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共和國的風雨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1950年11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一則重要新聞,它對于我們研究哪一歷史事件具有重要價值?( ) A.解放戰爭 B.抗美援朝戰爭 C.“大躍進”運動 D.文化大革命2.1956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較為關鍵的一年,這一年( ) A.抗美援朝戰爭取得了最終勝利 B.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C.中國掀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D.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3.下列標志著中國已實現徹底消滅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農民這一目標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4.流行標語往往帶有時代的烙印。下列標語流行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不同時期,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階級斗爭一抓就靈” 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③“與時俱進,科學發展” 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5.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始于( )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78年6.下列對聯反映我國“一五”計劃成就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保暖萬人心 B.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濟建設共展宏圖 C.一橋駕長江南北通暢,三路通雪域漢藏同樂 D.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7.身在大漠、魂系中華,被譽為中國的“兩彈元勛”的科學家是( ) A.李四光 B.錢學森 C.王進喜 D.鄧稼先 讀右圖,完成第8—9小題:8.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文化大革命 B.“大躍進”運動 C.改革開放 D.“一五”期間9.下列對這一歷史事件的錯誤進行徹底糾正的是( )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C.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D.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10.1957年10月,實現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美好愿望,這里的“一橋”是指( ) A.武漢長江大橋 B.南京長江大橋 C.錢塘江大橋 D.杭州灣跨海大橋11.下列城市中,既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時期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的是( ) A.上海 B.寧波 C.深圳 D.廈門12.我國實施對外開放的先后順序是( ) ①內陸省會開放城市 ②經濟特區③沿海經濟開放區 ④沿海開放城市 A.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13.嘉興有一座南湖革命紀念館,館內三樓展廳里展示著自行車、收音機、電視機、手機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發展歷程。這直觀地反映出改革開放以來(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科技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C.人民思想觀念的變化 D.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形成14.地理優勢與國家對外政策的有機結合,是蘇、滬、浙、閩四省(直轄市)比皖、贛兩省率先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這里的“國家對外政策”是指( )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首先在沿海地區推行對外開放 C.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D.東部地區率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15.奧運會、世博會、世園會三大國際盛會相繼在我國舉辦,說明我國( ) A.在國際舞臺上已經居于主導地位 B.基本實現總體小康 C.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D.已經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6.改革開放前,我國隨處可見各種票證,糧票、布票、肉票、煙票……;改革開放后,這些票證已經成為收藏家的收藏品。這說明( ) ①我國的計劃經濟體制相當完善 ②我國已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③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迅速發展 ④我國已逐步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7.農村改革30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列屬于農村改革30年創新成果的是( ) 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②經濟特區建設③鄉鎮企業 ④免除農業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澳門回歸十多年來,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長,人均GDP已達3.9萬美元,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這一事實說明,“一國兩制”的實行( ) A.融洽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B.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 C.促進了特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D.保持了特區生活方式的長期不變19.我國之所以能用“一國兩制”原則解決港澳問題,根本原因是( ) A.殖民國家力量的削弱 B.改革開放的實行和綜合國力的提高 C.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D.中國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20.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互致函電,確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生效。這一協議的生效( ) ①維護了兩岸同胞的利益和福祉 ②結束了兩岸敵對狀態,實現了統一 ③消除了兩岸政治上的主要障礙 ④促進了兩岸經濟的合作與交流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二、非選擇題(本題有6小題,共60分)21.閱讀下列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0分) (1) 圖片一情景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它徹底廢除了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什么制度?(4分)(2) 觀察圖片二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引導農民走什么道路?(3分)(3) 分析圖片三情景,鳳陽縣農民為什么能夠喜獲豐收?(3分)22.某電視臺播放了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共中央在各個時期政策的專題紀錄片。根據下面所選取的幾個鏡頭,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0分)(1) 鏡頭一中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何意義?(2分)(2) 鏡頭二中農民紛紛加入農業合作社走什么道路?(2分)(3) 鏡頭三中“決議”的實施帶來的后果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提供了什么經驗教訓?(4分)(4) 鏡頭四中18位農民的行為促成了哪一政策的產生?(2分)23.九年級的小亮同學就1949—1978年的這段歷史,畫了一個年代尺(如下圖所示),并根據這段歷史的特點,提出了如下的問題,請你參與回答。(10分)(1) 請說出第①階段中我國經濟建設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列舉所取得的成就(至少2項)。(2分)(2) 說說第②階段中,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的挫折。(2分)(3) 請你對第③階段的十年作一個簡要的評述。(2分)(4) 1978年后我國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怎樣的歷史新時期?該時期開始的標志是什么?(2分)(5) 回顧這段歷史,你可以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2分)24.讀小明的家庭座談會的部分記錄,回答問題。(10分)奶奶:那時你爺爺有八兄弟。吃了上頓沒下頓。你爸他們四兄弟小時候也有過挨餓的時候。只有你趕上了好時候,一根獨苗,想啥吃啥!爸爸:其實我家真正能吃喝不愁是從承包到戶開始的。1992年我從紹興市第一塑料廠下崗后,去了深圳一家外企公司打工學技術,回來后辦了食品加工廠,這才富了起來……媽媽:要不是我勸你買1994年剛上市的“紹興百大”股票,你后來能有那么多錢辦廠? 爺爺:爭什么呀,說來說去都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1) 請你從小明的記錄中概括出他家的生活在這60多年來所發生的變化。(4分)(2) 請你從小明的記錄中分析出影響他家生活變化的一項好政策,并說出這一政策是如何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6分)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2010年9月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召開。新華社評論說,回望過去,深圳經濟特區最鮮明的特點是敢闖敢試,發展成就和成功經驗證明中國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人民日報的社論指出,中國現代化航船的破浪前行,仍然離不開改革開放。 材料二: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屆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中國代表團連續第八次蟬聯亞運會金牌和獎牌榜榜首。(1) 請你按要求填空。(3分)重大改革重大事件改革農村①城市②對外開放對外開放③(2)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是什么?(2分)(3) 深圳的巨大變化體現了教材的哪些觀點?(2分)(4) 今天的廣州為什么能成功舉辦亞運會?(3分)26.一步步歷史的跨越,一座座不朽的豐碑,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過了90年光輝歲月。她始終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讀下列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0分)(1) 圖一和圖二分別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兩者之間有何聯系?(4分)(2) 自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這得益于圖三的會議所做出的什么歷史性決策?(2分)(3) 從圖四可以看出2006-2010年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有什么變化?分析這種變化有何重要意義。(4分)參 考 答 案8.共和國的風雨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 一、1.B 2.B 3.A 4.C 5.B 6.C 7.D 8.A 9.C 10.A 11.D 12.A 13.A 14.B 15.C 16.B 17.C 18.C 19.B 20.A二、21.(1)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2)農業生產合作社;集體化道路。 (3)實現了包產到戶(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2.(1)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了。 (2)集體化和共同富裕。 (3)經濟建設一定要堅持科學發展觀,遵循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任何政策的制定實施一定要符合本國國情;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只有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加強黨的民主集中制度。 (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3.(1)一五計劃;(列舉一五計劃成就略) (2)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3)文化大革命十年,那是一場內亂。 (4)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或改革開放);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5)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曲折中前進。24.(1)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到小康(富裕)的跨越。 (2)計劃生育政策。這一政策通過控制人口數量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自然、社會、經濟的壓力,通過提高人口素質,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5.(1)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②發展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或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或實行按勞分配為主的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③建立經濟特區(或開放14個沿海城市、或設立沿海經濟開放區)(2)鄧小平理論(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3)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是正確的;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等。 (4)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已經為國際社會所公認。26.(1)圖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或中共“一大“的召開);圖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聯系: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奮斗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2)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 (3)國家對“三農”投入不斷增加;使農民的人均收入不斷增長,有利于實行共同富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