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期中(模擬)考試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1.(2019·紹興模擬)2019年央視春晚特別設置了三大分會場(見右圖),分會場的節目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結合下圖回答1-3題。(1)三大分會場的城市①②③分別是( )A.廣東 南昌 沈陽 B.廣東 井岡山 長春C.深圳 南昌 沈陽 D.深圳 井岡山 長春(2)同為除夕夜,③會場天寒地凍,①會場則春意盎然,造成兩個會場風光迥異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類型的不同 B.地勢高低的差異C.緯度高低的影響 D.距海遠近的差異(3)三大分會場各具特色,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①會場是中國最南的省會城市B.②會場是中國革命的搖籃C.③會場是重要的農業基地D.①②③會場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答案】(1)D(2)C(3)B【知識點】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可知,三大分會場的城市①②③分別是深圳 、井岡山 和長春。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2)同為除夕夜,③會場天寒地凍,①會場則春意盎然,造成兩個會場風光迥異的主要原因是緯度高低的影響。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3)三大分會場各具特色,①會場不是中國最南的省會城市,應該是海口市;②會場是中國革命的搖籃;③會場是重要的工業基地;①②會場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③屬于溫帶季風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1)D。(2)C。(3)B。【點評】我國南北跨緯度廣,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南方的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獲得的光熱多,氣溫高;我國北方的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獲得的光熱少,氣溫低.2.(2019·紹興模擬)如圖南半球30°~40°緯度帶海陸分布圖。關于甲、乙、丙所在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氣候復雜多樣B.乙洲草場分布廣,畜牧業的現代化水平高C.丙洲白色人種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D.甲洲主要位于東半球,乙丙兩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答案】C【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以看出,甲洲是南美洲,地勢 西高東低,也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為高大山系,東部是廣闊的沖積平原和波狀起伏的高原(呈相間交錯分布) ;乙洲是非洲,草場分布廣,經濟不發達,畜牧業的現代化水平不高;丙洲是大洋洲,白色人種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甲洲主要位于西半球,乙丙兩洲主要位于東半球;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南美洲大陸地形可分為三個南北向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 南美洲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全洲面積的60%,海拔300米至海拔3000米之間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占全洲面積的33%,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占全洲面積的7%。3.(2019·紹興模擬)某號臺風某日移動路線如下表。請判斷臺風移動的方向是( )時間 7時 11時 19時 24時經緯度 20° N118°E 20.5°N115° E 21.5°N114° E 22°N113°EA.向東南 B.向東北 C.向西南 D.向西北【答案】D【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據7時的地理坐標是(20°N,118°E),24時臺風的地理坐標是(22°N,113°E),根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進一步確定臺風移動的方向是西北方向。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有三種方法,一是經緯網判斷法,二是指向標判斷法,三是通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法,一般范圍較小的地圖都有指向標,習慣上規定指向標統一指向北。4.(2019·紹興模擬)下列中國古代四個歷史時期中央行政系統的簡表中,屬于秦朝的是( )A.B.C.D.【答案】C【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并結合示意圖可知,秦朝統一全國后,為加強封建統治,鞏固統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上: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A項屬于明朝,不符合題意;B項屬于元朝,不符合題意;C項屬于秦朝,符合題意;D項屬于隋唐,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示意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相關內容。5.(2019·紹興模擬)假如你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宋朝,你可能經歷的事情是( )A.廣大人民穿著用棉布織的衣服B.西南少數民族推行“改土歸流政策”C.見到鄭和下西洋的船隊D.乘坐裝有指南針的海船從事海外貿易【答案】D【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戰國時人們發現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制成指南針并應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并廣泛應用于航海事業。A項廣大人民穿著用棉布織的衣服是在元朝之后,不符合題意;B項西南少數民族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始于明朝中后期,不符合題意;C項見到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在明朝,不符合題意;D項乘坐裝有指南針的海船從事海外貿易宋朝可能經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扎實掌握指南針發明和應用的相關史實。6.(2019·紹興模擬)下列名言最契合該文藝復興時期時期核心思潮的是( )A.吾愛吾師,更愛真理B.人的出類撥萃為城邦增加的榮耀可以超過神C.奮斗在人,成功在天D.我一息尚存而力所能及,不會放棄愛智之學【答案】B【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即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ACD三項都不能體現人文主義,不符合題意;B項人的出類拔萃為城邦增加的榮耀可以超過神這句名言體現了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契合人文主義核心內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與核心思想。7.(2019·紹興模擬)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于2019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回答問題。(1)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這蘊含的發展理念是( )A.創新發展 B.協調發展 C.綠色發展 D.共享發展(2)“人大代表人民選,選好代表為人民。”這說明( )①我國發展選舉民主,保障人民通過選舉來行使權利 ②人民代表大會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在我國,人民有權直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 ④民主選舉是我國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一種重要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C(2)B【知識點】可持續發展;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綠色發展就是要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所以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這話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理念,C符合題意,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2) 根據所學,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一種重要形式。“人大代表人民選,選好代表為人民。”體現了我國的民主選舉的特點,這說明我國發展選舉民主,保障人民通過選舉來行使權利,①④符合題意,正確。②錯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才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③錯誤,我國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不直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故答案為:(1)C。(2)B。【點評】本題考查對可持續發展和民主選舉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分析題肢選項,根據所學知識,用排除法比較容易選出正確的答案。8.(2019·紹興模擬)2019 年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 周年,40 年來,兩岸交流從最初的臺胞赴大陸探親尋根,到旅游、經商、求學,實現兩岸直接的通航、通商、通郵。僅 2017 年,兩岸人員往來 878 萬人次,貿易額 1994 億美元,分別比 1987 年增長 175倍和 132 倍。這充分說明( )①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 ②兩岸的頻繁交流使臺獨分子消亡③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④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指日可待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 40 年來,兩岸交流從最初的臺胞赴大陸探親尋根,到旅游、經商、求學,實現兩岸直接的通航、通商、通郵,及兩岸人員的往來更加密切,貿易更加頻繁,這說明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①③符合題意,正確。②錯誤,臺獨分子不會因兩岸的頻繁交流而消亡。④錯誤,選項觀點夸大了兩岸交流往來對實現祖國統一的作用。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臺灣和統一問題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9.(2019·紹興模擬)雨中為癱坐地上的老人打傘并求助;為勞累的環衛工人、交警、快遞小哥設置“愛心冰柜”……這些凡人善舉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 )A.敬業 B.誠信 C.友善 D.愛國【答案】C【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為癱坐地上的老人打傘并求助;為勞累的環衛工人、交警、快遞小哥設置“愛心冰柜” 這體現的友善的價值準則,C符合題意,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10.(2019·紹興模擬)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現行聯合國標準下的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習近平,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主旨演講)”。這表明( )①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②改革發展成果已惠及我國全體人民③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④我國已實現了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D【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解析】【分析】題文材料說明的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進行扶貧攻堅,采取減貧措施,這表明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也說明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①③符合題意,正確。②④錯誤,我國還沒有實現共同富裕,我國正努力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共享發展成果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11.(2018·上虞模擬)十九大后,美國《時代》周刊雜志的一期封面上,用中英文寫了“中國贏了”!開始正視中國的崛起。“中國贏了”贏在( )①特色道路 ②優秀文化 ③特色理論 ④人口數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有史以來中國的人口就比美國人口多,所以④不符合題意;①②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2.(2019·紹興模擬)民國初年,全國報社有500余家,不少報紙以“民主”“民權”“民國”“國民”命名;全國報紙發行總數達4200萬份,“讀報者雖限于少數人,但報紙發表之意見,有公眾的或私人議論,幾乎下等之苦力(挑夫、腳夫),亦受其宣傳”。這充分說明辛亥革命( )A.一舉摧毀了封建君主專制思想 B.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農村C.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 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題目,民國初期報刊媒體不少都是宣傳民主和民權的主陣地,發行量也很大,雖然讀報人數具有有限性,但是通過私下的交流和議論,因此對于勞動階級也能夠受到相關影響,說明了辛亥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而不只是在農村深入,在社會各階層都有滲透。AB兩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不是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D項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是題干材料說明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備題干信息的準確解讀能力。13.(2019·紹興模擬)“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詩句所描繪的情景發生在( )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C.紅軍長征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解析】【分析】依據關鍵信息“征師勝利到吳起”,可推斷反映的是紅軍長征時期的史實。結合教材可知,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紅軍進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歷經艱難險阻,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ABD三項都不是題干詩句所描繪的情景,不符合題意;C項紅軍長征時期是題干詩句所描繪的情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相關內容。14.(2019·紹興模擬)如圖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其反映的主題是( )A.鞏固新生政權 B.“一五”計劃的建設C.新中國的建設 D.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答案】C【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觀察題干圖片中的內容“1950年土地改革、武漢長江大橋、農業合作化運動”可知,這分別與土地改革、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有關。體現了新中國的建設。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更加鞏固了新生的人們政權,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一五計劃的完成,標志著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改變了工業落后的局面。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我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土地改革、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都屬于新中國的建設。ABD三項和題干學習筆記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新中國的建設是題干學習筆記反映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土地改革、武漢長江大橋、農業合作化運動為切入點,主要考查鞏固新生政權的措施以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土地改革、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的相關史實。15.(2019·紹興模擬)20世紀三、四十年代,人類歷史上爆發了規模空前的世界性戰爭。以下影片所反映的戰役發生在歐洲戰場并具有轉折性意義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歐洲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C項《決戰斯大林格勒》所反映的戰役發生在歐洲戰場并具有轉折性意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及影響。16.(2019·紹興模擬)對聯是時代的反映。以下對聯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按其發生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①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②反反正正,正正反反,正反都一樣;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③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保暖萬人心④一橋架長江南北通暢;三路通雪域漢藏同樂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③② D.③④②①【答案】C【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是指1949年新中國成立;②反反正正,正正反反,正反都一樣;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是指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③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保暖萬人心反映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運動;④一橋架長江南北通暢;三路通雪域漢藏同樂反映的是1953——1957年一五計劃的成就。A.綜上所述,按其發生先后排列的是①④③②。C項①④③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大事件的先后順序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重大事件的時間、人物、過程、結果及影響。17.(2019·紹興模擬)下列關于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會議宣告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②會議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③這次會議后,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以城市為重點 ④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分析】十二屆三中全會于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一致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個決定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闡明了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所以②③表述正確。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故①錯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故④錯誤。A項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分析理解能力。二、非選擇題(5小題,共60分)18.(2019·紹興模擬)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圖一 圖二 海南高鐵分布特點 圖三 海口市氣溫(1)圖一中的鄰國越南在自然生產特色方面和同緯度的海南有何共同點,結合所學分析流經越南的湄公河的流向。(2)結合圖二分析海南高鐵路線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選擇在海南建自由貿易港的有利條件,并可從中得出什么結論。【答案】(1)都是以精耕細作的稻作農業為主,都是一年兩至三熟的耕作制度。自北向南(2)環島分布,海南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四周地勢相對平坦或河流的下游往往成為平原,地勢平坦。(3)地理位置優越;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沛,有利于農作物生產,物產豐富;風景優美,旅游資源豐富。島內交通便利;海南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對整個開放有帶動作用;地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從自然和人文兩個角度回答)結論: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或者自然環境(氣候)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或者區域經濟的發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知識點】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一中的鄰國越南和同緯度的海南在自然生產特色方面共同點:都是以精耕細作的稻作農業為主,都是一年兩至三熟的耕作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流經越南的湄公河是自北向南流。(2)根據圖二可知,海南高鐵路線多沿環島分布,原因是海南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四周地勢相對平坦或河流的下游往往成為平原,地勢平坦。(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南建自由貿易港的有利條件:地理位置優越;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沛,有利于農作物生產,物產豐富;風景優美,旅游資源豐富。島內交通便利;海南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對整個開放有帶動作用;地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從自然和人文兩個角度回答)結論: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或者自然環境(氣候)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或者區域經濟的發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故答案為:(1)都是以精耕細作的稻作農業為主,都是一年兩至三熟的耕作制度。自北向南(2)環島分布,海南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四周地勢相對平坦或河流的下游往往成為平原,地勢平坦。(3)地理位置優越;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沛,有利于農作物生產,物產豐富;風景優美,旅游資源豐富。島內交通便利;海南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對整個開放有帶動作用;地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從自然和人文兩個角度回答)結論: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或者自然環境(氣候)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或者區域經濟的發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點評】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海南島地勢為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偏南到四周沿海由山地、丘陵、臺地、平原逐級遞降,組成環形層狀地貌。海南島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四面環海,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是我國難得的一塊熱帶寶地。這里光熱豐富,濕熱同季,雨量充沛,夏長無冬,終年宜農。具有發展橡膠等多種熱帶作物,多層熱帶林木,多種熱帶魚類,多熟熱帶農業的得天獨厚條件。19.(2019·紹興模擬)讀下列年代尺,回答以下問題。(1)該年代尺采用的是何種紀年方法?歷史上哪位皇帝開創了什么紀年法后中國古代文獻就采用了這種紀年法(2)中國是一個開放包容、注重政治制度創新的國家。請列舉B朝的相關史實加以佐證。(3)在中國歷史上D王朝的政權有何特點?為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它是如何加強對邊疆管轄的?(4)讀年代尺說說C、D朝時期最主要的時代特征是什么?【答案】(1)公元紀年法 漢武帝 年號紀年法(2)開放:張騫出使西域(或開辟絲綢之路);制度創新:頒布推恩令或刺史制度(監察制度)、后設立司隸校尉。(3)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在澎湖列島設置澎湖巡檢司,這是歷史上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4)民族政權并立、多元文化匯聚、民族大融合【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公元紀年法和年號紀年法,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并予以正確分析、認知的能力。根據所學可知,漢武帝開創了年號紀年法。(2)本題考查相關朝代創新成果。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B朝代是漢朝。漢朝開放包容主要體現在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與西方地區經濟物質文化的交流,制度創新可以從頒布推恩令或監察制度或刺史制度或司隸校尉等中央官僚體制改革和加強中央集權的角度而談。(3)本題考查元朝的特點及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D朝代是元朝。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根據所學知識,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在中央設宣政院,負責管理藏族地區的行政事務,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設立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4)本題考查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時代特征。年代尺C、D是遼宋夏金元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遼宋夏金元時期,我國民族政權并立,如出現了宋、遼、西夏、金等并立的政權。這一時期,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比較頻繁,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如回族的出現等。因此說遼宋夏金元時期的基本特征是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故答案為:(1)公元紀年法;漢武帝;年號紀年法。(2)開放:張騫出使西域(或開辟絲綢之路);制度創新:頒布推恩令或刺史制度(監察制度)、后設立司隸校尉。(3)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在澎湖列島設置澎湖巡檢司,這是歷史上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4)民族政權并立、多元文化匯聚、民族大融合。【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年代尺為依托,綜合考查中國古代歷史,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20.(2019·紹興模擬)每一個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無疑是不同時期引領中國發展的偉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順時而變的孫中山】孫中山的一生就是“不斷在挫折中修正自己”的一生。如20世紀初,他領導的國民黨在維護共和的道路上屢遭挫折,之后他認識到,要完成革命事業,需要尋求新的力量的支持,結成一個聯盟。【勇于創新的毛澤東】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新道路,并最終贏得了勝利。【審時度勢的鄧小平】20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根據世界經濟與政治發展的重大變化,提出當今世界的兩大時代主題,調整了國家政策,加速了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進程。(1)為什么孫中山在維護共和的道路上會屢遭挫折?并結合當時情況指出新的力量指哪個政黨?(2)這是一條怎樣的革命新道路?其“新”在哪里?(3)列舉在革命、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方面鄧小平審時度勢所采取的重大舉措或思想理論?(4)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重要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有何作用?【答案】(1)不適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國情 中國共產黨(2)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從中國國情出發;依靠工農力量;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指導等。(3)千里躍進大別山、實行改革開放和鄧小平理論(一國兩制)(4)順應歷史潮流能促進歷史的發展;違背歷史潮流則會阻礙歷史的發展等。【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解放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分析】(1)孫中山在維護共和的道路上會屢遭挫折是因為孫中山等革命派尋求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不適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國情。新的力量指中國共產黨。(2)據所學知,在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境的井岡山地區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人開創的一條中國革命的新道路,其“新”表現在這條道路從中國國情出發,依靠工農力量,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等。(3)在革命時期: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向國民黨統治區發動大規模進攻,他們直接插入敵人兵力空虛的大別山地區,標志著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在改革時期:鄧小平等共產黨人實行改革開放,從而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現代化建設時期: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以及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的根本問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等。(4)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順應歷史潮流能促進歷史的發展;違背歷史潮流則會阻礙歷史的發展等。故答案為:(1)不適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國情;中國共產黨。(2)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從中國國情出發;依靠工農力量;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指導等。(3)千里躍進大別山、實行改革開放和鄧小平理論(一國兩制)。(4)順應歷史潮流能促進歷史的發展;違背歷史潮流則會阻礙歷史的發展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每一個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為切入點,考查有關我國歷史上重要歷史人物的事跡的基礎知識。要求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21.(2019·紹興模擬)“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重要人物評選活動之一,每年舉辦一次,已經連續舉辦15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援藏干部禮贊節選】二十五年的付出換來了巨變,封閉千年的西藏那曲打開了放眼世界的通道,嶄新的小區竣工了,藏民實現了從草原游牧到城市生活的跨越……寧波廣場、溫州路、臺州街……一個個帶著浙江體溫的名字,把雪域高原與東海之濱緊緊相聯……材料二:【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卓嘎和央宗受到老民兵父親桑杰曲巴的影響,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共產黨,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冰雪酷寒依然定期巡邊,半個世紀以來守護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們始終堅信著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材料三:【2018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扎根大地的科學家鐘陽援藏16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為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做出重要貢獻。(1)材料一浙江支援西藏建設體現了“國情教育”中的哪些觀點?(2)材料二中父女三人和材料三鐘陽身上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什么內容?請從文化自信的角度談談中央電視臺為什么要連續15年舉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3)材料二、三為實現材料一中西藏的巨變和繼續發展分別提供了怎樣的支持?【答案】(1)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成果、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等。(2)愛國、敬業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要夯實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薪火相傳,代代相守。跨越時空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3)中華傳統美德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的作用也可)民族團結凝聚中國力量,推動中國夢的實現(或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創新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為人類帶來巨大財富,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解析】【分析】(1) 根據所學,浙江支援西藏建設體現的觀點可以從堅持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成果、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等方面回答。(2)材料二的卓嘎和央宗半個世紀以來守護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這體現了愛國的核心價值準則。 科學家鐘陽援藏16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這體現了敬業的價值準則。 連續15年舉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的原因可以從有利于夯實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薪火相傳,代代相守。跨越時空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等方面分析回答。(3)材料二、材料三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精神和中華傳統美德的力量,因此,可以從中華傳統美德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民族團結凝聚中國力量,推動中國夢的實現等方面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的民族關系和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精神,中華傳統美德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22.(2019·紹興模擬)“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是國家的承諾。2019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農村改革年代尺(部分)材料二:……加快農業科技改革創新,……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根治農民工欠薪問題,抓緊制定專門行政法規,確保付出辛勞和汗水的農民工按時拿到應有的報酬。——2019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節選)(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材料一中A、B兩項農業政策分別在什么地區實行的?(2)根據年代尺,寫出C項農業政策的名稱并談談D項政策的影響。(3)結合材料二,說說國家怎樣才能實現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答案】(1)A農村革命根據地 B解放區(2)C: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或農業生產合作社);D: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①“加快農業科技改革創新,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說明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依靠科技發展現代農業②“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說明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或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增長動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③“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弘揚創新精神④“抓緊制定專門行政法規,確保付出辛勞和汗水的農民工按時拿到應有的報酬”說明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1956年的土地革命是在農村革命根據地實行的。1947年的土地改革是在解放區實行的。(2)C的時間的1956年,因此這一時期的農業政策是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D的時間是1978年,這一時期的農業政策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因此意義是激發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分析 材料本題可以從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弘揚創新精神,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等方面具體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土地革命,改革,科教興國,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萬眾創新,建設法治中國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1 / 1浙江省紹興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期中(模擬)考試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1.(2019·紹興模擬)2019年央視春晚特別設置了三大分會場(見右圖),分會場的節目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結合下圖回答1-3題。(1)三大分會場的城市①②③分別是( )A.廣東 南昌 沈陽 B.廣東 井岡山 長春C.深圳 南昌 沈陽 D.深圳 井岡山 長春(2)同為除夕夜,③會場天寒地凍,①會場則春意盎然,造成兩個會場風光迥異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類型的不同 B.地勢高低的差異C.緯度高低的影響 D.距海遠近的差異(3)三大分會場各具特色,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①會場是中國最南的省會城市B.②會場是中國革命的搖籃C.③會場是重要的農業基地D.①②③會場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2.(2019·紹興模擬)如圖南半球30°~40°緯度帶海陸分布圖。關于甲、乙、丙所在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氣候復雜多樣B.乙洲草場分布廣,畜牧業的現代化水平高C.丙洲白色人種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D.甲洲主要位于東半球,乙丙兩洲主要位于西半球3.(2019·紹興模擬)某號臺風某日移動路線如下表。請判斷臺風移動的方向是( )時間 7時 11時 19時 24時經緯度 20° N118°E 20.5°N115° E 21.5°N114° E 22°N113°EA.向東南 B.向東北 C.向西南 D.向西北4.(2019·紹興模擬)下列中國古代四個歷史時期中央行政系統的簡表中,屬于秦朝的是( )A.B.C.D.5.(2019·紹興模擬)假如你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宋朝,你可能經歷的事情是( )A.廣大人民穿著用棉布織的衣服B.西南少數民族推行“改土歸流政策”C.見到鄭和下西洋的船隊D.乘坐裝有指南針的海船從事海外貿易6.(2019·紹興模擬)下列名言最契合該文藝復興時期時期核心思潮的是( )A.吾愛吾師,更愛真理B.人的出類撥萃為城邦增加的榮耀可以超過神C.奮斗在人,成功在天D.我一息尚存而力所能及,不會放棄愛智之學7.(2019·紹興模擬)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于2019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回答問題。(1)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這蘊含的發展理念是( )A.創新發展 B.協調發展 C.綠色發展 D.共享發展(2)“人大代表人民選,選好代表為人民。”這說明( )①我國發展選舉民主,保障人民通過選舉來行使權利 ②人民代表大會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在我國,人民有權直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 ④民主選舉是我國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一種重要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19·紹興模擬)2019 年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 周年,40 年來,兩岸交流從最初的臺胞赴大陸探親尋根,到旅游、經商、求學,實現兩岸直接的通航、通商、通郵。僅 2017 年,兩岸人員往來 878 萬人次,貿易額 1994 億美元,分別比 1987 年增長 175倍和 132 倍。這充分說明( )①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 ②兩岸的頻繁交流使臺獨分子消亡③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④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指日可待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9.(2019·紹興模擬)雨中為癱坐地上的老人打傘并求助;為勞累的環衛工人、交警、快遞小哥設置“愛心冰柜”……這些凡人善舉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 )A.敬業 B.誠信 C.友善 D.愛國10.(2019·紹興模擬)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現行聯合國標準下的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習近平,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主旨演講)”。這表明( )①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②改革發展成果已惠及我國全體人民③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④我國已實現了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1.(2018·上虞模擬)十九大后,美國《時代》周刊雜志的一期封面上,用中英文寫了“中國贏了”!開始正視中國的崛起。“中國贏了”贏在( )①特色道路 ②優秀文化 ③特色理論 ④人口數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2019·紹興模擬)民國初年,全國報社有500余家,不少報紙以“民主”“民權”“民國”“國民”命名;全國報紙發行總數達4200萬份,“讀報者雖限于少數人,但報紙發表之意見,有公眾的或私人議論,幾乎下等之苦力(挑夫、腳夫),亦受其宣傳”。這充分說明辛亥革命( )A.一舉摧毀了封建君主專制思想 B.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農村C.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 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13.(2019·紹興模擬)“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詩句所描繪的情景發生在( )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C.紅軍長征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14.(2019·紹興模擬)如圖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其反映的主題是( )A.鞏固新生政權 B.“一五”計劃的建設C.新中國的建設 D.偉大的歷史性轉折15.(2019·紹興模擬)20世紀三、四十年代,人類歷史上爆發了規模空前的世界性戰爭。以下影片所反映的戰役發生在歐洲戰場并具有轉折性意義的是( )A. B.C. D.16.(2019·紹興模擬)對聯是時代的反映。以下對聯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按其發生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①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②反反正正,正正反反,正反都一樣;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③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保暖萬人心④一橋架長江南北通暢;三路通雪域漢藏同樂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③② D.③④②①17.(2019·紹興模擬)下列關于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會議宣告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②會議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③這次會議后,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以城市為重點 ④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5小題,共60分)18.(2019·紹興模擬)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圖一 圖二 海南高鐵分布特點 圖三 海口市氣溫(1)圖一中的鄰國越南在自然生產特色方面和同緯度的海南有何共同點,結合所學分析流經越南的湄公河的流向。(2)結合圖二分析海南高鐵路線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選擇在海南建自由貿易港的有利條件,并可從中得出什么結論。19.(2019·紹興模擬)讀下列年代尺,回答以下問題。(1)該年代尺采用的是何種紀年方法?歷史上哪位皇帝開創了什么紀年法后中國古代文獻就采用了這種紀年法(2)中國是一個開放包容、注重政治制度創新的國家。請列舉B朝的相關史實加以佐證。(3)在中國歷史上D王朝的政權有何特點?為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它是如何加強對邊疆管轄的?(4)讀年代尺說說C、D朝時期最主要的時代特征是什么?20.(2019·紹興模擬)每一個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無疑是不同時期引領中國發展的偉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順時而變的孫中山】孫中山的一生就是“不斷在挫折中修正自己”的一生。如20世紀初,他領導的國民黨在維護共和的道路上屢遭挫折,之后他認識到,要完成革命事業,需要尋求新的力量的支持,結成一個聯盟。【勇于創新的毛澤東】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新道路,并最終贏得了勝利。【審時度勢的鄧小平】20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根據世界經濟與政治發展的重大變化,提出當今世界的兩大時代主題,調整了國家政策,加速了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進程。(1)為什么孫中山在維護共和的道路上會屢遭挫折?并結合當時情況指出新的力量指哪個政黨?(2)這是一條怎樣的革命新道路?其“新”在哪里?(3)列舉在革命、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方面鄧小平審時度勢所采取的重大舉措或思想理論?(4)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重要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有何作用?21.(2019·紹興模擬)“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重要人物評選活動之一,每年舉辦一次,已經連續舉辦15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援藏干部禮贊節選】二十五年的付出換來了巨變,封閉千年的西藏那曲打開了放眼世界的通道,嶄新的小區竣工了,藏民實現了從草原游牧到城市生活的跨越……寧波廣場、溫州路、臺州街……一個個帶著浙江體溫的名字,把雪域高原與東海之濱緊緊相聯……材料二:【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卓嘎和央宗受到老民兵父親桑杰曲巴的影響,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共產黨,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冰雪酷寒依然定期巡邊,半個世紀以來守護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們始終堅信著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材料三:【2018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扎根大地的科學家鐘陽援藏16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為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做出重要貢獻。(1)材料一浙江支援西藏建設體現了“國情教育”中的哪些觀點?(2)材料二中父女三人和材料三鐘陽身上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什么內容?請從文化自信的角度談談中央電視臺為什么要連續15年舉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3)材料二、三為實現材料一中西藏的巨變和繼續發展分別提供了怎樣的支持?22.(2019·紹興模擬)“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是國家的承諾。2019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農村改革年代尺(部分)材料二:……加快農業科技改革創新,……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根治農民工欠薪問題,抓緊制定專門行政法規,確保付出辛勞和汗水的農民工按時拿到應有的報酬。——2019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節選)(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材料一中A、B兩項農業政策分別在什么地區實行的?(2)根據年代尺,寫出C項農業政策的名稱并談談D項政策的影響。(3)結合材料二,說說國家怎樣才能實現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D(2)C(3)B【知識點】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可知,三大分會場的城市①②③分別是深圳 、井岡山 和長春。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2)同為除夕夜,③會場天寒地凍,①會場則春意盎然,造成兩個會場風光迥異的主要原因是緯度高低的影響。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3)三大分會場各具特色,①會場不是中國最南的省會城市,應該是海口市;②會場是中國革命的搖籃;③會場是重要的工業基地;①②會場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③屬于溫帶季風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1)D。(2)C。(3)B。【點評】我國南北跨緯度廣,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南方的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獲得的光熱多,氣溫高;我國北方的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獲得的光熱少,氣溫低.2.【答案】C【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以看出,甲洲是南美洲,地勢 西高東低,也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為高大山系,東部是廣闊的沖積平原和波狀起伏的高原(呈相間交錯分布) ;乙洲是非洲,草場分布廣,經濟不發達,畜牧業的現代化水平不高;丙洲是大洋洲,白色人種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甲洲主要位于西半球,乙丙兩洲主要位于東半球;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南美洲大陸地形可分為三個南北向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 南美洲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全洲面積的60%,海拔300米至海拔3000米之間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占全洲面積的33%,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占全洲面積的7%。3.【答案】D【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據7時的地理坐標是(20°N,118°E),24時臺風的地理坐標是(22°N,113°E),根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進一步確定臺風移動的方向是西北方向。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有三種方法,一是經緯網判斷法,二是指向標判斷法,三是通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法,一般范圍較小的地圖都有指向標,習慣上規定指向標統一指向北。4.【答案】C【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并結合示意圖可知,秦朝統一全國后,為加強封建統治,鞏固統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上: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A項屬于明朝,不符合題意;B項屬于元朝,不符合題意;C項屬于秦朝,符合題意;D項屬于隋唐,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示意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相關內容。5.【答案】D【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戰國時人們發現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制成指南針并應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并廣泛應用于航海事業。A項廣大人民穿著用棉布織的衣服是在元朝之后,不符合題意;B項西南少數民族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始于明朝中后期,不符合題意;C項見到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在明朝,不符合題意;D項乘坐裝有指南針的海船從事海外貿易宋朝可能經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扎實掌握指南針發明和應用的相關史實。6.【答案】B【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即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ACD三項都不能體現人文主義,不符合題意;B項人的出類拔萃為城邦增加的榮耀可以超過神這句名言體現了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契合人文主義核心內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與核心思想。7.【答案】(1)C(2)B【知識點】可持續發展;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綠色發展就是要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所以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這話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理念,C符合題意,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2) 根據所學,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一種重要形式。“人大代表人民選,選好代表為人民。”體現了我國的民主選舉的特點,這說明我國發展選舉民主,保障人民通過選舉來行使權利,①④符合題意,正確。②錯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才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③錯誤,我國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不直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故答案為:(1)C。(2)B。【點評】本題考查對可持續發展和民主選舉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分析題肢選項,根據所學知識,用排除法比較容易選出正確的答案。8.【答案】C【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 40 年來,兩岸交流從最初的臺胞赴大陸探親尋根,到旅游、經商、求學,實現兩岸直接的通航、通商、通郵,及兩岸人員的往來更加密切,貿易更加頻繁,這說明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①③符合題意,正確。②錯誤,臺獨分子不會因兩岸的頻繁交流而消亡。④錯誤,選項觀點夸大了兩岸交流往來對實現祖國統一的作用。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臺灣和統一問題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9.【答案】C【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為癱坐地上的老人打傘并求助;為勞累的環衛工人、交警、快遞小哥設置“愛心冰柜” 這體現的友善的價值準則,C符合題意,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10.【答案】D【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解析】【分析】題文材料說明的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進行扶貧攻堅,采取減貧措施,這表明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也說明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①③符合題意,正確。②④錯誤,我國還沒有實現共同富裕,我國正努力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共享發展成果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11.【答案】A【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有史以來中國的人口就比美國人口多,所以④不符合題意;①②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2.【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題目,民國初期報刊媒體不少都是宣傳民主和民權的主陣地,發行量也很大,雖然讀報人數具有有限性,但是通過私下的交流和議論,因此對于勞動階級也能夠受到相關影響,說明了辛亥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而不只是在農村深入,在社會各階層都有滲透。AB兩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不是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D項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是題干材料說明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備題干信息的準確解讀能力。13.【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解析】【分析】依據關鍵信息“征師勝利到吳起”,可推斷反映的是紅軍長征時期的史實。結合教材可知,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紅軍進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歷經艱難險阻,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ABD三項都不是題干詩句所描繪的情景,不符合題意;C項紅軍長征時期是題干詩句所描繪的情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相關內容。14.【答案】C【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觀察題干圖片中的內容“1950年土地改革、武漢長江大橋、農業合作化運動”可知,這分別與土地改革、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有關。體現了新中國的建設。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更加鞏固了新生的人們政權,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一五計劃的完成,標志著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改變了工業落后的局面。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我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土地改革、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都屬于新中國的建設。ABD三項和題干學習筆記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新中國的建設是題干學習筆記反映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土地改革、武漢長江大橋、農業合作化運動為切入點,主要考查鞏固新生政權的措施以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土地改革、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的相關史實。15.【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歐洲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C項《決戰斯大林格勒》所反映的戰役發生在歐洲戰場并具有轉折性意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及影響。16.【答案】C【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是指1949年新中國成立;②反反正正,正正反反,正反都一樣;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是指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③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保暖萬人心反映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運動;④一橋架長江南北通暢;三路通雪域漢藏同樂反映的是1953——1957年一五計劃的成就。A.綜上所述,按其發生先后排列的是①④③②。C項①④③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大事件的先后順序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重大事件的時間、人物、過程、結果及影響。17.【答案】A【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分析】十二屆三中全會于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一致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個決定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闡明了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所以②③表述正確。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故①錯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故④錯誤。A項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分析理解能力。18.【答案】(1)都是以精耕細作的稻作農業為主,都是一年兩至三熟的耕作制度。自北向南(2)環島分布,海南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四周地勢相對平坦或河流的下游往往成為平原,地勢平坦。(3)地理位置優越;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沛,有利于農作物生產,物產豐富;風景優美,旅游資源豐富。島內交通便利;海南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對整個開放有帶動作用;地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從自然和人文兩個角度回答)結論: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或者自然環境(氣候)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或者區域經濟的發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知識點】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一中的鄰國越南和同緯度的海南在自然生產特色方面共同點:都是以精耕細作的稻作農業為主,都是一年兩至三熟的耕作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流經越南的湄公河是自北向南流。(2)根據圖二可知,海南高鐵路線多沿環島分布,原因是海南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四周地勢相對平坦或河流的下游往往成為平原,地勢平坦。(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南建自由貿易港的有利條件:地理位置優越;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沛,有利于農作物生產,物產豐富;風景優美,旅游資源豐富。島內交通便利;海南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對整個開放有帶動作用;地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從自然和人文兩個角度回答)結論: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或者自然環境(氣候)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或者區域經濟的發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故答案為:(1)都是以精耕細作的稻作農業為主,都是一年兩至三熟的耕作制度。自北向南(2)環島分布,海南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四周地勢相對平坦或河流的下游往往成為平原,地勢平坦。(3)地理位置優越;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沛,有利于農作物生產,物產豐富;風景優美,旅游資源豐富。島內交通便利;海南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對整個開放有帶動作用;地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從自然和人文兩個角度回答)結論: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或者自然環境(氣候)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或者區域經濟的發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點評】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海南島地勢為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偏南到四周沿海由山地、丘陵、臺地、平原逐級遞降,組成環形層狀地貌。海南島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四面環海,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是我國難得的一塊熱帶寶地。這里光熱豐富,濕熱同季,雨量充沛,夏長無冬,終年宜農。具有發展橡膠等多種熱帶作物,多層熱帶林木,多種熱帶魚類,多熟熱帶農業的得天獨厚條件。19.【答案】(1)公元紀年法 漢武帝 年號紀年法(2)開放:張騫出使西域(或開辟絲綢之路);制度創新:頒布推恩令或刺史制度(監察制度)、后設立司隸校尉。(3)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在澎湖列島設置澎湖巡檢司,這是歷史上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4)民族政權并立、多元文化匯聚、民族大融合【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公元紀年法和年號紀年法,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并予以正確分析、認知的能力。根據所學可知,漢武帝開創了年號紀年法。(2)本題考查相關朝代創新成果。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B朝代是漢朝。漢朝開放包容主要體現在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與西方地區經濟物質文化的交流,制度創新可以從頒布推恩令或監察制度或刺史制度或司隸校尉等中央官僚體制改革和加強中央集權的角度而談。(3)本題考查元朝的特點及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D朝代是元朝。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根據所學知識,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在中央設宣政院,負責管理藏族地區的行政事務,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設立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4)本題考查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時代特征。年代尺C、D是遼宋夏金元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遼宋夏金元時期,我國民族政權并立,如出現了宋、遼、西夏、金等并立的政權。這一時期,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比較頻繁,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如回族的出現等。因此說遼宋夏金元時期的基本特征是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故答案為:(1)公元紀年法;漢武帝;年號紀年法。(2)開放:張騫出使西域(或開辟絲綢之路);制度創新:頒布推恩令或刺史制度(監察制度)、后設立司隸校尉。(3)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在澎湖列島設置澎湖巡檢司,這是歷史上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4)民族政權并立、多元文化匯聚、民族大融合。【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年代尺為依托,綜合考查中國古代歷史,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20.【答案】(1)不適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國情 中國共產黨(2)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從中國國情出發;依靠工農力量;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指導等。(3)千里躍進大別山、實行改革開放和鄧小平理論(一國兩制)(4)順應歷史潮流能促進歷史的發展;違背歷史潮流則會阻礙歷史的發展等。【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解放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分析】(1)孫中山在維護共和的道路上會屢遭挫折是因為孫中山等革命派尋求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不適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國情。新的力量指中國共產黨。(2)據所學知,在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境的井岡山地區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人開創的一條中國革命的新道路,其“新”表現在這條道路從中國國情出發,依靠工農力量,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等。(3)在革命時期: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向國民黨統治區發動大規模進攻,他們直接插入敵人兵力空虛的大別山地區,標志著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在改革時期:鄧小平等共產黨人實行改革開放,從而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現代化建設時期: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以及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的根本問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等。(4)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順應歷史潮流能促進歷史的發展;違背歷史潮流則會阻礙歷史的發展等。故答案為:(1)不適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國情;中國共產黨。(2)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從中國國情出發;依靠工農力量;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指導等。(3)千里躍進大別山、實行改革開放和鄧小平理論(一國兩制)。(4)順應歷史潮流能促進歷史的發展;違背歷史潮流則會阻礙歷史的發展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每一個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為切入點,考查有關我國歷史上重要歷史人物的事跡的基礎知識。要求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21.【答案】(1)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成果、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等。(2)愛國、敬業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要夯實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薪火相傳,代代相守。跨越時空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3)中華傳統美德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的作用也可)民族團結凝聚中國力量,推動中國夢的實現(或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創新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為人類帶來巨大財富,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解析】【分析】(1) 根據所學,浙江支援西藏建設體現的觀點可以從堅持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成果、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等方面回答。(2)材料二的卓嘎和央宗半個世紀以來守護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這體現了愛國的核心價值準則。 科學家鐘陽援藏16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這體現了敬業的價值準則。 連續15年舉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的原因可以從有利于夯實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薪火相傳,代代相守。跨越時空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等方面分析回答。(3)材料二、材料三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精神和中華傳統美德的力量,因此,可以從中華傳統美德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民族團結凝聚中國力量,推動中國夢的實現等方面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的民族關系和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精神,中華傳統美德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22.【答案】(1)A農村革命根據地 B解放區(2)C: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或農業生產合作社);D: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①“加快農業科技改革創新,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說明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依靠科技發展現代農業②“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說明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或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增長動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③“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弘揚創新精神④“抓緊制定專門行政法規,確保付出辛勞和汗水的農民工按時拿到應有的報酬”說明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1956年的土地革命是在農村革命根據地實行的。1947年的土地改革是在解放區實行的。(2)C的時間的1956年,因此這一時期的農業政策是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D的時間是1978年,這一時期的農業政策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因此意義是激發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分析 材料本題可以從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弘揚創新精神,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等方面具體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土地革命,改革,科教興國,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萬眾創新,建設法治中國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期中(模擬)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期中(模擬)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