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紹興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與道德法治期中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紹興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與道德法治期中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與道德法治期中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選選擇題
1.明初,國子監祭酒宋訥有一天上朝,朱元璋問他為何昨晚不悅,宋訥大驚。朱元璋拿出一幅畫,正是宋訥昨晚生氣表情的畫像。這件事反映的實質是(  )
A.君權的強化 B.君臣關系親善
C.君臣關系緊張 D.君主監視大臣
【答案】A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 依據題干信息“朱元璋拿出一幅畫字,正是宋訥昨晚生氣表情的畫像”,結合所學知識:明朝時期,為加強君權,鞏固統治,設立了廠衛特務機構,他們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法律的約束,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立是明朝君主集權搞得強化的標志。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明朝君權加強的知識點,應把握明朝加強君權的措施。
2.下表反映了我國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進行有效管轄的相關史實,這個地區是(  )
朝代 相關史實
元朝 設宣政院
清朝 冊封達賴、班禪
設置噶廈等
A.臺灣 B.海南 C.新疆 D.西藏
【答案】D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 元朝政府設立宣政院,專門管理藏族地區事務.清朝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順治皇帝冊封達賴,康熙冊封班禪,雍正設立駐藏大臣。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 此題考查古代政府對西藏的管轄措施。
3.歷史興趣小組舉行一次“跨越歷史時空,追訪歷史人物”的活動。下面是一段“訪談記錄”,其中與史實不符的一處是(  )
歷史情境:1493年,哥倫布乘“圣瑪麗亞”號返回歐洲。
記者:“聽說您此次探險是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的,這是真的嗎 ”
哥倫布:“
A.是啊,指南針的使用為我的遠航提供了技術上的條件。” 記者:“可是你為什么向西航行呢 ” 哥倫布:“
B.因為我相信地球是圓的!” 記者:“此次航行您有何收獲 ” 哥倫布:“
C.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記者:“此次探險,您得到了誰的支持 ” 哥倫布:“
D.西班牙國王。”
【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可知,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船隊從歐洲出發,穿越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并穿越印度洋,最后回到歐洲,從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環球航行,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故選項C是錯誤的,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 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內容,掌握新航路開辟的航海家和貢獻。
4.(2019八下·紹興期中)如圖形象地反映了近代資本主義的一種民主制度。下列歷史文獻與這一制度直接相關的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權利法案》
C.《獨立宣言》 D.《人權宣言》
【答案】B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給出的示意圖中“國王、議會和首相”及相關職權可知圖示反映的是英國實行的君主立憲制,與它直接相關的是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
ACD三項與題干圖中制度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權利法案》與題干圖中制度直接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政治體制示意圖切入考查了《權利法案》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英國君主立憲制與《權利法案》的史實。
5.《蘇州府風俗考》中記載:“郡城之東,皆習機業。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計日受值。……無主者黎明立橋頭以待。……若機房工減,此輩衣食無所矣。”此則材料反映了明代蘇州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
A.使用機器生產 B.手工業生產規模擴大
C.行業分工精細,生產有序 D.存在著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
【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材料“匠有常主,計日受值”可知,反映的是出現了雇傭關系,這是資本主義萌芽的表現和實質,故D項正確。A項是近代工業產生的表現,應排除。BC兩項只能體現手工業的發展,不是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依據,應排除。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需要掌握資本主義萌芽的表現和實質。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匠有常主,計日受值”。
6.(2019八下·紹興期中)明朝時期絲制品中“云錦”最為名貴,素有“寸錦寸金”的說法,如果要想了解當時云錦的制造工藝,可以在當時的一本書中查到,該書是(  )
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
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
【答案】C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到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多個生產部門,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這部書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如果要想了解當時云錦的制造工 藝可以在當時的工藝百科全書中查到,該書是《天工開物》。
ABD三項與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天工開物》是題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史學家戴逸指出:“18世紀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輝煌,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可當時中國沒有人認識這一歷史真相。” “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的原因有(  )
①西方國家不斷的侵華行為 ②清政府統治腐敗黑暗
③重農抑商扼殺經濟活力 ④文化專制束縛人們的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西方國家侵華始于鴉片戰爭,時間不符,①錯誤;18世紀康乾盛世之時,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實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嚴重抑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非常落后,農民生活貧困。且實行文字獄等文化專制,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因此說明此時正滑向衰世。所以②③④都正確。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明清后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原因,通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析經濟發展的狀況,難度比較大。
8.17~18世紀,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意義有 (  )
①都推翻了本國封建統治 ②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③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④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 英、美、法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推翻了本國封建統治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確立君主立憲政體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 本題考查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知道推翻了本國封建統治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確立君主立憲政體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9.在歷史活動課上,同學們針對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展開討論,最后認定其實質就體現在“興”上。“興”的含義是指(  )
A.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B.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
C.封建文化的重新興盛 D.神學文化的復興
【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中“興”的含義是指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文藝復興是意大利人不滿當時教會對文化的控制,通過弘揚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方式來反對教會的運動,并不是簡單的古羅馬文化的復興。文藝復興運動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必須打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的思想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用,而這些思想正是代表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愿望,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10.(2019八下·紹興期中)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續和發展
②啟蒙運動是歐洲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③文藝復興推動了啟蒙運動的開展
④都提出了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目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文藝復興是歐洲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而啟蒙運動是歐洲第二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兩次思想解放運動都反對封建思想的桎梏,提倡發展資產階級文化;兩次運動都沉重打擊了封建思想,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史實。兩次思想解放運動都反對封建思想的
11.(2019八下·紹興期中)下列屬于工業革命影響(  )
①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②引起了社會關系的深刻變化,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
③加速了弱小國家淪為殖民地和附屬國的過程,使東方從屬西方
④促進了城市化進程,也引發了工業化帶來的交通環境等問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工業革命也使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產生了現代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個主要的對立階級。與此同時,現代大工廠制度也建立起來,人類迅速完成了從手工工場向大工廠時代的過渡。另一方面工業革命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如交通堵塞、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等。
A項①②③④都屬于工業革命的影響,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要注意工業革命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
12.坐落于英國倫敦海格特公墓的馬克思墓碑,碑頂為馬克思頭像雕塑,碑身上方鐫刻著馬克思的名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該名言出自(  )
A.《人民憲章》 B.《國際歌》
C.《共產黨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答案】C
【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考點的掌握。《共產黨宣言》指出了黨的最終目標時解放無償階級和全人類。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道路,號召工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點評】要求學生掌握《共產黨宣言》的內容。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16、17世紀的中國和18世紀的法國,不約而同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啟蒙思想,東西方的思想家們對于社會政治制度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和主張,然而只有西方思潮真正為社會政治制度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東方文人們在發出幾聲呼喊后便歸于沉寂,再無聲息。
材料二:明朝時期的中國和16、17世紀的歐洲在科技領域成就斐然,涌現出一大批科學巨匠,為世界科技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材料三:經濟的發展使歐洲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思想文化和科學領域的變革從精神上動搖了宗教神學和封建君主的統治,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1)根據材料一,分別列舉當時中國和法國的一位代表性思想家并簡述其對于社會政治制度的思想主張。
(2)根據材料二,分別列舉當時中國和歐洲科學領域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及其成就。
(3)材料三“思想文化的變革”中指的是哪兩起歷史事件?這兩起歷史事件在核心思想上的不同和性質上的相同分別是什么?
【答案】(1)中國:黃宗羲,批判皇權強化,主張民主平等;法國:伏爾泰,抨擊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宣揚自由平等,倡導君主立憲制
(2)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宋應星《天工開物》等(任寫一個);歐洲:哥白尼“日心說”、布魯諾提出宇宙無限論、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牛頓提出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等。(任寫一個)
(3)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材料一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材料二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義;材料一文藝復興和材料二啟蒙運動的性質都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1) 黃宗羲思想主張是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人民為主”.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專制,強調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標準應當是看廣大百姓快樂與否;伏爾泰的主要思想:強調天賦人權,大膽揭露舊制度的弊端。宣揚人身自由、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批判天主教會和專制制度,反對等級特權和不平等現象。他還認為私有財產是神圣的;
(2)  《本草綱目》是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修改古代醫書的錯誤而編,(1518-1593年 )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實地考察,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9年編成,30余年心血的結晶。全書52 卷,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藥物(新增374種),分成60類。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藥物。收藥1892種,繪圖1100多幅,并附有11096多個藥方。是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艾薩克·牛頓出生于英國,畢業于劍橋大學,物理學家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個世紀里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并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3) 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打破了中世紀以來封建思想和教會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用;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啟蒙運動的影響: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前提。
故答案為:(1) 中國:黃宗羲,批判皇權強化,主張民主平等;法國:伏爾泰,抨擊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宣揚自由平等,倡導君主立憲制 ;(2)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宋應星《天工開物》等(任寫一個);歐洲:哥白尼“日心說”、布魯諾提出宇宙無限論、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牛頓提出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等。(任寫一個); (3) 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材料一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材料二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義;材料一文藝復興和材料二啟蒙運動的性質都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點評】本題是一道綜合性的試題,考查了文藝復興和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的內容,從世界史和中國史的角度同時進行考查,具有很大的難度,需要將世界著名的科學文化思想家和代表的思想和著作熟記。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朝中央機構示意圖。
材料二:明史記載:“筑敵臺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
康熙帝經過長城時曾作詩:“形勝固難憑,在德不在險”。
材料三: (清朝時期)外國商人入境中國受到嚴格限制。與中國的通商是季節性的,僅限于廣州一處口岸,且管制甚嚴。他們不得進入中國內地,種種規章制度專為限制他們的活動范圍而定.
——(美)基辛格《論中國》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思考明朝中央機構與過去比較發生的重大變化是什么 這一變化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怎樣的發展趨勢
(2)“明修長城,清修廟”,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明清兩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什么不同?并分別舉一例史實證明。
(3)材料三評述的是清朝時實行的什么政策?結合所學知識評價該政策。
【答案】(1)丞相制度廢除,形成內閣制度;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皇權不斷強化)
(2)明朝實施“防御政策”為主了,如修建長城防范蒙古騎兵等;清朝實施“懷柔政策”為主,如修建承德避暑山莊接見少數民族上層人物。
(3)閉關鎖國;①積極: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②消極: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發展,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近代前夜危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皇權膨脹
【解析】
【分析】根據材料可知(1)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廢除丞相制度;地方實行三司分權;特務統治的加強錦衣衛;導致了皇權不斷強化;
(2) 明朝對待游牧民族的態度是打壓和防御,清朝對待游牧民族的態度是聯姻和自制.二,清朝的政策更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原因:清朝的政策充分尊重少數民族對自己部落的管理權;聯姻更使少數民族與中央政府拉近關系,增強少數民族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了少數民族和漢族的文化交流好彼此了解,有利于少數民族與漢族和平共處.明朝的政策增加了少數民族對漢族的抵制,不利于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交流和了解.所以清朝的政策更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3)清政府試圖通過“閉關政策”,對內加固自身的統治,對外進行民族“自衛”。這種政策作為一種消極防御的手段,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對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過一定的民族自衛作用。 但它更大的影響是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前進和發展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它使中國長期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嚴重阻礙國內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繭自縛”,不利于中華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國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學習世界各民族優秀的思想文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導致了近代中國的被動挨打。
故答案為:(1) 丞相制度廢除,形成內閣制度;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皇權不斷強化) ;(2) 明朝實施“防御政策”為主了,如修建長城防范蒙古騎兵等;清朝實施“懷柔政策”為主,如修建承德避暑山莊接見少數民族上層人物;(3) 閉關鎖國;①積極: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②消極: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發展,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點評】本題考查了明朝時期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重點掌握明朝時期和清朝時期的措施和改革的方向,以及影響,是考試的重點性內容。
15.(2019八下·紹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上,中國與歐洲曾先后進行過遠洋航海活動,成為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材料一:
圖1 東方的航海之路 圖2 西方的認知之路
材料二: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古老的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墨西哥后,以鋼槍鐵炮征服了阿茲特克人。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又消滅了印加帝國。
材料三:中國的航海活動期間,西洋各國紛紛遣使來中國訪問,1423年,僅南京一次就接待了16國使臣1200多人。……之后,我國有更多的人沿著這條航線去亞非各國經商,互通有無,他們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對開發當地做出了貢獻,加強了明帝國的影響力。
(1)圖1和圖2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分別是什么?
(2)圖2中的A、B、C、D四條航線中,屬于哥倫布航線的是    (字母);第一個真正到達東方的航海家是     (人名)。
(3)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這兩次航海活動分別有何影響?
(4)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從對外關系的角度談談你對今天國家應如何發展的啟示。
【答案】(1)圖1 是鄭和下西洋;圖2是新航路開辟。
(2)B;達 伽馬
(3)新航路開辟使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犯下了滔天罪行;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
(4)要與各國和平交往,主動對外開放,積極交流學習。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中的圖片,分析地理位置即可得出事件的發生。
(2)哥倫布是意大利的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1451年8月或10月生于意大利熱那亞, 1506年5月20日卒于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圓說的信奉者, 是曾經在熱那亞坐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的崇拜者,立志要一個航海家; 葡萄牙航海家達 伽馬,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生于葡萄牙錫尼什,卒于印度科欽。青年時代參加過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戰爭,后到葡言廷任職。
(3)鄭和下西洋對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友好關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航路的開辟,溝通了歐、亞、非、美四大洲,開始把世界連接成一個整體擴大了各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引發了西歐人殖民掠奪的狂潮。
(4)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記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圖1 是鄭和下西洋;圖2是新航路開辟。
(2)B;達 伽馬。
(3)新航路開辟使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犯下了滔天罪行;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
(4)要與各國和平交往,主動對外開放,積極交流學習。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內容,綜合掌握和分析兩個歷史事件異同點。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史實。
1 / 1浙江省紹興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與道德法治期中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選選擇題
1.明初,國子監祭酒宋訥有一天上朝,朱元璋問他為何昨晚不悅,宋訥大驚。朱元璋拿出一幅畫,正是宋訥昨晚生氣表情的畫像。這件事反映的實質是(  )
A.君權的強化 B.君臣關系親善
C.君臣關系緊張 D.君主監視大臣
2.下表反映了我國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進行有效管轄的相關史實,這個地區是(  )
朝代 相關史實
元朝 設宣政院
清朝 冊封達賴、班禪
設置噶廈等
A.臺灣 B.海南 C.新疆 D.西藏
3.歷史興趣小組舉行一次“跨越歷史時空,追訪歷史人物”的活動。下面是一段“訪談記錄”,其中與史實不符的一處是(  )
歷史情境:1493年,哥倫布乘“圣瑪麗亞”號返回歐洲。
記者:“聽說您此次探險是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的,這是真的嗎 ”
哥倫布:“
A.是啊,指南針的使用為我的遠航提供了技術上的條件。” 記者:“可是你為什么向西航行呢 ” 哥倫布:“
B.因為我相信地球是圓的!” 記者:“此次航行您有何收獲 ” 哥倫布:“
C.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記者:“此次探險,您得到了誰的支持 ” 哥倫布:“
D.西班牙國王。”
4.(2019八下·紹興期中)如圖形象地反映了近代資本主義的一種民主制度。下列歷史文獻與這一制度直接相關的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權利法案》
C.《獨立宣言》 D.《人權宣言》
5.《蘇州府風俗考》中記載:“郡城之東,皆習機業。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計日受值。……無主者黎明立橋頭以待。……若機房工減,此輩衣食無所矣。”此則材料反映了明代蘇州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
A.使用機器生產 B.手工業生產規模擴大
C.行業分工精細,生產有序 D.存在著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
6.(2019八下·紹興期中)明朝時期絲制品中“云錦”最為名貴,素有“寸錦寸金”的說法,如果要想了解當時云錦的制造工藝,可以在當時的一本書中查到,該書是(  )
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
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
7.史學家戴逸指出:“18世紀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輝煌,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可當時中國沒有人認識這一歷史真相。” “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的原因有(  )
①西方國家不斷的侵華行為 ②清政府統治腐敗黑暗
③重農抑商扼殺經濟活力 ④文化專制束縛人們的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17~18世紀,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意義有 (  )
①都推翻了本國封建統治 ②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③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④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在歷史活動課上,同學們針對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展開討論,最后認定其實質就體現在“興”上。“興”的含義是指(  )
A.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B.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
C.封建文化的重新興盛 D.神學文化的復興
10.(2019八下·紹興期中)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續和發展
②啟蒙運動是歐洲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③文藝復興推動了啟蒙運動的開展
④都提出了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目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1.(2019八下·紹興期中)下列屬于工業革命影響(  )
①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②引起了社會關系的深刻變化,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
③加速了弱小國家淪為殖民地和附屬國的過程,使東方從屬西方
④促進了城市化進程,也引發了工業化帶來的交通環境等問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坐落于英國倫敦海格特公墓的馬克思墓碑,碑頂為馬克思頭像雕塑,碑身上方鐫刻著馬克思的名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該名言出自(  )
A.《人民憲章》 B.《國際歌》
C.《共產黨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16、17世紀的中國和18世紀的法國,不約而同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啟蒙思想,東西方的思想家們對于社會政治制度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和主張,然而只有西方思潮真正為社會政治制度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東方文人們在發出幾聲呼喊后便歸于沉寂,再無聲息。
材料二:明朝時期的中國和16、17世紀的歐洲在科技領域成就斐然,涌現出一大批科學巨匠,為世界科技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材料三:經濟的發展使歐洲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思想文化和科學領域的變革從精神上動搖了宗教神學和封建君主的統治,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1)根據材料一,分別列舉當時中國和法國的一位代表性思想家并簡述其對于社會政治制度的思想主張。
(2)根據材料二,分別列舉當時中國和歐洲科學領域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及其成就。
(3)材料三“思想文化的變革”中指的是哪兩起歷史事件?這兩起歷史事件在核心思想上的不同和性質上的相同分別是什么?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朝中央機構示意圖。
材料二:明史記載:“筑敵臺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
康熙帝經過長城時曾作詩:“形勝固難憑,在德不在險”。
材料三: (清朝時期)外國商人入境中國受到嚴格限制。與中國的通商是季節性的,僅限于廣州一處口岸,且管制甚嚴。他們不得進入中國內地,種種規章制度專為限制他們的活動范圍而定.
——(美)基辛格《論中國》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思考明朝中央機構與過去比較發生的重大變化是什么 這一變化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怎樣的發展趨勢
(2)“明修長城,清修廟”,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明清兩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什么不同?并分別舉一例史實證明。
(3)材料三評述的是清朝時實行的什么政策?結合所學知識評價該政策。
15.(2019八下·紹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上,中國與歐洲曾先后進行過遠洋航海活動,成為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材料一:
圖1 東方的航海之路 圖2 西方的認知之路
材料二: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古老的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墨西哥后,以鋼槍鐵炮征服了阿茲特克人。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又消滅了印加帝國。
材料三:中國的航海活動期間,西洋各國紛紛遣使來中國訪問,1423年,僅南京一次就接待了16國使臣1200多人。……之后,我國有更多的人沿著這條航線去亞非各國經商,互通有無,他們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對開發當地做出了貢獻,加強了明帝國的影響力。
(1)圖1和圖2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分別是什么?
(2)圖2中的A、B、C、D四條航線中,屬于哥倫布航線的是    (字母);第一個真正到達東方的航海家是     (人名)。
(3)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這兩次航海活動分別有何影響?
(4)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從對外關系的角度談談你對今天國家應如何發展的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 依據題干信息“朱元璋拿出一幅畫字,正是宋訥昨晚生氣表情的畫像”,結合所學知識:明朝時期,為加強君權,鞏固統治,設立了廠衛特務機構,他們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法律的約束,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立是明朝君主集權搞得強化的標志。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明朝君權加強的知識點,應把握明朝加強君權的措施。
2.【答案】D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 元朝政府設立宣政院,專門管理藏族地區事務.清朝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順治皇帝冊封達賴,康熙冊封班禪,雍正設立駐藏大臣。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 此題考查古代政府對西藏的管轄措施。
3.【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可知,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船隊從歐洲出發,穿越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并穿越印度洋,最后回到歐洲,從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環球航行,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故選項C是錯誤的,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 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內容,掌握新航路開辟的航海家和貢獻。
4.【答案】B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給出的示意圖中“國王、議會和首相”及相關職權可知圖示反映的是英國實行的君主立憲制,與它直接相關的是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
ACD三項與題干圖中制度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權利法案》與題干圖中制度直接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政治體制示意圖切入考查了《權利法案》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英國君主立憲制與《權利法案》的史實。
5.【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材料“匠有常主,計日受值”可知,反映的是出現了雇傭關系,這是資本主義萌芽的表現和實質,故D項正確。A項是近代工業產生的表現,應排除。BC兩項只能體現手工業的發展,不是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依據,應排除。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需要掌握資本主義萌芽的表現和實質。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匠有常主,計日受值”。
6.【答案】C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到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多個生產部門,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這部書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如果要想了解當時云錦的制造工 藝可以在當時的工藝百科全書中查到,該書是《天工開物》。
ABD三項與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天工開物》是題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答案】B
【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西方國家侵華始于鴉片戰爭,時間不符,①錯誤;18世紀康乾盛世之時,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實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嚴重抑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非常落后,農民生活貧困。且實行文字獄等文化專制,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因此說明此時正滑向衰世。所以②③④都正確。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明清后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原因,通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析經濟發展的狀況,難度比較大。
8.【答案】C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 英、美、法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推翻了本國封建統治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確立君主立憲政體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 本題考查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知道推翻了本國封建統治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確立君主立憲政體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9.【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中“興”的含義是指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文藝復興是意大利人不滿當時教會對文化的控制,通過弘揚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方式來反對教會的運動,并不是簡單的古羅馬文化的復興。文藝復興運動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必須打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的思想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用,而這些思想正是代表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愿望,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10.【答案】B
【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文藝復興是歐洲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而啟蒙運動是歐洲第二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兩次思想解放運動都反對封建思想的桎梏,提倡發展資產階級文化;兩次運動都沉重打擊了封建思想,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史實。兩次思想解放運動都反對封建思想的
11.【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工業革命也使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產生了現代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個主要的對立階級。與此同時,現代大工廠制度也建立起來,人類迅速完成了從手工工場向大工廠時代的過渡。另一方面工業革命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如交通堵塞、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等。
A項①②③④都屬于工業革命的影響,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要注意工業革命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
12.【答案】C
【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考點的掌握。《共產黨宣言》指出了黨的最終目標時解放無償階級和全人類。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道路,號召工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點評】要求學生掌握《共產黨宣言》的內容。
13.【答案】(1)中國:黃宗羲,批判皇權強化,主張民主平等;法國:伏爾泰,抨擊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宣揚自由平等,倡導君主立憲制
(2)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宋應星《天工開物》等(任寫一個);歐洲:哥白尼“日心說”、布魯諾提出宇宙無限論、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牛頓提出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等。(任寫一個)
(3)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材料一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材料二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義;材料一文藝復興和材料二啟蒙運動的性質都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1) 黃宗羲思想主張是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人民為主”.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專制,強調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標準應當是看廣大百姓快樂與否;伏爾泰的主要思想:強調天賦人權,大膽揭露舊制度的弊端。宣揚人身自由、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批判天主教會和專制制度,反對等級特權和不平等現象。他還認為私有財產是神圣的;
(2)  《本草綱目》是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修改古代醫書的錯誤而編,(1518-1593年 )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實地考察,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9年編成,30余年心血的結晶。全書52 卷,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藥物(新增374種),分成60類。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藥物。收藥1892種,繪圖1100多幅,并附有11096多個藥方。是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艾薩克·牛頓出生于英國,畢業于劍橋大學,物理學家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個世紀里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并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3) 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打破了中世紀以來封建思想和教會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用;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啟蒙運動的影響: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前提。
故答案為:(1) 中國:黃宗羲,批判皇權強化,主張民主平等;法國:伏爾泰,抨擊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宣揚自由平等,倡導君主立憲制 ;(2)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宋應星《天工開物》等(任寫一個);歐洲:哥白尼“日心說”、布魯諾提出宇宙無限論、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牛頓提出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等。(任寫一個); (3) 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材料一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材料二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義;材料一文藝復興和材料二啟蒙運動的性質都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點評】本題是一道綜合性的試題,考查了文藝復興和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的內容,從世界史和中國史的角度同時進行考查,具有很大的難度,需要將世界著名的科學文化思想家和代表的思想和著作熟記。
14.【答案】(1)丞相制度廢除,形成內閣制度;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皇權不斷強化)
(2)明朝實施“防御政策”為主了,如修建長城防范蒙古騎兵等;清朝實施“懷柔政策”為主,如修建承德避暑山莊接見少數民族上層人物。
(3)閉關鎖國;①積極: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②消極: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發展,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近代前夜危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皇權膨脹
【解析】
【分析】根據材料可知(1)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廢除丞相制度;地方實行三司分權;特務統治的加強錦衣衛;導致了皇權不斷強化;
(2) 明朝對待游牧民族的態度是打壓和防御,清朝對待游牧民族的態度是聯姻和自制.二,清朝的政策更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原因:清朝的政策充分尊重少數民族對自己部落的管理權;聯姻更使少數民族與中央政府拉近關系,增強少數民族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了少數民族和漢族的文化交流好彼此了解,有利于少數民族與漢族和平共處.明朝的政策增加了少數民族對漢族的抵制,不利于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交流和了解.所以清朝的政策更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3)清政府試圖通過“閉關政策”,對內加固自身的統治,對外進行民族“自衛”。這種政策作為一種消極防御的手段,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對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過一定的民族自衛作用。 但它更大的影響是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前進和發展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它使中國長期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嚴重阻礙國內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繭自縛”,不利于中華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國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學習世界各民族優秀的思想文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導致了近代中國的被動挨打。
故答案為:(1) 丞相制度廢除,形成內閣制度;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皇權不斷強化) ;(2) 明朝實施“防御政策”為主了,如修建長城防范蒙古騎兵等;清朝實施“懷柔政策”為主,如修建承德避暑山莊接見少數民族上層人物;(3) 閉關鎖國;①積極: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②消極: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發展,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點評】本題考查了明朝時期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重點掌握明朝時期和清朝時期的措施和改革的方向,以及影響,是考試的重點性內容。
15.【答案】(1)圖1 是鄭和下西洋;圖2是新航路開辟。
(2)B;達 伽馬
(3)新航路開辟使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犯下了滔天罪行;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
(4)要與各國和平交往,主動對外開放,積極交流學習。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中的圖片,分析地理位置即可得出事件的發生。
(2)哥倫布是意大利的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1451年8月或10月生于意大利熱那亞, 1506年5月20日卒于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圓說的信奉者, 是曾經在熱那亞坐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的崇拜者,立志要一個航海家; 葡萄牙航海家達 伽馬,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生于葡萄牙錫尼什,卒于印度科欽。青年時代參加過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戰爭,后到葡言廷任職。
(3)鄭和下西洋對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友好關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航路的開辟,溝通了歐、亞、非、美四大洲,開始把世界連接成一個整體擴大了各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引發了西歐人殖民掠奪的狂潮。
(4)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記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圖1 是鄭和下西洋;圖2是新航路開辟。
(2)B;達 伽馬。
(3)新航路開辟使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犯下了滔天罪行;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
(4)要與各國和平交往,主動對外開放,積極交流學習。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內容,綜合掌握和分析兩個歷史事件異同點。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史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大埔县| 隆子县| 高邑县| 永州市| 卓资县| 秦皇岛市| 平潭县| 上虞市| 临猗县| 石河子市| 龙山县| 邵阳市| 蛟河市| 本溪市| 津市市| 东海县| 德令哈市| 青岛市| 闻喜县| 福建省| 沙坪坝区| 元朗区| 通化县| 宁津县| 黄石市| 沂南县| 祁阳县| 东阿县| 包头市| 哈密市| 巩留县| 镇巴县| 余干县| 枝江市| 西乌| 宝清县| 临漳县| 包头市| 新宁县|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