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區大成中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第一次月考評估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項選擇題1.(2017八下·鄞州期中)有這樣一本神奇的書,法國著名的漢學教授儒蓮稱其為“技術百科全書”,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把它稱為“中國的狄德羅”——宋應星所作的“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它是( )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C.《資治通鑒》 D.《天工開物》2.(2017八下·柯橋期中)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學者是( )A.黃宗羲 B.顧炎武 C.王羲之 D.朱熹3.(2016八下·溫州期中)八年級學生張強對同學說:“明朝的官員沒有隱私權,太可怕了!”他評述了明朝哪項措施造成的后果( )A.焚書坑儒 B.設置廠衛等特務機構C.八股取士 D.大興文字獄4.(2018八下·浙江期中)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該地區治理的史實包括 ( ?。?br/>①冊封達賴和班禪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③設置駐藏大臣④設置伊犁將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18八下·慈溪期末)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所反映出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br/>A.社會秩序動蕩 B.邊疆防御鞏固C.專制皇權強化 D.地方權力膨脹6.(2019八下·臨海月考)有學者認為,18世紀中后期的西方“選擇了海洋”,中國“選擇了陸地”。“選擇了陸地”是指中國( )A.重視塞防忽視海防B.積極培育國內市場C.奉行“閉關鎖國”政策D.加強發展陸路交通7.(2017八下·秀洲月考)《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睆囊陨鲜妨现胁荒塬@取的信息是( )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8.(2019八下·臨海月考)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關閉寧波等港口,僅留廣州一處由政府特許的“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清朝實行的閉關政策是指( )A.全面禁止對外貿易 B.嚴格限制對外交易C.不許外國人來華 D.禁止中國對外交往9.(2019八下·臨海月考)某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整理出以下史實:元朝設置宣政院、明朝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設置伊犁將軍。如果要給他們的研究確定一個主題,應該是( )A.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B.文化的繁榮與昌盛C.機構的設置與變化 D.對外的聯系與交往10.(2017八下·鄞州期中)“洋船至寧波者甚多,將來番船云集,留居日久,將又成一粵省澳門矣。”這句話最能反映出( ?。?br/>A.清政府看到外商到中國來很高興B.寧波外商云集,十分繁榮C.清政府希望外商居住在澳門D.清政府對外商來華心存恐懼和擔憂二、非選擇題11.(2019八下·臨海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據史料記載,從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的八天內,內外諸司送到皇宮的奏章共1660件,這些奏章有講一件事的,也有講兩三件事的,共計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處理411事。(1)大量奏章送達皇宮,是因朱元璋對“內外諸司”做了哪些改革?(2)有什么人協助朱元璋處理如此多的奏章?(3)結合材料,如何看待這些改革?12.(2019八下·臨海月考)馬戛爾尼使華以失敗而告終。1794年9月,馬戛爾尼回到英國,向國王和議會呈送了一份使華報告。假如你是馬戛爾尼,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和課本等材料從經濟、政治、外交、軍事和文化等方面比較當時中國與英國的發展狀況,并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進表格相應位置。比較中英近代前夜歷史國家項目 清朝前期中國 英 國經濟狀況 及文明類型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 思想文化 軍事力量 綜合國力 A農業為主,男耕女織,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屬于農耕文明B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C裝備先進D完成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強國,經濟迅速發展,屬于工業文明E文化專制,禁錮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獄,科技落后F閉關鎖國G處于封建社會衰朽階段H殖民擴張I思想文化繁榮活躍,如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科技世界領先J世界強國K裝備落后L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政治腐敗13.想一想,議一議。1793年,馬戛爾尼率領英國使團來到中國,提出遣使進京、開放通商口岸、減少關稅、租用浙江舟山附近一海島給英國人居住和存貨、自由傳教等要求。請你對馬戛爾尼的這些要求作出恰當的分析、評論。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天工開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工開物》被譽為“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天工開物》的識記。2.【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思想文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他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專制。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清思想文化發展的識記。3.【答案】B【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廠衛特務機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為了加強專制統治,特令錦衣衛監管刑獄,賦予巡查緝捕的權力,下設鎮撫司,有監獄和法庭。除了負責侍衛、密緝導致奸佞之外,北鎮撫司還掌管“詔獄”,各地重罪逮至京師,往往由該司嚴刑審理,而后直接奏請皇帝。明中葉后與東廠,西廠并列,成為廠衛并稱的特務組織。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廠衛特務機構的了解。4.【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加強了對新疆的管轄;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大臣都屬于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①冊封達賴和班禪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西藏地區治理的史實,不符合題意;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新疆地區治理的史實,符合題意;③設置駐藏大臣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西藏地區治理的史實,不符合題意;④設置伊犁將軍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新疆地區治理的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加強對新疆地區管轄的措施。5.【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設置軍機處”,結合所學知識:明太祖時期,為加強君權,在中央廢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清朝雍正帝時期,設軍機處,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C項專制皇權強化是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垂相到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所反映出的歷史發展趨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權加強的有關知識。6.【答案】C【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清朝乾隆時期的相關知識。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后中西方的比較。選擇海洋是指殖民擴張,選擇陸地則是指針對殖民擴張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以此防止西方殖民勢力的滲透。選項ABD不符合18世紀中國的情況,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我國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7.【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考點的理解。本題要求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無法從材料總獲得的選項就是錯誤選項。從“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中可以得出明朝科舉考試延續了前代的基礎,但稍變了唐宋的考試方法。從“專取四子樹......五經命題試士”中可以看出四書五經是明朝科舉考試的命范圍。而明朝科舉考試的答題問卷在本段材料中不能獲取。本題是逆向選擇題,要求選出錯誤選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變化。8.【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清朝閉關政策概念的了解。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并不是禁止對外貿易和交往。正確答案為B。【點評】理解清朝閉關政策的內容。9.【答案】A【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對邊疆地區的管理。題干中元朝設置宣政院,加強了對西藏地區(中國西南地區)的管理;明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加強了中國東南地區的管理;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貴族大小和卓叛亂之后,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新疆地區(中國西北地區)管轄。BD表述的文化、對外聯系與題意無關;題干中提到的是三個不同的地區,不是一個地區不同朝代設置的不同管理機構,不涉及機構的變化,故C也不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知道歷朝歷代對邊疆地區的管理措施并能加以區分。10.【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閉關鎖國政策的有關知識。材料主要說明乾隆皇帝因為擔心洋人來華貿易制造事端,從而關閉通商口岸。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了解。11.【答案】(1)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省,權分三司(2)內閣大學士(3)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皇權失去制約了,但皇帝政務繁多,難以應付【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結合題目的限定性要求”朱元璋對‘內外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門)作了哪些改革?“聯系所學可知,其改革是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2)面對繁重的工作負擔,設置殿閣大學士幫助處理奏章。(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省,權分三司。(2)內閣大學士。(3)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皇權失去制約了,但皇帝政務繁多,難以應付。【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明太祖處理奏章為切入點,考查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答案】A;D;L;D;F;H;E;I;K;K;B;J【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清朝前期的中國:經濟上農業為主,男耕女織,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屬于農耕文明,政治上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政治腐敗,外交上閉關鎖國,文化上文化專制,禁銅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獄,科技落后,軍事上裝備落后,綜合國力日益衰落。英國經濟上完成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強國,經濟迅速發展,屬于工業文明,政治上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外交上殖民擴張,文化上思想文化繁榮活躍,如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萍际澜珙I先,軍事上裝備落后,綜合國力上是世界強國。[點評]橫向比較中國與英國的不同發展軌跡,探討中國逐步落伍的原因。故答案為:A;D;L;D;F;H;E;I;K;K;B;J。【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橫向比較中國與英國的不同發展軌跡,探討中國逐步落伍的原因。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答案】馬戛爾尼提出的這些要求中,雖然既帶有侵略性的內容,但是也有合理的要求。如果清朝與之談判,對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拒絕,對于合理要求予以考慮,用和平的方式與之交往、接觸,就能對英國及西方的情況有所了解,這對于當時的人們了解世界,對于中國以后融入世界的發展潮流就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乾隆皇帝看不到這一點,使中國失去了了解世界的一次大好機遇,非??上?。【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戛爾尼使華的有關知識,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言之有物即可。如:馬戛爾尼提出的這些要求中,雖然既帶有侵略性的內容,但是也有合理的要求。如果清朝與之談判,對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拒絕,對于合理要求予以考慮,用和平的方式與之交往、接觸,就能對英國及西方的情況有所了解,這對于當時的人們了解世界,對于中國以后融入世界的發展潮流就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乾隆皇帝看不到這一點,使中國失去了了解世界的一次大好機遇,非??上?。【點評】本題比較困難,主要考查學生對馬戛爾尼使華的理解運用能力。1 / 1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區大成中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第一次月考評估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項選擇題1.(2017八下·鄞州期中)有這樣一本神奇的書,法國著名的漢學教授儒蓮稱其為“技術百科全書”,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把它稱為“中國的狄德羅”——宋應星所作的“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它是( ?。?br/>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C.《資治通鑒》 D.《天工開物》【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天工開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工開物》被譽為“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天工開物》的識記。2.(2017八下·柯橋期中)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學者是( )A.黃宗羲 B.顧炎武 C.王羲之 D.朱熹【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思想文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他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專制。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清思想文化發展的識記。3.(2016八下·溫州期中)八年級學生張強對同學說:“明朝的官員沒有隱私權,太可怕了!”他評述了明朝哪項措施造成的后果( ?。?br/>A.焚書坑儒 B.設置廠衛等特務機構C.八股取士 D.大興文字獄【答案】B【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廠衛特務機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為了加強專制統治,特令錦衣衛監管刑獄,賦予巡查緝捕的權力,下設鎮撫司,有監獄和法庭。除了負責侍衛、密緝導致奸佞之外,北鎮撫司還掌管“詔獄”,各地重罪逮至京師,往往由該司嚴刑審理,而后直接奏請皇帝。明中葉后與東廠,西廠并列,成為廠衛并稱的特務組織。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廠衛特務機構的了解。4.(2018八下·浙江期中)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該地區治理的史實包括 ( ?。?br/>①冊封達賴和班禪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③設置駐藏大臣④設置伊犁將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加強了對新疆的管轄;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大臣都屬于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①冊封達賴和班禪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西藏地區治理的史實,不符合題意;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新疆地區治理的史實,符合題意;③設置駐藏大臣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西藏地區治理的史實,不符合題意;④設置伊犁將軍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新疆地區治理的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加強對新疆地區管轄的措施。5.(2018八下·慈溪期末)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所反映出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社會秩序動蕩 B.邊疆防御鞏固C.專制皇權強化 D.地方權力膨脹【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設置軍機處”,結合所學知識:明太祖時期,為加強君權,在中央廢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清朝雍正帝時期,設軍機處,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C項專制皇權強化是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垂相到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所反映出的歷史發展趨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權加強的有關知識。6.(2019八下·臨海月考)有學者認為,18世紀中后期的西方“選擇了海洋”,中國“選擇了陸地”?!斑x擇了陸地”是指中國( )A.重視塞防忽視海防B.積極培育國內市場C.奉行“閉關鎖國”政策D.加強發展陸路交通【答案】C【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清朝乾隆時期的相關知識。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后中西方的比較。選擇海洋是指殖民擴張,選擇陸地則是指針對殖民擴張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以此防止西方殖民勢力的滲透。選項ABD不符合18世紀中國的情況,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我國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7.(2017八下·秀洲月考)《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睆囊陨鲜妨现胁荒塬@取的信息是( )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考點的理解。本題要求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無法從材料總獲得的選項就是錯誤選項。從“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中可以得出明朝科舉考試延續了前代的基礎,但稍變了唐宋的考試方法。從“專取四子樹......五經命題試士”中可以看出四書五經是明朝科舉考試的命范圍。而明朝科舉考試的答題問卷在本段材料中不能獲取。本題是逆向選擇題,要求選出錯誤選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變化。8.(2019八下·臨海月考)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關閉寧波等港口,僅留廣州一處由政府特許的“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清朝實行的閉關政策是指( ?。?br/>A.全面禁止對外貿易 B.嚴格限制對外交易C.不許外國人來華 D.禁止中國對外交往【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清朝閉關政策概念的了解。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并不是禁止對外貿易和交往。正確答案為B。【點評】理解清朝閉關政策的內容。9.(2019八下·臨海月考)某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整理出以下史實:元朝設置宣政院、明朝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設置伊犁將軍。如果要給他們的研究確定一個主題,應該是( ?。?br/>A.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B.文化的繁榮與昌盛C.機構的設置與變化 D.對外的聯系與交往【答案】A【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對邊疆地區的管理。題干中元朝設置宣政院,加強了對西藏地區(中國西南地區)的管理;明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加強了中國東南地區的管理;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貴族大小和卓叛亂之后,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新疆地區(中國西北地區)管轄。BD表述的文化、對外聯系與題意無關;題干中提到的是三個不同的地區,不是一個地區不同朝代設置的不同管理機構,不涉及機構的變化,故C也不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知道歷朝歷代對邊疆地區的管理措施并能加以區分。10.(2017八下·鄞州期中)“洋船至寧波者甚多,將來番船云集,留居日久,將又成一粵省澳門矣?!边@句話最能反映出( )A.清政府看到外商到中國來很高興B.寧波外商云集,十分繁榮C.清政府希望外商居住在澳門D.清政府對外商來華心存恐懼和擔憂【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閉關鎖國政策的有關知識。材料主要說明乾隆皇帝因為擔心洋人來華貿易制造事端,從而關閉通商口岸。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了解。二、非選擇題11.(2019八下·臨海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據史料記載,從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的八天內,內外諸司送到皇宮的奏章共1660件,這些奏章有講一件事的,也有講兩三件事的,共計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處理411事。(1)大量奏章送達皇宮,是因朱元璋對“內外諸司”做了哪些改革?(2)有什么人協助朱元璋處理如此多的奏章?(3)結合材料,如何看待這些改革?【答案】(1)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省,權分三司(2)內閣大學士(3)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皇權失去制約了,但皇帝政務繁多,難以應付【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結合題目的限定性要求”朱元璋對‘內外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門)作了哪些改革?“聯系所學可知,其改革是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2)面對繁重的工作負擔,設置殿閣大學士幫助處理奏章。(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省,權分三司。(2)內閣大學士。(3)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皇權失去制約了,但皇帝政務繁多,難以應付。【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明太祖處理奏章為切入點,考查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2019八下·臨海月考)馬戛爾尼使華以失敗而告終。1794年9月,馬戛爾尼回到英國,向國王和議會呈送了一份使華報告。假如你是馬戛爾尼,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和課本等材料從經濟、政治、外交、軍事和文化等方面比較當時中國與英國的發展狀況,并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進表格相應位置。比較中英近代前夜歷史國家項目 清朝前期中國 英 國經濟狀況 及文明類型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 思想文化 軍事力量 綜合國力 A農業為主,男耕女織,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屬于農耕文明B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C裝備先進D完成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強國,經濟迅速發展,屬于工業文明E文化專制,禁錮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獄,科技落后F閉關鎖國G處于封建社會衰朽階段H殖民擴張I思想文化繁榮活躍,如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科技世界領先J世界強國K裝備落后L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政治腐敗【答案】A;D;L;D;F;H;E;I;K;K;B;J【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清朝前期的中國:經濟上農業為主,男耕女織,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屬于農耕文明,政治上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政治腐敗,外交上閉關鎖國,文化上文化專制,禁銅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獄,科技落后,軍事上裝備落后,綜合國力日益衰落。英國經濟上完成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強國,經濟迅速發展,屬于工業文明,政治上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外交上殖民擴張,文化上思想文化繁榮活躍,如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萍际澜珙I先,軍事上裝備落后,綜合國力上是世界強國。[點評]橫向比較中國與英國的不同發展軌跡,探討中國逐步落伍的原因。故答案為:A;D;L;D;F;H;E;I;K;K;B;J。【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橫向比較中國與英國的不同發展軌跡,探討中國逐步落伍的原因。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想一想,議一議。1793年,馬戛爾尼率領英國使團來到中國,提出遣使進京、開放通商口岸、減少關稅、租用浙江舟山附近一海島給英國人居住和存貨、自由傳教等要求。請你對馬戛爾尼的這些要求作出恰當的分析、評論。【答案】馬戛爾尼提出的這些要求中,雖然既帶有侵略性的內容,但是也有合理的要求。如果清朝與之談判,對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拒絕,對于合理要求予以考慮,用和平的方式與之交往、接觸,就能對英國及西方的情況有所了解,這對于當時的人們了解世界,對于中國以后融入世界的發展潮流就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乾隆皇帝看不到這一點,使中國失去了了解世界的一次大好機遇,非??上?。【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戛爾尼使華的有關知識,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言之有物即可。如:馬戛爾尼提出的這些要求中,雖然既帶有侵略性的內容,但是也有合理的要求。如果清朝與之談判,對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拒絕,對于合理要求予以考慮,用和平的方式與之交往、接觸,就能對英國及西方的情況有所了解,這對于當時的人們了解世界,對于中國以后融入世界的發展潮流就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乾隆皇帝看不到這一點,使中國失去了了解世界的一次大好機遇,非??上А?br/>【點評】本題比較困難,主要考查學生對馬戛爾尼使華的理解運用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區大成中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第一次月考評估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區大成中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第一次月考評估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