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高2020屆高三信息技術仿真模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高2020屆高三信息技術仿真模擬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高2020屆高三信息技術仿真模擬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020·浙江模擬)下列有關信息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信息在重復使用中會產生損耗
B.信息一旦產生,其價值就不會改變
C.信息的傳播與存儲可以脫離載體而存在
D.同一種信息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技術
【答案】D
【知識點】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選項A:信息具有共享性,在共享過程中信息不會產生損耗,本項錯。選項B:信息具有時效性,信息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本項錯。選項C:信息具有依附性,信息不能脫離載體而獨立存在,本項錯。選項D:信息的載體具有多樣性,同一種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表達式方式和表達技術,本項對。故答案選D。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信息的特征。信息有五個基本特征和五個一般特征。基本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傳遞性、價值性、時效性;一般特征:共享性、真偽性、不完全性、價值相對性、可處理性。
2.(2020·浙江模擬)下列有關瀏覽器與收藏夾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搜索引擎檢索到的信息,排在前面的可信度必定較高
B.可以在收藏夾中建立子文件夾對所保存的網址進行分類
C.在IE瀏覽器中清空歷史記錄,收藏夾中的網址被同時清空
D.IE瀏覽器中以“僅HTML”格式另存網頁,網頁中的圖片同時被保存
【答案】B
【知識點】信息來源的選擇與判斷;網絡資源的類型、下載與保存;瀏覽器
【解析】【解答】選項A:通過搜索引擎檢索到的信息都來自因特網,本身因特網信息是不可靠的信息來源,由于利益關系排在前面的信息往往是付費信息,可信度不一定高。本項錯。選項B:收藏夾是對感興趣的網址進行收藏的工具,可以使用文件夾對其中的網址進行分類,本項對。選項C:歷史記錄是最近瀏覽網頁的網址與收藏夾是兩回事,本項錯。選項D: IE瀏覽器中以“僅HTML”格式另存網頁 時只保存網頁中的文字不會保存圖片。故答案選B。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信息來源的判斷、收藏夾和歷史記錄以及網頁的保存類型。信息的來源多種多樣,對不同的來源需要根據可靠性進行判斷。收藏夾是對感興趣的網址進行收藏的工具,歷史記錄是最近瀏覽網頁的網址。保存網頁的類型有四種:1.“網頁,全部是” 將你現打開的網頁文字、內容等所有都保存下來。 2.“Web檔案,單一文件(mht)” 將你打開的網頁文字、圖片、文字格式等保存下來,但是建立文件夾而是保存在一個文件中。 3.“網頁,僅HTML”與第一種網頁,全部是 一種保存方式,但不建立與網頁同名的文件夾不保存圖片。 4.文本文件僅將網頁所有文字保存下來其他圖片、格式等都不保存。
3.(2020·浙江模擬)小悅使用Word軟件處理信息的部分界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前一共有3處修訂
B.文中為“緣何”添加了批注,批注的內容是“為什么”
C.“zhejiang”等字母下方出現波浪線是因為啟用了“拼寫和語法檢查”功能
D.拒絕對文檔所有的修訂后,第二段第一句為:千年古鎮,緣何為什么吸引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
【答案】C
【知識點】文本的基本編輯
【解析】【解答】選項A:本文共一處批注和一處修訂,另外兩處紅色波線為拼寫和語法,本項錯。選項B:文中是對“Wifi”進行的批注而不是對“緣何”進行的批注,“緣何”處為修訂,本項錯。選項C:"zhejiang“下方的紅色波浪線為啟用”拼寫和語法“功能后加上的,本項對。選項D: 拒絕對文檔所有的修訂后,第二段第一句為:千年古鎮,為什么吸引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 ,本項錯。故答案選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WORD的批注、修訂以及拼寫和語法功能。批注是對文章的某些文字段落做出備注、意見及建議等。而修訂是保留修改痕跡的基礎上進行的修改,通過修訂可以恢復原來的文字或確認修改。而拼寫和語法可以檢查文檔的拼寫或語法錯誤。拼寫錯誤為較嚴重的錯誤使用紅色波浪線標注,而語法錯誤為較輕的錯誤使用綠色波浪線來標注。
4.(2020·浙江模擬)某Access數據表編輯界面如下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該數據表的表名為“普通用戶”,共有11條記錄
B.該數據表有5個字段,字段的數據類型可以在“設計視圖”中修改
C.在數據表視圖中,不能在已有記錄之前插入新的記錄
D.在數據表視圖中,可以把第8條記錄“ID”字段的值改為“8”
【答案】D
【知識點】數據表、字段、記錄的概念;數據表、字段、記錄的編輯
【解析】【解答】選項A:由圖可知該數據表的表名為”普通用戶“,共11條記錄,當前記錄為第8條記錄,本項對。選項B:該數據表共有ID、用戶名、聯系電話、地址、郵編5個字段,本項對。選項C:使用Access只能在表尾插入記錄不能在已有記錄之前插入,本項對。選項D:由圖知,ID字段為自動編號,只能由系統生成而不能手工修改,本項錯。故答案選D。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Access的記錄、字段的編輯以及自動編號類型字段的特點。在設計視圖中可以對表格的結構進行設置,比如有哪些字段,每個字段的類型等。在數據表視圖中可能瀏覽、修改、增減每條記錄的內容, 是最常見也是系統默認的視圖。自動編號:這種類型較為特殊,每次向表格添加新記錄時,Access會自動插入唯一順序或者隨機編號,即在自動編號字段中指定某一數值。自動編號一旦被指定,就會永久地與記錄連接。如果刪除了表格中含有自動編號字段的一個記錄后,Access并不會為表格自動編號字段重新編號。當添加某一記錄時,Access不再使用已被刪除的自動編號字段的數值,而是重新按遞增的規律重新賦值。
5.(2020·浙江模擬)使用Photoshop軟件對“元宵節1.psd”進行處理,編輯界面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詩句”圖層能直接用添加濾鏡
B.該圖像采用RGB顏色模式,每個像素所占位數是24位
C.“燈”的圖層樣式未展開顯示,說明都已經隱藏
D.“紋理”圖層被鎖定后不能調整圖層的上下順序
【答案】B
【知識點】圖像基本屬性設置;圖層及圖層的基本操作
【解析】【解答】選項A:”詩句“圖層為文本圖層不能使用濾鏡,本項錯。選項B:由標題行中的”元宵節.psd 80%(標題,RGB/8)知該圖的模式采用RGB模式,該種模式共有紅、綠、藍三個通道,每個通道占8位二進制數,共計24位二進制數表示一個像素,本項對。選項C: “燈”的圖層樣式未展開顯示,不能確定該圖層樣式已經隱藏,本項錯。選項D:“紋理”圖層被鎖定后不能修改其中的圖像但可以進行圖層操作如移動圖層、刪除圖層、復制圖層等,本項錯。故答案選B。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Photoshop的文本圖層、標題行的信息以及鎖定后的圖層特點。為了防止圖層被誤刪除或修改可以將圖層設置為不可見或鎖定狀態,在設置為不可見或鎖定時不可以修改圖層的名稱、圖層樣式和濾鏡效果,但可以復制和刪除圖層。在圖層或樣式不可見時導出為其他格式的圖像文件時,不可見圖層或樣式不能被導出。文字圖層只能通過“文字”工具來設置文字的大小、顏色和字體等信息且“文字”圖層可以設置圖層樣式但不能設置濾鏡效果。在“文字”圖層被刪格化后,不能使用“文字”工具設置文字的字體、大小或顏色等。
6.(2020·浙江模擬)有一段PAL制的無聲視頻,每幀畫面為1024*768像素、24位彩色,視頻時間為 4分鐘,將其轉換成 MP4 后其存儲容量為225MB,則壓縮比約為(  )。
A.60:1 B.72:1 C.100:1 D.480:1
【答案】A
【知識點】聲音、圖像、視頻編碼
【解析】【解答】由視頻文件在存儲容量計算公式知沒有壓縮前的視頻存儲容量為:1024*768*3*25*4*60=14155776000B=13824000KB=1350MB,現壓縮后存儲容量為225MB,故其壓縮率為:1350/225=54,最接近的比率為60:1。故答案選A。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視頻文件的存儲容量的計算。視頻文件存儲容量=(水平像素×垂直像素×每個像素所需位數/8)*幀頻*時長(字節)。
7.(2020·浙江模擬)某算法的流程圖如圖所示。執行這部分流程,則輸出的n的值是(  )。
A.3 B.4 C.5 D.6
【答案】C
【知識點】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算法的控制結構
【解析】【解答】由流程圖知先將n的值賦為1,然后依次將n的值增1,如果2的n次方大于n的平方時跳出循環輸出n值,否則一直將n增1。選項A:2的3次方為8,3的平方為9,不合題義。選項B:2的4次方為16,4的平方為16,兩者相等也不合題義。選項C:2的5次方為32,5的平方為25,此時2^5>5^2,符合題義。選項D:2的6次方為64,6的平方為36,符合題義,但在n為5時已經跳出循環。故答案選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使用流程圖來描述算法。流程圖是一種用規定的圖形、指向線及文字說明來準確表示算法的圖形,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能清楚地展現算法的邏輯結構。
8.(2020·浙江模擬)下列VB表達式中,可取到最大值中最大的是(  )。
A.Fix((Rnd*45))*2+10 B.Int(Rnd*45)*2+10
C.Int(-Rnd*45)*(-2)+10 D.(Rnd-Rnd)*100
【答案】C
【知識點】運算符、基本運算與表達式
【解析】【解答】選項A: Fix((Rnd*45))*2+10 的最大值為44*2+10=97。選項B: Int(Rnd*45)*2+10 的最大值為44*2+10=97。選項C:int(-rnd*45)*(-2)+10的最大值為-45*-2+10=100。選項D: (Rnd-Rnd)*100 的最大值為99。故答案選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生成指定區間的隨機整數的公式和fix以及int的區別。產生指定范圍內的隨機數公式為:int((上限-下限+1)*rnd)+下限。fix和int函數在參數為正數時完全相同,在參數為負值時int取不大于參數的整數,fix是將小數截取,造成fix(x)>int(x)。
9.(2020·浙江模擬)某 VB 段程序如下:
s = Text1.Text
For i = 1 To Len(s)
c = Mid(s, i, 1)
s1 = c + s1
Next i
Text2.Text = s1
程序運行時,文本框Text1中輸入“ABC123xyz”,文本框Text2中輸出“baz321edc”,則下劃線處的代碼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算法的控制結構
【解析】【解答】本題程序分析如下:
s = Text1.Text ‘將從文本框1中輸入的字符串賦給變量s
For i = 1 To Len(s) ‘使用i來控制循環,i的初值為1,終值為字符串s的長度,步長為1,該循環用于給字符串進行加密
c = Mid(s, i, 1) ‘按i值從字符串s中中取一個字符并賦給變量c
‘按一定算法處理c值
s1 = c + s1 ‘將字符串c合并到字符串s1的左側,即將字符串s倒序輸出
Next i ‘結束循環
Text2.Text = s1 ‘在文本框2中輸出字符串s1
由以上程序分析和輸入輸出字符串的比較可知劃線處是將大寫字字母轉為小寫字母且將小寫字母右移二位,如果右移超過”z“的從字母開頭重新計算。選項A:第一個條件語句將大寫字母轉為小寫字母,第二個條件語句將字符右移2位。選項B:使用多分支語句結果為當大寫字母時將大寫轉為小寫,當不是大寫字母時包括數字都右移2位。選項C:第一個條件語句將大寫字母轉為小寫字母,第二個條件語句將小寫字母右移3位。選項D:使用多分支語句結果為當大寫字母時將大寫轉為小寫,當不是大寫字母時包括數字都右移3位。故答案選A。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字符串的加密算法。對一個字符串進行加密時要先將字符串一位一位取出,然后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處理,往往是將字母右移或左移n位,然后倒序或正序連接成一個新的字符串最后輸出。
10.(2020·浙江模擬)采用冒泡排序算法對字符串序列“v,i,c,t,o,r,y”進行排序,第一遍排序后的序列不可能的是(  )。
A.y,v,i,c,t,o,r B.c,v,i,o,t,r,y
C.c,i,v,t,o,r,y D.v,i,t,o,r,y,c
【答案】C
【知識點】排序算法及程序實現
【解析】【解答】冒泡算法比較方法可以由4種,一是從前向后比較將大的放到數組的最后,二是從前向后比較將小的放到最后,三是由后向前比較,大的放到數組的最前面,四是由后向前比較,小的放到數據的最前面。選項A:字母y在最前面,r在最后說明該比較方法是從后向前比較且為降序排序。選項B:字母c在前,y不變說明該排序方法是從前向后比較且為升序排序。選項C與選項B相同所以排序順序應為 c,v,i,o,t,r,y ,本項錯。選項D:c在后v、i不變說明該比較方法是由前向后比較且降序排序。故答案選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冒泡排序法。本題考查的是冒泡法排序的過程。在使用冒泡法進行排序時會有兩層循環,外層循環代表比較的輪數,內層循環代表每輪比較的次數,在每輪比較時都是將相鄰數組元素進行比較,如果前一個數組元素大于后一個數組元素(由小到大時)進行交換,這樣第一輪使最小的元素排在元素下標最小的元素中,第二輪比較后將次小元素排在第二個元素中,這樣經過n-1輪比較后將數列排好。
11.(2020·浙江模擬)生成10個不重復的隨機整數,保存在數組a中,并升序排列,實現算法的VB程序如下。
Dim a(1 To 10) As Integer, f(1 To 10) As Boolean
'f 數組各元素的初值設為 False,代碼略
For i = 1 To 10
t = Int(Rnd() * 20 + 1)
If Not f(t) Then
a(i) = t

Else

End If
Next i
For i = 1 To 20
If flag(i) Then List2.AddItem ⑶
Next i
上述程序中 3 處下劃線應填入的程序代碼是
A.⑴ f(i) = True ⑵i=i-1 ⑶Str(a(i))
B.⑴ f(a(i)) = True ⑵i=i-1 ⑶Str(i)
C.⑴ f(a(i)) = True ⑵t =int(Rnd()*20+1) ⑶Str(i)
D.⑴ f(i) = False ⑵t =int(Rnd()*20+1) ⑶Str(a(i))
【答案】B
【知識點】排序算法及程序實現
【解析】【解答】本題程序分析如下:
Dim a(1 To 10) As Integer, f(1 To 10) As Boolean '定義整型數組a和布爾型數據f,這兩個數組都有10個元素
'f 數組各元素的初值設為 False,代碼略
For i = 1 To 10 '使用i來控制循環
t = Int(Rnd() * 20 + 1) '使用公式產生一個【1,20】范圍內的隨機整數
If Not f(t) Then '如果以這個數為下標的f數組元素的值為假時則進行如下處理
a(i) = t '將這個數放到以i為下標對應的數組a中
⑴ '將其對應的標記數組元素值設為真,說明已經產生了這個數,故本處答案應填寫f(a(i))=true或f(t)=true
Else '否則即f(t)的值為真則說明已經產生過這個數了,則進行如下處理
⑵ '將i值減少1,故本處答案應填寫:i=i-1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Next i '結束循環
For i = 1 To 20 '使用i來控制循環
If flag(i) Then List2.AddItem ⑶ '如果標記數組的值為真則使用列表框2輸出i對應i值,故本處答案應填寫:str(i)
Next i '結束循環
由以上程序可知,(1)處為將其對應的標記數組元素值設為真,說明已經產生了這個數,故本處答案應填寫f(a(i))=true或f(t)=true。(2)處為將i值減少1,故本處答案應填寫:i=i-1。(3)處為:如果標記數組的值為真則使用列表框2輸出i對應i值,故本處答案應填寫:str(i)。故答案選B。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生成一個升序的隨機數序列的算法。該算法是使用一個標記變量數組,當產生的隨機數與該數組的下標相同時將該數組的值設為真表示已經產生了該數,再產生下一個隨機數,然后看該數對應的下標數組元素是否為真,如為真則將i值減少1重新生成一個數,如為假則說明該下標對應的數沒有產生,循環十次產生10個不相同的隨機數,數組對應的值為真說明該下標為產生的隨機數,為假則沒有產生該數,最后使用循環輸出f對應的下標,另外注意產生的隨機數也放置到數組a中了但數組a沒有排序。
12.(2020·浙江模擬)某對分查找算法的VB程序段如下:
Key = Val(Text1.Text): s = ""
i = 1: j = 10
Do While i <= j
m = (i + j) \ 2
If a(m) <= Key Then
i = m + 1
s = s + "R"
Else
j = m - 1
s = s + "L"
End If
Loop
Text2.Text = s
數組元素 a(1)到 a(10)的值依次為“1,4,6,10,16,16,16,18,21,33”。在文本框 Text1中輸入 16 后,該程序段的輸出結果與輸入下列值的輸出結果相同的是(  )。
A.10 B.12 C.17 D.18
【答案】C
【知識點】查找算法及程序實現
【解析】【解答】本題程序分析如下:
Key = Val(Text1.Text): s = "" ‘將從文本框1中輸入的要查找的數轉為數值型并賦給變量key,將s初始化為一個空串
i = 1: j = 10 ‘初始化目標數組的下標下限i為1,上限j為10
Do While i <= j ‘在i值小于等于j值時進行循環
m = (i + j) \ 2 ‘計算目標數組的中值下標并賦給變量m
If a(m) <= Key Then ‘如果中值元素小于等于key值時進行如下處理
i = m + 1 ‘將下限設為中值下標多1
s = s + "R" ‘將字符”R“合并到字符串s的右側
Else ‘否則即中值元素大于key值時進行如下處理
j = m - 1 ‘將上限設為中值下標少1
s = s + "L" ‘將字符”L“合并到字符串s的右側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Loop ‘結束循環
Text2.Text = s ‘使用文本框2輸出字符串s的值
由以上程序分析知,當key為16時s值為”RRLR“,選項A:當key值為10時,s值為”LRRL“。選項B:當key值為12時,S的值為”LRRRR“。選項C:當key值為17時,s值為”RRLR“。選項D:當key值為18時,s值為“RRL”。故答案選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分法查找數據的方法,對分法查找過程是先將一個數列放于一個有序數組中,然后比較中間數組元素的值與要查找的值,或中間數組的值比要查找的值大,則在前半個數組中查找,若中間數組的值比要查找的值小則在后半個數組中查找。查找方法仍是比較中間數組元素的值和要查找的值。以此類推直到查到或下限大于了上限(沒查找)為止。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4+8+7+7,共26分。)
13.(2020·浙江模擬)某中學高一進行了一次學科能力測試,并將學生成績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部分界面如圖a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表中每位學生的每門學科均差值=該同學該科成績-該科平均成績,因此需在E3單元格中輸入公式   ,然后自動填充到E4:E22,并復制粘貼到G3:G22,H3:H22各區域,完成每位學生的每門學科均差值的計算。
(2)由于操作失誤,將區域J3:J22的數據誤刪除,則J23 單元格中顯示的結果是   。(單選,填字母 A .0.0 / B .#DIV/0! / C .#REF! / D .234.1)
(3)根據圖a所示的數據制作了圖表如圖b所示,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多選題,填字母)
A.該圖表的數據區域為D2,F2,H2,C23:D23,F23,H23
B.將A2:J22區域的數據按總分進行降序排序,則圖表不會發生變化
C.以“班級”為高一(2)班、“總分”為最大1項進行篩選,則可以篩選出高一(2)班總分最高的學生
D.先以“班級”為高一(2)班進行篩選,然后再按照總分進行降序排序,則最前面一條記錄為高一(2)班總分最高的學生
【答案】(1)=D3-D$23
(2)B
(3)B;D
【知識點】表格數據的基本操作;表格數據的處理與計算;數據分析
【解析】【解答】(1)由題義可知,E3為董安娜同學的語文成績的均差值,該同學的語文成績在D3中,語文平均成績在D23中,故其均差值為D3-D23,又由于該公式要復制到其它單元格,這要求語文平均成績D23不變,故本小題答案填寫:=D3-D$23或=D3-$D$23。
(2)由圖可知j23的公式為=average(j3:j22)如刪除了j3:j22的數據則average函數忽略空單元格中的數據,故其分子為0,其分母也為0,故本小題答案選B。
(3)選項A:由圖b可知該圖表的數據區域為C23,D2,F2,H2,D23,F23,H23。選項B:由于圖表是按各科平均分形成的圖表,而按“總分”降序排序A2:J22不影響各科的平均分,故圖表不會發生變化,本項對。選項C:如果以 班級”為高一(2)班、“總分”為最大1項進行篩選,則可以篩選出年級為高一(2)班且總分最高的學生,可能選出結果為空,本項錯。選項D:按班級進行篩選后則篩選出所有高一(2)班的學生,再按成績進行降序提成序時則高一(2)按部分由高到低進行排序,分數最高的為第一條記錄,本項對。故本題答案選BD。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Excel的公式填寫、單元格地址引用、錯誤信息處理、圖表數據區域選擇以及排序和篩選操作。Excel的地址引用有相對地址引用和絕對地址引用及混合地址引用3種方式,相對地址引用就是單元格地址前不加任何東西,單元格地址會隨單元格的變化而變化,絕對單元格地址引用就是在單元格地址前加$號,不會隨單元格的變化而變化。混合引用是在行號或列標前加$號,另一個不加,在復制公式時加$號的不變,不加$號的變化。在排序時注意不要選擇合并的單元格,尤其選擇標題欄時注意標題欄是否為合并單元格。圖表數據區域的選擇是看其橫軸和縱軸的數據,篩選可以根據條件進行手工選擇,自動篩選如果為多字段則字段之間為”且“的關系。“#DIV/0 "表示在公式中出現了除以0的錯誤。”#N/A“表示在公式中引用的數據不可用。”#NAME?“表示使用了系統不能識別的名稱。”#NULL!“表示公式或函數中的區域運算符或單元格引用不正確。”NUM!“表示參數輸入值不正確。”REF!“表示單元格引用無效。”VALUE!“表示數據類型不匹配。
14.(2020·浙江模擬)用Flash軟件打開“致敬逆行者.fla”文件,編輯界面如圖a所示。
圖 a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多媒體作品設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填字母:A .Flash是以時間軸為基礎的多媒體集成軟件 / B .在需求分析階段需要逐一分類列出作品所需的各種素材的軟硬件加工方式 / C .規劃設計階段需要描述整個作品組成部分、工作流程、主要界面 / D .文字腳本是制作動畫的直接依據)
(2)“英雄”圖層中的人物動畫效果是從完全透明到完全顯示,并順時針旋轉3圈,則其動畫類型是   (選填:動畫補間動畫/形狀補間動畫)
(3)將按鈕應用到場景1左下角(按鈕編輯界面如圖b所示),測試影片時,當鼠標移到舞臺左下角按鈕區域時,按鈕將   (單選,填字母: A .可見并顯示小手形 / B .可見并無小手形顯示 / C .不可見并顯示小手形 / D .不可見并無小手形顯示)
(4)下列不改變動畫效果的操作是: (多選題)
A.在“英雄”圖層第15幀插入關鍵幀
B.在“音樂”圖層第30幀插入空白關鍵幀
C.在“英雄”圖層第50幀插入幀
D.刪除“按鈕”圖層第1幀至第49幀
(5)動畫播放到最后,音樂停止,并自動跳轉到“Hero”場景的第20幀停止播放,則需要在按鈕圖層的最后一幀添加動作腳本為   。
【答案】(1)AC
(2)動畫補間動畫
(3)C
(4)B;C
(5)stopallsounds();gotoandstop(“Hero”,20);
【知識點】多媒體作品的規劃和設計;時間軸、幀、圖層、庫的概念及基本操作;元件的類型與應用;動畫的實現;常用影片控制函數的應用
【解析】【解答】(1)選項A:Flash的動畫是以時間軸為基礎的,本項對。選項B:需求分析是對社會需求、作品效益和用戶情況進行分析,而作品創作需求中才對作品所需的各種素材的軟硬件加工方式 進行分析,本項錯。選項C:多媒體的規劃與設計分為系統結構設計和功能模塊設計兩個環節, 需要描述整個作品組成部分、工作流程、主要界面 ,本項對。選項D:文字腳本是制作腳本的依據,而制作腳本才是制作動畫的依據,本項錯。故本小題答案選AC。
(2) “英雄”圖層由紫色底紋加一黑色箭頭組成為動畫補間,故本小題答案選填:動畫補間動畫 。
(3)由圖B可知該按鈕的彈起幀上無圖像則該按鈕不可顯示,而點擊幀上有圖像則可以響應鼠標操作則顯示小手,故本小題答案選C。
(4)選項A:“英雄”圖層的動畫是從第1幀到第30幀,如果 在“英雄”圖層第15幀插入關鍵幀 則動畫幀數變多,播放時間變長。選項B:由圖a可知聲音的同步事件為事件則當播放完畢后聲音才停止,在第30幀插入空白關鍵幀不影響聲音的播放,本項對。選項C:“英雄”圖層的動畫是從第1幀到第30幀,在第50幀插入幀不影響動畫的播放。本項對。選項D: 刪除“按鈕”圖層第1幀至第49幀 ,則按鈕在第1幀就開始顯示,與原動畫第50幀才顯示按鈕效果不同。故本小題答案選BC。
(5) 動畫播放到最后,音樂停止,并自動跳轉到“Hero”場景的第20幀停止播放,則需要在按鈕圖層上加停止播放和中轉代碼而不能加在按鈕上,故本小題答案填寫:stopallsounds();gotoandstop(“Hero”,20); 。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多媒體作品的需求分析、動畫補間類型、按鈕各幀的作用、插入幀對動畫的影響以及動作腳本。多媒體分析與策劃包括應用需求分析和創作需求及腳本編寫三部分。作品需求分析包括應用需求分件和創作需求分析兩種,其中應用需求分析包括:1、社會需求分析;2、作品效益分析;3、用戶情況分析三部分內容。 創作需求分件包括:1、主題思想分析;2、結構類型分析;3、作品內容分析;4、設施需求分析;5、發布方式分析共五部分內容。腳本編寫包括:制定腳本大綱、編寫文字腳本、編寫制作腳本、媒體元素分解等四步驟。補間動畫有二種:動畫補間和形狀補間。形狀補間是由一個物體到另一個物體間的變化過程,像由三角形變成四方形等。時間軸上形狀補間是淡綠色底加一個黑色箭頭組成的。動畫補間是由一個形態到另一個形態的變化過程,像移動位置,改變角度等。時間軸上動畫補間是淡紫色底加一個黑色箭頭組成的。按鈕元件各幀的作用如下:彈起---為按鈕的常態,即鼠標未接觸時狀態。指針經過---為當鼠標劃過按鈕時的狀態。按下---為按下鼠標鍵的狀態。點擊---表示按鈕響應鼠標事件的范圍或稱區域面積,此狀態的畫面內容、顏色在動畫播放時不可見。多媒體作品引入動作腳本可以增強作品的人機交互功能。
15.(2020·浙江模擬)某校運動會跳遠比賽,共m位(m≤20)選手參加該比賽,第一輪初賽每位選手跳3次,然后按每位選手的最好成績,按高到低取前k名(若最好成績相同,則名次相同)進入第二輪復賽。
每位選手的成績數據記錄規則如下:成績數據以“;”(分號)結尾,中間用“/”(斜杠)分隔,例如:“王一超/4.10/-/3.78;李雨歆/3.87/3.85/4.20;”,表示第一位選手王一超,第一次成績4.10米,第二次成績無效(用“-”表示),第三次成績3.78米,最好成績為4.10米。第二位選手李雨歆,3次成績分別是3.87米、3.85和4.20米,最好成績為4.20米。
小強編寫VB程序實現上述功能:程序運行時,讀取所有選手數據保存在變量cj中,并顯示在列表框List1中。在文本框Text1中輸入進入第二輪的名次,單擊“第二輪復賽名單”按鈕 Command1,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在列表框 List2 中顯示進入復賽的選手名單和最好成績,程序運行界面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代碼“List2.AddItem”中的AddItem是   (單選,填字母:A .事件名 / B .方法名 / C .屬性名)。
(2)實現上述功能的 VB 程序如下,請在劃線處填入合適的代碼。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cj As String, xm(1 To 20) As
String, maxcj(0 To 20) As Single
Dim s As String, c As String, t As
Single, z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n As Integer, k As Integer, m As Integer
'讀取所有選手數據保存在變量cj中,并顯示在列表框 List1中,代碼略
n = Len(cj)
i = 1 : m = 1
: z = 1
Do While i
<= n
c = Mid(cj, i, 1)
j = i
Do While ‘⑶
i = i + 1
c = Mid(cj, i, 1)
Loop
If z = 1 Then
   
Else
t = Val(Mid(cj, j, i - j))
If t > maxcj(m) Then maxcj(m) = t
End If
z = z + 1 : i = i + 1
If c = ";" Then m = m + 1: z = 1
Loop
m = m - 1
k = Val(Text1.Text)
For i = 1 To m - 1
For j =    
If maxcj(j) > maxcj(j - 1) Then
c = xm(j): xm(j) = xm(j - 1): xm(j - 1) = c
t = maxcj(j): maxcj(j) = maxcj(j - 1): maxcj(j - 1) = t
End If
Next j
If     Then
List2.AddItem xm(i) + Str(maxcj(i))
Else
Exit For
End If
Next i
End Sub
(3)程序中加框處代碼有錯,請改正。
【答案】(1)B
(2)xm(m) = Mid(cj, j, i - j);m To i + 1 Step -1;i <= k Or maxcj(i) = maxcj(k)
(3)c <> "/" And c <> ";"
【知識點】類、對象、屬性、方法、事件和事件處理的概念及應用;排序算法及程序實現
【解析】【解答】(1) 代碼“List2.AddItem”中 list2為對象名,AddItem為方法名,意為在列表框2中添加一行項目。故本小題答案選B。
(2)本題程序分析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命令按鈕1單擊事件過程開始
Dim cj As String, xm(1 To 20) As String, maxcj(0 To 20) As Single '定義字符串變量cj,字符型數組xm、單精度數組maxcj,cj用于存儲所有選手的成績,xm用于存儲選手姓名,maxcj用于存儲每位選手的最好成績
Dim s As String, c As String, t As Single, z As Integer '定義字符串變量s、以、和單精度變量t以及整型變量z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n As Integer, k As Integer, m As Integer '定義整型變量i、j、n、k和m
'讀取所有選手數據保存在變量cj中,并顯示在列表框 List1中,代碼略
n = Len(cj) '將所有選手的成績情況的字符串cj的長度賦給變量n
i = 1 : m = 1 : z = 1 '初始化變量i、m、z的值為1,i代表正處理的字符在整個cj字符的位置,m代表正處理的選手數,z代表這個選手數據的指針位置
Do While i <= n '當i值小于等于n時進行循環,該循環用于處理每個選手的成績
c = Mid(cj, i, 1) '按i值從字符串cj中中取一個字符并賦給變量c
j = i '標記這個字符的起始位置
Do While ‘⑶在字符串c不是“/”或“;”時進行循環(不是這兩個字符時則字符屬于選手的姓名或成績),故本處應改為 c <> "/" And c <> ";"
i = i + 1 '將i值增1
c = Mid(cj, i, 1) '按i值從字符串cj中中取一個字符并賦給變量c
Loop '結束循環
If z = 1 Then '如果z值等于1,即指針在每個選手數據的開頭時進行如下處理
'從字符串cj的第j個位置中取第i-j個字符為選手的姓名,存儲到數據xm的第m個元素中,故本處答案填寫: xm(m) = Mid(cj, j, i - j)
Else '否則(即指針不在選手數據的開頭時意為在成績部分時)進行如下處理
t = Val(Mid(cj, j, i - j)) '從字符串cj中從第j個位置開始取出第i-j個字符轉為數值型賦給變量cj作為選手的一個成績
If t > maxcj(m) Then maxcj(m) = t '如果t值大于代表本選手最大值的數組元素還大時將t值賦給這個數組元素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z = z + 1 : i = i + 1 '將z值增1,將i值增1
If c = ";" Then m = m + 1: z = 1 '如果c值為分號時,代表已經處理完一個選手的數據則將m值增1,將z初始化為1
Loop '結束循環
m = m - 1 '最后一個分號后m值增了1故在此減少1,使m仍代表已經處理選手的個數
k = Val(Text1.Text) '將從文本框1中輸入的進入第二輪的人數轉為數值型并賦給變量k
For i = 1 To m - 1 '使用i來控制循環,i的初值為1,終值為m-1,i代表取的第二輪選手的人數
For j = '使用j來控制內層循環,j的初值為m,終值為i+1,步長為-1,即從后向前比較,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m To i + 1 Step -1
If maxcj(j) > maxcj(j - 1) Then '如果數組元素比前一個元素大時則進行如下處理
c = xm(j): xm(j) = xm(j - 1): xm(j - 1) = c '借助第三變量c將選手的姓名數組前后兩個元素值進行交換
t = maxcj(j): maxcj(j) = maxcj(j - 1): maxcj(j - 1) = t '借助第三變量t將選手的成績數組前后兩個元素值進行交換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Next j '結束內層循環
If Then '如果i值小于等于k值或第j個成績等于第k個成績時,即選手的個數沒有超過進入第二輪的人數或超過但與最后一個成績相同時進行如下處理,故本處答案填寫: i <= k Or maxcj(i) = maxcj(k)
List2.AddItem xm(i) + Str(maxcj(i)) '使用列表框2輸出這個選手的姓名和成績
Else '否則即選手人數超過進入第二輪的人數時進行如下處理
Exit For '退出循環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Next i '結束外層循環
End Sub '結束事件過程
由以上程序分析知,1處為:從字符串cj的第j個位置中取第i-j個字符為選手的姓名,存儲到數據xm的第m個元素中,故本處答案填寫: xm(m) = Mid(cj, j, i - j)。2處為:使用j來控制內層循環,j的初值為m,終值為i+1,步長為-1,即從后向前比較,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m To i + 1 Step -1。3處為:如果i值小于等于k值或第j個成績等于第k個成績時,即選手的個數沒有超過進入第二輪的人數或超過但與最后一個成績相同時進行如下處理,故本處答案填寫: i <= k Or maxcj(i) = maxcj(k) 。
(3)程序加框處為:在字符串c不是“/”或“;”時進行循環(不是這兩個字符時則字符屬于選手的姓名或成績),故本處應改為 c <> "/" And c <> ";" 。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處理綜合數據的算法以及冒泡排序算法。對于綜合到一塊的數據需要將其進行拆分,如本題選手的姓名和三個成績都在一塊,處理方法是將字符一個一個的從字符串中中取出來根據其特點進行分類處理。在使用冒泡法進行排序時使用i控制外層循環,代表每次的比較輪數,j控制內層循環代表每輪比較次數,在進行一輪比較后將最大值放到數列的末尾,在經過n-1輪比較后將輸入的數排成一個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數列。
16.(2020·浙江模擬)某地區進行了4三個年級技術聯考,現要求按學校分類對高三年級技術成績降序排序后輸出。小王編寫了一個VB程序實現上述要求。先單擊“統計”按鈕Command1,讀取數據庫中每位學生的學校、年級、姓名和成績等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后,并在列表框List2中分學校按成績降序輸出。程序運行時界面如圖所示。
(1)根據圖中示例數據,采用選擇排序算法分別對學校B的數據進行排序,整個排序過程中,數組元素之間的比較次數是   (單選,填字母: A .37×19 次 / B .37×18 次/ C .36次)。
(2)請在劃線處填入合適的代碼。
Const rs = 480 '聯考參加學生總人數rs
Const no = 3 '聯考參加學校數no
Dim school(1 To rs)
As String '存儲學生的學校
Dim nj(1 To rs) As
String '存儲學生的年級
Dim xm(1 To rs) As
String '存儲學生的姓名
Dim cj(1 To rs) As
Integer '存儲學生的成績
Dim p(1 To rs) As
Integer '索引數組
Dim num(1 To no) As
Integer
Dim n As Integer
Function id(s As
String) As Integer
'根據學校名稱轉換為對應的數字ID號,代碼略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form_load()
'本過程讀取每位學生的學校、年級、姓名和成績的數據分別存儲在數組school,nj、xm 和 cj 中,并在 List1 中顯示學生成績數據和每個學校的高三人數,代碼略;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k As Integer, t
As Integer, pos As Integer
Dim b(1 To no) As Integer, c(1 To rs) As Integer,
q(1 To rs) As Integer
k = 0
For i = 1 To n
If nj(i) = "高三" Then
k = k + 1
p(k)
=    
num(id(school(i))) =
num(id(school(i))) + 1
End If
Next i
'在 List1 中顯示各學校的高三人數,代碼略;
c(1) = 1
For i = 2 To no
c(i) = c(i - 1) + num(i - 1)
Next i
For i = 1 To k
t = id(school(p(i)))
   
c(t) = c(t) + 1
Next i
'----按學校分類,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后輸出-----
pos = 1
For i = 1 To no
For j = pos To c(i) - 2
For m = c(i) - 1 To j + 1 Step -1
If     Then
temp = q(m): q(m) =
q(m - 1):    
End If
Next m
Next j
pos = c(i)
Next i
For i = 1 To k
List2.AddItem school(q(i)) & "
" & xm(q(i)) & " " & nj(q(i)) & " "
& cj(q(i))
Next i
End Sub
【答案】(1)B
(2)i;q(c(t)) = p(i);cj(q(m)) > cj(q(m - 1));q(m - 1) = temp
【知識點】排序算法及程序實現
【解析】【解答】(1)由選擇排序法的循環知,第一次比較36次,第二次比較35次,……,最后一次比較1次,故其總的比較次數為:36+35+……+1=((36+1)*36)/2==37*36/2=37*18,故本小題答案選B。
(2)本題程序分析如下:
Const rs = 480 '定義整型常量rs并賦值為480,rs代表聯考參加學生總人數
Const no = 3 '定義整型常量no,no代表聯考參加學校數
Dim school(1 To rs) As String '定義字符型數據school,school代表存儲學生的學校
Dim nj(1 To rs) As String '定義字符型數組nj,nj代表存儲學生的年級
Dim xm(1 To rs) As String '定義字符型數組xm,xm代表存儲學生的姓名
Dim cj(1 To rs) As Integer '定義整型數組cj,cj代表存儲學生的成績
Dim p(1 To rs) As Integer '定義整型數組p,p代表索引數組
Dim num(1 To no) As Integer '定義整型數組num,num用于存儲該學校的高三總人數
Dim n As Integer '定義整型變量n
Function id(s As String) As Integer '自定義函數id的開始
'根據學校名稱轉換為對應的數字ID號,代碼略
End Function '自定義函數id的結束
Private Sub form_load()
'本過程讀取每位學生的學校、年級、姓名和成績的數據分別存儲在數組school,nj、xm 和 cj 中,并在 List1 中顯示學生成績數據和每個學校的高三人數,代碼略;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命令按鈕1單擊事件過程開始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k As Integer, t As Integer, pos As Integer '定義整型變量i、j、k、t和pos
Dim b(1 To no) As Integer, c(1 To rs) As Integer, q(1 To rs) As Integer '定義整型數組b、c和q
k = 0 '初始化k值為0
For i = 1 To n '使用i來控制循環,i的初值為1,終值為n,步長為為1,該循環用于統計不同學校高三的總人數
If nj(i) = "高三" Then '如果年級數組元素的值為高三則進行如下處理
k = k + 1 '將k值增1,k用于統計高三的總人數
p(k) = '將這個高三年級數組的下標存儲在對應的數組p中,故本處答案應填寫:i
num(id(school(i))) = num(id(school(i))) + 1 '使用自定義函數id將其對應的學校轉為對應編號,并將對應編號的num數組元素數增1,num用于統計相應編號學校的高三人數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Next i '結束循環
'在 List1 中顯示各學校的高三人數,代碼略;
c(1) = 1 '初始化數組c的第一個元素值為1
For i = 2 To no '使用i來控制循環,i的初值為2,終值為學校數,步長為1
c(i) = c(i - 1) + num(i - 1) '從c的第二個元素開始將前幾個學校的高三人數累加到元素中
Next i '結束循環
For i = 1 To k '使用i來控制循環,i的初值為1,終值為k(即所有高三的總人數),步長為1
t = id(school(p(i))) '將對應學校的代碼賦給變量t
'將高三學生所在數組對應的下標值賦給數組q,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q(c(t)) = p(i)
c(t) = c(t) + 1 '將數組t對應的元素增1
Next i '結束循環
'----按學校分類,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后輸出-----
pos = 1 '初始化表示位置的變量pos的值為1
For i = 1 To no '使用i來控制最外層循環,i代表學校
For j = pos To c(i) - 2 '使用j來 控制第二層循環,第二次循環代表每個學校比較的輪數
For m = c(i) - 1 To j + 1 Step -1 '使用m來控制第三層循環,m代表每輪比較次數
If Then '如果相同學校的前一個成績大于后一個成績時進行如下處理,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cj(q(m)) > cj(q(m - 1))
temp = q(m): q(m) = q(m - 1): '借助第三變量temp將指示成績所在下標的元素值進行交換,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q(m - 1) = temp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Next m '結束第三層循環
Next j '結束第二層循環
pos = c(i) '改變其他學校的起始位置
Next i '結束最外層循環
For i = 1 To k '使用i來控制循環,i的初值為1,終值為k,步長為1
List2.AddItem school(q(i)) & " " & xm(q(i)) & " " & nj(q(i)) & " " & cj(q(i)) '在列表框2中的一行輸出一個學生的所在學校、姓名、年級以及成績
Next i '結束循環
End Sub '結束事件過程
由以上程序分析知,1處為:將這個高三年級數組的下標存儲在對應的數組p中,故本處答案應填寫:i。2處為:將高三學生所在數組對應的下標值賦給數組q,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q(c(t)) = p(i) 。3處為:如果相同學校的前一個成績大于后一個成績時進行如下處理,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cj(q(m)) > cj(q(m - 1)) 。4處為:借助第三變量temp將指示成績所在下標的元素值進行交換,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q(m - 1) = temp 。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按兩個關鍵字進行排序的算法。在本題中沒有將高三的成績單獨復制到一個獨立的數組中,而是使用數組q標記其下標,然后使用冒泡法對其進行排序。在使用冒泡法進行排序時使用i控制外層循環,代表每次的比較輪數,j控制內層循環代表每輪比較次數,在進行一輪比較后將最大值放到數列的末尾,在經過n-1輪比較后將輸入的數排成一個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數列。
1 / 1浙江省杭高2020屆高三信息技術仿真模擬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020·浙江模擬)下列有關信息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信息在重復使用中會產生損耗
B.信息一旦產生,其價值就不會改變
C.信息的傳播與存儲可以脫離載體而存在
D.同一種信息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技術
2.(2020·浙江模擬)下列有關瀏覽器與收藏夾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搜索引擎檢索到的信息,排在前面的可信度必定較高
B.可以在收藏夾中建立子文件夾對所保存的網址進行分類
C.在IE瀏覽器中清空歷史記錄,收藏夾中的網址被同時清空
D.IE瀏覽器中以“僅HTML”格式另存網頁,網頁中的圖片同時被保存
3.(2020·浙江模擬)小悅使用Word軟件處理信息的部分界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前一共有3處修訂
B.文中為“緣何”添加了批注,批注的內容是“為什么”
C.“zhejiang”等字母下方出現波浪線是因為啟用了“拼寫和語法檢查”功能
D.拒絕對文檔所有的修訂后,第二段第一句為:千年古鎮,緣何為什么吸引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
4.(2020·浙江模擬)某Access數據表編輯界面如下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該數據表的表名為“普通用戶”,共有11條記錄
B.該數據表有5個字段,字段的數據類型可以在“設計視圖”中修改
C.在數據表視圖中,不能在已有記錄之前插入新的記錄
D.在數據表視圖中,可以把第8條記錄“ID”字段的值改為“8”
5.(2020·浙江模擬)使用Photoshop軟件對“元宵節1.psd”進行處理,編輯界面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詩句”圖層能直接用添加濾鏡
B.該圖像采用RGB顏色模式,每個像素所占位數是24位
C.“燈”的圖層樣式未展開顯示,說明都已經隱藏
D.“紋理”圖層被鎖定后不能調整圖層的上下順序
6.(2020·浙江模擬)有一段PAL制的無聲視頻,每幀畫面為1024*768像素、24位彩色,視頻時間為 4分鐘,將其轉換成 MP4 后其存儲容量為225MB,則壓縮比約為(  )。
A.60:1 B.72:1 C.100:1 D.480:1
7.(2020·浙江模擬)某算法的流程圖如圖所示。執行這部分流程,則輸出的n的值是(  )。
A.3 B.4 C.5 D.6
8.(2020·浙江模擬)下列VB表達式中,可取到最大值中最大的是(  )。
A.Fix((Rnd*45))*2+10 B.Int(Rnd*45)*2+10
C.Int(-Rnd*45)*(-2)+10 D.(Rnd-Rnd)*100
9.(2020·浙江模擬)某 VB 段程序如下:
s = Text1.Text
For i = 1 To Len(s)
c = Mid(s, i, 1)
s1 = c + s1
Next i
Text2.Text = s1
程序運行時,文本框Text1中輸入“ABC123xyz”,文本框Text2中輸出“baz321edc”,則下劃線處的代碼是(  )。
A.
B.
C.
D.
10.(2020·浙江模擬)采用冒泡排序算法對字符串序列“v,i,c,t,o,r,y”進行排序,第一遍排序后的序列不可能的是(  )。
A.y,v,i,c,t,o,r B.c,v,i,o,t,r,y
C.c,i,v,t,o,r,y D.v,i,t,o,r,y,c
11.(2020·浙江模擬)生成10個不重復的隨機整數,保存在數組a中,并升序排列,實現算法的VB程序如下。
Dim a(1 To 10) As Integer, f(1 To 10) As Boolean
'f 數組各元素的初值設為 False,代碼略
For i = 1 To 10
t = Int(Rnd() * 20 + 1)
If Not f(t) Then
a(i) = t

Else

End If
Next i
For i = 1 To 20
If flag(i) Then List2.AddItem ⑶
Next i
上述程序中 3 處下劃線應填入的程序代碼是
A.⑴ f(i) = True ⑵i=i-1 ⑶Str(a(i))
B.⑴ f(a(i)) = True ⑵i=i-1 ⑶Str(i)
C.⑴ f(a(i)) = True ⑵t =int(Rnd()*20+1) ⑶Str(i)
D.⑴ f(i) = False ⑵t =int(Rnd()*20+1) ⑶Str(a(i))
12.(2020·浙江模擬)某對分查找算法的VB程序段如下:
Key = Val(Text1.Text): s = ""
i = 1: j = 10
Do While i <= j
m = (i + j) \ 2
If a(m) <= Key Then
i = m + 1
s = s + "R"
Else
j = m - 1
s = s + "L"
End If
Loop
Text2.Text = s
數組元素 a(1)到 a(10)的值依次為“1,4,6,10,16,16,16,18,21,33”。在文本框 Text1中輸入 16 后,該程序段的輸出結果與輸入下列值的輸出結果相同的是(  )。
A.10 B.12 C.17 D.18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4+8+7+7,共26分。)
13.(2020·浙江模擬)某中學高一進行了一次學科能力測試,并將學生成績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部分界面如圖a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表中每位學生的每門學科均差值=該同學該科成績-該科平均成績,因此需在E3單元格中輸入公式   ,然后自動填充到E4:E22,并復制粘貼到G3:G22,H3:H22各區域,完成每位學生的每門學科均差值的計算。
(2)由于操作失誤,將區域J3:J22的數據誤刪除,則J23 單元格中顯示的結果是   。(單選,填字母 A .0.0 / B .#DIV/0! / C .#REF! / D .234.1)
(3)根據圖a所示的數據制作了圖表如圖b所示,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多選題,填字母)
A.該圖表的數據區域為D2,F2,H2,C23:D23,F23,H23
B.將A2:J22區域的數據按總分進行降序排序,則圖表不會發生變化
C.以“班級”為高一(2)班、“總分”為最大1項進行篩選,則可以篩選出高一(2)班總分最高的學生
D.先以“班級”為高一(2)班進行篩選,然后再按照總分進行降序排序,則最前面一條記錄為高一(2)班總分最高的學生
14.(2020·浙江模擬)用Flash軟件打開“致敬逆行者.fla”文件,編輯界面如圖a所示。
圖 a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多媒體作品設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填字母:A .Flash是以時間軸為基礎的多媒體集成軟件 / B .在需求分析階段需要逐一分類列出作品所需的各種素材的軟硬件加工方式 / C .規劃設計階段需要描述整個作品組成部分、工作流程、主要界面 / D .文字腳本是制作動畫的直接依據)
(2)“英雄”圖層中的人物動畫效果是從完全透明到完全顯示,并順時針旋轉3圈,則其動畫類型是   (選填:動畫補間動畫/形狀補間動畫)
(3)將按鈕應用到場景1左下角(按鈕編輯界面如圖b所示),測試影片時,當鼠標移到舞臺左下角按鈕區域時,按鈕將   (單選,填字母: A .可見并顯示小手形 / B .可見并無小手形顯示 / C .不可見并顯示小手形 / D .不可見并無小手形顯示)
(4)下列不改變動畫效果的操作是: (多選題)
A.在“英雄”圖層第15幀插入關鍵幀
B.在“音樂”圖層第30幀插入空白關鍵幀
C.在“英雄”圖層第50幀插入幀
D.刪除“按鈕”圖層第1幀至第49幀
(5)動畫播放到最后,音樂停止,并自動跳轉到“Hero”場景的第20幀停止播放,則需要在按鈕圖層的最后一幀添加動作腳本為   。
15.(2020·浙江模擬)某校運動會跳遠比賽,共m位(m≤20)選手參加該比賽,第一輪初賽每位選手跳3次,然后按每位選手的最好成績,按高到低取前k名(若最好成績相同,則名次相同)進入第二輪復賽。
每位選手的成績數據記錄規則如下:成績數據以“;”(分號)結尾,中間用“/”(斜杠)分隔,例如:“王一超/4.10/-/3.78;李雨歆/3.87/3.85/4.20;”,表示第一位選手王一超,第一次成績4.10米,第二次成績無效(用“-”表示),第三次成績3.78米,最好成績為4.10米。第二位選手李雨歆,3次成績分別是3.87米、3.85和4.20米,最好成績為4.20米。
小強編寫VB程序實現上述功能:程序運行時,讀取所有選手數據保存在變量cj中,并顯示在列表框List1中。在文本框Text1中輸入進入第二輪的名次,單擊“第二輪復賽名單”按鈕 Command1,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在列表框 List2 中顯示進入復賽的選手名單和最好成績,程序運行界面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代碼“List2.AddItem”中的AddItem是   (單選,填字母:A .事件名 / B .方法名 / C .屬性名)。
(2)實現上述功能的 VB 程序如下,請在劃線處填入合適的代碼。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cj As String, xm(1 To 20) As
String, maxcj(0 To 20) As Single
Dim s As String, c As String, t As
Single, z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n As Integer, k As Integer, m As Integer
'讀取所有選手數據保存在變量cj中,并顯示在列表框 List1中,代碼略
n = Len(cj)
i = 1 : m = 1
: z = 1
Do While i
<= n
c = Mid(cj, i, 1)
j = i
Do While ‘⑶
i = i + 1
c = Mid(cj, i, 1)
Loop
If z = 1 Then
   
Else
t = Val(Mid(cj, j, i - j))
If t > maxcj(m) Then maxcj(m) = t
End If
z = z + 1 : i = i + 1
If c = ";" Then m = m + 1: z = 1
Loop
m = m - 1
k = Val(Text1.Text)
For i = 1 To m - 1
For j =    
If maxcj(j) > maxcj(j - 1) Then
c = xm(j): xm(j) = xm(j - 1): xm(j - 1) = c
t = maxcj(j): maxcj(j) = maxcj(j - 1): maxcj(j - 1) = t
End If
Next j
If     Then
List2.AddItem xm(i) + Str(maxcj(i))
Else
Exit For
End If
Next i
End Sub
(3)程序中加框處代碼有錯,請改正。
16.(2020·浙江模擬)某地區進行了4三個年級技術聯考,現要求按學校分類對高三年級技術成績降序排序后輸出。小王編寫了一個VB程序實現上述要求。先單擊“統計”按鈕Command1,讀取數據庫中每位學生的學校、年級、姓名和成績等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后,并在列表框List2中分學校按成績降序輸出。程序運行時界面如圖所示。
(1)根據圖中示例數據,采用選擇排序算法分別對學校B的數據進行排序,整個排序過程中,數組元素之間的比較次數是   (單選,填字母: A .37×19 次 / B .37×18 次/ C .36次)。
(2)請在劃線處填入合適的代碼。
Const rs = 480 '聯考參加學生總人數rs
Const no = 3 '聯考參加學校數no
Dim school(1 To rs)
As String '存儲學生的學校
Dim nj(1 To rs) As
String '存儲學生的年級
Dim xm(1 To rs) As
String '存儲學生的姓名
Dim cj(1 To rs) As
Integer '存儲學生的成績
Dim p(1 To rs) As
Integer '索引數組
Dim num(1 To no) As
Integer
Dim n As Integer
Function id(s As
String) As Integer
'根據學校名稱轉換為對應的數字ID號,代碼略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form_load()
'本過程讀取每位學生的學校、年級、姓名和成績的數據分別存儲在數組school,nj、xm 和 cj 中,并在 List1 中顯示學生成績數據和每個學校的高三人數,代碼略;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k As Integer, t
As Integer, pos As Integer
Dim b(1 To no) As Integer, c(1 To rs) As Integer,
q(1 To rs) As Integer
k = 0
For i = 1 To n
If nj(i) = "高三" Then
k = k + 1
p(k)
=    
num(id(school(i))) =
num(id(school(i))) + 1
End If
Next i
'在 List1 中顯示各學校的高三人數,代碼略;
c(1) = 1
For i = 2 To no
c(i) = c(i - 1) + num(i - 1)
Next i
For i = 1 To k
t = id(school(p(i)))
   
c(t) = c(t) + 1
Next i
'----按學校分類,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后輸出-----
pos = 1
For i = 1 To no
For j = pos To c(i) - 2
For m = c(i) - 1 To j + 1 Step -1
If     Then
temp = q(m): q(m) =
q(m - 1):    
End If
Next m
Next j
pos = c(i)
Next i
For i = 1 To k
List2.AddItem school(q(i)) & "
" & xm(q(i)) & " " & nj(q(i)) & " "
& cj(q(i))
Next i
End Sub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選項A:信息具有共享性,在共享過程中信息不會產生損耗,本項錯。選項B:信息具有時效性,信息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本項錯。選項C:信息具有依附性,信息不能脫離載體而獨立存在,本項錯。選項D:信息的載體具有多樣性,同一種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表達式方式和表達技術,本項對。故答案選D。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信息的特征。信息有五個基本特征和五個一般特征。基本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傳遞性、價值性、時效性;一般特征:共享性、真偽性、不完全性、價值相對性、可處理性。
2.【答案】B
【知識點】信息來源的選擇與判斷;網絡資源的類型、下載與保存;瀏覽器
【解析】【解答】選項A:通過搜索引擎檢索到的信息都來自因特網,本身因特網信息是不可靠的信息來源,由于利益關系排在前面的信息往往是付費信息,可信度不一定高。本項錯。選項B:收藏夾是對感興趣的網址進行收藏的工具,可以使用文件夾對其中的網址進行分類,本項對。選項C:歷史記錄是最近瀏覽網頁的網址與收藏夾是兩回事,本項錯。選項D: IE瀏覽器中以“僅HTML”格式另存網頁 時只保存網頁中的文字不會保存圖片。故答案選B。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信息來源的判斷、收藏夾和歷史記錄以及網頁的保存類型。信息的來源多種多樣,對不同的來源需要根據可靠性進行判斷。收藏夾是對感興趣的網址進行收藏的工具,歷史記錄是最近瀏覽網頁的網址。保存網頁的類型有四種:1.“網頁,全部是” 將你現打開的網頁文字、內容等所有都保存下來。 2.“Web檔案,單一文件(mht)” 將你打開的網頁文字、圖片、文字格式等保存下來,但是建立文件夾而是保存在一個文件中。 3.“網頁,僅HTML”與第一種網頁,全部是 一種保存方式,但不建立與網頁同名的文件夾不保存圖片。 4.文本文件僅將網頁所有文字保存下來其他圖片、格式等都不保存。
3.【答案】C
【知識點】文本的基本編輯
【解析】【解答】選項A:本文共一處批注和一處修訂,另外兩處紅色波線為拼寫和語法,本項錯。選項B:文中是對“Wifi”進行的批注而不是對“緣何”進行的批注,“緣何”處為修訂,本項錯。選項C:"zhejiang“下方的紅色波浪線為啟用”拼寫和語法“功能后加上的,本項對。選項D: 拒絕對文檔所有的修訂后,第二段第一句為:千年古鎮,為什么吸引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 ,本項錯。故答案選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WORD的批注、修訂以及拼寫和語法功能。批注是對文章的某些文字段落做出備注、意見及建議等。而修訂是保留修改痕跡的基礎上進行的修改,通過修訂可以恢復原來的文字或確認修改。而拼寫和語法可以檢查文檔的拼寫或語法錯誤。拼寫錯誤為較嚴重的錯誤使用紅色波浪線標注,而語法錯誤為較輕的錯誤使用綠色波浪線來標注。
4.【答案】D
【知識點】數據表、字段、記錄的概念;數據表、字段、記錄的編輯
【解析】【解答】選項A:由圖可知該數據表的表名為”普通用戶“,共11條記錄,當前記錄為第8條記錄,本項對。選項B:該數據表共有ID、用戶名、聯系電話、地址、郵編5個字段,本項對。選項C:使用Access只能在表尾插入記錄不能在已有記錄之前插入,本項對。選項D:由圖知,ID字段為自動編號,只能由系統生成而不能手工修改,本項錯。故答案選D。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Access的記錄、字段的編輯以及自動編號類型字段的特點。在設計視圖中可以對表格的結構進行設置,比如有哪些字段,每個字段的類型等。在數據表視圖中可能瀏覽、修改、增減每條記錄的內容, 是最常見也是系統默認的視圖。自動編號:這種類型較為特殊,每次向表格添加新記錄時,Access會自動插入唯一順序或者隨機編號,即在自動編號字段中指定某一數值。自動編號一旦被指定,就會永久地與記錄連接。如果刪除了表格中含有自動編號字段的一個記錄后,Access并不會為表格自動編號字段重新編號。當添加某一記錄時,Access不再使用已被刪除的自動編號字段的數值,而是重新按遞增的規律重新賦值。
5.【答案】B
【知識點】圖像基本屬性設置;圖層及圖層的基本操作
【解析】【解答】選項A:”詩句“圖層為文本圖層不能使用濾鏡,本項錯。選項B:由標題行中的”元宵節.psd 80%(標題,RGB/8)知該圖的模式采用RGB模式,該種模式共有紅、綠、藍三個通道,每個通道占8位二進制數,共計24位二進制數表示一個像素,本項對。選項C: “燈”的圖層樣式未展開顯示,不能確定該圖層樣式已經隱藏,本項錯。選項D:“紋理”圖層被鎖定后不能修改其中的圖像但可以進行圖層操作如移動圖層、刪除圖層、復制圖層等,本項錯。故答案選B。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Photoshop的文本圖層、標題行的信息以及鎖定后的圖層特點。為了防止圖層被誤刪除或修改可以將圖層設置為不可見或鎖定狀態,在設置為不可見或鎖定時不可以修改圖層的名稱、圖層樣式和濾鏡效果,但可以復制和刪除圖層。在圖層或樣式不可見時導出為其他格式的圖像文件時,不可見圖層或樣式不能被導出。文字圖層只能通過“文字”工具來設置文字的大小、顏色和字體等信息且“文字”圖層可以設置圖層樣式但不能設置濾鏡效果。在“文字”圖層被刪格化后,不能使用“文字”工具設置文字的字體、大小或顏色等。
6.【答案】A
【知識點】聲音、圖像、視頻編碼
【解析】【解答】由視頻文件在存儲容量計算公式知沒有壓縮前的視頻存儲容量為:1024*768*3*25*4*60=14155776000B=13824000KB=1350MB,現壓縮后存儲容量為225MB,故其壓縮率為:1350/225=54,最接近的比率為60:1。故答案選A。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視頻文件的存儲容量的計算。視頻文件存儲容量=(水平像素×垂直像素×每個像素所需位數/8)*幀頻*時長(字節)。
7.【答案】C
【知識點】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算法的控制結構
【解析】【解答】由流程圖知先將n的值賦為1,然后依次將n的值增1,如果2的n次方大于n的平方時跳出循環輸出n值,否則一直將n增1。選項A:2的3次方為8,3的平方為9,不合題義。選項B:2的4次方為16,4的平方為16,兩者相等也不合題義。選項C:2的5次方為32,5的平方為25,此時2^5>5^2,符合題義。選項D:2的6次方為64,6的平方為36,符合題義,但在n為5時已經跳出循環。故答案選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使用流程圖來描述算法。流程圖是一種用規定的圖形、指向線及文字說明來準確表示算法的圖形,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能清楚地展現算法的邏輯結構。
8.【答案】C
【知識點】運算符、基本運算與表達式
【解析】【解答】選項A: Fix((Rnd*45))*2+10 的最大值為44*2+10=97。選項B: Int(Rnd*45)*2+10 的最大值為44*2+10=97。選項C:int(-rnd*45)*(-2)+10的最大值為-45*-2+10=100。選項D: (Rnd-Rnd)*100 的最大值為99。故答案選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生成指定區間的隨機整數的公式和fix以及int的區別。產生指定范圍內的隨機數公式為:int((上限-下限+1)*rnd)+下限。fix和int函數在參數為正數時完全相同,在參數為負值時int取不大于參數的整數,fix是將小數截取,造成fix(x)>int(x)。
9.【答案】A
【知識點】算法的控制結構
【解析】【解答】本題程序分析如下:
s = Text1.Text ‘將從文本框1中輸入的字符串賦給變量s
For i = 1 To Len(s) ‘使用i來控制循環,i的初值為1,終值為字符串s的長度,步長為1,該循環用于給字符串進行加密
c = Mid(s, i, 1) ‘按i值從字符串s中中取一個字符并賦給變量c
‘按一定算法處理c值
s1 = c + s1 ‘將字符串c合并到字符串s1的左側,即將字符串s倒序輸出
Next i ‘結束循環
Text2.Text = s1 ‘在文本框2中輸出字符串s1
由以上程序分析和輸入輸出字符串的比較可知劃線處是將大寫字字母轉為小寫字母且將小寫字母右移二位,如果右移超過”z“的從字母開頭重新計算。選項A:第一個條件語句將大寫字母轉為小寫字母,第二個條件語句將字符右移2位。選項B:使用多分支語句結果為當大寫字母時將大寫轉為小寫,當不是大寫字母時包括數字都右移2位。選項C:第一個條件語句將大寫字母轉為小寫字母,第二個條件語句將小寫字母右移3位。選項D:使用多分支語句結果為當大寫字母時將大寫轉為小寫,當不是大寫字母時包括數字都右移3位。故答案選A。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字符串的加密算法。對一個字符串進行加密時要先將字符串一位一位取出,然后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處理,往往是將字母右移或左移n位,然后倒序或正序連接成一個新的字符串最后輸出。
10.【答案】C
【知識點】排序算法及程序實現
【解析】【解答】冒泡算法比較方法可以由4種,一是從前向后比較將大的放到數組的最后,二是從前向后比較將小的放到最后,三是由后向前比較,大的放到數組的最前面,四是由后向前比較,小的放到數據的最前面。選項A:字母y在最前面,r在最后說明該比較方法是從后向前比較且為降序排序。選項B:字母c在前,y不變說明該排序方法是從前向后比較且為升序排序。選項C與選項B相同所以排序順序應為 c,v,i,o,t,r,y ,本項錯。選項D:c在后v、i不變說明該比較方法是由前向后比較且降序排序。故答案選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冒泡排序法。本題考查的是冒泡法排序的過程。在使用冒泡法進行排序時會有兩層循環,外層循環代表比較的輪數,內層循環代表每輪比較的次數,在每輪比較時都是將相鄰數組元素進行比較,如果前一個數組元素大于后一個數組元素(由小到大時)進行交換,這樣第一輪使最小的元素排在元素下標最小的元素中,第二輪比較后將次小元素排在第二個元素中,這樣經過n-1輪比較后將數列排好。
11.【答案】B
【知識點】排序算法及程序實現
【解析】【解答】本題程序分析如下:
Dim a(1 To 10) As Integer, f(1 To 10) As Boolean '定義整型數組a和布爾型數據f,這兩個數組都有10個元素
'f 數組各元素的初值設為 False,代碼略
For i = 1 To 10 '使用i來控制循環
t = Int(Rnd() * 20 + 1) '使用公式產生一個【1,20】范圍內的隨機整數
If Not f(t) Then '如果以這個數為下標的f數組元素的值為假時則進行如下處理
a(i) = t '將這個數放到以i為下標對應的數組a中
⑴ '將其對應的標記數組元素值設為真,說明已經產生了這個數,故本處答案應填寫f(a(i))=true或f(t)=true
Else '否則即f(t)的值為真則說明已經產生過這個數了,則進行如下處理
⑵ '將i值減少1,故本處答案應填寫:i=i-1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Next i '結束循環
For i = 1 To 20 '使用i來控制循環
If flag(i) Then List2.AddItem ⑶ '如果標記數組的值為真則使用列表框2輸出i對應i值,故本處答案應填寫:str(i)
Next i '結束循環
由以上程序可知,(1)處為將其對應的標記數組元素值設為真,說明已經產生了這個數,故本處答案應填寫f(a(i))=true或f(t)=true。(2)處為將i值減少1,故本處答案應填寫:i=i-1。(3)處為:如果標記數組的值為真則使用列表框2輸出i對應i值,故本處答案應填寫:str(i)。故答案選B。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生成一個升序的隨機數序列的算法。該算法是使用一個標記變量數組,當產生的隨機數與該數組的下標相同時將該數組的值設為真表示已經產生了該數,再產生下一個隨機數,然后看該數對應的下標數組元素是否為真,如為真則將i值減少1重新生成一個數,如為假則說明該下標對應的數沒有產生,循環十次產生10個不相同的隨機數,數組對應的值為真說明該下標為產生的隨機數,為假則沒有產生該數,最后使用循環輸出f對應的下標,另外注意產生的隨機數也放置到數組a中了但數組a沒有排序。
12.【答案】C
【知識點】查找算法及程序實現
【解析】【解答】本題程序分析如下:
Key = Val(Text1.Text): s = "" ‘將從文本框1中輸入的要查找的數轉為數值型并賦給變量key,將s初始化為一個空串
i = 1: j = 10 ‘初始化目標數組的下標下限i為1,上限j為10
Do While i <= j ‘在i值小于等于j值時進行循環
m = (i + j) \ 2 ‘計算目標數組的中值下標并賦給變量m
If a(m) <= Key Then ‘如果中值元素小于等于key值時進行如下處理
i = m + 1 ‘將下限設為中值下標多1
s = s + "R" ‘將字符”R“合并到字符串s的右側
Else ‘否則即中值元素大于key值時進行如下處理
j = m - 1 ‘將上限設為中值下標少1
s = s + "L" ‘將字符”L“合并到字符串s的右側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Loop ‘結束循環
Text2.Text = s ‘使用文本框2輸出字符串s的值
由以上程序分析知,當key為16時s值為”RRLR“,選項A:當key值為10時,s值為”LRRL“。選項B:當key值為12時,S的值為”LRRRR“。選項C:當key值為17時,s值為”RRLR“。選項D:當key值為18時,s值為“RRL”。故答案選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分法查找數據的方法,對分法查找過程是先將一個數列放于一個有序數組中,然后比較中間數組元素的值與要查找的值,或中間數組的值比要查找的值大,則在前半個數組中查找,若中間數組的值比要查找的值小則在后半個數組中查找。查找方法仍是比較中間數組元素的值和要查找的值。以此類推直到查到或下限大于了上限(沒查找)為止。
13.【答案】(1)=D3-D$23
(2)B
(3)B;D
【知識點】表格數據的基本操作;表格數據的處理與計算;數據分析
【解析】【解答】(1)由題義可知,E3為董安娜同學的語文成績的均差值,該同學的語文成績在D3中,語文平均成績在D23中,故其均差值為D3-D23,又由于該公式要復制到其它單元格,這要求語文平均成績D23不變,故本小題答案填寫:=D3-D$23或=D3-$D$23。
(2)由圖可知j23的公式為=average(j3:j22)如刪除了j3:j22的數據則average函數忽略空單元格中的數據,故其分子為0,其分母也為0,故本小題答案選B。
(3)選項A:由圖b可知該圖表的數據區域為C23,D2,F2,H2,D23,F23,H23。選項B:由于圖表是按各科平均分形成的圖表,而按“總分”降序排序A2:J22不影響各科的平均分,故圖表不會發生變化,本項對。選項C:如果以 班級”為高一(2)班、“總分”為最大1項進行篩選,則可以篩選出年級為高一(2)班且總分最高的學生,可能選出結果為空,本項錯。選項D:按班級進行篩選后則篩選出所有高一(2)班的學生,再按成績進行降序提成序時則高一(2)按部分由高到低進行排序,分數最高的為第一條記錄,本項對。故本題答案選BD。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Excel的公式填寫、單元格地址引用、錯誤信息處理、圖表數據區域選擇以及排序和篩選操作。Excel的地址引用有相對地址引用和絕對地址引用及混合地址引用3種方式,相對地址引用就是單元格地址前不加任何東西,單元格地址會隨單元格的變化而變化,絕對單元格地址引用就是在單元格地址前加$號,不會隨單元格的變化而變化。混合引用是在行號或列標前加$號,另一個不加,在復制公式時加$號的不變,不加$號的變化。在排序時注意不要選擇合并的單元格,尤其選擇標題欄時注意標題欄是否為合并單元格。圖表數據區域的選擇是看其橫軸和縱軸的數據,篩選可以根據條件進行手工選擇,自動篩選如果為多字段則字段之間為”且“的關系。“#DIV/0 "表示在公式中出現了除以0的錯誤。”#N/A“表示在公式中引用的數據不可用。”#NAME?“表示使用了系統不能識別的名稱。”#NULL!“表示公式或函數中的區域運算符或單元格引用不正確。”NUM!“表示參數輸入值不正確。”REF!“表示單元格引用無效。”VALUE!“表示數據類型不匹配。
14.【答案】(1)AC
(2)動畫補間動畫
(3)C
(4)B;C
(5)stopallsounds();gotoandstop(“Hero”,20);
【知識點】多媒體作品的規劃和設計;時間軸、幀、圖層、庫的概念及基本操作;元件的類型與應用;動畫的實現;常用影片控制函數的應用
【解析】【解答】(1)選項A:Flash的動畫是以時間軸為基礎的,本項對。選項B:需求分析是對社會需求、作品效益和用戶情況進行分析,而作品創作需求中才對作品所需的各種素材的軟硬件加工方式 進行分析,本項錯。選項C:多媒體的規劃與設計分為系統結構設計和功能模塊設計兩個環節, 需要描述整個作品組成部分、工作流程、主要界面 ,本項對。選項D:文字腳本是制作腳本的依據,而制作腳本才是制作動畫的依據,本項錯。故本小題答案選AC。
(2) “英雄”圖層由紫色底紋加一黑色箭頭組成為動畫補間,故本小題答案選填:動畫補間動畫 。
(3)由圖B可知該按鈕的彈起幀上無圖像則該按鈕不可顯示,而點擊幀上有圖像則可以響應鼠標操作則顯示小手,故本小題答案選C。
(4)選項A:“英雄”圖層的動畫是從第1幀到第30幀,如果 在“英雄”圖層第15幀插入關鍵幀 則動畫幀數變多,播放時間變長。選項B:由圖a可知聲音的同步事件為事件則當播放完畢后聲音才停止,在第30幀插入空白關鍵幀不影響聲音的播放,本項對。選項C:“英雄”圖層的動畫是從第1幀到第30幀,在第50幀插入幀不影響動畫的播放。本項對。選項D: 刪除“按鈕”圖層第1幀至第49幀 ,則按鈕在第1幀就開始顯示,與原動畫第50幀才顯示按鈕效果不同。故本小題答案選BC。
(5) 動畫播放到最后,音樂停止,并自動跳轉到“Hero”場景的第20幀停止播放,則需要在按鈕圖層上加停止播放和中轉代碼而不能加在按鈕上,故本小題答案填寫:stopallsounds();gotoandstop(“Hero”,20); 。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多媒體作品的需求分析、動畫補間類型、按鈕各幀的作用、插入幀對動畫的影響以及動作腳本。多媒體分析與策劃包括應用需求分析和創作需求及腳本編寫三部分。作品需求分析包括應用需求分件和創作需求分析兩種,其中應用需求分析包括:1、社會需求分析;2、作品效益分析;3、用戶情況分析三部分內容。 創作需求分件包括:1、主題思想分析;2、結構類型分析;3、作品內容分析;4、設施需求分析;5、發布方式分析共五部分內容。腳本編寫包括:制定腳本大綱、編寫文字腳本、編寫制作腳本、媒體元素分解等四步驟。補間動畫有二種:動畫補間和形狀補間。形狀補間是由一個物體到另一個物體間的變化過程,像由三角形變成四方形等。時間軸上形狀補間是淡綠色底加一個黑色箭頭組成的。動畫補間是由一個形態到另一個形態的變化過程,像移動位置,改變角度等。時間軸上動畫補間是淡紫色底加一個黑色箭頭組成的。按鈕元件各幀的作用如下:彈起---為按鈕的常態,即鼠標未接觸時狀態。指針經過---為當鼠標劃過按鈕時的狀態。按下---為按下鼠標鍵的狀態。點擊---表示按鈕響應鼠標事件的范圍或稱區域面積,此狀態的畫面內容、顏色在動畫播放時不可見。多媒體作品引入動作腳本可以增強作品的人機交互功能。
15.【答案】(1)B
(2)xm(m) = Mid(cj, j, i - j);m To i + 1 Step -1;i <= k Or maxcj(i) = maxcj(k)
(3)c <> "/" And c <> ";"
【知識點】類、對象、屬性、方法、事件和事件處理的概念及應用;排序算法及程序實現
【解析】【解答】(1) 代碼“List2.AddItem”中 list2為對象名,AddItem為方法名,意為在列表框2中添加一行項目。故本小題答案選B。
(2)本題程序分析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命令按鈕1單擊事件過程開始
Dim cj As String, xm(1 To 20) As String, maxcj(0 To 20) As Single '定義字符串變量cj,字符型數組xm、單精度數組maxcj,cj用于存儲所有選手的成績,xm用于存儲選手姓名,maxcj用于存儲每位選手的最好成績
Dim s As String, c As String, t As Single, z As Integer '定義字符串變量s、以、和單精度變量t以及整型變量z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n As Integer, k As Integer, m As Integer '定義整型變量i、j、n、k和m
'讀取所有選手數據保存在變量cj中,并顯示在列表框 List1中,代碼略
n = Len(cj) '將所有選手的成績情況的字符串cj的長度賦給變量n
i = 1 : m = 1 : z = 1 '初始化變量i、m、z的值為1,i代表正處理的字符在整個cj字符的位置,m代表正處理的選手數,z代表這個選手數據的指針位置
Do While i <= n '當i值小于等于n時進行循環,該循環用于處理每個選手的成績
c = Mid(cj, i, 1) '按i值從字符串cj中中取一個字符并賦給變量c
j = i '標記這個字符的起始位置
Do While ‘⑶在字符串c不是“/”或“;”時進行循環(不是這兩個字符時則字符屬于選手的姓名或成績),故本處應改為 c <> "/" And c <> ";"
i = i + 1 '將i值增1
c = Mid(cj, i, 1) '按i值從字符串cj中中取一個字符并賦給變量c
Loop '結束循環
If z = 1 Then '如果z值等于1,即指針在每個選手數據的開頭時進行如下處理
'從字符串cj的第j個位置中取第i-j個字符為選手的姓名,存儲到數據xm的第m個元素中,故本處答案填寫: xm(m) = Mid(cj, j, i - j)
Else '否則(即指針不在選手數據的開頭時意為在成績部分時)進行如下處理
t = Val(Mid(cj, j, i - j)) '從字符串cj中從第j個位置開始取出第i-j個字符轉為數值型賦給變量cj作為選手的一個成績
If t > maxcj(m) Then maxcj(m) = t '如果t值大于代表本選手最大值的數組元素還大時將t值賦給這個數組元素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z = z + 1 : i = i + 1 '將z值增1,將i值增1
If c = ";" Then m = m + 1: z = 1 '如果c值為分號時,代表已經處理完一個選手的數據則將m值增1,將z初始化為1
Loop '結束循環
m = m - 1 '最后一個分號后m值增了1故在此減少1,使m仍代表已經處理選手的個數
k = Val(Text1.Text) '將從文本框1中輸入的進入第二輪的人數轉為數值型并賦給變量k
For i = 1 To m - 1 '使用i來控制循環,i的初值為1,終值為m-1,i代表取的第二輪選手的人數
For j = '使用j來控制內層循環,j的初值為m,終值為i+1,步長為-1,即從后向前比較,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m To i + 1 Step -1
If maxcj(j) > maxcj(j - 1) Then '如果數組元素比前一個元素大時則進行如下處理
c = xm(j): xm(j) = xm(j - 1): xm(j - 1) = c '借助第三變量c將選手的姓名數組前后兩個元素值進行交換
t = maxcj(j): maxcj(j) = maxcj(j - 1): maxcj(j - 1) = t '借助第三變量t將選手的成績數組前后兩個元素值進行交換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Next j '結束內層循環
If Then '如果i值小于等于k值或第j個成績等于第k個成績時,即選手的個數沒有超過進入第二輪的人數或超過但與最后一個成績相同時進行如下處理,故本處答案填寫: i <= k Or maxcj(i) = maxcj(k)
List2.AddItem xm(i) + Str(maxcj(i)) '使用列表框2輸出這個選手的姓名和成績
Else '否則即選手人數超過進入第二輪的人數時進行如下處理
Exit For '退出循環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Next i '結束外層循環
End Sub '結束事件過程
由以上程序分析知,1處為:從字符串cj的第j個位置中取第i-j個字符為選手的姓名,存儲到數據xm的第m個元素中,故本處答案填寫: xm(m) = Mid(cj, j, i - j)。2處為:使用j來控制內層循環,j的初值為m,終值為i+1,步長為-1,即從后向前比較,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m To i + 1 Step -1。3處為:如果i值小于等于k值或第j個成績等于第k個成績時,即選手的個數沒有超過進入第二輪的人數或超過但與最后一個成績相同時進行如下處理,故本處答案填寫: i <= k Or maxcj(i) = maxcj(k) 。
(3)程序加框處為:在字符串c不是“/”或“;”時進行循環(不是這兩個字符時則字符屬于選手的姓名或成績),故本處應改為 c <> "/" And c <> ";" 。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處理綜合數據的算法以及冒泡排序算法。對于綜合到一塊的數據需要將其進行拆分,如本題選手的姓名和三個成績都在一塊,處理方法是將字符一個一個的從字符串中中取出來根據其特點進行分類處理。在使用冒泡法進行排序時使用i控制外層循環,代表每次的比較輪數,j控制內層循環代表每輪比較次數,在進行一輪比較后將最大值放到數列的末尾,在經過n-1輪比較后將輸入的數排成一個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數列。
16.【答案】(1)B
(2)i;q(c(t)) = p(i);cj(q(m)) > cj(q(m - 1));q(m - 1) = temp
【知識點】排序算法及程序實現
【解析】【解答】(1)由選擇排序法的循環知,第一次比較36次,第二次比較35次,……,最后一次比較1次,故其總的比較次數為:36+35+……+1=((36+1)*36)/2==37*36/2=37*18,故本小題答案選B。
(2)本題程序分析如下:
Const rs = 480 '定義整型常量rs并賦值為480,rs代表聯考參加學生總人數
Const no = 3 '定義整型常量no,no代表聯考參加學校數
Dim school(1 To rs) As String '定義字符型數據school,school代表存儲學生的學校
Dim nj(1 To rs) As String '定義字符型數組nj,nj代表存儲學生的年級
Dim xm(1 To rs) As String '定義字符型數組xm,xm代表存儲學生的姓名
Dim cj(1 To rs) As Integer '定義整型數組cj,cj代表存儲學生的成績
Dim p(1 To rs) As Integer '定義整型數組p,p代表索引數組
Dim num(1 To no) As Integer '定義整型數組num,num用于存儲該學校的高三總人數
Dim n As Integer '定義整型變量n
Function id(s As String) As Integer '自定義函數id的開始
'根據學校名稱轉換為對應的數字ID號,代碼略
End Function '自定義函數id的結束
Private Sub form_load()
'本過程讀取每位學生的學校、年級、姓名和成績的數據分別存儲在數組school,nj、xm 和 cj 中,并在 List1 中顯示學生成績數據和每個學校的高三人數,代碼略;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命令按鈕1單擊事件過程開始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k As Integer, t As Integer, pos As Integer '定義整型變量i、j、k、t和pos
Dim b(1 To no) As Integer, c(1 To rs) As Integer, q(1 To rs) As Integer '定義整型數組b、c和q
k = 0 '初始化k值為0
For i = 1 To n '使用i來控制循環,i的初值為1,終值為n,步長為為1,該循環用于統計不同學校高三的總人數
If nj(i) = "高三" Then '如果年級數組元素的值為高三則進行如下處理
k = k + 1 '將k值增1,k用于統計高三的總人數
p(k) = '將這個高三年級數組的下標存儲在對應的數組p中,故本處答案應填寫:i
num(id(school(i))) = num(id(school(i))) + 1 '使用自定義函數id將其對應的學校轉為對應編號,并將對應編號的num數組元素數增1,num用于統計相應編號學校的高三人數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Next i '結束循環
'在 List1 中顯示各學校的高三人數,代碼略;
c(1) = 1 '初始化數組c的第一個元素值為1
For i = 2 To no '使用i來控制循環,i的初值為2,終值為學校數,步長為1
c(i) = c(i - 1) + num(i - 1) '從c的第二個元素開始將前幾個學校的高三人數累加到元素中
Next i '結束循環
For i = 1 To k '使用i來控制循環,i的初值為1,終值為k(即所有高三的總人數),步長為1
t = id(school(p(i))) '將對應學校的代碼賦給變量t
'將高三學生所在數組對應的下標值賦給數組q,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q(c(t)) = p(i)
c(t) = c(t) + 1 '將數組t對應的元素增1
Next i '結束循環
'----按學校分類,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后輸出-----
pos = 1 '初始化表示位置的變量pos的值為1
For i = 1 To no '使用i來控制最外層循環,i代表學校
For j = pos To c(i) - 2 '使用j來 控制第二層循環,第二次循環代表每個學校比較的輪數
For m = c(i) - 1 To j + 1 Step -1 '使用m來控制第三層循環,m代表每輪比較次數
If Then '如果相同學校的前一個成績大于后一個成績時進行如下處理,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cj(q(m)) > cj(q(m - 1))
temp = q(m): q(m) = q(m - 1): '借助第三變量temp將指示成績所在下標的元素值進行交換,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q(m - 1) = temp
End If '結束條件判斷
Next m '結束第三層循環
Next j '結束第二層循環
pos = c(i) '改變其他學校的起始位置
Next i '結束最外層循環
For i = 1 To k '使用i來控制循環,i的初值為1,終值為k,步長為1
List2.AddItem school(q(i)) & " " & xm(q(i)) & " " & nj(q(i)) & " " & cj(q(i)) '在列表框2中的一行輸出一個學生的所在學校、姓名、年級以及成績
Next i '結束循環
End Sub '結束事件過程
由以上程序分析知,1處為:將這個高三年級數組的下標存儲在對應的數組p中,故本處答案應填寫:i。2處為:將高三學生所在數組對應的下標值賦給數組q,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q(c(t)) = p(i) 。3處為:如果相同學校的前一個成績大于后一個成績時進行如下處理,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cj(q(m)) > cj(q(m - 1)) 。4處為:借助第三變量temp將指示成績所在下標的元素值進行交換,故本處答案應填寫: q(m - 1) = temp 。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按兩個關鍵字進行排序的算法。在本題中沒有將高三的成績單獨復制到一個獨立的數組中,而是使用數組q標記其下標,然后使用冒泡法對其進行排序。在使用冒泡法進行排序時使用i控制外層循環,代表每次的比較輪數,j控制內層循環代表每輪比較次數,在進行一輪比較后將最大值放到數列的末尾,在經過n-1輪比較后將輸入的數排成一個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數列。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镇远县| 江安县| 星子县| 定远县| 界首市| 灌云县| 达拉特旗| 廉江市| 惠州市| 龙井市| 蕉岭县| 枝江市| 彰化市| 东至县| 宜章县| 个旧市| 沿河| 东光县| 佛山市| 清镇市| 望城县| 宝丰县| 巴楚县| 三江| 陇南市| 楚雄市| 柘城县| 乌拉特后旗| 淮南市| 北辰区| 吉首市| 江山市| 那曲县| 宁化县| 珠海市| 惠东县| 临桂县| 商洛市| 屯昌县|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