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2020屆中考社會法治模擬統考試卷(一)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2020屆中考社會法治模擬統考試卷(一)

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2020屆中考社會法治模擬統考試卷(一)
一、卷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2020·金東模擬)圖幅相同的金華市地圖和浙江省地圖相比(  )
A.兩幅地圖比例尺一樣大
B.金華市地圖范圍小,但比例尺大
C.浙江省地圖范圍大,比例尺也大
D.金華市地圖的比例尺比浙江省地圖小
2.(2020·金東模擬)讀下圖,A點地處(  )
A.東半球、北溫帶 B.西半球、中緯度
C.西半球、北溫帶 D.東半球、高緯度
3.(2020·金東模擬)下列關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說法正確的是(  )
①800mm等降水量分界線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③一月0℃等溫線分界線
④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20·金東模擬)讀下邊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野外攀巖活動是指攀爬坡度很陡的天然巖石峭壁,圖中 處適合開展此活動。(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正常情況下,A處氣溫比B處(  )
A.高4.2℃ B.高5.4℃ C.低4.2℃ D.低5.4℃
5.(2020·金東模擬)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安定,國力增強,被史家譽為“貞觀之治”。下列舉措有助于形成這一局面的有(  )
①頒布“推恩令”,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封給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舉制,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 ③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勞役 ④改變“貴中華、賤夷狄”觀念,對各少數民族一視同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20·金東模擬)民族融合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以下史實符合該主題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②宋朝時黨項族吸收中原先進的農耕文明
③元朝時黃道婆把黎族棉紡織技術傳入松江 ④l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0·金東模擬)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中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超過10億兩。期間,因國際局勢變化,中國于1917年和1937年分別停止了對德國和日本的賠款。據此回答問題。
(1)該條約的簽訂使(  )
①中國再次被迫割讓了大片領土 ②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
③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④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材料中的國際局勢變化分別是指(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 ②世界性經濟危機 ③日本開始全面侵華 ④第二次世界大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2020·金東模擬)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  )
A.改變了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
B.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C.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9.(2020·金東模擬)一位學者對發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評價是:“愛國”卻不“不愛”中國舊文化,“反帝”卻崇拜帝國主義的“文化”。這一重大事件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10.(2020·金東模擬)某同學用比較的方法整理了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其中正確的是(  )
①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 ②都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③都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④都確定經濟建設為黨的工作重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20·金東模擬)“這一史詩般的逃亡,面臨極端險惡的情勢,行程約6000英里,在大約一年的時間里翻越十幾座大山,跨過了二十幾條河流。歷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環境的偉績能與之相比。”“這一史詩般的逃亡”面臨的“極端險惡的情勢”是指(  )
①國民黨的圍追堵截 ②黨內的“左”傾錯誤 ③侵華日軍的飛機轟炸 ④險惡的自然環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2020·金東模擬)某班同學開展以“新中國土地制度”為主題的學習活動,得出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
A.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了社會主義公有制
B.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使農民走上合作化、集體化的道路
C.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使農村經濟得到了發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土地由集體所有變為農民所有
13.(2020·金東模擬)“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這里拉開序幕,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從這里開始形成……社會主義在遭受嚴重挫折之后開始在這里重新煥發生機。”材料中的“這里”是指(  )
A.小崗村農民實行“大包干” B.農村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C.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D.深圳等經濟特區建立
14.(2020·金東模擬)1997年,海爾集團在菲律賓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廠,爾后迅速在中東、北非等地區設廠,1999年進入美國……現在,海爾成了我國跨國公司的“領頭羊”。海爾公司的發展反映了(  )
A.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
B.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發展有利無弊
C.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出現
D.各國在經濟全球化中受益均等
15.(2020·金東模擬)2019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就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系統闡述了“九個堅持”,發出了全面建設教育強國的動員令。國家重視教育是因為(  )
①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③教育促進經濟發展和人的全面進步 ④教育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性抉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6.(2020·金東模擬)如圖體現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的有效方式是(  )
A.民主決策 B.民主選舉 C.民主監督 D.民主參與
17.(2020·金東模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正確道路。歸根到底,這條“正確道路”指的是(  )
A.依法治國的必由之路 B.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
C.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18.(2020·金東模擬)2019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除壯族外,該自治區還有漢、瑤、侗、彝等多個世居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時代新篇章。這表明(  )
①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少數民族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②我國各民族呈現小雜居、大聚居、相互交錯的特點
③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詣的新型民族關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選擇題
19.(2020·金東模擬)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國雙季稻(一年中種植和收獲兩季水稻)主要種植分布圖及種植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材料二:我國東北平原示意圖及該地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材料三:伊春市有“祖國林都”“紅松之鄉”之稱,依托木材采運和木材加工業迅速發展,是我國最大的專業化林業資源城市。由于伊春的經濟高度依賴于林木資源,森工企業以原材料為主的粗加工產品多……目前伊春面臨“林竭城衰”的態勢。
(1)材料一、二中的圖片顯示它們分別屬于我國哪一地理區域?材料二中的東北平原也盛產水稻,但只能一年一季,請分析兩地耕作制度不同的原因。
(2)造成材料三中伊春市“林竭城衰”的因素有哪些?
(3)從以上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20.(2020·金東模擬)材料一:當滿清皇族還沉浸在自己的大國美夢中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到西方人用槍炮打開了國門才有所發覺。
材料二: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記錄了中華民族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逼迫下,墜入近代的屈辱、彷徨與困惑。近代前期,為挽救民族危機,無數志士仁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
(1)材料一中外面的世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指的是什么?西方人用槍炮打開中國國門的目的是什么?
(2)你怎樣理解“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
(3)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別指什么?標志著我國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的歷史事件是什么?
21.(2020·金東模擬)在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國共兩黨的風雨歷程深刻影響著中國的政治與兩岸關系,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國共兩黨走過的風雨歷程圖示:
材料二:國共兩黨關系的歌謠:除軍閥,兄弟聯手為統一;恨獨裁,武裝反抗在八一。抗外侮,捐棄前嫌共對敵;要和平,陪都談判展大義。慶解放,南京城頭懸凱旗;盼統一,偉人構想定大計。
(1)材料一中的圖示反映了國共關系先后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2)結合材料運用史實論證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觀點。
(3)材料二中“盼統一,偉人構想定大計”指的是什么?談談你對“盼統一”的認識。
22.(2020·金東模擬)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關于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及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重大隱患,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20年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材料二:(如圖)
(1)結合圖文資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出臺《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的必要性。
(2)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人人有責,為此我們青少年該怎么做?
23.(2020·金東模擬)材料一:在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中國力量、中國效率、中國速度受到贊譽;中國以攜手抗擊疫情為契機,加強國際協調合作,共同呵護人類賴以居住的星球,共同建設榮損與共的地球村。
材料二:疫情發生以來,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學決策、精心部署;廣大醫護人員、黨員干部、志愿者挺身而出,奮戰在疫情一線;科技工作者與病毒賽跑,跑出了加速度,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就在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人民群眾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材料三:2020年3月5日《人民日報》文章指出: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體人民萬眾一心,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1)從材料一中你看出哪些信息?
(2)結合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論證材料三的觀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相同圖幅,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范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浙江省和金華市相比,金華市的面積范圍小,浙江省大,因此,金華市地圖的范圍小,但比例尺較大。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
2.【答案】A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可以判斷出本圖A點緯度是北緯度,經度是西經度。北緯度可以確定陰影部分是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本圖的經度是西經5度至西經15度,可見是在東半球。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
3.【答案】D
【知識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由東北向西南大致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故 ② 與題意不符。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一條綜合地理界線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包括南北方分界線,800mm等降水量,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等。
4.【答案】(1)B
(2)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野外攀巖活動是指攀爬坡度很陡的天然巖石峭壁,圖中乙處適合開展此活動。因為乙處等高線重疊,說明是陡崖,甲處是山坡,丁處是鞍部,丙處是山谷。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2)海拔越高、氣溫越低,通常情況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會下降0.6℃。圖中A處的海拔是900米以上,B處的海拔是200米,兩地的海拔相差700米以上。正常情況下,A處氣溫比B處低7*0.6=4.2℃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1)B。(2)C。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5.【答案】B
【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頒布“推恩令”,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封給自己的子弟是漢武帝的措施,不是唐太宗的,排除含①的選項。
B項②③④有助于形成“貞觀之治”這一局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解答這道題要熟記“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另外,此題可用排除法解答。
6.【答案】A
【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④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屬于對外交往,不屬于國家統一,民族融合,①②③都屬于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的知識。
A項①②③符合題干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及學生的理解。解題時注意關鍵詞“民族融合”,注意區分民族融合與對外交往。
7.【答案】(1)B
(2)C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斗爭,使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B項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中國于1917年停止了對德國的賠款”是因為中國是一戰的戰勝國,“1937年停止了對日本的賠款”是因為日本開始全面侵華。
C項①④材料中的國際局勢變化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的影響。掌握《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相關歷史事件的了解。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8.【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
9.【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據“愛國卻不愛中國舊文化,反帝卻崇拜帝國主義文化”可知,這一事件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但它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絕對肯定的偏向。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新文化運動是題干描述的重大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以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10.【答案】C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都在重大歷史關頭挽救了黨,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都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①③符合題意;②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經濟建設為黨的工作中心。
C項①③是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本題關鍵是抓住題干的主旨是遵義會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根據所學知識,對選項逐一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11.【答案】D
【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困難除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外,還有環境問題,雪山與草地的環境就不用細說了;糧食,那時談不上是糧食,就是能吃的草都難找;醫療,生病只能采草藥,沒有西藥,尤其是消炎藥,一般情況下得感帽都會要人命的;衣服,過雪山時大部人都是凍死的,還有黨內的“左”傾錯誤。①侵華日軍的飛機轟炸,不符合題意,排除。
D項①②④是“這一史詩般的逃亡”面臨的“極端險惡的情勢”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困難,考查學生辨析問題的能力。
12.【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據題干“某班同學開展以‘新中國土地制度’為主題的學習活動,”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使農民走上合作化、集體化的道路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土地改革的內容與影響。
13.【答案】C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題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這里拉開序幕;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從這里開始形成。”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的“這里”是指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ABD三項都不是材料中的“這里”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材料中的“這里”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與影響。
14.【答案】A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析】【分析】A項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理解正確,題干中給出的是海爾集團在全球的擴展情況,反應的是世界各國經濟之間的聯系加強,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益明顯,符合題意;
B項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發展有利無弊理解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利弊,不符合題意;
C項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出現理解錯誤,材料沒有提及多極化,不符合題意;
D項各國在經濟全球化中受益均等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及再認再現所學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把握材料信息和識記相關史實,運用排除法去除錯誤的選項。
15.【答案】A
【知識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國家重視教育, ①③符合題意,正確。
②錯誤,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④錯誤,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性抉擇。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
16.【答案】A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等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有力保證。題文中的漫畫體現的是聽證會,所以漫畫體現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的有效方式是民主決策,A符合題意,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公民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途徑,以不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現民主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17.【答案】D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立足中國的獨特國情,凝結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D符合題意,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道路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可以直接選出正確的答案。
18.【答案】B
【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解析】【分析】題文中說明 廣西壯族自治區 成立60周年, 我國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時代新篇章,這表明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詣的新型民族關系, ③④符合題意,正確。
①錯誤,我國共有55個少數民族。
②觀點錯誤, 我國各民族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特點。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民族關系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逐步形成以漢族為主體,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民族分布特點我國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捍衛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結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紐帶和兄弟情誼。
19.【答案】(1)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因為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東北平原是溫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的氣溫比東北平原高,降水也比東北平原豐沛。
(2)對森林長期過量開采;經濟結構單一;科技水平低;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等。
(3)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我們要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知識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圖片顯示屬于我國的南方地區,材料二中的圖片顯示屬于我國北方地區。材料二中的東北平原也盛產水稻,但只能一年一季,兩地耕作制度不同的原因是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東北平原是溫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的氣溫比東北平原高,降水也比東北平原豐沛。
(2)造成材料三中伊春市“林竭城衰”的因素對森林長期過量開采;經濟結構單一;科技水平低;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等。
(3)從以上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是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我們要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點評】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0.【答案】(1)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迫切需要找開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
(2)鴉片戰爭深刻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17——18世紀,英法美等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戰勝了封建主義;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完成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英國等國家迫切需要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推銷商品,獲取高額利潤,1840年,英國率先發動了鴉片戰爭。
(2)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了《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3)“自救之路”指的是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先進的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維新之路”指的是戊戌變法;“共和之路”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標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故答案為:(1)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迫切需要找開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
(2)鴉片戰爭深刻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中國的鴉片戰爭、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知識。本題把中外歷史綜合起來考查,對學生的答題要求較高。
21.【答案】(1)合作──分裂──合作──分裂。
(2)合則兩利: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進行北伐戰爭,加速了革命的進程,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分則兩傷:中國的內戰給日本侵華以可乘之機,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結果東北三省淪陷;解放戰爭期間,1949年,渡江戰役,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其殘余勢力退守臺灣政權垮臺并敗逃臺灣,至此,海峽兩岸“骨肉分離”,臺灣問題由此形成。
(3)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子的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解析】【分析】(1)國共關系變化:由合作到分裂,再到合作,再到分裂。
(2)國民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發動了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他們領導中國人民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國共兩黨的分裂一次是在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一次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國共分裂對峙,給日本侵略中國以可乘之機;四十年代國共分裂導致全面內戰,臺灣至今與大陸分離。
(3)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當時針對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后來在香港和澳門問題上得到了成功實踐。
故答案為:(1)合作──分裂──合作──分裂。
(2)合則兩利: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進行北伐戰爭,加速了革命的進程,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分則兩傷:中國的內戰給日本侵華以可乘之機,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結果東北三省淪陷;解放戰爭期間,1949年,渡江戰役,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其殘余勢力退守臺灣政權垮臺并敗逃臺灣,至此,海峽兩岸“骨肉分離”,臺灣問題由此形成。
(3)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子的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兩黨關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識記國共兩黨關系發展的相關史實,特別是國共兩黨的兩次合作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22.【答案】(1)濫捕濫殺野生動物會造成重大危害:侵犯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給我們帶來了沉重的痛苦;滋長了病毒的傳播,危害了公共衛生安全;破壞生態平衡,危及生態安全及人類自身的生命安全;出臺相關法律有利于保護資源和環境,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等。
(2)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積極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不食用野生動物;積極舉報獵食野生動物的行為;參加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相關活動等。
【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可持續發展;珍愛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1) 我國出臺《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的必要性。 可以從 濫捕濫殺野生動物會造成重大危害性,及出臺相關法律有利于 保護資源和環境,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等方面回答即可。
(2)青少年的做法可以從 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積極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不食用野生動物;積極舉報獵食野生動物的行為;參加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相關活動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生命健康權,敬畏生命,保護環境,建設法治中國,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
23.【答案】(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的責任擔當;中國致力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彰顯中國政府提倡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世界各國要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問題等
(2)示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體現了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黨和政府的科學決策、精心部署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保證;科技工作者與病毒賽跑,跑出了加速度體現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引領社會的第一動力,為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智力支持;人民群眾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體現了中華民族具有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為我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精神動力。
綜上所述,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體人民萬眾一心,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1) 中國以攜手抗擊疫情為契機,加強國際協調合作,共同呵護人類賴以居住的星球,共同建設榮損與共的地球村。這說明 中國致力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彰顯中國政府提倡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世界各國要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問題等。
(2)分析材料可知,體現的觀點可以從黨的領導, 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體現了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引領社會的第一動力, 團結統一、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為我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精神動力等方面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在國際上的擔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領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及作用,中華民族精神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
1 / 1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2020屆中考社會法治模擬統考試卷(一)
一、卷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2020·金東模擬)圖幅相同的金華市地圖和浙江省地圖相比(  )
A.兩幅地圖比例尺一樣大
B.金華市地圖范圍小,但比例尺大
C.浙江省地圖范圍大,比例尺也大
D.金華市地圖的比例尺比浙江省地圖小
【答案】B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相同圖幅,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范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浙江省和金華市相比,金華市的面積范圍小,浙江省大,因此,金華市地圖的范圍小,但比例尺較大。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
2.(2020·金東模擬)讀下圖,A點地處(  )
A.東半球、北溫帶 B.西半球、中緯度
C.西半球、北溫帶 D.東半球、高緯度
【答案】A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可以判斷出本圖A點緯度是北緯度,經度是西經度。北緯度可以確定陰影部分是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本圖的經度是西經5度至西經15度,可見是在東半球。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
3.(2020·金東模擬)下列關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說法正確的是(  )
①800mm等降水量分界線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③一月0℃等溫線分界線
④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識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由東北向西南大致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故 ② 與題意不符。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一條綜合地理界線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包括南北方分界線,800mm等降水量,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等。
4.(2020·金東模擬)讀下邊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野外攀巖活動是指攀爬坡度很陡的天然巖石峭壁,圖中 處適合開展此活動。(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正常情況下,A處氣溫比B處(  )
A.高4.2℃ B.高5.4℃ C.低4.2℃ D.低5.4℃
【答案】(1)B
(2)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野外攀巖活動是指攀爬坡度很陡的天然巖石峭壁,圖中乙處適合開展此活動。因為乙處等高線重疊,說明是陡崖,甲處是山坡,丁處是鞍部,丙處是山谷。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2)海拔越高、氣溫越低,通常情況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會下降0.6℃。圖中A處的海拔是900米以上,B處的海拔是200米,兩地的海拔相差700米以上。正常情況下,A處氣溫比B處低7*0.6=4.2℃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1)B。(2)C。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5.(2020·金東模擬)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安定,國力增強,被史家譽為“貞觀之治”。下列舉措有助于形成這一局面的有(  )
①頒布“推恩令”,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封給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舉制,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 ③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勞役 ④改變“貴中華、賤夷狄”觀念,對各少數民族一視同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頒布“推恩令”,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封給自己的子弟是漢武帝的措施,不是唐太宗的,排除含①的選項。
B項②③④有助于形成“貞觀之治”這一局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解答這道題要熟記“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另外,此題可用排除法解答。
6.(2020·金東模擬)民族融合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以下史實符合該主題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②宋朝時黨項族吸收中原先進的農耕文明
③元朝時黃道婆把黎族棉紡織技術傳入松江 ④l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④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屬于對外交往,不屬于國家統一,民族融合,①②③都屬于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的知識。
A項①②③符合題干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及學生的理解。解題時注意關鍵詞“民族融合”,注意區分民族融合與對外交往。
7.(2020·金東模擬)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中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超過10億兩。期間,因國際局勢變化,中國于1917年和1937年分別停止了對德國和日本的賠款。據此回答問題。
(1)該條約的簽訂使(  )
①中國再次被迫割讓了大片領土 ②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
③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④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材料中的國際局勢變化分別是指(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 ②世界性經濟危機 ③日本開始全面侵華 ④第二次世界大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B
(2)C
【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斗爭,使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B項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中國于1917年停止了對德國的賠款”是因為中國是一戰的戰勝國,“1937年停止了對日本的賠款”是因為日本開始全面侵華。
C項①④材料中的國際局勢變化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的影響。掌握《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相關歷史事件的了解。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8.(2020·金東模擬)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  )
A.改變了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
B.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C.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
9.(2020·金東模擬)一位學者對發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評價是:“愛國”卻不“不愛”中國舊文化,“反帝”卻崇拜帝國主義的“文化”。這一重大事件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據“愛國卻不愛中國舊文化,反帝卻崇拜帝國主義文化”可知,這一事件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但它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絕對肯定的偏向。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新文化運動是題干描述的重大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以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10.(2020·金東模擬)某同學用比較的方法整理了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其中正確的是(  )
①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 ②都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③都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④都確定經濟建設為黨的工作重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都在重大歷史關頭挽救了黨,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都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①③符合題意;②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經濟建設為黨的工作中心。
C項①③是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本題關鍵是抓住題干的主旨是遵義會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根據所學知識,對選項逐一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11.(2020·金東模擬)“這一史詩般的逃亡,面臨極端險惡的情勢,行程約6000英里,在大約一年的時間里翻越十幾座大山,跨過了二十幾條河流。歷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環境的偉績能與之相比。”“這一史詩般的逃亡”面臨的“極端險惡的情勢”是指(  )
①國民黨的圍追堵截 ②黨內的“左”傾錯誤 ③侵華日軍的飛機轟炸 ④險惡的自然環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困難除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外,還有環境問題,雪山與草地的環境就不用細說了;糧食,那時談不上是糧食,就是能吃的草都難找;醫療,生病只能采草藥,沒有西藥,尤其是消炎藥,一般情況下得感帽都會要人命的;衣服,過雪山時大部人都是凍死的,還有黨內的“左”傾錯誤。①侵華日軍的飛機轟炸,不符合題意,排除。
D項①②④是“這一史詩般的逃亡”面臨的“極端險惡的情勢”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困難,考查學生辨析問題的能力。
12.(2020·金東模擬)某班同學開展以“新中國土地制度”為主題的學習活動,得出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
A.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了社會主義公有制
B.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使農民走上合作化、集體化的道路
C.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使農村經濟得到了發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土地由集體所有變為農民所有
【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據題干“某班同學開展以‘新中國土地制度’為主題的學習活動,”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使農民走上合作化、集體化的道路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土地改革的內容與影響。
13.(2020·金東模擬)“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這里拉開序幕,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從這里開始形成……社會主義在遭受嚴重挫折之后開始在這里重新煥發生機。”材料中的“這里”是指(  )
A.小崗村農民實行“大包干” B.農村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C.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D.深圳等經濟特區建立
【答案】C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題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這里拉開序幕;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從這里開始形成。”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的“這里”是指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ABD三項都不是材料中的“這里”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材料中的“這里”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與影響。
14.(2020·金東模擬)1997年,海爾集團在菲律賓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廠,爾后迅速在中東、北非等地區設廠,1999年進入美國……現在,海爾成了我國跨國公司的“領頭羊”。海爾公司的發展反映了(  )
A.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
B.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發展有利無弊
C.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出現
D.各國在經濟全球化中受益均等
【答案】A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析】【分析】A項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理解正確,題干中給出的是海爾集團在全球的擴展情況,反應的是世界各國經濟之間的聯系加強,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益明顯,符合題意;
B項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發展有利無弊理解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利弊,不符合題意;
C項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出現理解錯誤,材料沒有提及多極化,不符合題意;
D項各國在經濟全球化中受益均等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及再認再現所學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把握材料信息和識記相關史實,運用排除法去除錯誤的選項。
15.(2020·金東模擬)2019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就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系統闡述了“九個堅持”,發出了全面建設教育強國的動員令。國家重視教育是因為(  )
①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③教育促進經濟發展和人的全面進步 ④教育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性抉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國家重視教育, ①③符合題意,正確。
②錯誤,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④錯誤,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性抉擇。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
16.(2020·金東模擬)如圖體現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的有效方式是(  )
A.民主決策 B.民主選舉 C.民主監督 D.民主參與
【答案】A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等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有力保證。題文中的漫畫體現的是聽證會,所以漫畫體現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的有效方式是民主決策,A符合題意,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公民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途徑,以不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現民主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17.(2020·金東模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正確道路。歸根到底,這條“正確道路”指的是(  )
A.依法治國的必由之路 B.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
C.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答案】D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立足中國的獨特國情,凝結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D符合題意,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道路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可以直接選出正確的答案。
18.(2020·金東模擬)2019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除壯族外,該自治區還有漢、瑤、侗、彝等多個世居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時代新篇章。這表明(  )
①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少數民族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②我國各民族呈現小雜居、大聚居、相互交錯的特點
③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詣的新型民族關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解析】【分析】題文中說明 廣西壯族自治區 成立60周年, 我國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時代新篇章,這表明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詣的新型民族關系, ③④符合題意,正確。
①錯誤,我國共有55個少數民族。
②觀點錯誤, 我國各民族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特點。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民族關系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逐步形成以漢族為主體,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民族分布特點我國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捍衛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結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紐帶和兄弟情誼。
二、非選擇題
19.(2020·金東模擬)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國雙季稻(一年中種植和收獲兩季水稻)主要種植分布圖及種植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材料二:我國東北平原示意圖及該地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材料三:伊春市有“祖國林都”“紅松之鄉”之稱,依托木材采運和木材加工業迅速發展,是我國最大的專業化林業資源城市。由于伊春的經濟高度依賴于林木資源,森工企業以原材料為主的粗加工產品多……目前伊春面臨“林竭城衰”的態勢。
(1)材料一、二中的圖片顯示它們分別屬于我國哪一地理區域?材料二中的東北平原也盛產水稻,但只能一年一季,請分析兩地耕作制度不同的原因。
(2)造成材料三中伊春市“林竭城衰”的因素有哪些?
(3)從以上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答案】(1)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因為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東北平原是溫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的氣溫比東北平原高,降水也比東北平原豐沛。
(2)對森林長期過量開采;經濟結構單一;科技水平低;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等。
(3)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我們要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知識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圖片顯示屬于我國的南方地區,材料二中的圖片顯示屬于我國北方地區。材料二中的東北平原也盛產水稻,但只能一年一季,兩地耕作制度不同的原因是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東北平原是溫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的氣溫比東北平原高,降水也比東北平原豐沛。
(2)造成材料三中伊春市“林竭城衰”的因素對森林長期過量開采;經濟結構單一;科技水平低;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等。
(3)從以上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是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我們要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點評】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0.(2020·金東模擬)材料一:當滿清皇族還沉浸在自己的大國美夢中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到西方人用槍炮打開了國門才有所發覺。
材料二: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記錄了中華民族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逼迫下,墜入近代的屈辱、彷徨與困惑。近代前期,為挽救民族危機,無數志士仁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
(1)材料一中外面的世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指的是什么?西方人用槍炮打開中國國門的目的是什么?
(2)你怎樣理解“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
(3)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別指什么?標志著我國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的歷史事件是什么?
【答案】(1)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迫切需要找開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
(2)鴉片戰爭深刻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17——18世紀,英法美等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戰勝了封建主義;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完成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英國等國家迫切需要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推銷商品,獲取高額利潤,1840年,英國率先發動了鴉片戰爭。
(2)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了《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3)“自救之路”指的是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先進的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維新之路”指的是戊戌變法;“共和之路”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標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故答案為:(1)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迫切需要找開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
(2)鴉片戰爭深刻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中國的鴉片戰爭、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知識。本題把中外歷史綜合起來考查,對學生的答題要求較高。
21.(2020·金東模擬)在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國共兩黨的風雨歷程深刻影響著中國的政治與兩岸關系,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國共兩黨走過的風雨歷程圖示:
材料二:國共兩黨關系的歌謠:除軍閥,兄弟聯手為統一;恨獨裁,武裝反抗在八一。抗外侮,捐棄前嫌共對敵;要和平,陪都談判展大義。慶解放,南京城頭懸凱旗;盼統一,偉人構想定大計。
(1)材料一中的圖示反映了國共關系先后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2)結合材料運用史實論證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觀點。
(3)材料二中“盼統一,偉人構想定大計”指的是什么?談談你對“盼統一”的認識。
【答案】(1)合作──分裂──合作──分裂。
(2)合則兩利: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進行北伐戰爭,加速了革命的進程,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分則兩傷:中國的內戰給日本侵華以可乘之機,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結果東北三省淪陷;解放戰爭期間,1949年,渡江戰役,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其殘余勢力退守臺灣政權垮臺并敗逃臺灣,至此,海峽兩岸“骨肉分離”,臺灣問題由此形成。
(3)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子的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解析】【分析】(1)國共關系變化:由合作到分裂,再到合作,再到分裂。
(2)國民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發動了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他們領導中國人民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國共兩黨的分裂一次是在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一次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國共分裂對峙,給日本侵略中國以可乘之機;四十年代國共分裂導致全面內戰,臺灣至今與大陸分離。
(3)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當時針對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后來在香港和澳門問題上得到了成功實踐。
故答案為:(1)合作──分裂──合作──分裂。
(2)合則兩利: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進行北伐戰爭,加速了革命的進程,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分則兩傷:中國的內戰給日本侵華以可乘之機,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結果東北三省淪陷;解放戰爭期間,1949年,渡江戰役,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其殘余勢力退守臺灣政權垮臺并敗逃臺灣,至此,海峽兩岸“骨肉分離”,臺灣問題由此形成。
(3)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子的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兩黨關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識記國共兩黨關系發展的相關史實,特別是國共兩黨的兩次合作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22.(2020·金東模擬)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關于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及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重大隱患,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20年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材料二:(如圖)
(1)結合圖文資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出臺《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的必要性。
(2)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人人有責,為此我們青少年該怎么做?
【答案】(1)濫捕濫殺野生動物會造成重大危害:侵犯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給我們帶來了沉重的痛苦;滋長了病毒的傳播,危害了公共衛生安全;破壞生態平衡,危及生態安全及人類自身的生命安全;出臺相關法律有利于保護資源和環境,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等。
(2)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積極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不食用野生動物;積極舉報獵食野生動物的行為;參加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相關活動等。
【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可持續發展;珍愛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1) 我國出臺《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的必要性。 可以從 濫捕濫殺野生動物會造成重大危害性,及出臺相關法律有利于 保護資源和環境,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等方面回答即可。
(2)青少年的做法可以從 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積極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不食用野生動物;積極舉報獵食野生動物的行為;參加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相關活動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生命健康權,敬畏生命,保護環境,建設法治中國,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
23.(2020·金東模擬)材料一:在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中國力量、中國效率、中國速度受到贊譽;中國以攜手抗擊疫情為契機,加強國際協調合作,共同呵護人類賴以居住的星球,共同建設榮損與共的地球村。
材料二:疫情發生以來,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學決策、精心部署;廣大醫護人員、黨員干部、志愿者挺身而出,奮戰在疫情一線;科技工作者與病毒賽跑,跑出了加速度,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就在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人民群眾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材料三:2020年3月5日《人民日報》文章指出: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體人民萬眾一心,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1)從材料一中你看出哪些信息?
(2)結合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論證材料三的觀點。
【答案】(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的責任擔當;中國致力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彰顯中國政府提倡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世界各國要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問題等
(2)示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體現了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黨和政府的科學決策、精心部署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保證;科技工作者與病毒賽跑,跑出了加速度體現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引領社會的第一動力,為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智力支持;人民群眾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體現了中華民族具有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為我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精神動力。
綜上所述,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體人民萬眾一心,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1) 中國以攜手抗擊疫情為契機,加強國際協調合作,共同呵護人類賴以居住的星球,共同建設榮損與共的地球村。這說明 中國致力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彰顯中國政府提倡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世界各國要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問題等。
(2)分析材料可知,體現的觀點可以從黨的領導, 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體現了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引領社會的第一動力, 團結統一、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為我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精神動力等方面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在國際上的擔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領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及作用,中華民族精神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河县| 庆城县| 于田县| 通河县| 筠连县| 娄底市| 武山县| 吉林省| 鄱阳县| 喀喇| 太湖县| 门源| 温宿县| 宁陵县| 湖州市| 永川市| 诏安县| 太康县| 垫江县| 屏山县| 乡城县| 和静县| 福建省| 汤原县| 孝义市| 太湖县| 神池县| 北宁市| 同江市| 壤塘县| 丹东市| 东莞市| 鹤峰县| 通榆县| 开鲁县| 芜湖县| 黄梅县| 忻城县| 建阳市| 临江市|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