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紹興市楊汛橋鎮中學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思品開學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紹興市楊汛橋鎮中學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思品開學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楊汛橋鎮中學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思品開學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九下·紹興開學考)國共兩黨兩次合作,分別領導的戰爭(或革命運動)是( ?。?br/>①北伐戰爭 ②甲午中日戰爭 ③抗日戰爭 ④解放戰爭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①北伐戰爭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取得的成就;③抗日戰爭是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取得的成就。②甲午中日戰爭和國共合作無關;④解放戰爭是國共分裂的表現。
A項①③是國共兩黨兩次合作分別領導的戰爭,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需要掌握國共合作基本史實。
2.(2019九下·紹興開學考)陳獨秀說:“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边@表明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是( ?。?br/>A.反對尊孔和復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學”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學 D.宣傳馬克思主義
【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德先生”“賽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學,這表明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學,也是他們高舉的兩面大旗。袁世凱為了復辟帝制,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先進的知識分子認為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源在于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所以他們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提倡“民主”和“科學”是題干材料表明的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陳獨秀的話語為依托,考查新文化運動。根據新文化運動的口號(兩面大旗)進行思考,熟記新文化運動的“兩面大旗”是關鍵。
3.(2019九下·紹興開學考)每年五四青年節,青年們激情飛揚,用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氣來紀念五四運動。關于這一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它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B.導火線是中國在華盛頓會議上的外交失敗
C.運動的口號是自強、求富
D.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游行、請愿、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A項它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B項導火線是中國在華盛頓會議上的外交失敗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br/>C項運動的口號是自強、求富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的口號是民主、科學;
D項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說法正確,符合題意;,首先爆發在北京,學生是運動的先鋒力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五四愛國運動的相關知識。理解和全面掌握五四運動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4.(2019九下·紹興開學考)“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痹娋渌枥L的情景發生在( ?。?br/>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紅軍長征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
【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依據關鍵信息“征師勝利到吳起”,可推斷反映的是紅軍長征時期的史實。結合教材可知,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紅軍進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歷經艱難險阻,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
ABD三項和題干詩句所描繪的情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紅軍長征時期發生“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痹娋渌枥L的情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5.(2019九下·紹興開學考)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的對象不包括( ?。?br/>A.吳佩孚 B.孫傳芳 C.袁世凱 D.張作霖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為了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戰場。唐繼堯,選項D符合題意。
ABD三項是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的對象,不符合題意;
C項袁世凱不是北伐戰爭直接打擊的目標,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北伐直接打擊的目標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國民革命和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
6.(2019九下·紹興開學考)下列事件搭配正確的有( ?。?br/>①日本改變落后面貌成為亞洲強國——明治維新
②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發表
③三大戰役中,發生在東北的戰役——淮海戰役
④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
⑤辛亥革命——孫中山 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役——凡爾登戰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紅軍長征;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①日本改變落后面貌成為亞洲強國——明治維新搭配正確,符合題意,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它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迅速發展成為一個亞洲強國;
②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發表搭配正確,符合題意,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③三大戰役中,發生在東北的戰役——淮海戰役搭配不正確,不符合題意,三大戰役中,發生在東北的戰役是遼沈戰役;
④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搭配正確,符合題意,1935年1月,黨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集中全力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⑤辛亥革命——孫中山搭配正確,符合題意,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役——凡爾登戰役搭配不正確,不符合題意,凡爾登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C項①②④⑤搭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歷史基礎知識。
7.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說:“少帥張學良的部隊沖入委員長的行營,要求他停止對共產黨的‘圍剿’,以便一致對日抗戰.這兵變的目的既達,中國的政治從此改觀…”.“中國的政治從此改觀”可以解讀為( ?。?br/>A.國民政府統一全國 B.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C.全面抗戰正式開始 D.中國開始局部抗戰
【答案】B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從題干“少帥張學良的部隊沖入委員長的行營,要求他停止對共產黨的‘圍剿’,以便一致對日抗戰”,看出這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西安事變.掌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8.劉伯承元帥在《回顧長征》中寫道: “——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弄得敵人撲朔迷離,處處挨打,疲于奔命。 ”橫線處應填寫的最恰當的歷史事件是(  )
A.長征開始 B.渡過湘江
C.遵義會議 D.突破四道封鎖線
【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有關知識的認識。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后,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巧渡金沙江,紅軍跳出敵人包圍圈。所以此題選C。
【點評】掌握對紅軍長征有關知識的認識。
9.王紅同學在作文《我的爺爺》中寫到:“爺爺出生于1915年,①五四運動爆發后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②16歲參加了工農紅軍.③抗戰時期參加了淮海戰役.④解放戰爭后期,隨人民解放據渡江作戰,解放南京?!弊魑闹嘘P于“我的爺爺”經歷的描述可能真實發生的是( ?。?br/>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5月4日,此時“爺爺”只有4歲,與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不符;1928年,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淮海戰役發生于1948年11月--1949年1月,此時抗日戰爭已經結束;渡江戰役解放南京發生于1949年4月.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史實.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要的史實發生的時間要重點識記,本題還要注意結合材料進行正確的判斷。
10.假如你是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攝影記者,你拍攝了許多國家的城市遭受法西斯國家攻擊的紀實片,但是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  )
A.英國的倫敦 B.蘇聯的莫斯科
C.美國的華盛頓 D.中國的南京
【答案】C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的倫敦、蘇聯的莫斯科、中國的南京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法西斯的侵略,英國的倫敦遭受德軍空襲,蘇聯的莫斯科遭到德軍的進攻,而中國的南 京當時遭到日軍的侵略。只有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處于中立狀態,珍珠港事件后參加對日作戰,但其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遭到攻擊,ABD均不符合人體易,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當時英國,蘇聯,中國都遭到法西斯的侵略,只有美國處于中立的狀態。
二、非選擇題
11.2016年是毛澤東主席逝世40周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兩人都是近代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們的書信和文章,是研究中國20世紀歷史的重要資料。
材料一:“以農為經,以商為緯,本末備具,巨細畢賅,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也?!睂O中山從中國國情出發,高度肯定農民的長處,……主張“耕者有其田”。
——選自《農功》(孫中山著于19世紀90年代)
材料二: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急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
——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9月)
材料三:恩來諸同志回延安,稱述先生盛德,欽佩無余……澤東堅決相信,國共兩黨之長期團結,必能支持長期戰爭,敵雖兇頑,終必失敗;而我四萬萬五千萬人之中華民族,終必能……驅逐頑寇,而使自己雄立于東亞。
——選自毛澤東1938年《致蔣書信》
(1)為實現“耕者有其田”,孫中山后來提出了怎樣的政治主張?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從國民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的認識有了怎樣的發展?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為實現農民“耕者有其田”在農村根據地進行了什么革命,采取了哪些具體內容?
(3)運用史實,印證“敵雖兇頑,終必失敗”這一預言的正確性。
【答案】(1)平均地權(或民生主義)。
(2)認識到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等,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在分配時,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各根據地出現分田分地的景象。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終于取得勝利。
【知識點】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的勝利;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三民主義的相關知識?!案哂衅涮铩卑P懷勞動人民生活福利的內容,在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中提出平均地權的主張。(2)本題考查土地革命的相關知識。材料二中毛澤東提出了農民問題是革命的中心問題,中國國民想要獲得成功需要廣大農民的支持。因此,共產黨人從國民革命中認識到了農民革命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性。同時,中共在國民革命中遭到國民黨背叛,沒有獨立的武裝力量,因此認識到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因此中共在土地革命時期打土豪,分田地,致力于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將土地分給人民,實現“耕者有其田”,為中共的發展和擴大提供了群眾力量。(3)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皵畴m兇頑,終必失敗”指的是雖然日本侵略者力量強大,但是最終在中國軍民團結一致,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中國取得了成功。
故答案為:(1) 平均地權(或民生主義);(2) 認識到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等,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在分配時,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各根據地出現分田分地的景象;(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終于取得勝利。
【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的內容,本題是一道綜合性的內容,考查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了解和融會貫通,是考試的重難點。
1 / 1浙江省紹興市楊汛橋鎮中學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思品開學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九下·紹興開學考)國共兩黨兩次合作,分別領導的戰爭(或革命運動)是( ?。?br/>①北伐戰爭 ②甲午中日戰爭 ③抗日戰爭 ④解放戰爭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2019九下·紹興開學考)陳獨秀說:“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边@表明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是(  )
A.反對尊孔和復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學”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學 D.宣傳馬克思主義
3.(2019九下·紹興開學考)每年五四青年節,青年們激情飛揚,用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氣來紀念五四運動。關于這一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它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B.導火線是中國在華盛頓會議上的外交失敗
C.運動的口號是自強、求富
D.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4.(2019九下·紹興開學考)“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詩句所描繪的情景發生在(  )
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紅軍長征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
5.(2019九下·紹興開學考)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的對象不包括( ?。?br/>A.吳佩孚 B.孫傳芳 C.袁世凱 D.張作霖
6.(2019九下·紹興開學考)下列事件搭配正確的有( ?。?br/>①日本改變落后面貌成為亞洲強國——明治維新
②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發表
③三大戰役中,發生在東北的戰役——淮海戰役
④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
⑤辛亥革命——孫中山 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役——凡爾登戰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7.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說:“少帥張學良的部隊沖入委員長的行營,要求他停止對共產黨的‘圍剿’,以便一致對日抗戰.這兵變的目的既達,中國的政治從此改觀…”.“中國的政治從此改觀”可以解讀為(  )
A.國民政府統一全國 B.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C.全面抗戰正式開始 D.中國開始局部抗戰
8.劉伯承元帥在《回顧長征》中寫道: “——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弄得敵人撲朔迷離,處處挨打,疲于奔命。 ”橫線處應填寫的最恰當的歷史事件是( ?。?br/>A.長征開始 B.渡過湘江
C.遵義會議 D.突破四道封鎖線
9.王紅同學在作文《我的爺爺》中寫到:“爺爺出生于1915年,①五四運動爆發后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②16歲參加了工農紅軍.③抗戰時期參加了淮海戰役.④解放戰爭后期,隨人民解放據渡江作戰,解放南京。”作文中關于“我的爺爺”經歷的描述可能真實發生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0.假如你是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攝影記者,你拍攝了許多國家的城市遭受法西斯國家攻擊的紀實片,但是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  )
A.英國的倫敦 B.蘇聯的莫斯科
C.美國的華盛頓 D.中國的南京
二、非選擇題
11.2016年是毛澤東主席逝世40周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兩人都是近代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們的書信和文章,是研究中國20世紀歷史的重要資料。
材料一:“以農為經,以商為緯,本末備具,巨細畢賅,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也?!睂O中山從中國國情出發,高度肯定農民的長處,……主張“耕者有其田”。
——選自《農功》(孫中山著于19世紀90年代)
材料二: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急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
——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9月)
材料三:恩來諸同志回延安,稱述先生盛德,欽佩無余……澤東堅決相信,國共兩黨之長期團結,必能支持長期戰爭,敵雖兇頑,終必失敗;而我四萬萬五千萬人之中華民族,終必能……驅逐頑寇,而使自己雄立于東亞。
——選自毛澤東1938年《致蔣書信》
(1)為實現“耕者有其田”,孫中山后來提出了怎樣的政治主張?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從國民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的認識有了怎樣的發展?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為實現農民“耕者有其田”在農村根據地進行了什么革命,采取了哪些具體內容?
(3)運用史實,印證“敵雖兇頑,終必失敗”這一預言的正確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①北伐戰爭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取得的成就;③抗日戰爭是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取得的成就。②甲午中日戰爭和國共合作無關;④解放戰爭是國共分裂的表現。
A項①③是國共兩黨兩次合作分別領導的戰爭,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需要掌握國共合作基本史實。
2.【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德先生”“賽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學,這表明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學,也是他們高舉的兩面大旗。袁世凱為了復辟帝制,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先進的知識分子認為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源在于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所以他們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提倡“民主”和“科學”是題干材料表明的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陳獨秀的話語為依托,考查新文化運動。根據新文化運動的口號(兩面大旗)進行思考,熟記新文化運動的“兩面大旗”是關鍵。
3.【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游行、請愿、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A項它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B項導火線是中國在華盛頓會議上的外交失敗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
C項運動的口號是自強、求富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的口號是民主、科學;
D項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說法正確,符合題意;,首先爆發在北京,學生是運動的先鋒力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五四愛國運動的相關知識。理解和全面掌握五四運動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4.【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依據關鍵信息“征師勝利到吳起”,可推斷反映的是紅軍長征時期的史實。結合教材可知,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紅軍進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歷經艱難險阻,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
ABD三項和題干詩句所描繪的情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紅軍長征時期發生“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痹娋渌枥L的情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5.【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為了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戰場。唐繼堯,選項D符合題意。
ABD三項是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的對象,不符合題意;
C項袁世凱不是北伐戰爭直接打擊的目標,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北伐直接打擊的目標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國民革命和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
6.【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紅軍長征;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①日本改變落后面貌成為亞洲強國——明治維新搭配正確,符合題意,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它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迅速發展成為一個亞洲強國;
②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發表搭配正確,符合題意,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③三大戰役中,發生在東北的戰役——淮海戰役搭配不正確,不符合題意,三大戰役中,發生在東北的戰役是遼沈戰役;
④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搭配正確,符合題意,1935年1月,黨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集中全力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⑤辛亥革命——孫中山搭配正確,符合題意,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役——凡爾登戰役搭配不正確,不符合題意,凡爾登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C項①②④⑤搭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歷史基礎知識。
7.【答案】B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從題干“少帥張學良的部隊沖入委員長的行營,要求他停止對共產黨的‘圍剿’,以便一致對日抗戰”,看出這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西安事變.掌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8.【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有關知識的認識。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后,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巧渡金沙江,紅軍跳出敵人包圍圈。所以此題選C。
【點評】掌握對紅軍長征有關知識的認識。
9.【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5月4日,此時“爺爺”只有4歲,與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不符;1928年,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淮海戰役發生于1948年11月--1949年1月,此時抗日戰爭已經結束;渡江戰役解放南京發生于1949年4月.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史實.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要的史實發生的時間要重點識記,本題還要注意結合材料進行正確的判斷。
10.【答案】C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的倫敦、蘇聯的莫斯科、中國的南京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法西斯的侵略,英國的倫敦遭受德軍空襲,蘇聯的莫斯科遭到德軍的進攻,而中國的南 京當時遭到日軍的侵略。只有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處于中立狀態,珍珠港事件后參加對日作戰,但其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遭到攻擊,ABD均不符合人體易,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當時英國,蘇聯,中國都遭到法西斯的侵略,只有美國處于中立的狀態。
11.【答案】(1)平均地權(或民生主義)。
(2)認識到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等,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在分配時,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各根據地出現分田分地的景象。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終于取得勝利。
【知識點】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的勝利;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三民主義的相關知識?!案哂衅涮铩卑P懷勞動人民生活福利的內容,在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中提出平均地權的主張。(2)本題考查土地革命的相關知識。材料二中毛澤東提出了農民問題是革命的中心問題,中國國民想要獲得成功需要廣大農民的支持。因此,共產黨人從國民革命中認識到了農民革命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性。同時,中共在國民革命中遭到國民黨背叛,沒有獨立的武裝力量,因此認識到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因此中共在土地革命時期打土豪,分田地,致力于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將土地分給人民,實現“耕者有其田”,為中共的發展和擴大提供了群眾力量。(3)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敵雖兇頑,終必失敗”指的是雖然日本侵略者力量強大,但是最終在中國軍民團結一致,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中國取得了成功。
故答案為:(1) 平均地權(或民生主義);(2) 認識到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等,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在分配時,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各根據地出現分田分地的景象;(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終于取得勝利。
【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的內容,本題是一道綜合性的內容,考查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了解和融會貫通,是考試的重難點。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项城市| 淳化县| 西充县| 镇沅| 泸州市| 广河县| 桃源县| 苏尼特右旗| 临湘市| 光泽县| 陕西省| 苍南县| 宝兴县| 定襄县| 颍上县| 建湖县| 郯城县| 长垣县| 南充市| 民乐县| 邵阳县| 大悟县| 德州市| 盱眙县| 巢湖市| 买车| 包头市| 佛学| 麻栗坡县| 龙里县| 凤台县| 博野县| 阿勒泰市| 伊通| 牡丹江市| 阳东县| 金川县| 北流市| 平武县| 怀化市| 洛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