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二十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返校目標檢測試卷一、選擇題1.(2017·金華)習近平主席指出,21世紀是海洋世紀,只有著力打造“向海經濟”,才能寫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以下史實,能論證“向海則興”的是( )A.鑒真東渡 B.戚繼光抗倭C.新航路開辟 D.兩河流域文明興起2.(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清初二三十年間,各地民眾強烈反抗清朝的統治,主要原因是清政府( )①大規模圈占田地 ②設立“廷杖”制度③強迫東南沿海居民內遷 ④威脅逼迫漢人剃發留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提出“工商皆本”,并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明清思想家是( )A.黃宗羲 B.李贄 C.顧炎武 D.董仲舒4.(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清朝大興文字獄,反映了清王朝( )①專制集權的強化 ②在民族問題上實行民族分化政策③實行文化專制主義 ④加強了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17八下·杭州月考)“今我朝罷(廢除)丞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牽制)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這里的“我朝”應該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6.(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1684 年,沙俄政府給盤踞在雅克薩城的侵略頭目頒發了一枚盾形城徽,圖案是一只張開翅膀的鷹,一只爪抓著一張弓,另一只爪抓著一支箭。為抵擋這只“鷹”進攻做出重要貢獻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7.(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清人錢泳認為“凡置產業,自當以田地為上,市廛(市中店鋪)次之,典當鋪又次之。”與此認識相關的社會背景是( )A.當時國內商品經濟繁榮 B.農民承擔的封建地租沉重C.政府倡導重農抑商 D.國家推行工商皆本政策8.(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以下是四位同學分別概括的1368---1840年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我國總的歷史特點,其中正確的是( )A.繁榮與開放并存 B.多元文化碰撞與交融C.繁盛與危機并存 D.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9.(2017八下·常山月考)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的禮儀,實際上代表著君臣關系的變化。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 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C.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10.(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明嘉靖時期,江蘇巡撫曹時聘的奏疏中提到說:“吳民生齒最繁,恒產絕少,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據此回答問題(1)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區一種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所謂“新”主要體現在( )A.生產規模更大 B.分工更加明確C.勞動效率更高 D.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2)如果你是當時一位機戶,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改進生產技術,下列著作能給予你啟發的是( )A.《本草綱目》 B.《農政全書》C.《天工開物》 D.《齊民要術》11.(2017八下·秀洲月考)《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12.(2017八下·鄞州期中)八年級同學王朋對同學說:“明朝的官員們沒有隱私權,太可怕了!”他說的應該是明朝實行哪項措施帶來的后果( )A.設廠衛特務機構 B.大興文字獄C.保留議政王大臣會議 D.八股取士13.(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該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設置臺灣府 B.平定準噶爾 C.設立宣政院 D.修建喇嘛廟14.(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有人認為英國“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這表明資產階級革命之后,使國王的權利( )A.得到了肯定 B.未發生變化 C.有所膨脹 D.受到了限制15.(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馬嘎爾尼認為,中國好比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只需幾艘三桅戰船就能摧毀其海岸艦隊。可是當時的中國政府絲毫沒有察覺自己與西方列強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逆轉。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乾隆盛世”C.“貞觀之治 ” D.“開元盛世”16.(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法國有了超越歐洲所有社會的民事立法,而那時歐洲社會還保持著中世紀的法律體制,而隨著法國對外戰爭的勝利和占領,這一切給歐洲大陸以不可思議的推動力。”這段材料是對下列哪部法律文獻的肯定( )A.《1787年聯邦憲法》 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 D.《拿破侖法典》17.(2017八下·柯橋期中)某學生在比較英、美國兩國資產階級革命,得出兩國革命發生的共同原因正確的是( )A.封建專制制度的阻礙B.殖民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C.“君權神授”學說同議會矛盾的激化D.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18.(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續和發展 ②都是新興資產階級掀起的思想解放運動③都只打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④都提出了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構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華盛頓的行動很感人……為了國家的事業,他卻拋棄了養尊處優的生活,離開了家人和朋友,把這一切都拿來孤注一擲。”材料中“國家的事業”是指( )A.起草《人權宣言》 B.贏得民族獨立C.實現種族平等 D.消除南北差異二、非選擇題20.(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文獻資料、實物資料等都是歷史發展的見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文獻材料文獻資料 文獻資料反映的措施或制度 措施或者制度開始實行的朝代行中書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 --《元史》行省制度 元王朝以所謂從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襲,改為流官。總之,……立刻抓緊改流。 --《壯族通史》 ① ②材料二:實物資料圖1 達賴五世金印 圖2 駐藏大臣令牌(局部) 圖3 金瓶(1)閱讀材料一,根據示例完成表格。(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3)概括上述措施或制度的共同作用。21.(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初年,鄭和統率技術上最先進的“寶船”艦隊出洋,遠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鄭和下西洋時,歐洲的探險時代尚未開始。……航海期間,鄭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國當朝皇帝的德威,厚贈遇到的君主。材料二:(清朝時期)外國商人入境中國受到嚴格限制。與中國的通商是季節性的,僅限于廣州一地,且管制甚嚴。他們不得進入中國內地,種種規章制度專為限制他們的活動范圍而定。——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論中國》(1)據材料一,指出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響。(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實行的什么政策?并說明這種政策所產生的影響。(3)閱讀以上材料,放眼當今對外開放政策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請談談你的啟示。22.(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批準通過。這是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堅莊嚴宣告獨立。240多年過去了,我們一起回顧一下美國的崛起。【發現新大陸】材料一: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1607年,英國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殖民地。在以后的150年中,陸續涌來了更多的殖民者,大規模占領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創建新大陸】材料二:美國歷史文獻 主要思想淵源1776年《獨立宣言》稱:“政府的正當權力,則是經被統治者同意所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對這些目標的實現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予以更換或廢除,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 盧梭的“人民主權”理論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摘錄:本憲法所授予之立法權,均屬于由參議院與眾議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行政權屬于美利堅合眾國大總統。……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及國會隨時制定與設立的低級法院。 ③(1)請說出開辟“西歐--美洲航線”的人物。(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歷史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3)完成表格內容,并指出美國革命與啟蒙運動之間的聯系。23.(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14至18世紀的歐洲經歷了社會巨變,在各個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現象,不斷沖擊著舊觀念、舊制度……推動歐洲邁入近代社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他是畫家、雕塑家、數學家,還是一名哲學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審視一切的勇氣和熱情,才能使人類精神從經院的暗室,沖向色彩繽紛的新天地……我們相信偉大的時代塑造了達·芬奇,而達·芬奇又成為那個時代一個不朽的標記。——侯建新《社會轉型時期的西歐與中國》材料二:科學革命是在16至17世紀之間,歐洲許多地區在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的思想都經歷了根本性的變化,由中世紀的觀點轉變為現代科學的基礎,不論是在各個獨立的學科內,更是在對整個宇宙的認知中。材料三:英國用“光榮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營造出一種寬松、自由和開放的環境……;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那個時代”是哪一歷史時期?寫出在這個時代中達·芬奇的一幅繪畫代表作品。他“新奇的目光”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時代精神?(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科學革命在天文學領域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和法國在資產階級革命之后確立的政治體制分別是什么。并指出英國確立“新的政治制度”依據的主要法律文件是什么。(4)根據上述材料,歸納推動歐洲社會巨變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新航路開辟;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海洋對國家重要性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鑒真東渡為傳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鑒真不僅把律宗傳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繪畫等藝術也傳到了日本,為傳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A不符合題意;戚繼光的抗倭斗爭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反抗外來民族侵略并取得勝利的斗爭,保證了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和平穩定,所以B與題意不符;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歐洲國家因此獲益而相繼崛起,所以C符合題意;兩河流域文明是大河文明,與海洋無關,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得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海洋對國家重要性的理解。2.【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清初二三十年間,滿清政府推行大規模圈占土地、強制東南沿海居民內遷和威脅逼迫漢人剃發疏辮等弊端,激起民眾的反抗。①③④正確。設立廠衛特務機構不是各地民眾強烈反抗清朝的統治的主要原因,故②不符合題意。D項①③④是清初二三十年間,各地民眾強烈反抗清朝的統治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初各地民眾強烈反抗清朝的統治的原因,要求具備分析和識記的能力。3.【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學者黃宗羲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A項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本”,并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不符合題意;BCD三項和提出“工商皆本”,并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黃宗羲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黃宗羲的相關史實。4.【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統治,加強皇權,加強思想控制,實行文化專制,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民族分化政策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所以②不符合題意。D項①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文化專制的有關知識。注意理解清朝文化專制。5.【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太祖加強君主專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在中央,明太祖廢除了丞相,把中央的行政權分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設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皇帝的權利空前提高,秦漢以來丞相制度從此廢除,皇權與相權的斗爭最終以皇權的勝利而告終;在地方實行三司分權,三司相互牽制,大權統歸中央。結合題干信息,今我朝罷承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頑,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這里的“我朝”應是明朝。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太祖加強君主專制措施的識記。6.【答案】A【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 “1684年,沙俄政府給盤踞在雅克薩城的侵略頭目頒發了一枚盾形城徽”。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1685和1386年,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打退俄國的進攻,沙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A項康熙帝為抵擋這只“鷹”進攻做出重要貢獻,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熙帝抗擊沙俄的史實。重點掌握清朝鞏固邊疆的相關知識。7.【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題干主要反映了古代投資置辦產業以購置田地為主,經商的次之,開典當鋪的又次之,由此分析可知題干實質上主要反映出封建社會重農抑商導致的社會影響。A項當時國內商品經濟繁榮不是題干現象出現的背景,不符合題意;B項農民承擔的封建地租沉重與題干主旨不符合,不符合題意;C項政府倡導重農抑商是與題干認識相關的社會背景,符合題意;D項國家推行工商皆本政策不符合清朝厲行重農抑商的史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農抑商政策,要求具備對題干的準確分析與知識遷移能力。8.【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明清時期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但君權的強化日益顯出封建社會的腐朽,這時出現了外國對中國的不斷入侵,加上閉關鎖國、近代化因素的萌發等,中國逐漸出現了危機。A項繁榮與開放并存是隋唐時期的歷史特點,不符合題意;B項多元文化碰撞與交融是元朝的歷史特點,不符合題意;C項繁盛與危機并存是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歷史特點,符合題意;D項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特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特點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知道其特點是繁盛與危機并存。注意掌握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時代特點。9.【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君主專制強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兩漢,及至隋唐,到宋元、明清,我國古代不同時期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禮儀由坐到跪的變化,說明了君權的不斷加強。到了明清時期,君主權利更加強化,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因此,封建王朝上朝跪拜,實際上是君權極度強化的一種表現,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理解。10.【答案】(1)D(2)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1) 機戶指的是手工業作坊主,機工指的是被雇傭的勞動者.就是作坊主出資金,被雇傭的勞動者出力,按照勞動時間來給予報酬.這里指的是明朝中后期在我國的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狀況。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是“新”的主要體現,符合題意;(2)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手工業生產方式。《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天工開物》能給予啟發,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 D。(2) C。【點評】(1) 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理解。(2) 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相關著作的了解。11.【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考點的理解。本題要求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無法從材料總獲得的選項就是錯誤選項。從“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中可以得出明朝科舉考試延續了前代的基礎,但稍變了唐宋的考試方法。從“專取四子樹......五經命題試士”中可以看出四書五經是明朝科舉考試的命范圍。而明朝科舉考試的答題問卷在本段材料中不能獲取。本題是逆向選擇題,要求選出錯誤選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變化。12.【答案】A【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朝特務機構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同學的評述,反映的是明朝設置廠衛特務機構,負責對臣民進行監視和偵查,使得官員沒了隱私權。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朝特務機構的了解。13.【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結合所學知識,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2年初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683年,清朝軍隊打敗鄭氏奪取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A項設置臺灣府是清朝中央政府在該地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題意;B項平定準噶爾是清朝對蒙古的措施,不符合題意;C項設立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設置的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D項修建喇嘛廟是對西藏的管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在臺灣建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14.【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它以明確的條文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約束國王的行為,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受到了限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15.【答案】B【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清王朝前期統治下的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個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平三藩之亂,止于嘉慶元年川陜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持續時間長達115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A項“文景之治”出現在西漢初年,不符合題意;B項“乾隆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盛世,符合題意;CD兩項出現在唐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康乾盛世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康乾盛世的相關史實。16.【答案】D【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A項《1787年聯邦憲法》是美國憲法,不符合題意;B項,美國在1776年7月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由杰斐遜等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不符合題意;C項《人權宣言》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反封建專制的旗幟,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指針,但是與題干法國對外戰爭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拿破侖法典》是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拿破侖通過對外戰爭,把法律推廣到他所征服的歐洲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法典》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把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文獻聯系起來,綜合性強,要注意區分它們之間的異同。17.【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爆發獨立戰爭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十三塊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所以A不符合題意;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因此而發動革命,所以B錯誤,D符合題意;“君權神授”學說在美國沒有市場,所以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解。18.【答案】A【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歐洲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都是資產階級思想啟蒙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都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其中啟蒙運動強調“理性”是對文藝復興“人性”論的繼承和發展。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是繼文藝復興運動之后歐洲近代的思想解放運動。因此①②正確。文藝復興時期真正主宰歐洲一切的是天主教會神學思想,所以,文藝復興運動的矛頭主要是針對天主教會的神學統治。但是文藝復興運動并未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啟蒙運動則是明確提出了反對封建制度的要求,主張建立資產階級政治制度。因此③④錯誤。A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關系。解題的關鍵是熟悉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的異同點,從而得出正確答案。19.【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華盛頓參加并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付出了很大的犧牲,承擔了巨大的責任。最終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枷鎖,實現了民族獨立。AD兩項不能全面反映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B項贏得民族獨立是題干材料中“國家的事業”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C項實現種族平等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華盛頓領導美國的獨立戰爭,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20.【答案】(1)改土歸流|明朝(2)冊封達賴班禪;設立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3)維護了國家統一,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王朝以所謂從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襲,改為流官。總之,……立刻抓緊改流”反映的是明朝的改土歸流,即中央派“流官”代替少數民族的“土司”“土官”,實行與中原一樣的行政制度。(2)圖1“達賴五世金印”反映的是歷代達賴必須經過中央政策冊封制度;圖2“駐藏大臣令牌”反映的清政府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制度。圖3“金瓶”反映了乾隆皇帝制定的“金瓶摯簽”制度。(3)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對西藏的管轄都維護了國家統一;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故答案為:(1)改土歸流;明朝。(2)冊封達賴班禪;設立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3)維護了國家統一,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文獻資料、實物資料等都是歷史發展的見證為切入點,考查明朝、清朝鞏固統一的措施。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1.【答案】(1)目的:宣揚國威。影響: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2)閉關鎖國。影響:在抵御西方殖民地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對比,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更加閉塞,遠離世界發展潮流(3) 閉關導致落后,對外開放才能不斷進步等。【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響,要求具備材料分析歸納的能力。依據材料“航海期間,鄭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國當朝皇帝的德威,厚贈遇到的君主”可知,主要目的在宣揚國威。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2)本題考查閉關鎖國政策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與知識運用的能力。關于政策,依據材料“(清朝)外國商人入境中國嚴格限制。與中國的通商是季節性的,僅限于廣州一地”可知,這指的是清朝初期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乾隆帝時期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西洋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關于其影響,依據材料“他們不得進入中國內地,也使那時的中國人很長時間都不知道世界發生了什么”并結合所學可知: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3)本題考查明朝開放、清朝初期閉關鎖國帶給我們的啟示,要求具備綜合分析歸納的能力。綜合上述材料可以得出基本的啟示,即: 閉關導致落后,對外開放才能不斷進步。故答案為:(1)目的:宣揚國威。影響: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2)閉關鎖國。影響:在抵御西方殖民地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對比,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更加閉塞,遠離世界發展潮流。(3) 閉關導致落后,對外開放才能不斷進步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鄭和下西洋和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22.【答案】(1)哥倫布(2)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全球范圍動植物物種的交流與傳播。但開啟了歐洲殖民擴張的歷史。(3)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啟蒙運動為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啟蒙運動;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美洲新大陸。(2)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絕的狀態,使各大洲之間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引發了西歐國家對亞、非、美洲國家或地區的殖民擴張與掠奪。(3)啟蒙運動為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而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啟蒙思想的偉大實踐。故答案為:(1)哥倫布。(2)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全球范圍動植物物種的交流與傳播。但開啟了歐洲殖民擴張的歷史。(3)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啟蒙運動為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美國獨立戰爭、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3.【答案】(1)文藝復興時期;《蒙娜麗莎》或《最后的晚餐》;人文主義思想(2)哥白尼“日心說”或布魯諾:宇宙是無限的(3)君主立憲制;共和制;《權利法案》(4)思想解放: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為歐洲資本主義的到來奠定了思想基礎科學革命:舊的觀念被打破,科學受到推崇,迎來了技術發明的高潮,產生了近代科學制度變革: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利于民主制度的傳播【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那個時代”是指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是文藝復興三杰之一,《蒙娜麗莎》、《最后的午餐》都是其繪畫代表作品。達·芬奇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時代精神是人文主義。(2)依據所學可知,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沉重地打擊了宗教神學宇宙觀。布魯諾提出了“宇宙是無限的,沒有中心”。(3)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國大革命之后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4)材料一說明思想解放是推動歐洲社會巨變的主要因素之一;材料二說明科學革命是推動歐洲社會巨變的主要因素之一;材料三說明制度變革是推動歐洲社會巨變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答案為:(1)文藝復興時期;《蒙娜麗莎》或《最后的晚餐》;人文主義思想。(2)哥白尼“日心說”或布魯諾:宇宙是無限的。(3)君主立憲制;共和制;《權利法案》。(4)思想解放: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為歐洲資本主義的到來奠定了思想基礎;科學革命:舊的觀念被打破,科學受到推崇,迎來了技術發明的高潮,產生了近代科學;制度變革: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利于民主制度的傳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自然科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等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文藝復興、自然科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等史實。1 / 1浙江省溫州市二十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返校目標檢測試卷一、選擇題1.(2017·金華)習近平主席指出,21世紀是海洋世紀,只有著力打造“向海經濟”,才能寫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以下史實,能論證“向海則興”的是( )A.鑒真東渡 B.戚繼光抗倭C.新航路開辟 D.兩河流域文明興起【答案】C【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新航路開辟;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海洋對國家重要性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鑒真東渡為傳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鑒真不僅把律宗傳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繪畫等藝術也傳到了日本,為傳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A不符合題意;戚繼光的抗倭斗爭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反抗外來民族侵略并取得勝利的斗爭,保證了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和平穩定,所以B與題意不符;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歐洲國家因此獲益而相繼崛起,所以C符合題意;兩河流域文明是大河文明,與海洋無關,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得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海洋對國家重要性的理解。2.(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清初二三十年間,各地民眾強烈反抗清朝的統治,主要原因是清政府( )①大規模圈占田地 ②設立“廷杖”制度③強迫東南沿海居民內遷 ④威脅逼迫漢人剃發留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清初二三十年間,滿清政府推行大規模圈占土地、強制東南沿海居民內遷和威脅逼迫漢人剃發疏辮等弊端,激起民眾的反抗。①③④正確。設立廠衛特務機構不是各地民眾強烈反抗清朝的統治的主要原因,故②不符合題意。D項①③④是清初二三十年間,各地民眾強烈反抗清朝的統治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初各地民眾強烈反抗清朝的統治的原因,要求具備分析和識記的能力。3.(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提出“工商皆本”,并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明清思想家是( )A.黃宗羲 B.李贄 C.顧炎武 D.董仲舒【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學者黃宗羲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A項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本”,并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不符合題意;BCD三項和提出“工商皆本”,并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黃宗羲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黃宗羲的相關史實。4.(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清朝大興文字獄,反映了清王朝( )①專制集權的強化 ②在民族問題上實行民族分化政策③實行文化專制主義 ④加強了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統治,加強皇權,加強思想控制,實行文化專制,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民族分化政策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所以②不符合題意。D項①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文化專制的有關知識。注意理解清朝文化專制。5.(2017八下·杭州月考)“今我朝罷(廢除)丞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牽制)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這里的“我朝”應該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太祖加強君主專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在中央,明太祖廢除了丞相,把中央的行政權分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設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皇帝的權利空前提高,秦漢以來丞相制度從此廢除,皇權與相權的斗爭最終以皇權的勝利而告終;在地方實行三司分權,三司相互牽制,大權統歸中央。結合題干信息,今我朝罷承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頑,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這里的“我朝”應是明朝。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太祖加強君主專制措施的識記。6.(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1684 年,沙俄政府給盤踞在雅克薩城的侵略頭目頒發了一枚盾形城徽,圖案是一只張開翅膀的鷹,一只爪抓著一張弓,另一只爪抓著一支箭。為抵擋這只“鷹”進攻做出重要貢獻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答案】A【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 “1684年,沙俄政府給盤踞在雅克薩城的侵略頭目頒發了一枚盾形城徽”。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1685和1386年,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打退俄國的進攻,沙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A項康熙帝為抵擋這只“鷹”進攻做出重要貢獻,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熙帝抗擊沙俄的史實。重點掌握清朝鞏固邊疆的相關知識。7.(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清人錢泳認為“凡置產業,自當以田地為上,市廛(市中店鋪)次之,典當鋪又次之。”與此認識相關的社會背景是( )A.當時國內商品經濟繁榮 B.農民承擔的封建地租沉重C.政府倡導重農抑商 D.國家推行工商皆本政策【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題干主要反映了古代投資置辦產業以購置田地為主,經商的次之,開典當鋪的又次之,由此分析可知題干實質上主要反映出封建社會重農抑商導致的社會影響。A項當時國內商品經濟繁榮不是題干現象出現的背景,不符合題意;B項農民承擔的封建地租沉重與題干主旨不符合,不符合題意;C項政府倡導重農抑商是與題干認識相關的社會背景,符合題意;D項國家推行工商皆本政策不符合清朝厲行重農抑商的史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農抑商政策,要求具備對題干的準確分析與知識遷移能力。8.(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以下是四位同學分別概括的1368---1840年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我國總的歷史特點,其中正確的是( )A.繁榮與開放并存 B.多元文化碰撞與交融C.繁盛與危機并存 D.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明清時期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但君權的強化日益顯出封建社會的腐朽,這時出現了外國對中國的不斷入侵,加上閉關鎖國、近代化因素的萌發等,中國逐漸出現了危機。A項繁榮與開放并存是隋唐時期的歷史特點,不符合題意;B項多元文化碰撞與交融是元朝的歷史特點,不符合題意;C項繁盛與危機并存是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歷史特點,符合題意;D項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特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特點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知道其特點是繁盛與危機并存。注意掌握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時代特點。9.(2017八下·常山月考)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的禮儀,實際上代表著君臣關系的變化。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 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C.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君主專制強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兩漢,及至隋唐,到宋元、明清,我國古代不同時期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禮儀由坐到跪的變化,說明了君權的不斷加強。到了明清時期,君主權利更加強化,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因此,封建王朝上朝跪拜,實際上是君權極度強化的一種表現,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理解。10.(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明嘉靖時期,江蘇巡撫曹時聘的奏疏中提到說:“吳民生齒最繁,恒產絕少,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據此回答問題(1)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區一種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所謂“新”主要體現在( )A.生產規模更大 B.分工更加明確C.勞動效率更高 D.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2)如果你是當時一位機戶,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改進生產技術,下列著作能給予你啟發的是( )A.《本草綱目》 B.《農政全書》C.《天工開物》 D.《齊民要術》【答案】(1)D(2)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1) 機戶指的是手工業作坊主,機工指的是被雇傭的勞動者.就是作坊主出資金,被雇傭的勞動者出力,按照勞動時間來給予報酬.這里指的是明朝中后期在我國的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狀況。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是“新”的主要體現,符合題意;(2)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手工業生產方式。《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天工開物》能給予啟發,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 D。(2) C。【點評】(1) 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理解。(2) 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相關著作的了解。11.(2017八下·秀洲月考)《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考點的理解。本題要求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無法從材料總獲得的選項就是錯誤選項。從“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中可以得出明朝科舉考試延續了前代的基礎,但稍變了唐宋的考試方法。從“專取四子樹......五經命題試士”中可以看出四書五經是明朝科舉考試的命范圍。而明朝科舉考試的答題問卷在本段材料中不能獲取。本題是逆向選擇題,要求選出錯誤選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變化。12.(2017八下·鄞州期中)八年級同學王朋對同學說:“明朝的官員們沒有隱私權,太可怕了!”他說的應該是明朝實行哪項措施帶來的后果( )A.設廠衛特務機構 B.大興文字獄C.保留議政王大臣會議 D.八股取士【答案】A【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朝特務機構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同學的評述,反映的是明朝設置廠衛特務機構,負責對臣民進行監視和偵查,使得官員沒了隱私權。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朝特務機構的了解。13.(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該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設置臺灣府 B.平定準噶爾 C.設立宣政院 D.修建喇嘛廟【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結合所學知識,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2年初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683年,清朝軍隊打敗鄭氏奪取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A項設置臺灣府是清朝中央政府在該地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題意;B項平定準噶爾是清朝對蒙古的措施,不符合題意;C項設立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設置的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D項修建喇嘛廟是對西藏的管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在臺灣建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14.(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有人認為英國“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這表明資產階級革命之后,使國王的權利( )A.得到了肯定 B.未發生變化 C.有所膨脹 D.受到了限制【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它以明確的條文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約束國王的行為,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受到了限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15.(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馬嘎爾尼認為,中國好比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只需幾艘三桅戰船就能摧毀其海岸艦隊。可是當時的中國政府絲毫沒有察覺自己與西方列強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逆轉。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乾隆盛世”C.“貞觀之治 ” D.“開元盛世”【答案】B【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清王朝前期統治下的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個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平三藩之亂,止于嘉慶元年川陜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持續時間長達115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A項“文景之治”出現在西漢初年,不符合題意;B項“乾隆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盛世,符合題意;CD兩項出現在唐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康乾盛世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康乾盛世的相關史實。16.(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法國有了超越歐洲所有社會的民事立法,而那時歐洲社會還保持著中世紀的法律體制,而隨著法國對外戰爭的勝利和占領,這一切給歐洲大陸以不可思議的推動力。”這段材料是對下列哪部法律文獻的肯定( )A.《1787年聯邦憲法》 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 D.《拿破侖法典》【答案】D【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A項《1787年聯邦憲法》是美國憲法,不符合題意;B項,美國在1776年7月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由杰斐遜等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不符合題意;C項《人權宣言》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反封建專制的旗幟,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指針,但是與題干法國對外戰爭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拿破侖法典》是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拿破侖通過對外戰爭,把法律推廣到他所征服的歐洲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法典》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把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文獻聯系起來,綜合性強,要注意區分它們之間的異同。17.(2017八下·柯橋期中)某學生在比較英、美國兩國資產階級革命,得出兩國革命發生的共同原因正確的是( )A.封建專制制度的阻礙B.殖民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C.“君權神授”學說同議會矛盾的激化D.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爆發獨立戰爭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十三塊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所以A不符合題意;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因此而發動革命,所以B錯誤,D符合題意;“君權神授”學說在美國沒有市場,所以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解。18.(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續和發展 ②都是新興資產階級掀起的思想解放運動③都只打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④都提出了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構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歐洲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都是資產階級思想啟蒙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都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其中啟蒙運動強調“理性”是對文藝復興“人性”論的繼承和發展。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是繼文藝復興運動之后歐洲近代的思想解放運動。因此①②正確。文藝復興時期真正主宰歐洲一切的是天主教會神學思想,所以,文藝復興運動的矛頭主要是針對天主教會的神學統治。但是文藝復興運動并未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啟蒙運動則是明確提出了反對封建制度的要求,主張建立資產階級政治制度。因此③④錯誤。A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關系。解題的關鍵是熟悉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的異同點,從而得出正確答案。19.(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華盛頓的行動很感人……為了國家的事業,他卻拋棄了養尊處優的生活,離開了家人和朋友,把這一切都拿來孤注一擲。”材料中“國家的事業”是指( )A.起草《人權宣言》 B.贏得民族獨立C.實現種族平等 D.消除南北差異【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華盛頓參加并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付出了很大的犧牲,承擔了巨大的責任。最終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枷鎖,實現了民族獨立。AD兩項不能全面反映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B項贏得民族獨立是題干材料中“國家的事業”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C項實現種族平等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華盛頓領導美國的獨立戰爭,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二、非選擇題20.(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文獻資料、實物資料等都是歷史發展的見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文獻材料文獻資料 文獻資料反映的措施或制度 措施或者制度開始實行的朝代行中書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 --《元史》行省制度 元王朝以所謂從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襲,改為流官。總之,……立刻抓緊改流。 --《壯族通史》 ① ②材料二:實物資料圖1 達賴五世金印 圖2 駐藏大臣令牌(局部) 圖3 金瓶(1)閱讀材料一,根據示例完成表格。(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3)概括上述措施或制度的共同作用。【答案】(1)改土歸流|明朝(2)冊封達賴班禪;設立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3)維護了國家統一,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王朝以所謂從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襲,改為流官。總之,……立刻抓緊改流”反映的是明朝的改土歸流,即中央派“流官”代替少數民族的“土司”“土官”,實行與中原一樣的行政制度。(2)圖1“達賴五世金印”反映的是歷代達賴必須經過中央政策冊封制度;圖2“駐藏大臣令牌”反映的清政府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制度。圖3“金瓶”反映了乾隆皇帝制定的“金瓶摯簽”制度。(3)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對西藏的管轄都維護了國家統一;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故答案為:(1)改土歸流;明朝。(2)冊封達賴班禪;設立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3)維護了國家統一,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文獻資料、實物資料等都是歷史發展的見證為切入點,考查明朝、清朝鞏固統一的措施。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1.(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初年,鄭和統率技術上最先進的“寶船”艦隊出洋,遠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鄭和下西洋時,歐洲的探險時代尚未開始。……航海期間,鄭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國當朝皇帝的德威,厚贈遇到的君主。材料二:(清朝時期)外國商人入境中國受到嚴格限制。與中國的通商是季節性的,僅限于廣州一地,且管制甚嚴。他們不得進入中國內地,種種規章制度專為限制他們的活動范圍而定。——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論中國》(1)據材料一,指出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響。(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實行的什么政策?并說明這種政策所產生的影響。(3)閱讀以上材料,放眼當今對外開放政策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請談談你的啟示。【答案】(1)目的:宣揚國威。影響: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2)閉關鎖國。影響:在抵御西方殖民地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對比,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更加閉塞,遠離世界發展潮流(3) 閉關導致落后,對外開放才能不斷進步等。【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響,要求具備材料分析歸納的能力。依據材料“航海期間,鄭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國當朝皇帝的德威,厚贈遇到的君主”可知,主要目的在宣揚國威。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2)本題考查閉關鎖國政策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與知識運用的能力。關于政策,依據材料“(清朝)外國商人入境中國嚴格限制。與中國的通商是季節性的,僅限于廣州一地”可知,這指的是清朝初期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乾隆帝時期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西洋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關于其影響,依據材料“他們不得進入中國內地,也使那時的中國人很長時間都不知道世界發生了什么”并結合所學可知: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3)本題考查明朝開放、清朝初期閉關鎖國帶給我們的啟示,要求具備綜合分析歸納的能力。綜合上述材料可以得出基本的啟示,即: 閉關導致落后,對外開放才能不斷進步。故答案為:(1)目的:宣揚國威。影響: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2)閉關鎖國。影響:在抵御西方殖民地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對比,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更加閉塞,遠離世界發展潮流。(3) 閉關導致落后,對外開放才能不斷進步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鄭和下西洋和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22.(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批準通過。這是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堅莊嚴宣告獨立。240多年過去了,我們一起回顧一下美國的崛起。【發現新大陸】材料一: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1607年,英國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殖民地。在以后的150年中,陸續涌來了更多的殖民者,大規模占領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創建新大陸】材料二:美國歷史文獻 主要思想淵源1776年《獨立宣言》稱:“政府的正當權力,則是經被統治者同意所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對這些目標的實現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予以更換或廢除,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 盧梭的“人民主權”理論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摘錄:本憲法所授予之立法權,均屬于由參議院與眾議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行政權屬于美利堅合眾國大總統。……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及國會隨時制定與設立的低級法院。 ③(1)請說出開辟“西歐--美洲航線”的人物。(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歷史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3)完成表格內容,并指出美國革命與啟蒙運動之間的聯系。【答案】(1)哥倫布(2)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全球范圍動植物物種的交流與傳播。但開啟了歐洲殖民擴張的歷史。(3)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啟蒙運動為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啟蒙運動;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美洲新大陸。(2)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絕的狀態,使各大洲之間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引發了西歐國家對亞、非、美洲國家或地區的殖民擴張與掠奪。(3)啟蒙運動為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而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啟蒙思想的偉大實踐。故答案為:(1)哥倫布。(2)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全球范圍動植物物種的交流與傳播。但開啟了歐洲殖民擴張的歷史。(3)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啟蒙運動為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美國獨立戰爭、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3.(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14至18世紀的歐洲經歷了社會巨變,在各個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現象,不斷沖擊著舊觀念、舊制度……推動歐洲邁入近代社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他是畫家、雕塑家、數學家,還是一名哲學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審視一切的勇氣和熱情,才能使人類精神從經院的暗室,沖向色彩繽紛的新天地……我們相信偉大的時代塑造了達·芬奇,而達·芬奇又成為那個時代一個不朽的標記。——侯建新《社會轉型時期的西歐與中國》材料二:科學革命是在16至17世紀之間,歐洲許多地區在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的思想都經歷了根本性的變化,由中世紀的觀點轉變為現代科學的基礎,不論是在各個獨立的學科內,更是在對整個宇宙的認知中。材料三:英國用“光榮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營造出一種寬松、自由和開放的環境……;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那個時代”是哪一歷史時期?寫出在這個時代中達·芬奇的一幅繪畫代表作品。他“新奇的目光”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時代精神?(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科學革命在天文學領域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和法國在資產階級革命之后確立的政治體制分別是什么。并指出英國確立“新的政治制度”依據的主要法律文件是什么。(4)根據上述材料,歸納推動歐洲社會巨變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文藝復興時期;《蒙娜麗莎》或《最后的晚餐》;人文主義思想(2)哥白尼“日心說”或布魯諾:宇宙是無限的(3)君主立憲制;共和制;《權利法案》(4)思想解放: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為歐洲資本主義的到來奠定了思想基礎科學革命:舊的觀念被打破,科學受到推崇,迎來了技術發明的高潮,產生了近代科學制度變革: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利于民主制度的傳播【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那個時代”是指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是文藝復興三杰之一,《蒙娜麗莎》、《最后的午餐》都是其繪畫代表作品。達·芬奇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時代精神是人文主義。(2)依據所學可知,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沉重地打擊了宗教神學宇宙觀。布魯諾提出了“宇宙是無限的,沒有中心”。(3)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國大革命之后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4)材料一說明思想解放是推動歐洲社會巨變的主要因素之一;材料二說明科學革命是推動歐洲社會巨變的主要因素之一;材料三說明制度變革是推動歐洲社會巨變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答案為:(1)文藝復興時期;《蒙娜麗莎》或《最后的晚餐》;人文主義思想。(2)哥白尼“日心說”或布魯諾:宇宙是無限的。(3)君主立憲制;共和制;《權利法案》。(4)思想解放: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為歐洲資本主義的到來奠定了思想基礎;科學革命:舊的觀念被打破,科學受到推崇,迎來了技術發明的高潮,產生了近代科學;制度變革: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利于民主制度的傳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自然科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等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文藝復興、自然科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等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二十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返校目標檢測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二十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返校目標檢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