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諸暨市天馬初中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諸暨市天馬初中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諸暨市天馬初中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八下·諸暨期中)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百家、獨儒術”,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的反抗 B.壓制知識分子
C.鞏固封建統治 D.統一思想
【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為了強化思想統一和君主專制統治,秦始皇進行了“焚書坑儒”。西漢初期采用的是黃老之學,無為而治,使國家經濟逐漸強盛起來。到了漢武帝時期,作為雄才大略的皇帝,針對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還很活躍,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排斥了其他各家學說。其尊儒和秦朝坑儒的態度截然相反,但根本目的卻是相同的,都是為了鞏固君主專制。明清時期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鞏固封建統治,統治者分別采取了八股取士和大興文字獄。
ABD三項不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百家、獨儒術”,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題意;
B項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百家、獨儒術”,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焚書坑儒”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及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要求具備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2019八下·諸暨期中)明至清前期,精耕細作農業繼續發展,其中從美洲引進的高產作物有(  )
A.玉米 B.粟 C.小麥 D.水稻
【答案】A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明朝中后期,原產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引入中國,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積的推廣。
A項玉米是明朝中后期從美洲引進的高產作物,符合題意;
B項粟在我國原始社會的半坡原始居民就種植,不符合題意;
C項小麥在秦漢時期我國就已經種植,不符合題意;
D項水稻在我國原始社會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種植,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明代引進的原產于南美洲的農作物,要求具備史實識記能力,知道明代引進原產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3.(2019八下·諸暨期中)以徽、漢兩個劇種為基礎,融合吸收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的新劇種是(  )
A.京劇 B.昆曲 C.越劇 D.黃梅戲
【答案】A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清朝中后期,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各種地方戲曲都在這里上演,形成百家爭艷的局面。后來,以徽劇和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A項京劇是以徽、漢兩個劇種為基礎,融合吸收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的新劇種,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京劇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京劇形成的相關史實。
4.(2019八下·諸暨期中)清政府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負責承銷外商進口貨物,代外商收購中國出口商品。這說明當時(  )
A.全面禁止對外貿易 B.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C.不許外商來華貿易 D.已經廢除海禁政策
【答案】B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清廷下令關閉寧波等港口,僅留廣州一處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可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在對外貿易上進行了種種限制。
A項全面禁止對外貿易理解錯誤,根據材料: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不是全面禁止對外貿易,不符合題意;
B項嚴格限制對外貿易,符合題意;
C項不許外商來華貿易理解錯誤,不許外國人來華居住的說法是錯誤的,是規定一定時間,一定地點,不符合題意;
D項已經廢除海禁政策說法錯誤,是嚴格限制,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閉關鎖國政策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5.(2019八下·諸暨期中)某校八年級(1)班學生正在進行研究性學習,他們使用的資料有“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由此推測他們學習的主題是(  )
A.統一國家的建立 B.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答案】D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反映了我國國家統一和民族問題的解決,體現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ABC三項和題干中的資料 “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某校八年級(1)班學生學習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及再認再現所學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把握和識記相關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6.(2019八下·諸暨期中)作家當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兒》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讀者,掀起一股讀史熱潮,下列史實不可能出現在這部作品中的是(  )
A.李自成起義 B.廠衛等特務機構的設立
C.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D.設立軍機處
【答案】D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清朝時,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它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ABC三項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中,不符合題意;
D項設立軍機處不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中,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歷史的發展狀況,要求具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明朝史實的相關知識。
7.(2019八下·諸暨期中)歐洲曾有一位思想家公開宣稱:“我不想變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懷里。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于我就夠了,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這直接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 C.科學革命 D.啟蒙運動
【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題干中“我不想變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于我就夠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反映的思想是人文主義,最早產生于文藝復興時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即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
A項文藝復興是題干材料直接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描述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要求具備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8.(2019八下·諸暨期中)2017年3月29日,英國首相特莎·梅向歐盟遞交“脫歐”信函,正式啟動脫歐程序,但19世紀的英國曾是世界近代化的領頭羊,其主要表現在(  )
①科學革命
②啟蒙運動
③資產階級革命
④工業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領導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歷史的進程。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發生,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統治基礎。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為英國提供了原料產地額商品銷售市場,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③④說法正確。
D項③④是19世紀的英國曾是世界近代化的領頭羊的主要表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要求具備基礎的識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9.(2019八下·諸暨期中)鄭和下西洋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各國友好往來,曾經最遠到達(  )
A.地中海沿岸 B.歐洲和大洋洲
C.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D.歐洲和美洲
【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歷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是鄭和下西洋曾經最遠到達的地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
10.(2019八下·諸暨期中)下列關于資產階級革命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美國——法國——英國 B.英國——法國——美國
C.英國——美國——法國 D.美國——英國一一法國
【答案】C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在1640--1688年、美國獨立戰爭發生在1775--1783年、法國大革命發生在1789——1794年。
AB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英國——美國——法國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
11.(2019八下·諸暨期中)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發表了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獻,它成為當時歐洲大陸各國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和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面旗幟,被馬克思稱為“第一人權宣言”,它是(  )
A.《人權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C.《權利法案》 D.《獨立宣言》
【答案】D
【知識點】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法律文獻”可以判斷是《獨立宣言》,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頒布的《獨立宣言》,宣揚的是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思想,宣告了美國的獨立,對拉丁美洲和法國大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被馬克思成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ABC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D項《獨立宣言》被馬克思稱為“第一人權宣言”,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獨立宣言》的準確識記。需要準確識記美國《獨立宣言》的意義和地位。
12.(2019八下·諸暨期中)17、18世紀的西歐先進思想家們發動啟蒙運動,是為了張揚(  )
A.自然的力量 B.人類的力量 C.理性的力量 D.宗教的力量
【答案】C
【知識點】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17、18世紀西歐的進步思想家以理性主義為指導,直接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主張自由、平等、民主、科學等,掀起了啟蒙運動。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理性的力量是啟蒙運動張揚的思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對知識的識記能力。
13.(2019八下·諸暨期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涌現出來的領導人是(  )
A.克倫威爾 B.羅伯斯比爾 C.華盛頓 D.拿破侖
【答案】A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領導人是克倫威爾,1645年6月,他曾領導了著名的納西比戰役,擊潰王軍主力。共和國成立后,他掌握了國家大權。不久,他驅散議會,就任“護國主”,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
A項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涌現出來的領導人,符合題意;
B項羅伯斯比爾是法國大革命的領導人,不符合題意;
C項華盛頓是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不符合題意;
D項拿破侖是法國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克倫威爾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史實。
二、非選擇題
14.(2019八下·諸暨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央機構變化示意圖
材料二:“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商皆其末也。”—雍正帝
材料三:朝臣胡中藻有詩句“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前,是何肺腑?”結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
材料四:1793年,乾隆給英王喬治三世的信中說道:“天朝物產豐強,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材料一中央機構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怎樣的發展趨勢?
(2)材料二、三分別反映了清朝社會發展的哪些歷史特征?
(3)材料四反映的是清朝統治者采取怎樣的對外政策?這一政策給當時的中國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對我國現階段的發展有什么啟示?
【答案】(1)政治上,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2)材料二:經濟上,農業是經濟的主體;
材料三:思想文化上,文字獄愈演愈烈,思想專制,文化僵化
(3)材料四:對外交往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影響:阻礙了中西科學文化交流,中國喪失了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動權,逐漸落后于西方。
(4)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虛心學習別國的先進科技和經驗,力求其為我所用。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1)通過材料一,可以看出,丞相在秦朝秦始皇時期設立,在唐朝時期通過設立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三省削弱了相權;在明太祖朱元璋時被廢除,清朝設立軍機處,專制主義王權達到頂峰,這說明中國古代君權與相權關系的發展變化趨勢是皇權不斷加強,而相權卻不斷被削弱直至被廢除。
(2)依據材料二中的“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可知,這指的是重農抑商,反映了經濟上,農業是經濟的主體。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的文字獄;為加強思想控制,清朝統治者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盛,經常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批冤獄。人們稱這種做法為“文字獄”。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利于科技的進步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3)根據材料四中的“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聯系所學知識,由于乾隆帝的夜郎自大,對外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不能看到世界的變化,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
(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虛心學習別國的先進科技和經驗,力求其為我所用。
故答案為:(1)政治上,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2)材料二:經濟上,農業是經濟的主體;
材料三:思想文化上,文字獄愈演愈烈,思想專制,文化僵化。
(3)材料四:對外交往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影響:阻礙了中西科學文化交流,中國喪失了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動權,逐漸落后于西方。
(4)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虛心學習別國的先進科技和經驗,力求其為我所用。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題干四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我國古代君主專制加強的知識。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古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5.(2019八下·諸暨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清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繼續發展的重要時期,主要特點有:其一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其二是對內與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相結合.
材料二:
材料三:實物資料
(1)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二中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一的哪個特點?請用明清的兩則史實證明這個特點。
(2)材料二中圖1的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歷史貢獻是什么?圖2情境發生在1662年我國的某寶島,與此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對少數民族實行怎樣的政策?
(4)概括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共同作用并發表你的感想。
【答案】(1)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
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其他符合題意的也可酌情給分)
(2)貢獻: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
歷史事件:鄭成功收復臺灣。
(3)開明(或懷柔)的民族政策。
(4)共同作用: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感想: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我國一貫重視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等。(寫出一點即可)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1)戚繼光抗倭,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反擊沙俄侵略的雅克薩之戰,體現了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清朝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的例子:清朝平定準噶爾部叛亂,或平定了天山以南地區大小和卓的叛亂等。
(2)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余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公元1661年3月,中國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25000人、戰艦近500艘,從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直抵臺灣西海岸,在臺灣人民的支持下,經過九個月激戰,擊敗荷蘭殖民者,迫使荷蘭侵略者掛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臺灣,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3)材料三圖片分別反映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宗教領袖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置駐藏大臣、金瓶掣簽制度,這些制度反映出清朝對少數民族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4)上述措施和制度共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鞏固國家統一,促進多民族國家發展,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
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其他符合題意的也可酌情給分)
(2)貢獻: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
歷史事件:鄭成功收復臺灣。
(3)開明(或懷柔)的民族政策。
(4)共同作用: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感想: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我國一貫重視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等。(寫出一點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明清時期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
16.(2019八下·諸暨期中)在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法國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啟蒙運動對歐洲政治革命的意義…“砸爛可恥的東西”、“自由放任”和“社會契約”這些口號破壞了傳統的制度和習俗…它們不僅對法國的現狀,而且對整個歐洲甚至海外地區的現狀,也是一個挑戰。
——《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條:國家主權屬于人民。
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條: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三:拿破侖個人的影響誠然是可貴的,但是只有順應正在推進歐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響才能起作用。
——《拿破侖時代》
(1)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動員,這一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請說出兩位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名字。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獻?這一法律文獻中有哪些思想對當今社會的政治文明建設仍有借鑒意義?
(3)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說明拿破侖的措施“順應了歐洲文明潮流”?
(4)根據以上材料說明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關系。
【答案】(1)理性主義: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任選兩人即可)。
(2)《人權宣言》:人民主權、自由平等、天賦人權。
(3)①采取措施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②頒布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③多次打敗“反法同盟”,維護革命成果,擴大革命影響,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任選兩點即可)
(4)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法國大革命是啟蒙運動的偉大實踐。
【知識點】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義,強調人的理性,提倡人應該進行理性的思考。啟蒙運動中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別是伏爾泰、孟德斯鳩與盧梭。伏爾泰批判教會的黑暗,主張天賦人權,人人生而自由;孟德斯鳩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主張君主立憲,為后來的資產階級國家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盧梭強調人民主權與社會契約,主張共和制度。
(2)材料二是《人權宣言》的內容.法國大革命期間,于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指南。
(3)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建立軍事獨裁統治,1804年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機構,采取了許多有利于發展資本主義的有力措施。特別是1804年制定的《民法典》成為帝國的豐碑,以法律的形式肯定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拿破侖還發動戰爭,領導軍隊擊潰了“反法同盟”的進攻,進一步將革命的火花傳播到歐洲大陸,打擊了各國舊的封建統治,傳播了革命思想.滑鐵盧戰敗后,拿破侖帝國覆亡,拿破侖退出歷史舞臺。
(4)根據以上材料可知,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奠定了思想、輿論基礎,而法國大革命是啟蒙運動的偉大實踐。
故答案為:(1)理性主義: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任選兩人即可)。
(2)《人權宣言》:人民主權、自由平等、天賦人權。
(3)①采取措施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②頒布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③多次打敗“反法同盟”,維護革命成果,擴大革命影響,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任選兩點即可)
(4)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法國大革命是啟蒙運動的偉大實踐。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掌握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拿破侖帝國的興亡相關知識。重點熟記基礎知識。
17.(2019八下·諸暨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恩格斯
(1)材料所說的這次“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指的是什么?
(2)當時最為“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的文化巨人是誰?請列舉其一部代表作。
(3)這場變革中被稱為“先驅者”的是誰?這次變革的核心思想及其作用是什么?
(4)該變革對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
【答案】(1)文藝復興運動
(2)達·芬奇;《蒙娜麗莎》
(3)但丁;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是一次嶄新思想解放運動,它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繁榮,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
(4)要以人為本,發展個性、熱愛生活,追求知識、樹立科學精神、解放思想、創新精神等。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1)據材料“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所說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指的是文藝復興。
(2)·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后代的學者稱他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 代表作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他把藝術創作和科學探索結合起來,創作了許多完美生動的人物形象,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但丁是意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創作的長詩《神曲》表達了自己對天主教會的厭惡,率先對教會提出批評。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是一次嶄新思想解放運動,它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繁榮,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
(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以人為本,發展個性、熱愛生活,追求知識、樹立科學精神、解放思想、創新精神等。
故答案為:(1)文藝復興運動。
(2)達·芬奇;《蒙娜麗莎》。
(3)但丁;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是一次嶄新思想解放運動,它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繁榮,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
(4)要以人為本,發展個性、熱愛生活,追求知識、樹立科學精神、解放思想、創新精神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恩格斯的話為依托,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文藝復興興起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和作用。
1 / 1浙江省諸暨市天馬初中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八下·諸暨期中)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百家、獨儒術”,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的反抗 B.壓制知識分子
C.鞏固封建統治 D.統一思想
2.(2019八下·諸暨期中)明至清前期,精耕細作農業繼續發展,其中從美洲引進的高產作物有(  )
A.玉米 B.粟 C.小麥 D.水稻
3.(2019八下·諸暨期中)以徽、漢兩個劇種為基礎,融合吸收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的新劇種是(  )
A.京劇 B.昆曲 C.越劇 D.黃梅戲
4.(2019八下·諸暨期中)清政府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負責承銷外商進口貨物,代外商收購中國出口商品。這說明當時(  )
A.全面禁止對外貿易 B.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C.不許外商來華貿易 D.已經廢除海禁政策
5.(2019八下·諸暨期中)某校八年級(1)班學生正在進行研究性學習,他們使用的資料有“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由此推測他們學習的主題是(  )
A.統一國家的建立 B.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6.(2019八下·諸暨期中)作家當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兒》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讀者,掀起一股讀史熱潮,下列史實不可能出現在這部作品中的是(  )
A.李自成起義 B.廠衛等特務機構的設立
C.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D.設立軍機處
7.(2019八下·諸暨期中)歐洲曾有一位思想家公開宣稱:“我不想變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懷里。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于我就夠了,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這直接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 C.科學革命 D.啟蒙運動
8.(2019八下·諸暨期中)2017年3月29日,英國首相特莎·梅向歐盟遞交“脫歐”信函,正式啟動脫歐程序,但19世紀的英國曾是世界近代化的領頭羊,其主要表現在(  )
①科學革命
②啟蒙運動
③資產階級革命
④工業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9八下·諸暨期中)鄭和下西洋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各國友好往來,曾經最遠到達(  )
A.地中海沿岸 B.歐洲和大洋洲
C.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D.歐洲和美洲
10.(2019八下·諸暨期中)下列關于資產階級革命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美國——法國——英國 B.英國——法國——美國
C.英國——美國——法國 D.美國——英國一一法國
11.(2019八下·諸暨期中)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發表了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獻,它成為當時歐洲大陸各國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和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面旗幟,被馬克思稱為“第一人權宣言”,它是(  )
A.《人權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C.《權利法案》 D.《獨立宣言》
12.(2019八下·諸暨期中)17、18世紀的西歐先進思想家們發動啟蒙運動,是為了張揚(  )
A.自然的力量 B.人類的力量 C.理性的力量 D.宗教的力量
13.(2019八下·諸暨期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涌現出來的領導人是(  )
A.克倫威爾 B.羅伯斯比爾 C.華盛頓 D.拿破侖
二、非選擇題
14.(2019八下·諸暨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央機構變化示意圖
材料二:“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商皆其末也。”—雍正帝
材料三:朝臣胡中藻有詩句“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前,是何肺腑?”結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
材料四:1793年,乾隆給英王喬治三世的信中說道:“天朝物產豐強,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材料一中央機構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怎樣的發展趨勢?
(2)材料二、三分別反映了清朝社會發展的哪些歷史特征?
(3)材料四反映的是清朝統治者采取怎樣的對外政策?這一政策給當時的中國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對我國現階段的發展有什么啟示?
15.(2019八下·諸暨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清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繼續發展的重要時期,主要特點有:其一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其二是對內與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相結合.
材料二:
材料三:實物資料
(1)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二中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一的哪個特點?請用明清的兩則史實證明這個特點。
(2)材料二中圖1的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歷史貢獻是什么?圖2情境發生在1662年我國的某寶島,與此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對少數民族實行怎樣的政策?
(4)概括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共同作用并發表你的感想。
16.(2019八下·諸暨期中)在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法國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啟蒙運動對歐洲政治革命的意義…“砸爛可恥的東西”、“自由放任”和“社會契約”這些口號破壞了傳統的制度和習俗…它們不僅對法國的現狀,而且對整個歐洲甚至海外地區的現狀,也是一個挑戰。
——《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條:國家主權屬于人民。
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條: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三:拿破侖個人的影響誠然是可貴的,但是只有順應正在推進歐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響才能起作用。
——《拿破侖時代》
(1)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動員,這一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請說出兩位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名字。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獻?這一法律文獻中有哪些思想對當今社會的政治文明建設仍有借鑒意義?
(3)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說明拿破侖的措施“順應了歐洲文明潮流”?
(4)根據以上材料說明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關系。
17.(2019八下·諸暨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恩格斯
(1)材料所說的這次“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指的是什么?
(2)當時最為“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的文化巨人是誰?請列舉其一部代表作。
(3)這場變革中被稱為“先驅者”的是誰?這次變革的核心思想及其作用是什么?
(4)該變革對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為了強化思想統一和君主專制統治,秦始皇進行了“焚書坑儒”。西漢初期采用的是黃老之學,無為而治,使國家經濟逐漸強盛起來。到了漢武帝時期,作為雄才大略的皇帝,針對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還很活躍,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排斥了其他各家學說。其尊儒和秦朝坑儒的態度截然相反,但根本目的卻是相同的,都是為了鞏固君主專制。明清時期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鞏固封建統治,統治者分別采取了八股取士和大興文字獄。
ABD三項不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百家、獨儒術”,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題意;
B項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百家、獨儒術”,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焚書坑儒”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及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要求具備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答案】A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明朝中后期,原產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引入中國,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積的推廣。
A項玉米是明朝中后期從美洲引進的高產作物,符合題意;
B項粟在我國原始社會的半坡原始居民就種植,不符合題意;
C項小麥在秦漢時期我國就已經種植,不符合題意;
D項水稻在我國原始社會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種植,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明代引進的原產于南美洲的農作物,要求具備史實識記能力,知道明代引進原產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3.【答案】A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清朝中后期,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各種地方戲曲都在這里上演,形成百家爭艷的局面。后來,以徽劇和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A項京劇是以徽、漢兩個劇種為基礎,融合吸收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的新劇種,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京劇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京劇形成的相關史實。
4.【答案】B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清廷下令關閉寧波等港口,僅留廣州一處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可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在對外貿易上進行了種種限制。
A項全面禁止對外貿易理解錯誤,根據材料: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不是全面禁止對外貿易,不符合題意;
B項嚴格限制對外貿易,符合題意;
C項不許外商來華貿易理解錯誤,不許外國人來華居住的說法是錯誤的,是規定一定時間,一定地點,不符合題意;
D項已經廢除海禁政策說法錯誤,是嚴格限制,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閉關鎖國政策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5.【答案】D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反映了我國國家統一和民族問題的解決,體現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ABC三項和題干中的資料 “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某校八年級(1)班學生學習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及再認再現所學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把握和識記相關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6.【答案】D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清朝時,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它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ABC三項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中,不符合題意;
D項設立軍機處不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中,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歷史的發展狀況,要求具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明朝史實的相關知識。
7.【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題干中“我不想變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于我就夠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反映的思想是人文主義,最早產生于文藝復興時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即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
A項文藝復興是題干材料直接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描述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要求具備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8.【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領導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歷史的進程。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發生,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統治基礎。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為英國提供了原料產地額商品銷售市場,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③④說法正確。
D項③④是19世紀的英國曾是世界近代化的領頭羊的主要表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要求具備基礎的識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9.【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歷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是鄭和下西洋曾經最遠到達的地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
10.【答案】C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在1640--1688年、美國獨立戰爭發生在1775--1783年、法國大革命發生在1789——1794年。
AB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英國——美國——法國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
11.【答案】D
【知識點】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法律文獻”可以判斷是《獨立宣言》,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頒布的《獨立宣言》,宣揚的是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思想,宣告了美國的獨立,對拉丁美洲和法國大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被馬克思成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ABC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D項《獨立宣言》被馬克思稱為“第一人權宣言”,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獨立宣言》的準確識記。需要準確識記美國《獨立宣言》的意義和地位。
12.【答案】C
【知識點】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17、18世紀西歐的進步思想家以理性主義為指導,直接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主張自由、平等、民主、科學等,掀起了啟蒙運動。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理性的力量是啟蒙運動張揚的思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對知識的識記能力。
13.【答案】A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領導人是克倫威爾,1645年6月,他曾領導了著名的納西比戰役,擊潰王軍主力。共和國成立后,他掌握了國家大權。不久,他驅散議會,就任“護國主”,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
A項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涌現出來的領導人,符合題意;
B項羅伯斯比爾是法國大革命的領導人,不符合題意;
C項華盛頓是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不符合題意;
D項拿破侖是法國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克倫威爾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史實。
14.【答案】(1)政治上,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2)材料二:經濟上,農業是經濟的主體;
材料三:思想文化上,文字獄愈演愈烈,思想專制,文化僵化
(3)材料四:對外交往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影響:阻礙了中西科學文化交流,中國喪失了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動權,逐漸落后于西方。
(4)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虛心學習別國的先進科技和經驗,力求其為我所用。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1)通過材料一,可以看出,丞相在秦朝秦始皇時期設立,在唐朝時期通過設立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三省削弱了相權;在明太祖朱元璋時被廢除,清朝設立軍機處,專制主義王權達到頂峰,這說明中國古代君權與相權關系的發展變化趨勢是皇權不斷加強,而相權卻不斷被削弱直至被廢除。
(2)依據材料二中的“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可知,這指的是重農抑商,反映了經濟上,農業是經濟的主體。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的文字獄;為加強思想控制,清朝統治者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盛,經常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批冤獄。人們稱這種做法為“文字獄”。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利于科技的進步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3)根據材料四中的“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聯系所學知識,由于乾隆帝的夜郎自大,對外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不能看到世界的變化,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
(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虛心學習別國的先進科技和經驗,力求其為我所用。
故答案為:(1)政治上,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2)材料二:經濟上,農業是經濟的主體;
材料三:思想文化上,文字獄愈演愈烈,思想專制,文化僵化。
(3)材料四:對外交往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影響:阻礙了中西科學文化交流,中國喪失了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動權,逐漸落后于西方。
(4)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虛心學習別國的先進科技和經驗,力求其為我所用。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題干四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我國古代君主專制加強的知識。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古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5.【答案】(1)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
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其他符合題意的也可酌情給分)
(2)貢獻: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
歷史事件:鄭成功收復臺灣。
(3)開明(或懷柔)的民族政策。
(4)共同作用: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感想: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我國一貫重視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等。(寫出一點即可)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1)戚繼光抗倭,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反擊沙俄侵略的雅克薩之戰,體現了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清朝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的例子:清朝平定準噶爾部叛亂,或平定了天山以南地區大小和卓的叛亂等。
(2)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余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公元1661年3月,中國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25000人、戰艦近500艘,從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直抵臺灣西海岸,在臺灣人民的支持下,經過九個月激戰,擊敗荷蘭殖民者,迫使荷蘭侵略者掛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臺灣,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3)材料三圖片分別反映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宗教領袖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置駐藏大臣、金瓶掣簽制度,這些制度反映出清朝對少數民族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4)上述措施和制度共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鞏固國家統一,促進多民族國家發展,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
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其他符合題意的也可酌情給分)
(2)貢獻: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
歷史事件:鄭成功收復臺灣。
(3)開明(或懷柔)的民族政策。
(4)共同作用: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感想: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我國一貫重視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等。(寫出一點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明清時期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
16.【答案】(1)理性主義: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任選兩人即可)。
(2)《人權宣言》:人民主權、自由平等、天賦人權。
(3)①采取措施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②頒布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③多次打敗“反法同盟”,維護革命成果,擴大革命影響,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任選兩點即可)
(4)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法國大革命是啟蒙運動的偉大實踐。
【知識點】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義,強調人的理性,提倡人應該進行理性的思考。啟蒙運動中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別是伏爾泰、孟德斯鳩與盧梭。伏爾泰批判教會的黑暗,主張天賦人權,人人生而自由;孟德斯鳩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主張君主立憲,為后來的資產階級國家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盧梭強調人民主權與社會契約,主張共和制度。
(2)材料二是《人權宣言》的內容.法國大革命期間,于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指南。
(3)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建立軍事獨裁統治,1804年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機構,采取了許多有利于發展資本主義的有力措施。特別是1804年制定的《民法典》成為帝國的豐碑,以法律的形式肯定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拿破侖還發動戰爭,領導軍隊擊潰了“反法同盟”的進攻,進一步將革命的火花傳播到歐洲大陸,打擊了各國舊的封建統治,傳播了革命思想.滑鐵盧戰敗后,拿破侖帝國覆亡,拿破侖退出歷史舞臺。
(4)根據以上材料可知,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奠定了思想、輿論基礎,而法國大革命是啟蒙運動的偉大實踐。
故答案為:(1)理性主義: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任選兩人即可)。
(2)《人權宣言》:人民主權、自由平等、天賦人權。
(3)①采取措施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②頒布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③多次打敗“反法同盟”,維護革命成果,擴大革命影響,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任選兩點即可)
(4)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法國大革命是啟蒙運動的偉大實踐。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掌握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拿破侖帝國的興亡相關知識。重點熟記基礎知識。
17.【答案】(1)文藝復興運動
(2)達·芬奇;《蒙娜麗莎》
(3)但丁;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是一次嶄新思想解放運動,它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繁榮,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
(4)要以人為本,發展個性、熱愛生活,追求知識、樹立科學精神、解放思想、創新精神等。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1)據材料“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所說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指的是文藝復興。
(2)·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后代的學者稱他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 代表作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他把藝術創作和科學探索結合起來,創作了許多完美生動的人物形象,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但丁是意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創作的長詩《神曲》表達了自己對天主教會的厭惡,率先對教會提出批評。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是一次嶄新思想解放運動,它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繁榮,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
(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以人為本,發展個性、熱愛生活,追求知識、樹立科學精神、解放思想、創新精神等。
故答案為:(1)文藝復興運動。
(2)達·芬奇;《蒙娜麗莎》。
(3)但丁;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是一次嶄新思想解放運動,它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繁榮,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
(4)要以人為本,發展個性、熱愛生活,追求知識、樹立科學精神、解放思想、創新精神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恩格斯的話為依托,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文藝復興興起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和作用。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耒阳市| 射洪县| 台安县| 徐汇区| 海淀区| 黎城县| 惠州市| 达拉特旗| 南宁市| 西峡县| 平遥县| 镇远县| 全椒县| 临高县| 巨鹿县| 长宁区| 大埔县| 蒙山县| 平武县| 马关县| 灵台县| 万安县| 舒兰市| 西安市| 哈巴河县| 隆尧县| 察哈| 平泉县| 靖边县| 普格县| 北宁市| 自治县| 申扎县| 石柱| 临安市| 漳州市| 永丰县| 呼伦贝尔市| 肃南| 乌恰县| 阳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