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2020年中考社會與法治真題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2020·寧波)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集中力量完成 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這是本世紀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A.打贏脫貧攻堅戰 B.鄉村振興戰略C.污染防治攻堅戰 D.區域一體化發展2.(2020·寧波)2020年初,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眾志成城,攜手抗疫。據此完成問題(1)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疫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4月4日舉行( )A.抗疫英雄表彰會 B.全國性哀悼活動C.禁食野生動物活動 D.抗疫情況發布會(2)鐘南山、李蘭娟等白衣“戰士”及無數平凡人奮戰在抗疫一線,盡責盡力。由此你感悟到( )①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②科學技術是抗擊疫情的唯一依靠③人人都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④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團結精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在2020年G20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倡議“有效開展國際聯防聯控”“堅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中國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向所有國家開放,并對出現疫情擴散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這說明( )①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②抗擊疫情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③各國要團結合作應對共同挑戰④中國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2020·寧波)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4月20日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據圖回答問題。(1)圖中丙所示的地形區是( )A.東南丘陵 B.四川盆地C.云貴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2)對圖中甲、乙兩地的自然與人文特點判斷正確的是( )①甲地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大②乙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③甲地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④乙地流行的民歌形式是信天游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4.(2020·寧波)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把勞動教育設為必修課程。加強勞動教育( )①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②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③能夠培養學生實踐能力④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2020·寧波)以下能正確反映下圖主題的選項是( )A.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 B.權利和義務是完全對等的C.公民要依法履行義務 D.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6.(2020·寧波)某中學舉行憲法宣傳活動,下列可作為宣傳標語的是( )①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②國家一切權力屬于公民③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④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0·寧波)對圖中“吸毒違法 販毒有罪”理解正確的是( )A.違法就是犯罪 B.販毒應當受到刑罰處罰C.吸毒觸犯刑法 D.販毒社會危害性較小8.(2020·寧波)中國自古以來形成了一整套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下表反映了我國古代國家治理的趨勢是( )朝代 秦朝 西漢 宋朝 明朝 清朝政治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頒布“推恩令” 解除地方節度使權力 廢丞相、設內閣 設軍機處A.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B.維護國家統一C.加強監察制度 D.推進民族融合9.(2020·寧波)中美兩國關系曲折發展。下列反映中美關系由對抗開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實是( )A.清政府派詹天佑等人赴美國留學B.中美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C.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0.(2020·寧波)1947年,毛澤東飽含激情地說:“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是指人民解放戰爭開始進入( )A.戰略防御 B.戰略相持 C.戰略決戰 D.戰略反攻11.(2020·寧波)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歷史事件存在內在聯系的是( )①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②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2020·寧波)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活動時指出,回歸祖國以來的20年,是澳門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時期。澳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得益于( )①“一國兩制”方針的成功實踐②中央政府和內地的大力支持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④澳門社會各界的團結奮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50分)13.(2020·寧波)2019年,“螞蟻森林”項目獲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螞蟻森林”是一項公益環保行動項目——支付寶用戶通過步行、在線支付等減少碳排放量行為積攢“綠色能量”,在手機里每育成一棵虛擬樹,該項目就會在荒漠化地區(如上圖所示的阿拉善高原)種下一棵真樹。材料二:據統計,已有5億多支付寶用戶參與“螞蟻森林”項目,使得荒漠化地區種下了1.22億棵樹,累計創造了超過40萬人次的綠色就業崗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肯定該項目“充分調動了人類的聰明才智,激發創新行動,助力我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為藍天保衛戰提供了創新路徑”。材料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窮山惡水,把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是脫貧致富的長久之道。(1)讀圖描述阿拉善高原的氣候特征,并分析此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2)根據材料二,簡述在阿拉善高原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螞蟻森林”項目有哪些創新?這些創新對打贏脫貧攻堅戰有何借鑒作用?14.(2020·寧波)自古以來,人類不斷突破自身生活的區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主要出口絲織品,也出口肉桂、大黃和優質鐵。作為回報,中國也得到了各種物產,如來自中亞的毛皮、毛織品、玉石和牲畜,來自波羅的海的琥珀,以及來自羅馬諸省的玻璃、珊瑚、珍珠……——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共產黨宣言》(1)材料一中的中西方貿易得益于哪一條商道的開辟?該商道的開辟對社會發展有什么意義?(2)根據材料二,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并以英國為例談談對劃線部分的理解。(3)從交通方式和活動區域兩方面,比較材料一中的商道與新航路的不同。你從中體會到了人類交往的什么趨勢?15.(2020·寧波)從皇家禁苑到世界文化遺產,紫禁城見證了滄桑歷史,承載著中華文明。在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之際,小明制訂了“我要去故宮”文化旅游攻略,并繪制了“紫禁城前世今生”的年代尺草圖。請你依據上述年代尺,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紫禁城建于哪個朝代?末代皇帝溥儀被迫退位源于哪一次民族民主革命?這次革命對中國社會發展有何影響?(2)故宮文物南遷與哪一次戰爭有關?說明此次戰爭結果對中國社會的重大意義。(3)從文化遺產價值的角度分析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性。16.(2020·寧波)一部民法典,彰顯一個國家的立法水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順應發展,體現為民情懷【“民”之所憂】遇到高空拋物砸爛私家車,遇到入住酒店有攝像頭偷拍等現象,該怎么辦?【“法”之所系】“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除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進入、拍攝、窺視他人住宅、賓館等私人空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材料二:蹄疾步穩,回望立法之路(1)材料一中的“法”保障了“民”哪些權利?請你由此推斷民法典編纂的目的。(2)結合材料二,分析立法過程依次體現了教材中哪些觀點?(3)請談談在民法典實施中你可以怎么做?17.(2020·寧波)寧波要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的模范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寧波的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一個縮影。 材料二:“港口經濟”與“民營經濟”是寧波兩張金名片。習近平總書記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下的復工復產情況,于2020年3月29日考察了寧波舟山港穿山碼頭,后又來到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走訪了中小型民營制造業企業寧波臻至機械模具有限公司。材料三:中共寧波市委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要把寧波建成具有較高國際知名度的“名城名都”某班舉行“寧波·名城名都有我行”主題班會,兩位同學發表了自己的觀點。(1)圖1體現了寧波經濟社會發展的哪些成就?(2)結合圖2、圖3和材料二,從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角度分析寧波取得經濟社會成就的原因。(3)你的觀點是什么?請說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2020年時事【解析】【分析】根據時事,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這是本世紀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A符合題意,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時事內容,解答該題需要多留心、多識記時政知識,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2.【答案】(1)B(2)D(3)B【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塑造良好道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解析】【分析】(1)根據時事,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疫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B符合題意,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B。(2) 鐘南山、李蘭娟等白衣“戰士”為抗擊疫情盡責盡力,體現的是一種奉獻和團結奮斗的精神,它使我們感悟到人人都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②不符合題意且觀點太絕對,是錯誤的。故答案為:D。(3) 中國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向所有國家開放,并對出現疫情擴散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這說明中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中國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各國要團結合作共同應對疫情的挑戰,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②錯誤,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生命的意義,做一個負責任的人,中國精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國際擔當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分析題意,用排除法比較容易選出正確的答案。3.【答案】(1)C(2)C【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 (1)據圖中信息分析,秦嶺以北甲地是渭河平原,乙地是四川盆地,圖中丙所示的地形區是云貴高原。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甲地屬于北方地區,溫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少,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小,②乙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正確,③甲地位于秦嶺以北,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正確。④甲地流行的民歌形式是信天游,四川盆地流行川劇。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反映出沿剖面線地勢高低起伏的變化狀況和坡度大小的狀況。地形剖面圖的判讀,首先先弄清楚該剖面是沿那條線做出來的,這個剖面是如何延伸和起伏的。秦嶺淮河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1月℃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4.【答案】D【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我國每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廣大人民群眾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加強勞動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和正確的勞動觀, ②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①觀點錯誤,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勞動的意義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每個人所處的崗位不同,從事不同的勞動,但都在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每一個勞動者都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5.【答案】A【知識點】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漫畫中的人物的權利和義務一肩挑,這啟示我們要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法定的義務。A符合題意,正確。B觀點太絕對,是錯誤的。CD觀點片面,沒有全面反映漫畫的寓意,應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權利和義務的關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公民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力的實現。6.【答案】C【知識點】憲法與普通法律【解析】【分析】 憲法宣傳活動作為宣傳標語能體現憲法的內容、地位或重要性、增強憲法意識等內容即可,①③④符合題意,觀點正確。②觀點錯誤,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憲法的地位作用和憲法意識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逐個分析題肢選項,排除錯誤的觀點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7.【答案】B【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吸毒是一般違法行為,販運毒品是犯罪行為,應受刑罰處罰,B符合題意,正確。A錯誤,違法行為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犯罪)。C錯誤,吸毒是一般違法行為。D錯誤,販毒是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和犯罪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較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最嚴重的一種違法行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8.【答案】A【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依據圖表中的信息可知,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漢武帝頒布了推恩令,加強了中央集權。唐太宗設立三省六部制,有利于維護和加強中央集權。明太祖時期實行廢丞相,設三司,加強了君權。雍正帝時期,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圖表反映了我國古代國家治理的趨勢是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A項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是題干表格反映的我國古代國家治理的趨勢,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識記我國古代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頒布“推恩令”、解除地方節度使權利、廢丞相,設內閣和軍機處這些制度都維護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有利于當時社會的穩定。9.【答案】B【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簽署《中美聯合公報》,促使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故中美關系由對抗開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實是中美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ACD三項都不能反映中美關系由對抗開始走向正常化,不符合題意;B項中美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反映中美關系由對抗開始走向正常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美關系的相關知識。識記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2年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抗,開始走向正常化。10.【答案】D【知識點】解放戰爭【解析】【分析】據“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可知,“這個轉折點”指的是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 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反攻的序幕。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戰略反攻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意義。解答本題要把握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11.【答案】C【知識點】工業革命;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分析】1918年后,新文化運動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為了現實,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故①存在內在聯系。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西方列強還積極對外侵略擴張等。第一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有內在聯系,故②不存在內在聯系。為了打敗共同的敵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反法西斯各國協調行動,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故③存在內在聯系。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從此,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故④存在內在聯系。C項①③④存在內在聯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的侵略擴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的內在聯系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的侵略擴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的內在聯系的相關史實。12.【答案】B【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時期,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在此基礎上又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這一政策在解決臺灣問題之前,成功的運用到了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上,促進了香港和澳門的回歸。1999年12月20日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加上中央政府和內地的大力支持、澳門社會各界的團結奮斗,澳門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制度,與澳門無關。B項①②④是澳門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因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澳門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原因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澳門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原因的相關史實。在“一國兩制”的指引下,香港、澳門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順利回歸祖國,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13.【答案】(1)干旱,降水少。位于內陸,距離海洋遠;山脈阻擋了夏季風的深入,水汽難以到達。(2)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改善荒漠化等);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人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緩解我國和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等。(3)創新: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公益環保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倡導低碳生活,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轉化為自覺行動等。借鑒作用:運用科學技術幫助脫貧;用創新理念引領脫貧;動員公眾力量參與扶貧;把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生態扶貧等。【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1)據圖可知,阿拉善高原的氣候特征是干旱,降水少。自然原因:位于內陸,距離海洋遠;山脈阻擋了夏季風的深入,水汽難以到達。(2)據材料分析可知,阿拉善高原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改善荒漠化等);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人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緩解我國和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等。(3)結合材料可知,螞蟻森林項目的創新: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公益環保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倡導低碳生活,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轉化為自覺行動等。借鑒作用:運用科學技術幫助脫貧;用創新理念引領脫貧;動員公眾力量參與扶貧;把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生態扶貧等。故答案為:(1)干旱,降水少。位于內陸,距離海洋遠;山脈阻擋了夏季風的深入,水汽難以到達。(2)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改善荒漠化等);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人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緩解我國和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等。(3) 創新: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公益環保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倡導低碳生活,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轉化為自覺行動等。借鑒作用:運用科學技術幫助脫貧;用創新理念引領脫貧;動員公眾力量參與扶貧;把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生態扶貧等。【點評】“地球衛士獎”是聯合國最高級別全球環境獎。由聯合國環境署(UNEP)設立,以表彰對全球環境產生了變革性積極影響的杰出人物或機構,每年頒發一次。今年已是中國連續第三年獲得“地球衛士獎”。此前,中國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分別于2017年和2018年獲得該獎項。14.【答案】(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聯成一體,對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等。(2)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英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等。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憑借地處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壯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專制制度對他們的種種限制,從而尋求政治變革。(3)絲綢之路是陸上運輸,往往采用駱駝等工具運載貨物;新航路是海上運輸,主要用船運載貨物。絲綢之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連通了世界。趨勢: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1)絲綢之路為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沿著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皮毛、汗血馬、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新航路的開辟 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絕的狀態,把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加快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國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積極開拓海外貿易,進行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得以產生并逐漸壯大。(3)從交通方式上看,絲綢之路是陸路;新航路是水路。從活動區域上看,絲綢之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把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從中可以體會到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故答案為:(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聯成一體,對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等。(2)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英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等。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憑借地處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壯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專制制度對他們的種種限制,從而尋求政治變革。(3)絲綢之路是陸上運輸,往往采用駱駝等工具運載貨物;新航路是海上運輸,主要用船運載貨物。絲綢之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連通了世界。趨勢: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絲綢之路與新航路的不同等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絲綢之路與新航路的不同等知識。15.【答案】(1)明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日本侵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這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贏得了世界的尊敬等。(3)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彌足珍貴(或故宮文化遺產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等)。讓文物“活”起來有利于擴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范圍,擴大影響力;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等。【知識點】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析】【分析】(1)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 由明成祖朱棣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 年2月12日,清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成為末代皇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閘門,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2)根據年代初上的信息“1933年故宮文物南遷”,聯系所學知識,當時處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抗日戰爭的勝利,洗刷了一百多年來反抗外國屢敗的局面,洗刷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等。(3)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是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因此讓文物“活”起來有利于擴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范圍,擴大影響力;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等。故答案為:(1)明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日本侵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這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贏得了世界的尊敬等。(3)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彌足珍貴(或故宮文化遺產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等)。讓文物“活”起來有利于擴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范圍,擴大影響力;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從皇家禁苑到世界文化遺產,紫禁城見證了滄桑歷史,承載著中華文明為切入點,以“紫禁城前世今生”的年代尺草圖為依托,綜合考查紫禁城、辛亥革命、日本侵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作答。16.【答案】(1)財產權、隱私權。民法典保障公民權益,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2)材料 體現的教材觀點“由黨作出編纂民法典決定”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在編纂過程中向全社會征求、收集意見和建議” 公民依法參與公共事務,積極行使建議權;人民為中心思想;人民當家作主等“最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實施的等。“從黨做出決定到公開征求意見,再到民法典通過” 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科學立法;民主集中制原則等。(3)①學法:如學習民法典,了解主要內容,積極參與宣傳活動。②守法:如尊重法律,嚴格遵守民法典的相關規定,自覺抵制各種妨礙民法典實施的行為。③用法:如學會運用民法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依靠法律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知識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法律維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公民的財產權;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解析】【分析】(1)針對高空拋物砸爛私家車,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這保障公民財產權。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進入、拍攝、窺視他人住宅、賓館等私人空間。這有利于保障公民的隱私權。由此推斷民法典 保障公民權益,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2) 由黨作出編纂民法典決定,體現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在編纂過程中向全社會征求、收集意見和建議”,這體現公民依法參與公共事務,積極行使建議權;人民為中心思想;人民當家作主等。 “最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體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實施的等。 “從黨做出決定到公開征求意見,再到民法典通過”, 這體現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科學立法;民主集中制原則等。(3)本題可以從學法,守法,用法等角度具體展開分析說明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財產權,隱私權,法律的本質,黨的領導地位,建設法治中國,人大的職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法律的特征,樹立法律意識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17.【答案】(1)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地區生產總值快速增長,經濟不斷發展;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寧波經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以寧波舟山港為代表的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因為公有制經濟中的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寧波經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民營經濟的發展,因為民營經濟在支撐經濟增長、增加稅收、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等。(3)例:打造“名城名都”要堅持“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這是因為發展經濟為名城名都建設提供財力;政治建設為名城名都建設營造民主氛圍,調動大眾積極性;文化建設為名城名都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社會建設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名城名都建設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實現我市的可持續發展等。【知識點】可持續發展;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分析】(1)分析圖1可知,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地區生產總值快速增長,經濟不斷發展;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從材料中 “港口經濟”與“民營經濟”是寧波兩張金名片。因此可以從國有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寧波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方面進行具體分析說明即可。(3)本題可以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分析說明, 發展經濟為名城名都建設提供財力;政治建設為名城名都建設營造民主氛圍,調動大眾積極性;文化建設為名城名都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社會建設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名城名都建設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實現我市的可持續發展等。【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騰飛,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1 / 1浙江省寧波市2020年中考社會與法治真題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2020·寧波)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集中力量完成 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這是本世紀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A.打贏脫貧攻堅戰 B.鄉村振興戰略C.污染防治攻堅戰 D.區域一體化發展【答案】A【知識點】2020年時事【解析】【分析】根據時事,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這是本世紀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A符合題意,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時事內容,解答該題需要多留心、多識記時政知識,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2.(2020·寧波)2020年初,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眾志成城,攜手抗疫。據此完成問題(1)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疫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4月4日舉行( )A.抗疫英雄表彰會 B.全國性哀悼活動C.禁食野生動物活動 D.抗疫情況發布會(2)鐘南山、李蘭娟等白衣“戰士”及無數平凡人奮戰在抗疫一線,盡責盡力。由此你感悟到( )①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②科學技術是抗擊疫情的唯一依靠③人人都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④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團結精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在2020年G20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倡議“有效開展國際聯防聯控”“堅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中國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向所有國家開放,并對出現疫情擴散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這說明( )①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②抗擊疫情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③各國要團結合作應對共同挑戰④中國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1)B(2)D(3)B【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塑造良好道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解析】【分析】(1)根據時事,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疫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B符合題意,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B。(2) 鐘南山、李蘭娟等白衣“戰士”為抗擊疫情盡責盡力,體現的是一種奉獻和團結奮斗的精神,它使我們感悟到人人都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②不符合題意且觀點太絕對,是錯誤的。故答案為:D。(3) 中國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向所有國家開放,并對出現疫情擴散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這說明中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中國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各國要團結合作共同應對疫情的挑戰,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②錯誤,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生命的意義,做一個負責任的人,中國精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國際擔當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分析題意,用排除法比較容易選出正確的答案。3.(2020·寧波)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4月20日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據圖回答問題。(1)圖中丙所示的地形區是( )A.東南丘陵 B.四川盆地C.云貴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2)對圖中甲、乙兩地的自然與人文特點判斷正確的是( )①甲地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大②乙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③甲地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④乙地流行的民歌形式是信天游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C(2)C【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 (1)據圖中信息分析,秦嶺以北甲地是渭河平原,乙地是四川盆地,圖中丙所示的地形區是云貴高原。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甲地屬于北方地區,溫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少,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小,②乙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正確,③甲地位于秦嶺以北,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正確。④甲地流行的民歌形式是信天游,四川盆地流行川劇。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反映出沿剖面線地勢高低起伏的變化狀況和坡度大小的狀況。地形剖面圖的判讀,首先先弄清楚該剖面是沿那條線做出來的,這個剖面是如何延伸和起伏的。秦嶺淮河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1月℃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4.(2020·寧波)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把勞動教育設為必修課程。加強勞動教育( )①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②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③能夠培養學生實踐能力④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我國每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廣大人民群眾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加強勞動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和正確的勞動觀, ②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①觀點錯誤,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勞動的意義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每個人所處的崗位不同,從事不同的勞動,但都在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每一個勞動者都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5.(2020·寧波)以下能正確反映下圖主題的選項是( )A.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 B.權利和義務是完全對等的C.公民要依法履行義務 D.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答案】A【知識點】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漫畫中的人物的權利和義務一肩挑,這啟示我們要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法定的義務。A符合題意,正確。B觀點太絕對,是錯誤的。CD觀點片面,沒有全面反映漫畫的寓意,應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權利和義務的關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公民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力的實現。6.(2020·寧波)某中學舉行憲法宣傳活動,下列可作為宣傳標語的是( )①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②國家一切權力屬于公民③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④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憲法與普通法律【解析】【分析】 憲法宣傳活動作為宣傳標語能體現憲法的內容、地位或重要性、增強憲法意識等內容即可,①③④符合題意,觀點正確。②觀點錯誤,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憲法的地位作用和憲法意識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逐個分析題肢選項,排除錯誤的觀點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7.(2020·寧波)對圖中“吸毒違法 販毒有罪”理解正確的是( )A.違法就是犯罪 B.販毒應當受到刑罰處罰C.吸毒觸犯刑法 D.販毒社會危害性較小【答案】B【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吸毒是一般違法行為,販運毒品是犯罪行為,應受刑罰處罰,B符合題意,正確。A錯誤,違法行為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犯罪)。C錯誤,吸毒是一般違法行為。D錯誤,販毒是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和犯罪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較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最嚴重的一種違法行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8.(2020·寧波)中國自古以來形成了一整套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下表反映了我國古代國家治理的趨勢是( )朝代 秦朝 西漢 宋朝 明朝 清朝政治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頒布“推恩令” 解除地方節度使權力 廢丞相、設內閣 設軍機處A.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B.維護國家統一C.加強監察制度 D.推進民族融合【答案】A【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依據圖表中的信息可知,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漢武帝頒布了推恩令,加強了中央集權。唐太宗設立三省六部制,有利于維護和加強中央集權。明太祖時期實行廢丞相,設三司,加強了君權。雍正帝時期,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圖表反映了我國古代國家治理的趨勢是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A項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是題干表格反映的我國古代國家治理的趨勢,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識記我國古代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頒布“推恩令”、解除地方節度使權利、廢丞相,設內閣和軍機處這些制度都維護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有利于當時社會的穩定。9.(2020·寧波)中美兩國關系曲折發展。下列反映中美關系由對抗開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實是( )A.清政府派詹天佑等人赴美國留學B.中美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C.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答案】B【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簽署《中美聯合公報》,促使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故中美關系由對抗開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實是中美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ACD三項都不能反映中美關系由對抗開始走向正常化,不符合題意;B項中美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反映中美關系由對抗開始走向正常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美關系的相關知識。識記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2年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抗,開始走向正常化。10.(2020·寧波)1947年,毛澤東飽含激情地說:“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是指人民解放戰爭開始進入( )A.戰略防御 B.戰略相持 C.戰略決戰 D.戰略反攻【答案】D【知識點】解放戰爭【解析】【分析】據“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可知,“這個轉折點”指的是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 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反攻的序幕。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戰略反攻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意義。解答本題要把握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11.(2020·寧波)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歷史事件存在內在聯系的是( )①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②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工業革命;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分析】1918年后,新文化運動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為了現實,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故①存在內在聯系。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西方列強還積極對外侵略擴張等。第一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有內在聯系,故②不存在內在聯系。為了打敗共同的敵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反法西斯各國協調行動,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故③存在內在聯系。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從此,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故④存在內在聯系。C項①③④存在內在聯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的侵略擴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的內在聯系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的侵略擴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的內在聯系的相關史實。12.(2020·寧波)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活動時指出,回歸祖國以來的20年,是澳門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時期。澳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得益于( )①“一國兩制”方針的成功實踐②中央政府和內地的大力支持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④澳門社會各界的團結奮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時期,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在此基礎上又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這一政策在解決臺灣問題之前,成功的運用到了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上,促進了香港和澳門的回歸。1999年12月20日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加上中央政府和內地的大力支持、澳門社會各界的團結奮斗,澳門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制度,與澳門無關。B項①②④是澳門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因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澳門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原因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澳門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原因的相關史實。在“一國兩制”的指引下,香港、澳門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順利回歸祖國,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50分)13.(2020·寧波)2019年,“螞蟻森林”項目獲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螞蟻森林”是一項公益環保行動項目——支付寶用戶通過步行、在線支付等減少碳排放量行為積攢“綠色能量”,在手機里每育成一棵虛擬樹,該項目就會在荒漠化地區(如上圖所示的阿拉善高原)種下一棵真樹。材料二:據統計,已有5億多支付寶用戶參與“螞蟻森林”項目,使得荒漠化地區種下了1.22億棵樹,累計創造了超過40萬人次的綠色就業崗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肯定該項目“充分調動了人類的聰明才智,激發創新行動,助力我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為藍天保衛戰提供了創新路徑”。材料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窮山惡水,把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是脫貧致富的長久之道。(1)讀圖描述阿拉善高原的氣候特征,并分析此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2)根據材料二,簡述在阿拉善高原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螞蟻森林”項目有哪些創新?這些創新對打贏脫貧攻堅戰有何借鑒作用?【答案】(1)干旱,降水少。位于內陸,距離海洋遠;山脈阻擋了夏季風的深入,水汽難以到達。(2)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改善荒漠化等);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人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緩解我國和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等。(3)創新: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公益環保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倡導低碳生活,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轉化為自覺行動等。借鑒作用:運用科學技術幫助脫貧;用創新理念引領脫貧;動員公眾力量參與扶貧;把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生態扶貧等。【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1)據圖可知,阿拉善高原的氣候特征是干旱,降水少。自然原因:位于內陸,距離海洋遠;山脈阻擋了夏季風的深入,水汽難以到達。(2)據材料分析可知,阿拉善高原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改善荒漠化等);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人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緩解我國和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等。(3)結合材料可知,螞蟻森林項目的創新: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公益環保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倡導低碳生活,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轉化為自覺行動等。借鑒作用:運用科學技術幫助脫貧;用創新理念引領脫貧;動員公眾力量參與扶貧;把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生態扶貧等。故答案為:(1)干旱,降水少。位于內陸,距離海洋遠;山脈阻擋了夏季風的深入,水汽難以到達。(2)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改善荒漠化等);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人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緩解我國和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等。(3) 創新:通過互聯網技術為公益環保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倡導低碳生活,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轉化為自覺行動等。借鑒作用:運用科學技術幫助脫貧;用創新理念引領脫貧;動員公眾力量參與扶貧;把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生態扶貧等。【點評】“地球衛士獎”是聯合國最高級別全球環境獎。由聯合國環境署(UNEP)設立,以表彰對全球環境產生了變革性積極影響的杰出人物或機構,每年頒發一次。今年已是中國連續第三年獲得“地球衛士獎”。此前,中國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分別于2017年和2018年獲得該獎項。14.(2020·寧波)自古以來,人類不斷突破自身生活的區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主要出口絲織品,也出口肉桂、大黃和優質鐵。作為回報,中國也得到了各種物產,如來自中亞的毛皮、毛織品、玉石和牲畜,來自波羅的海的琥珀,以及來自羅馬諸省的玻璃、珊瑚、珍珠……——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共產黨宣言》(1)材料一中的中西方貿易得益于哪一條商道的開辟?該商道的開辟對社會發展有什么意義?(2)根據材料二,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并以英國為例談談對劃線部分的理解。(3)從交通方式和活動區域兩方面,比較材料一中的商道與新航路的不同。你從中體會到了人類交往的什么趨勢?【答案】(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聯成一體,對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等。(2)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英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等。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憑借地處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壯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專制制度對他們的種種限制,從而尋求政治變革。(3)絲綢之路是陸上運輸,往往采用駱駝等工具運載貨物;新航路是海上運輸,主要用船運載貨物。絲綢之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連通了世界。趨勢: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1)絲綢之路為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沿著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皮毛、汗血馬、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新航路的開辟 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絕的狀態,把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加快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國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積極開拓海外貿易,進行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得以產生并逐漸壯大。(3)從交通方式上看,絲綢之路是陸路;新航路是水路。從活動區域上看,絲綢之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把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從中可以體會到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故答案為:(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聯成一體,對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等。(2)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英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等。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憑借地處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壯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專制制度對他們的種種限制,從而尋求政治變革。(3)絲綢之路是陸上運輸,往往采用駱駝等工具運載貨物;新航路是海上運輸,主要用船運載貨物。絲綢之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連通了世界。趨勢: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絲綢之路與新航路的不同等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絲綢之路與新航路的不同等知識。15.(2020·寧波)從皇家禁苑到世界文化遺產,紫禁城見證了滄桑歷史,承載著中華文明。在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之際,小明制訂了“我要去故宮”文化旅游攻略,并繪制了“紫禁城前世今生”的年代尺草圖。請你依據上述年代尺,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紫禁城建于哪個朝代?末代皇帝溥儀被迫退位源于哪一次民族民主革命?這次革命對中國社會發展有何影響?(2)故宮文物南遷與哪一次戰爭有關?說明此次戰爭結果對中國社會的重大意義。(3)從文化遺產價值的角度分析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性。【答案】(1)明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日本侵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這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贏得了世界的尊敬等。(3)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彌足珍貴(或故宮文化遺產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等)。讓文物“活”起來有利于擴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范圍,擴大影響力;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等。【知識點】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析】【分析】(1)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 由明成祖朱棣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 年2月12日,清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成為末代皇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閘門,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2)根據年代初上的信息“1933年故宮文物南遷”,聯系所學知識,當時處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抗日戰爭的勝利,洗刷了一百多年來反抗外國屢敗的局面,洗刷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等。(3)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是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因此讓文物“活”起來有利于擴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范圍,擴大影響力;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等。故答案為:(1)明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日本侵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這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贏得了世界的尊敬等。(3)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彌足珍貴(或故宮文化遺產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等)。讓文物“活”起來有利于擴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范圍,擴大影響力;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從皇家禁苑到世界文化遺產,紫禁城見證了滄桑歷史,承載著中華文明為切入點,以“紫禁城前世今生”的年代尺草圖為依托,綜合考查紫禁城、辛亥革命、日本侵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作答。16.(2020·寧波)一部民法典,彰顯一個國家的立法水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順應發展,體現為民情懷【“民”之所憂】遇到高空拋物砸爛私家車,遇到入住酒店有攝像頭偷拍等現象,該怎么辦?【“法”之所系】“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除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進入、拍攝、窺視他人住宅、賓館等私人空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材料二:蹄疾步穩,回望立法之路(1)材料一中的“法”保障了“民”哪些權利?請你由此推斷民法典編纂的目的。(2)結合材料二,分析立法過程依次體現了教材中哪些觀點?(3)請談談在民法典實施中你可以怎么做?【答案】(1)財產權、隱私權。民法典保障公民權益,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2)材料 體現的教材觀點“由黨作出編纂民法典決定”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在編纂過程中向全社會征求、收集意見和建議” 公民依法參與公共事務,積極行使建議權;人民為中心思想;人民當家作主等“最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實施的等。“從黨做出決定到公開征求意見,再到民法典通過” 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科學立法;民主集中制原則等。(3)①學法:如學習民法典,了解主要內容,積極參與宣傳活動。②守法:如尊重法律,嚴格遵守民法典的相關規定,自覺抵制各種妨礙民法典實施的行為。③用法:如學會運用民法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依靠法律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知識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法律維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公民的財產權;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解析】【分析】(1)針對高空拋物砸爛私家車,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這保障公民財產權。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進入、拍攝、窺視他人住宅、賓館等私人空間。這有利于保障公民的隱私權。由此推斷民法典 保障公民權益,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2) 由黨作出編纂民法典決定,體現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在編纂過程中向全社會征求、收集意見和建議”,這體現公民依法參與公共事務,積極行使建議權;人民為中心思想;人民當家作主等。 “最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體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實施的等。 “從黨做出決定到公開征求意見,再到民法典通過”, 這體現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科學立法;民主集中制原則等。(3)本題可以從學法,守法,用法等角度具體展開分析說明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財產權,隱私權,法律的本質,黨的領導地位,建設法治中國,人大的職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法律的特征,樹立法律意識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17.(2020·寧波)寧波要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的模范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寧波的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一個縮影。 材料二:“港口經濟”與“民營經濟”是寧波兩張金名片。習近平總書記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下的復工復產情況,于2020年3月29日考察了寧波舟山港穿山碼頭,后又來到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走訪了中小型民營制造業企業寧波臻至機械模具有限公司。材料三:中共寧波市委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要把寧波建成具有較高國際知名度的“名城名都”某班舉行“寧波·名城名都有我行”主題班會,兩位同學發表了自己的觀點。(1)圖1體現了寧波經濟社會發展的哪些成就?(2)結合圖2、圖3和材料二,從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角度分析寧波取得經濟社會成就的原因。(3)你的觀點是什么?請說明理由。【答案】(1)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地區生產總值快速增長,經濟不斷發展;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寧波經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以寧波舟山港為代表的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因為公有制經濟中的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寧波經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民營經濟的發展,因為民營經濟在支撐經濟增長、增加稅收、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等。(3)例:打造“名城名都”要堅持“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這是因為發展經濟為名城名都建設提供財力;政治建設為名城名都建設營造民主氛圍,調動大眾積極性;文化建設為名城名都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社會建設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名城名都建設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實現我市的可持續發展等。【知識點】可持續發展;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分析】(1)分析圖1可知,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地區生產總值快速增長,經濟不斷發展;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從材料中 “港口經濟”與“民營經濟”是寧波兩張金名片。因此可以從國有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寧波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方面進行具體分析說明即可。(3)本題可以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分析說明, 發展經濟為名城名都建設提供財力;政治建設為名城名都建設營造民主氛圍,調動大眾積極性;文化建設為名城名都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社會建設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名城名都建設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實現我市的可持續發展等。【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騰飛,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2020年中考社會與法治真題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2020年中考社會與法治真題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