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八下·溫州期中)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要特征是(  )
A.社會動蕩與民族政權并立
B.開放革新的時代
C.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社會危機
2.(2020八下·溫州期中)我國歷史上政治體制經歷了從圖示一到圖示二的發展變化,這種發展變化與明太祖的一項治國措施有直接關系的是(  )
A.廢除丞相制,設置軍機處
B.廢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C.設置殿閣大學士
D.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
3.(2020八下·溫州期中)上題中這種政治體制的變化體現了我國古代政治體制發展的趨勢是(  )
A.民主程度加深
B.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斷加強
C.皇權不斷加強
D.貴族政治不斷強化
4.(2020八下·溫州期中)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處理民族關系的成功舉措。下列屬于清朝的舉措有(  )
①冊封達賴和班禪 ②設立宣政院 ③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 ④設置伊犁將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0八下·溫州期中)史學家布克哈特評價一場運動時說:“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見織成的神學面紗最先在意大利煙消云散了。”他評價的是(  )
A.文藝復興 B.羅馬帝國的興起
C.新航路的開辟 D.啟蒙運動
6.(2020八下·溫州期中)“這一運動的領袖們將理性應用于經濟、宗教和政治等領域,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使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舊制度受到猛烈的抨擊。”下列人物中,屬于這場運動的領袖的是(  )
A.達·芬奇 B.哥白尼 C.伏爾泰 D.拿破侖
7.(2020八下·溫州期中)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三部重要文獻。下列有關它們的評述,正確的是(  )
①體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 ②分別是英、法、美三國的歷史文獻
③都為反對本國封建統治而頒布 ④都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8.(2020八下·溫州期中)“法國(大)革命在世界歷史的舞臺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或美國(資產階級)革命顯得突出許多”是因為法國大革命(  )
①首創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②頒布了1787年聯邦憲法
③受啟蒙思想影響更深遠 ④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0八下·溫州期中)1868年,日本某官員說:“過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國人引進的,從今以后,我們要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下列屬于“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的有(  )
①確立君主立憲制 ②實行三權分立 ③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④學習歐美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0八下·溫州期中)某校同學在學習兩次工業革命的過程中排演了歷史課本劇《交通的革命》,他們設計的下列情節中,不合理的是(  )
A.瓦特制造出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
B.斯蒂芬森在電燈下繪制火車機車圖紙
C.卡爾·本茨向人們展示他制造的汽車
D.美國的萊特兄弟制造的飛機試飛成功
二、非選擇題
11.(2020八下·溫州期中)下列是英國馬嘎爾尼使團來中國時的情況的日記,摘自該書的一些片段。
[片段一]中國人首次看見歐洲船只至今已有250年,他們毫不掩飾對我們航海技術的贊賞。然而,他們從未模仿我們的造船工藝或航海技術。他們頑固地沿用他們無知祖先的笨拙方法。[片段二]“獅子”號首先抵達舟山群島的邊緣。一名中國領航員和他的幾名同胞上船前來參觀。當他們在英使會客室里看見他們的皇帝畫像時立即跪下,十分崇敬地叩了好幾個頭。
閱讀以上片段,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片段三]英船航速之快,且又是在中國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這使朝廷大為吃驚。一位中國官員在報告里表示不明白為什么英國船能有如此水平。
[片段四]英國人在這次旅行中對中國從熱情到蔑視,馬嘎爾尼的伙伴們回國時發現了自己強大的動力。
(1)閱讀片段一和片段二,思考中國人做出當時行為的原因,完成下表。
行為 原因
“從未模仿”
 
“立即跪下”、 “叩了好幾個頭”
 
(2)片段三中描述的英國船能“在中國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的原因是什么?
(3)結合材料,簡要概括片段四里英國人對“中國從熱情轉到蔑視”的原因。
12.(2020八下·溫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如果從地理與歷史的角度來看,1492年應該可以看作是近現代全方位交流意義的全球化的開始。————白海軍《2049,相信中國》
【材料二】新航路開辟航線圖,見圖。
【材料三】東南亞某一島嶼的一塊墓碑上刻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當一部落首領)在此擊潰西班牙侵略者,擊斃其統帥麥哲倫。同樣在東南亞,為了紀念鄭和,出現了很多以“三寶”(鄭和也稱三寶太監)命名的寺廟、港口和城市。
(1)材料一敘述的是哪一航海事件?對應材料二圖中哪一航線?(寫字母)
(2)有學者認為,真正的世界歷史應該從1500年前后開始。請結合材料二中的相關史實對此觀點進行分析。
(3)請分析材料三中東南亞人民對麥哲倫與鄭和的態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13.(2020八下·溫州期中)近代大國崛起,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今天,影響未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征收租稅;除議會同意外,在國內招收常備軍,均屬非法。議會議員之選舉,必須自由。
————《權利法案》
【材料二】拿破侖執政期間貫徹法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則。他廢除舊制度,承認所有公民的平等,實施其著名的法典。雖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團坐立不安,但變革在許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南北戰爭結束后30年對美國來說,是勇于創新的時代,也是開始騰飛的時代…到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已躍居世界首位。
————摘編自《大國崛起》解說詞
(1)根據材料一分析,國王和議會是何關系?根據法案的基本原則,英國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
(2)依據材料二,概括拿破侖的變革得到支持的原因。
(3)美國南北戰爭主要解決了什么問題?它為美國的“開始騰飛”創造了什么條件?
(4)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你認為近代大國的崛起給我們哪些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歷史階段特征最恰當的概括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通過民族政策維護了民族的團結,通過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等對外政策維護了國家主權,共同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但隨著皇權不斷地膨脹,天朝上國的思想使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等因素,也出現了社會危機,這奠定了中國在近代化進程中大幅度落后于西方的格局。
ABC三項都不是明清時期歷史發展的主要特征,不符合題意;
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社會危機是明清時期歷史發展的主要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的時代特征。理解并識記明清時期典型的歷史特征的相關史實,知道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革新的時代;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與文明高度發展;明清時期——農耕文明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2.【答案】B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通過題干中的兩幅圖片,結合所學可知,圖一是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圖二是明朝六部制。朱元璋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加強了中央集權。
ACD三項與題干圖示一到圖示二的發展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廢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與題干圖示一到圖示二的發展變化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與明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識記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和明朝建立六部制的史實,掌握我國古代君權加強的過程和影響。
3.【答案】C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從圖示一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到圖示二明朝的六部制,反映出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趨勢是相權不斷削弱,皇權日益加強。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皇權不斷加強是上題中這種政治體制的變化體現了我國古代政治體制發展的趨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皇權與相權之爭的認識,要求學生具備認知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
4.【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清朝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冊封達賴和班禪,①正確;
元朝設立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②錯誤;
清朝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管轄,③正確;
清朝還在西藏設立伊犁將軍,加強對西藏的管轄,④正確,故屬于清朝的舉措是①③④。
C項①③④屬于清朝的舉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要求具備識記史實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準確識記相關知識并加以運用。
5.【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從題干看出,神學面紗最先在意大利煙消云散,說明神學受到文藝復興的沖擊,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所以“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見織成的神學面紗最先在意大利煙消云散了。”評價的是文藝復興。
A項文藝復興是題干材料評價的事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需要把握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知識,知道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
6.【答案】C
【知識點】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舊制度受到猛烈的抨擊”,聯系所學可知,發生于18世紀法國的啟蒙運動,宣傳自由、平等,抨擊封建制度,主要代表人物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
ABD三項與啟蒙運動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伏爾泰屬于這場運動的領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的認識。注意扎實掌握啟蒙運動的主要史實,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舊制度受到猛烈的抨擊”。
7.【答案】B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獨立宣言》是英國的文獻,《人權宣言》是法國的文獻,因此②選項對應錯誤。《獨立宣言》是為了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而做的,因此③表述錯誤。
B項①④評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8.【答案】D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法國(大)革命在世界歷史的舞臺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或美國(資產階級)革命顯得突出許多。”是因為法國大革命受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的影響更深遠,巴黎人民先后幾次推翻專制復辟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故③④符合題意。 首創君主立憲制政體的是英國;頒布了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原則的是美國,故排除①②。
D項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國大革命,要求具備掌握基礎知識并分析理解題干的能力。
9.【答案】C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中,引進西方的主要有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在政治方面,保留天皇制,通過1889 年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成為亞洲第一部成文憲法,并確立君主立憲制,故②說法與所學知識不符,若日本實行三權分立政體,天皇將得不到保留,但是日本卻是一個保留了封建殘余濃厚的天皇制國家。
C項①③④屬于“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準確掌握明治維新內容及歷史意義。
10.【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79年10月21日,美國發明家愛迪生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于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斯蒂芬森不可能在電燈下繪制火車機車圖紙。
ACD三項都合理,不符合題意;
B項斯蒂芬森在電燈下繪制火車機車圖紙不合理,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某校同學在學習兩次工業革命的過程中排演了歷史課本劇《交通的革命》為切入點,考查的是兩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兩次工業革命的有關內容。
11.【答案】(1)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實行封建君主專制
(2)新航路的開辟為英國人到中國提供了路線條件;英國進行了工業革命,利用蒸汽機車作為動力。
(3)因為他們發現了中國人的愚昧無知并感受到了中國社會正在逐漸走向落伍。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由片段一中的“他們從未模仿我們的造船工藝或航海技術。他們頑固地沿用他們無知祖先的笨拙方法。”聯系所學知識,清朝統治者“天朝上國”的觀念,虛驕自大,閉目塞聽,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片段二中的“......看見他們的皇帝畫像時立即跪下,十分崇敬地叩了好幾個頭。”主要是因為中國當時實行封建君主專制。
(2)英船之所以能”在中國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是因為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聯成了一個整體,為英國人到中國提供了路線條件。 “英船航速之快......高速航行......”是因為英國進行了工業革命,利用蒸汽機車作為動力,提高了航船的速度。
(3)中國由于愚昧無知,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所以英國人對“中國從熱情轉到蔑視”。
故答案為:(1)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實行封建君主專制。
(2)新航路的開辟為英國人到中國提供了路線條件;英國進行了工業革命,利用蒸汽機車作為動力。
(3)因為他們發現了中國人的愚昧無知并感受到了中國社會正在逐漸走向落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閉關鎖國政策是解題的關鍵。
12.【答案】(1)指哥倫布航海(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B
(2)1500年左右,迪亞士來到了好望角,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達·伽馬到達了印度,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等。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3)因為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是和平交往,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492年”,聯系所學知識,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材料二圖中B航線即是哥倫布航海路線。
(2)公元1500年前后,歐洲航海家們開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使世界開始整體。
(3)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弘揚國威,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故答案為:(1)指哥倫布航海(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B。
(2)1500年左右,迪亞士來到了好望角,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達·伽馬到達了印度,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等。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3)因為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是和平交往,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史實。
13.【答案】(1)議會高于王權(王權受議會限制),君主立憲制。
(2)清除封建制度和法規,承認所有公民平等;采用《拿破侖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3)國家的統一問題。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4)堅持制度創新;積極變革,破除舊法規,推動民主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發展經濟,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等。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的“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征收租稅,除議會同意外,在國內招收常備軍,均屬非法。議會議員之選舉,必須自由:信息可知,議會高于王權,王權受議會限制,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2)根據材料二中的“拿破侖......廢除舊制度,承認所有公民的平等,實施其著名的法典......”可見拿破侖的變革得到支持的原因有:清除封建制度和法規,承認所有公民平等;采用《拿破侖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3)美國南北戰爭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4)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近代大國的崛起給我們的啟示是:重視科技;發展實業;積極改革;重視教育和人才;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堅持制度創新,堅持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制度,發展本國的經濟等。
故答案為:(1)議會高于王權(王權受議會限制),君主立憲制。
(2)清除封建制度和法規,承認所有公民平等;采用《拿破侖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3)國家的統一問題。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4)堅持制度創新;積極變革,破除舊法規,推動民主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發展經濟,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南北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八下·溫州期中)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要特征是(  )
A.社會動蕩與民族政權并立
B.開放革新的時代
C.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社會危機
【答案】D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歷史階段特征最恰當的概括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通過民族政策維護了民族的團結,通過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等對外政策維護了國家主權,共同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但隨著皇權不斷地膨脹,天朝上國的思想使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等因素,也出現了社會危機,這奠定了中國在近代化進程中大幅度落后于西方的格局。
ABC三項都不是明清時期歷史發展的主要特征,不符合題意;
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社會危機是明清時期歷史發展的主要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的時代特征。理解并識記明清時期典型的歷史特征的相關史實,知道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革新的時代;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與文明高度發展;明清時期——農耕文明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2.(2020八下·溫州期中)我國歷史上政治體制經歷了從圖示一到圖示二的發展變化,這種發展變化與明太祖的一項治國措施有直接關系的是(  )
A.廢除丞相制,設置軍機處
B.廢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C.設置殿閣大學士
D.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
【答案】B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通過題干中的兩幅圖片,結合所學可知,圖一是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圖二是明朝六部制。朱元璋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加強了中央集權。
ACD三項與題干圖示一到圖示二的發展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廢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與題干圖示一到圖示二的發展變化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與明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識記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和明朝建立六部制的史實,掌握我國古代君權加強的過程和影響。
3.(2020八下·溫州期中)上題中這種政治體制的變化體現了我國古代政治體制發展的趨勢是(  )
A.民主程度加深
B.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斷加強
C.皇權不斷加強
D.貴族政治不斷強化
【答案】C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從圖示一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到圖示二明朝的六部制,反映出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趨勢是相權不斷削弱,皇權日益加強。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皇權不斷加強是上題中這種政治體制的變化體現了我國古代政治體制發展的趨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皇權與相權之爭的認識,要求學生具備認知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
4.(2020八下·溫州期中)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處理民族關系的成功舉措。下列屬于清朝的舉措有(  )
①冊封達賴和班禪 ②設立宣政院 ③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 ④設置伊犁將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清朝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冊封達賴和班禪,①正確;
元朝設立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②錯誤;
清朝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管轄,③正確;
清朝還在西藏設立伊犁將軍,加強對西藏的管轄,④正確,故屬于清朝的舉措是①③④。
C項①③④屬于清朝的舉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要求具備識記史實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準確識記相關知識并加以運用。
5.(2020八下·溫州期中)史學家布克哈特評價一場運動時說:“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見織成的神學面紗最先在意大利煙消云散了。”他評價的是(  )
A.文藝復興 B.羅馬帝國的興起
C.新航路的開辟 D.啟蒙運動
【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從題干看出,神學面紗最先在意大利煙消云散,說明神學受到文藝復興的沖擊,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所以“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見織成的神學面紗最先在意大利煙消云散了。”評價的是文藝復興。
A項文藝復興是題干材料評價的事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需要把握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知識,知道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
6.(2020八下·溫州期中)“這一運動的領袖們將理性應用于經濟、宗教和政治等領域,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使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舊制度受到猛烈的抨擊。”下列人物中,屬于這場運動的領袖的是(  )
A.達·芬奇 B.哥白尼 C.伏爾泰 D.拿破侖
【答案】C
【知識點】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舊制度受到猛烈的抨擊”,聯系所學可知,發生于18世紀法國的啟蒙運動,宣傳自由、平等,抨擊封建制度,主要代表人物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
ABD三項與啟蒙運動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伏爾泰屬于這場運動的領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的認識。注意扎實掌握啟蒙運動的主要史實,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舊制度受到猛烈的抨擊”。
7.(2020八下·溫州期中)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三部重要文獻。下列有關它們的評述,正確的是(  )
①體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 ②分別是英、法、美三國的歷史文獻
③都為反對本國封建統治而頒布 ④都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獨立宣言》是英國的文獻,《人權宣言》是法國的文獻,因此②選項對應錯誤。《獨立宣言》是為了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而做的,因此③表述錯誤。
B項①④評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8.(2020八下·溫州期中)“法國(大)革命在世界歷史的舞臺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或美國(資產階級)革命顯得突出許多”是因為法國大革命(  )
①首創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②頒布了1787年聯邦憲法
③受啟蒙思想影響更深遠 ④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法國(大)革命在世界歷史的舞臺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或美國(資產階級)革命顯得突出許多。”是因為法國大革命受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的影響更深遠,巴黎人民先后幾次推翻專制復辟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故③④符合題意。 首創君主立憲制政體的是英國;頒布了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原則的是美國,故排除①②。
D項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國大革命,要求具備掌握基礎知識并分析理解題干的能力。
9.(2020八下·溫州期中)1868年,日本某官員說:“過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國人引進的,從今以后,我們要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下列屬于“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的有(  )
①確立君主立憲制 ②實行三權分立 ③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④學習歐美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中,引進西方的主要有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在政治方面,保留天皇制,通過1889 年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成為亞洲第一部成文憲法,并確立君主立憲制,故②說法與所學知識不符,若日本實行三權分立政體,天皇將得不到保留,但是日本卻是一個保留了封建殘余濃厚的天皇制國家。
C項①③④屬于“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準確掌握明治維新內容及歷史意義。
10.(2020八下·溫州期中)某校同學在學習兩次工業革命的過程中排演了歷史課本劇《交通的革命》,他們設計的下列情節中,不合理的是(  )
A.瓦特制造出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
B.斯蒂芬森在電燈下繪制火車機車圖紙
C.卡爾·本茨向人們展示他制造的汽車
D.美國的萊特兄弟制造的飛機試飛成功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79年10月21日,美國發明家愛迪生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于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斯蒂芬森不可能在電燈下繪制火車機車圖紙。
ACD三項都合理,不符合題意;
B項斯蒂芬森在電燈下繪制火車機車圖紙不合理,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某校同學在學習兩次工業革命的過程中排演了歷史課本劇《交通的革命》為切入點,考查的是兩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兩次工業革命的有關內容。
二、非選擇題
11.(2020八下·溫州期中)下列是英國馬嘎爾尼使團來中國時的情況的日記,摘自該書的一些片段。
[片段一]中國人首次看見歐洲船只至今已有250年,他們毫不掩飾對我們航海技術的贊賞。然而,他們從未模仿我們的造船工藝或航海技術。他們頑固地沿用他們無知祖先的笨拙方法。[片段二]“獅子”號首先抵達舟山群島的邊緣。一名中國領航員和他的幾名同胞上船前來參觀。當他們在英使會客室里看見他們的皇帝畫像時立即跪下,十分崇敬地叩了好幾個頭。
閱讀以上片段,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片段三]英船航速之快,且又是在中國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這使朝廷大為吃驚。一位中國官員在報告里表示不明白為什么英國船能有如此水平。
[片段四]英國人在這次旅行中對中國從熱情到蔑視,馬嘎爾尼的伙伴們回國時發現了自己強大的動力。
(1)閱讀片段一和片段二,思考中國人做出當時行為的原因,完成下表。
行為 原因
“從未模仿”
 
“立即跪下”、 “叩了好幾個頭”
 
(2)片段三中描述的英國船能“在中國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的原因是什么?
(3)結合材料,簡要概括片段四里英國人對“中國從熱情轉到蔑視”的原因。
【答案】(1)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實行封建君主專制
(2)新航路的開辟為英國人到中國提供了路線條件;英國進行了工業革命,利用蒸汽機車作為動力。
(3)因為他們發現了中國人的愚昧無知并感受到了中國社會正在逐漸走向落伍。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由片段一中的“他們從未模仿我們的造船工藝或航海技術。他們頑固地沿用他們無知祖先的笨拙方法。”聯系所學知識,清朝統治者“天朝上國”的觀念,虛驕自大,閉目塞聽,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片段二中的“......看見他們的皇帝畫像時立即跪下,十分崇敬地叩了好幾個頭。”主要是因為中國當時實行封建君主專制。
(2)英船之所以能”在中國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是因為新航路的開辟是世界聯成了一個整體,為英國人到中國提供了路線條件。 “英船航速之快......高速航行......”是因為英國進行了工業革命,利用蒸汽機車作為動力,提高了航船的速度。
(3)中國由于愚昧無知,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所以英國人對“中國從熱情轉到蔑視”。
故答案為:(1)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實行封建君主專制。
(2)新航路的開辟為英國人到中國提供了路線條件;英國進行了工業革命,利用蒸汽機車作為動力。
(3)因為他們發現了中國人的愚昧無知并感受到了中國社會正在逐漸走向落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閉關鎖國政策是解題的關鍵。
12.(2020八下·溫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如果從地理與歷史的角度來看,1492年應該可以看作是近現代全方位交流意義的全球化的開始。————白海軍《2049,相信中國》
【材料二】新航路開辟航線圖,見圖。
【材料三】東南亞某一島嶼的一塊墓碑上刻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當一部落首領)在此擊潰西班牙侵略者,擊斃其統帥麥哲倫。同樣在東南亞,為了紀念鄭和,出現了很多以“三寶”(鄭和也稱三寶太監)命名的寺廟、港口和城市。
(1)材料一敘述的是哪一航海事件?對應材料二圖中哪一航線?(寫字母)
(2)有學者認為,真正的世界歷史應該從1500年前后開始。請結合材料二中的相關史實對此觀點進行分析。
(3)請分析材料三中東南亞人民對麥哲倫與鄭和的態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答案】(1)指哥倫布航海(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B
(2)1500年左右,迪亞士來到了好望角,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達·伽馬到達了印度,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等。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3)因為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是和平交往,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492年”,聯系所學知識,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材料二圖中B航線即是哥倫布航海路線。
(2)公元1500年前后,歐洲航海家們開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使世界開始整體。
(3)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弘揚國威,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故答案為:(1)指哥倫布航海(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B。
(2)1500年左右,迪亞士來到了好望角,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達·伽馬到達了印度,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等。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3)因為麥哲倫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殖民掠奪,給當地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是和平交往,他帶去了大量中國的貨物,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史實。
13.(2020八下·溫州期中)近代大國崛起,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今天,影響未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征收租稅;除議會同意外,在國內招收常備軍,均屬非法。議會議員之選舉,必須自由。
————《權利法案》
【材料二】拿破侖執政期間貫徹法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則。他廢除舊制度,承認所有公民的平等,實施其著名的法典。雖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團坐立不安,但變革在許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南北戰爭結束后30年對美國來說,是勇于創新的時代,也是開始騰飛的時代…到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已躍居世界首位。
————摘編自《大國崛起》解說詞
(1)根據材料一分析,國王和議會是何關系?根據法案的基本原則,英國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
(2)依據材料二,概括拿破侖的變革得到支持的原因。
(3)美國南北戰爭主要解決了什么問題?它為美國的“開始騰飛”創造了什么條件?
(4)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你認為近代大國的崛起給我們哪些啟示?
【答案】(1)議會高于王權(王權受議會限制),君主立憲制。
(2)清除封建制度和法規,承認所有公民平等;采用《拿破侖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3)國家的統一問題。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4)堅持制度創新;積極變革,破除舊法規,推動民主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發展經濟,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等。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的“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征收租稅,除議會同意外,在國內招收常備軍,均屬非法。議會議員之選舉,必須自由:信息可知,議會高于王權,王權受議會限制,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2)根據材料二中的“拿破侖......廢除舊制度,承認所有公民的平等,實施其著名的法典......”可見拿破侖的變革得到支持的原因有:清除封建制度和法規,承認所有公民平等;采用《拿破侖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3)美國南北戰爭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4)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近代大國的崛起給我們的啟示是:重視科技;發展實業;積極改革;重視教育和人才;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堅持制度創新,堅持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制度,發展本國的經濟等。
故答案為:(1)議會高于王權(王權受議會限制),君主立憲制。
(2)清除封建制度和法規,承認所有公民平等;采用《拿破侖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3)國家的統一問題。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4)堅持制度創新;積極變革,破除舊法規,推動民主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發展經濟,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南北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辽市| 清水河县| 江都市| 新绛县| 游戏| 稻城县| 玉溪市| 陇川县| 弥勒县| 伊川县| 云浮市| 乐安县| 克山县| 南漳县| 廊坊市| 晋江市| 平原县| 汉源县| 安平县| 黄浦区| 海兴县| 松潘县| 固镇县| 常德市| 攀枝花市| 弥勒县| 荃湾区| 调兵山市| 宿州市| 通河县| 乐平市| 许昌县| 华容县| 鹤岗市| 九台市| 汶川县| 房产| 庐江县| 青岛市| 阜南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