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質量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下·吳興期中)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下古代政權與其建立民族匹配正確的是( )A.元—蒙古 B.清—契丹 C.西夏—女真 D.唐—吐蕃【答案】A【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是由蒙古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政權;清朝是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政權;西夏是由少數民族黨項族建立的政權;唐朝由漢族建立的政權。A項元—蒙古匹配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匹配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政權與其建立的民族。需要準確識記古代政權與其建立的民族。2.(2020八下·吳興期中)《竹枝詞》中出現“十三行畔搬洋貨,如看波斯進寶圖”景象的城市是( )A.上海 B.廈門 C.天津 D.廣州【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只留下廣州一處通商口岸,由廣州十三行壟斷對外貿易。ABC三項不符合“十三行畔搬洋貨,如看波斯進寶圖”的描述,不符合題意;D項廣州是《竹枝詞》中出現“十三行畔搬洋貨,如看波斯進寶圖”景象的城市,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廣州十三行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史實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準確理解相關知識并加以運用。3.(2020八下·吳興期中)徐家匯是上海十大商業中心之一,它得名于明代科學家徐光啟。下列史實與他相關的是( )A.編寫《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B.總結了我國古代醫藥學成就,豐富我國醫藥學寶庫C.和傳教士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部分內容D.追求個性解放,提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意大利 《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中國學者徐光啟和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共同翻譯了《幾何原本》部分內容。A項編寫《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的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不符合題意;B項總結了我國古代醫藥學成就,豐富我國醫藥學寶庫的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不符合題意;C項和傳教士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部分內容的是徐光啟,符合題意;D項追求個性解放,提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是思想家黃宗羲,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上海有一個著名的商業區叫徐家匯,那里是著名的農學家徐光啟的故鄉為依托,考查徐光啟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遷移能力。4.(2020八下·吳興期中)17、18世紀時,當歐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將人們引向光明時,東方的中國人正逐步被禁錮于"思想的牢籠"。"思想的牢籠"指的是( )A.焚書坑儒 B.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C.各從所好 各聘所長 D.八股取士【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由“17、18世紀” “理性之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啟蒙思想運動,而17、18世紀中國正處于明清時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使用八股取士選拔人才,大興文字獄,鉗制了人們的思想,加強了中央集權。ABC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中"思想的牢籠"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八股取士是題干材料中"思想的牢籠"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與大興文字獄等內容。解答本題的關鍵是“17、18世紀”。5.(2020八下·吳興期中)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史景遷說:“如果要交朋友我會選擇康熙皇帝……他有‘帝國設計’。”下列各項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的是( )①組織雅克薩反擊戰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③加強對西藏的管理 ④平定準噶爾叛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國軍隊為收復領土雅克薩,對入侵的俄軍所進行的兩次圍殲戰,①符合題意;康熙帝賜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加強對西藏的管理,③符合題意;康熙年間,噶爾丹勢力日益強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東進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駕親征下,清軍在烏蘭布通戰役取得了對噶爾丹叛軍的勝利,④符合題意。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西北邊疆是清乾隆帝,故②不符合題意。C項①③④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康熙帝的主要歷史功績的掌握,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解答問題的能力。6.(2020八下·吳興期中)明清時期,承古出新。在經濟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是( )A.西南地區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B.小說異軍突起,逐漸成為文學主流C.江南地區出現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D.沿海實行嚴厲海禁政策,禁止對外貿易【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清朝時期在經濟領域不斷出現沖擊“重農抑商”傳統的新形式,這種新形式表現在手工工場出現。明朝中后期,出現了一些“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手工工場。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工人,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江南地區出現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是明清時期在經濟領域出現的新變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知道手工工場的出現是明清時期在經濟領域出現的新變化。7.(2020八下·吳興期中)下圖為某八年級同學在探究西方近代史時繪制的思維導圖,據此判斷他探究的主題是( )A.思想解放運動 B.資產階級革命C.推翻封建制度 D.工業革命浪潮【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根據《權利法案》、《聯邦憲法》、《人權宣言》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出現、美國總統共和制的確立、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貫穿三者的主題是近代西方民主發展的歷程。ACD三項和題干思維導圖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資產階級革命是八年級同學探究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點,要求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2020八下·吳興期中)“中世紀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 )A.傾銷商品的迫切 B.商業利益的誘惑C.侵略擴張的野心 D.傳播文明的需要【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中世紀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追逐商業利益。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拓展海外市場。直接原因是到東方追求財富,奧斯曼土耳其興起阻斷了東西方傳統的商路。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商業利益的誘惑是題干材料表明的新航路開辟的動力,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拓展海外市場。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9.(2020八下·吳興期中)文藝復興時期,詩人但丁在其作品《神曲》中,為當時的教皇在“地獄”火窟里留了一個位置;而最后引導他走出罪惡森林、走向天堂的導師是智者維吉爾。這反映了但丁( )①追求知識與美德 ②宣揚理性的力量 ③抨擊教會的腐朽 ④宣揚現世的享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義思潮廣為流行。詩人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反對封建神學,倡導人文主義,在《神曲》中明確表達了自己對天主教會的厭惡。由材料“為當時的教皇在‘地獄’火窟里留了一個位置; 而最后引導他走出罪惡森林、走向天堂的導師是智者維吉爾”可知,這反映了但丁①追求知識與美德④抨擊教會的腐朽。B項①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掌握其代表人物有其作品。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但丁的主要思想主張。10.(2020八下·吳興期中)讀下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B.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C.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D.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答案】D【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中的航海路線可知,甲遠洋航海是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線,乙遠洋航海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路線。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追逐黃金的夢想推動歐洲人要到海外去獲取黃金等各種財富;而15世紀興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了東西方陸路貿易的通道,使歐洲市場上的東方商品價格猛漲,歐洲人希望尋找一條通往東方的新商路。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鄭和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七次下西洋,鄭和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只和航海技術,船上配備航海圖和羅盤針,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次數多、規模大、航程遠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A項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選項錯誤,因為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相差了半個多世紀,并沒有一個多世紀,不符合題意;B項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錯誤,因為鄭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國有來往的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來往,并不能說他的遠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而哥倫布發現美洲,使原本與世隔絕的美洲大陸開始與外界有聯系了,不符合題意;C項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錯誤,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與哥倫布遠航的目的不同,不符合題意;D項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美洲。需要準確識記和區別鄭和下西洋及哥倫布航海的內容。11.(2020八下·吳興期中)有學者認為,“1500年左右,大西洋變成了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其巨大的影響波及各方。一般來看,這一變化對歐洲人是有利的,但對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則意味著災難。”對材料中“災難”理解正確的是( )A.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B.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C.近代列強的殖民掠奪由此開始 D.各洲之間建立直接的商業聯系【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對歐洲來說,為其殖民掠奪打通了道路,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但歐洲殖民者進行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通過三角貿易賺取了大量的血腥財富,使非洲在300多年的時間里喪失了上億的精壯勞動力,對殖民地區的人民來說就是災難。故因而對材料中“災難”理解正確的是近代列強的殖民掠奪由此開始。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近代列強的殖民掠奪由此開始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二、非選擇題12.(2020八下·吳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根據圖1找出明朝統治者在改革中央機構的措施。(2)根據所學知識,寫出圖2是哪一機構及其最初設立目的。(3)圖3與明清時期的哪一措施有關?綜合上述材料,總結明清政治發展趨勢。【答案】(1)下令不再設置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財政,直接對皇帝負責;設殿閣大學士參與決策,逐漸形成內閣制度。(2)軍機處;處理西北軍務(3)八股取士;皇權不斷強化。【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明太祖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集皇帝、丞相于一身的朱元璋獨攬決策、行政大權后設殿閣大學士,協助皇帝處理朝廷文書。明成祖登基后,選拔翰林學士入文淵閣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參與機務,批答奏章,正式確立內閣制度。(2)圖二是軍機處;結合所學可知,軍機處成立于雍正時期,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西北軍務而設立的,實際是加強皇權。(3)江南貢院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因此圖3與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有關。綜合上述材料可知,明朝時廢除了宰相制度,到清朝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故明、清封建專制統治不斷強化,皇權不斷加強。故答案為:(1)下令不再設置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財政,直接對皇帝負責;設殿閣大學士參與決策,逐漸形成內閣制度。(2)軍機處;處理西北軍務。(3)八股取士;皇權不斷強化。【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君主專制的強化的相關知識。掌握我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趨勢。13.(2020八下·吳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法國人拉法耶特被稱為“兩個世界的英雄”,他20歲時志愿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成為華盛頓的好友;1789年,他在《獨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遜的幫助下起草了《人權宣言》并制定三色國旗。材料二: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1)材料一中提及的兩部文獻共同的思想基礎是什么?(2)結合材料一,分析拉法耶特被稱為“兩個世界的英雄”的原因(3)為什么說法國大革命“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答案】(1)啟蒙運動(2)因為他“志愿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戰爭使美國獲得了獨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進一步傳播。“在杰斐遜的幫助下起草了《人權宣言》”它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等基本原則,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3)“不同于美國革命”它推翻的是英國殖民主義,目的是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和英國革命如出一轍”,都要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知識點】啟蒙運動;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兩部文獻均受啟蒙思想的深刻影響,繼承了天賦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啟蒙思想;將啟蒙思想用法律形式肯定下來,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2)被譽為“兩個世界的英雄”的法拉耶特參加了美國獨立戰爭,并從美國帶回了《獨立宣言》,深刻影響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動了整個歐洲反對封建專制的歷史浪潮。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頒布了《人權宣言》,自由平等的思想徹底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結合所學的知識,根據材料一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可以得到這里如出一輒講述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而美國獨立戰爭既要解決在發展資本主義的,同時又要爭取民族獨立的問題。故答案為:(1)啟蒙運動。(2)因為他“志愿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戰爭使美國獲得了獨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進一步傳播。“在杰斐遜的幫助下起草了《人權宣言》”它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等基本原則,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3)“不同于美國革命”它推翻的是英國殖民主義,目的是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和英國革命如出一轍”,都要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14.(2020八下·吳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石門刻石:“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李斯材料二:直到1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質量等方面出現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紀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彭慕蘭《大分流》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2)根據所學知識找出18世紀中葉中國與英國的“相似性”。(3)結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東西方出現大分流的原因。【答案】(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業市鎮大量涌現。②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發達。③商人群體活躍,海內外貿易興盛。④出現工場手工業經營模式,資本主義萌芽或發展。(3)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廣州十三行說明中國實行“閉關鎖國”,自閉于世界,而西歐海洋意識強烈,不斷通過殖民擴張和殖民爭霸,擴大海外市場和資本積累。西歐啟蒙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宣揚自由、平等;中國實行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西歐國家資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確立;中國君主專制不斷強化達到頂峰。【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據材料一 “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自然經濟;特點是自給自足、男耕女織。(2)本題考查查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經濟發展的“相似性”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知識的遷移、認知與分析能力。依據上述材料信息,聯系教材知識,從人口增長、商業與手工業的發展、商人群體與社會分工出發,客觀概括命題所需結論即可。(3)本題考查18世紀中葉中國經濟繁榮及其“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解讀材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一的有效信息,結合材料二“ 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迅速崛起。趙鼎新認為西方崛起包含五個交叉重疊的歷史進程。軍事競爭(連綿不斷的戰爭)和經濟競爭推動下的強烈的理性化取向以及積累性發展……政府依賴商人斂財創收,以及維持殖民地的運作;而商人則仰賴政府的保護,以此進行市場擴張”,結合教材,從開放與封閉、民主與專制、資本主義與小農經濟、思想啟蒙與文化專制出發,逐條概括即可。。故答案為:(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業市鎮大量涌現。②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發達。③商人群體活躍,海內外貿易興盛。④出現工場手工業經營模式,資本主義萌芽或發展。(3)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廣州十三行說明中國實行“閉關鎖國”,自閉于世界,而西歐海洋意識強烈,不斷通過殖民擴張和殖民爭霸,擴大海外市場和資本積累。西歐啟蒙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宣揚自由、平等;中國實行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西歐國家資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確立;中國君主專制不斷強化達到頂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西方的社會狀況。考查18世紀中葉中國經濟繁榮的原因以及1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經濟發展的“相似性”;18世紀“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及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較、歸納概括、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掌握18世紀中國與西方的經濟、政治、思想以及對外政策。1 / 1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質量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下·吳興期中)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下古代政權與其建立民族匹配正確的是( )A.元—蒙古 B.清—契丹 C.西夏—女真 D.唐—吐蕃2.(2020八下·吳興期中)《竹枝詞》中出現“十三行畔搬洋貨,如看波斯進寶圖”景象的城市是( )A.上海 B.廈門 C.天津 D.廣州3.(2020八下·吳興期中)徐家匯是上海十大商業中心之一,它得名于明代科學家徐光啟。下列史實與他相關的是( )A.編寫《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B.總結了我國古代醫藥學成就,豐富我國醫藥學寶庫C.和傳教士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部分內容D.追求個性解放,提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4.(2020八下·吳興期中)17、18世紀時,當歐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將人們引向光明時,東方的中國人正逐步被禁錮于"思想的牢籠"。"思想的牢籠"指的是( )A.焚書坑儒 B.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C.各從所好 各聘所長 D.八股取士5.(2020八下·吳興期中)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史景遷說:“如果要交朋友我會選擇康熙皇帝……他有‘帝國設計’。”下列各項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的是( )①組織雅克薩反擊戰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③加強對西藏的管理 ④平定準噶爾叛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0八下·吳興期中)明清時期,承古出新。在經濟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是( )A.西南地區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B.小說異軍突起,逐漸成為文學主流C.江南地區出現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D.沿海實行嚴厲海禁政策,禁止對外貿易7.(2020八下·吳興期中)下圖為某八年級同學在探究西方近代史時繪制的思維導圖,據此判斷他探究的主題是( )A.思想解放運動 B.資產階級革命C.推翻封建制度 D.工業革命浪潮8.(2020八下·吳興期中)“中世紀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 )A.傾銷商品的迫切 B.商業利益的誘惑C.侵略擴張的野心 D.傳播文明的需要9.(2020八下·吳興期中)文藝復興時期,詩人但丁在其作品《神曲》中,為當時的教皇在“地獄”火窟里留了一個位置;而最后引導他走出罪惡森林、走向天堂的導師是智者維吉爾。這反映了但丁( )①追求知識與美德 ②宣揚理性的力量 ③抨擊教會的腐朽 ④宣揚現世的享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2020八下·吳興期中)讀下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B.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C.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D.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11.(2020八下·吳興期中)有學者認為,“1500年左右,大西洋變成了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其巨大的影響波及各方。一般來看,這一變化對歐洲人是有利的,但對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則意味著災難。”對材料中“災難”理解正確的是( )A.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B.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C.近代列強的殖民掠奪由此開始 D.各洲之間建立直接的商業聯系二、非選擇題12.(2020八下·吳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根據圖1找出明朝統治者在改革中央機構的措施。(2)根據所學知識,寫出圖2是哪一機構及其最初設立目的。(3)圖3與明清時期的哪一措施有關?綜合上述材料,總結明清政治發展趨勢。13.(2020八下·吳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法國人拉法耶特被稱為“兩個世界的英雄”,他20歲時志愿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成為華盛頓的好友;1789年,他在《獨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遜的幫助下起草了《人權宣言》并制定三色國旗。材料二: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1)材料一中提及的兩部文獻共同的思想基礎是什么?(2)結合材料一,分析拉法耶特被稱為“兩個世界的英雄”的原因(3)為什么說法國大革命“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14.(2020八下·吳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石門刻石:“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李斯材料二:直到1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質量等方面出現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紀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彭慕蘭《大分流》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2)根據所學知識找出18世紀中葉中國與英國的“相似性”。(3)結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東西方出現大分流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是由蒙古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政權;清朝是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政權;西夏是由少數民族黨項族建立的政權;唐朝由漢族建立的政權。A項元—蒙古匹配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匹配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政權與其建立的民族。需要準確識記古代政權與其建立的民族。2.【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只留下廣州一處通商口岸,由廣州十三行壟斷對外貿易。ABC三項不符合“十三行畔搬洋貨,如看波斯進寶圖”的描述,不符合題意;D項廣州是《竹枝詞》中出現“十三行畔搬洋貨,如看波斯進寶圖”景象的城市,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廣州十三行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史實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準確理解相關知識并加以運用。3.【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意大利 《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中國學者徐光啟和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共同翻譯了《幾何原本》部分內容。A項編寫《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的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不符合題意;B項總結了我國古代醫藥學成就,豐富我國醫藥學寶庫的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不符合題意;C項和傳教士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部分內容的是徐光啟,符合題意;D項追求個性解放,提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是思想家黃宗羲,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上海有一個著名的商業區叫徐家匯,那里是著名的農學家徐光啟的故鄉為依托,考查徐光啟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遷移能力。4.【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由“17、18世紀” “理性之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啟蒙思想運動,而17、18世紀中國正處于明清時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使用八股取士選拔人才,大興文字獄,鉗制了人們的思想,加強了中央集權。ABC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中"思想的牢籠"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八股取士是題干材料中"思想的牢籠"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與大興文字獄等內容。解答本題的關鍵是“17、18世紀”。5.【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國軍隊為收復領土雅克薩,對入侵的俄軍所進行的兩次圍殲戰,①符合題意;康熙帝賜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加強對西藏的管理,③符合題意;康熙年間,噶爾丹勢力日益強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東進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駕親征下,清軍在烏蘭布通戰役取得了對噶爾丹叛軍的勝利,④符合題意。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西北邊疆是清乾隆帝,故②不符合題意。C項①③④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康熙帝的主要歷史功績的掌握,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解答問題的能力。6.【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清朝時期在經濟領域不斷出現沖擊“重農抑商”傳統的新形式,這種新形式表現在手工工場出現。明朝中后期,出現了一些“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手工工場。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工人,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江南地區出現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是明清時期在經濟領域出現的新變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知道手工工場的出現是明清時期在經濟領域出現的新變化。7.【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根據《權利法案》、《聯邦憲法》、《人權宣言》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出現、美國總統共和制的確立、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貫穿三者的主題是近代西方民主發展的歷程。ACD三項和題干思維導圖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資產階級革命是八年級同學探究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點,要求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中世紀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追逐商業利益。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拓展海外市場。直接原因是到東方追求財富,奧斯曼土耳其興起阻斷了東西方傳統的商路。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商業利益的誘惑是題干材料表明的新航路開辟的動力,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拓展海外市場。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9.【答案】B【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義思潮廣為流行。詩人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反對封建神學,倡導人文主義,在《神曲》中明確表達了自己對天主教會的厭惡。由材料“為當時的教皇在‘地獄’火窟里留了一個位置; 而最后引導他走出罪惡森林、走向天堂的導師是智者維吉爾”可知,這反映了但丁①追求知識與美德④抨擊教會的腐朽。B項①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掌握其代表人物有其作品。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但丁的主要思想主張。10.【答案】D【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中的航海路線可知,甲遠洋航海是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線,乙遠洋航海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路線。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追逐黃金的夢想推動歐洲人要到海外去獲取黃金等各種財富;而15世紀興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了東西方陸路貿易的通道,使歐洲市場上的東方商品價格猛漲,歐洲人希望尋找一條通往東方的新商路。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鄭和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七次下西洋,鄭和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只和航海技術,船上配備航海圖和羅盤針,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次數多、規模大、航程遠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A項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選項錯誤,因為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相差了半個多世紀,并沒有一個多世紀,不符合題意;B項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錯誤,因為鄭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國有來往的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來往,并不能說他的遠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而哥倫布發現美洲,使原本與世隔絕的美洲大陸開始與外界有聯系了,不符合題意;C項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錯誤,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與哥倫布遠航的目的不同,不符合題意;D項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美洲。需要準確識記和區別鄭和下西洋及哥倫布航海的內容。11.【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對歐洲來說,為其殖民掠奪打通了道路,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但歐洲殖民者進行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通過三角貿易賺取了大量的血腥財富,使非洲在300多年的時間里喪失了上億的精壯勞動力,對殖民地區的人民來說就是災難。故因而對材料中“災難”理解正確的是近代列強的殖民掠奪由此開始。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近代列強的殖民掠奪由此開始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2.【答案】(1)下令不再設置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財政,直接對皇帝負責;設殿閣大學士參與決策,逐漸形成內閣制度。(2)軍機處;處理西北軍務(3)八股取士;皇權不斷強化。【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明太祖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集皇帝、丞相于一身的朱元璋獨攬決策、行政大權后設殿閣大學士,協助皇帝處理朝廷文書。明成祖登基后,選拔翰林學士入文淵閣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參與機務,批答奏章,正式確立內閣制度。(2)圖二是軍機處;結合所學可知,軍機處成立于雍正時期,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西北軍務而設立的,實際是加強皇權。(3)江南貢院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因此圖3與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有關。綜合上述材料可知,明朝時廢除了宰相制度,到清朝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故明、清封建專制統治不斷強化,皇權不斷加強。故答案為:(1)下令不再設置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財政,直接對皇帝負責;設殿閣大學士參與決策,逐漸形成內閣制度。(2)軍機處;處理西北軍務。(3)八股取士;皇權不斷強化。【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君主專制的強化的相關知識。掌握我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趨勢。13.【答案】(1)啟蒙運動(2)因為他“志愿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戰爭使美國獲得了獨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進一步傳播。“在杰斐遜的幫助下起草了《人權宣言》”它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等基本原則,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3)“不同于美國革命”它推翻的是英國殖民主義,目的是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和英國革命如出一轍”,都要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知識點】啟蒙運動;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兩部文獻均受啟蒙思想的深刻影響,繼承了天賦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啟蒙思想;將啟蒙思想用法律形式肯定下來,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2)被譽為“兩個世界的英雄”的法拉耶特參加了美國獨立戰爭,并從美國帶回了《獨立宣言》,深刻影響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動了整個歐洲反對封建專制的歷史浪潮。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頒布了《人權宣言》,自由平等的思想徹底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結合所學的知識,根據材料一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可以得到這里如出一輒講述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而美國獨立戰爭既要解決在發展資本主義的,同時又要爭取民族獨立的問題。故答案為:(1)啟蒙運動。(2)因為他“志愿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戰爭使美國獲得了獨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進一步傳播。“在杰斐遜的幫助下起草了《人權宣言》”它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等基本原則,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3)“不同于美國革命”它推翻的是英國殖民主義,目的是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和英國革命如出一轍”,都要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14.【答案】(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業市鎮大量涌現。②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發達。③商人群體活躍,海內外貿易興盛。④出現工場手工業經營模式,資本主義萌芽或發展。(3)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廣州十三行說明中國實行“閉關鎖國”,自閉于世界,而西歐海洋意識強烈,不斷通過殖民擴張和殖民爭霸,擴大海外市場和資本積累。西歐啟蒙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宣揚自由、平等;中國實行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西歐國家資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確立;中國君主專制不斷強化達到頂峰。【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據材料一 “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自然經濟;特點是自給自足、男耕女織。(2)本題考查查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經濟發展的“相似性”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知識的遷移、認知與分析能力。依據上述材料信息,聯系教材知識,從人口增長、商業與手工業的發展、商人群體與社會分工出發,客觀概括命題所需結論即可。(3)本題考查18世紀中葉中國經濟繁榮及其“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解讀材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一的有效信息,結合材料二“ 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迅速崛起。趙鼎新認為西方崛起包含五個交叉重疊的歷史進程。軍事競爭(連綿不斷的戰爭)和經濟競爭推動下的強烈的理性化取向以及積累性發展……政府依賴商人斂財創收,以及維持殖民地的運作;而商人則仰賴政府的保護,以此進行市場擴張”,結合教材,從開放與封閉、民主與專制、資本主義與小農經濟、思想啟蒙與文化專制出發,逐條概括即可。。故答案為:(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業市鎮大量涌現。②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發達。③商人群體活躍,海內外貿易興盛。④出現工場手工業經營模式,資本主義萌芽或發展。(3)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廣州十三行說明中國實行“閉關鎖國”,自閉于世界,而西歐海洋意識強烈,不斷通過殖民擴張和殖民爭霸,擴大海外市場和資本積累。西歐啟蒙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宣揚自由、平等;中國實行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西歐國家資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確立;中國君主專制不斷強化達到頂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西方的社會狀況。考查18世紀中葉中國經濟繁榮的原因以及1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經濟發展的“相似性”;18世紀“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及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較、歸納概括、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掌握18世紀中國與西方的經濟、政治、思想以及對外政策。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質量檢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質量檢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