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拔茅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階段性測試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拔茅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階段性測試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拔茅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階段性測試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遺址和文物代表著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
A.《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B.金字塔
C.司母戊鼎 D.羅馬廣場
【答案】B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是埃及文明的象征,埃及屬于非洲國家。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了埃及金字塔的有關知識。考查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本題難度較小。
2.(2020八上·新昌月考)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古絲綢之路跨越的“兩河流域”誕生了(  )
A.巴比倫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臘文明
【答案】A
【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巴比倫文明。亞洲西部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稱為兩河流域,因形似一輪彎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稱。古絲綢之路跨越的“兩河流域”誕生了古巴比倫文明。亞洲西部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稱為兩河流域,因形似一輪彎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稱。公元前3500年以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兩河流域誕生了古巴比倫文明。
3.(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況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法老在役使大批奴隸建造金字塔
B.商人的女兒與官吏禁止通婚,等級森嚴
C.很多手工業者從事青銅鑄造業
D.柏拉圖在和學生們探討哲學問題
【答案】B
【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自稱雅利安人,陸續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印度北部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
B項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當地居民,逐漸建立起一些小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印度建立的史實。
4.(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圖中最能代表商朝文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青銅器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夏朝時種類逐漸增多。商朝是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當時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司母戊鼎的知識,屬于知識層面的識記,難度不大。學生還需掌握商朝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是青銅鑄造業,青銅器是銅、錫、鉛的合金。
5.(2020八上·新昌月考)《史記》記載:“武王……封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這反映了這一制度實施的依據是(  )
A.血緣關系的遠近和功勞大小
B.實際控制的疆域的大小
C.進獻貢物的多少和為周王服役的情況
D.能力的大小
【答案】A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材料描述的西周是分封諸侯的情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王根據血緣關系、功勞的大小,將宗親、功臣授于諸侯,由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并可以進行再分封,從而形成等級制度。因此:
A符合題意,BCD材料中未體現;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難度較大,本題重在對材料的理解,通過“封尚父于營丘”“封弟周公旦于曲阜”等信息能夠知道是西周分封制結合所學方可作答。
6.(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關于春秋時期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B.大國爭霸戰爭頻繁,百姓流離失所
C.齊國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角逐中原,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D.戰爭連綿不斷,分裂趨勢加劇,阻礙歷史發展
【答案】D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內容可知,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在爭霸過程中,一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諸侯國,為后來秦的統一創造了條件。故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是走向統一,也正是這種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發展趨勢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戰爭連綿不斷,分裂趨勢加劇,阻礙歷史發展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時期的政治特點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春秋時期的政治特點。
7.(2020八上·新昌月考)春秋戰國時期,學派紛呈。其主張能體現題表所示內容的學派是(  )
層面 日常規范
個人 用禮儀規范來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錯誤
家庭 父母健在時,要對他們表示尊敬和愛戴
政府 君主遵守禮儀規則,臣民就聽從他的召喚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禮儀規則”“遵守禮儀規則”,聯系所學可知,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重視“禮”和道德教化的作用。
B項儒家和題干表格內容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認識。
8.(2020八上·新昌月考)德國歷史學家雅斯貝斯曾說:“希臘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的意識、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現實基礎。”希臘文明成就中對西方自由觀念產生重大影響的是(  )
A.民主制度 B.文學成就 C.科學成就 D.體育藝術
【答案】A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希臘城邦”“自由的意識、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現實基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紀后期,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古希臘雅典城邦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古希臘文明成就中的民主制度對西方自由觀念產生了重大影響。
A項民主制度是希臘文明成就中對西方自由觀念產生的重大影響,符合題意;
BCD三項所述均不符和材料主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
9.(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果你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古代希臘,你可能遇到的是(  )
①和蘇格拉底在橄欖樹下辯論 ②欣賞奧林匹克運動會
③欣賞戲劇演出 ④使用螺旋提水器提水
⑤用《十二銅表法》維護自己的權利 ⑥用浮力定律測金屬的密度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①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學者,在古希臘時期和蘇格拉底在橄欖樹下辯論是可能的;②奧林匹亞賽會是希臘各城邦舉行的競技賽會,所以在古希臘是可能遇到“欣賞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情況;③古希臘的戲劇十分繁榮,有悲劇和喜劇,所以在古希臘欣賞戲劇演出是可能的;④螺旋提水器運用了阿基米德提出的杠桿原理;⑥古希臘時期的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定律,所以在古希臘可以看到用浮力定律測金屬的密度。《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國家的法律,不是古希臘的法律,所以在古希臘是不可能看到用《十二銅表法》維護自己權利的情況,故⑤項錯誤。
C項①②③④⑥古代希臘可能遇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歷史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準確識記和遷移能力。
10.(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事件發生在2世紀的是(  )
A.羅馬帝國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
B.春秋爭霸
C.羅馬共和國成立
D.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
【答案】A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共和國建立以來就一直不斷對外擴張,公元前3世紀打敗迦太基、取得西地中海地區的霸權,公元前2世紀取得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權。羅馬帝國建立后又不斷擴張,到公元2世紀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湖。
A項羅馬帝國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發生在2世紀,符合題意;
B項春秋爭霸是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5世紀,不符合題意;
C項羅馬共和國成立是在公元前6世紀,不符合題意;
D項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在公元前18世紀,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發生在2世紀的事件。要求具備對所學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
11.(2020八上·新昌月考)中世紀時期的農奴雖然是社會的主要生產者,但他們仍然處于社會最底層,受剝削、壓迫也最嚴重。以下諸多觀點中能體現出這一點的是(  )
①不僅要交租,還要承擔各種雜役 ②結婚也要獲得主人的許可
③農奴很少有能夠活到40歲的 ④能逃離莊園去城市當學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奴制是封建社會中封建領主在其領地上建立起來的剝削奴役農奴的經濟制度。農奴制的基本特征是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農奴主。而農奴主則利用這種人身依附關系,對農奴實行超經濟的強制剝削,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而④能逃離莊園去城市當學徒,是不可能出現的,被封建領主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封地里,不符合題意。
C項①②③能體現出題干說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西歐莊園,要求識記重要史實。
12.(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圖是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其中③處應填寫的是(  )
A.羅馬共和國 B.羅馬帝國 C.西羅馬帝國 D.東羅馬帝國
【答案】B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8世紀,在意大利半島的臺伯河畔,羅馬城逐步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被日耳曼所滅;1453年,東羅馬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羅馬城邦的有關知識。解答此類題沒什么捷徑可走,準確識記相關基礎知識才是解題的關鍵。
13.(2020八上·新昌月考)從11世紀起,歐洲的城市不斷涌現。下列關于西歐城市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
B.巴黎和倫敦是新興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業中心
C.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
D.西歐城市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生產的產品主要用于領主與勞動者自身消費
【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而D描述的經濟上自己自足的特征屬于封建經濟的特征,故符合西歐城市的特征。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相關史實是西歐封建城市的發展。
14.(2020八上·新昌月考)小明的爸爸送他一本世界名著,書中主要的內容有:阿拉伯國王、勇敢的蘇丹王子及巴格達富麗堂皇的宮殿等。這本書的歷史文化背景應該是(  )
A.希臘文化發展的時代 B.阿拉伯文化發展的時代
C.羅馬文化發展的時代 D.印度種姓制度發展的時代
【答案】B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 阿拉伯國王、勇敢的蘇丹王子及巴格達富麗堂皇的宮殿等 ”可以判斷出是對伊斯蘭文化的描述,B選項符合題意。
ACD選項與材料無關,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伊斯蘭文化,側重對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15.(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統治者通過派遣使臣和留學生,積極學習中國隋唐封建制度,并通過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中央集權的國家機構 B.民主政治
C.奴隸制共和國 D.資本主義制度
【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影響的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漸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CD明顯錯誤,B民主政治是古代雅典的政治特色,所以選A,中央集權的國家即是封建國家。
【點評】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影響。
16.(2020八上·新昌月考)《帝國的終結》是易中天最為看重的一部著作,該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國帝國制度形成和滅亡的原因。書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
A.統一度、量、衡和貨幣
B.“焚書坑儒”
C.實行郡縣制
D.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
【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雖死猶存是指秦朝雖然滅亡了,但秦朝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卻保存下來;因為秦統一后,為了鞏固統治,政治上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因此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知識,有一定難度。秦朝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開創了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此后的歷朝都沿用了這個制度。
17.(2020八上·新昌月考)中國銀行行徽(圖一)的外觀設計靈感源自我國古代的一種錢幣(圖二),這種形狀的錢幣最早在全國統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西周
【答案】A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這就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這種形狀的錢幣最早在秦朝全國統一使用。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統一貨幣,旨在考查圖片信息的提取和知識的識記能力。 需要準確識記秦始皇統一貨幣,并靈活運用其相關圖片。
18.(2020八上·新昌月考)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對這次起義認識正確的是(  )
A.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
B.這次起義直接導致秦朝的滅亡
C.起義前準備充分,建立政權
D.帶領起義軍消滅秦軍的主力
【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陳勝、吳廣起義前準備不充分。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的暴政和秦末農民戰爭的相關史實。
19.(2020八上·新昌月考)某同學在學習漢高祖休養生息政策時筆記上有“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人相食,死者過半”的記錄。這一記錄最可能是分析休養生息政策的(  )
A.背景 B.內容
C.啟示 D.影響
【答案】A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人向食,死者過半”可知漢初經歷秦朝暴政和楚漢爭霸之后百姓流離失所,大漢在廢墟上建立,這是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也可以理解為背景。
A項背景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知識的識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0.(2020八上·新昌月考)葛兆光在《中國思想史》中說:“自從儒家成為官方承認的學問,并可以作為晉身之階以后,表面上看來儒家是勝利了,但實際上卻使它逐漸喪失了其獨立的批評與自由……”由此可見,作者認為儒學(  )
A.推動封建教育的發展與繁榮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
D.成為維護統治的工具
【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中“表面上看來儒家是勝利了,但實際上卻使它逐漸喪失了其獨立的批評與自由,……”可知,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的同時,逐漸喪失了自身獨立的批評與自由。成為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學說,這限制了儒家學說的發展。因此:
A材料中未體現;
B材料中為表述;
C符合題意;
D材料中未體現;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識讀材料的能力。難度較大,理解題意,知道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成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這有利于儒學的傳播,但同時也限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60分) 2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誕生了四大文明古國,歐洲地中海沿岸也開始顯露文明的曙光。東西方文明多元發展,交相輝映。 材料一:見下圖。 材料二:……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說 (1)根據圖中所標注的A、B、C、D分別填寫它們所處的國家。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答案】古代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 (2)任選兩個國家,試各舉一例代表其文明的成就。 【答案】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陽歷等。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數字、佛教等。古代中國:甲骨文、青銅器等。 (3)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是什么宗教?產生于上圖中的哪個國家?其主要思想主張是什么? 【答案】佛教。C古印度。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等級制度。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滅欲望,忍耐服從,刻苦修行,才能達到“極樂世界”。 (4)寫出圖中E所處國家的名稱。材料二體現的是該國的什么制度? 【答案】古希臘。民主制度。 【解析】【分析】 【點評】 【題型】材料分析題 【分值】11 【考查類型】常考題 【試題級別】八年級
21.(2020八上·新昌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誕生了四大文明古國,歐洲地中海沿岸也開始顯露文明的曙光。東西方文明多元發展,交相輝映。
材料一:見下圖。
材料二:……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說
(1)根據圖中所標注的A、B、C、D分別填寫它們所處的國家。
A:   B:   
C:   D:   
(2)任選兩個國家,試各舉一例代表其文明的成就。
(3)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是什么宗教?產生于上圖中的哪個國家?其主要思想主張是什么?
(4)寫出圖中E所處國家的名稱。材料二體現的是該國的什么制度?
【答案】(1)古代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
(2)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陽歷等。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數字、佛教等。古代中國:甲骨文、青銅器等。
(3)佛教。C古印度。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等級制度。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滅欲望,忍耐服從,刻苦修行,才能達到“極樂世界”。
(4)古希臘。民主制度。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四大文明古國,要求具備讀圖識圖與知識運用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古埃及,B為古巴比倫,C為古印度,D為古中國。
(2)本題考查古代世界文明成就,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太陽歷等;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有阿拉伯數字等;古中國的文明成就有甲骨文、青銅器等。
(3)本題考查佛教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對我國影響最大。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它認為世間萬物發展都有因果緣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須消滅欲望,刻苦修行。
(4)本題考查古希臘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圖中E所處的國家是古希臘。聯系所學可知,在古希臘城邦中,雅典實行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統治時期,雅典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呈現出繁榮局面,民主政治臻于極盛。
故答案為:(1)古代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
(2)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陽歷等。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數字、佛教等。古代中國:甲骨文、青銅器等。
(3)佛教。C;古印度。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等級制度。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滅欲望,忍耐服從,刻苦修行,才能達到“極樂世界”。
(4)古希臘。民主制度。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文明古國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2020八上·新昌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論語 顏淵》
材料二 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如難和易,對立雙方互相轉化,還主張“無為”。
材料三 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還提出“民貴”“君輕”思想。
材料四 主張“法治”,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用嚴酷刑罰鎮壓人民反抗,以維護國家統治。
(1)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誰?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分別寫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代表人物及學派。
(3)當時各派思想家都四處游說,但大多未受到重用。寫出材料四的代表人物及學派。這一流派的主張為什么受到當時一些統治者的青睞?
【答案】(1)孔子。仁。
(2)材料二:老子,道家。材料三:孟子,儒家。
(3)韓非子,法家。原因:當時統治者變法圖強,想要強化國君權力;戰爭導致了階級矛盾激化,而法家主張嚴刑峻法、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適應了當時社會需要。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孔子及思想,要求具備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二“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子”是指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禮。
(2)本題考查道家和儒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主張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而且雙方可以相互轉化,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認為“民貴君輕”,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實行“仁政”;提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
(3)本題考查韓非子及法家思想,要求具備分析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據材料四“主張‘法治’,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用嚴酷刑罰鎮壓人民反抗,以維護國家統治。”可知是韓非子的主張,韓非子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主張改革、法治、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
故答案為:(1)孔子。仁。
(2)材料二:老子,道家。材料三:孟子,儒家。
(3)韓非子,法家。原因:當時統治者變法圖強,想要強化國君權力;戰爭導致了階級矛盾激化,而法家主張嚴刑峻法、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適應了當時社會需要。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的相關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3.(2020八上·新昌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他南征北戰,在公元前3世紀統一了四分五裂的國土。他還將宗教發揚光大,讓其鄰國民眾也脫離苦海……
材料二:他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他頒布的法令成為羅馬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材料三:他曾經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材料四:他當政期間古希臘進入黃金時代,他讓國家擁有了這世界上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制度。
(1)材料一中的“他”是誰?“他”發揚了哪一宗教?
(2)材料二中的“他”是誰?羅馬法對后世有什么重大影響?
(3)材料三中的“他”是誰?依據材料三,指出阿拉伯人能創造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
(4)材料四中的“他”是誰?它擁有的民主制度真的很完美嗎?為什么?
【答案】(1)阿育王。佛教。
(2)屋大維。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穆罕默德。阿拉伯民族善于學習、重視文化。
(4)伯里克利。不完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是少數人的民主。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古印度歷史,要求具備準確的識記能力。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羯陀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早年好戰殺戮,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區,晚年篤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稱為無憂王。
(2)本題考查古羅馬相關知識,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屋大維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元首政制的創始人,統治羅馬長達40年,是世界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古羅馬人以崇尚法制而聞名于世,古羅馬法律是人類文化遺產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對今日西方國家的法律體系有重要影響。
(3)本題考查故阿拉伯的歷史,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穆罕默德是政治家、宗教領袖,穆斯林認可的伊斯蘭先知,廣大穆斯林認為他是安拉派遣人類的最后一位使者。伊斯蘭教教徒之間俗稱“穆圣”。阿拉伯人能創造輝煌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是阿拉伯民族善于學習、重視文化。
(4)本題考查古希臘歷史,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伯里克利是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的杰出的代表者,古代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擁有的民主制度是不完美的,因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是少數人的民主。
故答案為:(1)阿育王。佛教。
(2)屋大維。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穆罕默德。阿拉伯民族善于學習、重視文化。
(4)伯里克利。不完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是少數人的民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印度、古羅馬、阿拉伯國家、古希臘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的識記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24.(2020八上·新昌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而不是我們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說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創縣制,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
——《漢書》
材料三:公元7世紀,日本仿效中國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
——《歷史與社會》(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1)材料一中“我們的制度”指的是什么?當時該制度有何發展?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運用所學知識,簡述商君是如何“急耕戰之賞”的。
(3)材料三中“重要改革”指的是什么?改革后,日本形成了什么國家體制?
(4)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總結改革的作用。
【答案】(1)雅典民主制度。達到全盛,全體男性公民普遍參與國家政治。
(2)商鞅變法。措施: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4)改革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使國家強大;改革推動生產力進步,促進經濟發展等。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西方文明的搖籃;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古希臘雅典民主制度,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知識運用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伯里克利擴大公民的權利,很多公民擔任了政府公職。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和平、戰爭等重大問題,在行政和司法機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伯里克利的改革,使得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里。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變法。為鼓勵耕戰,商鞅變法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
(3)本題考查大化改新,要求具備材料分析與知識運用的能力。依據題干“公元7世紀,日本仿效中國的制度”可知,這指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仿效中國的制度,建立了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4)本題考查改革的作用,要求具備綜合法分析歸納的能力。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改革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使國家強大;改革推動生產力進步,促進經濟發展等等。
故答案為:(1)雅典民主制度。達到全盛,全體男性公民普遍參與國家政治。
(2)商鞅變法。措施: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4)改革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使國家強大;改革推動生產力進步,促進經濟發展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雅典民主制度、商鞅變法、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知識運用的能力。
25.(2020八上·新昌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現代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說:“書籍被燒殘,其實還在其次,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致命的打擊。”
材料二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傳》
材料三
漢代講學圖(漢代畫像磚)
(1)材料一中“致命的打擊”指的是哪一事件?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六藝之科、孔子之術”指的是哪一學派?漢武帝根據董仲舒的建議采取了什么措施?漢武帝實行這種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漢武帝創辦的什么機構?該現象和材料二有什么聯系?
(4)結合以上問題的回答,試比較材料一、二所采取措施的作用的不同之處。
【答案】(1)秦始皇“焚書坑儒”;為了加強思想控制。
(2)儒家學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鞏固中央集權。
(3)太學。聯系:興辦太學是獨尊儒術的一種表現或措施。
(4)秦始皇對儒家學說實行了極其野蠻粗暴的破壞,結果沒能鞏固統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漢武帝將儒家學說作為正統思想,結果促進了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鞏固。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書籍被燒殘,其實還是其次,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可知材料一中“致命的打擊”指的是焚書坑儒。秦朝時期,為加強思想控制,維護封建統治。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實行了焚書坑儒。
(2)由材料二“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可知材料二反映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材料二中“六藝之科孔子之術”指的是儒家學說。漢武帝時期,為加強思想控制,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材料三是《漢代講學圖》,反映的是漢武帝時其舉辦太學的措施.漢武帝時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發展儒學教育,興辦太學是獨尊儒術的一種表現或措施。
(4)材料一反映的是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對儒家學說實行了極其野蠻粗暴的破壞,其結果不但沒有鞏固統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材料二反映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通過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將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結果是促進了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鞏固。
故答案為:(1)秦始皇“焚書坑儒”;為了加強思想控制。
(2)儒家學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鞏固中央集權。
(3)太學。聯系:興辦太學是獨尊儒術的一種表現或措施。
(4)秦始皇對儒家學說實行了極其野蠻粗暴的破壞,結果沒能鞏固統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漢武帝將儒家學說作為正統思想,結果促進了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鞏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則文字材料和一幅圖片切入考查焚書坑儒、漢武帝大一統措施、漢武帝推行儒學教育的史實及學生的記憶、理解能力。要求學生掌握秦朝鞏固統一措施和漢武帝大一統措施。
1 / 1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拔茅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階段性測試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遺址和文物代表著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
A.《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B.金字塔
C.司母戊鼎 D.羅馬廣場
2.(2020八上·新昌月考)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古絲綢之路跨越的“兩河流域”誕生了(  )
A.巴比倫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臘文明
3.(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況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法老在役使大批奴隸建造金字塔
B.商人的女兒與官吏禁止通婚,等級森嚴
C.很多手工業者從事青銅鑄造業
D.柏拉圖在和學生們探討哲學問題
4.(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圖中最能代表商朝文化的是(  )
A. B.
C. D.
5.(2020八上·新昌月考)《史記》記載:“武王……封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這反映了這一制度實施的依據是(  )
A.血緣關系的遠近和功勞大小
B.實際控制的疆域的大小
C.進獻貢物的多少和為周王服役的情況
D.能力的大小
6.(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關于春秋時期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B.大國爭霸戰爭頻繁,百姓流離失所
C.齊國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角逐中原,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D.戰爭連綿不斷,分裂趨勢加劇,阻礙歷史發展
7.(2020八上·新昌月考)春秋戰國時期,學派紛呈。其主張能體現題表所示內容的學派是(  )
層面 日常規范
個人 用禮儀規范來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錯誤
家庭 父母健在時,要對他們表示尊敬和愛戴
政府 君主遵守禮儀規則,臣民就聽從他的召喚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8.(2020八上·新昌月考)德國歷史學家雅斯貝斯曾說:“希臘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的意識、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現實基礎。”希臘文明成就中對西方自由觀念產生重大影響的是(  )
A.民主制度 B.文學成就 C.科學成就 D.體育藝術
9.(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果你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古代希臘,你可能遇到的是(  )
①和蘇格拉底在橄欖樹下辯論 ②欣賞奧林匹克運動會
③欣賞戲劇演出 ④使用螺旋提水器提水
⑤用《十二銅表法》維護自己的權利 ⑥用浮力定律測金屬的密度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10.(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事件發生在2世紀的是(  )
A.羅馬帝國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
B.春秋爭霸
C.羅馬共和國成立
D.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
11.(2020八上·新昌月考)中世紀時期的農奴雖然是社會的主要生產者,但他們仍然處于社會最底層,受剝削、壓迫也最嚴重。以下諸多觀點中能體現出這一點的是(  )
①不僅要交租,還要承擔各種雜役 ②結婚也要獲得主人的許可
③農奴很少有能夠活到40歲的 ④能逃離莊園去城市當學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圖是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其中③處應填寫的是(  )
A.羅馬共和國 B.羅馬帝國 C.西羅馬帝國 D.東羅馬帝國
13.(2020八上·新昌月考)從11世紀起,歐洲的城市不斷涌現。下列關于西歐城市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
B.巴黎和倫敦是新興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業中心
C.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
D.西歐城市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生產的產品主要用于領主與勞動者自身消費
14.(2020八上·新昌月考)小明的爸爸送他一本世界名著,書中主要的內容有:阿拉伯國王、勇敢的蘇丹王子及巴格達富麗堂皇的宮殿等。這本書的歷史文化背景應該是(  )
A.希臘文化發展的時代 B.阿拉伯文化發展的時代
C.羅馬文化發展的時代 D.印度種姓制度發展的時代
15.(2019八上·臺州開學考)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統治者通過派遣使臣和留學生,積極學習中國隋唐封建制度,并通過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中央集權的國家機構 B.民主政治
C.奴隸制共和國 D.資本主義制度
16.(2020八上·新昌月考)《帝國的終結》是易中天最為看重的一部著作,該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國帝國制度形成和滅亡的原因。書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
A.統一度、量、衡和貨幣
B.“焚書坑儒”
C.實行郡縣制
D.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
17.(2020八上·新昌月考)中國銀行行徽(圖一)的外觀設計靈感源自我國古代的一種錢幣(圖二),這種形狀的錢幣最早在全國統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西周
18.(2020八上·新昌月考)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對這次起義認識正確的是(  )
A.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
B.這次起義直接導致秦朝的滅亡
C.起義前準備充分,建立政權
D.帶領起義軍消滅秦軍的主力
19.(2020八上·新昌月考)某同學在學習漢高祖休養生息政策時筆記上有“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人相食,死者過半”的記錄。這一記錄最可能是分析休養生息政策的(  )
A.背景 B.內容
C.啟示 D.影響
20.(2020八上·新昌月考)葛兆光在《中國思想史》中說:“自從儒家成為官方承認的學問,并可以作為晉身之階以后,表面上看來儒家是勝利了,但實際上卻使它逐漸喪失了其獨立的批評與自由……”由此可見,作者認為儒學(  )
A.推動封建教育的發展與繁榮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
D.成為維護統治的工具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60分) 2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誕生了四大文明古國,歐洲地中海沿岸也開始顯露文明的曙光。東西方文明多元發展,交相輝映。 材料一:見下圖。 材料二:……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說 (1)根據圖中所標注的A、B、C、D分別填寫它們所處的國家。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答案】古代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 (2)任選兩個國家,試各舉一例代表其文明的成就。 【答案】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陽歷等。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數字、佛教等。古代中國:甲骨文、青銅器等。 (3)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是什么宗教?產生于上圖中的哪個國家?其主要思想主張是什么? 【答案】佛教。C古印度。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等級制度。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滅欲望,忍耐服從,刻苦修行,才能達到“極樂世界”。 (4)寫出圖中E所處國家的名稱。材料二體現的是該國的什么制度? 【答案】古希臘。民主制度。 【解析】【分析】 【點評】 【題型】材料分析題 【分值】11 【考查類型】常考題 【試題級別】八年級
21.(2020八上·新昌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誕生了四大文明古國,歐洲地中海沿岸也開始顯露文明的曙光。東西方文明多元發展,交相輝映。
材料一:見下圖。
材料二:……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說
(1)根據圖中所標注的A、B、C、D分別填寫它們所處的國家。
A:   B:   
C:   D:   
(2)任選兩個國家,試各舉一例代表其文明的成就。
(3)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是什么宗教?產生于上圖中的哪個國家?其主要思想主張是什么?
(4)寫出圖中E所處國家的名稱。材料二體現的是該國的什么制度?
22.(2020八上·新昌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論語 顏淵》
材料二 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如難和易,對立雙方互相轉化,還主張“無為”。
材料三 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還提出“民貴”“君輕”思想。
材料四 主張“法治”,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用嚴酷刑罰鎮壓人民反抗,以維護國家統治。
(1)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誰?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分別寫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代表人物及學派。
(3)當時各派思想家都四處游說,但大多未受到重用。寫出材料四的代表人物及學派。這一流派的主張為什么受到當時一些統治者的青睞?
23.(2020八上·新昌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他南征北戰,在公元前3世紀統一了四分五裂的國土。他還將宗教發揚光大,讓其鄰國民眾也脫離苦海……
材料二:他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他頒布的法令成為羅馬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材料三:他曾經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材料四:他當政期間古希臘進入黃金時代,他讓國家擁有了這世界上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制度。
(1)材料一中的“他”是誰?“他”發揚了哪一宗教?
(2)材料二中的“他”是誰?羅馬法對后世有什么重大影響?
(3)材料三中的“他”是誰?依據材料三,指出阿拉伯人能創造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
(4)材料四中的“他”是誰?它擁有的民主制度真的很完美嗎?為什么?
24.(2020八上·新昌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而不是我們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說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創縣制,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
——《漢書》
材料三:公元7世紀,日本仿效中國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
——《歷史與社會》(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1)材料一中“我們的制度”指的是什么?當時該制度有何發展?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運用所學知識,簡述商君是如何“急耕戰之賞”的。
(3)材料三中“重要改革”指的是什么?改革后,日本形成了什么國家體制?
(4)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總結改革的作用。
25.(2020八上·新昌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現代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說:“書籍被燒殘,其實還在其次,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致命的打擊。”
材料二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傳》
材料三
漢代講學圖(漢代畫像磚)
(1)材料一中“致命的打擊”指的是哪一事件?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六藝之科、孔子之術”指的是哪一學派?漢武帝根據董仲舒的建議采取了什么措施?漢武帝實行這種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漢武帝創辦的什么機構?該現象和材料二有什么聯系?
(4)結合以上問題的回答,試比較材料一、二所采取措施的作用的不同之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是埃及文明的象征,埃及屬于非洲國家。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了埃及金字塔的有關知識。考查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本題難度較小。
2.【答案】A
【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巴比倫文明。亞洲西部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稱為兩河流域,因形似一輪彎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稱。古絲綢之路跨越的“兩河流域”誕生了古巴比倫文明。亞洲西部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稱為兩河流域,因形似一輪彎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稱。公元前3500年以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兩河流域誕生了古巴比倫文明。
3.【答案】B
【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自稱雅利安人,陸續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印度北部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
B項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當地居民,逐漸建立起一些小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印度建立的史實。
4.【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青銅器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夏朝時種類逐漸增多。商朝是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當時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司母戊鼎的知識,屬于知識層面的識記,難度不大。學生還需掌握商朝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是青銅鑄造業,青銅器是銅、錫、鉛的合金。
5.【答案】A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材料描述的西周是分封諸侯的情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王根據血緣關系、功勞的大小,將宗親、功臣授于諸侯,由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并可以進行再分封,從而形成等級制度。因此:
A符合題意,BCD材料中未體現;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難度較大,本題重在對材料的理解,通過“封尚父于營丘”“封弟周公旦于曲阜”等信息能夠知道是西周分封制結合所學方可作答。
6.【答案】D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內容可知,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在爭霸過程中,一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諸侯國,為后來秦的統一創造了條件。故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是走向統一,也正是這種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發展趨勢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戰爭連綿不斷,分裂趨勢加劇,阻礙歷史發展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時期的政治特點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春秋時期的政治特點。
7.【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禮儀規則”“遵守禮儀規則”,聯系所學可知,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重視“禮”和道德教化的作用。
B項儒家和題干表格內容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認識。
8.【答案】A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希臘城邦”“自由的意識、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現實基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紀后期,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古希臘雅典城邦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古希臘文明成就中的民主制度對西方自由觀念產生了重大影響。
A項民主制度是希臘文明成就中對西方自由觀念產生的重大影響,符合題意;
BCD三項所述均不符和材料主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
9.【答案】C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①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學者,在古希臘時期和蘇格拉底在橄欖樹下辯論是可能的;②奧林匹亞賽會是希臘各城邦舉行的競技賽會,所以在古希臘是可能遇到“欣賞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情況;③古希臘的戲劇十分繁榮,有悲劇和喜劇,所以在古希臘欣賞戲劇演出是可能的;④螺旋提水器運用了阿基米德提出的杠桿原理;⑥古希臘時期的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定律,所以在古希臘可以看到用浮力定律測金屬的密度。《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國家的法律,不是古希臘的法律,所以在古希臘是不可能看到用《十二銅表法》維護自己權利的情況,故⑤項錯誤。
C項①②③④⑥古代希臘可能遇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歷史相關知識,要求具備知識的準確識記和遷移能力。
10.【答案】A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共和國建立以來就一直不斷對外擴張,公元前3世紀打敗迦太基、取得西地中海地區的霸權,公元前2世紀取得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權。羅馬帝國建立后又不斷擴張,到公元2世紀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湖。
A項羅馬帝國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發生在2世紀,符合題意;
B項春秋爭霸是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5世紀,不符合題意;
C項羅馬共和國成立是在公元前6世紀,不符合題意;
D項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在公元前18世紀,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發生在2世紀的事件。要求具備對所學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
11.【答案】C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奴制是封建社會中封建領主在其領地上建立起來的剝削奴役農奴的經濟制度。農奴制的基本特征是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農奴主。而農奴主則利用這種人身依附關系,對農奴實行超經濟的強制剝削,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而④能逃離莊園去城市當學徒,是不可能出現的,被封建領主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封地里,不符合題意。
C項①②③能體現出題干說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西歐莊園,要求識記重要史實。
12.【答案】B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8世紀,在意大利半島的臺伯河畔,羅馬城逐步建立起來,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被日耳曼所滅;1453年,東羅馬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羅馬城邦的有關知識。解答此類題沒什么捷徑可走,準確識記相關基礎知識才是解題的關鍵。
13.【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而D描述的經濟上自己自足的特征屬于封建經濟的特征,故符合西歐城市的特征。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相關史實是西歐封建城市的發展。
14.【答案】B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 阿拉伯國王、勇敢的蘇丹王子及巴格達富麗堂皇的宮殿等 ”可以判斷出是對伊斯蘭文化的描述,B選項符合題意。
ACD選項與材料無關,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伊斯蘭文化,側重對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15.【答案】A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影響的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漸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CD明顯錯誤,B民主政治是古代雅典的政治特色,所以選A,中央集權的國家即是封建國家。
【點評】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影響。
16.【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雖死猶存是指秦朝雖然滅亡了,但秦朝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卻保存下來;因為秦統一后,為了鞏固統治,政治上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因此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知識,有一定難度。秦朝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開創了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此后的歷朝都沿用了這個制度。
17.【答案】A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這就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這種形狀的錢幣最早在秦朝全國統一使用。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統一貨幣,旨在考查圖片信息的提取和知識的識記能力。 需要準確識記秦始皇統一貨幣,并靈活運用其相關圖片。
18.【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陳勝、吳廣起義前準備不充分。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的暴政和秦末農民戰爭的相關史實。
19.【答案】A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人向食,死者過半”可知漢初經歷秦朝暴政和楚漢爭霸之后百姓流離失所,大漢在廢墟上建立,這是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也可以理解為背景。
A項背景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知識的識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0.【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中“表面上看來儒家是勝利了,但實際上卻使它逐漸喪失了其獨立的批評與自由,……”可知,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的同時,逐漸喪失了自身獨立的批評與自由。成為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學說,這限制了儒家學說的發展。因此:
A材料中未體現;
B材料中為表述;
C符合題意;
D材料中未體現;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識讀材料的能力。難度較大,理解題意,知道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成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這有利于儒學的傳播,但同時也限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
21.【答案】(1)古代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
(2)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陽歷等。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數字、佛教等。古代中國:甲骨文、青銅器等。
(3)佛教。C古印度。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等級制度。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滅欲望,忍耐服從,刻苦修行,才能達到“極樂世界”。
(4)古希臘。民主制度。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四大文明古國,要求具備讀圖識圖與知識運用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古埃及,B為古巴比倫,C為古印度,D為古中國。
(2)本題考查古代世界文明成就,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太陽歷等;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有阿拉伯數字等;古中國的文明成就有甲骨文、青銅器等。
(3)本題考查佛教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對我國影響最大。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它認為世間萬物發展都有因果緣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須消滅欲望,刻苦修行。
(4)本題考查古希臘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圖中E所處的國家是古希臘。聯系所學可知,在古希臘城邦中,雅典實行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統治時期,雅典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呈現出繁榮局面,民主政治臻于極盛。
故答案為:(1)古代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
(2)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陽歷等。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數字、佛教等。古代中國:甲骨文、青銅器等。
(3)佛教。C;古印度。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等級制度。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滅欲望,忍耐服從,刻苦修行,才能達到“極樂世界”。
(4)古希臘。民主制度。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文明古國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答案】(1)孔子。仁。
(2)材料二:老子,道家。材料三:孟子,儒家。
(3)韓非子,法家。原因:當時統治者變法圖強,想要強化國君權力;戰爭導致了階級矛盾激化,而法家主張嚴刑峻法、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適應了當時社會需要。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孔子及思想,要求具備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二“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子”是指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禮。
(2)本題考查道家和儒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主張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而且雙方可以相互轉化,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認為“民貴君輕”,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實行“仁政”;提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
(3)本題考查韓非子及法家思想,要求具備分析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據材料四“主張‘法治’,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用嚴酷刑罰鎮壓人民反抗,以維護國家統治。”可知是韓非子的主張,韓非子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主張改革、法治、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
故答案為:(1)孔子。仁。
(2)材料二:老子,道家。材料三:孟子,儒家。
(3)韓非子,法家。原因:當時統治者變法圖強,想要強化國君權力;戰爭導致了階級矛盾激化,而法家主張嚴刑峻法、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適應了當時社會需要。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的相關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3.【答案】(1)阿育王。佛教。
(2)屋大維。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穆罕默德。阿拉伯民族善于學習、重視文化。
(4)伯里克利。不完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是少數人的民主。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古印度歷史,要求具備準確的識記能力。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羯陀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早年好戰殺戮,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區,晚年篤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稱為無憂王。
(2)本題考查古羅馬相關知識,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屋大維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元首政制的創始人,統治羅馬長達40年,是世界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古羅馬人以崇尚法制而聞名于世,古羅馬法律是人類文化遺產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對今日西方國家的法律體系有重要影響。
(3)本題考查故阿拉伯的歷史,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穆罕默德是政治家、宗教領袖,穆斯林認可的伊斯蘭先知,廣大穆斯林認為他是安拉派遣人類的最后一位使者。伊斯蘭教教徒之間俗稱“穆圣”。阿拉伯人能創造輝煌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是阿拉伯民族善于學習、重視文化。
(4)本題考查古希臘歷史,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伯里克利是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的杰出的代表者,古代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擁有的民主制度是不完美的,因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是少數人的民主。
故答案為:(1)阿育王。佛教。
(2)屋大維。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3)穆罕默德。阿拉伯民族善于學習、重視文化。
(4)伯里克利。不完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是少數人的民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印度、古羅馬、阿拉伯國家、古希臘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的識記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24.【答案】(1)雅典民主制度。達到全盛,全體男性公民普遍參與國家政治。
(2)商鞅變法。措施: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4)改革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使國家強大;改革推動生產力進步,促進經濟發展等。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西方文明的搖籃;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古希臘雅典民主制度,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知識運用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伯里克利擴大公民的權利,很多公民擔任了政府公職。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和平、戰爭等重大問題,在行政和司法機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伯里克利的改革,使得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里。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變法。為鼓勵耕戰,商鞅變法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
(3)本題考查大化改新,要求具備材料分析與知識運用的能力。依據題干“公元7世紀,日本仿效中國的制度”可知,這指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仿效中國的制度,建立了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4)本題考查改革的作用,要求具備綜合法分析歸納的能力。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改革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使國家強大;改革推動生產力進步,促進經濟發展等等。
故答案為:(1)雅典民主制度。達到全盛,全體男性公民普遍參與國家政治。
(2)商鞅變法。措施: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4)改革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使國家強大;改革推動生產力進步,促進經濟發展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雅典民主制度、商鞅變法、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知識運用的能力。
25.【答案】(1)秦始皇“焚書坑儒”;為了加強思想控制。
(2)儒家學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鞏固中央集權。
(3)太學。聯系:興辦太學是獨尊儒術的一種表現或措施。
(4)秦始皇對儒家學說實行了極其野蠻粗暴的破壞,結果沒能鞏固統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漢武帝將儒家學說作為正統思想,結果促進了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鞏固。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書籍被燒殘,其實還是其次,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可知材料一中“致命的打擊”指的是焚書坑儒。秦朝時期,為加強思想控制,維護封建統治。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實行了焚書坑儒。
(2)由材料二“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可知材料二反映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材料二中“六藝之科孔子之術”指的是儒家學說。漢武帝時期,為加強思想控制,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材料三是《漢代講學圖》,反映的是漢武帝時其舉辦太學的措施.漢武帝時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發展儒學教育,興辦太學是獨尊儒術的一種表現或措施。
(4)材料一反映的是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對儒家學說實行了極其野蠻粗暴的破壞,其結果不但沒有鞏固統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材料二反映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通過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將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結果是促進了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鞏固。
故答案為:(1)秦始皇“焚書坑儒”;為了加強思想控制。
(2)儒家學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鞏固中央集權。
(3)太學。聯系:興辦太學是獨尊儒術的一種表現或措施。
(4)秦始皇對儒家學說實行了極其野蠻粗暴的破壞,結果沒能鞏固統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漢武帝將儒家學說作為正統思想,結果促進了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鞏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則文字材料和一幅圖片切入考查焚書坑儒、漢武帝大一統措施、漢武帝推行儒學教育的史實及學生的記憶、理解能力。要求學生掌握秦朝鞏固統一措施和漢武帝大一統措施。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雷波县| 获嘉县| 武清区| 虹口区| 渝北区| 林芝县| 长春市| 阆中市| 淅川县| 蕲春县| 台安县| 潮安县| 松溪县| 泰宁县| 沛县| 中阳县| 浠水县| 柳河县| 鲁山县| 新干县| 古交市| 花莲县| 彩票| 抚松县| 子长县| 平罗县| 汶上县| 营山县| 奉贤区| 宽甸| 盐边县| 翁牛特旗| 介休市| 喀喇沁旗| 上蔡县| 威宁| 永新县| 兴化市| 昌吉市| 莲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