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浙師婺外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檢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浙師婺外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檢測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浙師婺外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一(本大題共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歷史事件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的戰役有(  )
①馬恩河戰役 ②不列顛空戰 ③斯大林格勒戰役 ④凡爾登戰役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①馬恩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西部戰線的一次戰役;②不列顛空戰是1940至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對英國發動的大規模空戰;③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它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④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C項①④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要求學生識記基礎史實。
2.(2020九上·浙江月考)遠離戰爭、珍愛和平是同學們學習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最大感悟。下列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薩拉熱窩事件是戰爭爆發的導火線
B.爆發前在歐洲形成了兩大軍事對抗集團
C.凡爾登戰役有“絞肉機”“地獄”之稱
D.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主要力量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它們參戰的目的都是為了爭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即瓜分世界。因此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經過、性質和影響。
3.(2020九上·浙江月考)近代中國的探索之路充滿曲折,如圖①處所示道路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

A.義和團運動 B.洋務運動 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近代中國的探索之路充滿曲折,如圖①處所示道路對應的歷史事件是辛亥革命。西方列強的侵略,打碎了中國人的美夢,中國人民開始覺醒,進行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資產階級維新派1898年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學習君主立憲制,但最終失敗,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派另辟蹊徑,掀起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共和制。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辛亥革命是①處所示道路對應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以及特點。
4.(2020九上·浙江月考)有學者認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頒布的這道詔書…終結了秦始皇以來周而復始的王朝輪回,沒有流血漂櫓、尸橫遍野…以最小的代價,和平完成了政權的更迭。”該觀點主旨是(  )
A.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國的政治
C.中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漫長
D.辛亥革命是中國式的“光榮革命”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A項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制度不是題干觀點的主旨,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帝制,但沒有徹底結束封建制度,如封建地主階級和封建土地制度仍然存在,不符合題意;
B項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國的政治不是題干觀點的主旨,題干中“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頒布的這道詔書……終結了秦始皇以來周而復始的王朝輪回”可見是指1912年清帝退位,這是在辛亥革命的形勢下發生的,而辛亥革命屬于革命,不是改良運動,不符合題意;
C項中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漫長不是題干觀點的主旨,根據題干“以最小的代價,和平完成了政權的更選”,可見題干的主旨是清帝退位減少了社會動蕩,避免了更大流血犧牲,并不是強調中國封建專制制度歷史漫長,不符合題意;
D項辛亥革命是中國式的“光榮革命”是題干觀點的主旨,根據材料內容強調的是“沒有流血源櫓、尸橫追野,……以最小的代價,和平完成了政權的更選”,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歷史事件是不流血的宮廷政變,即光榮革命,而辛亥革命迫使清帝退位減少了社會動蕩,避免了更大流血犧牲,因此可以說是中國式的“光榮革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
5.(2020九上·浙江月考)澳大利亞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中華民國總統政治顧問,他居住北京長達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資料中,最有可能是他居住北京期間看到的是(  )
①國民革命軍勝利北伐的新聞報道 ②“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標語照片
③宣傳“民主”“科學”思想的報刊 ④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文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據題干時間“1897~1920年”分析,①國民革命軍勝利北伐的新聞報道在1926年,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不可能看到;②“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標語照片在1919年,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可能看到;③宣傳“民主”“科學”思想的報刊在1915年,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可能看到;④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文件在1923年提出,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不可能看到。
B項②③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時間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時間。解題的關鍵信息是“1897-1920年”。
6.(2020九上·浙江月考)《申報》“時評”欄目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  )
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B.紅軍長征時期
C.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
【答案】C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結合“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可知,這一時局出現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統治建立。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陜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占踞東北三省。各派軍閥不斷地混戰,中國陷入災難中。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出現題干時評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割據混戰,要求具備結合所學準確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
7.(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抗日戰爭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
【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拳頭上的 “勞動”“學”“商”的字樣,左側三人寫有“章”“陸”“曹”的字樣,可知描繪了五四愛國運動的情形。1919年5月,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
C項五四運動是題干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漫畫的能力。找準題干的關鍵詞,找準漫畫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8.(2020九上·浙江月考)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說:“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為此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  )
A.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 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C.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D.宣傳馬克思主義
【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關鍵詞“欲脫夢寐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意思是中國人要擺脫愚昧無知的狀態,就應該以科學、民主權利為指導思想。
A項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屬于學習西方民主科學,反對中國封建專制迷信的內容,符合題意;
B項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屬于道德方面改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屬于文學方面改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D項宣傳馬克思主義屬于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延伸,應在分析題干的基礎上,找準關鍵詞扣緊新文化運動前期的主要內容。帶有材料的選擇題作答時,要分析材料文字找到關鍵詞,結合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作答,有助于培養歷史材料解析的分析歸納能力。
9.(2020九上·浙江月考)在中國大地上,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列主義思想,第一次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將革命推向一個新時期的人物是(  )
A.魯迅 B.陳獨秀 C.李大釗 D.胡適
【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革命,為了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等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李大釗是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李大釗在中國大地上,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列主義思想,第一次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將革命推向一個新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人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熟練掌握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革命,是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
10.(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成就或史實描述不符的是(  )
A.孫中山——領導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締造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B.李大釗——創辦《新青年》雜志,在上海建立早期共產黨組織
C.毛澤東——領導黨和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D.胡 適——提出文學革命,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的主張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掀起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旗號,向尊孔復古的逆流發動猛烈進攻。
ACD三項描述都相符,不符合題意;
B項李大釗——創辦《新青年》雜志,在上海建立早期共產黨組織描述不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史上歷史事件的代表人物及其歷史貢獻。要求學生識記基礎史實。
11.(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
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
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
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與1912年中華民國的建立;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與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有關;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與1898年的戊戌變法有關;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與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有關。題干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①④。
B項②③①④排序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的建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史實。
12.(2020九上·浙江月考)暑期到了,某校將暑期“研學旅行”基地定貴州遵義。你認為最能體現其紅色旅游特色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開天辟地,煥然一新
C.武裝反抗,創建軍隊 D.生死攸關,偉大轉折
【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這次會議開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最能體現遵義紅色旅游特色的是生死攸關,偉大轉折。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生死攸關,偉大轉折最能體現其紅色旅游特色,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
13.(2020九上·浙江月考)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有助于學好歷史。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其中①處應該填寫(  )
時間 階段特征
1924—1927年 ①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1937—1945年 團結抗戰,驅除倭寇
1945—1949年 國共對峙,戰略決戰
A.民族恥辱抗爭探索 B.打倒列強,除軍閥
C.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D.堅持和平民主建國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在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中,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辦了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的軍事政治人才。為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1926年7月,北伐軍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掀起了國民革命運動,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題干圖表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其中①處應該填寫打倒軍閥,打倒列強。
ACD三項和“1924—1927年”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打倒列強,除軍閥是①處應該填寫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大革命、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國民大革命、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
14.(2020九上·浙江月考)“中國共產黨人……從來就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合作者。”下列史實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有(  )
①南昌起義爆發 ②黃埔軍校創建 ③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材料“中國共產黨人……從來就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合作者、繼承者”可知這說的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的創辦與北伐戰爭都是發生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故②③正確;南昌起義于1927年8月爆發,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故排除①;1927年4月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故④排除。
C項②③能證明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內容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能力。理解并識記黃埔軍校、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
15.(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校準備開展一場“紀長征勝利80周年”合唱音樂會,演唱《長征組歌》中的四首歌曲。如果按紅軍長征路線依序演唱,其順序應該是(  )
①《四渡赤水出奇兵》 ②《爬雪山過草地》
③《遵義會議放光輝》 ④《飛奪瀘定橋》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后,中央紅軍主力被迫撤離江西革命根據地,準備與二、六軍團會合,沿途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兵力損失過半。12月,黎平會議后,紅軍改變會合計劃,向貴州腹地進發。1935年1月,紅軍攻打婁山關,占領遵義城,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會后,紅軍不畏艱難,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揮師北上。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所以時間先后排序是③①④②。
C項③①④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路線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路線及重大意義。
16.(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關于西安事變說法正確的是(  )
①由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 ②中共主張和平解決
③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④實行“兵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B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
17.(2020九上·浙江月考)王麗和張東想出一期以“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為專題的墻報,下列史料可用的有(  )
①平津戰役 ②盧溝橋事變 ③南京大屠殺
④百團大戰 ⑤渡江戰役 ⑥臺兒莊戰役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②盧溝橋事變、③南京大屠殺、④百團大戰和⑥臺兒莊戰役,這些史料都可用于以“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為專題的內容。①平津戰役和⑤渡江戰役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
C項②③④⑥可用以“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為專題的墻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國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18.(2020九上·浙江月考)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選項,史實與推論對應不正確的是(  )
選項 史實 推論
A 平型關大捷 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B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促進了國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現
C 七七事變 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D 百團大戰 提高了中國共產黨軍隊的威望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了沈陽北郊南滿鐵路柳條湖一段鐵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開始局部侵華,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由此開始,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了全民族抗戰,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ABC三項史實與推論對應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C史實與推論對應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影響。靈活掌握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
19.(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表為某戰役主要戰績表,根據表格內容判斷該戰役是(  )
戰役時間 死傷俘日偽人數 破壞交通線 拔掉據點 戰斗次數
3個半月 40000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個 1800多次
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百團大戰 D.平型關戰役
【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題干表格給出的戰役時間、戰斗次數、斃傷俘日偽軍數、破壞交通線和拔掉據點等可知這次戰役是百團大戰。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本發起大規模進攻,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最大規模的戰役。
ABD三項和題干表格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百團大戰是題干表格反映的戰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團大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百團大戰的特點與戰果。
20.(2020九上·浙江月考)以下是某本書的目錄節選,根據內容概括這一章的標題可為(  )
第五章 一、全國抗戰開始后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 二、席卷中華大地的民眾抗戰 三、海外僑胞對祖國抗戰的援助 四、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A.中國全民族抗戰高潮的掀起,世界人民支持中國抗戰
B.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中國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
C.中國局部抗戰的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D.中國戰場全面反攻,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后勝利
【答案】A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據“一、全國抗戰開始后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二、席卷中華大地的民眾抗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全民族抗戰高潮的掀起,據“三、海外僑胞對祖國抗戰的援助”“四、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人民支持中國抗戰。
A項中國全民族抗戰高潮的掀起,世界人民支持中國抗戰可為題干章節的標題,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解讀信息,靈活掌握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以及意義。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5題,共50分)
21.(2020九上·浙江月考)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豐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記
時間 事件
1905年8月 孫中山在日本成立A______
1911年4月 黃花崗起義
1911年10月10日 B______
1912年1月1日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C______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統帝下詔退位,標志著D______
…… ……
材料二: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這三樣有一樣做不到,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達到了這三樣目的之后,我們中國當成為至完美的國家。
——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
材料三: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它是一條分界線。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1)在表格A、B、C、D四處填上相應的事件或內容。
(2)根據材料二概括孫中山的思想主張。該主張的提出有何意義?
(3)請從政治和思想兩方面說明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理由。
【答案】(1)A.同盟會 B.武昌起義 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D.清朝統治的結束
(2)三民主義思想;為辛亥革命提供指導思想。
(3)政治: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 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確立起了民主共和制;思想: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統帝下詔退位,標志著清朝260多年的統治結束。
(2)通過材料二中的關鍵句:“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的表述,可以判斷出孫中山的思想主張是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提出的意義是: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結合教材所學知識得知,政治方面指的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思想方面是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故答案為:(1)A.同盟會;B.武昌起義;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D.清朝統治的結束。
(2)三民主義思想;為辛亥革命提供指導思想。
(3)政治: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 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確立起了民主共和制;思想: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重點掌握辛亥革命指導思想、歷史意義以及孫中山的主要貢獻。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1918年11月,歐洲的第一次分裂給中國創造了第一次成為戰勝國的喜悅,
但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巴黎會議就狠狠地給了中國一記“耳光”。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最終爆發。
材料三: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
(1)“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為什么稱它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2)“給了中國一記耳光”是指當時中國受到了怎樣不公平的對待?“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最終爆發”指的是當時中國發生了什么重大歷史事件?
(3)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上述兩則材料中提及的歷史事件與
1921年這道“曙光”有何聯系?
【答案】(1)新文化運動。因為它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
(2)列強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五四運動。
(3)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此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文化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之后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中“受到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聯系所學知識,新文化運動是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知識分子發起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二“巴黎會議就狠狠地給了中國一記‘耳光’”,聯系所學知識,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中國作為戰勝國也派出了代表參加和會,會上中國代表提出了收回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等正義要求。但是會議被英、法、美等大國操縱,中國的要求不僅被無理拒絕,更是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直接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
(3)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這次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所以說 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新文化運動后期,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李大釗發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一系列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因為它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
(2)列強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五四運動。
(3)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此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文化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之后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相關知識。
23.(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共八七會議告全體黨員書:……在嚴重的環境之下……我們要整頓自己的隊伍,糾正過去嚴重的錯誤,尋找新的道路……”
材料二: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歷程。
材料三: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展土地革命,進行武裝斗爭努力發展生產,最終探索出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指引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改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1)“嚴重的環境”是指什么?“自己的隊伍”的創建跟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2)請在年代尺的方框內填上相應的歷史事件,并簡述毛澤東在其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3)“正確的革命道路”指的是怎樣的道路?黨在艱難困苦中,探索出了這條正確的革命道路,并最終指引中國革命獲得勝利,這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案】(1)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南京國民政府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運動失敗。南昌起義。
(2)①秋收起義,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毛澤東帶領工農紅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或八七會議,提出了“政權是從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②遵義會議,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3)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原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農村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符合中國國情;總結了歷史經驗、教訓;農民階級是革命的主力軍等。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嚴重的環境”是指大革命失敗,國民黨反對派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進行血腥屠殺,革命運動進入低潮。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發動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發動統治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由于處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加之缺乏作戰經驗等原因,起義遭受了挫折。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創建井岡山根據地,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井岡山道路。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會議集中力量解決了博古、李德等在軍事上的指揮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南京國民政府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運動失敗。南昌起義。
(2)①秋收起義,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毛澤東帶領工農紅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或八七會議,提出了“政權是從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②遵義會議,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3)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原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農村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符合中國國情;總結了歷史經驗、教訓;農民階級是革命的主力軍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24.(2020九上·浙江月考)國共雙方從20世紀20年代起多次對抗與合作,深刻影響著中國社會發展,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豐碩成果]
國共歷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為突出的兩項成就,其一是創辦了一所新式的軍事院校,其二是領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兵戎相見]
【再度攜手】
(1)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的標志是什么?國共合作成果中提及的“軍事院校”和“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分別指什么?這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2)圖1、圖2反映的歷史事件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3)請列舉史實談談中國共產黨為促進【再度攜手】所作出的努力?
(4)通過以上板塊,你能得出哪些感悟與認識?
【答案】(1)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軍校:黃埔軍校;戰爭:北伐戰爭;成果: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了長江流域。
(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性轉移——紅軍長征。
(3)如中共主張建立抗日民族戰線,停止抗日,一致對外;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進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4)國共兩黨要以民族利益為重;要團結協作,共同抵御外來侵略;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俱傷。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據“創辦了一所新式的軍事院校”可知,“軍事院校”指的是黃埔軍校;據“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可知,“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指的是北伐戰爭;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共產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了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1924年國共合作,創辦了黃埔軍校,開展了北伐戰爭,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2)結合所學可知,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3)面對日本侵華,中國共產黨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停止抗日,一致對外。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并為此作出了種種努力,蔣介石最終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了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國共兩黨要以民族利益為重;要團結協作,共同抵御外來侵略;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俱傷。
故答案為:(1)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軍校:黃埔軍校;戰爭:北伐戰爭;成果: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了長江流域。
(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性轉移——紅軍長征。
(3)如中共主張建立抗日民族戰線,停止抗日,一致對外;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進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4)國共兩黨要以民族利益為重;要團結協作,共同抵御外來侵略;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俱傷。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25.(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中國的抗日戰爭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中國戰場是抗擊法西斯侵略時間最長的戰場。……牽制了日軍主力,扼制了日軍北進,推遲了日軍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歐洲、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
——劉宗緒、黃安年《世界近代現代歷史專題30講》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習近平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對中國分別有什么標志性的意義?
(2)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抗日戰爭的意義。
(3)根據材料三,分析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答案】(1)九一八事變是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2)對國際: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對國內: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3)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國共合作,協同作戰);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國民黨愛國將士英勇奮戰;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協同作戰;中國抗戰是正義的,得到了華人華僑和愛好和平正義的國家與人民的支持。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盧溝橋,發動了七七事變,中國開始了全民族抗戰,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2)由材料二“中國的抗日戰爭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中國戰場是抗擊法西斯侵略時間最長的戰場。……牽制了日軍主力,扼制了日軍北進,推遲了日軍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歐洲、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可知,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由材料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可知,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的完全勝利,雪洗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
(3)圖中的“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伏擊敵人“”李宗仁領導軍隊血戰臺兒莊”說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圖中的“進行地道戰的根據地軍民”說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圖中的“李宗仁領導軍隊血戰臺兒莊”說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國民黨愛國將士英勇奮戰;圖中的“手術中的白求恩”“華僑捐贈的救護車”“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對日作戰”說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協同作戰;中國抗戰是正義的,得到了華人華僑和愛好和平正義的國家與人民的支持。
故答案為:(1)九一八事變是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2)對國際: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對國內: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3)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國共合作,協同作戰);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國民黨愛國將士英勇奮戰;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協同作戰;中國抗戰是正義的,得到了華人華僑和愛好和平正義的國家與人民的支持。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爭的史實。
1 / 1浙江省浙師婺外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一(本大題共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歷史事件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的戰役有(  )
①馬恩河戰役 ②不列顛空戰 ③斯大林格勒戰役 ④凡爾登戰役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2020九上·浙江月考)遠離戰爭、珍愛和平是同學們學習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最大感悟。下列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薩拉熱窩事件是戰爭爆發的導火線
B.爆發前在歐洲形成了兩大軍事對抗集團
C.凡爾登戰役有“絞肉機”“地獄”之稱
D.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3.(2020九上·浙江月考)近代中國的探索之路充滿曲折,如圖①處所示道路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

A.義和團運動 B.洋務運動 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
4.(2020九上·浙江月考)有學者認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頒布的這道詔書…終結了秦始皇以來周而復始的王朝輪回,沒有流血漂櫓、尸橫遍野…以最小的代價,和平完成了政權的更迭。”該觀點主旨是(  )
A.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國的政治
C.中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漫長
D.辛亥革命是中國式的“光榮革命”
5.(2020九上·浙江月考)澳大利亞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中華民國總統政治顧問,他居住北京長達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資料中,最有可能是他居住北京期間看到的是(  )
①國民革命軍勝利北伐的新聞報道 ②“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標語照片
③宣傳“民主”“科學”思想的報刊 ④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文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20九上·浙江月考)《申報》“時評”欄目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  )
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B.紅軍長征時期
C.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
7.(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抗日戰爭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
8.(2020九上·浙江月考)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說:“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為此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  )
A.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 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C.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D.宣傳馬克思主義
9.(2020九上·浙江月考)在中國大地上,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列主義思想,第一次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將革命推向一個新時期的人物是(  )
A.魯迅 B.陳獨秀 C.李大釗 D.胡適
10.(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成就或史實描述不符的是(  )
A.孫中山——領導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締造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B.李大釗——創辦《新青年》雜志,在上海建立早期共產黨組織
C.毛澤東——領導黨和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D.胡 適——提出文學革命,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的主張
11.(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
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
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
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12.(2020九上·浙江月考)暑期到了,某校將暑期“研學旅行”基地定貴州遵義。你認為最能體現其紅色旅游特色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開天辟地,煥然一新
C.武裝反抗,創建軍隊 D.生死攸關,偉大轉折
13.(2020九上·浙江月考)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有助于學好歷史。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其中①處應該填寫(  )
時間 階段特征
1924—1927年 ①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1937—1945年 團結抗戰,驅除倭寇
1945—1949年 國共對峙,戰略決戰
A.民族恥辱抗爭探索 B.打倒列強,除軍閥
C.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D.堅持和平民主建國
14.(2020九上·浙江月考)“中國共產黨人……從來就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合作者。”下列史實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有(  )
①南昌起義爆發 ②黃埔軍校創建 ③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校準備開展一場“紀長征勝利80周年”合唱音樂會,演唱《長征組歌》中的四首歌曲。如果按紅軍長征路線依序演唱,其順序應該是(  )
①《四渡赤水出奇兵》 ②《爬雪山過草地》
③《遵義會議放光輝》 ④《飛奪瀘定橋》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16.(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關于西安事變說法正確的是(  )
①由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 ②中共主張和平解決
③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④實行“兵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2020九上·浙江月考)王麗和張東想出一期以“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為專題的墻報,下列史料可用的有(  )
①平津戰役 ②盧溝橋事變 ③南京大屠殺
④百團大戰 ⑤渡江戰役 ⑥臺兒莊戰役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18.(2020九上·浙江月考)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選項,史實與推論對應不正確的是(  )
選項 史實 推論
A 平型關大捷 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B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促進了國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現
C 七七事變 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D 百團大戰 提高了中國共產黨軍隊的威望
A.A B.B C.C D.D
19.(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表為某戰役主要戰績表,根據表格內容判斷該戰役是(  )
戰役時間 死傷俘日偽人數 破壞交通線 拔掉據點 戰斗次數
3個半月 40000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個 1800多次
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百團大戰 D.平型關戰役
20.(2020九上·浙江月考)以下是某本書的目錄節選,根據內容概括這一章的標題可為(  )
第五章 一、全國抗戰開始后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 二、席卷中華大地的民眾抗戰 三、海外僑胞對祖國抗戰的援助 四、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A.中國全民族抗戰高潮的掀起,世界人民支持中國抗戰
B.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中國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
C.中國局部抗戰的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D.中國戰場全面反攻,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后勝利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5題,共50分)
21.(2020九上·浙江月考)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豐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記
時間 事件
1905年8月 孫中山在日本成立A______
1911年4月 黃花崗起義
1911年10月10日 B______
1912年1月1日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C______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統帝下詔退位,標志著D______
…… ……
材料二: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這三樣有一樣做不到,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達到了這三樣目的之后,我們中國當成為至完美的國家。
——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
材料三: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它是一條分界線。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1)在表格A、B、C、D四處填上相應的事件或內容。
(2)根據材料二概括孫中山的思想主張。該主張的提出有何意義?
(3)請從政治和思想兩方面說明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理由。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1918年11月,歐洲的第一次分裂給中國創造了第一次成為戰勝國的喜悅,
但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巴黎會議就狠狠地給了中國一記“耳光”。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最終爆發。
材料三: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
(1)“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為什么稱它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2)“給了中國一記耳光”是指當時中國受到了怎樣不公平的對待?“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最終爆發”指的是當時中國發生了什么重大歷史事件?
(3)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上述兩則材料中提及的歷史事件與
1921年這道“曙光”有何聯系?
23.(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共八七會議告全體黨員書:……在嚴重的環境之下……我們要整頓自己的隊伍,糾正過去嚴重的錯誤,尋找新的道路……”
材料二: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歷程。
材料三: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展土地革命,進行武裝斗爭努力發展生產,最終探索出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指引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改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1)“嚴重的環境”是指什么?“自己的隊伍”的創建跟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2)請在年代尺的方框內填上相應的歷史事件,并簡述毛澤東在其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3)“正確的革命道路”指的是怎樣的道路?黨在艱難困苦中,探索出了這條正確的革命道路,并最終指引中國革命獲得勝利,這給我們什么啟示?
24.(2020九上·浙江月考)國共雙方從20世紀20年代起多次對抗與合作,深刻影響著中國社會發展,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豐碩成果]
國共歷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為突出的兩項成就,其一是創辦了一所新式的軍事院校,其二是領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兵戎相見]
【再度攜手】
(1)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的標志是什么?國共合作成果中提及的“軍事院校”和“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分別指什么?這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2)圖1、圖2反映的歷史事件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3)請列舉史實談談中國共產黨為促進【再度攜手】所作出的努力?
(4)通過以上板塊,你能得出哪些感悟與認識?
25.(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中國的抗日戰爭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中國戰場是抗擊法西斯侵略時間最長的戰場。……牽制了日軍主力,扼制了日軍北進,推遲了日軍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歐洲、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
——劉宗緒、黃安年《世界近代現代歷史專題30講》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習近平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對中國分別有什么標志性的意義?
(2)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抗日戰爭的意義。
(3)根據材料三,分析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①馬恩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西部戰線的一次戰役;②不列顛空戰是1940至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對英國發動的大規模空戰;③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它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④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C項①④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要求學生識記基礎史實。
2.【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主要力量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它們參戰的目的都是為了爭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即瓜分世界。因此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經過、性質和影響。
3.【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近代中國的探索之路充滿曲折,如圖①處所示道路對應的歷史事件是辛亥革命。西方列強的侵略,打碎了中國人的美夢,中國人民開始覺醒,進行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資產階級維新派1898年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學習君主立憲制,但最終失敗,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派另辟蹊徑,掀起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共和制。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辛亥革命是①處所示道路對應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以及特點。
4.【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A項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制度不是題干觀點的主旨,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帝制,但沒有徹底結束封建制度,如封建地主階級和封建土地制度仍然存在,不符合題意;
B項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國的政治不是題干觀點的主旨,題干中“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頒布的這道詔書……終結了秦始皇以來周而復始的王朝輪回”可見是指1912年清帝退位,這是在辛亥革命的形勢下發生的,而辛亥革命屬于革命,不是改良運動,不符合題意;
C項中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漫長不是題干觀點的主旨,根據題干“以最小的代價,和平完成了政權的更選”,可見題干的主旨是清帝退位減少了社會動蕩,避免了更大流血犧牲,并不是強調中國封建專制制度歷史漫長,不符合題意;
D項辛亥革命是中國式的“光榮革命”是題干觀點的主旨,根據材料內容強調的是“沒有流血源櫓、尸橫追野,……以最小的代價,和平完成了政權的更選”,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歷史事件是不流血的宮廷政變,即光榮革命,而辛亥革命迫使清帝退位減少了社會動蕩,避免了更大流血犧牲,因此可以說是中國式的“光榮革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
5.【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據題干時間“1897~1920年”分析,①國民革命軍勝利北伐的新聞報道在1926年,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不可能看到;②“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標語照片在1919年,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可能看到;③宣傳“民主”“科學”思想的報刊在1915年,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可能看到;④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文件在1923年提出,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不可能看到。
B項②③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間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時間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時間。解題的關鍵信息是“1897-1920年”。
6.【答案】C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結合“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可知,這一時局出現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統治建立。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陜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占踞東北三省。各派軍閥不斷地混戰,中國陷入災難中。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出現題干時評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割據混戰,要求具備結合所學準確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
7.【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拳頭上的 “勞動”“學”“商”的字樣,左側三人寫有“章”“陸”“曹”的字樣,可知描繪了五四愛國運動的情形。1919年5月,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
C項五四運動是題干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漫畫的能力。找準題干的關鍵詞,找準漫畫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8.【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關鍵詞“欲脫夢寐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意思是中國人要擺脫愚昧無知的狀態,就應該以科學、民主權利為指導思想。
A項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屬于學習西方民主科學,反對中國封建專制迷信的內容,符合題意;
B項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屬于道德方面改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屬于文學方面改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D項宣傳馬克思主義屬于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延伸,應在分析題干的基礎上,找準關鍵詞扣緊新文化運動前期的主要內容。帶有材料的選擇題作答時,要分析材料文字找到關鍵詞,結合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作答,有助于培養歷史材料解析的分析歸納能力。
9.【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革命,為了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等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李大釗是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李大釗在中國大地上,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列主義思想,第一次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將革命推向一個新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人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熟練掌握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革命,是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
10.【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掀起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旗號,向尊孔復古的逆流發動猛烈進攻。
ACD三項描述都相符,不符合題意;
B項李大釗——創辦《新青年》雜志,在上海建立早期共產黨組織描述不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史上歷史事件的代表人物及其歷史貢獻。要求學生識記基礎史實。
11.【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①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與1912年中華民國的建立;②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與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有關;③今日之中國,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與1898年的戊戌變法有關;④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的一切黑暗與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有關。題干言論按時代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①④。
B項②③①④排序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的建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史實。
12.【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這次會議開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最能體現遵義紅色旅游特色的是生死攸關,偉大轉折。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生死攸關,偉大轉折最能體現其紅色旅游特色,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
13.【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在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中,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辦了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的軍事政治人才。為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1926年7月,北伐軍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掀起了國民革命運動,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題干圖表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其中①處應該填寫打倒軍閥,打倒列強。
ACD三項和“1924—1927年”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打倒列強,除軍閥是①處應該填寫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大革命、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國民大革命、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
14.【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材料“中國共產黨人……從來就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合作者、繼承者”可知這說的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的創辦與北伐戰爭都是發生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故②③正確;南昌起義于1927年8月爆發,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故排除①;1927年4月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故④排除。
C項②③能證明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內容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能力。理解并識記黃埔軍校、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
15.【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后,中央紅軍主力被迫撤離江西革命根據地,準備與二、六軍團會合,沿途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兵力損失過半。12月,黎平會議后,紅軍改變會合計劃,向貴州腹地進發。1935年1月,紅軍攻打婁山關,占領遵義城,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會后,紅軍不畏艱難,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揮師北上。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所以時間先后排序是③①④②。
C項③①④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路線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路線及重大意義。
16.【答案】B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B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
17.【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②盧溝橋事變、③南京大屠殺、④百團大戰和⑥臺兒莊戰役,這些史料都可用于以“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為專題的內容。①平津戰役和⑤渡江戰役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
C項②③④⑥可用以“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為專題的墻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國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18.【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了沈陽北郊南滿鐵路柳條湖一段鐵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開始局部侵華,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由此開始,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了全民族抗戰,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ABC三項史實與推論對應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C史實與推論對應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影響。靈活掌握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
19.【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題干表格給出的戰役時間、戰斗次數、斃傷俘日偽軍數、破壞交通線和拔掉據點等可知這次戰役是百團大戰。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本發起大規模進攻,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最大規模的戰役。
ABD三項和題干表格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百團大戰是題干表格反映的戰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團大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百團大戰的特點與戰果。
20.【答案】A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據“一、全國抗戰開始后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二、席卷中華大地的民眾抗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全民族抗戰高潮的掀起,據“三、海外僑胞對祖國抗戰的援助”“四、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人民支持中國抗戰。
A項中國全民族抗戰高潮的掀起,世界人民支持中國抗戰可為題干章節的標題,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解讀信息,靈活掌握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以及意義。
21.【答案】(1)A.同盟會 B.武昌起義 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D.清朝統治的結束
(2)三民主義思想;為辛亥革命提供指導思想。
(3)政治: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 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確立起了民主共和制;思想: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統帝下詔退位,標志著清朝260多年的統治結束。
(2)通過材料二中的關鍵句:“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的表述,可以判斷出孫中山的思想主張是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提出的意義是: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結合教材所學知識得知,政治方面指的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思想方面是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故答案為:(1)A.同盟會;B.武昌起義;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D.清朝統治的結束。
(2)三民主義思想;為辛亥革命提供指導思想。
(3)政治: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 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確立起了民主共和制;思想: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重點掌握辛亥革命指導思想、歷史意義以及孫中山的主要貢獻。
22.【答案】(1)新文化運動。因為它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
(2)列強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五四運動。
(3)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此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文化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之后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中“受到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聯系所學知識,新文化運動是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知識分子發起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二“巴黎會議就狠狠地給了中國一記‘耳光’”,聯系所學知識,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中國作為戰勝國也派出了代表參加和會,會上中國代表提出了收回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等正義要求。但是會議被英、法、美等大國操縱,中國的要求不僅被無理拒絕,更是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直接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
(3)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這次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所以說 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新文化運動后期,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李大釗發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一系列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因為它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
(2)列強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五四運動。
(3)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此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文化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之后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相關知識。
23.【答案】(1)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南京國民政府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運動失敗。南昌起義。
(2)①秋收起義,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毛澤東帶領工農紅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或八七會議,提出了“政權是從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②遵義會議,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3)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原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農村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符合中國國情;總結了歷史經驗、教訓;農民階級是革命的主力軍等。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嚴重的環境”是指大革命失敗,國民黨反對派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進行血腥屠殺,革命運動進入低潮。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發動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發動統治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由于處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加之缺乏作戰經驗等原因,起義遭受了挫折。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創建井岡山根據地,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井岡山道路。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會議集中力量解決了博古、李德等在軍事上的指揮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南京國民政府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運動失敗。南昌起義。
(2)①秋收起義,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毛澤東帶領工農紅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或八七會議,提出了“政權是從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②遵義會議,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3)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原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農村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符合中國國情;總結了歷史經驗、教訓;農民階級是革命的主力軍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軍校:黃埔軍校;戰爭:北伐戰爭;成果: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了長江流域。
(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性轉移——紅軍長征。
(3)如中共主張建立抗日民族戰線,停止抗日,一致對外;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進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4)國共兩黨要以民族利益為重;要團結協作,共同抵御外來侵略;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俱傷。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據“創辦了一所新式的軍事院校”可知,“軍事院校”指的是黃埔軍校;據“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可知,“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指的是北伐戰爭;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共產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了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1924年國共合作,創辦了黃埔軍校,開展了北伐戰爭,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2)結合所學可知,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3)面對日本侵華,中國共產黨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停止抗日,一致對外。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并為此作出了種種努力,蔣介石最終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了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國共兩黨要以民族利益為重;要團結協作,共同抵御外來侵略;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俱傷。
故答案為:(1)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軍校:黃埔軍校;戰爭:北伐戰爭;成果: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了長江流域。
(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性轉移——紅軍長征。
(3)如中共主張建立抗日民族戰線,停止抗日,一致對外;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進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4)國共兩黨要以民族利益為重;要團結協作,共同抵御外來侵略;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俱傷。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25.【答案】(1)九一八事變是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2)對國際: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對國內: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3)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國共合作,協同作戰);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國民黨愛國將士英勇奮戰;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協同作戰;中國抗戰是正義的,得到了華人華僑和愛好和平正義的國家與人民的支持。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盧溝橋,發動了七七事變,中國開始了全民族抗戰,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2)由材料二“中國的抗日戰爭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中國戰場是抗擊法西斯侵略時間最長的戰場。……牽制了日軍主力,扼制了日軍北進,推遲了日軍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歐洲、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可知,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由材料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可知,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的完全勝利,雪洗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
(3)圖中的“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伏擊敵人“”李宗仁領導軍隊血戰臺兒莊”說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圖中的“進行地道戰的根據地軍民”說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圖中的“李宗仁領導軍隊血戰臺兒莊”說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國民黨愛國將士英勇奮戰;圖中的“手術中的白求恩”“華僑捐贈的救護車”“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對日作戰”說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協同作戰;中國抗戰是正義的,得到了華人華僑和愛好和平正義的國家與人民的支持。
故答案為:(1)九一八事變是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2)對國際: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對國內: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3)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國共合作,協同作戰);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國民黨愛國將士英勇奮戰;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協同作戰;中國抗戰是正義的,得到了華人華僑和愛好和平正義的國家與人民的支持。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爭的史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坪县| 明溪县| 凉城县| 星子县| 綦江县| 兴安县| 建瓯市| 股票| 平昌县| 宜春市| 鹤山市| 宁河县| 修水县| 福州市| 沂南县| 开封县| 晴隆县| 富顺县| 蓝山县| 新乡县| 浪卡子县| 漳平市| 井陉县| 旺苍县| 安丘市| 阿克苏市| 三台县| 广宗县| 荆门市| 阿瓦提县| 驻马店市| 景泰县| 宜州市| 正宁县| 朝阳市| 嘉禾县| 吴旗县| 大兴区| 托克逊县| 淳化县| 绥宁县|