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世界文明古國都有其獨特的文明象征。萬里長城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作為最古老的非洲國家,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是(  )
A.尼羅河 B.金字塔 C.獅身人面像 D.木乃伊
【答案】B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埃及最著名的遺產是金字塔,它是古代埃及國王的墳墓,也是當時人們高超的建筑藝術和獨特審美情趣的體現。因此說,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ACD三項都不是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不符合題意;
B項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準確識記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在史學界,有文字記載且有出土文物印證的歷史被稱為“信史”,即較為翔實可信的歷史。據此,我國的“信史”開始于(  )
A.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橋文化時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朝時期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和甲骨文和宮殿遺址,是我國信史的開端。
AB兩項在商朝之前,不符合題意;
C項商朝是我國 “信史”的開始,符合題意;
D項西周在商朝之后,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骨文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準確識記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3.湘湖邊越王城山關于越王勾踐饋魚退兵的傳說,建基于對“春秋五霸”的其中一種說法。這一說法中的“五霸”,除了越王和吳王,其余的三個霸主為(  )
A.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B.齊桓公、宋襄公、楚莊王
C.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 D.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
【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展開了爭霸戰爭,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史稱春秋五霸。還有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A項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為其余的三個霸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春秋五霸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春秋五霸。
4.“城門立木”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典故,商鞅如此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
A.綠化環境 B.加固城門 C.加強君權 D.推行新法
【答案】D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時期的城門立木做法主要是為了確立變法的公信力,推行變法。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推行新法是商鞅“城門立木”的直接目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商鞅變法的史實。
5.孔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張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廣泛和深入的影響。下列文化精華,屬于孔子思想內涵的有(  )
①關心愛護他人
②主張“無為”,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
③加強個人修養
④以“德”教化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主張 “以德治國”, ①③④均是孔子思想核心的內涵;老子主張“無為”,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②不符合題意。
C項①③④屬于孔子的思想內涵,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掌握情況。識記并區分諸子百家的主張。
6.古代希臘的政治體制屬于城邦民主制,為鼓勵和保證全體男性成年公民積極參政,城邦采取的主要舉措包括(  )
①給予每個公民投票權
②為參政公民發放工資
③發放“觀劇津貼”接受教育
④讓參政公民家屬參與國家政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在古代雅典,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等一系列大事,婦女、奴隸、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權力。④讓參政公民家屬參與國家政治說法錯誤,應排除含④的選項。
A項①②③是城邦采取的主要舉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備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和理解運用能力。識記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
7.古代羅馬歷史悠久,疆域廣闊。右圖所示的疆域應該屬于古羅馬哪一個時期?(  )
A.羅馬共和國時期 B.2世紀羅馬帝國時期
C.西羅馬帝國時期 D.東羅馬帝國時期
【答案】B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ACD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2世紀羅馬帝國時期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與擴張。需要準確識記羅馬帝國的擴張和疆域。
8.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文化繁榮現象出現的原因包括(  )
①社會變遷 ②思想言論自由 ③全體公民參政議政 ④文字趨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我國處于奴隸制社會瓦解,封建制社會形成時期,社會等級森嚴,因此③全體公民參政議政的說法錯誤,排除含③的選項。
D項①②④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文化繁榮現象出現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文化繁榮現象出現的原因。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
9.阿拉伯人改造的從0到9的十個數字及其計數法,發明者為(  )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埃及人
C.古代中國人 D.古代印度人
【答案】D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頭表示數字,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這一方法,對它加以改造,12世紀初,這一簡便的計數法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D項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從0到9的十個數字及其計數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阿拉伯數字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印度人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
10.《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據考證,該詩為贊美齊桓公幫助衛國人打敗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證了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下列各項中與以上信息相關的史實是(  )
A.牧野之戰 B.春秋爭霸 C.楚漢之爭 D.官渡之戰
【答案】B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擊,于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所以與此密切相關的史實是春秋爭霸。
ACD三項與題干信息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春秋爭霸與題干信息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詩經 衛風 木瓜》的內容為切入點,考查春秋爭霸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春秋爭霸的相關史實。
11.“當中國出現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時候,那里也透射出歐洲第一縷文明的曙光;當東方誕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時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這句話中的“那里”是指(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羅馬 D.古代希臘
【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歐洲第一縷文明的曙光”“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哲人”及所學可知,題干中的“那里”指的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依據“東方誕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時候”及所學可知,孔子、老子誕生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哲人也正處于這一時期。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中的“那里”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古代希臘是題干材料中的“那里”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希臘古典文化,要求具備具備識記歷史知識和準確解讀題干的能力。
12.公元7世紀日本推行的一場重要改革,把日本歷史推入了一個新時代。這場改革仿效的是(  )
A.古代希臘政制 B.古代羅馬政制
C.中國漢代政制 D.中國唐代政制
【答案】D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隋唐時期的制度,進行大化改新。
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中國唐代政制是日本大化改新仿效的對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即可作答。注意識記大化改新內容及影響。
13.某歷史活動課場景:同學們激烈討論,暢所欲言,內容涉及封建莊園、丕平獻土、城市興起等。這堂課正在探究的主題是(  )
A.上古亞非文明 B.上古歐洲文明
C.亞洲封建國家 D.歐洲封建國家
【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封建莊園是西歐封建社會的基層經濟單位,也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組織單位。公元756年,丕平把他奪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羅馬周圍地區,送給羅馬教皇,史稱“丕平獻土”;10世紀西歐手工業和商業發展,城市興起,封建主加緊對城市市民的剝削,一些市民展開了與封建主的進行了爭取自治權的斗爭。封建莊園、丕平獻土、城市興起都反映的是歐洲封建國家的史實。
ABC三項和“封建莊園、丕平獻土、城市興起”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歐洲封建國家是歷史活動課正在探究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歐封建國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基礎知識的記憶。
14.今新疆地區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目前已知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新疆最早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唐朝
【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加強對新疆的管轄,這是新疆地區正式隸屬中央政府管轄的開始。
B項西漢時期新疆地區最早隸屬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漢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學生需準確識記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
15.(史記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的記載,這些舉措對國家的發展具有的主要意義為(  )
A.加強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
B.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C.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文明的發展
D.為西漢王朝的全盛奠定了基礎
【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時期采取明法度、統一度量衡、書同文和車同軌等措施,都是為了維護國家統一服務的。
AB兩項不屬于材料中措施的意義,不符合題意;
C項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文明的發展是“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這些舉措的主要意義,符合題意;
D項為西漢王朝的全盛奠定了基礎說法錯誤,材料中的措施是秦朝推行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識記基礎史實的能力。
16.“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兩句中的相關歷史人物指的是(  )
A.項羽和劉邦 B.陳勝與吳廣 C.項羽與勾踐 D.商鞅與劉邦
【答案】C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是指秦朝末年項羽率領起義軍在巨鹿之戰中,破釜沉舟,大敗秦軍;“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滅掉吳國。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項羽與勾踐是“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兩句中的相關歷史人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末農民起義和春秋末年諸侯爭霸的知識,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題干的能力。理解對聯的含義是解題的關鍵。
17.在《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中國的下列帝王名列前茅,請判斷下列帝王與其加強統治所采取措施相符合的是(  )
①嬴政——建立中央集權官僚制度,將小篆作為全國統一文字;
②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設置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
③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
④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⑤成吉思汗——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設立宣政院,負責西藏地區的事務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貞觀之治;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漢武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公元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府”,與漢武帝無關,故②不相符;排除含②的選項。
D項①③④相符合,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帝王與其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
18.以下是某學習小組在研究性學習中搜集的一組圖片,由此可知他們探究的主題是(  )
A.魏晉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B.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
C.兩宋時期對外貿易的繁榮 D.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答案】D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秧馬是兩宋時期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反映了兩宋農業的發展;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商標反映的是商鋪商業的發展;清明上河圖反映的是北宋汴河兩岸經濟的繁榮;北宋時期出現的紙幣交子,反映了商業的繁榮,總起來看反映了宋代社會經濟的發展。
ABC三項都與圖表述的內容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D項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他們探究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與理解能力。注意準確識記宋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
19.民族的交融與國家的統一是歷史主流。下列能印證游牧民族和漢族交流融合特點的有(  )
①黃道婆在松江地區傳播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②女真皇帝金熙宗“已失女真之本態”,“宛然漢家少年”
③西夏掌握先進鼓風技術,所鑄兵器鋒利無比,被譽為“天下第一”
④遼統治者效仿中原制度,在10世紀中期呈現出“耕墾千余里”的興旺景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
【解析】【分析】黃道婆使松江成為“衣被天下”的棉紡織中心,強調的是元代科技的發展,①不符合題意。
女真皇帝金熙宗已“失女真之本態”,“宛然一漢家少年”——說明女真族深受漢文化影響,促進了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②符合題意。
西夏所鑄兵器鋒利無比,被譽為“天下第一”,說明西夏兵器制造業發達,屬于科技發展,③不符合題意。
遼是契丹族的政權,契丹族是游牧民族。遼統治地區已呈現出“耕墾千余里”的興旺景象,說明契丹族學習漢族的生產方式,促進了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民族融合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學生掌握古代民族融合的相關知識。
20.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若止印三二張,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材料中的“極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造紙術的重大發明 B.北宋城市商業的繁榮
C.“瓦子”的出現 D.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答案】D
【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活字印刷術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極為神速”是指印刷技術的高超,主要得益于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活字印刷術的了解。
21.自夏朝以來,我國古代王朝更替延續,展現著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基本脈絡。下列統治者按其朝代先后順序排列應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③⑤①④② D.③④①⑤②
【答案】D
【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①武則天是唐朝時期的,②忽必烈是元朝時期的,③光武帝是漢朝時期的,④孝文帝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⑤趙匡胤是北宋時期的,因此按其朝代先后順序排列應為③④①⑤②。
D項③④①⑤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帝王。解題的關鍵關鍵是識記基礎知識。
22.東漢時,漢匈文化交流頻繁,一些匈奴習俗也逐漸傳到漢地。下列體育活動,原先屬于匈奴習俗的是①馬拉松跑②2)摔跤③賽馬④擲鐵餅(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東漢時,匈奴貴族派子弟到洛陽就學,回去后傳播漢朝文化;匈奴仿制漢式銅器和鐵器;漢人從匈奴引進重要畜力——驢、騾、駱駝;匈奴的樂器、歌舞傳到漢地;摔跤、賽馬等體育活動也源于匈奴的習俗。
D項②③原先屬于匈奴習俗,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與匈奴的關系。需要準確識記東漢與匈奴的關系。
2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紙屬于(  )
A.春秋末期 B.西漢早期 C.東漢末期 D.宋代中期
【答案】B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我國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是我國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西漢末期,能夠制造出纖維分布均勻、質地比較細白的紙。甘肅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紙。
B項西漢早期我國發明了紙,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紙的發明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24.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璀璨奪目,許多成就領先于世界很多年。其中,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從而領先世界千年的成就出現于我國(  )
A.秦朝 B.漢朝 C.南北朝 D.唐朝
【答案】C
【知識點】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就,最突出的是在數學領域求得比較精確的圓周率。祖沖之利用并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7位數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領先世界近千年。
C項南北朝的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祖沖之的科技成就,要求具備基礎的識記能力。
25.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齊民要術》 B.《大唐西域記》
C.《金剛經》 D.《論語》
【答案】C
【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唐朝已經發明雕版印刷術,最著名的是《金剛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C項《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相關史實。理解與識記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相關史實。
二、非選擇題(26題4分;27題8分;28題12分;29題12分;30題14分;共50分)
26.連線題,將下列古代文明成就與對應地區連上線。
腓尼基字母文字 古馬比倫
《漢謨拉比法典》 古代中國
佛教 古代黎馬嫩地區
后母戊鼎 古代印度
【答案】
【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現在的世界,使用字母系統文字的國家最多,這些最初的字母通常說是腓尼基人發明的。腓尼基人最初大致在現今的黎巴嫩一帶,后來遷移到北非的迦太基;后來的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等,都是從腓尼基字母而來。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制利益,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佛教創立于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后母戊大方鼎(又稱司母戊鼎)是中國商朝青銅器的精品,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銅器。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腓尼基字母文字、《漢謨拉比法典》、佛教、后母戊鼎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腓尼基字母文字、《漢謨拉比法典》、佛教、后母戊鼎的相關知識。
27.連線題,將中間所列古代統治者與左右兩邊的文治武功舉措及其作川連上線。
出兵東征 周武王 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紐帶
統一文字 亞歷山大 立權威、拓邊疆,成世界最大國
實行分封制 秦始皇 加強中央對地方官員的監督
建立刺史制度 漢武帝 建立地跨亞非三大洲帝國
【答案】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解析】【分析】西周為了鞏固統治,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采取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繳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分封制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前334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率軍進攻波斯,開始了亞歷山大東征;歷時十年,經過伊蘇斯之戰、高加米拉戰役、吉達斯普河戰役,亞歷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最終建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文字,以后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與發展,鞏固了統治,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漢武帝時為監察地方,設置刺史制度,在地方,將全國劃分為13個監察區域,稱為“十三州部”,每個州設一個刺史,監督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統治者及事跡。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小組合作討論是學習、探究歷史的重要載體。八年級學生以古希臘羅為例,開展了一場以“文明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嗎 ”為主題的合作討論,請你完成相關問題。
古希臘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克里斯提尼進行改革,確立了 。后來希臘因城邦體制衰落而被北方興起的 王國所來。伴隨著亞瑟歷山大的東征,希臘文化對外傳播開來。
古羅馬 公元前6世紀末,古羅馬的 是當時共和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公元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但是羅馬文化卻對外傳播開來。
材料一:拉丁語及其衍生的主要語種有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等。
材料二:
(1)完成表格內關于古希臘和古羅馬歷史的空白處內容
(2)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體制在本質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結合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談談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在哪些方面對世界文明產生了巨大影響
(4)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思考,結合本次討論的主題,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答案】(1)雅典民主制度;馬其頓;元老院;476年
(2)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政治
(3)文化:文字上的貢獻;體育盛會:現代奧運會;法律:西方近現代法律體系;政治:民主政治
(4)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執政官克里斯提尼進行改革,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確立起來。后來希臘因城邦體制衰落而被北方興起的馬其頓王國所滅。公元前6世紀末,古羅馬的元老院是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2)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公民大會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和平、戰爭等重大問題。古希臘之后,歐洲進入封建社會前羅馬共和國也在發展民主政治,羅馬共和國時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機構,公民享有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國家沒有國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機構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職是執政官。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體制在本質上都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政治的特點。
(3)圖一美國國會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成為現代西方國家民主制度的起源。圖二里約奧運會反映了起源于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成為世界性盛會等。
(4)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探討,結合本次討論的主題“文明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嗎?”可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
故答案為:(1)雅典民主制度;馬其頓;元老院;476年。
(2)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政治。
(3)文化:文字上的貢獻;體育盛會:現代奧運會;法律:西方近現代法律體系;政治:民主政治。
(4)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史記》記載,漢中期以前江南地域遼闊,人煙稀少,生產技術較落后,百姓沒有什么積蓄。
材料二:《宋書》記載,南朝前期江南繁榮昌盛,民戶越來越多,土地遼闊,物產豐富,如果一個郡獲大豐收,就可以解決好幾個郡的糧食問題。
材料三:唐朝《通典》記載,西晉滅亡后,大量文士避難南方。南方的文學、藝術、儒學一下子興盛起來。
(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說說從漢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區發生了哪些變化。
(2)從自然條件、社會環境、人技術等方面,說說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結合材料三指出,除人口和生產技術外,北民南遷還給南方帶來了什么影響
【答案】(1)人口增加,生產力發展,糧食產量提高,經濟水平提高。
(2)自然條件南方氣侯適宜,資源豐富。
社會環境南方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人口、技術大量北方人遷徙到南方,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
(3)把中原文化傳播到了南方,如儒學、藝術、宗教等。
【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根據根據材料一“漢中期以前江南地域遼闊,人煙稀少,生產技術較落后,百姓沒有什么積蓄。”可知,西漢時期,江南地區荒涼落后;根據材料二“南朝前期江南繁榮昌盛,民戶越來越多,土地遼闊,物產豐富,如果一個郡獲大豐收,就可以解決好幾個郡的糧食問題。”可知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富庶。說明從漢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區人口增加,生產力發展,糧食產量提高,經濟水平提高。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江南地區由荒涼、落后變為富庶的原因有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溫暖、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安定;勞動人民辛勤勞動。這種變化對我國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為經濟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3)從材料三中“南方的文學、藝術、儒學一下子興盛起來”可以判斷出北民南遷給南方帶來了文學、藝術、宗教等。
故答案為:(1)人口增加,生產力發展,糧食產量提高,經濟水平提高。
(2)自然條件南方氣侯適宜,資源豐富。 社會環境南方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人口、技術大量北方人遷徙到南方,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
(3)把中原文化傳播到了南方,如儒學、藝術、宗教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江南地區開發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0.制度的創新和完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魏書·高帝紀下》
材料二:中國古代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東晉南朝 隋 唐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材料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1)材料一所述的歷史事件發生于哪個少數民族 據材料一歸納這一改革的主要內容。結合所學,簡析這一改革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2)根據表格分析中國古代統治階層中出現的重要趨勢,結合所學說明出現這一趨勢的主要政治原因。
(3)材料三中“自封建變為郡縣”指的是什么 為加強對超越“漢、隋、唐、宋”幅員遼闊疆域的有效治理,元朝統治者設置了相應的機構進行管理。請你舉1例說明。
【答案】(1)鮮卑族;穿漢服,說漢話;作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加快北方民族交融步伐,使傳統漢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
(2)統治階層基礎不斷擴大(或答成“寒門子弟入仕比例逐漸增大”);
原因:隋朝創立的科舉制度打破門第限制,為讀書人提供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唐朝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北宋趙匡胤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使士人得到社會普遍的尊重。
(3)秦朝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在中央設立宣政院負責西藏(答成“藏族地區"也可)行政,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理澎湖和琉球(答成“臺灣地區"也可)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北方的民族融合;科舉制的創立;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其措施,要求具備結合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據材料二“革衣服之制……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及其出處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從穿漢服、說漢話方面說明其措施。孝文帝的改革,豐富和發展了中原文化,促進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為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2)根據表格可見中國古代統治階層中寒門子弟入仕比例逐漸增大。為了擴大統治的需要,隋唐時期選官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科舉制度確立,門閥制度漸漸解體,到了北宋時期,統治者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科舉制得到完善和發展,科舉制打破了特權壟斷,擴大官吏的人才來源。
(3)秦朝統一全國后,為加強封建統治,鞏固統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地方上,秦朝進一步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為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元朝在地方上實行行省制度,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加強對琉球(今臺灣)的管轄。
故答案為:(1)鮮卑族;穿漢服,說漢話;作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加快北方民族交融步伐,使傳統漢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
(2)統治階層基礎不斷擴大(或答成“寒門子弟入仕比例逐漸增大”);原因:隋朝創立的科舉制度打破門第限制,為讀書人提供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唐朝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北宋趙匡胤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使士人得到社會普遍的尊重。
(3)秦朝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在中央設立宣政院負責西藏(答成“藏族地區"也可)行政,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理澎湖和琉球(答成“臺灣地區"也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孝文帝改革、科舉制、郡縣制、行省制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世界文明古國都有其獨特的文明象征。萬里長城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作為最古老的非洲國家,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是(  )
A.尼羅河 B.金字塔 C.獅身人面像 D.木乃伊
2.在史學界,有文字記載且有出土文物印證的歷史被稱為“信史”,即較為翔實可信的歷史。據此,我國的“信史”開始于(  )
A.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橋文化時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湘湖邊越王城山關于越王勾踐饋魚退兵的傳說,建基于對“春秋五霸”的其中一種說法。這一說法中的“五霸”,除了越王和吳王,其余的三個霸主為(  )
A.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B.齊桓公、宋襄公、楚莊王
C.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 D.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
4.“城門立木”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典故,商鞅如此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
A.綠化環境 B.加固城門 C.加強君權 D.推行新法
5.孔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張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廣泛和深入的影響。下列文化精華,屬于孔子思想內涵的有(  )
①關心愛護他人
②主張“無為”,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
③加強個人修養
④以“德”教化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古代希臘的政治體制屬于城邦民主制,為鼓勵和保證全體男性成年公民積極參政,城邦采取的主要舉措包括(  )
①給予每個公民投票權
②為參政公民發放工資
③發放“觀劇津貼”接受教育
④讓參政公民家屬參與國家政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古代羅馬歷史悠久,疆域廣闊。右圖所示的疆域應該屬于古羅馬哪一個時期?(  )
A.羅馬共和國時期 B.2世紀羅馬帝國時期
C.西羅馬帝國時期 D.東羅馬帝國時期
8.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文化繁榮現象出現的原因包括(  )
①社會變遷 ②思想言論自由 ③全體公民參政議政 ④文字趨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阿拉伯人改造的從0到9的十個數字及其計數法,發明者為(  )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埃及人
C.古代中國人 D.古代印度人
10.《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據考證,該詩為贊美齊桓公幫助衛國人打敗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證了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下列各項中與以上信息相關的史實是(  )
A.牧野之戰 B.春秋爭霸 C.楚漢之爭 D.官渡之戰
11.“當中國出現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時候,那里也透射出歐洲第一縷文明的曙光;當東方誕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時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這句話中的“那里”是指(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羅馬 D.古代希臘
12.公元7世紀日本推行的一場重要改革,把日本歷史推入了一個新時代。這場改革仿效的是(  )
A.古代希臘政制 B.古代羅馬政制
C.中國漢代政制 D.中國唐代政制
13.某歷史活動課場景:同學們激烈討論,暢所欲言,內容涉及封建莊園、丕平獻土、城市興起等。這堂課正在探究的主題是(  )
A.上古亞非文明 B.上古歐洲文明
C.亞洲封建國家 D.歐洲封建國家
14.今新疆地區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目前已知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新疆最早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唐朝
15.(史記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的記載,這些舉措對國家的發展具有的主要意義為(  )
A.加強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
B.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C.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文明的發展
D.為西漢王朝的全盛奠定了基礎
16.“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兩句中的相關歷史人物指的是(  )
A.項羽和劉邦 B.陳勝與吳廣 C.項羽與勾踐 D.商鞅與劉邦
17.在《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中國的下列帝王名列前茅,請判斷下列帝王與其加強統治所采取措施相符合的是(  )
①嬴政——建立中央集權官僚制度,將小篆作為全國統一文字;
②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設置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
③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
④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⑤成吉思汗——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設立宣政院,負責西藏地區的事務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18.以下是某學習小組在研究性學習中搜集的一組圖片,由此可知他們探究的主題是(  )
A.魏晉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B.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
C.兩宋時期對外貿易的繁榮 D.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19.民族的交融與國家的統一是歷史主流。下列能印證游牧民族和漢族交流融合特點的有(  )
①黃道婆在松江地區傳播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②女真皇帝金熙宗“已失女真之本態”,“宛然漢家少年”
③西夏掌握先進鼓風技術,所鑄兵器鋒利無比,被譽為“天下第一”
④遼統治者效仿中原制度,在10世紀中期呈現出“耕墾千余里”的興旺景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若止印三二張,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材料中的“極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造紙術的重大發明 B.北宋城市商業的繁榮
C.“瓦子”的出現 D.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21.自夏朝以來,我國古代王朝更替延續,展現著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基本脈絡。下列統治者按其朝代先后順序排列應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③⑤①④② D.③④①⑤②
22.東漢時,漢匈文化交流頻繁,一些匈奴習俗也逐漸傳到漢地。下列體育活動,原先屬于匈奴習俗的是①馬拉松跑②2)摔跤③賽馬④擲鐵餅(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紙屬于(  )
A.春秋末期 B.西漢早期 C.東漢末期 D.宋代中期
24.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璀璨奪目,許多成就領先于世界很多年。其中,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從而領先世界千年的成就出現于我國(  )
A.秦朝 B.漢朝 C.南北朝 D.唐朝
25.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齊民要術》 B.《大唐西域記》
C.《金剛經》 D.《論語》
二、非選擇題(26題4分;27題8分;28題12分;29題12分;30題14分;共50分)
26.連線題,將下列古代文明成就與對應地區連上線。
腓尼基字母文字 古馬比倫
《漢謨拉比法典》 古代中國
佛教 古代黎馬嫩地區
后母戊鼎 古代印度
27.連線題,將中間所列古代統治者與左右兩邊的文治武功舉措及其作川連上線。
出兵東征 周武王 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紐帶
統一文字 亞歷山大 立權威、拓邊疆,成世界最大國
實行分封制 秦始皇 加強中央對地方官員的監督
建立刺史制度 漢武帝 建立地跨亞非三大洲帝國
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小組合作討論是學習、探究歷史的重要載體。八年級學生以古希臘羅為例,開展了一場以“文明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嗎 ”為主題的合作討論,請你完成相關問題。
古希臘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克里斯提尼進行改革,確立了 。后來希臘因城邦體制衰落而被北方興起的 王國所來。伴隨著亞瑟歷山大的東征,希臘文化對外傳播開來。
古羅馬 公元前6世紀末,古羅馬的 是當時共和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公元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但是羅馬文化卻對外傳播開來。
材料一:拉丁語及其衍生的主要語種有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等。
材料二:
(1)完成表格內關于古希臘和古羅馬歷史的空白處內容
(2)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體制在本質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結合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談談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在哪些方面對世界文明產生了巨大影響
(4)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思考,結合本次討論的主題,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史記》記載,漢中期以前江南地域遼闊,人煙稀少,生產技術較落后,百姓沒有什么積蓄。
材料二:《宋書》記載,南朝前期江南繁榮昌盛,民戶越來越多,土地遼闊,物產豐富,如果一個郡獲大豐收,就可以解決好幾個郡的糧食問題。
材料三:唐朝《通典》記載,西晉滅亡后,大量文士避難南方。南方的文學、藝術、儒學一下子興盛起來。
(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說說從漢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區發生了哪些變化。
(2)從自然條件、社會環境、人技術等方面,說說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結合材料三指出,除人口和生產技術外,北民南遷還給南方帶來了什么影響
30.制度的創新和完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魏書·高帝紀下》
材料二:中國古代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東晉南朝 隋 唐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材料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1)材料一所述的歷史事件發生于哪個少數民族 據材料一歸納這一改革的主要內容。結合所學,簡析這一改革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2)根據表格分析中國古代統治階層中出現的重要趨勢,結合所學說明出現這一趨勢的主要政治原因。
(3)材料三中“自封建變為郡縣”指的是什么 為加強對超越“漢、隋、唐、宋”幅員遼闊疆域的有效治理,元朝統治者設置了相應的機構進行管理。請你舉1例說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埃及最著名的遺產是金字塔,它是古代埃及國王的墳墓,也是當時人們高超的建筑藝術和獨特審美情趣的體現。因此說,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ACD三項都不是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不符合題意;
B項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準確識記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朝時期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和甲骨文和宮殿遺址,是我國信史的開端。
AB兩項在商朝之前,不符合題意;
C項商朝是我國 “信史”的開始,符合題意;
D項西周在商朝之后,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骨文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準確識記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3.【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展開了爭霸戰爭,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史稱春秋五霸。還有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A項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為其余的三個霸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春秋五霸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春秋五霸。
4.【答案】D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時期的城門立木做法主要是為了確立變法的公信力,推行變法。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推行新法是商鞅“城門立木”的直接目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商鞅變法的史實。
5.【答案】C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主張 “以德治國”, ①③④均是孔子思想核心的內涵;老子主張“無為”,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②不符合題意。
C項①③④屬于孔子的思想內涵,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掌握情況。識記并區分諸子百家的主張。
6.【答案】A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在古代雅典,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等一系列大事,婦女、奴隸、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權力。④讓參政公民家屬參與國家政治說法錯誤,應排除含④的選項。
A項①②③是城邦采取的主要舉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備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和理解運用能力。識記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
7.【答案】B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ACD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2世紀羅馬帝國時期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與擴張。需要準確識記羅馬帝國的擴張和疆域。
8.【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我國處于奴隸制社會瓦解,封建制社會形成時期,社會等級森嚴,因此③全體公民參政議政的說法錯誤,排除含③的選項。
D項①②④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文化繁榮現象出現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文化繁榮現象出現的原因。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
9.【答案】D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頭表示數字,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這一方法,對它加以改造,12世紀初,這一簡便的計數法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D項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從0到9的十個數字及其計數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阿拉伯數字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印度人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
10.【答案】B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擊,于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所以與此密切相關的史實是春秋爭霸。
ACD三項與題干信息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春秋爭霸與題干信息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詩經 衛風 木瓜》的內容為切入點,考查春秋爭霸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春秋爭霸的相關史實。
11.【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歐洲第一縷文明的曙光”“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哲人”及所學可知,題干中的“那里”指的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依據“東方誕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時候”及所學可知,孔子、老子誕生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哲人也正處于這一時期。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中的“那里”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古代希臘是題干材料中的“那里”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希臘古典文化,要求具備具備識記歷史知識和準確解讀題干的能力。
12.【答案】D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隋唐時期的制度,進行大化改新。
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中國唐代政制是日本大化改新仿效的對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即可作答。注意識記大化改新內容及影響。
13.【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封建莊園是西歐封建社會的基層經濟單位,也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組織單位。公元756年,丕平把他奪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羅馬周圍地區,送給羅馬教皇,史稱“丕平獻土”;10世紀西歐手工業和商業發展,城市興起,封建主加緊對城市市民的剝削,一些市民展開了與封建主的進行了爭取自治權的斗爭。封建莊園、丕平獻土、城市興起都反映的是歐洲封建國家的史實。
ABC三項和“封建莊園、丕平獻土、城市興起”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歐洲封建國家是歷史活動課正在探究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歐封建國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基礎知識的記憶。
14.【答案】B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加強對新疆的管轄,這是新疆地區正式隸屬中央政府管轄的開始。
B項西漢時期新疆地區最早隸屬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漢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學生需準確識記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
15.【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時期采取明法度、統一度量衡、書同文和車同軌等措施,都是為了維護國家統一服務的。
AB兩項不屬于材料中措施的意義,不符合題意;
C項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文明的發展是“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這些舉措的主要意義,符合題意;
D項為西漢王朝的全盛奠定了基礎說法錯誤,材料中的措施是秦朝推行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識記基礎史實的能力。
16.【答案】C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是指秦朝末年項羽率領起義軍在巨鹿之戰中,破釜沉舟,大敗秦軍;“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滅掉吳國。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項羽與勾踐是“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兩句中的相關歷史人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末農民起義和春秋末年諸侯爭霸的知識,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題干的能力。理解對聯的含義是解題的關鍵。
17.【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貞觀之治;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漢武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公元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府”,與漢武帝無關,故②不相符;排除含②的選項。
D項①③④相符合,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帝王與其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
18.【答案】D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秧馬是兩宋時期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反映了兩宋農業的發展;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商標反映的是商鋪商業的發展;清明上河圖反映的是北宋汴河兩岸經濟的繁榮;北宋時期出現的紙幣交子,反映了商業的繁榮,總起來看反映了宋代社會經濟的發展。
ABC三項都與圖表述的內容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D項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他們探究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與理解能力。注意準確識記宋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
19.【答案】C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
【解析】【分析】黃道婆使松江成為“衣被天下”的棉紡織中心,強調的是元代科技的發展,①不符合題意。
女真皇帝金熙宗已“失女真之本態”,“宛然一漢家少年”——說明女真族深受漢文化影響,促進了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②符合題意。
西夏所鑄兵器鋒利無比,被譽為“天下第一”,說明西夏兵器制造業發達,屬于科技發展,③不符合題意。
遼是契丹族的政權,契丹族是游牧民族。遼統治地區已呈現出“耕墾千余里”的興旺景象,說明契丹族學習漢族的生產方式,促進了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民族融合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學生掌握古代民族融合的相關知識。
20.【答案】D
【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活字印刷術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極為神速”是指印刷技術的高超,主要得益于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活字印刷術的了解。
21.【答案】D
【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①武則天是唐朝時期的,②忽必烈是元朝時期的,③光武帝是漢朝時期的,④孝文帝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⑤趙匡胤是北宋時期的,因此按其朝代先后順序排列應為③④①⑤②。
D項③④①⑤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帝王。解題的關鍵關鍵是識記基礎知識。
22.【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東漢時,匈奴貴族派子弟到洛陽就學,回去后傳播漢朝文化;匈奴仿制漢式銅器和鐵器;漢人從匈奴引進重要畜力——驢、騾、駱駝;匈奴的樂器、歌舞傳到漢地;摔跤、賽馬等體育活動也源于匈奴的習俗。
D項②③原先屬于匈奴習俗,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與匈奴的關系。需要準確識記東漢與匈奴的關系。
23.【答案】B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我國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是我國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西漢末期,能夠制造出纖維分布均勻、質地比較細白的紙。甘肅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紙。
B項西漢早期我國發明了紙,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紙的發明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24.【答案】C
【知識點】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就,最突出的是在數學領域求得比較精確的圓周率。祖沖之利用并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7位數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領先世界近千年。
C項南北朝的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祖沖之的科技成就,要求具備基礎的識記能力。
25.【答案】C
【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唐朝已經發明雕版印刷術,最著名的是《金剛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C項《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相關史實。理解與識記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相關史實。
26.【答案】
【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現在的世界,使用字母系統文字的國家最多,這些最初的字母通常說是腓尼基人發明的。腓尼基人最初大致在現今的黎巴嫩一帶,后來遷移到北非的迦太基;后來的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等,都是從腓尼基字母而來。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制利益,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佛教創立于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后母戊大方鼎(又稱司母戊鼎)是中國商朝青銅器的精品,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銅器。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腓尼基字母文字、《漢謨拉比法典》、佛教、后母戊鼎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腓尼基字母文字、《漢謨拉比法典》、佛教、后母戊鼎的相關知識。
27.【答案】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解析】【分析】西周為了鞏固統治,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采取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繳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分封制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前334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率軍進攻波斯,開始了亞歷山大東征;歷時十年,經過伊蘇斯之戰、高加米拉戰役、吉達斯普河戰役,亞歷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最終建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文字,以后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與發展,鞏固了統治,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漢武帝時為監察地方,設置刺史制度,在地方,將全國劃分為13個監察區域,稱為“十三州部”,每個州設一個刺史,監督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統治者及事跡。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8.【答案】(1)雅典民主制度;馬其頓;元老院;476年
(2)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政治
(3)文化:文字上的貢獻;體育盛會:現代奧運會;法律:西方近現代法律體系;政治:民主政治
(4)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執政官克里斯提尼進行改革,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確立起來。后來希臘因城邦體制衰落而被北方興起的馬其頓王國所滅。公元前6世紀末,古羅馬的元老院是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2)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公民大會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和平、戰爭等重大問題。古希臘之后,歐洲進入封建社會前羅馬共和國也在發展民主政治,羅馬共和國時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機構,公民享有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國家沒有國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機構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職是執政官。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體制在本質上都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政治的特點。
(3)圖一美國國會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成為現代西方國家民主制度的起源。圖二里約奧運會反映了起源于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成為世界性盛會等。
(4)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探討,結合本次討論的主題“文明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嗎?”可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
故答案為:(1)雅典民主制度;馬其頓;元老院;476年。
(2)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政治。
(3)文化:文字上的貢獻;體育盛會:現代奧運會;法律:西方近現代法律體系;政治:民主政治。
(4)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9.【答案】(1)人口增加,生產力發展,糧食產量提高,經濟水平提高。
(2)自然條件南方氣侯適宜,資源豐富。
社會環境南方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人口、技術大量北方人遷徙到南方,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
(3)把中原文化傳播到了南方,如儒學、藝術、宗教等。
【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根據根據材料一“漢中期以前江南地域遼闊,人煙稀少,生產技術較落后,百姓沒有什么積蓄。”可知,西漢時期,江南地區荒涼落后;根據材料二“南朝前期江南繁榮昌盛,民戶越來越多,土地遼闊,物產豐富,如果一個郡獲大豐收,就可以解決好幾個郡的糧食問題。”可知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富庶。說明從漢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區人口增加,生產力發展,糧食產量提高,經濟水平提高。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江南地區由荒涼、落后變為富庶的原因有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溫暖、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安定;勞動人民辛勤勞動。這種變化對我國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為經濟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3)從材料三中“南方的文學、藝術、儒學一下子興盛起來”可以判斷出北民南遷給南方帶來了文學、藝術、宗教等。
故答案為:(1)人口增加,生產力發展,糧食產量提高,經濟水平提高。
(2)自然條件南方氣侯適宜,資源豐富。 社會環境南方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人口、技術大量北方人遷徙到南方,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
(3)把中原文化傳播到了南方,如儒學、藝術、宗教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江南地區開發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0.【答案】(1)鮮卑族;穿漢服,說漢話;作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加快北方民族交融步伐,使傳統漢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
(2)統治階層基礎不斷擴大(或答成“寒門子弟入仕比例逐漸增大”);
原因:隋朝創立的科舉制度打破門第限制,為讀書人提供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唐朝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北宋趙匡胤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使士人得到社會普遍的尊重。
(3)秦朝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在中央設立宣政院負責西藏(答成“藏族地區"也可)行政,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理澎湖和琉球(答成“臺灣地區"也可)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北方的民族融合;科舉制的創立;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其措施,要求具備結合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據材料二“革衣服之制……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及其出處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從穿漢服、說漢話方面說明其措施。孝文帝的改革,豐富和發展了中原文化,促進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為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2)根據表格可見中國古代統治階層中寒門子弟入仕比例逐漸增大。為了擴大統治的需要,隋唐時期選官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科舉制度確立,門閥制度漸漸解體,到了北宋時期,統治者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科舉制得到完善和發展,科舉制打破了特權壟斷,擴大官吏的人才來源。
(3)秦朝統一全國后,為加強封建統治,鞏固統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地方上,秦朝進一步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為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元朝在地方上實行行省制度,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加強對琉球(今臺灣)的管轄。
故答案為:(1)鮮卑族;穿漢服,說漢話;作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加快北方民族交融步伐,使傳統漢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
(2)統治階層基礎不斷擴大(或答成“寒門子弟入仕比例逐漸增大”);原因:隋朝創立的科舉制度打破門第限制,為讀書人提供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唐朝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北宋趙匡胤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使士人得到社會普遍的尊重。
(3)秦朝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在中央設立宣政院負責西藏(答成“藏族地區"也可)行政,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理澎湖和琉球(答成“臺灣地區"也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孝文帝改革、科舉制、郡縣制、行省制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京市| 玉田县| 津南区| 西安市| 闵行区| 白河县| 济源市| 西安市| 柘荣县| 沈丘县| 新蔡县| 龙胜| 石门县| 安福县| 彩票| 修水县| 平顺县| 忻城县| 弋阳县| 灵台县| 赤壁市| 英山县| 比如县| 亳州市| 陆川县| 清水县| 和林格尔县| 太和县| 沙坪坝区| 弥勒县| 巧家县| 永德县| 广昌县| 临城县| 安多县| 栖霞市| 理塘县| 青铜峡市| 临猗县| 天台县| 永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