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麗水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選對1題得2分,共20分)1.(2020八下·麗水期末)下表是一 同學整理的關于某王朝加強專制統治措施的學習筆記。下 列可以填入④的措施是( )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① 廢丞相,權分六部② 設廠衛特務機構③ 實行八股取士④ A.建立行省制度 B.實行內閣制度C.實行金瓶掣簽制 D.設立軍機處2.(2020八下·麗水期末)日本學者藪內清認為:這是部足可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狄德羅 主編的《百科全書》相匹敵的巨著。該學者贊賞的是( )A.《幾何原本》 B.《本草綱目》C.《農政全書》 D.《天工開物》3.(2020八下·麗水期末)“這一時期,人們重新開始將目光從天國降到人間,將人類自身的本來面目還給了自身,將人的現實性、獨立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以及豐富的個性發掘出來。”以下能代表這一時期成就的有( )①達●芬奇——《蒙娜麗莎》②莎士比亞——《哈姆雷特》③盧梭——《社會契約論》④哥白尼——《天體運行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0八下·麗水期末)美國最具權威的《時代》周刊雜志評選出20位20世紀最具影響的大企業家,其中,亨利.福特位列榜首。這可能與其哪一成就有關( )A.工廠制度的創立 B.內燃機的發明C.流水線生產方法 D.發明有線電話5.(2020八下·麗水期末)下圖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整體發展趨勢示意圖,其中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A.歐文建立新和諧公社 B.英國爆發憲章運動C.《共產黨宣言》發表 D.法國巴黎公社建立6.(2020八下·麗水期末)關于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和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點,表述正確的是(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改變了俄國的社會性質C.都廢除了農奴制度 D.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7.(2020八下·麗水期末)《大國崛起》中提到,拿破侖戰爭是大革合的繼續,拿破侖帝國是法國革命的最后階段,它不僅敲響了幾個世紀以來在歐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喪鐘,而且使歐洲大陸各國面臨自羅馬帝國崩潰以來最為嚴重的霸權威脅。對拿破侖戰爭解讀正確的有( )①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②它得到歐洲各國人民的支持③它損害了歐洲資產階級利益④它撼動了歐洲原有統治秩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0八下·麗水期末)南美解放者杯是一項由南美洲各支頂級球會之間競爭最高榮譽的國際足球賽事,該足球聯賽的冠名是為了紀念19世紀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領導人,他們是( )①圣馬丁②圣西門③林肯④玻利瓦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0八下·麗水期末)有史學家指出:“如果說鴉片戰爭的震撼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的話,那么持續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以下史實能支持這一說法的是( )A.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B.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C.英法聯軍洗劫北京城 D.引發了天平天國運動10.(2020八下·麗水期末)同文館開創時期的課程,只限于外國語言文字。開始只設英語館,后來逐漸增加了俄、日、法、德等語言。四年后,京師同文館開辦科學館。此外,同文館有個商定,只準教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是萬萬不準傳教的。這反映同文館創辦的直接目的是( )A.培養翻譯、科技人才 B.宣傳維新變法的思想C.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D.實現高等教育近代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題10分,共30分)11.(2020八下·麗水期末)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史稱“乾隆盛世”,然而在盛世繁華中卻隱藏危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乾隆在位(1735-1795)中外大事記中國 世界《四庫全書》編纂完成 1748年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出版連年出現文字獄 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高產作物甘薯在全國普遍推廣種植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1789年攻占巴士底獄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回歸 1793年路易十六被處死只許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訪華材料二: 1797 年,美國總統華盛頓在完成兩屆任期后,自愿放棄權力,隱居在自己的農莊;而乾隆皇帝卻在禪位給嘉慶皇帝后,依然大言不慚地說:“朕雖然歸政于皇帝,大事還是我辦。(1)依據材料一概括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2)與乾隆朝大興文字獄相比,同一時期的歐洲在思想領域出現了哪些新的政治主張?(3)有學者認為,大清的衰敗在乾隆時期就理下了禍根。請結合兩則材料,從政治、經濟和對外交往層面論證上述觀點。12.(2020八下·麗水期末)15世紀開始,中西方相繼探索海洋,留下各自不同的軌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519年,他率領265名船員開始遠航。1522年,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這無疑是一次劃時代的壯舉,它的意義甚至可以和人類離開地球登上月球相比。——摘編自《大國崛起》材料二: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鄭和連續7次統率百艘巨艦,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過印度洋,達紅海,航程總計16萬海里,歷經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三:正是因為跡....創造出一種“中外通和,萬國來朝,四海一家,共享太平”的嶄新外交局面,并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強大、開明國家的真實面貌。——盧新宇《鄭和,一種文化的象征》材料四: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劉大夏(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誰?這次航行印證了哪一地理常識?(2)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對這歷史事件的評價?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3)材料二反映出鄭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點?梁啟超說,鄭和之后,再無鄭和。結合材料三、四,分析鄭和下西洋終止的原因。13.(2020八下·麗水期末)歷史人物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晚清重臣李鴻章,仿佛歷史的切片,飽含一個時代的悲情和悲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生榮華出曾門,三朝輔政至中堂。少時有志匡華夏,老來失策親虎狼。馬關喋血賣國契,糊裱難堵漏風墻。辛丑疊恨終嘔命,至死屈身背罵名。——學者高陽評李鴻章材料二:李鴻章的實業清單:1879年,中國第一條電報線 1880年,中國第一個船塢——天津大沽船塢 1881年,中國第一家近代化煤礦——開平礦局 1892年,中國第一個海軍基地 1885年,中國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天津武備學堂 1888年,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北洋艦隊(1)結合材料一,用史實說明李鴻章“至死屈身背罵名”的原因。(2)“少時有志匡華夏”。根據材料=,概括李鴻章的實業成就,并指出他的這些舉措對當時的中國帶來哪些積極影響?(3)造成李鴻章“兩面人生”的歷史根源是什么?這啟示我們評價歷史人物應采取怎樣的方法或態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初期,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力。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還實行八股取士。朱元璋廢除丞相后,政務繁忙;為此,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備皇帝顧問;明成祖時,內閣制度正式形成。A項建立行省制度的是元朝,不符合題意;B項實行內閣制度可以填入④,符合題意;C項實行金瓶掣簽制是清朝對西藏的管轄,不符合題意;D項設立軍機處的是清雍正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2.【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稱《天工開物》是“十七世紀早期的重要工業技術著作”。日本學者藪內清也認為《天工開物》足可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匹敵。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天工開物》是題干學者贊賞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理解與識記《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3.【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結合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中期開始,西歐掀起了一種新的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反對教會“神權至上”,要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能代表這一時期的成就的是①達●芬奇——《蒙娜麗莎》和②莎士比亞——《哈姆雷特》。A項①②能代表文藝復興時期的成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要求具備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4.【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1913年福特創立了全世界第一條汽車流水裝配線,這種流水作業法后來被稱為“福特制”,并在全世界廣泛推廣,福特本人也被稱為“汽車大王”,其家族成為美國幾個主要財閥之一。ABD三項和亨利.福特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流水線生產方法是亨利 福特的突出貢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亨利 福特的貢獻。需要準確識記首先在汽車的生產中使用流水線裝配工藝的是亨利 福特。5.【答案】C【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共產黨宣言》發表。ABD三項都不是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C項《共產黨宣言》發表是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整體發展趨勢示意圖為依托,考查《共產黨宣言》及學生識記能力。識記《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及意義。6.【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都是沙皇領導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時國家都很落后;都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農民的利益;都促進了本國發展。A項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表述正確,符合題意;B項都改變了俄國的社會性質表述錯誤,俄國的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加強了沙皇的統治,并沒有改變俄國的社會性質;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改變了社會性質,不符合題意;C項都廢除了農奴制度表述錯誤,彼得一世改革強化了農奴制,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不符合題意;D項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表述錯誤,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1861 年改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沙皇彼得一世和亞歷山大二世的共同點。掌握沙皇彼得一世和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的內容并做出比較。7.【答案】B【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拿破侖的對外戰爭,一方面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把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帶到歐洲各國,撼動了歐洲原有統治秩序,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B項①④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拿破侖帝國對外擴張的相關史實。8.【答案】B【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過程中,玻利瓦爾率領軍隊,打敗了西班牙軍隊,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在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先后領導了阿根廷、智利、秘魯的獨立戰爭。他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B項①④是19世紀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領導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的識記能力。解答本題要熟記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有關內容。9.【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劫走了所有能搬動的貴重文物和圖書典籍,十二生肖獸首丟失,為了掩人耳目,英法聯軍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ABD三項都不能支持題干說法,不符合題意;C項英法聯軍洗劫北京城能支持題干說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史實。10.【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京師同文館是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由恭親王奕?于1861年1月(咸豐十年十二月)奏請開辦,并于1862年8月24號正式開辦,初以培養外語翻譯、洋務人才為目的,以外國人為教習,專門培養外文譯員。A項培養翻譯、科技人才是題干反映的同文館創辦的直接目的,符合題意;BC兩項說法錯誤,京師同文館設立于洋務運動時期,洋務運動沒觸及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題意;D項實現高等教育近代化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京師同文館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題要熟記京師同文館創辦的有關內容。11.【答案】(1)對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隨著外來新作物的推廣,農業有了新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一步的鞏固與發展。(2)(伏爾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 (孟德斯鳩、 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提倡君主立憲制;: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學說; (盧梭) 人民主權理論。(3)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但政治上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而同期的美法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民主政體,為資本主義發展清除障礙;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一步發展,而同期的英國進行工業革命,走上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工廠:對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繼續推行閉關鎖國政策,以天朝上國自居,而同期的英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海外貿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現勃勃盛世景象,但與相繼走上資本主義和工業化道路的英美法國家相比,已漸趨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禍根【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四庫全書》編纂完成”可見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之一是對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根據材料一中的“高產作物甘薯在全國普遍推廣種植”可見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之二是隨著外來新作物的推廣,農業有了新的發展;根據材料一中的“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回歸”可見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之三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2)乾隆朝大興文字獄之時,同一時期的歐洲在思想領域出現了啟蒙運動,主要政治主張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宣傳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宣傳理性主義的思想理念,主張社會契約、人民主權等。(3)題干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清朝政治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走向衰落,政治腐敗,阻礙社會發展;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自給自足;對外政策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這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業的發展,導致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這些與同一時期的歐美國家相比,都隱藏著危機。故答案為:(1)對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隨著外來新作物的推廣,農業有了新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2)(伏爾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 (孟德斯鳩、 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提倡君主立憲制;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學說; (盧梭) 人民主權理論。(3)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但政治上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而同期的美法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民主政體,為資本主義發展清除障礙;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一步發展,而同期的英國進行工業革命,走上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工廠:對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繼續推行閉關鎖國政策,以天朝上國自居,而同期的英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海外貿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現勃勃盛世景象,但與相繼走上資本主義和工業化道路的英美法國家相比,已漸趨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禍根。【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乾隆盛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乾隆盛世的史實。12.【答案】(1)麥哲倫,地圓說(2)[一]同意理由: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二]不同意理由:伴隨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犯下了滔天罪行,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3)特點: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范圍廣;原因:實現了宣揚國威的目的,不再繼續;耗資巨大,勞民傷財,無法繼續。【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首次證明了證實地圓學說的正確性。(2)新航路的開辟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是雙重的,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的一面。對于歐洲人而言,新航路的開辟具有積極影響。因為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的原始積累;將相距遙遠的部分連結在一起有利于加強了各大陸間的聯系,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互通有無既促進了國際貿易也促進了新物種的傳播與交流等。這些充分說明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但是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在亞非拉等地區進行殖民活動,掠奪財富和資源,屠殺和販賣奴隸,破壞當地的文明,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深重災難。(3)材料二中的“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鄭和連續7次統率百艘巨艦”反映出鄭和下西洋;材料二中的“”反映出鄭和下西洋時間長、次數多;材料二中的“......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過印度洋,達紅海,航程總計16萬海里”反映出鄭和下西洋規模大;材料二中的“歷經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反映出鄭和下西洋范圍廣。材料三說明鄭和下西洋終止的原因是實現了宣揚國威的目的,不再繼續;材料四說明鄭和下西洋終止的原因是耗資巨大,勞民傷財,無法繼續。故答案為:(1)麥哲倫,地圓說。(2)同意理由: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不同意理由:伴隨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犯下了滔天罪行,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3)特點: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范圍廣;原因:實現了宣揚國威的目的,不再繼續;耗資巨大,勞民傷財,無法繼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史實。13.【答案】(1)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使外國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創辦新式民用工業。使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3)歷史根源: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方法或態度:一分為二的辯證評價或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問題等【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馬關喋血賣國契,糊裱難堵漏風墻。辛丑疊恨終嘔命,至死屈身背罵名。”可知李鴻章“至死屈身背罵名”的原因是因為1895年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901年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結合《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危害加以回答即可。(2)根據材料二“天津大沽船塢”可知,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創辦了軍事工業;根據材料二“中國第一條電報線”“ 開平礦局”可知,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創辦了民用企業;根據“ 中國第一個海軍基地”“北洋艦隊”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學習,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軍學員赴英國學習”“在天津創立北洋水師學堂”“北洋艦隊正式成立”可知李鴻章建立近代海軍;根據材料二“天津武備學堂”可知,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培養近代人才。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使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使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許多變化,大量西方科技和機器的引進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培養了一批對西方事務認識較為深刻的人才,對日后改革大有幫助。(3)李鴻章簽訂不平等協議是當時清政府也無力和帝國主義抗衡造成的。要辯證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既要看到歷史人物的積極作用也要看到其局限性。故答案為:(1)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使外國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創辦新式民用工業。使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3)歷史根源: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方法或態度:一分為二的辯證評價或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問題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鴻章的主要事跡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洋務運動的史實。1 / 1浙江省麗水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選對1題得2分,共20分)1.(2020八下·麗水期末)下表是一 同學整理的關于某王朝加強專制統治措施的學習筆記。下 列可以填入④的措施是( )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① 廢丞相,權分六部② 設廠衛特務機構③ 實行八股取士④ A.建立行省制度 B.實行內閣制度C.實行金瓶掣簽制 D.設立軍機處【答案】B【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初期,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力。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還實行八股取士。朱元璋廢除丞相后,政務繁忙;為此,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備皇帝顧問;明成祖時,內閣制度正式形成。A項建立行省制度的是元朝,不符合題意;B項實行內閣制度可以填入④,符合題意;C項實行金瓶掣簽制是清朝對西藏的管轄,不符合題意;D項設立軍機處的是清雍正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2.(2020八下·麗水期末)日本學者藪內清認為:這是部足可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狄德羅 主編的《百科全書》相匹敵的巨著。該學者贊賞的是( )A.《幾何原本》 B.《本草綱目》C.《農政全書》 D.《天工開物》【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稱《天工開物》是“十七世紀早期的重要工業技術著作”。日本學者藪內清也認為《天工開物》足可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匹敵。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天工開物》是題干學者贊賞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理解與識記《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3.(2020八下·麗水期末)“這一時期,人們重新開始將目光從天國降到人間,將人類自身的本來面目還給了自身,將人的現實性、獨立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以及豐富的個性發掘出來。”以下能代表這一時期成就的有( )①達●芬奇——《蒙娜麗莎》②莎士比亞——《哈姆雷特》③盧梭——《社會契約論》④哥白尼——《天體運行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結合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中期開始,西歐掀起了一種新的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反對教會“神權至上”,要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能代表這一時期的成就的是①達●芬奇——《蒙娜麗莎》和②莎士比亞——《哈姆雷特》。A項①②能代表文藝復興時期的成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要求具備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4.(2020八下·麗水期末)美國最具權威的《時代》周刊雜志評選出20位20世紀最具影響的大企業家,其中,亨利.福特位列榜首。這可能與其哪一成就有關( )A.工廠制度的創立 B.內燃機的發明C.流水線生產方法 D.發明有線電話【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1913年福特創立了全世界第一條汽車流水裝配線,這種流水作業法后來被稱為“福特制”,并在全世界廣泛推廣,福特本人也被稱為“汽車大王”,其家族成為美國幾個主要財閥之一。ABD三項和亨利.福特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流水線生產方法是亨利 福特的突出貢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亨利 福特的貢獻。需要準確識記首先在汽車的生產中使用流水線裝配工藝的是亨利 福特。5.(2020八下·麗水期末)下圖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整體發展趨勢示意圖,其中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A.歐文建立新和諧公社 B.英國爆發憲章運動C.《共產黨宣言》發表 D.法國巴黎公社建立【答案】C【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共產黨宣言》發表。ABD三項都不是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C項《共產黨宣言》發表是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整體發展趨勢示意圖為依托,考查《共產黨宣言》及學生識記能力。識記《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及意義。6.(2020八下·麗水期末)關于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和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點,表述正確的是(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改變了俄國的社會性質C.都廢除了農奴制度 D.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都是沙皇領導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時國家都很落后;都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農民的利益;都促進了本國發展。A項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表述正確,符合題意;B項都改變了俄國的社會性質表述錯誤,俄國的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加強了沙皇的統治,并沒有改變俄國的社會性質;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改變了社會性質,不符合題意;C項都廢除了農奴制度表述錯誤,彼得一世改革強化了農奴制,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不符合題意;D項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表述錯誤,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1861 年改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沙皇彼得一世和亞歷山大二世的共同點。掌握沙皇彼得一世和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的內容并做出比較。7.(2020八下·麗水期末)《大國崛起》中提到,拿破侖戰爭是大革合的繼續,拿破侖帝國是法國革命的最后階段,它不僅敲響了幾個世紀以來在歐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喪鐘,而且使歐洲大陸各國面臨自羅馬帝國崩潰以來最為嚴重的霸權威脅。對拿破侖戰爭解讀正確的有( )①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②它得到歐洲各國人民的支持③它損害了歐洲資產階級利益④它撼動了歐洲原有統治秩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拿破侖的對外戰爭,一方面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把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帶到歐洲各國,撼動了歐洲原有統治秩序,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B項①④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拿破侖帝國對外擴張的相關史實。8.(2020八下·麗水期末)南美解放者杯是一項由南美洲各支頂級球會之間競爭最高榮譽的國際足球賽事,該足球聯賽的冠名是為了紀念19世紀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領導人,他們是( )①圣馬丁②圣西門③林肯④玻利瓦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過程中,玻利瓦爾率領軍隊,打敗了西班牙軍隊,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在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先后領導了阿根廷、智利、秘魯的獨立戰爭。他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B項①④是19世紀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領導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的識記能力。解答本題要熟記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有關內容。9.(2020八下·麗水期末)有史學家指出:“如果說鴉片戰爭的震撼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的話,那么持續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以下史實能支持這一說法的是( )A.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B.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C.英法聯軍洗劫北京城 D.引發了天平天國運動【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劫走了所有能搬動的貴重文物和圖書典籍,十二生肖獸首丟失,為了掩人耳目,英法聯軍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ABD三項都不能支持題干說法,不符合題意;C項英法聯軍洗劫北京城能支持題干說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史實。10.(2020八下·麗水期末)同文館開創時期的課程,只限于外國語言文字。開始只設英語館,后來逐漸增加了俄、日、法、德等語言。四年后,京師同文館開辦科學館。此外,同文館有個商定,只準教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是萬萬不準傳教的。這反映同文館創辦的直接目的是( )A.培養翻譯、科技人才 B.宣傳維新變法的思想C.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D.實現高等教育近代化【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京師同文館是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由恭親王奕?于1861年1月(咸豐十年十二月)奏請開辦,并于1862年8月24號正式開辦,初以培養外語翻譯、洋務人才為目的,以外國人為教習,專門培養外文譯員。A項培養翻譯、科技人才是題干反映的同文館創辦的直接目的,符合題意;BC兩項說法錯誤,京師同文館設立于洋務運動時期,洋務運動沒觸及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題意;D項實現高等教育近代化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京師同文館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題要熟記京師同文館創辦的有關內容。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題10分,共30分)11.(2020八下·麗水期末)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史稱“乾隆盛世”,然而在盛世繁華中卻隱藏危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乾隆在位(1735-1795)中外大事記中國 世界《四庫全書》編纂完成 1748年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出版連年出現文字獄 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高產作物甘薯在全國普遍推廣種植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1789年攻占巴士底獄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回歸 1793年路易十六被處死只許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訪華材料二: 1797 年,美國總統華盛頓在完成兩屆任期后,自愿放棄權力,隱居在自己的農莊;而乾隆皇帝卻在禪位給嘉慶皇帝后,依然大言不慚地說:“朕雖然歸政于皇帝,大事還是我辦。(1)依據材料一概括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2)與乾隆朝大興文字獄相比,同一時期的歐洲在思想領域出現了哪些新的政治主張?(3)有學者認為,大清的衰敗在乾隆時期就理下了禍根。請結合兩則材料,從政治、經濟和對外交往層面論證上述觀點。【答案】(1)對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隨著外來新作物的推廣,農業有了新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一步的鞏固與發展。(2)(伏爾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 (孟德斯鳩、 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提倡君主立憲制;: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學說; (盧梭) 人民主權理論。(3)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但政治上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而同期的美法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民主政體,為資本主義發展清除障礙;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一步發展,而同期的英國進行工業革命,走上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工廠:對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繼續推行閉關鎖國政策,以天朝上國自居,而同期的英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海外貿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現勃勃盛世景象,但與相繼走上資本主義和工業化道路的英美法國家相比,已漸趨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禍根【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四庫全書》編纂完成”可見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之一是對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根據材料一中的“高產作物甘薯在全國普遍推廣種植”可見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之二是隨著外來新作物的推廣,農業有了新的發展;根據材料一中的“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回歸”可見乾隆時期“盛世”的表現之三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2)乾隆朝大興文字獄之時,同一時期的歐洲在思想領域出現了啟蒙運動,主要政治主張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宣傳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宣傳理性主義的思想理念,主張社會契約、人民主權等。(3)題干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清朝政治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走向衰落,政治腐敗,阻礙社會發展;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自給自足;對外政策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這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業的發展,導致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這些與同一時期的歐美國家相比,都隱藏著危機。故答案為:(1)對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隨著外來新作物的推廣,農業有了新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2)(伏爾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 (孟德斯鳩、 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提倡君主立憲制;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學說; (盧梭) 人民主權理論。(3)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但政治上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而同期的美法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民主政體,為資本主義發展清除障礙;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一步發展,而同期的英國進行工業革命,走上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工廠:對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繼續推行閉關鎖國政策,以天朝上國自居,而同期的英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海外貿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現勃勃盛世景象,但與相繼走上資本主義和工業化道路的英美法國家相比,已漸趨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禍根。【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乾隆盛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乾隆盛世的史實。12.(2020八下·麗水期末)15世紀開始,中西方相繼探索海洋,留下各自不同的軌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519年,他率領265名船員開始遠航。1522年,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這無疑是一次劃時代的壯舉,它的意義甚至可以和人類離開地球登上月球相比。——摘編自《大國崛起》材料二: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鄭和連續7次統率百艘巨艦,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過印度洋,達紅海,航程總計16萬海里,歷經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三:正是因為跡....創造出一種“中外通和,萬國來朝,四海一家,共享太平”的嶄新外交局面,并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強大、開明國家的真實面貌。——盧新宇《鄭和,一種文化的象征》材料四: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劉大夏(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誰?這次航行印證了哪一地理常識?(2)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對這歷史事件的評價?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3)材料二反映出鄭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點?梁啟超說,鄭和之后,再無鄭和。結合材料三、四,分析鄭和下西洋終止的原因。【答案】(1)麥哲倫,地圓說(2)[一]同意理由: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二]不同意理由:伴隨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犯下了滔天罪行,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3)特點: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范圍廣;原因:實現了宣揚國威的目的,不再繼續;耗資巨大,勞民傷財,無法繼續。【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首次證明了證實地圓學說的正確性。(2)新航路的開辟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是雙重的,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的一面。對于歐洲人而言,新航路的開辟具有積極影響。因為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的原始積累;將相距遙遠的部分連結在一起有利于加強了各大陸間的聯系,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互通有無既促進了國際貿易也促進了新物種的傳播與交流等。這些充分說明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但是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在亞非拉等地區進行殖民活動,掠奪財富和資源,屠殺和販賣奴隸,破壞當地的文明,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深重災難。(3)材料二中的“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鄭和連續7次統率百艘巨艦”反映出鄭和下西洋;材料二中的“”反映出鄭和下西洋時間長、次數多;材料二中的“......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過印度洋,達紅海,航程總計16萬海里”反映出鄭和下西洋規模大;材料二中的“歷經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反映出鄭和下西洋范圍廣。材料三說明鄭和下西洋終止的原因是實現了宣揚國威的目的,不再繼續;材料四說明鄭和下西洋終止的原因是耗資巨大,勞民傷財,無法繼續。故答案為:(1)麥哲倫,地圓說。(2)同意理由: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不同意理由:伴隨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犯下了滔天罪行,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3)特點: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范圍廣;原因:實現了宣揚國威的目的,不再繼續;耗資巨大,勞民傷財,無法繼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史實。13.(2020八下·麗水期末)歷史人物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晚清重臣李鴻章,仿佛歷史的切片,飽含一個時代的悲情和悲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生榮華出曾門,三朝輔政至中堂。少時有志匡華夏,老來失策親虎狼。馬關喋血賣國契,糊裱難堵漏風墻。辛丑疊恨終嘔命,至死屈身背罵名。——學者高陽評李鴻章材料二:李鴻章的實業清單:1879年,中國第一條電報線 1880年,中國第一個船塢——天津大沽船塢 1881年,中國第一家近代化煤礦——開平礦局 1892年,中國第一個海軍基地 1885年,中國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天津武備學堂 1888年,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北洋艦隊(1)結合材料一,用史實說明李鴻章“至死屈身背罵名”的原因。(2)“少時有志匡華夏”。根據材料=,概括李鴻章的實業成就,并指出他的這些舉措對當時的中國帶來哪些積極影響?(3)造成李鴻章“兩面人生”的歷史根源是什么?這啟示我們評價歷史人物應采取怎樣的方法或態度?【答案】(1)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使外國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創辦新式民用工業。使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3)歷史根源: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方法或態度:一分為二的辯證評價或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問題等【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馬關喋血賣國契,糊裱難堵漏風墻。辛丑疊恨終嘔命,至死屈身背罵名。”可知李鴻章“至死屈身背罵名”的原因是因為1895年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901年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結合《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危害加以回答即可。(2)根據材料二“天津大沽船塢”可知,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創辦了軍事工業;根據材料二“中國第一條電報線”“ 開平礦局”可知,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創辦了民用企業;根據“ 中國第一個海軍基地”“北洋艦隊”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學習,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軍學員赴英國學習”“在天津創立北洋水師學堂”“北洋艦隊正式成立”可知李鴻章建立近代海軍;根據材料二“天津武備學堂”可知,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培養近代人才。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使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使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許多變化,大量西方科技和機器的引進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培養了一批對西方事務認識較為深刻的人才,對日后改革大有幫助。(3)李鴻章簽訂不平等協議是當時清政府也無力和帝國主義抗衡造成的。要辯證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既要看到歷史人物的積極作用也要看到其局限性。故答案為:(1)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使外國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創辦新式民用工業。使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3)歷史根源: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方法或態度:一分為二的辯證評價或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問題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鴻章的主要事跡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洋務運動的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麗水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麗水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