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19九上·余姚期末)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的標志是( ?。?br/>A.土地改革完成 B.三大戰役勝利C.南京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2.(2019九上·余姚期末)“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之間不允許稱‘老爺’’大人’,而改稱為’先生’‘同志’等?!边@場“革命”( ?。?br/>A.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B.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C.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3.(2019九上·余姚期末)2019年10月,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行。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與武漢有關的是( )A. B.C. D.4.(2019九上·余姚期末)1942年,英美蘇中等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雖然各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并不一致,但為了共同目標,他們互相配合支援。此次“聯合”的共同目標是( )A.推行綏靖政策 B.摧毀法西斯C.規劃戰后格局 D.建立聯合國5.(2019九上·余姚期末)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活動組合正確的是( )①李大釗——創辦了《青年雜志》②周恩來——領導了南昌起義③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④鄧小平一一參加了重慶談判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6.(2019九上·余姚期末)2019年是二戰爆發80周年。下列著名戰役,按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戰役 ②柏林戰役③不列顛之戰 ④莫斯科保衛戰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7.(2019九上·余姚期末)歷史場景再現歷史事件。以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歷史場景與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直接相關的有( ?。?br/>①美國珍珠港海軍突然遭到日軍飛機的瘋狂轟炸②蘇美英三國首腦在德黑蘭達成共識并合影留念③盟軍部隊橫渡英吉利海峽發起大規模登陸戰役④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雅爾塔游說斯大林對日作戰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8.(2019九上·余姚期末)2019年是五四運動爆發10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五四運動進展圖。材料二:“中國青年運動有良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是永遠奮斗?!薄珴蓶|(1)由材料一可知五四運動的直接起因是什么?它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2)材料一中所說的“條約”是指什么?試分析中國為什么拒約簽字?(3)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發揮了先鋒的作用。請再例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則史實印證材料二中毛澤東的觀點。(4)奮斗的青春最美麗。談談新時代的青少年如何繼承和弘揚五四精神,綻放美麗青春?9.(2019九上·余姚期末)實現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夢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委員長和我(毛澤東)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國共兩黨繼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缽。同宗同源,存續相依?!?br/>——電影《建國大業》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楊(指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訓話,一再強調,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緊。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中華民族抗日全史》材料三:“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br/>——1937年7月17口蔣介石《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材料四:“當此國難極端嚴重民族生命存亡絕續之時,我們為著挽救祖國的危亡,在和平統一團結御侮的基礎上,已經與中國國民黨獲得了諒解,而共赴國難了?!?br/>——1937年《國共合作宣言》(1)材料一中的“中山先生”在南京成立了什么政權?(2)從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蔣介石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史實,簡析推動蔣介石態度變化的原因。(3)聯系材料四,用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已經與國民黨“獲得了諒解”的表現并列舉“共赴國難”的史實。(4)上述信息對我們實現中國夢有何啟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西藏和平解放【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對知識的識記。2.【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等可知這里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孫中山是我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組織成立了興中會、中國同盟會,闡發“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掌握辛亥革命的意義。3.【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第二天清晨,起義軍完全占領武昌城。12日,起義軍完全控制武漢三鎮。史稱“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清朝統治土崩瓦解。A項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與武漢有關,符合題意;BCD三項反映的歷史事件都與武漢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成功舉辦為切入點,考查武昌起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武昌起義的相關史實。4.【答案】B【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摧毀法西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雖然各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并不一致,但為了共同目標,它們互相配合支援,建立國際反法西斯聯盟。ACD三項都不是此次“聯合”的共同目標,不符合題意;B項摧毀法西斯是此次“聯合”的共同目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題干材料為依托,考查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5.【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興起。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①④組合不正確。B項②③組合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要歷史人物功績的掌握。掌握李大釗、周恩來、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歷史功績及影響。6.【答案】D【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的轉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①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于1942年7月;②柏林戰役發生在1945年4月;③不列顛之戰發生在1940年5月;④莫斯科保衛戰發生在1941年6月;綜上,③④①②排序正確。D項③④①②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史實的能力。7.【答案】B【知識點】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為盡快打敗德日法西斯,早日結束戰爭,美英蘇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了首次會晤,史稱“德黑蘭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開辟第二戰場問題。1944年6月,經過長期周密準備,美英盟軍從英國出發,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盟國武裝力量開始從東西南三面圍攻德國,突破了希特勒所吹噓的“大西洋鐵壁”,使法西斯德國陷入了蘇聯和英、美盟軍東西夾擊的鐵鉗中,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粉碎德國法西斯的最后決戰階段。②③符合題意。B項②③與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直接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黑蘭會議、諾曼底登陸的相關史實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理解與識記德黑蘭會議、諾曼底登陸的相關史實。8.【答案】(1)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2)《凡爾賽條約》。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全國人民的斗爭;《凡爾賽條約》是幾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制定的不平等條約;中國代表團成員顧維鈞等人強烈的愛國心等。(3)1935年的一二 九運動,北平青年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4)新時代青少年應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立志報效祖國;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等。【知識點】五四運動;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帝國主義國家在法國巴黎簽署了《凡爾賽和約》,和約規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交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后,1919年5月四日,群雄憤怒的北京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運動。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2)1919年,帝國主義國家在法國巴黎簽署了《凡爾賽和約》,和約規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交給日本。五四運動中工人和商人斗爭的堅決性和徹底性以及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再加上中國代表團成員顧維鈞等人強烈的愛國心等,中國代表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3)根據材料二中的“中國青年運動“這一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數千名學生冒著嚴寒聚集在新華門前,向國民黨當局請愿,他們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并舉行示威游行,這就是著名 的“一二 九運動”;這場愛國救亡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新時代青少年應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立志報效祖國;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等。故答案為:(1)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2)《凡爾賽條約》。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全國人民的斗爭;《凡爾賽條約》是幾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制定的不平等條約;中國代表團成員顧維鈞等人強烈的愛國心等。(3)1935年的一二 九運動,北平青年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4)新時代青少年應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立志報效祖國;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一二 九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五四運動、一二 九運動的史實。9.【答案】(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2)變化:從主張剿共到聯共準備抗戰。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北三省,企圖侵占華北,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日本全面侵華。(3)表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史實:國民黨組織太原會戰,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參加會戰,取得平型關戰役的勝利。(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凝心聚力、堅韌不拔、鍥而不舍,奮力開啟時代新征程。【知識點】辛亥革命;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中華民國的正式成立。(2)材料二中的“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表明蔣介石主張剿共;材料三中的“......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切之決心。”表明蔣介石聯合共產黨準備抗戰。1931年日軍制造九一八事變,進而侵占東北三省,1935年日本把侵略鷹爪伸向了華北地區,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促使蔣介石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變化。(3)1937年9月,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開始全民族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盧溝橋事變后,日軍進犯山西,國民政府組織太原會戰。1937年9月,一支驕橫的日軍向平型關開進,八路軍一五師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體現了國共兩黨軍隊的合作抗戰。(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2)變化:從主張剿共到聯共準備抗戰。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北三省,企圖侵占華北,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日本全面侵華。(3)表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史實:國民黨組織太原會戰,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參加會戰,取得平型關戰役的勝利。(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凝心聚力、堅韌不拔、鍥而不舍,奮力開啟時代新征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爭的史實。1 / 1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19九上·余姚期末)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的標志是( )A.土地改革完成 B.三大戰役勝利C.南京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答案】D【知識點】西藏和平解放【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對知識的識記。2.(2019九上·余姚期末)“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之間不允許稱‘老爺’’大人’,而改稱為’先生’‘同志’等?!边@場“革命”( )A.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B.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C.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等可知這里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孫中山是我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組織成立了興中會、中國同盟會,闡發“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掌握辛亥革命的意義。3.(2019九上·余姚期末)2019年10月,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行。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與武漢有關的是( ?。?br/>A. B.C. D.【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第二天清晨,起義軍完全占領武昌城。12日,起義軍完全控制武漢三鎮。史稱“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清朝統治土崩瓦解。A項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與武漢有關,符合題意;BCD三項反映的歷史事件都與武漢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成功舉辦為切入點,考查武昌起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武昌起義的相關史實。4.(2019九上·余姚期末)1942年,英美蘇中等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雖然各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并不一致,但為了共同目標,他們互相配合支援。此次“聯合”的共同目標是( ?。?br/>A.推行綏靖政策 B.摧毀法西斯C.規劃戰后格局 D.建立聯合國【答案】B【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摧毀法西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雖然各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并不一致,但為了共同目標,它們互相配合支援,建立國際反法西斯聯盟。ACD三項都不是此次“聯合”的共同目標,不符合題意;B項摧毀法西斯是此次“聯合”的共同目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題干材料為依托,考查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5.(2019九上·余姚期末)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活動組合正確的是( ?。?br/>①李大釗——創辦了《青年雜志》②周恩來——領導了南昌起義③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④鄧小平一一參加了重慶談判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興起。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①④組合不正確。B項②③組合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要歷史人物功績的掌握。掌握李大釗、周恩來、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歷史功績及影響。6.(2019九上·余姚期末)2019年是二戰爆發80周年。下列著名戰役,按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戰役 ②柏林戰役③不列顛之戰 ④莫斯科保衛戰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答案】D【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的轉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①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于1942年7月;②柏林戰役發生在1945年4月;③不列顛之戰發生在1940年5月;④莫斯科保衛戰發生在1941年6月;綜上,③④①②排序正確。D項③④①②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史實的能力。7.(2019九上·余姚期末)歷史場景再現歷史事件。以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歷史場景與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直接相關的有( ?。?br/>①美國珍珠港海軍突然遭到日軍飛機的瘋狂轟炸②蘇美英三國首腦在德黑蘭達成共識并合影留念③盟軍部隊橫渡英吉利海峽發起大規模登陸戰役④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雅爾塔游說斯大林對日作戰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為盡快打敗德日法西斯,早日結束戰爭,美英蘇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了首次會晤,史稱“德黑蘭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開辟第二戰場問題。1944年6月,經過長期周密準備,美英盟軍從英國出發,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盟國武裝力量開始從東西南三面圍攻德國,突破了希特勒所吹噓的“大西洋鐵壁”,使法西斯德國陷入了蘇聯和英、美盟軍東西夾擊的鐵鉗中,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粉碎德國法西斯的最后決戰階段。②③符合題意。B項②③與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直接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黑蘭會議、諾曼底登陸的相關史實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理解與識記德黑蘭會議、諾曼底登陸的相關史實。二、非選擇題8.(2019九上·余姚期末)2019年是五四運動爆發10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五四運動進展圖。材料二:“中國青年運動有良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是永遠奮斗?!薄珴蓶|(1)由材料一可知五四運動的直接起因是什么?它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2)材料一中所說的“條約”是指什么?試分析中國為什么拒約簽字?(3)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發揮了先鋒的作用。請再例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則史實印證材料二中毛澤東的觀點。(4)奮斗的青春最美麗。談談新時代的青少年如何繼承和弘揚五四精神,綻放美麗青春?【答案】(1)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ò屠韬蜁蠈⒌聡谏綎|的權益轉讓給日本)。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2)《凡爾賽條約》。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全國人民的斗爭;《凡爾賽條約》是幾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制定的不平等條約;中國代表團成員顧維鈞等人強烈的愛國心等。(3)1935年的一二 九運動,北平青年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4)新時代青少年應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立志報效祖國;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等。【知識點】五四運動;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帝國主義國家在法國巴黎簽署了《凡爾賽和約》,和約規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交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后,1919年5月四日,群雄憤怒的北京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運動。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2)1919年,帝國主義國家在法國巴黎簽署了《凡爾賽和約》,和約規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交給日本。五四運動中工人和商人斗爭的堅決性和徹底性以及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再加上中國代表團成員顧維鈞等人強烈的愛國心等,中國代表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3)根據材料二中的“中國青年運動“這一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數千名學生冒著嚴寒聚集在新華門前,向國民黨當局請愿,他們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并舉行示威游行,這就是著名 的“一二 九運動”;這場愛國救亡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新時代青少年應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立志報效祖國;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等。故答案為:(1)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ò屠韬蜁蠈⒌聡谏綎|的權益轉讓給日本)。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2)《凡爾賽條約》。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全國人民的斗爭;《凡爾賽條約》是幾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制定的不平等條約;中國代表團成員顧維鈞等人強烈的愛國心等。(3)1935年的一二 九運動,北平青年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4)新時代青少年應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立志報效祖國;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一二 九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五四運動、一二 九運動的史實。9.(2019九上·余姚期末)實現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夢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委員長和我(毛澤東)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國共兩黨繼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缽。同宗同源,存續相依?!?br/>——電影《建國大業》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楊(指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訓話,一再強調,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緊。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中華民族抗日全史》材料三:“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br/>——1937年7月17口蔣介石《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材料四:“當此國難極端嚴重民族生命存亡絕續之時,我們為著挽救祖國的危亡,在和平統一團結御侮的基礎上,已經與中國國民黨獲得了諒解,而共赴國難了。”——1937年《國共合作宣言》(1)材料一中的“中山先生”在南京成立了什么政權?(2)從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蔣介石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史實,簡析推動蔣介石態度變化的原因。(3)聯系材料四,用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已經與國民黨“獲得了諒解”的表現并列舉“共赴國難”的史實。(4)上述信息對我們實現中國夢有何啟示?【答案】(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2)變化:從主張剿共到聯共準備抗戰。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北三省,企圖侵占華北,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日本全面侵華。(3)表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史實:國民黨組織太原會戰,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參加會戰,取得平型關戰役的勝利。(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凝心聚力、堅韌不拔、鍥而不舍,奮力開啟時代新征程。【知識點】辛亥革命;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中華民國的正式成立。(2)材料二中的“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表明蔣介石主張剿共;材料三中的“......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切之決心?!北砻魇Y介石聯合共產黨準備抗戰。1931年日軍制造九一八事變,進而侵占東北三省,1935年日本把侵略鷹爪伸向了華北地區,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促使蔣介石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變化。(3)1937年9月,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開始全民族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盧溝橋事變后,日軍進犯山西,國民政府組織太原會戰。1937年9月,一支驕橫的日軍向平型關開進,八路軍一五師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體現了國共兩黨軍隊的合作抗戰。(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2)變化:從主張剿共到聯共準備抗戰。原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北三省,企圖侵占華北,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日本全面侵華。(3)表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史實:國民黨組織太原會戰,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參加會戰,取得平型關戰役的勝利。(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凝心聚力、堅韌不拔、鍥而不舍,奮力開啟時代新征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爭的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