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返校測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著名的人口分界線是( )A.黑河—騰沖一線B.漠河—騰沖一線C.秦嶺—淮河一線D.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答案】A【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著名的人口分界線是從黑河—騰沖一線。秦嶺—淮河一線是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國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1935年,胡煥庸提出黑河(愛輝)—騰沖線即胡煥庸線,首次揭示了中國人口分布規律。即自黑龍江璦琿至云南騰沖畫一條直線(約為45°),線東南半壁36%的土地供養了全國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僅供養4%的人口。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為42.6:1。2.(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下列少數民族與其主要分布地區的連線正確的是( )A.壯族——廣東 B.維吾爾族——內蒙古C.藏族——新疆 D.回族——寧夏【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回族主要分布在寧夏。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中國共有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個民族被稱為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萬人。超過400萬的少數民族還有:滿、回、苗、維吾爾、藏、彝、土家、蒙古族等。3.(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的原因是( )A.年徑流量大 B.航運價值高C.水力資源豐富 D.流域內多礦產【答案】B【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 本題中的“黃金水道”突出對長江航運價值的評價,所以應從長江航運價值高的原因進行分析。 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的原因是航運價值高。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黃金水道”突出了長江的航運價值,長江通航里程長,通航時間長,流域內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水平高,對運輸的需求量大,所以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4.被譽為“塞上江南”的是(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華北平原C.寧夏平原 D.四川盆地【答案】C【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黃河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河流域寧夏平原被譽為“塞上江南”。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寧夏平原的識記。5.(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我國珠江流域與西亞一帶緯度大體相當,但西亞是一派沙漠景觀,珠江流域卻是綠野相連,城市和人口密集,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 B.季風 C.海拔 D.地形【答案】B【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 由于受海陸位置的影響,亞洲東部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從南向北依次是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其共同特征是雨熱同季。我國珠江流域綠野相連,城市集中,人口密集.締造中國這一富饒寶地的最大功績應屬于自然因素中的季風,特別是夏季風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西亞位于30°附近,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較少,形成一片沙漠景觀。我國珠江流域臨海,有因為位于最大大陸和最大大洋的交界處,海陸熱力差異大,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被稱為“回歸線上的綠洲”,降水較多。6.(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下圖為“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問題:(1)下列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廣州 B.上海 C.烏魯木齊 D.北京(2)從上圖可見,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 )A.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B.從西南地區向東北地區遞減C.從東北地區向西南地區遞減 D.從西北內陸向東南沿海遞減【答案】(1)C(2)A【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水資源【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在給出的下列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烏魯木齊。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從下圖可見,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我國的降水地區差異大,東南沿海地區降水量較大,較為濕潤,而越往西北內陸,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漸加重。我國降水的分布特點:年降水量大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從降水的時間分配來看,也很不均勻。我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7.(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兩千多年前,生活在我國中原地區的人們就與西部地區的人們相互往來,在茫茫沙海和戈壁上開鑿了貫穿東西的路線,這條路線獲得的美稱是( )A.商業之路 B.瓷器之路 C.絲綢之路 D.石油之路【答案】C【知識點】交流與互補【解析】【分析】 絲綢之路是一條古老而漫長的商路,也是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動脈,它貫穿古代中國、阿富汗、印度、阿姆河-錫爾河地區、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通過地中海到達羅馬.多少年來,有不少研究者想給這條道路起另外一個名字,如“玉之路”、“寶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但是,都只能反映絲綢之路的某個局部,而終究不能取代“絲綢之路”這個名字。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絲綢之路,指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從長安(今西安)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8.(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分析下圖可以看出我國的地形特點有( )①地形復雜多樣 ②東部瀕臨海洋 ③山區面積廣大 ④地勢西高東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我國地形復雜多樣,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在我國都有分布,其中山地所占面積最廣,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合稱為山區,那么我國山區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2/3.可見我國地形復雜多樣,五種地形齊全,山地面積廣大.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與平原相比,山區不太適宜發展農業,但某些水熱條件配合較好的山區,具有發展林業和牧業的有利條件. 縱橫分布的山脈,構成了中國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鑲嵌其中.中國東部多平原、丘陵,西部多高原、山地和盆地.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使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9.(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某班同學以“家鄉的人文環境”為主題開展社會調查。針對主題,這次調查的內容應選擇家鄉的( )①氣候特征 ②農業生產 ③名勝古跡 ④位置范圍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這次調查的內容主要是家鄉的人文環境。 ①氣候特征是自然條件特征,②農業生產和③名勝古跡是人文環境特征,符合題意,④位置范圍是自然特征。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社會調查工作的具體程序,大體可分五個相關聯的步驟:1、確定調查課題;2、設計調查方案;3、收集資料;4、整理與分析資料;5、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其中(1)、(2)兩個步驟是調查前的準備工作.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大題,共60分)10.(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讀“沿我國北緯30°地形剖面圖”,完成下列各題。(1)圖中序號代表的是:① 高原② 山脈③ 盆地④ 平原⑤ 海(2)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地勢的特點是 ,呈 分布。【答案】(1)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東海(2)西高東低;三級階梯【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序號代表的是:①青藏高原,②橫斷山脈,③四川盆地,④長江中下游平原,⑤東海。(2)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地勢的特點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11.(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完成以下連線題:(1)將下列地理名稱與其特點連線:①太湖流域 A.形成鮮明的巴蜀文化,如川菜、川劇等②珠江三角洲 B.畜牧業基地③內蒙古高原 C.著名的水鄉,孕育了眾多的水鄉城鎮,④四川盆地 D.糧食、蔗糖、淡水魚、亞熱帶水果基地(2)將下列城市與其特點連線:①烏魯木齊 A.擁有“新中國政治生活的心臟”②上海 B.“日光城”③北京 C.“開天辟地之門戶”④拉薩 D.“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答案】(1)①——C ②——D ③——B ④——A(2)①——C ②——D ③——A ④——B【知識點】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內蒙古;拉薩;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四川盆地;烏魯木齊【解析】【分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太湖流域 ,著名的水鄉,孕育了眾多的水鄉城鎮;②珠江三角洲,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是我國的糧食、蔗糖、淡水魚、亞熱帶水果基地;③內蒙古高原,草場資源豐富,典型的畜牧業基地;④四川盆地,形成鮮明的巴蜀文化,如川菜、川劇等;故答案為: ①——C ②——D ③——B ④——A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下列城市的特點分別是:①烏魯木齊被譽為“開天辟地之門戶”;②上海被譽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③北京擁有“新中國政治生活的心臟” ;④拉薩被譽為“日光城”。故答案為: ①——C ②——D ③——A ④——B 。【點評】 烏魯木齊作為新疆的首府,是中國向西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又是現代第二條亞歐大陸橋中國西部的“橋頭堡”,同時還是新疆交通、通訊網絡的總樞紐,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成為“開天辟地之門戶”。12.(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讀黃土高原位置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山脈:A ,B ;省會名稱:C ,D 。(2)黃土高原從熱量帶看,屬于 帶;從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看,屬于 區;從四大地理區域看,位于 地區;從階梯位置看,位于 階梯。(3)黃土高原地表形態的特征是 ,水土流失是形成這一自然景觀的主要原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從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作答)防護的主要措施有: 。【答案】(1)太行山;秦嶺;蘭州;銀川(2)北溫帶;季風區;北方地區;第二階梯(3)千溝萬壑(溝壑縱橫);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等;人文原因: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破壞植被。;措施: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打壩淤地等【知識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山脈:A是太行山,B是秦嶺;省會名稱:C蘭州,D是銀川。(2)、黃土高原從熱量帶看,屬于北溫帶;從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看,屬于季風區;從四大地理區域看,位于北方地區;從階梯位置看,位于第二階梯。(3)、黃土高原地表形態的特征是千溝萬壑(溝壑縱橫),水土流失是形成這一自然景觀的主要原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等;人文原因: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破壞植被。(從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作答)防護的主要措施有: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打壩淤地等。【點評】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黃土高原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西至烏鞘嶺,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氣候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1 / 1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返校測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著名的人口分界線是( )A.黑河—騰沖一線B.漠河—騰沖一線C.秦嶺—淮河一線D.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下列少數民族與其主要分布地區的連線正確的是( )A.壯族——廣東 B.維吾爾族——內蒙古C.藏族——新疆 D.回族——寧夏3.(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的原因是( )A.年徑流量大 B.航運價值高C.水力資源豐富 D.流域內多礦產4.被譽為“塞上江南”的是(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華北平原C.寧夏平原 D.四川盆地5.(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我國珠江流域與西亞一帶緯度大體相當,但西亞是一派沙漠景觀,珠江流域卻是綠野相連,城市和人口密集,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 B.季風 C.海拔 D.地形6.(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下圖為“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問題:(1)下列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廣州 B.上海 C.烏魯木齊 D.北京(2)從上圖可見,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 )A.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B.從西南地區向東北地區遞減C.從東北地區向西南地區遞減 D.從西北內陸向東南沿海遞減7.(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兩千多年前,生活在我國中原地區的人們就與西部地區的人們相互往來,在茫茫沙海和戈壁上開鑿了貫穿東西的路線,這條路線獲得的美稱是( )A.商業之路 B.瓷器之路 C.絲綢之路 D.石油之路8.(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分析下圖可以看出我國的地形特點有( )①地形復雜多樣 ②東部瀕臨海洋 ③山區面積廣大 ④地勢西高東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9.(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某班同學以“家鄉的人文環境”為主題開展社會調查。針對主題,這次調查的內容應選擇家鄉的( )①氣候特征 ②農業生產 ③名勝古跡 ④位置范圍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大題,共60分)10.(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讀“沿我國北緯30°地形剖面圖”,完成下列各題。(1)圖中序號代表的是:① 高原② 山脈③ 盆地④ 平原⑤ 海(2)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地勢的特點是 ,呈 分布。11.(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完成以下連線題:(1)將下列地理名稱與其特點連線:①太湖流域 A.形成鮮明的巴蜀文化,如川菜、川劇等②珠江三角洲 B.畜牧業基地③內蒙古高原 C.著名的水鄉,孕育了眾多的水鄉城鎮,④四川盆地 D.糧食、蔗糖、淡水魚、亞熱帶水果基地(2)將下列城市與其特點連線:①烏魯木齊 A.擁有“新中國政治生活的心臟”②上海 B.“日光城”③北京 C.“開天辟地之門戶”④拉薩 D.“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12.(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讀黃土高原位置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山脈:A ,B ;省會名稱:C ,D 。(2)黃土高原從熱量帶看,屬于 帶;從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看,屬于 區;從四大地理區域看,位于 地區;從階梯位置看,位于 階梯。(3)黃土高原地表形態的特征是 ,水土流失是形成這一自然景觀的主要原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從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作答)防護的主要措施有: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著名的人口分界線是從黑河—騰沖一線。秦嶺—淮河一線是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國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1935年,胡煥庸提出黑河(愛輝)—騰沖線即胡煥庸線,首次揭示了中國人口分布規律。即自黑龍江璦琿至云南騰沖畫一條直線(約為45°),線東南半壁36%的土地供養了全國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僅供養4%的人口。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為42.6:1。2.【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回族主要分布在寧夏。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中國共有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個民族被稱為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萬人。超過400萬的少數民族還有:滿、回、苗、維吾爾、藏、彝、土家、蒙古族等。3.【答案】B【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 本題中的“黃金水道”突出對長江航運價值的評價,所以應從長江航運價值高的原因進行分析。 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的原因是航運價值高。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黃金水道”突出了長江的航運價值,長江通航里程長,通航時間長,流域內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水平高,對運輸的需求量大,所以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4.【答案】C【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黃河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河流域寧夏平原被譽為“塞上江南”。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寧夏平原的識記。5.【答案】B【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 由于受海陸位置的影響,亞洲東部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從南向北依次是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其共同特征是雨熱同季。我國珠江流域綠野相連,城市集中,人口密集.締造中國這一富饒寶地的最大功績應屬于自然因素中的季風,特別是夏季風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西亞位于30°附近,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較少,形成一片沙漠景觀。我國珠江流域臨海,有因為位于最大大陸和最大大洋的交界處,海陸熱力差異大,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被稱為“回歸線上的綠洲”,降水較多。6.【答案】(1)C(2)A【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水資源【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在給出的下列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烏魯木齊。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從下圖可見,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我國的降水地區差異大,東南沿海地區降水量較大,較為濕潤,而越往西北內陸,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漸加重。我國降水的分布特點:年降水量大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從降水的時間分配來看,也很不均勻。我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7.【答案】C【知識點】交流與互補【解析】【分析】 絲綢之路是一條古老而漫長的商路,也是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動脈,它貫穿古代中國、阿富汗、印度、阿姆河-錫爾河地區、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通過地中海到達羅馬.多少年來,有不少研究者想給這條道路起另外一個名字,如“玉之路”、“寶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但是,都只能反映絲綢之路的某個局部,而終究不能取代“絲綢之路”這個名字。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絲綢之路,指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從長安(今西安)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8.【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我國地形復雜多樣,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在我國都有分布,其中山地所占面積最廣,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合稱為山區,那么我國山區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2/3.可見我國地形復雜多樣,五種地形齊全,山地面積廣大.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與平原相比,山區不太適宜發展農業,但某些水熱條件配合較好的山區,具有發展林業和牧業的有利條件. 縱橫分布的山脈,構成了中國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鑲嵌其中.中國東部多平原、丘陵,西部多高原、山地和盆地.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使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9.【答案】C【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這次調查的內容主要是家鄉的人文環境。 ①氣候特征是自然條件特征,②農業生產和③名勝古跡是人文環境特征,符合題意,④位置范圍是自然特征。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社會調查工作的具體程序,大體可分五個相關聯的步驟:1、確定調查課題;2、設計調查方案;3、收集資料;4、整理與分析資料;5、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其中(1)、(2)兩個步驟是調查前的準備工作.10.【答案】(1)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東海(2)西高東低;三級階梯【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序號代表的是:①青藏高原,②橫斷山脈,③四川盆地,④長江中下游平原,⑤東海。(2)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地勢的特點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11.【答案】(1)①——C ②——D ③——B ④——A(2)①——C ②——D ③——A ④——B【知識點】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內蒙古;拉薩;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四川盆地;烏魯木齊【解析】【分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太湖流域 ,著名的水鄉,孕育了眾多的水鄉城鎮;②珠江三角洲,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是我國的糧食、蔗糖、淡水魚、亞熱帶水果基地;③內蒙古高原,草場資源豐富,典型的畜牧業基地;④四川盆地,形成鮮明的巴蜀文化,如川菜、川劇等;故答案為: ①——C ②——D ③——B ④——A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下列城市的特點分別是:①烏魯木齊被譽為“開天辟地之門戶”;②上海被譽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③北京擁有“新中國政治生活的心臟” ;④拉薩被譽為“日光城”。故答案為: ①——C ②——D ③——A ④——B 。【點評】 烏魯木齊作為新疆的首府,是中國向西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又是現代第二條亞歐大陸橋中國西部的“橋頭堡”,同時還是新疆交通、通訊網絡的總樞紐,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成為“開天辟地之門戶”。12.【答案】(1)太行山;秦嶺;蘭州;銀川(2)北溫帶;季風區;北方地區;第二階梯(3)千溝萬壑(溝壑縱橫);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等;人文原因: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破壞植被。;措施: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打壩淤地等【知識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山脈:A是太行山,B是秦嶺;省會名稱:C蘭州,D是銀川。(2)、黃土高原從熱量帶看,屬于北溫帶;從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看,屬于季風區;從四大地理區域看,位于北方地區;從階梯位置看,位于第二階梯。(3)、黃土高原地表形態的特征是千溝萬壑(溝壑縱橫),水土流失是形成這一自然景觀的主要原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等;人文原因: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破壞植被。(從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作答)防護的主要措施有: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打壩淤地等。【點評】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黃土高原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西至烏鞘嶺,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氣候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返校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返校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