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5張PPT)課堂導入: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大關,人均GDP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廣大人民群眾的收入進一步增加,生活也更加殷實,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20年,我們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第一單元第一課踏上強國之路第二課時走向共同富裕①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時富裕同等富裕=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注意:③★地位: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②改革進行時1.如何正確認識改革?(內涵、總目標)2.我國為什么要將改革進行到底?3.如何將改革進行到底?改革創新精神的內涵及重要性?共享發展成果4.為什么要堅持共享發展成果?5.如何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預習教材P9-13自學導航一、改革進行時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實行改革開放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第12次會議強調,完善重大疫情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改革開放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①改革的內涵:改革是一場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和軍隊以及黨的建設等領域的改革;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如何正確認識改革?P9合作探究2.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提示:圍繞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當前面臨的困難和風險來談。①我國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必要性)②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③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④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⑤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現實性)2.我國為什么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P9-111.1改革進行時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法制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顯著2.我國為什么要將改革進行到底?①實踐經驗:我國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人民心目中的美好生活更滿意的收入更輕的學習負擔更穩定的工作受更好的教育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的醫療服務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②面對新矛盾: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等不充分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2.我國為什么要將改革進行到底?挑戰1:主要矛盾對策1: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面對國內外的諸多矛盾,我國應如何應對?年份中國GDP年度增長率20196.1%20186.6%20176.9%20166.7%20156.9%20147.3%20137.76%20127.86%20119.54%201010.64%20099.4%20089.65%200714.23%200612.72%200511.4%200410.11%中國從2011年開始,經濟增長速度連續9年低于10%,說明中國經濟進入了怎樣的階段?探究與分享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③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我國為什么要將改革進行到底?對策2: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挑戰2:新常態什么是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應對措施:1、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2、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美麗中國;3、以改革開放和創新為發展的動力。課堂筆記(1)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供給側全稱為供給側的經濟結構性改革,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供給側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補充:(1)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2)為什么要發展??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城鎮化水平不高區域發展不平衡④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2.我國為什么要將改革進行到底?挑戰3:現實新挑戰對策3: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中國的憂與喜提到“中國”兩字,只要你愿意,可以賦予她無數的意義。其中有一點毋容置疑,中國就是“復雜”的代名詞,一個國情復雜到無以復加的國度!一線城市展現的靚麗外表,一如其財富的聚集,毫不遜色于世界上任何發達國家的任何大都市;倘若聚焦于某些邊遠貧困地區,則只能令人想到非洲!沒錯,這就是中國,一個令人愛恨交加的國度。京津冀協同發展拓展延伸: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十九大報告★思考:我國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什么還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①鄉村振興有利于縮小城鄉(區域)差距,實現社會公平。②有利于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③有利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④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⑤最鮮明特色: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2.我國為什么要將改革進行到底?(1)內涵: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2)重要性:①只有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改革創新精神的內涵及重要性?②補: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區別: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①我國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必要性)②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③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④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⑤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現實性)2.我國為什么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P9-11三個挑戰和對策怎樣全面深化改革?3.如何將改革進行到底?P9-11①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②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④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習近平系列講話引用古代政治格言——“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講樸素的大白話——“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反復強調,就是要求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就是要告誡全黨“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閱讀材料,思考材料說明了什么?要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二、共享發展成果什么是共享發展?P12探究與分享甲:共享發展應該是人人享有,而不是一部分人享有,先富要帶后富。丙:共享發展不是短時間就能實現的。丁:“人心齊,泰山移。”人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建。乙:共享發展就是要共同享有國家發展的所有成果。共享的主體全民共享共享的內容全面共享漸進共享共享的途徑全民共建以人民為中心,全民共享、全面共享、漸進共享、共建共享。共享的過程①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4.為什么要堅持共享發展成果?總書記2019年8月21號在富民新村看望了從山區移民搬遷下來的鄉親們。李應川一家一五一十給總書記匯報,醫保、社保、蔬菜大棚的政策補貼……李老漢還珍藏著山上的土坯房老照片,今昔對比,直感嘆日子太幸福。總書記說,“你們高興,我們也高興,共產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就是為老百姓辦事的,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朝著共同富裕穩步前進。(原因/做法)出自劉安的《淮南子》含義:治理國家有一定的方略,就是以對人民有利為根本。★★★原因: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性質)②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人民的地位)。補:我國為什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老有所養勞有所得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P12出自李世民《晉宣帝總論》含義:天地雖然廣袤無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④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P13①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④發展的根本目的增進民生福祉。4.為什么要堅持共享發展成果?(1)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如何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措施)改革進行時1.如何正確認識改革?(內涵、總目標)2.我國為什么要將改革進行到底?3.如何將改革進行到底?改革創新精神的內涵及重要性?共享發展成果4.為什么要堅持共享發展成果?5.如何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課堂小結課堂演練1.我國“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近年來,我國每年減貧超千萬人,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材料體現了我國 ①促進協調發展,增強人民的獲得感 ②堅持共享理念,全面實現了現代化 ③實現同步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④尊重人權,保障公民發展權的實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2.2019段考-1.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該報告送出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民生“大禮包":就業優先提高居民收人、網絡提速降費、發展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17種抗癌藥大幅降價并納人國家醫保目錄、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人醫保報銷、更好解決住房問題、豐富老百姓的“精神食糧”等諸多工作目標和舉措。這充分說明了()A.民生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的工作中心B.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C.民生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決定性因素D.當前我國社會一系列矛盾突出很不和諧B3.“農,天下之大業也。”河南是農業大省,被稱為中原糧倉。2019年3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后,李紅霞代表說“總書記強調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點,我感覺意味深長。像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很重要。”這表明A.我省把“三農”問題擺在河南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B.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C.“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D.同步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C4.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中華兒女正式踏上了實現民族復興夢想的偉大征程,昂首邁入了新時代。若你以此新聞為背景寫時政小論文,應選用的關鍵詞是()A.第一大經濟體、科技引領世界、展示強國形象B.經濟高速增長、制造強國建成、展現中國力量C.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國際影響擴大D.就業規模擴大、扶貧成效顯著、主導世界格局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 走向共同富裕 .pptx [中國經濟大講堂]什么是供給側改革?.wmv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_審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