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麗水市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20分)1.(2020七下·麗水期末)疫情期間,各地學校積極組織學生 利用網絡學習。為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某校對全體學生進行“網絡學習滿意度”的調查,最有可能采用的調查方法是( )A.文獻調查法 B.實地考察法 C.訪問調查法 D.問卷調查法2.(2020七下·麗水期末)下列是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輪廓圖,對其判斷正確的是( )①②③④①是我國最東端、最北端所在省區②是我國民族最多的省區③是這四個省區中人口密度最高的④是陸上鄰國最多的省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0七下·麗水期末)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自然與人文特點。下列關于我國重要城市的特色,表述正確的有( )①北京——我國的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②臺北——臺灣海上運輸的最大門戶③上海一一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④烏魯木齊——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0七下·麗水期末)讀《中國沿北緯30°地形剖面圖》,回答問題。(1)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區域景觀的描述,符合實際的有( )①甲地草場廣布,牦牛成群②丙地山高谷深,竹海連綿③乙地崎嶇不平,石林廣布④地河湖密布,稻谷飄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丙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其生產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A.玉米 B.油菜 C.小麥 D.水稻5.(2020七下·麗水期末)區域的人文狀況往往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對新疆的人口、城市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地理因素是( )A.光照 B.植被 C.水源 D.地形6.(2020七下·麗水期末)從圖表中獲取信息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如圖中可以獲得的信息是( )A.拉薩太陽能資源豐富是因為海拔高、緯度低B.拉薩的太陽能已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C.拉薩太陽輻射量最豐富,故有“日光城”之稱D.拉薩正在積極推進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7.(2020七下·麗水期末)為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某管委會做出新的規定:居民進出小區必須出示管委會發放的通行證。這規定說明規則( )①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現的②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③是人們行為的規范和準則④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0七下·麗水期末)事實是事物的真實情況,觀點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以下對麗水市教育現代化的描述,屬于觀點的是( )A.建成了“綠谷知行”研學實踐管理平臺B.麗水市教育正逐步向教育現代化目標奮進C.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率位居全省第一D.中小學教室空調安裝覆蓋率達到了85.67%9.(2020七下·麗水期末)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下面年代尺中的( )A.A B.B C.C D.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10.(2020七下·麗水期末)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如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讀《黃土高原示意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A、B所代表的山脈名稱。(2)從四大地理區域和地勢階梯的角度描述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3)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士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結合地圖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和人為原因。(4)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獨具特色的黃土高原文化。列舉兩個黃土高原文化的典型代表。11.(2020七下·麗水期末)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中學生小華準備去粵港澳大灣區旅行,為此收集了一些資料。閱讀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資料二:2019年《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包括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高科技產品制造企業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共有20家(全國129家);在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比較中,廣東省居全國各省區榜首;在廣東省制造業500強中,有460家來自珠江三角洲地區。(1)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等九市組成。讀圖描述香港與廣州的位置關系,并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所瀕臨的海域。(2)粵港澳大灣區盛戶水稻、甘蔗、水果等農作物,是現代化農業基地。讀圖分析粵港澳大灣區農業發達的自然原因。(3)綜合上述兩則資料,概括粵港澳大灣區積極打造國際一流灣區的人文優勢。12.(2020七下·麗水期末)疫情期間,居家學習的中學生小華“云游”網絡,探訪人類早期文明,獲得一些資料。閱讀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人類早期文明成就①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 ②烏魯克遺址 ③米諾斯人手跡④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 ⑤紙草文書 ⑥奧爾梅克儀式面具資料二:2019年,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古城面積達800萬平方米,城內分布著莫角山宮殿區、反山王陵等大型建筑,城墻寬度可達60米:城內外祭壇上權貴們的墓地里,隨葬著數十件至數百件數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如象征權力的玉琮、玉鉞等:莫角山宮殿區是一座大型人工臺地,而積約為30萬平方米,是目前所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建筑物:莫角山宮殿區東面發現大型稻谷倉庫,有人據此推測良渚古城的居民有近4萬人。良渚古城外圍的水利工程,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1)從資料的表現形式看,上述資料屬于哪類型?圖片反映的文明成就共同見證了人類史前時代哪時期的文明曙光?(2)這些圖片反映的文明成果產生于不同的文明區域。與黃河流域、兩河流域、中美洲地區相對應的圖片,分別是哪一幅? (用序號表示)(3)結合資料二,運用所學知識說明良渚文化時期已邁入文明社會階段。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疫情期間,各地學校積極組織學生 利用網絡學習。為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某校對全體學生進行“網絡學習滿意度”的調查,最有可能采用的調查方法是問卷調查法。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常用的調查方法有進行訪問、問卷調查、野外考察、到圖書館查閱文字資料,上網查閱、到有關部門調查、繪制有關圖表等。2.【答案】A【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我國四個省級行政輪廓圖看,①是黑龍江省,②是云南省,③是浙江省,④是內蒙古自治區。①是我國最東端、最北端所在省區,②是我國民族最多的省區,③是這四個省區中人口密度最高的, ①②③ ,正確。④是陸上鄰國最多的省區是新疆不是內蒙古。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我國疆域遼闊,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我國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3.【答案】C【知識點】北京;上海;臺灣;烏魯木齊【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北京——我國的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正確。②臺北——臺灣海上運輸的最大門戶,錯誤,高雄。③上海一一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正確。④烏魯木齊——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正確。 ①③④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烏魯木齊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4個地級市之一,西北第二大城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市政府位于水磨溝區。是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 烏魯木齊地處 中國西北,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亞歐大陸腹地,毗鄰中亞各國,有“亞心之都”的稱呼。4.【答案】(1)B(2)D【知識點】土地資源;自然景觀【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是青藏高原,乙是橫斷山區,丙是四川盆地,丁是長江中下游平原。①甲地草場廣布,牦牛成群,正確。②丙地山高谷深,竹海連綿,錯誤。③乙地崎嶇不平,石林廣布,錯誤。④地河湖密布,稻谷飄香,正確。①④,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丙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其生產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成都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聞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縱橫,農業發達,物產富饒,人口稠密,是中國重要的水稻、甘蔗、蠶絲、油菜籽產區,自古有 “天府之國” 的美譽。5.【答案】C【知識點】新疆(絲路明珠)【解析】【分析】 區域的人文狀況往往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對新疆的人口、城市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地理因素是水源。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新疆地處東經73°40′~96°18′,北緯34°25′~48°10′之間。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盆地與高山環抱、喻稱“三山夾二盆”。北部阿爾泰山,南部為昆侖山系;天山橫亙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準噶爾盆地。6.【答案】C【知識點】拉薩【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可知, 拉薩太陽輻射量最豐富,故有“日光城”之稱 。其他從圖中看不出來。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青藏高原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強,晴天多,日照時間長,由于空氣稀薄,氣溫低。有“日光城”之稱——拉薩市。7.【答案】B【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為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某管委會做出新的規定:居民進出小區必須出示管委會發放的通行證。這規定說明規則是:①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現的,③是人們行為的規范和準則。 ①③ ,正確。②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材料中是某管委會,不是國家。④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也可能是口頭的。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規則是指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規則可以是由書面形式規定的成文條例;也可以是約定俗成,流傳下來的不成文規定。 規則,其實也不是一成不變。歷史上,有許多規則隨著社會的發展相繼廢立;現實中,也有許許多多的規則隨著生活的需要而不斷完善。8.【答案】B【知識點】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給出的內容中,對麗水市教育現代化的描述, 麗水市教育正逐步向教育現代化目標奮進 。其他內容是事實,不是觀點,不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事實是事物的真實情況,觀點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 題意要求選擇的是觀點,不是事實。9.【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標尺,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下面年代尺中的A。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夏朝建立的識記。禹做部落聯盟長的時候,我國原始社會走到了盡頭。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10.【答案】(1)A太行山脈 B秦嶺(2)黃土高原位于我國的北方地區和第二級階梯。(3)自然原因: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夏季多暴雨;黃土支離破碎,土質疏松;人為原因:人類過度放牧、毀林開荒等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活動。(4)典型代表:窯洞、信天游、腰鼓等。【知識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太行山脈 ,B秦嶺。(2)、根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土高原位于我國的北方地區和第二級階梯。(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夏季多暴雨;黃土支離破碎,土質疏松;人為原因:人類過度放牧、毀林開荒等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活動。(4)、根據題意,列舉兩個黃土高原文化的典型代表:窯洞、信天游、腰鼓等。【點評】信天游是流傳在中國西北廣大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這是一部用老镢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這是黃坡黃水之間的一朵奇葩。其歌詞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變文體,以浪漫主義的比興手法見長。它便是陜北民歌。在陜北它叫“信天游”,又稱“順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稱為“山曲”,在內蒙古則被叫作“爬山調”。11.【答案】(1)香港位于廣州的東南方向。南海。(2)地處低緯,熱量十分充足;季風氣候顯著,降水極為豐沛,雨熱同期;平原廣闊,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生長。(3)發達的交通網絡逐漸形成,各城市之間的聯系更加便捷。先進制造業發展加快,是亞洲乃至世界的信息產品制造業基地和出口基地,被譽為“世界工廠”。【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香香港位于廣州的東南方向。粵港澳大灣區所瀕臨的海域是南海。(2)、讀圖分析可知,粵港澳大灣區農業發達的自然原因是該地地處低緯,熱量十分充足;季風氣候顯著,降水極為豐沛,雨熱同期;平原廣闊,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生長。(3)、綜合上述兩則資料,概粵港澳大灣區發達的交通網絡逐漸形成,各城市之間的聯系更加便捷。先進制造業發展加快,是亞洲乃至世界的信息產品制造業基地和出口基地,被譽為“世界工廠”。【點評】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珠三角)九個地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利于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12.【答案】(1)實物資料。新石器時代(2)黃河流域:①兩河流域:②中美洲地區:⑥(3)人類邁進文明時代的標志有階級的分化、國家和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等。象征軍事和宗教權力的玉器、大型的宮殿、先進的稻作農業、發達的水利工程,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當時的社會已具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當時的社會統治者已具有較強的調動和組織能力,出現了早期的國家。綜上所述,良渚文化時期已邁入文明社會階段。【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1)“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烏魯克遺址”“米諾斯人手跡”“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紙草文書”“奧爾梅克儀式面具”都屬于實物資料。圖片反映的文明成就共同見證了人類史前時代新石器時代的文明曙光。(2)“①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反映的是黃河流域古中國的文明成果;“②烏魯克遺址”反映的是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成果;“⑥奧爾梅克儀式面具”反映的是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階段的文化。(3)材料“城內分布著莫角山宮殿區、反山王陵等大型建筑,城墻寬度可達60米:城內外祭壇上權貴們的墓地里,隨葬著數十件至數百件數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如象征權力的玉琮、玉鉞等:莫角山宮殿區是一座大型人工臺地,而積約為30萬平方米,是目前所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建筑物:莫角山宮殿區東面發現大型稻谷倉庫……”等說明良渚文化時期已經出現了國家和文字等,這些都說明良渚文化早在5000年前就已進入了文明時代。故答案為:(1)實物資料。新石器時代。(2)黃河流域:①;兩河流域:②;中美洲地區:⑥。(3)人類邁進文明時代的標志有階級的分化、國家和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等。象征軍事和宗教權力的玉器、大型的宮殿、先進的稻作農業、發達的水利工程,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當時的社會已具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當時的社會統治者已具有較強的調動和組織能力,出現了早期的國家。綜上所述,良渚文化時期已邁入文明社會階段。【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人類早期文明成就。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解讀。1 / 1浙江省麗水市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20分)1.(2020七下·麗水期末)疫情期間,各地學校積極組織學生 利用網絡學習。為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某校對全體學生進行“網絡學習滿意度”的調查,最有可能采用的調查方法是( )A.文獻調查法 B.實地考察法 C.訪問調查法 D.問卷調查法【答案】D【知識點】如何開展社會調查【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疫情期間,各地學校積極組織學生 利用網絡學習。為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某校對全體學生進行“網絡學習滿意度”的調查,最有可能采用的調查方法是問卷調查法。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常用的調查方法有進行訪問、問卷調查、野外考察、到圖書館查閱文字資料,上網查閱、到有關部門調查、繪制有關圖表等。2.(2020七下·麗水期末)下列是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輪廓圖,對其判斷正確的是( )①②③④①是我國最東端、最北端所在省區②是我國民族最多的省區③是這四個省區中人口密度最高的④是陸上鄰國最多的省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我國四個省級行政輪廓圖看,①是黑龍江省,②是云南省,③是浙江省,④是內蒙古自治區。①是我國最東端、最北端所在省區,②是我國民族最多的省區,③是這四個省區中人口密度最高的, ①②③ ,正確。④是陸上鄰國最多的省區是新疆不是內蒙古。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我國疆域遼闊,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我國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3.(2020七下·麗水期末)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自然與人文特點。下列關于我國重要城市的特色,表述正確的有( )①北京——我國的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②臺北——臺灣海上運輸的最大門戶③上海一一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④烏魯木齊——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北京;上海;臺灣;烏魯木齊【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北京——我國的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正確。②臺北——臺灣海上運輸的最大門戶,錯誤,高雄。③上海一一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正確。④烏魯木齊——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正確。 ①③④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烏魯木齊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4個地級市之一,西北第二大城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市政府位于水磨溝區。是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 烏魯木齊地處 中國西北,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亞歐大陸腹地,毗鄰中亞各國,有“亞心之都”的稱呼。4.(2020七下·麗水期末)讀《中國沿北緯30°地形剖面圖》,回答問題。(1)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區域景觀的描述,符合實際的有( )①甲地草場廣布,牦牛成群②丙地山高谷深,竹海連綿③乙地崎嶇不平,石林廣布④地河湖密布,稻谷飄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丙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其生產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A.玉米 B.油菜 C.小麥 D.水稻【答案】(1)B(2)D【知識點】土地資源;自然景觀【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是青藏高原,乙是橫斷山區,丙是四川盆地,丁是長江中下游平原。①甲地草場廣布,牦牛成群,正確。②丙地山高谷深,竹海連綿,錯誤。③乙地崎嶇不平,石林廣布,錯誤。④地河湖密布,稻谷飄香,正確。①④,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丙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其生產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成都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聞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縱橫,農業發達,物產富饒,人口稠密,是中國重要的水稻、甘蔗、蠶絲、油菜籽產區,自古有 “天府之國” 的美譽。5.(2020七下·麗水期末)區域的人文狀況往往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對新疆的人口、城市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地理因素是( )A.光照 B.植被 C.水源 D.地形【答案】C【知識點】新疆(絲路明珠)【解析】【分析】 區域的人文狀況往往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對新疆的人口、城市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地理因素是水源。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新疆地處東經73°40′~96°18′,北緯34°25′~48°10′之間。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盆地與高山環抱、喻稱“三山夾二盆”。北部阿爾泰山,南部為昆侖山系;天山橫亙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準噶爾盆地。6.(2020七下·麗水期末)從圖表中獲取信息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如圖中可以獲得的信息是( )A.拉薩太陽能資源豐富是因為海拔高、緯度低B.拉薩的太陽能已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C.拉薩太陽輻射量最豐富,故有“日光城”之稱D.拉薩正在積極推進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答案】C【知識點】拉薩【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可知, 拉薩太陽輻射量最豐富,故有“日光城”之稱 。其他從圖中看不出來。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青藏高原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強,晴天多,日照時間長,由于空氣稀薄,氣溫低。有“日光城”之稱——拉薩市。7.(2020七下·麗水期末)為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某管委會做出新的規定:居民進出小區必須出示管委會發放的通行證。這規定說明規則( )①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現的②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③是人們行為的規范和準則④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為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某管委會做出新的規定:居民進出小區必須出示管委會發放的通行證。這規定說明規則是:①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現的,③是人們行為的規范和準則。 ①③ ,正確。②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材料中是某管委會,不是國家。④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也可能是口頭的。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規則是指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規則可以是由書面形式規定的成文條例;也可以是約定俗成,流傳下來的不成文規定。 規則,其實也不是一成不變。歷史上,有許多規則隨著社會的發展相繼廢立;現實中,也有許許多多的規則隨著生活的需要而不斷完善。8.(2020七下·麗水期末)事實是事物的真實情況,觀點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以下對麗水市教育現代化的描述,屬于觀點的是( )A.建成了“綠谷知行”研學實踐管理平臺B.麗水市教育正逐步向教育現代化目標奮進C.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率位居全省第一D.中小學教室空調安裝覆蓋率達到了85.67%【答案】B【知識點】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給出的內容中,對麗水市教育現代化的描述, 麗水市教育正逐步向教育現代化目標奮進 。其他內容是事實,不是觀點,不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事實是事物的真實情況,觀點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 題意要求選擇的是觀點,不是事實。9.(2020七下·麗水期末)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下面年代尺中的( )A.A B.B C.C D.D【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標尺,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下面年代尺中的A。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夏朝建立的識記。禹做部落聯盟長的時候,我國原始社會走到了盡頭。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10.(2020七下·麗水期末)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如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讀《黃土高原示意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A、B所代表的山脈名稱。(2)從四大地理區域和地勢階梯的角度描述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3)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士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結合地圖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和人為原因。(4)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獨具特色的黃土高原文化。列舉兩個黃土高原文化的典型代表。【答案】(1)A太行山脈 B秦嶺(2)黃土高原位于我國的北方地區和第二級階梯。(3)自然原因: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夏季多暴雨;黃土支離破碎,土質疏松;人為原因:人類過度放牧、毀林開荒等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活動。(4)典型代表:窯洞、信天游、腰鼓等。【知識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太行山脈 ,B秦嶺。(2)、根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土高原位于我國的北方地區和第二級階梯。(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夏季多暴雨;黃土支離破碎,土質疏松;人為原因:人類過度放牧、毀林開荒等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活動。(4)、根據題意,列舉兩個黃土高原文化的典型代表:窯洞、信天游、腰鼓等。【點評】信天游是流傳在中國西北廣大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這是一部用老镢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這是黃坡黃水之間的一朵奇葩。其歌詞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變文體,以浪漫主義的比興手法見長。它便是陜北民歌。在陜北它叫“信天游”,又稱“順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稱為“山曲”,在內蒙古則被叫作“爬山調”。11.(2020七下·麗水期末)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中學生小華準備去粵港澳大灣區旅行,為此收集了一些資料。閱讀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資料二:2019年《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包括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高科技產品制造企業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共有20家(全國129家);在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比較中,廣東省居全國各省區榜首;在廣東省制造業500強中,有460家來自珠江三角洲地區。(1)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等九市組成。讀圖描述香港與廣州的位置關系,并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所瀕臨的海域。(2)粵港澳大灣區盛戶水稻、甘蔗、水果等農作物,是現代化農業基地。讀圖分析粵港澳大灣區農業發達的自然原因。(3)綜合上述兩則資料,概括粵港澳大灣區積極打造國際一流灣區的人文優勢。【答案】(1)香港位于廣州的東南方向。南海。(2)地處低緯,熱量十分充足;季風氣候顯著,降水極為豐沛,雨熱同期;平原廣闊,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生長。(3)發達的交通網絡逐漸形成,各城市之間的聯系更加便捷。先進制造業發展加快,是亞洲乃至世界的信息產品制造業基地和出口基地,被譽為“世界工廠”。【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香香港位于廣州的東南方向。粵港澳大灣區所瀕臨的海域是南海。(2)、讀圖分析可知,粵港澳大灣區農業發達的自然原因是該地地處低緯,熱量十分充足;季風氣候顯著,降水極為豐沛,雨熱同期;平原廣闊,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生長。(3)、綜合上述兩則資料,概粵港澳大灣區發達的交通網絡逐漸形成,各城市之間的聯系更加便捷。先進制造業發展加快,是亞洲乃至世界的信息產品制造業基地和出口基地,被譽為“世界工廠”。【點評】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珠三角)九個地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利于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12.(2020七下·麗水期末)疫情期間,居家學習的中學生小華“云游”網絡,探訪人類早期文明,獲得一些資料。閱讀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人類早期文明成就①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 ②烏魯克遺址 ③米諾斯人手跡④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 ⑤紙草文書 ⑥奧爾梅克儀式面具資料二:2019年,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古城面積達800萬平方米,城內分布著莫角山宮殿區、反山王陵等大型建筑,城墻寬度可達60米:城內外祭壇上權貴們的墓地里,隨葬著數十件至數百件數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如象征權力的玉琮、玉鉞等:莫角山宮殿區是一座大型人工臺地,而積約為30萬平方米,是目前所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建筑物:莫角山宮殿區東面發現大型稻谷倉庫,有人據此推測良渚古城的居民有近4萬人。良渚古城外圍的水利工程,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1)從資料的表現形式看,上述資料屬于哪類型?圖片反映的文明成就共同見證了人類史前時代哪時期的文明曙光?(2)這些圖片反映的文明成果產生于不同的文明區域。與黃河流域、兩河流域、中美洲地區相對應的圖片,分別是哪一幅? (用序號表示)(3)結合資料二,運用所學知識說明良渚文化時期已邁入文明社會階段。【答案】(1)實物資料。新石器時代(2)黃河流域:①兩河流域:②中美洲地區:⑥(3)人類邁進文明時代的標志有階級的分化、國家和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等。象征軍事和宗教權力的玉器、大型的宮殿、先進的稻作農業、發達的水利工程,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當時的社會已具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當時的社會統治者已具有較強的調動和組織能力,出現了早期的國家。綜上所述,良渚文化時期已邁入文明社會階段。【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1)“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烏魯克遺址”“米諾斯人手跡”“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紙草文書”“奧爾梅克儀式面具”都屬于實物資料。圖片反映的文明成就共同見證了人類史前時代新石器時代的文明曙光。(2)“①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反映的是黃河流域古中國的文明成果;“②烏魯克遺址”反映的是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成果;“⑥奧爾梅克儀式面具”反映的是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階段的文化。(3)材料“城內分布著莫角山宮殿區、反山王陵等大型建筑,城墻寬度可達60米:城內外祭壇上權貴們的墓地里,隨葬著數十件至數百件數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如象征權力的玉琮、玉鉞等:莫角山宮殿區是一座大型人工臺地,而積約為30萬平方米,是目前所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建筑物:莫角山宮殿區東面發現大型稻谷倉庫……”等說明良渚文化時期已經出現了國家和文字等,這些都說明良渚文化早在5000年前就已進入了文明時代。故答案為:(1)實物資料。新石器時代。(2)黃河流域:①;兩河流域:②;中美洲地區:⑥。(3)人類邁進文明時代的標志有階級的分化、國家和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等。象征軍事和宗教權力的玉器、大型的宮殿、先進的稻作農業、發達的水利工程,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當時的社會已具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當時的社會統治者已具有較強的調動和組織能力,出現了早期的國家。綜上所述,良渚文化時期已邁入文明社會階段。【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人類早期文明成就。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解讀。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麗水市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麗水市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