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長興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第二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下·臺州開學考)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把明、清(鴉片戰爭前)的歷史作為研究性學習的重點。經過研究,他們把這一時期的歷史特征概括為( )A.統一國家的建立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C.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2.(2020八下·長興期中)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宜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學者是( )A.黃宗羲 B.顧炎武 C.王羲之 D.朱熹3.(2020八下·臺州開學考)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著作是( )A.《齊民要術》 B.《夢溪筆談》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4.(2020八下·天臺月考)蘇州地區“郡城之東,皆習機業,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機戶出資,機工出力,計日受值”,這種現象最早出現在( )A.隋唐時期 B.兩宋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5.(2020八下·長興期中)讀《清代中葉的人口數量和耕地面積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機之一是( )年份 人口數量(億) 耕地面積(萬頃) 人均耕地面積(畝)1753 1.84 735.22 4.001784 2.86 760.57 2.661822 3.73 756.21 2.03A.人多地少問題突出 B.皇室鋪張浪費嚴重C.官員貪污之風盛行 D.農民起義頻繁爆發6.(2020八下·天臺月考)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是( )A.達·芬奇 B.米開朗琪羅 C.但丁 D.莎士比亞7.(2020八下·長興期中)世界步人近代以來,涌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下列連線搭配不正確的一組是( )A.伏爾泰——啟蒙思想 B.達爾文——進化論C.愛因斯坦——相對論 D.牛頓——杠桿定律8.(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西方文明史》記載:大約在1660—1789年,西歐智力和文化的歷史經歷了中世紀以來最重大的變化。其“重大的變化”主要包括( )①工業文明在歐美普遍建立 ②啟蒙運動興起③近代科學的誕生與發展 ④文藝復興運動興起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9.(2020八下·長興期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確立資本主義制度 B.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C.確立君主立憲制 D.推翻斯圖亞特王朝10.(2020八下·長興期中)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是( )A.統領六部,處理各種政務B.參與決策,并負責朝廷日常事務C.參與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D.負責各地的軍政事務二、非選擇題11.(2020八下·長興期中)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更成為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基礎。據此回答下列問題,(一)【圖片賞析】(二)【史料分析】材料一:丁丑,率師駐狼居胥山麓,官兵分道進。噶爾丹計窮自斃,子女就獲,余黨悉平,方今中外恬熙,邊境生靈威得宴然安堵。——內蒙古博物館的圣祖御制崇福寺碑文材料二:(1)【圖片賞析】中三組圖片分別反映了我國反抗哪些國家的外來侵略?(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實?材料二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了對哪一地區的管理?(3)【歷史感悟】綜上所述和結合所學知識,請列舉一例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加強邊疆管理的方式。12.(2020八下·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一條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借越權力,為非法權力。第二條近年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實施之僧越權力,為非法權力。【材料二】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利,謹莊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材料三】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條國家主權屬于人民。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1)材料一,二、三分別出自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哪三部文件?(2)材料一的法律文件頒布的日的是什么?這一法律文件的頒布,標志著這個國家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3)材料二的文件是在何時頒布的(寫出年月日)?這一文件的頒布有何意義?13.(2020八下·長興期中)閱讀下列地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東方的航海之路】【西方的認知之旅】(1)閱讀圖1和圖2,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 反映的歷史事件 主要代表人物 事件的積極作用圖1 ① 鄭和 ②圖2 ③ 開辟A航線:④ 加強了各大陸間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根據以下兩段史料,分別說明上述兩個歷史事件的影響,(圖1)史料:“貨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帆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殊域周咨錄》史論1: (圖2)史料: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東南亞某地一部落首領)在此擊潰西班牙侵略者,擊其統帥麥哲倫。史論2: (3)綜上所述,你認為應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明、清(鴉片戰爭前)”是解題的關鍵,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通過廢除丞相,設立內閣與軍機處,是君主專制的強化達到頂峰。農耕經濟繼續發展, 并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手工工場,經濟總量仍然處于世界前列,同時采取措施加強了中外與民族的關系,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遠遠落后于西方,因此明清時期歷史特征是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A項統一國家的建立是秦漢時期的特征,不符合題意;B項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是隋唐時期的特征,不符合題意;C項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是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特征,不符合題意;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是明、清(鴉片戰爭前)的歷史特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明清時期的歷史特征的準確識記,注意題目強調的時間。2.【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學者黃宗羲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A項黃宗羲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宜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黃宗羲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黃宗羲的相關史實。3.【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編寫的《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天工開物》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地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C項《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天工開物》的準確識記,準確識記《天工開物》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4.【答案】D【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可知,本題主要闡述機戶與機工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兩宋元時期機戶與機工還未出現,故排除ABC。機戶與機工的出現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由于農業的發展,棉紡織業與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繁盛產生的,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性質。D項明清時期最早出現題干現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農耕文明的繁盛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機戶與機工的出現時間。5.【答案】A【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明朝鼎盛時期,全國人口達到1億多。明末以來的經濟衰敗和連年戰亂,造成人口銳減。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使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人口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到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3.人口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許多問題。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漸突出,隨之而來的是進一步開荒墾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龐大的人口也造成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讀《清代中葉的人口數量和耕地面積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機之一是人多地少問題突出。A項人多地少問題突出是題干圖表反映的清朝中后期的危機之一,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表格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經濟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經濟的發展的相關史實。6.【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為其核心。意大利詩人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長詩《神曲》,提倡人性,率先對天主教會進行批判。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ABD三項和題干說法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但丁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但丁的準確識記。識記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7.【答案】D【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伏爾泰是18世紀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達爾文是英國科學家,在其著作《物種起源》中提出了生物進化論的思想;愛因斯坦是德國偉大科學家,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思想,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牛頓是英國科學家,他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數學上最重要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建,在力學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杠桿定律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貢獻。ABC三項搭配都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牛頓——杠桿定律搭配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近代文化成就,考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準確識記,不能張冠李戴。本題是否定選擇題。8.【答案】C【知識點】啟蒙運動;科學革命【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時間范圍 “大約在1660-1789年”,內容“西歐智力和文化發生的重大變”。回顧已學知識可知1660-1789年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近代科學的誕生和發展,西歐還興起了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所宣傳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動了資產階級的革命和改革,據此分析可知②③符合題意。C項②③是其“重大的變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科學與啟蒙運動的相關史實。注意準確把握題干時間與內容的限制。9.【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的封建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是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取得政權,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促進本國資本主義發展。AC兩項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果,不符合題意;B項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目的,符合題意;D項推翻斯圖亞特王朝不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目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史實。10.【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明成祖時設內閣,大學士開始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討,后來,閣臣的權力越來越大,可以幫助皇帝起草對大臣奏章的批復意見(票擬),但沒有決策權.清雍正年間,為處理西北的緊急軍務,設立了軍機處,軍機大臣最初只參與處理軍務,后來職權不斷擴大,可以參加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軍政要務,但沒有決策權,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A項統領六部,處理各種政務與所學史實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參與決策,并負責朝廷日常事務說法錯誤,內閣和軍機處沒有決策權,是皇帝的顧問或侍從機構,不符合題意;C項參與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是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D項負責各地的軍政事務說法錯誤,不具體安排地方事務,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內閣和清朝軍機處的比較,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記憶并且區分明朝和清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11.【答案】(1)日本、荷蘭、沙俄。(2)平定準格爾部葛爾丹的叛亂;西藏。(3)主要方式:設置管理機構、建立制度、武力平叛、修建寺廟等。【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明清時期我國反抗外來侵略有關史實的識記,要求具備對識圖能力。明代抗倭——反抗日本侵略;收復臺灣——反抗荷蘭對我國臺灣的侵略;雅克薩之戰——反抗俄國侵略。(2)本題考查清朝對新疆地區和西藏地區的管理措施,要求具備對史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一中的關鍵詞“噶爾丹”說明的史實是平定準噶爾部葛爾丹的叛亂。材料二圖片分別反映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宗教領袖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置駐藏大臣、金瓶掣簽制度。這些制度保證了對西藏的有效管轄。(3)本題考查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加強邊疆管理的方式,要求具備分析與歸納能力。歸納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加強邊疆管理方式:材料一:武力平叛;材料二:設置管理機構、建立制度等。故答案為:(1)日本、荷蘭、沙俄。(2)平定準格爾部葛爾丹的叛亂;西藏。(3)主要方式:設置管理機構、建立制度、武力平叛、修建寺廟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我國反抗外來侵略的史實、清朝對新疆地區和西藏地區的管理措施及學生的分析與歸納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答案】(1)《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2)目的:限制國王的權力。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3)時間:1776年7月4日。意義:宣告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出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的《權利法案》。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出自美國獨立戰爭中頒布的《獨立宣言》。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出自法國大革命中頒布的《人權宣言》。(2)據材料一“第一條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第二條 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可知,《權利法案》頒布的目的是限制國王的權力,擴大議會的權力。這部文件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3)材料二出自美國獨立戰爭中1776年7月4日頒布的《獨立宣言》。材料二中”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獨立的合眾國……”指的是美國宣布獨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宣言列舉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種種暴政,號召殖民地人民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故答案為:(1)《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2)目的:限制國王的權力。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3)時間:1776年7月4日。意義:宣告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17-18世紀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17-18世紀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13.【答案】(1)①鄭和下西洋;②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③新航路的開辟(地理大發現);④哥倫布;(2)鄭和下西洋采取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3)略【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圖片分析能力。根據所學可知鄭和下西洋最遠到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奉行和平外交,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雛形的出現,世界聯系日益緊密。故答案為①鄭和下西洋;②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③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④新航路的開辟⑤A⑥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2)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概括分析能力。根據材料一“所費白銀約為600萬兩”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朝貢貿易,這種貿易主要以宣揚國威為目的,不計得失,故史論1為鄭和下西洋耗費大量財力,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根據材料二“開始了對當地人民的血腥統治和瘋狂掠奪”可知,材料反映的哥倫布等人對印第安人的掠奪,是殖民者在美洲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的體現,結論以此做答即可。(3)本題考查歷史事件的評價,考查學生概括分析能力。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我們評價歷史事件要用全面的視角,一分為二地觀點來評價;要用史論結合的方法評價。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①鄭和下西洋;②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③新航路的開辟(地理大發現);④哥倫布。(2)鄭和下西洋采取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3)要用全面的視角,一分為二地觀點來評價;要用史論結合的方法評價。【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史實。1 / 1浙江省長興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第二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下·臺州開學考)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把明、清(鴉片戰爭前)的歷史作為研究性學習的重點。經過研究,他們把這一時期的歷史特征概括為( )A.統一國家的建立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C.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明、清(鴉片戰爭前)”是解題的關鍵,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通過廢除丞相,設立內閣與軍機處,是君主專制的強化達到頂峰。農耕經濟繼續發展, 并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手工工場,經濟總量仍然處于世界前列,同時采取措施加強了中外與民族的關系,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遠遠落后于西方,因此明清時期歷史特征是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A項統一國家的建立是秦漢時期的特征,不符合題意;B項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是隋唐時期的特征,不符合題意;C項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是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特征,不符合題意;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是明、清(鴉片戰爭前)的歷史特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明清時期的歷史特征的準確識記,注意題目強調的時間。2.(2020八下·長興期中)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宜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學者是( )A.黃宗羲 B.顧炎武 C.王羲之 D.朱熹【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學者黃宗羲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A項黃宗羲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宜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黃宗羲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黃宗羲的相關史實。3.(2020八下·臺州開學考)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著作是( )A.《齊民要術》 B.《夢溪筆談》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編寫的《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天工開物》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地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C項《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天工開物》的準確識記,準確識記《天工開物》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4.(2020八下·天臺月考)蘇州地區“郡城之東,皆習機業,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機戶出資,機工出力,計日受值”,這種現象最早出現在( )A.隋唐時期 B.兩宋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答案】D【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可知,本題主要闡述機戶與機工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兩宋元時期機戶與機工還未出現,故排除ABC。機戶與機工的出現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由于農業的發展,棉紡織業與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繁盛產生的,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性質。D項明清時期最早出現題干現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農耕文明的繁盛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機戶與機工的出現時間。5.(2020八下·長興期中)讀《清代中葉的人口數量和耕地面積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機之一是( )年份 人口數量(億) 耕地面積(萬頃) 人均耕地面積(畝)1753 1.84 735.22 4.001784 2.86 760.57 2.661822 3.73 756.21 2.03A.人多地少問題突出 B.皇室鋪張浪費嚴重C.官員貪污之風盛行 D.農民起義頻繁爆發【答案】A【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明朝鼎盛時期,全國人口達到1億多。明末以來的經濟衰敗和連年戰亂,造成人口銳減。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使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人口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到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3.人口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許多問題。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漸突出,隨之而來的是進一步開荒墾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龐大的人口也造成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讀《清代中葉的人口數量和耕地面積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機之一是人多地少問題突出。A項人多地少問題突出是題干圖表反映的清朝中后期的危機之一,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表格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經濟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經濟的發展的相關史實。6.(2020八下·天臺月考)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是( )A.達·芬奇 B.米開朗琪羅 C.但丁 D.莎士比亞【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為其核心。意大利詩人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長詩《神曲》,提倡人性,率先對天主教會進行批判。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ABD三項和題干說法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但丁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但丁的準確識記。識記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7.(2020八下·長興期中)世界步人近代以來,涌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下列連線搭配不正確的一組是( )A.伏爾泰——啟蒙思想 B.達爾文——進化論C.愛因斯坦——相對論 D.牛頓——杠桿定律【答案】D【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伏爾泰是18世紀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達爾文是英國科學家,在其著作《物種起源》中提出了生物進化論的思想;愛因斯坦是德國偉大科學家,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思想,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牛頓是英國科學家,他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數學上最重要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建,在力學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杠桿定律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貢獻。ABC三項搭配都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牛頓——杠桿定律搭配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近代文化成就,考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準確識記,不能張冠李戴。本題是否定選擇題。8.(2020八下·溫州開學考)《西方文明史》記載:大約在1660—1789年,西歐智力和文化的歷史經歷了中世紀以來最重大的變化。其“重大的變化”主要包括( )①工業文明在歐美普遍建立 ②啟蒙運動興起③近代科學的誕生與發展 ④文藝復興運動興起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啟蒙運動;科學革命【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時間范圍 “大約在1660-1789年”,內容“西歐智力和文化發生的重大變”。回顧已學知識可知1660-1789年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近代科學的誕生和發展,西歐還興起了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所宣傳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動了資產階級的革命和改革,據此分析可知②③符合題意。C項②③是其“重大的變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科學與啟蒙運動的相關史實。注意準確把握題干時間與內容的限制。9.(2020八下·長興期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確立資本主義制度 B.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C.確立君主立憲制 D.推翻斯圖亞特王朝【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的封建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是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取得政權,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促進本國資本主義發展。AC兩項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果,不符合題意;B項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目的,符合題意;D項推翻斯圖亞特王朝不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目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史實。10.(2020八下·長興期中)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是( )A.統領六部,處理各種政務B.參與決策,并負責朝廷日常事務C.參與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D.負責各地的軍政事務【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明成祖時設內閣,大學士開始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討,后來,閣臣的權力越來越大,可以幫助皇帝起草對大臣奏章的批復意見(票擬),但沒有決策權.清雍正年間,為處理西北的緊急軍務,設立了軍機處,軍機大臣最初只參與處理軍務,后來職權不斷擴大,可以參加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軍政要務,但沒有決策權,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A項統領六部,處理各種政務與所學史實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參與決策,并負責朝廷日常事務說法錯誤,內閣和軍機處沒有決策權,是皇帝的顧問或侍從機構,不符合題意;C項參與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是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D項負責各地的軍政事務說法錯誤,不具體安排地方事務,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內閣和清朝軍機處的比較,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記憶并且區分明朝和清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二、非選擇題11.(2020八下·長興期中)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更成為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基礎。據此回答下列問題,(一)【圖片賞析】(二)【史料分析】材料一:丁丑,率師駐狼居胥山麓,官兵分道進。噶爾丹計窮自斃,子女就獲,余黨悉平,方今中外恬熙,邊境生靈威得宴然安堵。——內蒙古博物館的圣祖御制崇福寺碑文材料二:(1)【圖片賞析】中三組圖片分別反映了我國反抗哪些國家的外來侵略?(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實?材料二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了對哪一地區的管理?(3)【歷史感悟】綜上所述和結合所學知識,請列舉一例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加強邊疆管理的方式。【答案】(1)日本、荷蘭、沙俄。(2)平定準格爾部葛爾丹的叛亂;西藏。(3)主要方式:設置管理機構、建立制度、武力平叛、修建寺廟等。【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明清時期我國反抗外來侵略有關史實的識記,要求具備對識圖能力。明代抗倭——反抗日本侵略;收復臺灣——反抗荷蘭對我國臺灣的侵略;雅克薩之戰——反抗俄國侵略。(2)本題考查清朝對新疆地區和西藏地區的管理措施,要求具備對史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一中的關鍵詞“噶爾丹”說明的史實是平定準噶爾部葛爾丹的叛亂。材料二圖片分別反映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宗教領袖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置駐藏大臣、金瓶掣簽制度。這些制度保證了對西藏的有效管轄。(3)本題考查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加強邊疆管理的方式,要求具備分析與歸納能力。歸納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加強邊疆管理方式:材料一:武力平叛;材料二:設置管理機構、建立制度等。故答案為:(1)日本、荷蘭、沙俄。(2)平定準格爾部葛爾丹的叛亂;西藏。(3)主要方式:設置管理機構、建立制度、武力平叛、修建寺廟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我國反抗外來侵略的史實、清朝對新疆地區和西藏地區的管理措施及學生的分析與歸納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2020八下·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一條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借越權力,為非法權力。第二條近年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實施之僧越權力,為非法權力。【材料二】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利,謹莊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材料三】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條國家主權屬于人民。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1)材料一,二、三分別出自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哪三部文件?(2)材料一的法律文件頒布的日的是什么?這一法律文件的頒布,標志著這個國家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3)材料二的文件是在何時頒布的(寫出年月日)?這一文件的頒布有何意義?【答案】(1)《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2)目的:限制國王的權力。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3)時間:1776年7月4日。意義:宣告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出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的《權利法案》。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出自美國獨立戰爭中頒布的《獨立宣言》。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出自法國大革命中頒布的《人權宣言》。(2)據材料一“第一條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第二條 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可知,《權利法案》頒布的目的是限制國王的權力,擴大議會的權力。這部文件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3)材料二出自美國獨立戰爭中1776年7月4日頒布的《獨立宣言》。材料二中”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獨立的合眾國……”指的是美國宣布獨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宣言列舉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種種暴政,號召殖民地人民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故答案為:(1)《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2)目的:限制國王的權力。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3)時間:1776年7月4日。意義:宣告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17-18世紀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17-18世紀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13.(2020八下·長興期中)閱讀下列地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東方的航海之路】【西方的認知之旅】(1)閱讀圖1和圖2,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 反映的歷史事件 主要代表人物 事件的積極作用圖1 ① 鄭和 ②圖2 ③ 開辟A航線:④ 加強了各大陸間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根據以下兩段史料,分別說明上述兩個歷史事件的影響,(圖1)史料:“貨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帆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殊域周咨錄》史論1: (圖2)史料: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東南亞某地一部落首領)在此擊潰西班牙侵略者,擊其統帥麥哲倫。史論2: (3)綜上所述,你認為應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答案】(1)①鄭和下西洋;②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③新航路的開辟(地理大發現);④哥倫布;(2)鄭和下西洋采取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3)略【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圖片分析能力。根據所學可知鄭和下西洋最遠到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奉行和平外交,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雛形的出現,世界聯系日益緊密。故答案為①鄭和下西洋;②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③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④新航路的開辟⑤A⑥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2)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概括分析能力。根據材料一“所費白銀約為600萬兩”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朝貢貿易,這種貿易主要以宣揚國威為目的,不計得失,故史論1為鄭和下西洋耗費大量財力,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根據材料二“開始了對當地人民的血腥統治和瘋狂掠奪”可知,材料反映的哥倫布等人對印第安人的掠奪,是殖民者在美洲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的體現,結論以此做答即可。(3)本題考查歷史事件的評價,考查學生概括分析能力。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我們評價歷史事件要用全面的視角,一分為二地觀點來評價;要用史論結合的方法評價。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①鄭和下西洋;②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③新航路的開辟(地理大發現);④哥倫布。(2)鄭和下西洋采取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3)要用全面的視角,一分為二地觀點來評價;要用史論結合的方法評價。【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長興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第二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長興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第二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