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開學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開學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開學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讀圖2,回答問題。
(1)西成高鐵是世界首條穿越艱險山脈的高鐵,成都站所處區域A為(  )
A.黃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長江中下游平原 D.華北平原
(2)下列描述與西成高鐵途徑地區風土人情最可能相符的是(  )
A.金黃的麥浪到碧綠的稻田 B.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C.菠蘿與椰子林斑斕交織 D.沙海連天的荒漠
2.(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今年6、7月,我國南方地區入梅時間較常年偏早,暴雨比常年明顯偏多,多地出現澇災。這反映了季風的(  )
A.不穩定性 B.雨熱同期性 C.季節性 D.穩定性
3.(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讀圖3,回答問題。
(1)下列對巴西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東部瀕臨大西洋
②全部位于熱帶
③位于西半球
④地跨南北半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讀圖可知,巴西人口主要分布于(  )
A.中部內陸 B.亞馬孫平原 C.東南沿海 D.西部地區
4.(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及至始皇……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有(  )
A.推行科舉制、實行三省六部制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廢丞相、推行內閣制
D.推行郡縣制、統一貨幣和度量衡
5.(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宋路振《九國志》記載:“唐哀帝時, 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這主要得益于(  )
A.造紙術的改進 B.火藥的發明
C.指南針的出現 D.印刷術的發明
6.(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自唐代鎮兵擁立留后,積習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國擅(挾制)于將”,為改變這種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設立軍機處 B.采取重文抑武策略
C.建立刺史制度 D.重用武將以制衡文臣
7.(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雍正帝要求“僧格(駐藏大臣)與達賴等和衷辦事,參與西藏日常管理”,其主要作用是(  )
A.維護統一名民族國家 B.強化皇權
C.加強文化專制 D.促進民族之間經濟交流
8.(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19世紀中后期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認為“日本想脫胎換骨,就必須脫亞入歐”,反映了當時(  )
A.日本全面學習西方 B.日本向中國學習
C.西方對日本的侵略 D.日本要加入歐洲組織
9.(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論從史出”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A.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譽為“啟蒙運動”的開端
B.《權利法案》的通過,標志著英國確立了民主共和制
C.《人權宣言》的發布,意味著法國走上了獨立的道路
D.玄奘西行,體現了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
10.(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19世紀末,“天演”“君主立憲”等術語成了愛國志士的口頭禪。這反映了(  )
A.維新變法運動 B.洋務運動
C.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D.閉關鎖國政策
二、非選擇題
11.(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浩瀚沙漠變綠洲。
材料一:
材料二:毛烏素沙漠主要位于A、B (見圖4)兩省交界處,曾經是個水草豐美的優質牧場,由于長期不合理開墾和戰亂,地面植被喪失殆盡,形成達4萬平方公里的沙漠。經過40多年的生態治理,600多萬畝流沙“止步”生綠,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黃河年輸沙量減少4億噸。
(1)讀圖4《毛烏素位置》,判斷A、B分別代表哪兩個省級行政區?
(2)依據上述材料,分析毛烏素沙漠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3)根據材料二,分析毛烏素沙漠的治理對保護黃河流域有何意義?又有何啟發?
12.(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縱觀歷史,海防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國家的興衰與榮辱。
材料一: 1500 年前后,世界終于沖破茫茫大海阻隔,海洋時代就此開啟。隨著歐洲商人活動范圍的空前擴大,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的直接商貿關系建立起來了,世界性商貿市場開始形成;英國這個僅有二十四萬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小小島國,竟然搶占了三千多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
材料二:然而中國,自鄭和后,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從此以后,海洋帶給中國人的不再是友誼和榮耀,而是噩夢的開始,骨肉的離散與悲歡。
材料三:清朝重臣李鴻章認為“欲求自強,仍非破除成見,定購鐵甲(艦)不可”,主張“防敵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師鐵甲船與守口大炮鐵船的重任”,“廢棄弓箭,專精火器,仿立外國船廠,購求西人機器。”
(1) “1500年前后,世界終于沖破茫茫大海阻隔”是指什么事件?依據材料一,分析這一事件對人類的影響。
(2)當海洋時代到來時,西方列強紛紛東來,舉兩例近代史上列強從沿海入侵中國并導致骨肉分離的戰爭及被離散的骨肉。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19世紀中后期清政府為加強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
13.(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大國崛起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
材料一: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和華盛頓紀念碑遙遙相望。有人說,是華盛頓創立了美國,是林肯拯救了美國。
材料二:美國立法權屬于國會,國會的決議須經總統批準,如未獲批準,經國會再次以2/3多數通過,即可直接生效。行政權屬于總統,但總統及其任命的政府不對國會負責。司法權有最高法院掌握,由總統任命、參議院同意的法官終身任職。
材料三:從阿巴拉契亞山脈到落基山脈,從墨西哥灣到加拿大,美國擁有遼闊、肥沃的土地和優良的氣候。經歷了南北戰爭極度混亂的美國,出現了令人驚異的經濟增長。在學習和引進歐洲最新科技的基礎上,19世紀中后期建立遍及全國各地的研究所和實驗室大膽地應用和創新,其中美國的電力電氣工業從一開始就走在世界前列,到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已躍居世界首位。
(1)華盛頓和林肯分別領導了美國歷史上哪兩次著名的戰爭?
(2)材料二體現了美國政治運行的什么原則?這一.原則是通過哪一部文件確立下來的?
(3)依據上述材料,分析美國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A
【知識點】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1)、西成高鐵是世界首條穿越艱險山脈的高鐵,成都站所處區域A為四川盆地。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成高鐵從陜西西安到成都,農作物的種類從小麥過渡到水稻。因此,西成高鐵沿線可以看到的是金黃的麥浪到碧綠的稻田。其他沒有經過。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西成高鐵途經我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是我國首條穿越秦嶺山脈的高速鐵路。線路自西安北站引出,自北向南穿越關中平原,秦嶺山脈,漢中平原等進入四川盆地,與成綿樂城際鐵路相連,接入成都東站。
2.【答案】A
【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今年6、7月,我國南方地區入梅時間較常年偏早,暴雨比常年明顯偏多,多地出現澇災。這反映了季風的不穩定性。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季風氣候,是指受季風支配地區的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干冷氣流影響,氣候寒冷,干燥少雨,氣候具有大陸性。季風氣候的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雨熱同期,對發展農業十分有利,因為在作物生長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時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應。
3.【答案】(1)D
(2)C
【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西的地理位置:①東部瀕臨大西洋,③位于西半球,④地跨南北半球, ①③④ ,正確。②大部分位于熱帶,不是全部,錯誤。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2)、讀圖可知,巴西人口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巴西位于南美洲東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厄瓜多爾除外)。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排行第五。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亞馬孫河流域。
4.【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為了鞏固統一,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
A項推行科舉制、實行三省六部制的是隋唐時期,不符合題意;
B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是漢武帝,不符合題意;
C項廢丞相、推行內閣制的是明太祖,不符合題意;
D項推行郡縣制、統一貨幣和度量衡是秦始皇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注意識記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影響。
5.【答案】B
【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火藥在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從材料中的“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等信息可以推斷,與之相關的發明應是火藥。
ACD三項與題干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火藥的發明是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發明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正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唐哀帝時”“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結合火藥運用于軍事分析。
6.【答案】B
【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宋代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轉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ACD三項都不是為改變題干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B項是采取重文抑武策略為改變題干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宋朝重文輕武政策的相關知識。
7.【答案】A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西藏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清朝對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A項維護統一名民族國家是雍正帝要求“僧格(駐藏大臣)與達賴等和衷辦事,參與西藏日常管理的主要作用,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是雍正帝要求“僧格(駐藏大臣)與達賴等和衷辦事,參與西藏日常管理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管轄西藏的作用。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
8.【答案】A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主張日本不應與鄰國一起共同復興東亞,應該脫離亞洲,與西方國家同甘共苦,說明福澤諭吉主張日本全方位向西方國家學習。
A項日本全面學習西方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題干信息、運用相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
9.【答案】D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A項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譽為“啟蒙運動”的開端對應不正確,文藝復興時期,哥白尼提出的“太陽中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不符合題意;
B項《權利法案》的通過,標志著英國確立了民主共和制對應不正確,《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不符合題意;
C項《人權宣言》的發布,意味著法國走上了獨立的道路對應不正確,法國在法國大革命前后是獨立的國家,《人權宣言》是為反對封建專治統治,闡明資產階級社會基本原則而提出的綱領性文獻,不符合題意;
D項玄奘西行,體現了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對應正確,唐朝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中外交往比較頻繁,玄奘西行是這一時期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體現了唐朝對外開放的政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10.【答案】A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維新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嚴復,在他的譯著《天演論》中,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生于今”的進步觀點,震動了當時的思想界,推進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維新變法運動開始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要求實行君主立憲制。
A項維新變法運動和題干中的“天演”“君主立憲”等術語相關,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中的“天演”“君主立憲”等術語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即可作答。注意識記中國近代化的歷程及重大事件。
11.【答案】(1)A:陜西省B:內蒙古自治區
(2)自然原因:毛烏素沙漠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較少。原因:由于人類長期不合理開墾和戰亂造成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3)減少黃河含沙量,有利于當地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合理開發資源、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1)、讀圖4《毛烏素位置》,A:陜西省B:內蒙古自治區。
(2)、依據上述材料,分析毛烏素沙漠的形成的自然原因:毛烏素沙漠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較少。人為原因:由于人類長期不合理開墾和戰亂造成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3)、根據材料二,分析毛烏素沙漠的治理可以減少黃河含沙量,有利于當地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啟示:因地制宜,合理開發資源、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點評】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農業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
12.【答案】(1)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國家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西方殖民者進行瘋狂的殖民擴張
(2)鴉片戰爭:香港島;甲午中日戰爭:臺灣島、澎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
(3)創辦軍事工業;建立北洋水師
【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1)據材料“1500年前后,世界終于沖破茫茫大海的阻隔,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所說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的事件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的開辟錘煉了歐洲人敢于冒險、勇于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拓展了人類活動的空間與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
(2)結合所學知識,1840年,英國艦隊從廣東海綿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后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1894年,中國北洋艦隊在黃海遭到日本艦隊的襲擊,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后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島給日本。
(3)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時期,我國在海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創辦了江南制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等,軍事工業并創辦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同時派人出國留學,學習海防知識,培養海軍人才。
故答案為:(1)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國家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西方殖民者進行瘋狂的殖民擴張。
(2)鴉片戰爭:香港島;甲午中日戰爭:臺灣島、澎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
(3)創辦軍事工業;建立北洋水師。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的開辟、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洋務運動的史實。
13.【答案】(1)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南北戰爭
(2)三權分立原則;美國《1787年憲法》
(3)①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獲得獨立,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②《1787年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③優越的自然環境;④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⑤學習吸收歐洲先進科技,重視研究創新,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取得巨大成就。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華盛頓領導了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林肯領導了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掃除了障礙。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體現了美國政治運行三權分立(或分權與制衡)的原則,這一原則是通過1787美國憲法確立下來的。
(3)依據材料一可知美國的崛起和美國獨立戰爭 、南北戰爭有關;依據材料二可知美國的崛起和《1787年憲法》有關;依據材料三可知美國的崛起和優越的自然環境、第二次工業革命、吸收歐洲先進科技,重視研究創新有關。
故答案為:(1)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南北戰爭。
(2)三權分立原則;美國《1787年憲法》。
(3)①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獲得獨立,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②《1787年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③優越的自然環境;④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⑤學習吸收歐洲先進科技,重視研究創新,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取得巨大成就。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的歷史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 / 1浙江省溫州市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開學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讀圖2,回答問題。
(1)西成高鐵是世界首條穿越艱險山脈的高鐵,成都站所處區域A為(  )
A.黃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長江中下游平原 D.華北平原
(2)下列描述與西成高鐵途徑地區風土人情最可能相符的是(  )
A.金黃的麥浪到碧綠的稻田 B.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C.菠蘿與椰子林斑斕交織 D.沙海連天的荒漠
【答案】(1)B
(2)A
【知識點】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1)、西成高鐵是世界首條穿越艱險山脈的高鐵,成都站所處區域A為四川盆地。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成高鐵從陜西西安到成都,農作物的種類從小麥過渡到水稻。因此,西成高鐵沿線可以看到的是金黃的麥浪到碧綠的稻田。其他沒有經過。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西成高鐵途經我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是我國首條穿越秦嶺山脈的高速鐵路。線路自西安北站引出,自北向南穿越關中平原,秦嶺山脈,漢中平原等進入四川盆地,與成綿樂城際鐵路相連,接入成都東站。
2.(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今年6、7月,我國南方地區入梅時間較常年偏早,暴雨比常年明顯偏多,多地出現澇災。這反映了季風的(  )
A.不穩定性 B.雨熱同期性 C.季節性 D.穩定性
【答案】A
【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今年6、7月,我國南方地區入梅時間較常年偏早,暴雨比常年明顯偏多,多地出現澇災。這反映了季風的不穩定性。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季風氣候,是指受季風支配地區的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干冷氣流影響,氣候寒冷,干燥少雨,氣候具有大陸性。季風氣候的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雨熱同期,對發展農業十分有利,因為在作物生長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時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應。
3.(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讀圖3,回答問題。
(1)下列對巴西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東部瀕臨大西洋
②全部位于熱帶
③位于西半球
④地跨南北半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讀圖可知,巴西人口主要分布于(  )
A.中部內陸 B.亞馬孫平原 C.東南沿海 D.西部地區
【答案】(1)D
(2)C
【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西的地理位置:①東部瀕臨大西洋,③位于西半球,④地跨南北半球, ①③④ ,正確。②大部分位于熱帶,不是全部,錯誤。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2)、讀圖可知,巴西人口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巴西位于南美洲東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厄瓜多爾除外)。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排行第五。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亞馬孫河流域。
4.(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及至始皇……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有(  )
A.推行科舉制、實行三省六部制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廢丞相、推行內閣制
D.推行郡縣制、統一貨幣和度量衡
【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為了鞏固統一,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
A項推行科舉制、實行三省六部制的是隋唐時期,不符合題意;
B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是漢武帝,不符合題意;
C項廢丞相、推行內閣制的是明太祖,不符合題意;
D項推行郡縣制、統一貨幣和度量衡是秦始皇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注意識記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影響。
5.(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宋路振《九國志》記載:“唐哀帝時, 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這主要得益于(  )
A.造紙術的改進 B.火藥的發明
C.指南針的出現 D.印刷術的發明
【答案】B
【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火藥在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從材料中的“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等信息可以推斷,與之相關的發明應是火藥。
ACD三項與題干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火藥的發明是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發明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正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唐哀帝時”“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結合火藥運用于軍事分析。
6.(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自唐代鎮兵擁立留后,積習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國擅(挾制)于將”,為改變這種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設立軍機處 B.采取重文抑武策略
C.建立刺史制度 D.重用武將以制衡文臣
【答案】B
【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宋代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轉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ACD三項都不是為改變題干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B項是采取重文抑武策略為改變題干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宋朝重文輕武政策的相關知識。
7.(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雍正帝要求“僧格(駐藏大臣)與達賴等和衷辦事,參與西藏日常管理”,其主要作用是(  )
A.維護統一名民族國家 B.強化皇權
C.加強文化專制 D.促進民族之間經濟交流
【答案】A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西藏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清朝對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A項維護統一名民族國家是雍正帝要求“僧格(駐藏大臣)與達賴等和衷辦事,參與西藏日常管理的主要作用,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是雍正帝要求“僧格(駐藏大臣)與達賴等和衷辦事,參與西藏日常管理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管轄西藏的作用。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
8.(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19世紀中后期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認為“日本想脫胎換骨,就必須脫亞入歐”,反映了當時(  )
A.日本全面學習西方 B.日本向中國學習
C.西方對日本的侵略 D.日本要加入歐洲組織
【答案】A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主張日本不應與鄰國一起共同復興東亞,應該脫離亞洲,與西方國家同甘共苦,說明福澤諭吉主張日本全方位向西方國家學習。
A項日本全面學習西方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題干信息、運用相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
9.(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論從史出”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A.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譽為“啟蒙運動”的開端
B.《權利法案》的通過,標志著英國確立了民主共和制
C.《人權宣言》的發布,意味著法國走上了獨立的道路
D.玄奘西行,體現了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
【答案】D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A項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譽為“啟蒙運動”的開端對應不正確,文藝復興時期,哥白尼提出的“太陽中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不符合題意;
B項《權利法案》的通過,標志著英國確立了民主共和制對應不正確,《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不符合題意;
C項《人權宣言》的發布,意味著法國走上了獨立的道路對應不正確,法國在法國大革命前后是獨立的國家,《人權宣言》是為反對封建專治統治,闡明資產階級社會基本原則而提出的綱領性文獻,不符合題意;
D項玄奘西行,體現了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對應正確,唐朝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中外交往比較頻繁,玄奘西行是這一時期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體現了唐朝對外開放的政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10.(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19世紀末,“天演”“君主立憲”等術語成了愛國志士的口頭禪。這反映了(  )
A.維新變法運動 B.洋務運動
C.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D.閉關鎖國政策
【答案】A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維新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嚴復,在他的譯著《天演論》中,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生于今”的進步觀點,震動了當時的思想界,推進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維新變法運動開始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要求實行君主立憲制。
A項維新變法運動和題干中的“天演”“君主立憲”等術語相關,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中的“天演”“君主立憲”等術語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即可作答。注意識記中國近代化的歷程及重大事件。
二、非選擇題
11.(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浩瀚沙漠變綠洲。
材料一:
材料二:毛烏素沙漠主要位于A、B (見圖4)兩省交界處,曾經是個水草豐美的優質牧場,由于長期不合理開墾和戰亂,地面植被喪失殆盡,形成達4萬平方公里的沙漠。經過40多年的生態治理,600多萬畝流沙“止步”生綠,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黃河年輸沙量減少4億噸。
(1)讀圖4《毛烏素位置》,判斷A、B分別代表哪兩個省級行政區?
(2)依據上述材料,分析毛烏素沙漠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3)根據材料二,分析毛烏素沙漠的治理對保護黃河流域有何意義?又有何啟發?
【答案】(1)A:陜西省B:內蒙古自治區
(2)自然原因:毛烏素沙漠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較少。原因:由于人類長期不合理開墾和戰亂造成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3)減少黃河含沙量,有利于當地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合理開發資源、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1)、讀圖4《毛烏素位置》,A:陜西省B:內蒙古自治區。
(2)、依據上述材料,分析毛烏素沙漠的形成的自然原因:毛烏素沙漠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較少。人為原因:由于人類長期不合理開墾和戰亂造成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3)、根據材料二,分析毛烏素沙漠的治理可以減少黃河含沙量,有利于當地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啟示:因地制宜,合理開發資源、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點評】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農業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
12.(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縱觀歷史,海防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國家的興衰與榮辱。
材料一: 1500 年前后,世界終于沖破茫茫大海阻隔,海洋時代就此開啟。隨著歐洲商人活動范圍的空前擴大,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的直接商貿關系建立起來了,世界性商貿市場開始形成;英國這個僅有二十四萬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小小島國,竟然搶占了三千多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
材料二:然而中國,自鄭和后,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從此以后,海洋帶給中國人的不再是友誼和榮耀,而是噩夢的開始,骨肉的離散與悲歡。
材料三:清朝重臣李鴻章認為“欲求自強,仍非破除成見,定購鐵甲(艦)不可”,主張“防敵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師鐵甲船與守口大炮鐵船的重任”,“廢棄弓箭,專精火器,仿立外國船廠,購求西人機器。”
(1) “1500年前后,世界終于沖破茫茫大海阻隔”是指什么事件?依據材料一,分析這一事件對人類的影響。
(2)當海洋時代到來時,西方列強紛紛東來,舉兩例近代史上列強從沿海入侵中國并導致骨肉分離的戰爭及被離散的骨肉。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19世紀中后期清政府為加強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國家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西方殖民者進行瘋狂的殖民擴張
(2)鴉片戰爭:香港島;甲午中日戰爭:臺灣島、澎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
(3)創辦軍事工業;建立北洋水師
【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1)據材料“1500年前后,世界終于沖破茫茫大海的阻隔,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所說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的事件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的開辟錘煉了歐洲人敢于冒險、勇于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拓展了人類活動的空間與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
(2)結合所學知識,1840年,英國艦隊從廣東海綿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后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1894年,中國北洋艦隊在黃海遭到日本艦隊的襲擊,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后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島給日本。
(3)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時期,我國在海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創辦了江南制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等,軍事工業并創辦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同時派人出國留學,學習海防知識,培養海軍人才。
故答案為:(1)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國家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西方殖民者進行瘋狂的殖民擴張。
(2)鴉片戰爭:香港島;甲午中日戰爭:臺灣島、澎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
(3)創辦軍事工業;建立北洋水師。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的開辟、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洋務運動的史實。
13.(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大國崛起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
材料一: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和華盛頓紀念碑遙遙相望。有人說,是華盛頓創立了美國,是林肯拯救了美國。
材料二:美國立法權屬于國會,國會的決議須經總統批準,如未獲批準,經國會再次以2/3多數通過,即可直接生效。行政權屬于總統,但總統及其任命的政府不對國會負責。司法權有最高法院掌握,由總統任命、參議院同意的法官終身任職。
材料三:從阿巴拉契亞山脈到落基山脈,從墨西哥灣到加拿大,美國擁有遼闊、肥沃的土地和優良的氣候。經歷了南北戰爭極度混亂的美國,出現了令人驚異的經濟增長。在學習和引進歐洲最新科技的基礎上,19世紀中后期建立遍及全國各地的研究所和實驗室大膽地應用和創新,其中美國的電力電氣工業從一開始就走在世界前列,到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已躍居世界首位。
(1)華盛頓和林肯分別領導了美國歷史上哪兩次著名的戰爭?
(2)材料二體現了美國政治運行的什么原則?這一.原則是通過哪一部文件確立下來的?
(3)依據上述材料,分析美國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南北戰爭
(2)三權分立原則;美國《1787年憲法》
(3)①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獲得獨立,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②《1787年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③優越的自然環境;④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⑤學習吸收歐洲先進科技,重視研究創新,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取得巨大成就。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華盛頓領導了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林肯領導了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掃除了障礙。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體現了美國政治運行三權分立(或分權與制衡)的原則,這一原則是通過1787美國憲法確立下來的。
(3)依據材料一可知美國的崛起和美國獨立戰爭 、南北戰爭有關;依據材料二可知美國的崛起和《1787年憲法》有關;依據材料三可知美國的崛起和優越的自然環境、第二次工業革命、吸收歐洲先進科技,重視研究創新有關。
故答案為:(1)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南北戰爭。
(2)三權分立原則;美國《1787年憲法》。
(3)①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獲得獨立,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②《1787年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③優越的自然環境;④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⑤學習吸收歐洲先進科技,重視研究創新,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取得巨大成就。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的歷史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嘉峪关市| 黄浦区| 三门峡市| 新津县| 旅游| 苏尼特右旗| 上饶县| 即墨市| 丽水市| 新建县| 克东县| 姜堰市| 固安县| 永寿县| 吉安县| 黄大仙区| 开江县| 绥滨县| 汝南县| 平山县| 桓台县| 贺兰县| 无为县| 孝感市| 册亨县| 新竹县| 太谷县| 定襄县| 绍兴市| 宁武县| 定远县| 韩城市| 雷波县| 韶山市| 文安县| 定南县| 青海省| 广宁县| 布拖县|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