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道法階段性調研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2020八上·浙江月考)下列有關人類早期文明和它們的主要文明成就,搭配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和阿拉伯數字B.古代中國文明——分封制和星期制度C.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漢謨拉比法典》和太陽歷D.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和佛教2.為祭拜宙斯,前8世紀起,古希臘人每四年舉行一次賽會。這種賽會流傳至今,被稱為( )A.娛神會 B.賽神會 C.奧運會 D.全運會3.(2018八上·余杭期中)小明夢見自己來到了幾千年前的商朝,他可能看到的有( )①在作坊看青銅冶煉的過程 ②許多信佛者到寺廟上香③閱讀孔子編輯的《詩經》 ④將占卜的結果刻在龜甲和獸骨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2018八上·紹興期中)有四位同學打算各寫一篇關于春秋戰國思想的論文,他們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驟比較合理、論證比較嚴謹、史論正確的是( )選項 第一步 第二步A 提出莊子是道家創始人的觀點 找到莊子主張“無為而治”觀點作證據B 提出孟子是儒家創始人的觀點 找到孟子主張仁政、提出“春秋無義戰’觀點作論據C 查閱到孔子“因材施教”、“溫故知新”、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等相關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的結論D 查閱到孫臏“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等相關史料 得出孫臏是兵家鼻祖的結論A.A B.B C.C D.D5.(2020八上·浙江月考)某同學要編寫一份“輝煌的古希臘文明”手抄報。下列素材屬于古希臘文明的是 ( )①愷撒與元老院 ②米隆與《擲鐵餅者》 ③屋大維與羅馬法 ④阿基米德與浮力定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2018八上·杭州期中)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場“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諸侯率兵前往護衛周王,遵守的制度是( )A.封建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分封制7.(2020八上·浙江月考)浙江紹興是一座古城,最早建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這一時期古希臘和古羅馬可能處于 ( )A.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 羅馬共和國時期B.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 羅馬帝國時期C.伯里克利執政時期 羅馬共和國時期D.伯里克利執政時期 羅馬帝國時期8.(2018八上·紹興期中)《論語》中描述的“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政治局面,其對應的歷史時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9.(2018八上·余杭期中)下列關于中世紀西歐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 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② 12世紀的倫敦作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是當時西歐最大的城市③ 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④ 西歐城市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生產的產品主要用于領主與勞動者自身消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0八上·浙江月考)被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李維稱為“一切公法和私法源泉”的法律是 ( )A.《陶片放逐法》 B.《十二銅表法》C.《漢謨拉比法典》 D.《秦盜賊令》11.(2020八上·浙江月考)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B.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C.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12.(2018八上·余杭期中)《影響世界歷史的三個猶太人》這本書專門介紹了愛因斯坦、馬克思和弗洛伊德。追根溯源,猶太人的祖先是( )A.以色列人 B.希伯來人 C.雅利安人 D.阿卡得人13.(2018八上·杭州期中)下列關于馬鐙傳播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從中國傳到東北亞地區 B.由突厥人從薩珊波斯人處引入C.由阿拉伯人傳給波斯人 D.從西歐、北歐傳到東歐14.(2018八上·余杭期中)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產生于東亞地區②古代北非地區產生了象形文字③《漢謨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書寫的④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夏朝開始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5.(2017八上·常山期中)某中學課題組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商鞅變法”、“百家爭鳴” 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是( )A.大變革的時代 B.統一國家的建立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民族關系的發展16.(2018八上·杭州期中)文物是鮮活的歷史,與下側圖片所示文物有關的歷史信息是( )A.體現古代的世襲制度 B.體現夏朝的青銅文明C.能夠規范貴族的身份地位 D.反映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17.(2020八上·浙江月考)在中古歐洲社會發展過程中,催生了市民階級,為資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的是 ( )A.西歐城市的興起 B.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C.丕平獻土 D.西羅馬帝國的滅亡18.(2020八上·浙江月考)我國古代,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這反映了牛耕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作用開始于 ( )A.夏商時期 B.春秋戰國時期C.秦漢時期 D.隋唐時期19.(2020八上·浙江月考)公元7世紀,某國家整個朝野掀起了“改新運動”,全盤照搬中華帝國的制度和文化,把處于蒙昧狀態的民族,憑空向前推進了幾個世紀。這個善于學習的國家是 ( )A.阿拉伯帝國 B.雅典 C.羅馬帝國 D.日本20.(2018八上·余杭期中)“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相比較,最主要的共同之處在于( )A.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B.都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C.都廢除了土地國有制度D.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二、非選擇題(本題有4小題,共60分)21.(2018八上·余杭期中)東西方文明多元發展,交相輝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甲 乙 丙材料三:這三大帝國的擴張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也許橫貫于亞歐大陸古道上的商隊來往……對古代世界各地生產技術、文化知識的傳播更為重要。——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1)請將材料一中字母A、B、C、D、E、F所代表的古代文明進行分類,并寫出分類依據。古代先民在這些地區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請寫出材料二中三張圖片的帝國名稱,并歸納這三大帝國在疆域位置上的共同點。(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請說說你對古代世界擴張的認識。22.(2020八上·浙江月考)民主與法制是人類幾千年積淀的精華,希臘民主政治與羅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材料一:洛克是個雅典郊區的農民,今年(公元前477年)三十歲,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個艷陽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參加公民大會,這個公民大會雖然每十天就開一次,嚴重影響到洛克干農活,但他依然很愿意去參加。洛克的妻子艾倫和仆人也想跟在后面去公民大會瞧瞧熱鬧,卻被洛克臭罵了一頓,妻子只好作罷。材料二:德國法學家說過: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1)洛克為何樂于參加公民大會?而他的妻子為何只好作罷?(2)你如何評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3)材料中所說的“第三次征服世界”的是什么法律?它的地位和影響是什么?23.(2020八上·浙江月考)制度的變革與創新直接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體現。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論語》材料二: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享受特權)。——選自《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三:青年毛澤東曾評價這次變法:“……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憚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執政者之具費苦心也。”(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談談管仲是如何扶助齊桓公實現“霸諸侯”的?(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哪一次改革?此次改革中讓新農民“喜”、舊貴族“悲”的分別是什么措施?(3)材料三中青年毛澤東評價的這次變法對該國當時及未來的發展有什么重大影響?(4)結合三則材料,談談這對當今中國發展有什么借鑒意義。24.(2020八上·浙江月考)人類文明在傳播、交流中得到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歐人對希臘知識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長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這一學術成就在西歐準備重新恢復他們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臘古典著作的作用。——選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他們對變革的推動,最終導致日本社會的一次重大變革,這場變革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日本改變成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選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依據材料一,指出阿拉伯人在哪一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并運用所學史實加以說明。(2)材料二中“最終導致的日本社會的一次重大變革”是指哪一變革?聯系材料二,指出這場變革能夠成功推行的因素有哪些?并請列舉此次改革在經濟方面推行了哪些新舉措?(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各地區、各文明之間的關系。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它認為世間萬物發展都有因果緣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須消滅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國王利用它“忍耐順從”的說教,大力扶持佛教。A項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和阿拉伯數字搭配不完全正確,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人發明的,不符合題意;B項古代中國文明——分封制和星期制度搭配不完全正確,星期制度起源于兩河流域,不符合題意;C項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漢謨拉比法典》和太陽歷搭配不完全正確,太陽歷是古埃及人創制的,不符合題意;D項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和佛教搭配完全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非文明成就,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2.【答案】C【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為祭拜宙斯,前8世紀起,古希臘人每四年舉行一次賽會。這種賽會流傳至今,被稱為奧運會。公元前776年起,希臘各城邦在奧林匹亞舉行競技賽會,參加者都是希臘公民。后來這種競技賽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就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現代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于1896年,仍然每四年舉行一次。C項奧運會起源于古希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祭拜宙斯,前8世紀起,古希臘人每四年舉行一次賽會為依托,考查奧運會的相關史實。3.【答案】D【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商朝青銅制造業發達,①符合題意;商朝時沒有佛教,而且到東漢時期才傳入中國,②不符合題意;孔子是春秋晚期人,③不符合題意;商朝人迷信鬼神,貴族凡事要占卜,將占卜的結果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甲骨文,④符合題意。D項①④商朝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朝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答案】C【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A項論述不夠嚴謹,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不符合題意;B項不夠嚴謹,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而不是孟子,不符合題意;C項的論述比較嚴謹,孔子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廣收門徒,先后培養了三千弟子,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他在教學中,注意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育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他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溫故知新”,學習的態度要老實,溫故而知新。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符合題意;D項論述不夠嚴謹,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他著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處于此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思想。5.【答案】B【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后被羅馬元老貴族刺殺。古希臘雕塑是古代造型藝術的典范,突出表現了希臘人對人體美的崇尚,代表作如古希臘雕塑家米隆的《擲鐵餅者》。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和“大元帥”的尊號,從此他獨攬國家大權標志著羅馬從共和國轉變為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時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因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而聞名。B項②④屬于古希臘文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文明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基礎知識記憶。注意準確識記古希臘文明的典型代表。6.【答案】D【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關知識。 西周建立后,為了鞏固統治,實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給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封它們為諸侯,諸侯往下繼續分封,這樣就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制度,諸侯對周王的義務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要定期向周天子繳納貢品,要帶兵隨周王打仗。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場“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就是遵守分封制的規定。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封制的識記。7.【答案】A【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從梭倫、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時代不斷發展,處于公元前6世紀-前5世紀,中國此時正處于東周時期,古羅馬處于共和國時期,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奴隸制共和國。羅馬共和國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標志著東周建立。A項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 羅馬共和國時期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需要掌握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和古羅馬所處的時期。解題的關鍵是對從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時代時中國和古羅馬所處的時期的識記。8.【答案】D【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題干中“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意思是天下失去了道義,那么禮樂討伐出自諸侯,這說明天子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導致諸侯勢力強大,這和春秋時期的政治局面相符,春秋時期,周天子名存實亡,諸侯征戰不斷。ABC三項與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春秋是 “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對應的歷史時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分析能力。9.【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①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說法正確;②12世紀的巴黎作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是當時西歐最大的城市,不是倫敦;③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說法正確;④西歐莊園是自給自足的,不是封建城市。B項①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西歐城市,識記與靈活掌握中世紀歐洲封建城市的興起、特點以及意義。10.【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50-前449年,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一部距今2500年前的法律,又被稱為是“刻在板子上的法律”。成文法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淵源”,也是歐洲法學的淵源。A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十二銅表法》被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李維稱為“一切公法和私法源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11.【答案】A【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的基督教,創始人是耶穌;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A項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排列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世界三大宗教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世界三大宗教的創立時間。12.【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猶太人種為歐羅巴人種閃米特-含米特亞種,是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國的一個民族,猶太人發源于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他們的祖先是希伯來人。B項希伯來人是猶太人的祖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猶太人祖先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猶太人人的祖先是希伯來人。13.【答案】A【知識點】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鐙傳播的有關知識。金屬馬鐙發明后很快傳播到東北亞的高句麗地區,突厥人向西傳播——6世紀末7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從突厥人那里引入馬鐙——7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傳給阿拉伯人——7世紀早期,馬鐙傳向東歐和東羅馬帝國,并繼續向北歐、西歐等地傳播。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馬鐙傳播過程的識記。14.【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產生于西亞的兩河流域,①表述錯誤;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不是從夏朝開始的,④表述錯誤。B項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字,可用排除法解答。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15.【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根據題干中“春秋五霸”,可以得出這個時期爭霸戰爭時有發生;“商鞅變法”促使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學術繁榮局面;“鐵器的使用和推廣”促進了奴隸主向封建地主的轉化。由此可見,春秋戰國時期處于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故A符合題意;BCD不合題意,故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的理解。16.【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禮樂文明的有關知識。禮樂制度,要求貴族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賤長幼之間要有明顯的區別。不同等級貴族使用的禮器,其組合各不相同,是中國禮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圖中編鐘就是這樣的一種禮器,它規范著貴族的身份地位,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禮樂文明的識記。17.【答案】A【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十一世紀西歐各國的城市的興起,形成了市民階級。富裕的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了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對瓦解西歐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現代西方文明起著重要的作用。A項西歐城市的興起為資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的意義。18.【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春秋時期,已經出現了牛耕。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兩牛牽引的犁進行耕作。所以牛耕的作用開始于春秋戰國時期。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春秋戰國時期牛耕開始使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牛耕的使用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我國古代鐵器牛耕的使用及推廣。19.【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成功,孝德天皇仿效唐朝制度進行改革,因為孝德天皇的年號是大化,所以叫做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重要標志。可見這個善于學習的國家是日本。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日本是題干描述的善于學習的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準確分析理解題干內容是解題的關鍵。20.【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是大化改新的目的,在大化改新中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在商鞅變法中確定了土地私有的性質,允許土地買賣。但是兩大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以鞏固中央的政治權利為目的。A項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是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最主要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和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21.【答案】(1)海洋文明:A、B;大河文明:C、D、E、F;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道理: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文明類型。(2)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共同點: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雖然在擴張中伴隨著暴力、奴役和掠奪,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處代表的是發源于愛琴海的古希臘文明,B處代表的是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了羅馬文明,C處代表的是發源于尼羅河的古埃及文明,D處代表的是發源于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E處代表的是發源于恒河、印度河的古印度文明,F處代表的是發源于長江、黃河流域的中國;A B屬于海洋文明,CDEF屬于大河文明;這樣分類的主要依據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這告訴我們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文明類型。(2)本題考查分析相關帝國名稱和疆域位置的共同點。根據所學知識,三張圖片的帝國名稱分別是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它們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本題考查對古代世界的擴張和征服的評價。評價:雖然在征服和擴張過程中伴隨著暴力,奴役和掠奪,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的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故答案為:(1)海洋文明:A、B;大河文明:C、D、E、F;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道理: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文明類型。(2)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共同點: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雖然在擴張中伴隨著暴力、奴役和掠奪,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海洋文明、大河文明、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22.【答案】(1)雅典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雅典婦女和奴隸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不能參加公民大會。(2)積極性:使公民獲得更多的權利,能積極主動地參政議政。消極性:它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真正能夠享受這種民主的人只占少數。(3)羅馬法(或《十二銅表法》)。地位和影響: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有關知識。雅典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I資和津貼,所以洛克才會樂于參加公民大會。雅典婦女和奴隸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不能參加公民大會,所以洛克的妻子不能參加公民大會。(2)本題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有關知識。雅典民主制度具有專制統治所沒有的優點,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民主權利,積極參政議政。但雅典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正能夠享受這種民主權利的人數很少。(3)本題考查羅馬法的有關知識。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所以德國法學家才會說羅馬第三次是以法律的形式征服世界。故答案為:(1)雅典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雅典婦女和奴隸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不能參加公民大會。(2)積極性:使公民獲得更多的權利,能積極主動地參政議政。消極性:它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真正能夠享受這種民主的人只占少數。(3)羅馬法(或《十二銅表法》)。地位和影響: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古希臘和羅馬文明的識記及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雅典民主政治、《十二銅表法》和《羅馬民法大全》等相關史實。23.【答案】(1)改革軍制和內政,發展經濟,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2)商鞅變法;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3)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4)堅持改革,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2)根據材料“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商鞅變法獎勵耕織、獎勵軍功。商鞅變法中的獎勵農耕,獎勵軍功的措施讓新農民“喜”;獎勵軍功讓舊貴族“悲”。(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改革軍制和內政,發展經濟,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2)商鞅變法;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3)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4)堅持改革,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春秋爭霸、商鞅變法的史實。24.【答案】(1)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或保存古希臘、羅馬文獻方面)。史實說明:阿拉伯學者將許多古希臘、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為日后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2)事件:日本大化改新。留學生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為楷模,推動變革。經濟上措施: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3)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阿拉伯人的貢獻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和解讀能力。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人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依據材料“西歐人對希臘知識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長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這一學術成就在西歐準備重新恢復他們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臘古典著作的作用”可知,阿拉伯學者將許多古希臘、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為日后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故答案: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或保存古希臘、羅馬文獻方面)。史實說明:阿拉伯學者將許多古希臘、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為日后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2)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依據材料“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他們對變革的推動,最終導致日本社會的一場重大變革。這場變革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日本改變成中央集權制國家”可知,重大變革是指日本大化改新。這場變革能夠成功推行的因素有:留唐學生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為楷模,推動變革。故答案:日本大化改新。留唐學生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為楷模,推動變革。日本大化改新在經濟上,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3)本題考查各地區、各民族文明之間的關系,旨在考查學生分析和解讀的能力。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學者將許多古希臘、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為日后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日本留唐學生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為楷模,推動變革。這些說明了各地區、各民族文明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故答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故答案為:(1)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或保存古希臘、羅馬文獻方面)。史實說明:阿拉伯學者將許多古希臘、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為日后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2)事件:日本大化改新。留學生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為楷模,推動變革。經濟上措施: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3)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人的貢獻,日本大化改新,各地區、各文明之間的關系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阿拉伯人的貢獻,日本大化改新的史實。1 / 1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道法階段性調研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2020八上·浙江月考)下列有關人類早期文明和它們的主要文明成就,搭配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和阿拉伯數字B.古代中國文明——分封制和星期制度C.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漢謨拉比法典》和太陽歷D.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和佛教【答案】D【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它認為世間萬物發展都有因果緣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須消滅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國王利用它“忍耐順從”的說教,大力扶持佛教。A項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和阿拉伯數字搭配不完全正確,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人發明的,不符合題意;B項古代中國文明——分封制和星期制度搭配不完全正確,星期制度起源于兩河流域,不符合題意;C項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漢謨拉比法典》和太陽歷搭配不完全正確,太陽歷是古埃及人創制的,不符合題意;D項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和佛教搭配完全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非文明成就,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2.為祭拜宙斯,前8世紀起,古希臘人每四年舉行一次賽會。這種賽會流傳至今,被稱為( )A.娛神會 B.賽神會 C.奧運會 D.全運會【答案】C【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為祭拜宙斯,前8世紀起,古希臘人每四年舉行一次賽會。這種賽會流傳至今,被稱為奧運會。公元前776年起,希臘各城邦在奧林匹亞舉行競技賽會,參加者都是希臘公民。后來這種競技賽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就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現代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于1896年,仍然每四年舉行一次。C項奧運會起源于古希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祭拜宙斯,前8世紀起,古希臘人每四年舉行一次賽會為依托,考查奧運會的相關史實。3.(2018八上·余杭期中)小明夢見自己來到了幾千年前的商朝,他可能看到的有( )①在作坊看青銅冶煉的過程 ②許多信佛者到寺廟上香③閱讀孔子編輯的《詩經》 ④將占卜的結果刻在龜甲和獸骨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商朝青銅制造業發達,①符合題意;商朝時沒有佛教,而且到東漢時期才傳入中國,②不符合題意;孔子是春秋晚期人,③不符合題意;商朝人迷信鬼神,貴族凡事要占卜,將占卜的結果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甲骨文,④符合題意。D項①④商朝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朝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2018八上·紹興期中)有四位同學打算各寫一篇關于春秋戰國思想的論文,他們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驟比較合理、論證比較嚴謹、史論正確的是( )選項 第一步 第二步A 提出莊子是道家創始人的觀點 找到莊子主張“無為而治”觀點作證據B 提出孟子是儒家創始人的觀點 找到孟子主張仁政、提出“春秋無義戰’觀點作論據C 查閱到孔子“因材施教”、“溫故知新”、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等相關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的結論D 查閱到孫臏“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等相關史料 得出孫臏是兵家鼻祖的結論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A項論述不夠嚴謹,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不符合題意;B項不夠嚴謹,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而不是孟子,不符合題意;C項的論述比較嚴謹,孔子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廣收門徒,先后培養了三千弟子,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他在教學中,注意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育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他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溫故知新”,學習的態度要老實,溫故而知新。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符合題意;D項論述不夠嚴謹,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他著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處于此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思想。5.(2020八上·浙江月考)某同學要編寫一份“輝煌的古希臘文明”手抄報。下列素材屬于古希臘文明的是 ( )①愷撒與元老院 ②米隆與《擲鐵餅者》 ③屋大維與羅馬法 ④阿基米德與浮力定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后被羅馬元老貴族刺殺。古希臘雕塑是古代造型藝術的典范,突出表現了希臘人對人體美的崇尚,代表作如古希臘雕塑家米隆的《擲鐵餅者》。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和“大元帥”的尊號,從此他獨攬國家大權標志著羅馬從共和國轉變為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時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因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而聞名。B項②④屬于古希臘文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文明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基礎知識記憶。注意準確識記古希臘文明的典型代表。6.(2018八上·杭州期中)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場“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諸侯率兵前往護衛周王,遵守的制度是( )A.封建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分封制【答案】D【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關知識。 西周建立后,為了鞏固統治,實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給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封它們為諸侯,諸侯往下繼續分封,這樣就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制度,諸侯對周王的義務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要定期向周天子繳納貢品,要帶兵隨周王打仗。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場“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就是遵守分封制的規定。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封制的識記。7.(2020八上·浙江月考)浙江紹興是一座古城,最早建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這一時期古希臘和古羅馬可能處于 ( )A.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 羅馬共和國時期B.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 羅馬帝國時期C.伯里克利執政時期 羅馬共和國時期D.伯里克利執政時期 羅馬帝國時期【答案】A【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從梭倫、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時代不斷發展,處于公元前6世紀-前5世紀,中國此時正處于東周時期,古羅馬處于共和國時期,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奴隸制共和國。羅馬共和國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標志著東周建立。A項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 羅馬共和國時期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需要掌握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和古羅馬所處的時期。解題的關鍵是對從克里斯提尼到伯里克利時代時中國和古羅馬所處的時期的識記。8.(2018八上·紹興期中)《論語》中描述的“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政治局面,其對應的歷史時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答案】D【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題干中“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意思是天下失去了道義,那么禮樂討伐出自諸侯,這說明天子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導致諸侯勢力強大,這和春秋時期的政治局面相符,春秋時期,周天子名存實亡,諸侯征戰不斷。ABC三項與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春秋是 “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對應的歷史時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分析能力。9.(2018八上·余杭期中)下列關于中世紀西歐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 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② 12世紀的倫敦作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是當時西歐最大的城市③ 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④ 西歐城市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生產的產品主要用于領主與勞動者自身消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①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說法正確;②12世紀的巴黎作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是當時西歐最大的城市,不是倫敦;③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說法正確;④西歐莊園是自給自足的,不是封建城市。B項①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西歐城市,識記與靈活掌握中世紀歐洲封建城市的興起、特點以及意義。10.(2020八上·浙江月考)被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李維稱為“一切公法和私法源泉”的法律是 ( )A.《陶片放逐法》 B.《十二銅表法》C.《漢謨拉比法典》 D.《秦盜賊令》【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50-前449年,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一部距今2500年前的法律,又被稱為是“刻在板子上的法律”。成文法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淵源”,也是歐洲法學的淵源。A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十二銅表法》被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李維稱為“一切公法和私法源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11.(2020八上·浙江月考)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B.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C.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答案】A【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的基督教,創始人是耶穌;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A項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排列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世界三大宗教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世界三大宗教的創立時間。12.(2018八上·余杭期中)《影響世界歷史的三個猶太人》這本書專門介紹了愛因斯坦、馬克思和弗洛伊德。追根溯源,猶太人的祖先是( )A.以色列人 B.希伯來人 C.雅利安人 D.阿卡得人【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猶太人種為歐羅巴人種閃米特-含米特亞種,是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國的一個民族,猶太人發源于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他們的祖先是希伯來人。B項希伯來人是猶太人的祖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猶太人祖先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猶太人人的祖先是希伯來人。13.(2018八上·杭州期中)下列關于馬鐙傳播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從中國傳到東北亞地區 B.由突厥人從薩珊波斯人處引入C.由阿拉伯人傳給波斯人 D.從西歐、北歐傳到東歐【答案】A【知識點】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鐙傳播的有關知識。金屬馬鐙發明后很快傳播到東北亞的高句麗地區,突厥人向西傳播——6世紀末7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從突厥人那里引入馬鐙——7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傳給阿拉伯人——7世紀早期,馬鐙傳向東歐和東羅馬帝國,并繼續向北歐、西歐等地傳播。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馬鐙傳播過程的識記。14.(2018八上·余杭期中)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產生于東亞地區②古代北非地區產生了象形文字③《漢謨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書寫的④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夏朝開始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使用的字母文字,首先產生于西亞的兩河流域,①表述錯誤;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不是從夏朝開始的,④表述錯誤。B項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字,可用排除法解答。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15.(2017八上·常山期中)某中學課題組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商鞅變法”、“百家爭鳴” 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是( )A.大變革的時代 B.統一國家的建立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民族關系的發展【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根據題干中“春秋五霸”,可以得出這個時期爭霸戰爭時有發生;“商鞅變法”促使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學術繁榮局面;“鐵器的使用和推廣”促進了奴隸主向封建地主的轉化。由此可見,春秋戰國時期處于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故A符合題意;BCD不合題意,故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的理解。16.(2018八上·杭州期中)文物是鮮活的歷史,與下側圖片所示文物有關的歷史信息是( )A.體現古代的世襲制度 B.體現夏朝的青銅文明C.能夠規范貴族的身份地位 D.反映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禮樂文明的有關知識。禮樂制度,要求貴族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賤長幼之間要有明顯的區別。不同等級貴族使用的禮器,其組合各不相同,是中國禮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圖中編鐘就是這樣的一種禮器,它規范著貴族的身份地位,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禮樂文明的識記。17.(2020八上·浙江月考)在中古歐洲社會發展過程中,催生了市民階級,為資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的是 ( )A.西歐城市的興起 B.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C.丕平獻土 D.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答案】A【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十一世紀西歐各國的城市的興起,形成了市民階級。富裕的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了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對瓦解西歐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現代西方文明起著重要的作用。A項西歐城市的興起為資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的意義。18.(2020八上·浙江月考)我國古代,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這反映了牛耕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作用開始于 ( )A.夏商時期 B.春秋戰國時期C.秦漢時期 D.隋唐時期【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春秋時期,已經出現了牛耕。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兩牛牽引的犁進行耕作。所以牛耕的作用開始于春秋戰國時期。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春秋戰國時期牛耕開始使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牛耕的使用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我國古代鐵器牛耕的使用及推廣。19.(2020八上·浙江月考)公元7世紀,某國家整個朝野掀起了“改新運動”,全盤照搬中華帝國的制度和文化,把處于蒙昧狀態的民族,憑空向前推進了幾個世紀。這個善于學習的國家是 ( )A.阿拉伯帝國 B.雅典 C.羅馬帝國 D.日本【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成功,孝德天皇仿效唐朝制度進行改革,因為孝德天皇的年號是大化,所以叫做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重要標志。可見這個善于學習的國家是日本。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日本是題干描述的善于學習的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準確分析理解題干內容是解題的關鍵。20.(2018八上·余杭期中)“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相比較,最主要的共同之處在于( )A.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B.都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C.都廢除了土地國有制度D.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是大化改新的目的,在大化改新中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在商鞅變法中確定了土地私有的性質,允許土地買賣。但是兩大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以鞏固中央的政治權利為目的。A項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是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最主要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和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二、非選擇題(本題有4小題,共60分)21.(2018八上·余杭期中)東西方文明多元發展,交相輝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甲 乙 丙材料三:這三大帝國的擴張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也許橫貫于亞歐大陸古道上的商隊來往……對古代世界各地生產技術、文化知識的傳播更為重要。——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1)請將材料一中字母A、B、C、D、E、F所代表的古代文明進行分類,并寫出分類依據。古代先民在這些地區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請寫出材料二中三張圖片的帝國名稱,并歸納這三大帝國在疆域位置上的共同點。(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請說說你對古代世界擴張的認識。【答案】(1)海洋文明:A、B;大河文明:C、D、E、F;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道理: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文明類型。(2)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共同點: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雖然在擴張中伴隨著暴力、奴役和掠奪,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處代表的是發源于愛琴海的古希臘文明,B處代表的是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了羅馬文明,C處代表的是發源于尼羅河的古埃及文明,D處代表的是發源于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E處代表的是發源于恒河、印度河的古印度文明,F處代表的是發源于長江、黃河流域的中國;A B屬于海洋文明,CDEF屬于大河文明;這樣分類的主要依據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這告訴我們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文明類型。(2)本題考查分析相關帝國名稱和疆域位置的共同點。根據所學知識,三張圖片的帝國名稱分別是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它們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本題考查對古代世界的擴張和征服的評價。評價:雖然在征服和擴張過程中伴隨著暴力,奴役和掠奪,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的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故答案為:(1)海洋文明:A、B;大河文明:C、D、E、F;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道理: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文明類型。(2)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共同點:都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雖然在擴張中伴隨著暴力、奴役和掠奪,但是在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海洋文明、大河文明、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22.(2020八上·浙江月考)民主與法制是人類幾千年積淀的精華,希臘民主政治與羅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材料一:洛克是個雅典郊區的農民,今年(公元前477年)三十歲,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個艷陽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參加公民大會,這個公民大會雖然每十天就開一次,嚴重影響到洛克干農活,但他依然很愿意去參加。洛克的妻子艾倫和仆人也想跟在后面去公民大會瞧瞧熱鬧,卻被洛克臭罵了一頓,妻子只好作罷。材料二:德國法學家說過: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1)洛克為何樂于參加公民大會?而他的妻子為何只好作罷?(2)你如何評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3)材料中所說的“第三次征服世界”的是什么法律?它的地位和影響是什么?【答案】(1)雅典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雅典婦女和奴隸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不能參加公民大會。(2)積極性:使公民獲得更多的權利,能積極主動地參政議政。消極性:它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真正能夠享受這種民主的人只占少數。(3)羅馬法(或《十二銅表法》)。地位和影響: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有關知識。雅典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I資和津貼,所以洛克才會樂于參加公民大會。雅典婦女和奴隸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不能參加公民大會,所以洛克的妻子不能參加公民大會。(2)本題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有關知識。雅典民主制度具有專制統治所沒有的優點,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民主權利,積極參政議政。但雅典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正能夠享受這種民主權利的人數很少。(3)本題考查羅馬法的有關知識。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所以德國法學家才會說羅馬第三次是以法律的形式征服世界。故答案為:(1)雅典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雅典婦女和奴隸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不能參加公民大會。(2)積極性:使公民獲得更多的權利,能積極主動地參政議政。消極性:它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真正能夠享受這種民主的人只占少數。(3)羅馬法(或《十二銅表法》)。地位和影響: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古希臘和羅馬文明的識記及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雅典民主政治、《十二銅表法》和《羅馬民法大全》等相關史實。23.(2020八上·浙江月考)制度的變革與創新直接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體現。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論語》材料二: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享受特權)。——選自《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三:青年毛澤東曾評價這次變法:“……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憚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執政者之具費苦心也。”(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談談管仲是如何扶助齊桓公實現“霸諸侯”的?(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哪一次改革?此次改革中讓新農民“喜”、舊貴族“悲”的分別是什么措施?(3)材料三中青年毛澤東評價的這次變法對該國當時及未來的發展有什么重大影響?(4)結合三則材料,談談這對當今中國發展有什么借鑒意義。【答案】(1)改革軍制和內政,發展經濟,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2)商鞅變法;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3)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4)堅持改革,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2)根據材料“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商鞅變法獎勵耕織、獎勵軍功。商鞅變法中的獎勵農耕,獎勵軍功的措施讓新農民“喜”;獎勵軍功讓舊貴族“悲”。(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改革軍制和內政,發展經濟,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2)商鞅變法;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3)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4)堅持改革,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春秋爭霸、商鞅變法的史實。24.(2020八上·浙江月考)人類文明在傳播、交流中得到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歐人對希臘知識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長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這一學術成就在西歐準備重新恢復他們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臘古典著作的作用。——選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他們對變革的推動,最終導致日本社會的一次重大變革,這場變革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日本改變成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選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依據材料一,指出阿拉伯人在哪一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并運用所學史實加以說明。(2)材料二中“最終導致的日本社會的一次重大變革”是指哪一變革?聯系材料二,指出這場變革能夠成功推行的因素有哪些?并請列舉此次改革在經濟方面推行了哪些新舉措?(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各地區、各文明之間的關系。【答案】(1)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或保存古希臘、羅馬文獻方面)。史實說明:阿拉伯學者將許多古希臘、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為日后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2)事件:日本大化改新。留學生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為楷模,推動變革。經濟上措施: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3)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阿拉伯人的貢獻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和解讀能力。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人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依據材料“西歐人對希臘知識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長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這一學術成就在西歐準備重新恢復他們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臘古典著作的作用”可知,阿拉伯學者將許多古希臘、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為日后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故答案: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或保存古希臘、羅馬文獻方面)。史實說明:阿拉伯學者將許多古希臘、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為日后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2)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依據材料“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他們對變革的推動,最終導致日本社會的一場重大變革。這場變革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日本改變成中央集權制國家”可知,重大變革是指日本大化改新。這場變革能夠成功推行的因素有:留唐學生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為楷模,推動變革。故答案:日本大化改新。留唐學生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為楷模,推動變革。日本大化改新在經濟上,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3)本題考查各地區、各民族文明之間的關系,旨在考查學生分析和解讀的能力。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學者將許多古希臘、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為日后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日本留唐學生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為楷模,推動變革。這些說明了各地區、各民族文明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故答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故答案為:(1)在保存古典文明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或保存古希臘、羅馬文獻方面)。史實說明:阿拉伯學者將許多古希臘、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為日后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2)事件:日本大化改新。留學生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為楷模,推動變革。經濟上措施: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3)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人的貢獻,日本大化改新,各地區、各文明之間的關系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阿拉伯人的貢獻,日本大化改新的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道法階段性調研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道法階段性調研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