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考試社會法治試題(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下·越城期末)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該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設置臺灣府 B.實行改土歸流C.設立宣政院 D.設立駐藏大臣【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結合所學知識,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2年初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683年,清朝軍隊打敗鄭氏奪取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A項設置臺灣府是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臺灣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題意;B項實行改土歸流是明清兩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的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不符合題意;C項設立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設置的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D項設立駐藏大臣是清朝設置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在臺灣建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2.(2020八下·越城期末)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部分),它反映的學習主題最有可能的是( )設立宣政院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實行改土歸流 實行金瓶掣簽制A.強化專制皇權 B.鞏固國家統一C.抵御外來侵略 D.挽救民族危機【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加強對我國西北地區的管轄;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改土歸流”, 加強了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管理;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簽”制度,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這些措施都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ACD三項和題干學習筆記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鞏固國家統一最有可能是某同學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及學生的歸納能力。重點掌握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措施。3.(2020八下·越城期末)他反對思想僵化,強調獨立思考,主張維新變法,并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啟蒙思想,比盧梭早100年,堪稱啟蒙主義之先驅。這里的他是( )A.王陽明 B.康有為 C.李贄 D.黃宗羲【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黃宗羲反對思想僵化,強調獨立思考,主張維新變法,并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啟蒙思想,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黃宗羲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黃宗羲的思想主張。4.(2020八下·越城期末)有學者說:“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這種說法的依據在于法國是( )A.文藝復興的起點 B.啟蒙運動的中心C.科學革命的開端 D.宗教改革的中心【答案】B【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是啟蒙運動發展起來的時代。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們傳播資產階級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的解放,加速了法國大革命的到來,為整個歐洲甚至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貢獻。因此就思想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又是法國的歐洲。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啟蒙運動的中心是題干說法的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5.(2020八下·越城期末)有學者認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這里“分水嶺”的含義是( )A.資產階級革命開啟了一個新時代B.世界從封閉走向開放C.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現實生活中來D.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從15世紀開始,歐洲的航海家開始了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所以把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是題干里“分水嶺”的含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注意識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6.(2020八下·越城期末)人們將美國作為“從歐洲汲取營養,發展自己”的典范。從政治制度的角度說,美國從歐洲汲取的營養包括( )①人民主權思想 ②三權分立學說③君主立憲制度 ④自由平等原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英國創立了君主立憲制,被譽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與典范;美國則在吸收、借鑒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國情加以調整,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本國的政治制度體系趨于完善。③不符合題意,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是美國從歐洲汲取的營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的政治制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7.(2020八下·越城期末)馬克思說:“在美國歷史上和人類歷史上,林肯必將與華盛頓齊名。”他這么說是因為林肯( )A.通過《權利法案》,規定國王必須依法行使權力B.通過《獨立宣言》,第一次以國家的名義宣布人民的權利神圣不可侵犯C.頒布《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維護了美國的統一D.制定1787年憲法,確立美國是由各州聯合組成的聯邦制國家【答案】C【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9世紀中期,圍繞著奴隸制的廢存問題,美國北方和南方的矛盾再也無法調和,1861年,南部聯盟挑起內戰,美國南北戰爭爆發。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北方獲得了雄厚的兵源,1865年,北方取得了南北戰爭的勝利。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重大貢獻。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頒布《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維護了美國的統一是題干說法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林肯的貢獻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林肯的貢獻。8.(2020八下·奉化期末)依法治國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英法美等國在社會巨變中制定了許多法律文件,開啟了現代法治社會的先河。其中最早為君主立憲制奠定法律基礎的是( )A.英國《權利法案》 B.法國《人權宣言》C.美國《獨立宣言》 D.美國1787年憲法【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A項英國《權利法案》最早為君主立憲制奠定法律基礎,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權利法案》影響的準確記憶。應把握君主立憲制的確立。9.(2020八下·越城期末)學習歷史應該了解它的來龍去脈。下列有關歷史事件中因果聯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A.清朝的廠衛制度使專制達到了頂峰B.查理一世的統治致使巴黎人民爆發起義C.波士頓傾茶事件標志獨立戰爭爆發D.羅伯斯比爾的一系列措施使法國大革命達到頂峰【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皇權膨脹【解析】【分析】A項清朝的廠衛制度使專制達到了頂峰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封建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B項查理一世的統治致使巴黎人民爆發起義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查理一世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的國王,路易十六的統治致使巴黎人民爆發起義;C項波士頓傾茶事件標志獨立戰爭爆發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波士頓傾茶事件是北美獨立戰爭爆發的導火線,來克星頓的槍聲標志獨立戰爭爆發;D項羅伯斯比爾的一系列措施使法國大革命達到頂峰表述正確,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自由、平等、博愛”成為共和國的政治口號,次年,法王路易十六被判死刑,送上斷頭臺,此后,以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派掌握了國家政權,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君主專制、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本題解題關鍵是前后知識點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10.(2020八下·越城期末)清朝后期是中國歷史上又一重大轉折時期,除政治、經濟領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外,文化教育領域也出現了深刻的變革。下列不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是( )A.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B.近代報刊和新式出版業的出現和發展C.民族資產階級紛紛開辦工廠D.新式學堂大量涌現和科舉制度的廢除【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清朝后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重大轉折時期,這一時期,除了政治、經濟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文化教育領域也出現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了系列深刻的變革。其中影響較大的是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 近代報刊和新式出版業的蓬勃發展, 以及興學堂, 廢科舉等。ABD三項都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不符合題意;C項民族資產階級紛紛開辦工廠不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識記能力。掌握清末文化教育的革新。二、綜合題11.(2020八下·越城期末)新舊力量的交替中,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新力量 資料一:革命給某些舊工業中心帶來了貧窮、失業和不滿,但是在整體上卻給國家帶來了財富、機會和繁榮,并且注定要改變中世紀英格蘭的面貌。 ——《經濟史評論》 ⑴資料一中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它給西方國家帶來哪些變化? ⑷結合新舊力量的對比,綜合三則資料,我們可以獲得哪一啟示?資料二:近代日本不僅沒有淪為西方工業化“中心”的邊緣或者半邊緣,反而躋身當時世界強國之列,并分享西方建立的現代殖民體系利益,因而被認為是一個“稀有的例外——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⑵近代日本“沒有淪為西方工業化‘中心'邊緣或者半邊緣”的原因是什么?舊力量 資料三:盡管從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來看,明清農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橫向比較,清前期的中國已經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落伍了。——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 ⑶中國在“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落伍”的表現有哪些?【答案】⑴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⑵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改革。通過全方位學習西方的科技、政治制度、思想等,成為亞洲第一個邁進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并很快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⑶政治上中國封建君主專制皇權達到頂峰,腐敗:經濟上中國仍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思想上大興文字獄,控制思想:外交上閉關鎖國,嚴格限制對外貿易。⑷要堅持科技革命:堅持改革開放等答案即可。【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根據資料一中的“革命給某些舊工業中心……改變中世紀英格蘭的面貌”可知,指的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2)19世紀中期日本進行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這次改革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逐漸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開端,是日本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所以日本沒有淪為西方工業化“中心”的邊緣或者半邊緣。(3)從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外交方面加以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2)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改革。通過全方位學習西方的科技、政治制度、思想等,成為亞洲第一個邁進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并很快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3)政治上中國封建君主專制皇權達到頂峰,腐敗:經濟上中國仍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思想上大興文字獄,控制思想:外交上閉關鎖國,嚴格限制對外貿易。(4)要堅持科技革命:堅持改革開放等答案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明治維新、中國在“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落伍”的表現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12.(2020八下·越城期末)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爭史、探索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碑界。”——《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陳旭麓)(1)陳旭麓先生所說的戰爭指什么戰爭?談談你對“這場戰爭是一塊碑界”這句話的理解。(2)近代中國面臨著與西方國家日益擴大的差距,社會不同政治派別掀起向西方學習的熱潮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結合下列圖片反映的史實加以說明。【答案】(1)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追與英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民地半封建社會。(2)地主階級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興辦新式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等,開啟中國經濟領城的近代化步伐,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御作用。資產階級維新派倡導立學會、辦報刊,呼吁實行君主立憲制的活動,起到啟發民明智,制造輿論的作用,資產階級改良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維新變法的局面逐步形成。【知識點】鴉片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開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圖1圖2反映的是洋務運動,圖3圖4反映的是戊戌變法,圍繞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成就加以說明即可。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與英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民地半封建社會。(2)地主階級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興辦新式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等,開啟中國經濟領城的近代化步伐,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御作用。資產階級維新派倡導立學會、辦報刊,呼吁實行君主立憲制的活動,起到啟發民明智,制造輿論的作用,資產階級改良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維新變法的局面逐步形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史實。1 / 1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考試社會法治試題(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下·越城期末)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該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設置臺灣府 B.實行改土歸流C.設立宣政院 D.設立駐藏大臣2.(2020八下·越城期末)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部分),它反映的學習主題最有可能的是( )設立宣政院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實行改土歸流 實行金瓶掣簽制A.強化專制皇權 B.鞏固國家統一C.抵御外來侵略 D.挽救民族危機3.(2020八下·越城期末)他反對思想僵化,強調獨立思考,主張維新變法,并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啟蒙思想,比盧梭早100年,堪稱啟蒙主義之先驅。這里的他是( )A.王陽明 B.康有為 C.李贄 D.黃宗羲4.(2020八下·越城期末)有學者說:“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這種說法的依據在于法國是( )A.文藝復興的起點 B.啟蒙運動的中心C.科學革命的開端 D.宗教改革的中心5.(2020八下·越城期末)有學者認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這里“分水嶺”的含義是( )A.資產階級革命開啟了一個新時代B.世界從封閉走向開放C.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現實生活中來D.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6.(2020八下·越城期末)人們將美國作為“從歐洲汲取營養,發展自己”的典范。從政治制度的角度說,美國從歐洲汲取的營養包括( )①人民主權思想 ②三權分立學說③君主立憲制度 ④自由平等原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0八下·越城期末)馬克思說:“在美國歷史上和人類歷史上,林肯必將與華盛頓齊名。”他這么說是因為林肯( )A.通過《權利法案》,規定國王必須依法行使權力B.通過《獨立宣言》,第一次以國家的名義宣布人民的權利神圣不可侵犯C.頒布《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維護了美國的統一D.制定1787年憲法,確立美國是由各州聯合組成的聯邦制國家8.(2020八下·奉化期末)依法治國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英法美等國在社會巨變中制定了許多法律文件,開啟了現代法治社會的先河。其中最早為君主立憲制奠定法律基礎的是( )A.英國《權利法案》 B.法國《人權宣言》C.美國《獨立宣言》 D.美國1787年憲法9.(2020八下·越城期末)學習歷史應該了解它的來龍去脈。下列有關歷史事件中因果聯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A.清朝的廠衛制度使專制達到了頂峰B.查理一世的統治致使巴黎人民爆發起義C.波士頓傾茶事件標志獨立戰爭爆發D.羅伯斯比爾的一系列措施使法國大革命達到頂峰10.(2020八下·越城期末)清朝后期是中國歷史上又一重大轉折時期,除政治、經濟領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外,文化教育領域也出現了深刻的變革。下列不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是( )A.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B.近代報刊和新式出版業的出現和發展C.民族資產階級紛紛開辦工廠D.新式學堂大量涌現和科舉制度的廢除二、綜合題11.(2020八下·越城期末)新舊力量的交替中,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新力量 資料一:革命給某些舊工業中心帶來了貧窮、失業和不滿,但是在整體上卻給國家帶來了財富、機會和繁榮,并且注定要改變中世紀英格蘭的面貌。 ——《經濟史評論》 ⑴資料一中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它給西方國家帶來哪些變化? ⑷結合新舊力量的對比,綜合三則資料,我們可以獲得哪一啟示?資料二:近代日本不僅沒有淪為西方工業化“中心”的邊緣或者半邊緣,反而躋身當時世界強國之列,并分享西方建立的現代殖民體系利益,因而被認為是一個“稀有的例外——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⑵近代日本“沒有淪為西方工業化‘中心'邊緣或者半邊緣”的原因是什么?舊力量 資料三:盡管從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來看,明清農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橫向比較,清前期的中國已經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落伍了。——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 ⑶中國在“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落伍”的表現有哪些?12.(2020八下·越城期末)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爭史、探索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碑界。”——《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陳旭麓)(1)陳旭麓先生所說的戰爭指什么戰爭?談談你對“這場戰爭是一塊碑界”這句話的理解。(2)近代中國面臨著與西方國家日益擴大的差距,社會不同政治派別掀起向西方學習的熱潮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結合下列圖片反映的史實加以說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結合所學知識,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2年初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683年,清朝軍隊打敗鄭氏奪取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A項設置臺灣府是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臺灣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題意;B項實行改土歸流是明清兩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的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不符合題意;C項設立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設置的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D項設立駐藏大臣是清朝設置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在臺灣建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2.【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加強對我國西北地區的管轄;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改土歸流”, 加強了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管理;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簽”制度,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這些措施都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ACD三項和題干學習筆記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鞏固國家統一最有可能是某同學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及學生的歸納能力。重點掌握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措施。3.【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黃宗羲反對思想僵化,強調獨立思考,主張維新變法,并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啟蒙思想,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黃宗羲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黃宗羲的思想主張。4.【答案】B【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是啟蒙運動發展起來的時代。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們傳播資產階級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的解放,加速了法國大革命的到來,為整個歐洲甚至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貢獻。因此就思想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又是法國的歐洲。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啟蒙運動的中心是題干說法的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5.【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從15世紀開始,歐洲的航海家開始了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所以把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是題干里“分水嶺”的含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注意識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6.【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英國創立了君主立憲制,被譽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與典范;美國則在吸收、借鑒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國情加以調整,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本國的政治制度體系趨于完善。③不符合題意,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是美國從歐洲汲取的營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的政治制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7.【答案】C【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9世紀中期,圍繞著奴隸制的廢存問題,美國北方和南方的矛盾再也無法調和,1861年,南部聯盟挑起內戰,美國南北戰爭爆發。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北方獲得了雄厚的兵源,1865年,北方取得了南北戰爭的勝利。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重大貢獻。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頒布《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維護了美國的統一是題干說法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林肯的貢獻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林肯的貢獻。8.【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A項英國《權利法案》最早為君主立憲制奠定法律基礎,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權利法案》影響的準確記憶。應把握君主立憲制的確立。9.【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皇權膨脹【解析】【分析】A項清朝的廠衛制度使專制達到了頂峰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封建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B項查理一世的統治致使巴黎人民爆發起義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查理一世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的國王,路易十六的統治致使巴黎人民爆發起義;C項波士頓傾茶事件標志獨立戰爭爆發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波士頓傾茶事件是北美獨立戰爭爆發的導火線,來克星頓的槍聲標志獨立戰爭爆發;D項羅伯斯比爾的一系列措施使法國大革命達到頂峰表述正確,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自由、平等、博愛”成為共和國的政治口號,次年,法王路易十六被判死刑,送上斷頭臺,此后,以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派掌握了國家政權,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君主專制、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本題解題關鍵是前后知識點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10.【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清朝后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重大轉折時期,這一時期,除了政治、經濟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文化教育領域也出現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了系列深刻的變革。其中影響較大的是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 近代報刊和新式出版業的蓬勃發展, 以及興學堂, 廢科舉等。ABD三項都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不符合題意;C項民族資產階級紛紛開辦工廠不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識記能力。掌握清末文化教育的革新。11.【答案】⑴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⑵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改革。通過全方位學習西方的科技、政治制度、思想等,成為亞洲第一個邁進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并很快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⑶政治上中國封建君主專制皇權達到頂峰,腐敗:經濟上中國仍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思想上大興文字獄,控制思想:外交上閉關鎖國,嚴格限制對外貿易。⑷要堅持科技革命:堅持改革開放等答案即可。【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根據資料一中的“革命給某些舊工業中心……改變中世紀英格蘭的面貌”可知,指的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2)19世紀中期日本進行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這次改革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逐漸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開端,是日本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所以日本沒有淪為西方工業化“中心”的邊緣或者半邊緣。(3)從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外交方面加以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2)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改革。通過全方位學習西方的科技、政治制度、思想等,成為亞洲第一個邁進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并很快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3)政治上中國封建君主專制皇權達到頂峰,腐敗:經濟上中國仍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思想上大興文字獄,控制思想:外交上閉關鎖國,嚴格限制對外貿易。(4)要堅持科技革命:堅持改革開放等答案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明治維新、中國在“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落伍”的表現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12.【答案】(1)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追與英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民地半封建社會。(2)地主階級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興辦新式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等,開啟中國經濟領城的近代化步伐,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御作用。資產階級維新派倡導立學會、辦報刊,呼吁實行君主立憲制的活動,起到啟發民明智,制造輿論的作用,資產階級改良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維新變法的局面逐步形成。【知識點】鴉片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開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圖1圖2反映的是洋務運動,圖3圖4反映的是戊戌變法,圍繞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成就加以說明即可。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與英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民地半封建社會。(2)地主階級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興辦新式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等,開啟中國經濟領城的近代化步伐,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御作用。資產階級維新派倡導立學會、辦報刊,呼吁實行君主立憲制的活動,起到啟發民明智,制造輿論的作用,資產階級改良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維新變法的局面逐步形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考試社會法治試題(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考試社會法治試題(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