字經過長期發展和演變,形成了22個字母,為以后歐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A項是中國的甲骨文,不符合題意;
B項為埃及的象形文字,不符合題意;
C項為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書寫腓尼基語的一套字母,被認為是當今所有字母的祖先,符合題意;
D項為西亞兩河流域的古代蘇美爾人分明的楔形文字,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世界古代文明成就的認識,要求具備讀圖識圖與知識運用的能力。
2.(2019八上·柯橋月考)公元前453年,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經過近一年的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觀的民主,實質的獨裁”。考察團作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
A.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
B.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度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
【答案】B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公元前453年,伯里克利時期的民主只有少數人享有的民主,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
ACD三項都不是考察團作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不符合題意;
B項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是考察團作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
3.(2019八上·柯橋月考)紹興是一座古城,最早建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這一時期,古希臘和古羅馬可能分別處于(  )
A.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
B.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羅馬帝國時期
C.伯里克利執政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
D.伯里克利執政時期、羅馬帝國時期
【答案】A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克利斯提尼在公元前525~前524年任雅典首席執政官。公元前506年,他聯合平民通過公民大會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公元前509年,羅馬廢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結束王政時代,開始了近500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屋大維大權在握成為事實上的皇帝,建立了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宣告結束。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處于中國的春秋時期(前770一前476年)。
A項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目所給時間不符合, 從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每年連選連任雅典最重要的官職——首席將軍,完全掌握國家政權,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西事件時間的對比,考查學生知識的識記和運用能力。
4.(2019八上·柯橋月考)古希臘和古羅馬對西方政治文明影響最深遠的分別是(  )
A.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 B.哲學思想和建筑藝術
C.海外殖民和武力擴張 D.小國寡民和遼闊版圖
【答案】A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古希臘以民主程度高而出名,古羅馬以法律完善而出名,所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對西方政治文明影響最深遠分別是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
A項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分別是古希臘和古羅馬對西方政治文明影響最深遠的,符合題意;
B項哲學思想和建筑藝術不是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對西方政治文明影響最深遠,不符合題意;
C項海外殖民和武力擴張錯誤,古希臘并不崇尚海外殖民擴張,所以古希臘文明對西方政治文明的影響并不是海外擴張,不符合題意;
D項小國寡民和遼闊版圖錯誤,古希臘雖然小國林立, 但是各邦之間聯系密切,古希臘對西方政治文明的影響并不指的是小國寡民,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古羅馬對世界對西方政治文明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5.(2019八上·柯橋月考)史學者王國維說:“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勢力之瓦解也,國民之智力成熟于內,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上無統一之制度,下迫于社會之要求,于是諸于九流各創其學說。”他意在說明(  )
A.分封制的崩潰 B.商鞅變法的作用
C.兼并戰爭的后果 D.百家爭鳴的原因
【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上無統一之制度,下迫于社會之要求,于是諸于九流各創其學說。”可知,這段話意在說明百家爭鳴的原因。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時期,學術環境相對輕松,面對社會的動蕩與變革局面,各階級階層代表人物從不同的立場角度出發,發表自己的觀點主張、著書立說,因此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ABC三項在題干中均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
D項百家爭鳴的原因是史學者王國維意在說明的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讀懂材料是關鍵。
6.(2019八上·柯橋月考)“自封建(注:即分封)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立中書省一,行中書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郡縣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自封建(注:即分封)變為郡縣”,涉及到了分封制和郡縣制,“咸不逮元,立中書省一,行中書省十有一”涉及到了行省制,題目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和郡縣制,行省制。
B項①②④是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認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7.(2019八上·柯橋月考)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宋元時期階段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國家的產生與開疆拓土
B.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
C.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答案】B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宋元時期,農牧文化逐漸融合,繁榮的城市商業,多彩的文學藝術,極盛的傳統科技,頻繁的中外交流,這些都集中體現了宋元時期的基本特征是多元文化的碰撞和文明高度發展
A項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是夏商周秦漢時期,不符合題意;
B項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是宋元時期的階段特征,符合題意;
C項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不符合題意;
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是明清時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元的基本特征,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古代各個時期的特征。
8.(2019八上·柯橋月考)從下圖出土文物中能夠獲取的歷史信息正確的有(  )
①周朝實行分封制 ②封泥上的文字是小篆字體
③秦朝實行丞相制度 ④ 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由封泥信息“右丞相印”可知秦朝實行丞相制度,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體,故②③符合題意。①④從題干信息中無從得出秦朝統一度、量、衡;實行推恩令的是漢武帝。
C項②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9.(2019八上·柯橋月考)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政治形成了長期的影響。下列能反映這一影響的史實有(  )
①西漢——頒布“推恩令” ②唐朝——輕徭薄賦
③北宋——杯酒釋兵權 ④明朝——改土歸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②唐朝——輕徭薄賦不屬于秦朝開創中央集權的措施,秦朝暴政沒有輕徭薄賦,故排除②。
ABD三項均不符合材料信息,不符合題意;
C項①③④能反映題干影響,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央集權制度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知識的識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2019八上·柯橋月考)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引發了全社會對權力監督問題的討論。這一問題在漢代也受到高度重視,漢武帝專為監督權力而設立的官職有(  )
①刺史 ②郡守 ③司隸校尉 ④三司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根據課本所學可知,漢武帝大力加強監察制度,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監督和檢舉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為;在地方則分區域各派刺史一人,負責監督地方官員。故①③符合題意。
C項①③是漢武帝專為監督權力而設立的官職,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著重考查漢武帝專為監督權力而設立的官職。熟記并掌握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1.(2019八上·柯橋月考)讀下圖,對相關朝代的描述正確的是(  )
A.a、c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
B.b、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C.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
D.b朝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國力逐步增強
【答案】D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分析可知,a、b、c、d四朝分別為隋、唐、北宋、元。
A項a、c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隋文帝楊堅于589年滅陳,使得南北歸于統一,但北宋與各少數民族政權并立,并未統一全國;
B項b、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唐朝的政治制度都是繼承自隋朝而來,未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則開創了行省制;
C項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杯酒釋兵權”是指宋太祖趙匡胤在即位后通過召集大將喝酒的方式迫使他們交出兵權,從而加強中央集權,這不但沒有加強反而削弱了北宋軍力;
D項b朝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國力逐步增強描述正確,符合題意,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強盛。他統治時期稱為“貞觀之治”。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各朝代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國朝代順序與各朝特征的掌握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二、非選擇題
12.(2019八上·柯橋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安德魯是雅典郊區的一個農民,今年(公元前430年)30歲,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他要去參加公民大會,這雖然有些安德魯干農活,但他還是很愿意去。在通往公
民大會的路上,安德魯看到了交通禁行標志,見圖1。
材料二:見圖2
材料三: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由兩人擔任,任期一年,退職后進入元老院,主持國家行政。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
材料四:法制是文明的標志之一,它有著很強的傳承性和影響力。
(1)安德魯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當時的執政者是誰?安德魯為什么愿意參加公民大會?
(2)結合材料一、二,談談你對“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狹隘、也是最充實的民主政治”這句話的理解。
(3)結合材料三分析羅馬共和國政治制度的特點。
(4)請將圖示補充完整,并聯系圖示談談所填內容的歷史意義。
【答案】(1)伯里克利。原因: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
(2)“最狹隘”:圖1反映了奴隸、婦女、外邦人和未成年男子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圖2反映了只有9%的公民有資格參加公民大會,說明雅典的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隸制度的基礎上的,真正能享受這種民主的人只占少數。“最充實”:安德魯這樣的農民都能經常參加公民大會,說明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參與國家政治。
(3)“羅馬的最高行政長官在奴隸主貴族中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有百人團會議選舉產生,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得付諸實行”體現了民主政治;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4)略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伯里克利改革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題,依據材料“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進入黃金時代,故可以得出伯里克利的結論。第二小問題原因,依據圖片信息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為鼓勵和保證公民積極參政,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
(2)本題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具備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主基礎上,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權利,而婦孺、外邦人、奴隸被排除在外。狹隘——指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僅是占居民比例9%的公民群體的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實質是奴隸主專政。最充實——雅典民主政治重視和強調公民的民主權利和責任感,體現人民主權,調動公民參政的積極性。
(3)本題考查羅馬共和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三中的“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材料三中的“……由兩人擔任,任期一年……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 體現了民主政治;所以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特點: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
(4)本題考查羅馬法的相關知識。羅馬法的諸多原則被現代法律所采用,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對后世的立法產生了深遠影響。
故答案為:(1)伯里克利。原因: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
(2)“最狹隘”:圖1反映了奴隸、婦女、外邦人和未成年男子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圖2反映了只有9%的公民有資格參加公民大會,說明雅典的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隸制度的基礎上的,真正能享受這種民主的人只占少數。“最充實”:安德魯這樣的農民都能經常參加公民大會,說明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參與國家政治。
(3)“羅馬的最高行政長官在奴隸主貴族中產生”體現了貴族政治;“有百人團會議選舉產生,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的一致同意,就不得付諸實行”體現了民主政治;
(4)羅馬法;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羅馬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3.(2019八上·柯橋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民生問題是我國每年“兩會”的焦點,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提出:“民生工作要面廣量大,具有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等特點,要堅持不懈,一件接著一件辦。要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優化醫療服務,減輕群眾負擔,放大投入效應……”
材料三:儒家學說從創立到作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經歷了艱難的歷程。
(1)材料一最能體現百家爭鳴中哪一學派的思想?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說明。
(2)材料二中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張受到當時統治者的青睞?請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分析該學派受到青睞的原因。
(3)請運用史實印證材料三觀點的正確性。
【答案】(1)儒家。“要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優化醫療服務,減輕群眾負擔,放大投入效應”;現了孔子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的主張或孟子仁政的主張。
(2)圖3或韓非子。原因:當時社會是一個動蕩和變革的時代,需要嚴刑峻法及中央集權思想來維護統治。
(3)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青睞或推崇;秦朝:秦始皇焚書坑儒;西漢: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知識點】百家爭鳴;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要求具備解讀材料、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及材料“要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優化醫療服務,減輕群眾負擔,放大投入效應……”可以看出,材料一最能體現出儒家思想;材料體現出了孔子提出統治者應體貼民情、愛惜民力,或孟子提出仁政。
(2)本題考查法家思想,要求具備對材料和基礎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及材料可以得出韓非子的法家思想在當時受到當時統治者的青睞;根據所學知識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背景去分析即可。
(3)本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獲取、解讀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據所學知識,可以舉出三個階段,如春秋戰國時期、秦朝、西漢、宋代、明清時期的地位即可。
故答案為:(1)儒家。“要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優化醫療服務,減輕群眾負擔,放大投入效應”;現了孔子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的主張或孟子仁政的主張。
(2)圖3或韓非子。原因:當時社會是一個動蕩和變革的時代,需要嚴刑峻法及中央集權思想來維護統治。
(3)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青睞或推崇;秦朝:秦始皇焚書坑儒;西漢: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百家爭鳴的史實。
14.(2019八上·柯橋月考)【國寶證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17年12月,中央電視臺以“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為主題的新欄目《國家寶藏》受到廣泛關注,國寶鑒賞成為網絡新熱點。
(1)閱讀地圖,判斷地圖所示的朝代并說明理由。
(2)根據所學,哪一國寶符合地圖所示朝代,它反映了什么史實,兩件國寶共同體現了哪一歷史發展的主題?
(3)兩件國寶代表的兩個朝代既迎來了中國古代的封建盛世,也出現過內部混亂。請你列表比較相關史實印證這一結論。(朝代名稱以國寶一和國寶二代替表示。沒有表格形式,不得分)
【答案】(1)西漢;都城在長安;設立了西域都護府
(2)國寶一: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主題: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民族關系)。
(3)
  封建盛世 亂世
國寶一 文景之治 七國之亂
國寶二 貞觀之治 貞觀遺風 開元盛世 安史之亂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西漢疆域的了解。根據所學知識,該地圖的西漢疆域圖。地圖上有“長安”——西漢都城;“西域都護府”——公元前60年,為了管理統一后的西域,西漢在烏壘城(今輪臺縣境內)建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行使國家主權,這就是《漢書·鄭吉傳》中所稱的“漢之號令班西域矣!”西域從此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本題考查分析判斷相關歷史事件及其反映的主題。馬踏匈奴是陜西省興平市境內,是漢朝驃騎將軍霍去病墓石刻。它反映了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史實。藍釉胡服女陶俑,高:25厘米,所處時期:唐。唐代女子不僅一度時興著男裝,而且也效仿其他民族著裝,特別好胡服、胡帽。胡服、胡帽,這些是唐代以前從西域地區傳入中原的一種北方游牧民族的常用服飾,一般采用皮毛或毛氈材料制成。國寶一:反映了漢與匈奴的關系;國寶二反映了唐與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流。所以,兩件國寶共同體現的歷史發展的主題是: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民族關系)
(3)本題考查列表比較相關史實。兩個朝代分別是西漢與唐朝。關鍵詞是“盛世”和“混亂”。西漢的“盛世”:文景之治;唐朝的“盛世”: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西漢的“混亂”:七國之亂;唐朝的“混亂”:安史之亂。
故答案為:(1)西漢;都城在長安;設立了西域都護府。
(2)國寶一: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主題: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民族關系)。
(3)
  封建盛世 亂世
國寶一 文景之治 七國之亂
國寶二 貞觀之治 貞觀遺風 開元盛世 安史之亂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朝的民族關系及學生的列表比較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西漢對少數民族的管理。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平市| 黄陵县| 邹平县| 泸州市| 遂平县| 惠州市| 孝义市| 临沂市| 柳河县| 神池县| 汉川市| 扶余县| 方山县| 华蓥市| 宁明县| 肇州县| 克拉玛依市| 南乐县| 西盟| 海林市| 资溪县| 丹江口市| 高台县| 缙云县| 嘉定区| 安阳县| 绵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扎赉特旗| 明星| 荣昌县| 仲巴县| 东明县| 类乌齐县| 庆元县| 阆中市| 江阴市| 沐川县| 广南县| 佛冈县|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