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余姚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2020八下·余姚期末)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A.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發展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機C.資本主義經濟發展D.民族仇殺列強侵略導致社會政治動蕩不安【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明清時期,對內鞏固統治,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立伊犁將軍,冊封達賴和班禪,設駐藏大臣等措施,都加強了各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對外:抗擊倭寇;收復臺灣,抗擊沙俄等維護了祖國的主權和統一。ACD三項都不是明清時期的歷史發展主流,不符合題意;B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機是明清時期的歷史發展主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清朝歷史特點的有關史實。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020八下·余姚期末)文物承載著歷史。下圖是《清朝開荒執照》、清政府規定各地無主荒地、任由流民和官兵開墾。它反映了清朝( )A.鼓勵農村集市 B.邊境貿易繁榮C.重視農業生產 D.商業市鎮興盛【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文物承載著歷史,清朝開荒執照(如圖)是清政府將州縣衛所荒地無主者分給流民及官兵屯種,并有官府給以印信執照,它說明清朝重視農業的發展。清初的統治者認識到恢復經濟,尤其是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是“國之大計”。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帝王,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并有了較大的發展,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重視農業生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清朝前期,耕地面積不斷擴大,大片荒蕪的土地得到開墾。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3.(2020八下·余姚期末)清朝對皇權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事件是( )A.廢除丞相 B.實行科舉制C.建立廠衛制度 D.設立軍機處【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為加強君主專制,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調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傳達執行。軍機處的設立表明我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A項廢除丞相的是明朝,不符合題意;B項實行科舉制不是是清朝對皇權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事件,不符合題意;C項建立廠衛制度是在明朝,不符合題意;D項設立軍機處是清朝對皇權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軍機處的設立。識記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4.(2019八下·嘉興期中)下列圖示是我國歷代政府管轄某邊疆地區的行政或軍事機構,這一地區是( )A.西藏 B.蒙古 C.新疆 D.臺灣【答案】C【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是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統轄的開始.唐朝時,為加強對新疆的管轄,唐太宗時期設立了安西都護府,武則天時期,設立了北庭都護府.清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為加強對新疆的管理,設立伊犁將軍管理新疆。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點評】本題以行政或軍事機構管轄的地區為切入點,考查我國歷代政府對新疆的管理措施,有一定的難度。5.(2018八下·三門期末)清朝大興文字獄,反映了清王朝( )①專制集權的強化 ②在民族問題上實行民族分化政策③實行文化專制主義 ④加強了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統治,加強皇權,加強思想控制,實行文化專制,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民族分化政策是解決民族問題的,并非是民族分化政策,故排除含有②的選項。C項①③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文化專制的有關知識。6.(2020八下·余姚期末)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 )A.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與發展B.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傳統社會結構解體D.西學東漸,中國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沖擊【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7.(2020八下·余姚期末)它被譽為“百戲之祖”,有著南曲輕柔婉轉的特點,北曲慷慨激昂的聲腔、將詩詞歌賦等糅合一起,與柔美的舞姿相結合,給人以充分的藝術享受、它是( )A.京劇 B.黃梅戲 C.昆曲 D.越劇【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昆曲誕生在明代,流行于江蘇昆山帶,被稱為“百戲之祖”。有著南曲輕柔婉轉的特點,北曲慷慨激昂的聲腔,將詩詞歌賦等糅合一起,與柔美的舞姿相結合,給人以充分的藝術享受。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有著南曲輕柔婉轉的特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昆曲的準確識記能力。識記昆曲的相關史實,知道昆曲,又稱昆劇、昆腔,原是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的昆山腔。明朝時,經過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發展,表演藝術日趨成熟,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8.(2020八下·余姚期末)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在我國迅速蔓延。2009年,甲型H1N1等疫病也在我國快速傳播。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 )A.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B.李時珍的《本草綱目》C.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D.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在行醫的同時,到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搜集民間藥方,廣泛采集標本,并親自試驗藥物性能,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他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這部內容豐富,考訂詳細,附有大量插圖。后來陸續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題干選項中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A項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不符合題意;B項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被稱為“東方醫學巨典”,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符合題意;C項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不符合題意;D項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知道《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9.(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選項不是下圖中兩位歷史人物的共同點的是( )A.反抗外國侵略 B.東南沿海抗倭C.是民族英雄 D.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嚴重,明政府派遣戚繼光等抗倭。戚繼光組建了一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戚家軍”,1561年在臺州地區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此后又率軍開赴福建和廣東,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ACD三項都是戚繼光和鄭成功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B項東南沿海抗倭的是戚繼光,和鄭成功無關,不是戚繼光和鄭成功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戚繼光和鄭成功的共同點及學生的比較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識記戚繼光抗倭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史實。10.(2020八下·余姚期末)在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提出“三權分立”學說的思想家是( )A.孟德斯鳩 B.伏爾泰 C.盧梭 D.牛頓【答案】A【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孟德斯鳩提出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倡導天賦人權學說。A項孟德斯鳩在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提出“三權分立”學說,符合題意;B項伏爾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他激烈抨擊天主教會的罪惡行徑,指出教皇的勢力是建立在“成見和無知”基礎上的他把教士稱作“文明的惡棍”,罵教皇是“兩足禽獸”。針對天主教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提出“打倒卑鄙無恥的東西”“消滅敗類”的戰斗口號,不符合題意;C項盧梭否定封建王權,認為人民有權推翻違反民意、侵犯人權的政府。主張每個人生而自由、平等,從而進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權說”;為了探討國家是怎樣產生的,又提出了“社會契約論”,不符合題意;D項牛頓不是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是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三大定律,創立了微積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孟德斯鳩思想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11.(2020八下·余姚期末)老師在復習課上與學生一起作了一幅思維導圖,該圖反映的主題是( )A.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B.新體制的創立C.工業文明的浪潮 D.民族復興的新道路【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人權宣言》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羅伯斯庇爾是法國大革命的領導人,法國通過法國大革命確立了共和制;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人,《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法律文獻,它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之后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圖片中的事件都與新體制的創立有關。ACD三項都不是題干思維導圖反映的主題,不符合題意;B項新體制的創立是題干思維導圖反映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把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文獻聯系起來,綜合性強,要注意區分它們之間的異同,重點掌握英國、英國和美國通過的文獻和政治制度。12.(2020八下·余姚期末)17~18世紀,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專制制度的阻礙B.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C.殖民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D.“君權神授”學說同議會矛盾的激化【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法國大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是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故17~18世紀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共同原因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ACD三項都不是17~18世紀,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共同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是17~18世紀,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共同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共同原因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理解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的史實。13.(2020八下·余姚期末)2020是美國獨立戰爭爆發245周年,某團體欲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地舉行紀念活動,最適合舉辦這次活動的地點是( )A.萊克星頓 B.薩拉托加 C.約克鎮 D.華盛頓【答案】A【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775年,來克星頓的槍聲打響了北美獨立戰爭第一槍,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的開始。故某團體欲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地舉行紀念活動,最適合舉辦這次活動的地點是萊克星頓。A項萊克星頓最適合舉辦這次活動,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標志的識記能力。識記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過程、結果和影響的相關史實。14.(2020八下·余姚期末)2019年12月1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兩項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條款,并啟動把彈劾案移交參議院審理的程序。這體現了美國政治體制實行的原則是( )A.國會至上 B.聯邦至上 C.分權與制約 D.民主集中制【答案】C【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眾議院可以通過兩項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說明美國國家機構實行權力分立和權力制衡原則,美國國會有彈劾總統的權力。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分權與制約是題干材料體現的美國政治體制實行的原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1787年憲法》的原則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正確把握《1787年憲法》的相關知識。15.(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事件與拿破侖無關的是( )A.多次打敗反法聯盟 B.1812年遠征俄國C.主持制定了民法典 D.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答案】D【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拿破侖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建立帝國后,對內頒布《民法典》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對外多次打敗反法聯盟,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1812年,拿破侖率領軍隊遠征俄羅斯失利,拿破侖于1814年和1815年兩度戰敗并被流放。遭遇過滑鐵盧戰役,改變了他及帝國的命運,1821年,拿破侖病逝于圣赫勒拿島。ABC三項都是拿破侖的事跡,不符合題意;D項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與拿破侖無關,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建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拿破侖的識記能力。熟練掌握拿破侖的主要活動即可得出正確答案。16.(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歷史事件,按照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鄭和第一次下西洋②英國“光榮革命”③美國誕生④法國大革命爆發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①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②英國“光榮革命”發生在1689年,③美國誕生于1776年,④法國大革命爆發于1789年。按照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③④。A項①②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大事件的準確識記。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17.(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圖是“英國經濟發展圖”,這一時期,經濟快速發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A.壟斷組織的出現 B.君主立憲制的確立C.黑奴貿易 D.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英國經濟發展圖”反映的是1800年~1870年之間的經濟發展,這一時期處于英國兩次工業革命時期,這一時期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是經濟快速發展最主要的原因。A項壟斷組織的出現有利于生產發展,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君主立憲制的確定是政治前提,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黑奴貿易為英國早期資本主義發展準備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和題干不符合,不符合題意;D項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是英國1800——1870年經濟快速發展最主要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柱狀圖信息。18.(2020八下·余姚期末)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們既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歡欣,也體驗到很多新的痛苦。“痛苦”指的是( )A.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B.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庭,社會地位提高C.工業革命后,城市規模越來越大D.工業化進程中,環境污染嚴重,貧富分化加劇【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西方各國先后成為發達的工業國,伴隨著工業化,社會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人口增長;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歐洲大眾教育的興起;城鎮化加快;階級矛盾尖銳;環境污染嚴重等。這些變化,人口增長;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歐洲大眾教育的興起、城鎮化加快促進了人類發展,階級矛盾尖銳,環境污染嚴重阻礙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避害趨利,揚長避短。ABC三項屬于工業革命的積極影響,使“人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歡欣”,不符合題意;D項工業化進程中,環境污染嚴重,貧富分化加劇是“痛苦”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重點掌握工業革命的影響。19.(2020八下·余姚期末)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其內容包括( )①空想社會主義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③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④科學社會主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成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組成的。B項②③④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求識記掌握重要史實。20.(2020八下·余姚期末)以下關于《共產黨宣言》的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 )A.宣稱“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的偉大號召B.是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C.是第一部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著作D.其發表標志著巴黎公社的建立【答案】D【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了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發表。《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共產黨宣言》是第一部系統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著作,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ABC三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其發表標志著巴黎公社的建立說法錯誤,符合題意,《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共產黨宣言》的相關史實。識記《共產黨宣言》的起草者、內容和意義。21.(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屬于“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是( )A.阻止奧地利回歸 B.開展工業革命C.抗擊法蘭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統一【答案】D【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鐵血宰相”俾斯麥通過王朝戰爭完成德國統一,穩定了社會秩序,促進了德國經濟的迅速發展。ABC三項都不是“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不符合題意;D項完成德意志的統一屬于“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22.(2020八下·余姚期末)如下圖是“三角貿易”示意圖,其中②處航程中運輸的主要是( )A.黑人奴隸 B.黃金白銀 C.火器、物品 D.蔗糖、煙草【答案】A【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解析】【分析】從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為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他們從歐洲出發,乘船到非洲,攜帶槍支、雜物等;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擄獲黑人后運往美洲,然后把黑奴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然后帶著滿船的金銀和歐洲需要的經濟作物返回歐洲。題干圖片“三角貿易”示意圖中②處航程中運輸的主要是黑人奴隸。A項黑人奴隸是②處航程中運輸的主要內容,符合題意;B項黃金白銀是③處航程中運輸的主要內容,不符合題意;CD兩項是①處航程中運輸的主要內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角貿易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三角貿易的相關史實。23.(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發明,按照出現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電燈 ②蒸汽機車 ③飛機 ④有線電話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①電燈是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鐘表匠亨利·戈貝爾制成的,這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電燈,②蒸汽機車是1814年發明的,③飛機是1903年發明的,④有線電話是1876年發明的,按照出現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②①④③。D項②①④③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要求識記兩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24.(2020八下·余姚期末)圓明園馬首銅像在火燒圓明園時流失,2019年11月由香港愛國人士捐贈給國家文物局。馬首銅像流失于( )A.第一次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甲午中日戰爭【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馬首銅像等流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思考解答,需要準確識記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間。25.(2020八下·余姚期末)識讀歷史地圖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右圖為某一戰爭形勢示意圖,下列表述中與這場戰爭相關的是( )A.戰后南京被迫開放成通商口岸B.中國開始喪失領土主權C.引發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D.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由圖中“平壤、旅順、威海衛、黃海”等信息可知,圖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馬關條約》的簽訂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引發了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AB兩項是《南京條約》的影響,不符合題意;C項引發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與甲午戰爭相關,符合題意;D項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的是《辛丑條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識讀歷史地圖是本題的解題關鍵。26.(2020八下·余姚期末)2019年12月17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在三亞入列,標志著中國海軍正式進入雙航母時代。下列歷史人物中,曾為中國的海軍事業作出重大貢獻或犧牲的有( )①李鴻章 ②鄧世昌 ③容閎 ④張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李鴻章從事洋務活動三十余年,創辦中國近代第一批軍事工業、民用企業,創建近代中國第一支海軍,為中國的海軍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甲午中日戰爭黃海海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住旗艦,指揮艦艇沖鋒向前。在彈盡的關頭,他下令朝日艦撞去,最后被魚雷擊中,鄧世昌與二百多名戰士壯烈犧牲。A項①②曾為中國的海軍事業作出重大貢獻或犧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為中國的海軍事業作出重大貢獻或犧牲的人物。要求識記掌握重要史實。27.(2020八下·余姚期末)同學們學習了《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發現兩個不平等條約的內容有許多相似處,下面哪項是兩個條約的相似之處?( )①賠款 ②割地 ③開放通商口岸 ④允許開設工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賠償英國2100萬元,割香港島給英國,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后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①②③是《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相似之處,④允許開設工廠是《馬關條約》的內容,不是《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相似之處。A項①②③是《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相似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和比較能力。28.(2020八下·余姚期末)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強對中國輸出資本 B.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C.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D.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19世紀末,甲午中日戰后,《馬關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被迫放寬了民間設廠限制,激發了民間興辦實業的熱潮,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ABC三項都不是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是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建議學生全面認識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及其發展狀況。29.(2020八下·余姚期末)一位學者認為:“教育近代化是整個社會近代化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關鍵部分。”下列能夠體現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史實是( )①廢除科舉制度 ②創辦京師大學堂③頒布《奏定學堂章程》 ④成立江南制造總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戊戌變法時期創辦的京師大學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為北京大學),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創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京師大學堂開辦后,科舉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維新變法的失敗,科舉考試又恢復了八股文,大學堂的學生只有考取科舉,才能取得做官的資格。每到科舉試期,學生紛紛請假赴考。這樣國家得不到急需的軍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務派大臣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普遍興辦學校。清政府迫于形勢,擬定了《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學程的新式教育體制,并于1905年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A項①②③能夠體現中國教育近代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教育近代化的相關史實。識記廢除科舉制度、創辦京師大學堂等的相關史實。30.(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屬于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人們的共同追求是( )A.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挽救民族危亡B.發展資本主義政治制度C.鎮壓農民運動D.推動維新變法【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人都對中國的前途充滿 憂患意識,都有世界眼光,希望借助西方的先進技術、 優勢發展中國,使中國富強。A項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挽救民族危亡屬于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人們的共同追求,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人們的共同追求,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人們的共同追求。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3小題,共40分。)31.(2020八下·余姚期末)學習歷史的方法多種多樣,同學們能從不同的學習方法中汲取智慧,豐富知識。請你運用所掌握的歷史方法和技能完成以下學習任務。任務一:【運用年代尺-構建時空觀念】任務二:【材料研讀-解釋歷史現象】材料一: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的自序中說:該書“卷分前后”,是根據“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編排的。任務三:【賞析圖片--感受文化創新】任務四:【繪制簡圖--夢回航海時代】(1)下面歷史朝代年代尺上①處的朝代是 ,該朝代的建立者是 。(2)材料一中的著作歷史地位如何?這部書中,作者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珠玉類置于最后,這說明了什么?(3)以上圖片是哪一歷史時期作品?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什么?(4)圖中D航線的開辟者是 (填人名);圖中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線是 (填航線字母)【答案】(1)明朝;朱元璋。(2)歷史地位:《天工開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人文主義;(4)麥哲倫;A航線【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新航路開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由年代尺上的“1368年”可知,①處的朝代是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應天。(2)材料一中的著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這部書中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朱玉類置于最后,這說明了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神曲》《蒙娜麗莎》《哈姆雷特》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它們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潮。(4)1519年到1522年,麥哲倫從歐洲出發,橫渡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歐洲,實現了首次環球航行,因此D航線的開辟者是麥哲倫。1492年,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美洲大陸。故答案為:(1)明朝;朱元璋。(2)歷史地位:《天工開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人文主義。(4)麥哲倫;A航線。【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片和文字材料為背景,綜合考查明朝的建立、《天工開物》、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明朝的建立、《天工開物》、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32.(2020八下·余姚期末)革命或改革是推動大國崛起的兩種重要方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世紀60年代“機械化生產開始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廠把小作坊遠遠拋在后面,鐵路與輪船取代馬車和帆船”、這一巨變徹底改變了人類傳統的生產方式;19世紀70年代的革命更是照亮了人類前進的路。材料二:19世紀60年代,受工業文明浪潮的推動,一些國家發生了重大變革、成為后起的現代化國家。但大國崛起之路是各不相同的。(具體見下表)領導人物重大變革名稱 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 ① ②(1)材料一中的“巨變”和“革命”分別是以什么為標志的?(2)補充完成材料二的表格。(3)上述大國的崛起之路有何不同?給當時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4)大國的崛起之路,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有何借鑒和啟示?【答案】(1)蒸汽機的普遍使用(或:蒸汽機);電力的廣泛應用(或:電氣)。(2)①美國南北戰爭;②日本明治維新;(3)不同:俄國和日本是通過改革的方式實現崛起,而美國則通過革命(或戰爭)的方式實現崛起。影響:①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世界現代化的進程;②使一些國家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給亞非拉地區帶來沉重的苦難(4)啟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重視發展科技;堅持改革開放,順應歷史潮流;要重視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教興國;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要完善國家管理制度等。【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中的“18世紀60年代”“機械化生產開始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鐵路與輪船取代馬車和帆船”可知是工業革命,蒸汽機的發明及應用是工業革命的標志,由于蒸汽做動力,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關鍵材料一中的“19世紀70年代的革命”可知指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2)林肯領導了美國南北戰爭,解放了黑人奴隸,維護了國家統一。1868年,明治天皇頒布了詔書,實行明治維新,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逐步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成為日本歷史的轉折點。(3)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而美國內戰則是資產階級革命,所以俄國和日本是通過改革的方式實現崛起,而美國則通過革命(或戰爭)的方式實現崛起。影響從正反兩方面全面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蒸汽機的普遍使用(或:蒸汽機);電力的廣泛應用(或:電氣)。(2)①美國南北戰爭;②日本明治維新。(3)不同:俄國和日本是通過改革的方式實現崛起,而美國則通過革命(或戰爭)的方式實現崛起。影響:①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世界現代化的進程;②使一些國家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給亞非拉地區帶來沉重的苦難。(4)啟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重視發展科技;堅持改革開放,順應歷史潮流;要重視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教興國;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要完善國家管理制度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美國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工業革命、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美國內戰的史實。33.(2020八下·余姚期末)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經沉淪、抗爭與探索,不斷追逐同一個夢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沉淪】1840年到1949年的中國歷史經歷了“沉淪”、“谷底”、“上升”三個階段。在1840年一1901年期間,中國歷史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沉淪”。——摘編自《中國近代史稿》材料二:【抗爭】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不斷抗爭挽救民族危亡的歷史。面對民族危亡,以農民階級為主體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前者頒布了綱領性的文件,后者提出了鮮明的口號。——摘編自《中國近代史稿》材料三:【探索】李鴻章說:“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而梁啟超則認為: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本,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滴自《中國近現代史》上冊(1)根據所學結合材料一,中國從開始“沉淪”到完全沉淪到“谷底”的標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2)材料二中提到的兩次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分別是什么?材料所指“綱領性文件”和“口號”分別是什么?(3)概括材料三洋務派和維新派的主要觀點。簡要說明這兩個派別的探索為什么不能挽救民族危亡?【答案】(1)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定《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年到1901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定《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開始“沉淪”:鴉片戰爭;沉淪到“谷底”;《辛丑條約》的簽訂。(2)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天朝田畝制度》;扶清、滅洋(3)觀點: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新派則認為變法的根本在于改變官制(或政治制度)因為洋務派沒有根本上改變腐朽的封建制度,最終失敗;而維新派由于資產階級的力量不夠強大,在頑固派的鎮壓下失敗。【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學者所謂“沉淪”的真實含義是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定《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年到1901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定《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材料二中提到的兩次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分別是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清朝國內階級矛盾空前激化,農民起義風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發動了金田起義,并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太平天國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但它堅持斗爭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太平天國運動成為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最高峰。甲午中日戰爭后,隨著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深入,一些外國教會也猖狂的欺壓中國人民。19世紀末,列強的侵略加劇了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使廣大的中國人民深受其害。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掀起了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綱領性文件和口號分別是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義和團的口號為扶清、滅洋。(3)據材料“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可知,李鴻章主張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為此他們掀起了洋務運動。梁啟超認為,變法的根本在于培育人才,人才的培育在于創辦學校,學校的創立在于改變科舉制度,而這一切要辦成功,在于改變封建官制,“官制”即政治制度。洋務運動是清政府的自救運動,因為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最終破產了,戊戌變法最終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被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鎮壓失敗了。故答案為:(1)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定《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年到1901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定《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開始“沉淪”:鴉片戰爭;沉淪到“谷底”:《辛丑條約》的簽訂。(2)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天朝田畝制度》;扶清、滅洋。(3)觀點: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新派則認為變法的根本在于改變官制(或政治制度)因為洋務派沒有根本上改變腐朽的封建制度,最終失敗;而維新派由于資產階級的力量不夠強大,在頑固派的鎮壓下失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材料考查了《南京條約》、《辛丑條約》、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 / 1浙江省余姚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2020八下·余姚期末)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A.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發展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機C.資本主義經濟發展D.民族仇殺列強侵略導致社會政治動蕩不安2.(2020八下·余姚期末)文物承載著歷史。下圖是《清朝開荒執照》、清政府規定各地無主荒地、任由流民和官兵開墾。它反映了清朝( )A.鼓勵農村集市 B.邊境貿易繁榮C.重視農業生產 D.商業市鎮興盛3.(2020八下·余姚期末)清朝對皇權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事件是( )A.廢除丞相 B.實行科舉制C.建立廠衛制度 D.設立軍機處4.(2019八下·嘉興期中)下列圖示是我國歷代政府管轄某邊疆地區的行政或軍事機構,這一地區是( )A.西藏 B.蒙古 C.新疆 D.臺灣5.(2018八下·三門期末)清朝大興文字獄,反映了清王朝( )①專制集權的強化 ②在民族問題上實行民族分化政策③實行文化專制主義 ④加強了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2020八下·余姚期末)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 )A.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與發展B.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傳統社會結構解體D.西學東漸,中國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沖擊7.(2020八下·余姚期末)它被譽為“百戲之祖”,有著南曲輕柔婉轉的特點,北曲慷慨激昂的聲腔、將詩詞歌賦等糅合一起,與柔美的舞姿相結合,給人以充分的藝術享受、它是( )A.京劇 B.黃梅戲 C.昆曲 D.越劇8.(2020八下·余姚期末)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在我國迅速蔓延。2009年,甲型H1N1等疫病也在我國快速傳播。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 )A.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B.李時珍的《本草綱目》C.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D.徐光啟的《農政全書》9.(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選項不是下圖中兩位歷史人物的共同點的是( )A.反抗外國侵略 B.東南沿海抗倭C.是民族英雄 D.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10.(2020八下·余姚期末)在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提出“三權分立”學說的思想家是( )A.孟德斯鳩 B.伏爾泰 C.盧梭 D.牛頓11.(2020八下·余姚期末)老師在復習課上與學生一起作了一幅思維導圖,該圖反映的主題是( )A.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B.新體制的創立C.工業文明的浪潮 D.民族復興的新道路12.(2020八下·余姚期末)17~18世紀,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專制制度的阻礙B.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C.殖民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D.“君權神授”學說同議會矛盾的激化13.(2020八下·余姚期末)2020是美國獨立戰爭爆發245周年,某團體欲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地舉行紀念活動,最適合舉辦這次活動的地點是( )A.萊克星頓 B.薩拉托加 C.約克鎮 D.華盛頓14.(2020八下·余姚期末)2019年12月1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兩項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條款,并啟動把彈劾案移交參議院審理的程序。這體現了美國政治體制實行的原則是( )A.國會至上 B.聯邦至上 C.分權與制約 D.民主集中制15.(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事件與拿破侖無關的是( )A.多次打敗反法聯盟 B.1812年遠征俄國C.主持制定了民法典 D.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6.(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歷史事件,按照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鄭和第一次下西洋②英國“光榮革命”③美國誕生④法國大革命爆發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17.(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圖是“英國經濟發展圖”,這一時期,經濟快速發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A.壟斷組織的出現 B.君主立憲制的確立C.黑奴貿易 D.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18.(2020八下·余姚期末)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們既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歡欣,也體驗到很多新的痛苦。“痛苦”指的是( )A.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B.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庭,社會地位提高C.工業革命后,城市規模越來越大D.工業化進程中,環境污染嚴重,貧富分化加劇19.(2020八下·余姚期末)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其內容包括( )①空想社會主義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③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④科學社會主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2020八下·余姚期末)以下關于《共產黨宣言》的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 )A.宣稱“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的偉大號召B.是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C.是第一部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著作D.其發表標志著巴黎公社的建立21.(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屬于“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是( )A.阻止奧地利回歸 B.開展工業革命C.抗擊法蘭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統一22.(2020八下·余姚期末)如下圖是“三角貿易”示意圖,其中②處航程中運輸的主要是( )A.黑人奴隸 B.黃金白銀 C.火器、物品 D.蔗糖、煙草23.(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發明,按照出現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電燈 ②蒸汽機車 ③飛機 ④有線電話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24.(2020八下·余姚期末)圓明園馬首銅像在火燒圓明園時流失,2019年11月由香港愛國人士捐贈給國家文物局。馬首銅像流失于( )A.第一次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甲午中日戰爭25.(2020八下·余姚期末)識讀歷史地圖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右圖為某一戰爭形勢示意圖,下列表述中與這場戰爭相關的是( )A.戰后南京被迫開放成通商口岸B.中國開始喪失領土主權C.引發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D.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26.(2020八下·余姚期末)2019年12月17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在三亞入列,標志著中國海軍正式進入雙航母時代。下列歷史人物中,曾為中國的海軍事業作出重大貢獻或犧牲的有( )①李鴻章 ②鄧世昌 ③容閎 ④張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7.(2020八下·余姚期末)同學們學習了《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發現兩個不平等條約的內容有許多相似處,下面哪項是兩個條約的相似之處?( )①賠款 ②割地 ③開放通商口岸 ④允許開設工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8.(2020八下·余姚期末)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強對中國輸出資本 B.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C.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D.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29.(2020八下·余姚期末)一位學者認為:“教育近代化是整個社會近代化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關鍵部分。”下列能夠體現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史實是( )①廢除科舉制度 ②創辦京師大學堂③頒布《奏定學堂章程》 ④成立江南制造總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0.(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屬于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人們的共同追求是( )A.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挽救民族危亡B.發展資本主義政治制度C.鎮壓農民運動D.推動維新變法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3小題,共40分。)31.(2020八下·余姚期末)學習歷史的方法多種多樣,同學們能從不同的學習方法中汲取智慧,豐富知識。請你運用所掌握的歷史方法和技能完成以下學習任務。任務一:【運用年代尺-構建時空觀念】任務二:【材料研讀-解釋歷史現象】材料一: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的自序中說:該書“卷分前后”,是根據“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編排的。任務三:【賞析圖片--感受文化創新】任務四:【繪制簡圖--夢回航海時代】(1)下面歷史朝代年代尺上①處的朝代是 ,該朝代的建立者是 。(2)材料一中的著作歷史地位如何?這部書中,作者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珠玉類置于最后,這說明了什么?(3)以上圖片是哪一歷史時期作品?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什么?(4)圖中D航線的開辟者是 (填人名);圖中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線是 (填航線字母)32.(2020八下·余姚期末)革命或改革是推動大國崛起的兩種重要方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世紀60年代“機械化生產開始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廠把小作坊遠遠拋在后面,鐵路與輪船取代馬車和帆船”、這一巨變徹底改變了人類傳統的生產方式;19世紀70年代的革命更是照亮了人類前進的路。材料二:19世紀60年代,受工業文明浪潮的推動,一些國家發生了重大變革、成為后起的現代化國家。但大國崛起之路是各不相同的。(具體見下表)領導人物重大變革名稱 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 ① ②(1)材料一中的“巨變”和“革命”分別是以什么為標志的?(2)補充完成材料二的表格。(3)上述大國的崛起之路有何不同?給當時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4)大國的崛起之路,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有何借鑒和啟示?33.(2020八下·余姚期末)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經沉淪、抗爭與探索,不斷追逐同一個夢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沉淪】1840年到1949年的中國歷史經歷了“沉淪”、“谷底”、“上升”三個階段。在1840年一1901年期間,中國歷史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沉淪”。——摘編自《中國近代史稿》材料二:【抗爭】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不斷抗爭挽救民族危亡的歷史。面對民族危亡,以農民階級為主體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前者頒布了綱領性的文件,后者提出了鮮明的口號。——摘編自《中國近代史稿》材料三:【探索】李鴻章說:“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而梁啟超則認為: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本,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滴自《中國近現代史》上冊(1)根據所學結合材料一,中國從開始“沉淪”到完全沉淪到“谷底”的標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2)材料二中提到的兩次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分別是什么?材料所指“綱領性文件”和“口號”分別是什么?(3)概括材料三洋務派和維新派的主要觀點。簡要說明這兩個派別的探索為什么不能挽救民族危亡?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明清時期,對內鞏固統治,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立伊犁將軍,冊封達賴和班禪,設駐藏大臣等措施,都加強了各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對外:抗擊倭寇;收復臺灣,抗擊沙俄等維護了祖國的主權和統一。ACD三項都不是明清時期的歷史發展主流,不符合題意;B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機是明清時期的歷史發展主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清朝歷史特點的有關史實。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文物承載著歷史,清朝開荒執照(如圖)是清政府將州縣衛所荒地無主者分給流民及官兵屯種,并有官府給以印信執照,它說明清朝重視農業的發展。清初的統治者認識到恢復經濟,尤其是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是“國之大計”。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帝王,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并有了較大的發展,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重視農業生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清朝前期,耕地面積不斷擴大,大片荒蕪的土地得到開墾。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3.【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為加強君主專制,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調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傳達執行。軍機處的設立表明我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A項廢除丞相的是明朝,不符合題意;B項實行科舉制不是是清朝對皇權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事件,不符合題意;C項建立廠衛制度是在明朝,不符合題意;D項設立軍機處是清朝對皇權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軍機處的設立。識記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4.【答案】C【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是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統轄的開始.唐朝時,為加強對新疆的管轄,唐太宗時期設立了安西都護府,武則天時期,設立了北庭都護府.清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為加強對新疆的管理,設立伊犁將軍管理新疆。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點評】本題以行政或軍事機構管轄的地區為切入點,考查我國歷代政府對新疆的管理措施,有一定的難度。5.【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統治,加強皇權,加強思想控制,實行文化專制,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民族分化政策是解決民族問題的,并非是民族分化政策,故排除含有②的選項。C項①③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文化專制的有關知識。6.【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7.【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昆曲誕生在明代,流行于江蘇昆山帶,被稱為“百戲之祖”。有著南曲輕柔婉轉的特點,北曲慷慨激昂的聲腔,將詩詞歌賦等糅合一起,與柔美的舞姿相結合,給人以充分的藝術享受。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有著南曲輕柔婉轉的特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昆曲的準確識記能力。識記昆曲的相關史實,知道昆曲,又稱昆劇、昆腔,原是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的昆山腔。明朝時,經過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發展,表演藝術日趨成熟,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8.【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在行醫的同時,到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搜集民間藥方,廣泛采集標本,并親自試驗藥物性能,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他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這部內容豐富,考訂詳細,附有大量插圖。后來陸續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題干選項中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A項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不符合題意;B項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被稱為“東方醫學巨典”,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符合題意;C項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不符合題意;D項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知道《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9.【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嚴重,明政府派遣戚繼光等抗倭。戚繼光組建了一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戚家軍”,1561年在臺州地區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此后又率軍開赴福建和廣東,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ACD三項都是戚繼光和鄭成功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B項東南沿海抗倭的是戚繼光,和鄭成功無關,不是戚繼光和鄭成功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戚繼光和鄭成功的共同點及學生的比較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識記戚繼光抗倭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史實。10.【答案】A【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孟德斯鳩提出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倡導天賦人權學說。A項孟德斯鳩在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提出“三權分立”學說,符合題意;B項伏爾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他激烈抨擊天主教會的罪惡行徑,指出教皇的勢力是建立在“成見和無知”基礎上的他把教士稱作“文明的惡棍”,罵教皇是“兩足禽獸”。針對天主教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提出“打倒卑鄙無恥的東西”“消滅敗類”的戰斗口號,不符合題意;C項盧梭否定封建王權,認為人民有權推翻違反民意、侵犯人權的政府。主張每個人生而自由、平等,從而進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權說”;為了探討國家是怎樣產生的,又提出了“社會契約論”,不符合題意;D項牛頓不是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是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三大定律,創立了微積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孟德斯鳩思想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11.【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人權宣言》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羅伯斯庇爾是法國大革命的領導人,法國通過法國大革命確立了共和制;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人,《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法律文獻,它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之后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圖片中的事件都與新體制的創立有關。ACD三項都不是題干思維導圖反映的主題,不符合題意;B項新體制的創立是題干思維導圖反映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把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文獻聯系起來,綜合性強,要注意區分它們之間的異同,重點掌握英國、英國和美國通過的文獻和政治制度。12.【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法國大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是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故17~18世紀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共同原因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ACD三項都不是17~18世紀,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共同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是17~18世紀,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共同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共同原因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理解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的史實。13.【答案】A【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775年,來克星頓的槍聲打響了北美獨立戰爭第一槍,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的開始。故某團體欲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地舉行紀念活動,最適合舉辦這次活動的地點是萊克星頓。A項萊克星頓最適合舉辦這次活動,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標志的識記能力。識記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過程、結果和影響的相關史實。14.【答案】C【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眾議院可以通過兩項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說明美國國家機構實行權力分立和權力制衡原則,美國國會有彈劾總統的權力。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分權與制約是題干材料體現的美國政治體制實行的原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1787年憲法》的原則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正確把握《1787年憲法》的相關知識。15.【答案】D【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拿破侖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建立帝國后,對內頒布《民法典》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對外多次打敗反法聯盟,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1812年,拿破侖率領軍隊遠征俄羅斯失利,拿破侖于1814年和1815年兩度戰敗并被流放。遭遇過滑鐵盧戰役,改變了他及帝國的命運,1821年,拿破侖病逝于圣赫勒拿島。ABC三項都是拿破侖的事跡,不符合題意;D項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與拿破侖無關,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建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拿破侖的識記能力。熟練掌握拿破侖的主要活動即可得出正確答案。16.【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①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②英國“光榮革命”發生在1689年,③美國誕生于1776年,④法國大革命爆發于1789年。按照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③④。A項①②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大事件的準確識記。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17.【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英國經濟發展圖”反映的是1800年~1870年之間的經濟發展,這一時期處于英國兩次工業革命時期,這一時期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是經濟快速發展最主要的原因。A項壟斷組織的出現有利于生產發展,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君主立憲制的確定是政治前提,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黑奴貿易為英國早期資本主義發展準備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和題干不符合,不符合題意;D項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是英國1800——1870年經濟快速發展最主要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柱狀圖信息。18.【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西方各國先后成為發達的工業國,伴隨著工業化,社會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人口增長;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歐洲大眾教育的興起;城鎮化加快;階級矛盾尖銳;環境污染嚴重等。這些變化,人口增長;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歐洲大眾教育的興起、城鎮化加快促進了人類發展,階級矛盾尖銳,環境污染嚴重阻礙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避害趨利,揚長避短。ABC三項屬于工業革命的積極影響,使“人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歡欣”,不符合題意;D項工業化進程中,環境污染嚴重,貧富分化加劇是“痛苦”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重點掌握工業革命的影響。19.【答案】B【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成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組成的。B項②③④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求識記掌握重要史實。20.【答案】D【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了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發表。《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共產黨宣言》是第一部系統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著作,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ABC三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其發表標志著巴黎公社的建立說法錯誤,符合題意,《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共產黨宣言》的相關史實。識記《共產黨宣言》的起草者、內容和意義。21.【答案】D【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鐵血宰相”俾斯麥通過王朝戰爭完成德國統一,穩定了社會秩序,促進了德國經濟的迅速發展。ABC三項都不是“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不符合題意;D項完成德意志的統一屬于“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22.【答案】A【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解析】【分析】從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為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他們從歐洲出發,乘船到非洲,攜帶槍支、雜物等;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擄獲黑人后運往美洲,然后把黑奴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然后帶著滿船的金銀和歐洲需要的經濟作物返回歐洲。題干圖片“三角貿易”示意圖中②處航程中運輸的主要是黑人奴隸。A項黑人奴隸是②處航程中運輸的主要內容,符合題意;B項黃金白銀是③處航程中運輸的主要內容,不符合題意;CD兩項是①處航程中運輸的主要內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角貿易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三角貿易的相關史實。23.【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①電燈是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鐘表匠亨利·戈貝爾制成的,這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電燈,②蒸汽機車是1814年發明的,③飛機是1903年發明的,④有線電話是1876年發明的,按照出現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②①④③。D項②①④③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要求識記兩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24.【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馬首銅像等流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思考解答,需要準確識記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間。25.【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由圖中“平壤、旅順、威海衛、黃海”等信息可知,圖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馬關條約》的簽訂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引發了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AB兩項是《南京條約》的影響,不符合題意;C項引發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與甲午戰爭相關,符合題意;D項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的是《辛丑條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識讀歷史地圖是本題的解題關鍵。26.【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李鴻章從事洋務活動三十余年,創辦中國近代第一批軍事工業、民用企業,創建近代中國第一支海軍,為中國的海軍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甲午中日戰爭黃海海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住旗艦,指揮艦艇沖鋒向前。在彈盡的關頭,他下令朝日艦撞去,最后被魚雷擊中,鄧世昌與二百多名戰士壯烈犧牲。A項①②曾為中國的海軍事業作出重大貢獻或犧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為中國的海軍事業作出重大貢獻或犧牲的人物。要求識記掌握重要史實。27.【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賠償英國2100萬元,割香港島給英國,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后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①②③是《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相似之處,④允許開設工廠是《馬關條約》的內容,不是《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相似之處。A項①②③是《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相似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和比較能力。28.【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19世紀末,甲午中日戰后,《馬關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被迫放寬了民間設廠限制,激發了民間興辦實業的熱潮,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ABC三項都不是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是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建議學生全面認識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及其發展狀況。29.【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戊戌變法時期創辦的京師大學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為北京大學),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創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京師大學堂開辦后,科舉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維新變法的失敗,科舉考試又恢復了八股文,大學堂的學生只有考取科舉,才能取得做官的資格。每到科舉試期,學生紛紛請假赴考。這樣國家得不到急需的軍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務派大臣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普遍興辦學校。清政府迫于形勢,擬定了《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學程的新式教育體制,并于1905年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A項①②③能夠體現中國教育近代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教育近代化的相關史實。識記廢除科舉制度、創辦京師大學堂等的相關史實。30.【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人都對中國的前途充滿 憂患意識,都有世界眼光,希望借助西方的先進技術、 優勢發展中國,使中國富強。A項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挽救民族危亡屬于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人們的共同追求,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人們的共同追求,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人們的共同追求。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1.【答案】(1)明朝;朱元璋。(2)歷史地位:《天工開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人文主義;(4)麥哲倫;A航線【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新航路開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由年代尺上的“1368年”可知,①處的朝代是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應天。(2)材料一中的著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這部書中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朱玉類置于最后,這說明了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神曲》《蒙娜麗莎》《哈姆雷特》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它們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潮。(4)1519年到1522年,麥哲倫從歐洲出發,橫渡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歐洲,實現了首次環球航行,因此D航線的開辟者是麥哲倫。1492年,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美洲大陸。故答案為:(1)明朝;朱元璋。(2)歷史地位:《天工開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人文主義。(4)麥哲倫;A航線。【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片和文字材料為背景,綜合考查明朝的建立、《天工開物》、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明朝的建立、《天工開物》、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32.【答案】(1)蒸汽機的普遍使用(或:蒸汽機);電力的廣泛應用(或:電氣)。(2)①美國南北戰爭;②日本明治維新;(3)不同:俄國和日本是通過改革的方式實現崛起,而美國則通過革命(或戰爭)的方式實現崛起。影響:①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世界現代化的進程;②使一些國家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給亞非拉地區帶來沉重的苦難(4)啟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重視發展科技;堅持改革開放,順應歷史潮流;要重視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教興國;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要完善國家管理制度等。【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中的“18世紀60年代”“機械化生產開始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鐵路與輪船取代馬車和帆船”可知是工業革命,蒸汽機的發明及應用是工業革命的標志,由于蒸汽做動力,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關鍵材料一中的“19世紀70年代的革命”可知指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2)林肯領導了美國南北戰爭,解放了黑人奴隸,維護了國家統一。1868年,明治天皇頒布了詔書,實行明治維新,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逐步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成為日本歷史的轉折點。(3)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而美國內戰則是資產階級革命,所以俄國和日本是通過改革的方式實現崛起,而美國則通過革命(或戰爭)的方式實現崛起。影響從正反兩方面全面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蒸汽機的普遍使用(或:蒸汽機);電力的廣泛應用(或:電氣)。(2)①美國南北戰爭;②日本明治維新。(3)不同:俄國和日本是通過改革的方式實現崛起,而美國則通過革命(或戰爭)的方式實現崛起。影響:①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世界現代化的進程;②使一些國家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給亞非拉地區帶來沉重的苦難。(4)啟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重視發展科技;堅持改革開放,順應歷史潮流;要重視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教興國;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要完善國家管理制度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美國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工業革命、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美國內戰的史實。33.【答案】(1)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定《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年到1901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定《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開始“沉淪”:鴉片戰爭;沉淪到“谷底”;《辛丑條約》的簽訂。(2)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天朝田畝制度》;扶清、滅洋(3)觀點: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新派則認為變法的根本在于改變官制(或政治制度)因為洋務派沒有根本上改變腐朽的封建制度,最終失敗;而維新派由于資產階級的力量不夠強大,在頑固派的鎮壓下失敗。【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學者所謂“沉淪”的真實含義是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定《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年到1901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定《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材料二中提到的兩次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分別是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清朝國內階級矛盾空前激化,農民起義風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發動了金田起義,并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太平天國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但它堅持斗爭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太平天國運動成為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最高峰。甲午中日戰爭后,隨著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深入,一些外國教會也猖狂的欺壓中國人民。19世紀末,列強的侵略加劇了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使廣大的中國人民深受其害。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掀起了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綱領性文件和口號分別是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義和團的口號為扶清、滅洋。(3)據材料“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可知,李鴻章主張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為此他們掀起了洋務運動。梁啟超認為,變法的根本在于培育人才,人才的培育在于創辦學校,學校的創立在于改變科舉制度,而這一切要辦成功,在于改變封建官制,“官制”即政治制度。洋務運動是清政府的自救運動,因為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最終破產了,戊戌變法最終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被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鎮壓失敗了。故答案為:(1)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定《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年到1901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定《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開始“沉淪”:鴉片戰爭;沉淪到“谷底”:《辛丑條約》的簽訂。(2)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天朝田畝制度》;扶清、滅洋。(3)觀點: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新派則認為變法的根本在于改變官制(或政治制度)因為洋務派沒有根本上改變腐朽的封建制度,最終失敗;而維新派由于資產階級的力量不夠強大,在頑固派的鎮壓下失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材料考查了《南京條約》、《辛丑條約》、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余姚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余姚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